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时代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监控系统、教室录播系统、学生智能卡片、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等信息技术设备的运用,让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板书和交互行为,都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和保存。智能手机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普及,部分中学也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通过智能手机参与课堂活动、访问学习资源,这就形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
传统教学方式支撑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情况,是通过教师人为评判的得分、级别等进行度量的。在“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平台或者课程管理系统支持的学习活动,已经可以借助学习活动指数(OLAI)这样自动生成的包括质量、数量和速度三个维度的指标,做出更精识及时的判断,并为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分析和调查问卷分析,其缺陷是不精准、不及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视频分析、情感计算等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那么,我们借助这些技术分析课堂录制的学生视频和教师视频,就可以直接获取其面部表情等数据,通过表情变化数据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精确的过程性评价。
在学校层面,数字化校园或者智慧校园等系统平台可以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家校沟通进行有力支撑。平台运行积累的数据,可以实现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成绩的横断面分析和时序变化分析、对学生完成各种学习活动的分析和对学生的精准反馈。
[关键词]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学生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其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则是教师。俗语说“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和业务能力上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没有高质量、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优秀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与推进素质教育就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治标不治本。
一、强化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素质教育虽已飞速发展、深入人心,但并不是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真正全面、深刻地领会它的含义。素质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大众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淘汰学生。它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不搞“一刀切”,而是因材施教,普遍培养,区别对待。“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个个升学深造,但求个个发展成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性;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与精神力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社会等各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的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升学率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一个老师好坏和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结果却是培养出了一批批“高分低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做人做事的所谓“人才”。而素质教育则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文化素质、学习素质、品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整体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全体学生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求识,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合作,以学生真正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成功的标志。
素质教育不是分段式、一次性教育,而是终身学习、终生提高、发展式教育。在当今社会性、全民性、世界性学习中,只有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也重视将来的发展,学校不再是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知识、经验和科学技术时时更新、日日更新,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与时俱进的观念。
二、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提高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强调以育人为本,以坚持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要牢固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应无条件地为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有权力选择学什么,怎样学。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做人。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从家庭、从学校走向社会、甚至走向国际。让他们在社会、国际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发挥自己,去实现自身价值。教育方式中应从单纯地传授知识供学生猎取猎物到“教给方法(给猎枪)培养能力(教做猎枪)猎取猎物”这一根本点的转变。
三、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任职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所谓学历,即指教师有专门的学习经历,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学问。学历虽然不等于能力,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学历和能力之间也呈一定的正比。因此,教师教育、教学中还要注重自身学历的提升。教师不仅需要知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教师也要积极搞课程开发、教材建设、课堂生动教学、试验课建设、自然科学研究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科研、生产活动,不断提高科研与实践能力。
追求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要树立远大的、符合实际的、崇高的专业理想和目标,为之穷毕生精力不懈追求。教师不仅是某一领域、某一课程的专家,而且要努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做教育专家。
四、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入世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各国间的人力、资金、商品、服务、知识、教育、技术和信息等实现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层次更高,范围更广。自我封闭式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已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性人才的要求。教育国际化趋势必将导致和加快我国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教育的全体化、普及化,提高全国人民素质是我国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教育的国际化将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个性发展、主体发展,一改“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模式化教育,注重办学特色和学生特色的培养。教育的国际化要求由原来的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承知识和技能为主走向创新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教育不再是阶段化教育,学习不再是阶段式学习,只有具有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因此,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终身学习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关键词:博物馆;新时代背景;教育
博物馆事业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绝不仅仅因为它是保藏文物的机构,更因为其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从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成立开始,人类便开始了追寻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脚步。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
回顾世界博物馆历史,伴随着博物馆社会化程度的步步加深,它的的展示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展品的选择也渐趋多样化。归结这一切的原因,无非是博物馆主体功能转移,即从原来的保藏文物转变为公共教育。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适应博物馆的发展,拓宽博物馆的人文视野,加强受众联系,博物馆通过增强展品多样性来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其感染力和渗透力让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之处。
目前博物馆主要还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我国在博物馆开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尽管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服务和经营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但不可否认目前许多博物馆的文物开放程度都有显著提升。
这几年,各地陆续新建和重修了大批设施完备、高度现代化的博物馆,将观众视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如今,为了更好地获得服务和观众需求的平衡,博物馆纷纷依托馆藏资源,拓展和延伸其自身功能以满足观众的多层次、宽角度的需求。数字化博物馆的新概念也应运而生。
二、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教育面临的问题
