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关于会计财务管理的内涵
会计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要充分的认识并理解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首先就要对会计财务管理的内涵正确的理解。从概念上来说,会计财务管理就是参考综合对象,在特定的目标前提下,对资产投资、流通、运营、利润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整体过程。在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运营情况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是贯穿于企业资产运营的全部环节。可以说,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财务流通顺畅的前提条件。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应用,也是财务管理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内容。会计工作是建立在货币流通的基础之上的,根据企业货币流通需求对资金运作进行多样化的综合考虑,并为制定相应的合理的资金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一种核算方法。会计财务管理在企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从投资、运营流通、利润分配、企业税费等多个方面做好资金的优化配置工作,努力使每一笔资金发挥应有的效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做出贡献。
二、会计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分析
1.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系统持续运转的核心。对于企业来说,会计财务管理是多项管理工作的集合体,是以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资产统筹运用的前提条件,是促进企业利益获得和效益增长的基础,做好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资本统筹管理的核心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营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在内容和方式方面也出现了调整,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会计也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除了原有的现金资本统筹,内部控制以及资本核算工作内容外,还增加了授权审核、现金票据以及印章的集中化管理,操作环节更为细致,工作内容更加具体化。财务管理的统筹运作使得企业资金的流转运营更加安全,也更加高效,有效的弥补了以往企业资金管理系统的缺陷和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资金运营的风险,企业资金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通过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提高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对所拥有的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实现了企业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网络资源在内的经营资源整体的分配、利用和调整,助力于企业系统整体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会计财务管理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企业领导管理层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控制政策、运营制度,进一步细化具体的现金盘存、账户核定、账目审批、集中核算审计,继而迅速高效地转化为统一严格的操作集合。
2.会计财务管理的运作提高了财务工作的准确性,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通过复式记账、集中审查、审计核算、集中演算、利润对比、报表解析的方式和流程,尽可能的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使企业财务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也因此使得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是十分有利的。会计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使得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对于具体责任分配和操作流程都进行了细化,从而为会计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会计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从工作流程、审批程序、控制手段等方面着手逐渐使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走向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降低或规避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对于企业进行平稳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会计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预算阶段的作用。企业资金的合理有效的利用,需要预算计划来对资金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合理的预算计划是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但是从我国各大企业的预算编制计划的现状来看,整体是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目前在我国,对于企业预算行为,还有一个统一的,具有高参考价值的预算标准来进行参考,也没有相关的管理文件对其进行管理和约束。预算工作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来说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国有企业更是需要科学合理的预算来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资金预算编制不准确、不规范,会给企业的资金利用带来盲目性,造成预算与实践差距较大,资金的流动方向偏离与期望相偏离,流动比率不协调,就会造成"拆东墙补西墙〃的不利局面。预算的混乱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浪费,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不合理的预算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无论是何种规模的企业,都要做好会计财务管理在预算阶段的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预算规划,这是资金得到合理运用的前提条件,更是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有效把握的手段之一。
4.会计财务管理在企业资金运用和决算阶段的作用。企业经营的过程也是资金运用的过程,在此阶段,会计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资金流的方向以及实际的资金使用量,同时也包括预算与实际的对比和不同阶段的衔接工作。会计财务管理要对多种计量方法充分灵活的加以运用,做好财政税收的记录报告,从财政资金划分的路径、量的大小上逐渐融合会计核算、分析和检查形成一套完备的会计管理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对资本的收支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掌握财务应用信息,对不同层段的不同财务科目要做到详细、具体、准确的计算,制定准确完整的财务报表,发挥会计财务管理管理的支撑作用。在资金运用阶段,会计财务管理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经营更加规范化、有序化,防止出现资金混乱的情况,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结算阶段,要对企业资金运转情况进行总结,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进行整理,做出合理、准确的决算。做好资金决算工作,可以清楚的了解资金的流向,把握资金动态,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化。
三、结语
关键词:战略管理;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会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将战略管理的因素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从而逐步形成战略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SMA)。在此之后,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战略管理会计。基于此,本文搜集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力图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希望为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学者提供借鉴。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最早提出“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概念的Simmods(1981)[1]在《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将战略管理会计描述为“对有关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和分析,目的是为了用于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他特别强调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强调企业相对竞争者的成本竞争地位。Govindarajan和Shank(1992)[2]为了将战略与管理会计联系起来,给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框架。Bromwich(1994)[3]认为在分析讨论竞争优势时,不应当抛开产品特性及其成本。“监控企业和竞争企业产品特性及其成本变化,正是起到了管理会计所要求的保持竞争优势的职能。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管理会计师特许委员会(CIMA)给出的定义是:“战略管理会计(SMA)是这样的一种管理会计模式,在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下,企业在重视非财务信息和内部提供的信息的同时,涉及企业外部因素的信息,也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反观我国学者的定义,我国著名管理会计专家余绪缨(1997)[4]教授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旨在消除传统管理会计强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而忽视企业外部环境的缺陷。王化成(1997)[5]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
