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餐文化与礼仪

西餐文化与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餐文化与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餐文化与礼仪

西餐文化与礼仪范文第1篇

1.筵席的特点

筵席与人们日常饮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的主要特点分为:

1.1 聚宴式:它是多人围坐,畅谈,欢宴交流的一种饮食方式。参加者有主人,有客人。主宾是筵席的中心人物。因为是隆重聚餐,又有一定目的的所以筵席设计菜点丰盛讲究礼仪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规格化:它要求菜点配套,花色丰富,口味多样化,工艺精湛,并按照冷盘,热点,大菜,甜菜,点心,蜜饯,水果的不同类别构成一套讲究的席面。

1.3 社交化:筵席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物,它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举办筵席表达对宾容礼仪的一种形式也为就餐者进行交流创造一个融洽的和谐的环境,以表达目的。

2.筵席的设计

筵席是烹饪技艺集中反映和饮食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烹饪原料的利用佳肴的质量,酒具的配备,厨师技艺的高低,以及筵席设计和文化素养与风俗等。都能在筵席当中体现出来。

筵席设计是针对宾客的需求,精心选料合理搭配一项计划。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质量上的要求更高,现在的筵席不是过去的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填饱肚子。是需要科学营养配餐养身健体,就必须搞好筵席设计。

筵席设计是为餐饮者服务的,人们对筵席审美的需求,体验主题的意境美。品尝菜点色,香味,形多种美。接受服务人员的礼仪美。筵席设计就必须适应以上的需求,尽可能按审美要求使菜点设计艺术化。主要内容一下几个方面。

2.1 注重情趣格调美

筵席是吃的艺术,食的礼仪,根据筵席的目的,表现是中心思想即主题,创造意境,是人们充满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2.2 菜单编排设计美

筵席设计,主要能容是编排菜单。通过菜单可以反映筵席菜点数量,组合搭配烹制方法,风味特色,礼仪规格。菜单的编排设计直接体现出筵席的规格。菜单也是一种文化,人们参加筵席在很大程度上是追求一种精神的享受。这种享受,只能从就餐环境,礼仪服务等文化氛围中得到。

2.3 次序得当节奏美

每一场筵席,有冷盘,有热炒,有主菜,有素菜,有茶点,有酒饮,有热汤,有水果,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哪些菜快上,哪些菜慢上都有一定的次序形成和节奏。每一道菜之间次序,各大菜系略有不同。一般上菜次序是,冷盘,热炒,大菜,青菜,汤菜,面点,水果。粤菜的上菜次序是,冷盘,羹汤,热炒,大菜,青菜,点心,炒饭,水果,上青菜是则表示菜已全部上完。

先冷后热:冷菜其性清凉,慢慢品尝不会变味,节奏是缓慢的而热菜上桌以后,就要即食,节奏加快。

先主后次:热菜中有主菜,或称大菜燕窝席中,燕窝为主菜,鱼翅席中,鱼翅为主菜,首先上主菜,然后上其他菜。

荤素先后:荤素搭配,合理营养,是筵席设计的基本原则。先吃浑厚的荤菜口舌生辉,食欲增加,但油腻较重以后,上清淡的素菜,口感得到调和。

先咸后甜:这是人们品味的习惯,顺于口感,也有促进食欲的好处。如果先甜后咸,那么吃到后面菜,就分不出什么味。

先菜后点:筵席开始,饮酒食菜,筵席中途,先菜后点,筵席接近尾声,配汤食点,也可间隔上桌。

先菜后汤:整桌筵席以汤菜,水果作为尾声。

酒在筵席中有锦上添花的妙用。俗话说“无酒不成席”。筵席是先后顺序往往是围绕酒做文章的。先上冷盘是为了劝酒,后上热炒是为了佐酒,在上甜菜是为了解酒的。最后准备茶果是为了醒酒。考虑到饮酒时菜较多,筵席调味整体偏淡。从某种意义上讲,筵席的菜点是跟酒走的。

2.4 餐桌布局台面美

筵席设计对于餐饮环境桌面布局都要精心安排,加强艺术布置。它从主宾为首,主人居次的礼节习俗要求,又有对称,为了方便进餐,方便服务,他们之间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目前采用的筵席形式,主要有中餐筵席,西餐宴席和中西结合的酒会。从筵席的环境布置来说只要性质和要求相近,规格等级具体安排也应基本相同。有祝酒仪式,会见仪式都有较高的规格和绿化衬托。如庆祝节日或喜宴要有喜气洋洋的气氛。