博物馆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迫使博物馆必须对其教育理念进行适应时代的调整。但事是,目前部分博物馆仍拘泥于旧的形式,把博物馆看作文物的保管机构,对博物馆进行错误的定位,教育意识淡薄,这直接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随着博物馆产业集聚度的增高,博物馆管理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多样,因此,博物馆对管理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地说,引用科学的实践性都很强,但是博物馆管理学的实践性超过一般之上。他们不仅要掌握博物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甚至要在计算机、传媒、文学等许许多多的方面都要有所涉猎,兼具国际视野,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型人才。想要吸引这样的稀缺人才,就必须提高博物馆管理岗的薪资和福利水平,用更合理的机制来留住他们。总的来说,我国博物馆的相关研究完全达不到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水平,所以对人才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强。
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
(一)加强博物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对博物馆的馆藏进行研究和保护是一项门槛较高的工作,所以就要求博物馆从业者拥有强大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只有拥有一大批爱岗敬业、富于献身精神的优秀人才,才能建立起最顶尖的博物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开始引入现代化的科技,以应用到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与管理中。过去需要的博物馆人才多局限于考古、历史等专业范畴,如今在更崇尚科技的博物馆,理工科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当前,中国博物馆已经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发生了质的变化,方方面面的进步都要求博物馆不断扩大人才队伍,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教育中的作用,博物馆要在加强人才建设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新时代下,许多博物馆都有意识地增加了咨询和讲解,为了更好地贴近观众,很多博物馆都邀请观众加入到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各级各类的博物馆还纷纷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讲座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博物馆的服务不只是影响参观者对其的印象,更直接影响到它发挥教育功能的效果。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只可以帮助塑造博物馆的良好社会形象,更帮助它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集教育与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教育空间。
(三)政府增加投入力度
博物馆是国家向广大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管道,博物馆教育实质是在进行文化的传承。博物馆教育建施的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投入资金来保证其运营发展的。尤其在博物馆推行免费开放的今天,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更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完全跟不上,博物馆的发展速度并未与其相适,政府的财政支持刻不容缓。
(四)陈列展示是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
在博物馆中,通过陈列展示表达的视觉语言是完成空间展示的重要载体,它使得博物馆教育本身更具直观性。最佳的陈列展示并不是简单地将藏品进行集中展示,而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将藏品以一种便于接受和消化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
如今的陈列展示早已不是简单的“物”的展示,而应更多地以教育活动为中心。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陈列展示都应该要结合展览的主题和博物馆本身的空间结构,遵循一定的艺术原理,营造合理的展示氛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适当地在陈列中加入互动的部分,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教育效果往往是最为显著的,寓教于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博物馆教育绝不是一味地灌输,而要让观众成为主体,增加他们的参与性。博物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博物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实施教育职能更加迫在眉睫。对于当今的博物馆工作者来说,都需要打破传统,融入到整个博物馆教育体系中。未来博物馆教育将更加人性化,以更具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让广大广大获得身心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实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功能
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研究的今天,教育的主体性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理论,被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教育的主体性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反映了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伟大精神,这点也正契合了教育本身内在的人文精神。主体性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中心观念,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性和思想方法的技术手段,可以为主体教育的实现提供助益。在同学生的互动中,要将互动的主要目的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活动来营造出一种平等、活泼、生动的活动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的去调动自身的活力,继而使学生喜欢参与师生互动。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在改变当前的一些教育方式,从体系上去改变教育模式。
1.1变结论式在当前环境的应用。传统的教育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忽视了事件的变化发展过程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例如:在人美版第十册第九课《我的牙刷》教学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牙刷的简单设计图画法,既不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创作之中,也不能让学生深刻了解牙刷的设计理念。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牙刷实物图片以及牙刷结构功能说明,使他们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牙刷造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就很容易让学生了解牙刷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教育技术主要是将一些形像具体化,通过这个具体化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和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从而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学习体系,达到深入理解。
1.2改变传统讲授教学转换位启发式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为以下几种:(1)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情景再现,方便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和老师达成共识。相同的问题,没有相同的认知的话,对该问题的讨论将无法进行,一味地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必然会出现抵触心理,导致无法达到教学目的。(2)运用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同过对事物的具象改变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认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一些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事物简单化、具体化,通过转化过程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理解这类事物,进而结合所学理论去理解所学知识。在传统理论教学中一些事物通过语言无法让学生从本质去理解,甚至产生误解,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让学生认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时,先播放生活中和绘画作品中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然后以文字方式出示物体透视的原理,使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地了解透视基本原理和规律。又如,在教学《偶戏》一课时,教师的讲解或图片的展示往往力不从心,而运用动画的演示,却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自主的发现新知。由此可见,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将事物的全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高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3)通过多媒体进行情景再现。例如:在学生创作绘画时,播放一些柔和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消除课堂的沉闷,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通过这些手段的运用,让学习有了多种的形式,在多种信息构成的情景中,没有了传统的枯燥以及灌输式的抵触,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升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1.3变单向传播的教学方式为双向传播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可及时的进行“面批、面改”,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大大的减少,通过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与讨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一言堂”的局面,进而让学生有了更好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这种互动式的、个别化的教学,使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2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人们指理解力、判断力、解决问题能力,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非智力属于在智力之外的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了,需求力、动力、好奇、情感、意志力、个性。这两种因素在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不仅在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非智力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也是让很多教师关注,只有对两种能力共同开发,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1通过简单化教程中的难点来发展学生智力。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部分教学难点很难通过语言的形势去讲清楚,将一些无法用语言去简单化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直观的表达方式,通过多方面的传达让学生从根本去理解问题,将整体化为具体、宏观化为微观、瞬间化为漫长,从而让学生的理解变动简单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对问题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