上述国内外学者的定义分别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目的、职能、作用等不同角度揭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本文认为,虽然以上定义在战略管理的目的上存在一定偏差,但无论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些定义都存在着更多的相似点,即战略管理会计涉及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延伸。
二、战略管理会计采用的主要方法
许多学者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定义及描述。2000年,Guilding等人首次对战略管理会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产品属性成本计算等12种方法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Guilding和McManus将客户盈利分析、顾客细分盈利能力分析、客户生命周期盈利能力分析以及客户价值评估添加到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中。Cinquini和Tenucci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属性成本计算、客户会计、战略定价、竞争地位监督这7种战略管理会计方法较为常见。从1996年开始,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余海宗(2004)将预警分析、目标成本管理法、作业成本法以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谢琨和刘思峰(2005)将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以及质量成本分析列入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中,并加以论述。
本文认为,采用什么样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取决于企业具体的需要。企业应当在遵循 “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在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前景
1.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障碍。邓厚平(2007)[6]从战略管理会计本身的角度指出学科本身研究与应用的难度较大、企业实施动力不足障碍了施行企业战略会计。常力敏(2009)[7]从执行的角度指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是另一个阻碍原因。桂玉敏(2011)[8]提出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使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保障。谢薇(2011)[9]从操作的实用性角度指出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成本较高,同样导致了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实践落后。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会计无论是从理论与应用,管理者与经营者人员的素质,还是成本效益的角度都存在着诸多障碍。
2.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建议。陈蔚(2004)[10]基于我国现状,提出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她指出我国应将管理会计体系纳入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之中。大力开展案例研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常力敏(2009)基于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会计实务界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指出应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认真总结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案例。桂玉敏(2011)提出,可以利用IT技术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侯红勤(2011)[11]和陈蔚的观点相似,指出应在企业中推广战略管理会计。
四、小结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与战略管理有关的非财务信息,改进了评价企业业绩的尺度。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及时、更有效的业绩报告。所以,合理地应用战略管理会计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在推行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的优越性仍是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深入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环境下的推广,对我国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Simmonds, K.(1981),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J].Management Accounting, Vol. 59 No. 4, pp.26-30.
[2]Shank, J. K., & Govindarajan, V. (1992). Strategic cost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34(1),39.
[3]Bromwich, M., & Bhimani, A. (1994). The strategic dimension.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Pathways to progress (chap. 5, pp. 125–149). London: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
[4]余绪缨.简论《孙子兵法》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研究,1997(12):29-31.
[5]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7(10):46-49.
[6]邓厚平.推进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J].财会月刊.2007(07):95-96.
[7]常力敏.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意义及其对策[J].长三角.2009,3(02):85-86.
[8]桂玉敏.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理论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 年第2 期(下):22-24.
[9]谢薇.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商情,2011(30):130.
关键词:管理会计;相关性;管理会计报告;研究综述
会计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要求,它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会计相关性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前者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后者是指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求看会计相关性,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与管理当局的决策相联系,为管理者提供内部决策、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财务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信息最集中和系统的反映,相应地,管理会计报告应是管理会计信息最集中和系统的反映。然而,在管理会计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管理会计报告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远远不如财务报告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这也是管理会计没有像财务会计那样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相关性对管理会计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相关性在管理会计中的遗失及重新获得关注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到来,管理会计在这一时期遭遇种种怀疑。从美国会计界不时传来不和谐的呼声,Scapens(1985)描绘了20世纪中期的管理会计实践,其基本概括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有关管理会计是否过时在美国会计界也是争论不休。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管理会计有无单独存在必要”,也有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将会融入管理学而在会计领域消亡。