中餐筵多数是用圆台,较多隆重的筵席会,餐桌上往往要铺设花围。

西餐文化与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文化;素养;节日;音乐;电影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71-01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1 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英语文化是指所学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掌握语言的人,应该能在具体的话题、语境和文化背景中灵活运用语言。如果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一个语法再好、词汇量再大的人,也很难达到与他人真正的沟通和理解。因此,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脱离文化背景。

2 发掘高中英语教材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设计了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为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高中英语教材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2.1 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方面:涉及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方面的以Book1B Unit18 New Zealand《新西兰》为例,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新西兰,具体涉及新西兰的地理概况、气候特点、风俗民情、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等。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利用下面的单元目标词汇和句型导入课文:(New Zealand , lie off/on…, eastern coast of Australia, be made up of …, be surrounded by, to the north/south/west/east, the capital city, have a mild sea climate, subtropical, a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harbour, be famous for …, hot springs, heat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make electricity, national bird,Kiwi, the earliest people, Maori)。由此将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的讲授自然地融入介绍新西兰这一中心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掌握并运用这些单元目标词汇和句型,描述新西兰的地理方位和地貌(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外,主要由南 北两大岛组成、北岛多温泉,靠近地面的热量用来发电)、首都(惠灵顿位于北岛)、气候特点(其海洋气候温和多雨、环境优美洁净,季节与中国正好相反)、文化历史(新西兰的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毛利人,现在的新西兰人既说英语也说毛利语)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西兰最著名的动物是一种不能飞的小鸟Kiwi,它是新西兰国鸟(national bird),也可以用它指代新西兰人(New Zealander)。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增 加了语言知识,扩大了词汇量,同时也丰富了有关新西兰地理、历史、气候等文化知识。

2.2 英语国家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学习英语就是要了解英语国家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避免因为文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例如:下面的几个单元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Book1A Unit6 Good Manners的中心话题是礼仪,比较全面介绍介绍了西方餐桌上的礼仪和生活中的道歉致谢。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必须掌握以下有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等语言技能和英语知识,其中包括:西餐食品用语(toast/ roll/ dessert/ starter/ tender white flesh);西餐餐具用语 (knives and forks/ napkin/platess);餐前礼仪用语(knowing how to use knives and forks/ when to drink a toast,how to behave/ two pairs of forks and knives/ forks on the left /knives on the right/two spoons);餐中礼仪用语(never touch beef or meat on bones/finish eating everything/don’t take more food than you need); 饮酒礼仪用语(drink wine or soft drinks,/drink to someone’s health).

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语言知识,了解西方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如中国人认为饮酒碰杯、一饮而尽是礼貌,而西方人祝酒时不碰杯只喝一小口,以此表示礼貌)。

2.3 英语国家节日:了解英语国家节日方面的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浓缩,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信仰选择、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等等;中国和英语国家在节日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中国人有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端午节, Mid—Autumn Day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的诞生背景、庆祝活动的形式,以及节日所反映出的一个民族习俗和文化,学生对英语国家主要节日、宗教传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多元文化的意识。此外,相同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具有不同的意义。Book1B,Unit21 Body Language,《身势语》涉及什么是“身势语”,“如何理解身势语”“身势语的跨文化性”等,具体介绍各种文化背景下身势语的异同。在日本是指金钱,在法国人看来是零的意思,但在巴西和德国这个手势表示不礼貌。

通过以上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会了如何与说英语国家的人交往,提高了自己的礼仪修养,了解不同国家人的生活方式,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增强跨文化理解及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西餐文化与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饮食文化菜式命名菜单翻译

一、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文化则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两种饮食文化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原料种类、烹饪方式、进餐方式、菜式命名等几个方面。

