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范文第1篇

1建设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

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结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节能管理现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的编制、建立所有标准要素范围内的程序文件、形成相应的记录及文件管理,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节能工作的PDCA循环管理。建设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可形成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节能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但该建设思路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体系建设工作量大,并且与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现有其他管理体系(如HSE管理体系、ISO管理体系)的运行造成大量重复的管理内容,导致体系运行管理可能出现界面不清的问题,有碍于节能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

2充分利用现有管理体系进行体系整合

2.1建设思路GB/T23331明确规定了“组织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结合”。参考该项规定,可考虑充分利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现有体系资源,简化体系建设内容。结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目前已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进行体系整合,形成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的管理体系,达到节能工作的全面受控。该建设思路可避免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即体系建设工作量较小,并且与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现有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其运行管理不会造成大量重复的管理内容,有利于公司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目前,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实施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HSE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其中HSE管理体系是依据集团分公司企业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建立的,其要素构架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要素构架基本一致。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1]体系要素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包括六大项36项要素[1],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2]具有共性的要素有33项,这33项要素均能够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相同要素管理框架下实施运行。2)具有能源管理个性要求,不能与HSE现行体系要素实施有机融合的要素共3项,分别是“4.4.3能源评审”、“4.4.4能源基准”和“4.4.5能源绩效参数”[1]。因此,结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开展体系整合,形成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的新版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可行的建设思路。

2.2建设方式通过能源管理体系与HSE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形成以下基本建设方式:1)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为基础,不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手册》及配套的程序文件。2)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要素有机融合到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中,《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中相同要素部分,均执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相应规定,仅需结合公司节能管理工作,在对应的各要素中增加节能工作的管理内容。3)个别具有能源管理个性要求,不能与HSE现行体系要素实施有机融合的要素,则在HSE管理体系中进行相应的增加。需增加的要素分别是能源评审、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1],该三项要素在标准中属于“策划”[1,2]部分,因此,可增加在分公司HSE管理手册“5.3策划”部分。4)形成的新版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可实现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在HSE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下运行,全面纳入分公司HSE管理。

3结论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范文第2篇

2011年8月,烟台万华氯碱开始着手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为保证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了由管理者代表任组长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工作小组,组织指导公司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工作,同时制订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表和工作进度安排等。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工作计划,烟台万华氯碱编写了《能源管理手册》《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能源管理基准与标准管理制度》等13个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制度,组织进行了能源法律法规的识别、评价与应用以及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确定了公司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找到了公司能源管理的重点和方向。根据确定的优先控制能源因素信息,烟台万华氯碱制定了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以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确立了能源基准与标杆,开展了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进行了生产工艺大优化,保证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如期建立和运行。2012年4月,烟台万华氯碱能源管理体系试运行超过半年,在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认证专家的指导下,组织了能源管理体系第一次内审工作。通过内审,确认了各车间和相关部门基本能够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实施有效管理,公司的能源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和运行。在烟台万华氯碱能源管理体系运行半年多以及内审的基础上,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两个阶段审核。通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审核,认为:烟台万华氯碱的能源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公司半年来的工作能够按照体系的标准要求进行,运行稳定、正常,并向企业颁发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的取得,标志着能源管理体系已经在烟台万华氯碱实现了成功实施。