然而,当学术界准备“抛弃”管理会计时,美国会计界受到来自学术界、国会、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会计职业界自身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会计报告没有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报告未能面向未来,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因此,对管理会计报告或是类似的信息报告需求,不是心血来潮的呼喊,而是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决定的。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史来看,管理会计大概19世纪初出现在美国,此后一直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初,管理会计的发展却似乎停步了。导致管理会计发展停滞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丧失。20世纪3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强化了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时时关注外部人员对自己的评价,琢磨如何在短期提高自己的声誉,从而将时间越来越多地放在如何实现季度或年度的目标上,而不是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外部报告的需求以及来自监管机构的强制性规定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完全让步于外部报告。就在管理会计走向低谷的时候,1987年,约翰逊和卡普兰出版了《管理会计兴衰史—相关性的遗失》一书,呼吁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他们认为,如今的管理会计信息受财务报告系统程序和周期的驱动,提供的太晚、太不具体,已经扭曲到与管理者的计划和控制决策完全不相关了。企业为了计算一个报表数字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这个数字却不能反映该期间内企业经济价值提高或降低的实际情况。此书一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使西方会计界意识到了严重的危机,管理会计的相关性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二、财务会计缺陷及会计相关性对管理会计地位的影响
股东对财务报告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财务会计的发展,使得财务会计成为会计学研究的主流,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热情开始下降,使得管理会计的地位不断下降。然而,基于财务会计相关性的财务报告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这种情况下,有的学者主张将一些原本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内部信息并入财务报告。1993-199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Wallman在《会计视野》等杂志上连续发表了4篇文章,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提出了改进财务报告的新模式。1976年7月,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布了一份讨论稿《公司报告》,其中涉及企业经营业绩信息的改进。1991年英格兰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两协会联合发表《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将企业内部管理使用的信息、衡量企业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企业未来发展计划以及未来发展中可动用资源方面的信息等非财务指标也列入披露的财务报告之中。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着眼于用户》报告。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改进财务报告的建议,它在财务报告的信息类型、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审计师与企业报告、企业报告的变革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涉及到5类报告信息: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管理部门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公司背景。这些所谓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和建议,无非是建议把现在的财务报表加以扩展,使之能够包含更多使用者所需的信息。而新增的信息更应该在以管理会计相关性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报告中得到反映。这表明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正不断加强,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更倾向于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的逐渐统一。这也就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将不断得到重视,从而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会计相关性对管理会计内涵与目标的影响
目前,对管理会计的主要定义有以下几种:
(一)较为狭义的管理会计
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委员会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企业可以合理、负责地利用其各种资源。
(二)较为广义的管理会计
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把管理会计的范围扩大到除审计以外的会计各个组成部分。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1986)认为,管理会计应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施行所需财务信息,管理会计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此外,编制提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使用的财务报告也是管理会计的工作。
(三)较为中义的管理会计
1997年,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教授等四人合著的《管理会计(第2版)》中这样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四)几种定义的比较
与狭义的管理会计相比,广义的管理会计内涵明显地扩大了很多。管理会计不仅要为企业管理层、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还要为股东和债权人等外部人员提供服务,既提供财务信息,也提供非财务信息。而中义的管理会计与广义的管理会计相比,在涉及范围上还是主要以传统的管理会计为主;与狭义的管理会计相比,使用者的范围包括所有员工,提供信息的内容包含非财务信息。从管理会计不同的定义可以发现,尽管对管理会计的目标的认识不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用于经营决策和战略决策的信息。而由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处理、提炼加工的总结性报告其实也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最终的目标无疑与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有明确了自身的目标,管理会计才能更好地发展。
四、会计相关性有助于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之前,很少有管理会计的文献采用实地研究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实地研究法有了更多的运用。当前,全球竞争十分激烈,美国的制造业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制造业企业绩效的管理会计方法已经过时,导致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用于决策的信息没有相关性。卡普兰(1983)指出,如果管理会计要继续作为运用于设计和评估企业的控制和信息系统的一门重要学科,管理会计必须冲破它对制造业经营活动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的传统模式。他建议,管理会计研究者应该走出办公室,到工厂、车间等实地去获得制造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第一手资料。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使管理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促使了实地研究法的广泛运用。作业成本法也在管理会计相关性得到关注之后出现与发展。在先进的技术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幅下降、固定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大比例上升,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在这种条件下,为了使管理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起来。
五、结语
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不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决策相关性是其最根本的质量特征。只有紧紧把握住这一会计本质,管理会计才会实现长足发展。管理会计报告理论的提出和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加明确管理会计是基于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一本质,从而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框架具体内容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必然会对重新定位管理会计,解决当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分工不明、内容交叉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对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托马斯约翰逊,罗伯特卡普兰著.金马工作室译,《相关性遗失一管理会计兴衰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先治.基于会计相关性的企业内部报告地位与价值[J].会计研究,2009(12).