(一)饮食观念不同

西方人饮食讲究科学,注重营养;中国人饮食注重艺术,讲究色香味搭配合理,只要口味好,感觉舒服,营养考虑不多。

(二)原料种类不同

西餐原料主要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类。

(三)烹饪方式差异明显

烹饪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西餐原料的处理较为简单,一般只有整体(Whole)、块(Cubes)、片(Slices)、丁(Dice)、泥(Mash)等几种形状;中餐十分讲究原料的粗加工,加工后的原料除有与西餐相同的几种形状外,还有卷(Rolls)、条(Strips)、段(Segments)、丝(Shreds)、粒(Grains)、末(Mince)、浆(Thick liquid)、汁(Juice)等,中餐的烹饪方法也比西餐形式更复杂,有煮(boiling)、煲/炖(stewing)、烧/焖/烩(braising)、煎(frying)、炒(stir-frying)、爆(quick-frying)、炸(deep-frying)、扒(frying and simmering)、煨(simmering)、熏(smoking)、烤(roasting/barbecuing)、烘(baking)、蒸(steaming)、白灼(scalding);其次是火候,西餐烹调火温适中,中式烹调特别讲究火侯,火候到味道好;最后是调味,西餐强调原料本味,中餐则要求原料入味,要求色、香、味俱全。

(四)进餐方式与饮酒文化各异

东西方进餐方式是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在饮食上的明显体现。刀叉与筷子、圆桌与条桌等各不相同,在菜式和道数上也是一分一合,互相对立,宴请礼仪、饮酒方式、席间气氛也各有差异,劝酒文化为中国所独有。

二、中国传统菜名翻译的基本原则

(一)通俗易懂

中国的菜肴极其丰富,中餐菜点的名称也美妙动听。但是,中餐菜名的特殊性也给翻译带来一定难度,比如中国传统名菜佛跳墙,由于英语很难完整反映出汉语菜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一些菜谱直接将其译为fotiaoqiang,这种译法不能有效地传递原文的形象,西方人也难以理解这种菜名。为了更好地表达其意思,我们可以翻译为Buddha’s Favorite。从外国游客的需求来看,他们最需要的是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内容。在中国菜里,也有一部分菜名是可以用地名、人名、象声词或地方语来命名,为了保持原有特色风味,有时可采用音译法,如东坡肉(Dongpo Pork);毛氏红烧肉(Chairman Mao’s Stewed Pork with Soy Sauce)。

(二)典雅规范

抽象或带有联想性的菜名可以采用解释、删减、借用、改段更加典雅传神地翻译出来。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以前一直被译作Goubuli,外国游客不懂其中含义,若译作Go Believe,效果就好得多,其英文发音与“狗不理”的中文意思“诚信”相对应,也显示出“狗不理”的品牌地位。

(三)雅中有变

“信、达、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在中式菜肴与主食的英译中也是应当遵循的原则,但也要适时变通。如把“麻婆豆腐”译成“The bean curd made by a woman who has fleck on the face”,这种译法看后不仅使外国游客摸不着头脑,而且有时连中国人也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这类菜名时,就不能拘泥于字面意思,如麻婆豆腐可译为Beancurd Sichuan Style,这样就考虑到了译文的接受者的感受,以达到中英文对等的功能。

三、涉外酒店中中餐菜单翻译

针对中餐菜单的命名特点,可以用以下方式对中餐菜单进行翻译。

(一)一般命名菜谱的翻译

翻译这类以菜肴内容和特色为主的菜单时,我们可以译出菜名的原料名称,刀法与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器等。

1.以烹制方法开头的菜单

可以用“烹法+主料”的翻译方式来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例如:脆皮桂鱼(Barbecued Mandarin Fish);红烧划水(Braised Cooked Fish Tail);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Double cooked pork);清蒸鳜鱼(Steamed Mandarin Fish),也可以用“烹法+主料+(with,in)辅料”的翻译方式来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辅料,例如:仔姜烧鸡条(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r);焦溜鱼片(Fired Sliced Fish in Sauce)。

2.以主料开头的菜单

可以以“主料+(with,in)辅料”的方式,介绍菜肴的主料和辅料,例如:梅菜扣肉(pork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s);鲜笋火腿(ham with fresh bamboo shoots);西红柿炒鸡蛋(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杏仁鸡丁(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椒盐排骨(Spare Ribs with Pepper and Salt);芥末鸭掌(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葱油鸡(chicken in scallion oil)。