2能源管理体系在氯碱企业中的具体实施

2.1能源管理体系在节能核心设备电解槽选择管理中的应用2012年6月19日,工信部《化工行业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杆指标》,其中离子膜法烧碱(质量分数≥30.0%)生产企业能效标杆指标如表1所示。《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中规定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为≤350kgce/t(离子膜法液碱≥30%);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先进值为≤2340kW•h/t。烟台万华氯碱2012年32%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337.115kgce/t,交流电耗为2165kW•h/t。从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上述3家公司烧碱电耗在综合能耗(离子膜法烧碱≥30%,下同)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7.6%、84.23%、88.83%;国家标准中以及烟台万华氯碱的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在吨碱综合能耗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2.17%、78.93%。吨碱电耗对吨碱综合能耗影响非常明显,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要实现能源管理体系在氯碱企业的有效、持续、规范运行,持续实现企业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做好企业节能核心设备电解槽的选择以及运行、维护管理。现就能源管理体系在氯碱企业核心节能设备电解槽选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做以下探讨。(1)离子膜电解槽的选择。《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4.4.6.2条款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明确规定:设计要“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选择电解槽时必须遵循这一条款的要求,确保选择的电解槽总电能消耗低,产品质量高;可靠性高,安全运行时间长;操作和维修方便;离子膜使用时间长。目前,国内外氯碱生产企业使用的离子膜电解槽主要有低电流密度电解槽、高电流密度电解槽以及膜极距电解槽。膜极距电解槽采用阴极弹性极网,缩短了阴阳极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电能的降低。因此,在设计选择电解槽的时候,要优先选择膜极距节能型电解槽,从设计源头上做好氯碱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2)离子膜电解槽的运行管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4.4.6.3条款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明确规定:组织应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设备、设施,并对其采购、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控制。离子膜电解槽吨碱电耗对吨碱综合能耗的影响非常明显。企业要做好电解槽的运行管理,降低电解槽的电耗,首先要识别出电解槽运行过程中的能源因素,评价确定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然后在电解槽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加以控制管理,确保电解槽在经济运行的电流密度下运行,进入电解槽的各种物料质量合格,最大限度地延长离子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电解电耗。电解槽吨碱电耗降低,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也会随之降低,能源管理绩效就会不断增加。(3)离子膜电解槽的维修管理。电解槽维修质量对电解槽吨碱电耗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要求的重要内容。企业应针对电解槽运行周期及实际运行状况,制订维护保养计划,并识别电解槽维护保养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然后在检修过程中严格控制管理,保证检修质量,确保检修前后电解槽电耗无明显变化。

2.2能源管理体系在烧碱加工设备选择管理中的应用《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中规定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为≤490kgce/t(离子膜法液碱≥45%,下同),加工过程中单位产量烧碱的综合能耗为140kgce/t。烟台万华氯碱2012年48%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458.557kgce/t,加工过程中单位烧碱的综合能耗为121.442kgce/t。从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烧碱加工过程中综合能耗在吨碱综合能耗(离子膜法烧碱≥45%)中所占的比重,限额中规定为28.57%,烟台万华氯碱为26.48%。烧碱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对吨碱综合能耗也有重要的影响。要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吨碱综合能耗,就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从设计选型、经济运行、维护保养等方面,加强烧碱加工设备即烧碱浓缩装置的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综合能耗的降低。能源管理体系在烧碱浓缩装置管理的应用如下。(1)烧碱浓缩装置的选择。氯碱企业烧碱的浓缩一般是用蒸汽作为热源来提高碱液的温度[2],使烧碱溶液中所含的水分部分汽化,达到提高烧碱浓度的目的。烧碱浓缩过程是一个传热过程。《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4.4.6.2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条款中明确规定:在进行新的产品和(或)过程设计中,应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选择烧碱浓缩装置时要充分考虑装置的换热面积、传热系数、传热温差,选择最佳的浓缩装置,使浓缩装置蒸汽消耗最低,确保能源消耗最低。(2)烧碱浓缩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烧碱浓缩装置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氯碱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合理选择烧碱浓缩装置的运行方式,优化装置运行,确保装置低耗高效经济运行;同时加强装置的维护管理水平,消除跑冒滴漏,延长装置的经济运行寿命,保持装置的最优能耗水平。总而言之,在氯碱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就是要按照标准的要求抓住影响烧碱综合能耗的关键因素,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控制,保证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降低。

3烟台万华氯碱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后取得的绩效

目前,烟台万华氯碱的能源管理体系已经运行近2年,运行稳定、正常,取得了较好的绩效。

3.12010年能源管理基准年能耗指标情况2010年,32%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357.16kgce/t;48%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475.09kgce/t;离子膜法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2235kW•h/t。

3.22012年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后能耗指标完成情况2012年,32%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337.115kgce/t;48%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458.557kgce/t;离子膜法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2145kW•h/t。

3.3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后取得的绩效与2010年能源管理基准年相比较,2012年烟台万华氯碱32%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下降了5.61%,48%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下降了3.48%,完成了公司2012年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下降3%的目标。目前烟台万华氯碱32%和48%烧碱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均优于国家烧碱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山东省烧碱能耗限额规定值及国家清洁生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一级产品限定值,能源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氯碱企业实现节能目标和提高能源绩效的强有力保证。