2.2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条件,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展现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的让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如在教学《海底世界》的时候,学生跟随着摄像机的镜头,穿梭于海底的奇异的鱼群与美丽的珊瑚丛中,犹如遨游于水底龙宫,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育技术的手段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言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40-03
一、现代教育技术简论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它是基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整合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和优化。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1.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它的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作支撑,教育水平包括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仅靠理论化的改革是很难得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并且有效地运用它来实现教育教学的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为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在实践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得以快速的发展并且使得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系统不管从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上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都不无裨益。在网络教学环境之下,教育机构的功能和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了坚实而有利的条件。
3.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课程的改革以及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的设计和教材以及教辅资料的编写带来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使以往传统模式化、刻板的教材更具有仿真性、开放性和参与性,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高。
4.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更新了教学理念,甚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有了不小的改变,课堂教学元素中增加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它的使用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二、传统语言教学的弊端
1.从教学内容来看,传统语言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理论而轻实践,教材的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知识覆盖量小、更新慢,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不能与时代同步,获取的信息量也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认知能力,也使得语言学习者的思维严重受限,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2.从教学规律看,传统的语言教学始终没有改变“教师讲和学生听”这一被动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轻视了学习者自身对语言及其文化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素质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知识输入,形式单一,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3.从教学模式看,传统的语言教学没有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此外,传统的语言教学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内容,统一尺度,统一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合作式、探究式的语言学习。
4.从教学手段看,传统的语言教学基本上就是三点一线的格局(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设备单一,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手工制作因而设备简陋,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能很好地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学中运用的语言教学技能、技巧少,形式单调,难以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学生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文本,更不能谈及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认读和理解。
三、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言认知能力培养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语言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构主义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入或输出,指导学生不能一味迷信书本知识和权威。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语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将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基本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合理、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语言的传输过程。而语言认知能力培养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角度去构建科学、先进的语言认知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都具有巨大的优势。现代教学技术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新颖等特点,可创设出独特的教学情景,产生良好的效果,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强化语言输入系统。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实现抽象命题具体化的概括。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提供优越的教学媒体有利于学生感情的输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强烈欲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师生关系和谐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质疑品质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整体认知思维能力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前提;合作学习与讨论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反馈和激励是语言认知培养的有力措施,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优化是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坚实保证。这些策略都必须与现代教育技术充分结合,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性和有效手段运用到语言教学中。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语言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扬长避短,解决面授不能解决的问题。其效果不仅仅在于采用什么技术或采用什么媒体,重点在于教学设计,其设计应该与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而远程教育的运用则在同步或异步的交互式语言教学模式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说明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4.语言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流程可以通过优化的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内化知识、拓展引伸。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模式惯例化、经常化,实现真正的人机互动,建立以人格塑造和认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
5.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点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发挥认知主体作用,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语言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同时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促进认知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
[2]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何高大.现代语言学与现代外语电化教学的情结[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
[4]郎可夫,王玲.现代多媒体与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