3.以形状或口感开头的菜单

可以采取“形状(口感)+主料+(with)辅料”的方式,介绍菜肴的形状(口感)和主料、辅料,例如:芝麻酥鸡(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橙皮兔丁(diced rabbit with orange peel);时蔬鸡片(sliced chicken with seasonal vegetables),也可以采取“口感+烹法+主料”的方式来介绍菜肴的口感、烹法和主料,例如:香酥排骨(crisp fried spareribs);水煮嫩鱼(tender stewed fish);香煎鸡块(fragrant fried chicken)。

4.以人名或地名开头的菜名

可以采取“人名或地名+主料”的方式或“人名(地名)+烹法+主料”的方式进行翻译,介绍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烹法和主料,例如:四川水饺(Sichuan boiled dumpling)(Sichuan jiaozi);东坡煨肘(DongPo stewed pork joint);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等。

5.突出色道的菜名

中餐菜有时把含蔬菜(vegetable)的菜肴称为翡翠,把鸡蛋(egg)称为木须,用芙蓉指鸡蛋清(egg white)。翻译这些菜名时,可以把这些用料的名称统一起来,例如:翡翠培根炒饭(fried rice with bacon and mixed vegetables);翡翠烧麦(steamed vegetable shaomai);蟹肉芙蓉蛋(crab meat with egg white)。

(二)浪漫色彩的菜谱的翻译

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相当一部分菜名浪漫,让人浮想联翩。这类名称往往利用菜肴原料的色、香、味、形的特点,烹调方法的特点及造型上的特点,为迎合食客的心理,赋予菜肴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这类菜名既不反映原料,又不反映烹调方法。在此情况下,就不能用直译的办法,需要考虑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译出其所指内容,使译文实现向外国游客传递食物的相关信息的预期功能。例如:左宗鸡General Tso’s chicken――A mouth watering dish made with large chunks of marinated chicken,sautéed with scorched red chili peppers in special,tangy sauce;全家福(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pork,beef,chicken,lobster,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青云直上rapid promotion―bitter gourd;龙虎凤大烩(Thick Soup of Snake,Cat and Chicken);发财好市(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彩凤喜迎春(Baked Chicken and Fried Quail Eggs)。

(三)东西文化冲突较大的中餐菜名的翻译

为消除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就要考虑其真正的原料构成,以达到其应有的功能。例如:红烧狮子头(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童子鸡(baby/tender/young chicken),红莲白雪藏龙(shrimp with shelled olive seed and egg white),龙虎凤大烩(thick soup of snake,wild cat and chicken);龙凤呈祥(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以上菜名的“狮子头”、“龙”、“凤”若照直译成英语,势必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功能适得其反。

影响菜单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方式,不同的信仰、价值观,我们要在菜单翻译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架起一座更好、更便捷的桥梁,让中国的美食飘香全世界。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袁晓红,唐丽霞.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3]郭登合.中餐菜单的英译翻译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西餐文化与礼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跨文化交际 表达运用

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则是语言的思想内核。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注重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在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认知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思维感知,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的地道性和精确度。从文化交际中探寻相关策略方法,更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养。

1.从跨文化内涵来帮助学生开阔认知视野

跨文化与其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通过千百年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载体形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英语中的文化的有关知识,更能从文化的生成中探寻需要的知识,以此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感知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鼓励学生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探寻人文情愫之美,让学生在深入感知和了解中加深认知感受,更利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以文化内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运用中不断活化认知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的地道性和灵活性。

通过了解文化内涵,让学生对语言交际运用有明确的目标方向。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7AUnit 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查阅有关万圣节的资料,要求学生从“百度百科”中了解有关“万圣节”(Halloween)的相关词条解释,了解万圣节为每年的10月31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同时,根据查阅资料,要求学生了解“The legend of Halloween”(万圣节的传说)和“The style of celebration”,使他们有更深刻的理性感知印象。

2.从跨文化表达中增强学生交际运用能力

文化运用于交际,更多体现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从运用角度探讨其使用,能在实践运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维感知,提高运用的精确性。以文化交际运用为契机,更能让学生实践运用技能。

围绕文化交际优化教学,让学生在积累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和交流,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语句表达词汇的不同内涵意义,找准运用的方式,突出文化的内核作用,深化认知感悟;可要求学生针对某种文化现象,尝试从语言表达运用中寻找方法,让他们能够全面深刻了解文化交际运用的规则;可要求学生比较优化学习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相互比较中不断深化感知,提高语言表达交际运用能力。