4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体会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首先,必须做到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计量体系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统一的整合型的管理体系,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接口与冗余环节,使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工作同时与其他体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必须把现行的节能管理工作做法与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体系的规范化运作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第三,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必须加大节能技改的力度,积极采用节能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从源头上、过程中力求节能的最大收效;最后,必须全员参与,持之以恒,真正形成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节能管理体系。

5结语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范文第3篇

中泰化学自2000年开始先后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聚氯乙烯树脂、离子膜烧碱自愿性产品认证,2010年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通过了实验室认可,2012年10月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目前已建立起了六合一的整合型管理体系。

中泰化学作为一家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企业,由于工艺路线、产品特点决定了公司是一家用能大户,也因此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万家节能企业。中泰化学历经五十多年的持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先进行业、先进单位来比,该公司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12月在中泰化学召开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氯碱协会、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中泰化学股份公司领导及员工参加的中泰化学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此次启动大会标志着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中泰化学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历经近两年的时间。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范围涵盖了股份公司各部门的管理活动以及下属子公司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氯碱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司搭建起能源管理体系并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于2012年8月通过了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对之的能源管理体系第一阶段审核;2012年10又顺利通过了中化认证组织的包括二名能源专家在内的七人审核组对其开展的为期五天的能源管理体系第二阶段审核,这标志着中泰化学成为氯碱行业第一家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单位。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开展好能源体系建设项目的关键。

为开展好此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2010年12月由中泰化学常务副总经理挂帅,组建了由各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各部门骨干人员组成贯标办公室。在能源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布署下,周密安排,强化措施,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建立起具有中泰化学特色的能源管理体系。

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强调全员参与,首先对新出台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积极进行宣贯,涉及人员上百人,并借此培养出一支能源管理体系的内审员队伍;另外,在能源体系建设的各个阶段,结合开展能源知识竞赛、板报比赛、论文征集等多种形式的各项活动,寓教于乐,使得全员的节能意识明显增强,基础管理逐步向精细化方向深入。

——未雨绸缪,提前开展严谨的策划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严谨、完善的前期策划是决定该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为确保此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该公司体系管理部门对此项工作在项目前期就开展了较为严谨的策划工作,将项目建设的整体工作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前期调研阶段、能源因素识别、评价控制阶段、文件化体系建设阶段、体系试运行阶段、自查改进阶段、申报外部审核阶段;对每一阶段都设定了各阶段若干的工作目标,对每个目标设定了负责部门、配合部门、时间节点的要求、以及奖惩措施;且在每一阶段设置了宣传、竞赛、培训、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巩固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

有了前期完善的策划,才可指导该公司能源体系建设的整体工作、全员上下顺利按既定的方向、既定的目标开展。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能源管理体系涉及到公司许多专业和岗位,点多、线长、面广,需要落实的事情比较多。中泰化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理清脉络、搭建体系、统筹兼顾、特色明显、简单易行、持续改进”的总体要求,既全面又有重点地扎实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引导公司由经验能源管理尽快转化为标准化、精细化的能源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原有管理体系平台,形成具有中泰化学特色的能源管理体系。

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中泰化学充分考虑到与原已搭建起来的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的有机整合,形成一套统一的整合型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在能源适用法规辨识、合规性评价、能源因素识别评价等工作上充分吸取了其它体系建设的经验并加以改进,工作整体开展效果较好。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整合,确保有效资源的共享,减少接口与冗余环节,逐步将能源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引进先进节能技术与装置,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公司节能降耗水平。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中泰化学通过不断的科技投入,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与装置,开展节能审计、完善计量设施、编制/修订节能方面的管理制度、落实节能责任、完善能源因素控制措施、开展工艺指标精细化管理、实施节能对标(国家、行业)等手段强化日常运行管理,使公司的能耗逐年下降。公司在围绕主业,做好节能降耗、提高产量方面,这两年技术改造项目的投入超亿元。其中:聚合釜釜顶冷技术的应用;离子膜电槽零极距改造;溢流液中乙炔气回收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提高氯乙烯合成转化率;中水回用处理项目;为较大功率的电机增加变频控制;变压吸附尾气氢气回收项目;废酸深度解析装置技改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企业50%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认证前降低1.98%,98%碱较认证前降低3.35%,PVC单位产品综合能源较认证前降低了4.74%。烧碱单位成本较2010年降低13.17%,PVC单位成本较2010年降低0.38%(抛除原料价格上涨因素)。中泰化学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评为“节能先进单位”、“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单位”、“节约用水先进单位”、“清洁生产企业”、被国家工信部列为自治区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

——认真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能源控制情况。

2011年11月,中泰化学组织实施了合规性评价工作,将关键控制点相关的法规条款挑选出来编制了合规性检查表,逐项提出评价要求,组织进行了评价。整体评价效果较以往的各项合规性评价都有明显的提高,基础数据得到了有效的收集和比对分析,实际控制情况也得到了较为真实、全面的反映,这也为后一步能源管理工作的改进明确了方向。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范文第4篇

1.1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标注不够严格

企业对能源的法律意识非常的淡薄,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只是一味的去追求企业的产量和产值,认为只要产量上去了,任何的问题都不重要,都是次要的。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计量管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更没有看到能源计量工作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的潜在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能源法律意识淡薄,虽然从短时间来看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时间长了,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1.2能源计量基础薄弱,投入非常的不足

当前企业能源的现状就是投入非常的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这种状况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在很多环节上会出现计量不够准确,或者是计量设备非常的缺少,使得能源计量在节能潜力方面根本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一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标准对器具进行配备。因为政府对能源计量的支持力度非常的不够,在节能改造项目上,大部分的自己都来自企业自己的筹资,政府根本没有对其进行大量投资。节能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节约是对经济效益最大的贡献,而不能真正从企业的整体效益中剥离开来,还是跟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依赖和依附性。所以,企业对节能降耗投入的资本根本没有积极性,甚至还存在消极的态度,所以也就使得能源计量基础非常的薄弱。

1.3能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的落后,而且管理体系很不健全。有的企业只是把能源管理当做自己管理的一种形式,总是挂在嘴边,根本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起来,没有把管理规定真正落实下去,这样能源管理体系就成了一张白纸,中看不中用,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意义。有的企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所以很难运行,也就不能对企业的能源进行有效管理。

1.4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受检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一,很多企业的在线能源计量器具都无法拆卸,而一些计量技术机构对在线检测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能力非常的欠缺,所以就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

第二,即使企业已经按照规定对相应的强检计量器具送检,但对不属于强检范畴能源计量器具没有及时进行周期自检,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所以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在受检率方面跟所规定的要求相差很远。

2.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由于企业的能源计量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应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着手,使计量检测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1加强对能源计量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节能和计量的意识

企业中很多的人都觉得能源计量不会产生收入,只会加大企业的投入量,是个赔本的买卖,根本没有必要对能源进行计量。针对这些问题,企业一定要对能源计量加大宣传的力度,充分认识能源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使企业、社会和员工都来关注能源计量,从上到下形成一种节能降耗和重视能源计量的良好氛围,使得能源计量检测工作得到很大的提升。还有对企业在节能政策的落实上要加大引导力度,使企业遵守能源计量的有关规定和制度。

2.2完善企业计量检测技术手段

企业要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注重计量检测技术手段的改进与提升。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引入各种新的检测技术手段,不仅能确保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于可靠性,同时也能使生产过程更加的精益化,降低过程损耗和生产成本。

2.3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根据企业能源计量的标准和行业的管理要求,对企业在配备能源计量仪器仪表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能够使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能源管理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都能够得到改善,使企业在这两方面的体系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对计量数据合理而且科学的使用,并对计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对计量管理产生很大的帮助,降低企业的消耗,降低企业成本,实现能源和计量两种管理体系的迅速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2.4加大科研和技术的投入力度

在能源计量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能源计量不断改进,不断进行创新。在能源计量方面要加大科研和技术的投入,只有加大科技的含量,才能使能源计量有新的突破和改进,使能源计量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时代中永葆青春和力量。

2.5全面提升开展能源计量的监督和检测工作

计量监管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与技术能力,对能源计量器具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测,从而更好的做好能源计量和控制。

第一,能源监测和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对要全面广泛的开展,使企业能源计量做到准确、无误。要把检测的领域不断扩大,从单纯对重要部门或者重要行业进行监测,发展到对所有的部门和行业都进行监测,不留任何的死角,不留任何的弊端。要深入到企业,亲自到一线,到车间,实地进行能源计量,并做好记录,对记录进行分析,及时做好总结,发现缺点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还要对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受检率达到标准。

第二,对大中型耗能设备进行检测,对检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对记录进行评价分析,对不符合标准的大型设备及时报废。