以跨文化交际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使用英语,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感知更丰富。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Unit 3 Food的Reading“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的教学中,学生对西方的饮食文化了解不多,特别是用餐时的语言表达更少。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请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西餐的吃法、礼貌习惯等饮食文化,让学生有深刻的感知印象。同时,围绕6个“M”引导学生注意西餐饮食文化,即“Menu”(菜谱),“Music”(音乐),“Mood”(气氛),“Meeting”(会面),“Manner”(礼节),“Meal”(食品),特别在“Manner”(礼节)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等。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上述礼仪习俗,围绕“What should we do in western?”让学生在运用中增强认知体验。

3.从跨文化意义中培养学生英语世界意识

文化是语言的思想内核,体现了语言表达运用的灵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注重从跨文化意义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不仅符合课程学习的内在需求,更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按照文化生成的特点突出其在语言表达运用中的价值意义。建议在实践运用中能够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等角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同时,建议学生从文化发展深层内涵中,趋理性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语言知识产生的影响意义。以这样的方式审视文化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感知思维,更能够让学生在使用中提高运用的正确性,形成世界观,提高自己的学科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中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能在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思维情感,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技能。通过跨文化的交际引导,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比较运用的过程中深化感悟,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第2版.

[2]吴雪珍,漆舒琴.浅析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林区教学, 2012(07).

[3]韩书珍.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西餐文化与礼仪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旅游英语,多媒体,应用研究

 

一、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即与时俱进地把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教育发展的创新联系在一起,并最终体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中国实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方针,必将导致入境旅游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年接待国际游客将超过1.3亿人次,这将使市场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然而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导游需求量达30万以上,但目前的人数只有20万左右,而且从导游的学历结构、等级结构以及语种结构上看都远远达不到市场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多所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开设了旅游英语课程,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培养出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将多媒体应用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旅游英语课程的特殊性

通常意义上旅游专业的旅游英语课程都是由英语专业教师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分别授课;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所开设的旅游英语往往是作为专业限选课由英语专业的老师来讲授毕业论文ppt,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由两个专业的教师分别授课,虽然自身的水平都比较高,但由于各自专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旅游专业知识和英语“分家”的现象;后者由英语专业老师授课,对旅游英语的词汇及语法等知识的讲授自然得心应手,可以做到双语教学,但对旅游知识的掌握难免不足,而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恰恰能有效地帮助英语专业教师弥补这一不足并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

客观地讲,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机的强度较之普通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有一段不容忽视的差距,教师应因材施教。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使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旅游英语知识,还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的应用非常适合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旅游英语的教学。

三、多媒体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一切教学任务的出发点,旅游英语作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其总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知识,了解旅游文化,同时具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论文格式。因此,其教学材料不能只局限在教科书上,还应参考各种旅游类书籍,如旅游文化,实用口语等。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材料,如视频、图片等。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英语专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已获得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了解、筛选、优化、整合的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支持作用,有效弥补自身旅游知识的不足。

2.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多媒体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力,能够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地体现在旅游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既能突出知识重点,又能通过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现代旅游英语教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八单元Dining at Restaurants,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之分为导游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时的注意事项、点餐及用餐的英语语法、词汇和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三部分。前两部分可以通过课文的讲解使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多媒体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特别是在介绍特色佳肴及风味小吃的名称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实物图片,不仅直观、色彩鲜明、具有趣味性,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猜菜名”使学生对所学的英文菜名印象深刻毕业论文ppt,如“口水鸡”和“驴打滚”,学生们常直译成 saliva chicken 和 rolling donkey,而正确的翻译是steamedchicken with chili sauce 和fried chop rice cake。另外,在餐饮文化方面,这一单元涉及到了导游如何教外国游客使用筷子的内容,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一段视频,对中国的筷子文化进行了生动、细致的介绍,如用筷十忌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民俗知识。

四、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避免将多媒体教学变成单纯的课件演示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在于它是否有助于教师“教”,还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一些教师为了方便授课在备课时将全部与课程相关的材料都编入到课件中,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逐一演示、讲解。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学习,一堂课下来忙于记笔记,大部分注意力被应接不暇的画面所吸引,没时间主动思考、自我领悟,对知识消化、吸收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多媒体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大量交流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多种原因,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偏低,像“请你以塔为背景为我照张相好吗”这类旅游英语中常见的、看似简单的句子都不能

(下接P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