第三,开展节能标识产品的检测和检测仪器的检定、校准。

第四,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市场的管理,对市场进行不断整顿,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将一些劣质产品淘汰出市场,从源头上确保计量器具的质量,保证能源计量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能源计量工作落到实处,保证能源计量发挥作用和意义。

2.6加强节能技术服务

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石生产;工艺流程;能源评审

1.电石企业能源评审的必要性

企业应识别出是否有正在使用的国家限制使用或淘汰的耗能设备,制定更新替换的方案,并按计划进行更换。如电石产品限制使用或淘汰的耗能设备:小型开放式/半开放式电石炉。

2.电石企业能源评审的过程

2.1确定能源变量所符合的具体情况

如电石企业在确定能源变量时应关注:回收炉气,炉气综合利用,炭素材料的水分、固定碳、挥发份粒度及灰份。

2.2考虑节能技术的使用情况

电石企业在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时,要考虑节能技术的使用情况。如进一步推进大型密闭电石炉替代开放电石炉工艺及炉气回收、炉气综合利用、节能型炭素材料烘干、中空电极、余热回收等技术推广。

3.能源管理体系策划与能源评审示例

以某电石生产企业为例,重点对如何策划能源管理体系并实施能源评审进行示例。

3.1能源评审输入信息

3.1.1工艺流程

企业主要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定义为用单位标准产量表示的综合能耗,即单位标准电石产量直接消耗的能耗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损失量。产品综合能耗统计范围从焦碳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入电石生产开始,到电石成品计量入库的电石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由生产系统工艺装置、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设施3部分组成。具体生产流程如图卜2所示。

电石企业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一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

3.1.2电石生产工序能耗

(1)原料准备工序能耗:包括石灰石煅烧、石灰破碎、筛分输运以及炭的干燥、破碎、筛分、输运等所消耗的以电能形式计量的能源。(2)电石生产工序能耗(单位产品电炉电耗):用单位标准电石产量表示的生产过程中生成电石所消耗的电力,其中包括烧炉眼用电,但不包括动力电、照明用电和环保装置用电。(3)电石冷却破碎工序能耗:电石冷却、一次破碎、二次破碎、电石运等所消耗能源。

3.1.3电石产品综合能耗

(1)电力消耗包括电炉电、动力、照明用电和环保装置用电。(2)炭素原料包括焦炭、石油焦、无烟煤、电极糊和其它炭素还原剂等。数量从进入生产后第一道工序为计量点。(3)干燥焦炭耗燃料,热值和计算起点同上。如用电石生产的余热干燥焦炭时,其余热不计算燃料消耗。(4)电石生产系统中消耗的各种耗能工质:包括冷却水、氧气、氮气、压缩空气,其热值按规定的当量热值计算。(5)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各辅助工序(包括电石生产界区内自石灰进厂到电石成品入库止)所消耗的能源(前项中计算过的不得重复统计)。(6)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包括电石生产界区内维修工段、化验室、控制室、库房及车间办公室等消耗的能源。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应全部分摊到产品中去,产品分摊辅助、附属能耗及能源损失量,采取按产值比例分摊。由于各种能源的热值不同,应折合为标准煤统一计算单位。企业外购的各种能源,其热值以该地区或该企业在报告期内实测的低位热值为准。综合能耗中应扣除向外输出的能源。电石产品综合能耗具体包括耗电量、耗炭量和耗石灰量3种:①单位产品综合电耗:单位标准电石产量总计消耗的电量,包括动力电、照明用电和环保装置用电等。②单位产品耗炭量:统计期内生产单位电石所消耗的炭量,其中炭量按焦炭、兰炭、煤炭用量填写。③单位产品耗石灰量:用单位标准电石产量表示的生产过程中生成电石所消耗的石灰量。

3.1.4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1)电石炉废热利用率:电石炉废热利用率为电石生产过程中电石炉废热利用量与电石炉产生废热总量的比值。

(2)电石炉炉气利用率:电石炉炉气利用率为电石生产过程中炉气总使用量与电石炉气生产量的比值。

4.能源评审的实施

企业成立了由各专业部门组成的能源评审小组,利用工艺流程图、能流图、能源统计网络图、能效对标等工具,分析能源种类和使用现状,寻找节能机会。

4.1能源管理机制

企业为电热法电石生产企业,建立了文件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企业领导对能源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了能源管理的相关职责划分,主要生产工艺车间员工节能意识比较强。为保证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企业应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能耗计量和考核机制,制定《节能责任制》《能源管理办法》《用能统计分析管理办法》《测量设备管理办法》《能源消耗指标管理办法》等,并每月对企业的耗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为了提高相关人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企业需制定奖惩措施,对节能降耗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处罚。

4.2能源状况分析

4.2.1主要用能设备情况

企业重点能耗设备共计xx台,包括破碎机xx台、输送皮带xx条、各类电机xx台、电热窑炉xx座、环保设备xx台,已经在逐步开展设备能耗的监测工作。

4.2.2能源输入、输送分配及使用管理

该企业主要涉及的能源计量种类有电力、炭、石灰、自来水、电炉气体等,除电炉气体外其他全部由社会购入,企业建立了电计量网络图。企业的能源分配传输管线布局较为合理,供电线路由电仪车间进行维护,各车间维修人员负责对企业全部的管网进行维护,定期巡检,形成书面的管线维护、巡检制度。企业各车间充分实现了电的合理性利用,生产及冷却用水的循环使用,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计量各车间的能源消耗总量。

4.2.3能源计量状况

电力企业在企业进厂母线安装电能表计量购电量,共安装电能表xx块,用于计量各主要用能工段和主要用能设备的用电量,电力部门计量企业用电量后增加一定的线损和变损后,作为企业的总购电量。自来水从自来水企业购得,在进厂主管道和主要用水工段安装水表xx块,计量自来水用量。为便于准确可靠的对能源进行计量,并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测量数据。炭素原料由衡器计量后使用。企业计量管理实现三级管理,其中设备部设有计量管理人员,各分厂机动处设有计量管理人员(不包括检定、维护人员)2人,分厂各车间分别设有1名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全厂所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以及相关文件的编制整理工作。企业建立了专门的计量检定站,负责计量器具的检定、维修等。企业对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维修及报废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按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企业严格按照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配备了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截止目前已经配备各类能源计量器具总计xx块,配备率达XX.x%。其中进出用能设备配备率标准要求达到100%,实际100%。

4.2.4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企业根据实际能耗情况,并参照同行业的先进能耗指标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标准,编制管理办法,并定期分析实际消耗情况,分析消耗指标降低和升高的原因。企业制定了产品综合能耗数据的计算方法及依据,明确了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数据统计范围及计算标准,电石产品依据GB 21257《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统计方法依据《电石生产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电热炉法)》。企业通过每月能耗统计、目标指标考核、绩效考核、每日的运行检查及不定期的综合大检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2.5能量平衡分析

企业主要涉及的能源计量种类有电力、炭素原料、石灰、水等。消耗方式分为工业生产消费和非工业生产消费,其中工业生产消费为生产线、厂区照明耗能,非工业生产消费为办公楼、食堂等耗能。通过采购量与监测量比对进行能量平衡分析。

4.3识别出影响重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电石生产主要耗能工序有:原料运输与破碎工序、原料预热工序、电炉冶炼工序、成品破碎分装工序等,主要能耗设施设备有窑炉、运输设备、破碎机、筛分设备、电石炉等(见图1-2)。企业从能源、原辅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参数,生产过程中影响能源使用的工艺参数、环境参数及其它相关因素,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含废物的处理)相关参数;反应热、余热余压、循环水等利用;副产品利用,识别出影响重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4.4识别改进的机会

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合理的工艺布局进行电热法电石生产,按照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各要素的要求,提高了节能意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耗计量和考核机制,通过持续改进使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职责的划分;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现状,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加强人员能力评价、培训有效性的确认;严格执行企业岗位操作规程;按照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规程、管理标准等制度,并切实得到贯彻实施;加强能源使用监视和测量工作,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实现不易拆检的计量设备的定期校验;完善用能设备的能效分析,合理匹配生产负荷;完善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

4.5能源评审的输出

4.5.1能源绩效参数、能源基准、目标、指标

企业确定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耗电量、单位产品耗炭量、单位产品耗石灰量、电石炉废热利用率、电石炉炉气利用率作为能源绩效参数,并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值做为能源基准,同时参考行业标杆值,建立了企业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在日常的能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将能源目标、指标分解至各生产车间,每月进行监测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