摘要:本文从管理会计释义、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功用等方面就企业管理会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企业;管理会计;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年4月12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举办论坛,邀请著名管理会计大师,著有“作业成本法”第一书的加里·柯金斯(GaryCokins)先生畅谈企业管理会计新趋势。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追求的价值创造和绩效管理,是新时期企业发展对管理会计推进的迫切需要。所以说管理会计正逢黄金发展时期,国内会计正在企业获得更加深入的利用和发展。管理会计师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不单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生存,更可促进中小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不断变化的监管和经济形势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释义
1.释义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新时期的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发展、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2.管理会计用途
加里·柯金斯先生认为管理会计有120 多种用途,所以,它能够帮助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健康运行的机构中,各个部门都是相互关联的,管理会计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其互动情况,甚而,管理会计的各种工具就像这个运作机器中的齿轮,它的快速有效运行可以保证机构更好、更快、更高效地运转。
3.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衍变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管理会计。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管理会计。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师可以凭借他们广泛、深厚的知识,将其分析能力应用于会计行业的重要领域—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财政部已经把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内涵
1.管理会计“管理”的内容得以扩展
管理会计的服务不再是成本会计和控制系统,而是要运用作业成本法等成熟的手段,帮助市场营销部门锁定更加有利可图的客户。公司需要在客户忠诚度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正是管理会计的用武之地。
2.管理会计和企业绩效管理的融合
企业绩效管理是指整合多种方法(包括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精益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来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这种方法就像机器中的齿轮一样,有序组合,相互衔接,通过管理会计来保证战略从基层到高层的全面执行。
3.管理会计向预测会计的转变
目前,很多企业的预算只是企业会计的数字游戏,和战略没有任何关系。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除了要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经常性需求外,还要去探索风险管理,做好预算准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管理会计的职责已经开始转变为包含影响未来的决策支持与分析的管理学科。
4.管理会计需运用商业分析
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企业的分析需求可能是唯一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商业分析不但有能力回答企业将来的走向问题,关键是能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问题。
5.管理会计要学会运用多种成本计算法
就目前企业的管理会计来说这是一个颠覆传统管理会计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企业的会计管理中运用两个甚至更多的管理会计方法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达到不同类型的经理团队和雇员团队为达到不同的最好效益采用不同目的成本计算方法。
6.管理会计要充分认可IT服务成本
管理会计不再把企业的IT 部门单纯视为企业的技术供应者,必须被看作是为企业增加价值、提供战略能力的一个团队,当然提供价值的过程是有成本的。因此提供服务的成本必须成为决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
另外,管理会计师需要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技巧和能力。所以新时期的管理会计需要学习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方式,学习激励理论和方法,成为组织的变革管理专家。
三、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功用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的“转方式、调结构”的转型时期。中国财会专业人士也要与时俱进,不再将自己限制在会计、审计和数据收集这些传统角色里,要摆正位置参入企业管理,丰富管理会计的内容,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为自己和公司带来价值。这样企业就有可能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企业,然后开展国际贸易,吸引投资,雇佣更多的员工,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增长。应该说的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将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解析企业过去(资料)的运营服务
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关注管理会计行业发展,分析预测管理会计行业发展趋势。
2.控制企业现在的经济指标
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决策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为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的提供新时期信贷、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的丰富信息,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筹划企业未来的经济指标
预测与决策是管理会计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企业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企业的综合性职能。
总之,新时期的管理会计虽然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历程,历经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发展的过程不是很平坦,但我们抱有乐观的心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管理会计体系会逐渐像财务会计体系一样,真正能够发挥财务会计所不能的前瞻性,为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良好运作。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潘飞(2010)认为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它是利用财务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的专门方法(其中包括会计、统计、数学等方法),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确定目标,编制计划(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控制、考核和业绩评价。从上述国内外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来看,绝大多数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或者是一种信息系统。在本质上,这两者是相通的,即通过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形成信息系统。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本文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首先,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思想,即用会计思维来解决管理问题。不管是价值导向、数据量化还是成本效益的分析,都属于会计思维的具体体现。其次,管理会计是一整套科学管理体系的汇总。企业的日常管理,面临各个层面、各个等级的问题,这需要管理会计提供相应的方法或工具进行解决。这些方法或工具,应当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形成一整套体系,保障企业的发展战略。最后,管理会计的熟练应用是一种素质和能力的体现。管理会计的使用者需要具有将业务问题与财务问题相融合的能力,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解决企业现实问题。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
1.从两者本质的内涵来看,管理会计是一种决策、控制工具,它以实现组织最优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对财务等各个方面资源的利用,强化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实现对经营成果的预测、规划、决策以及控制。而财务会计则主要针对已经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定期向外界传递企业或者组织的会计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自己对企业或者组织的运行状况进行决策分析。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实施路径是截然不同的。2.从两者发展的外部客观环境来看,管理会计在国内引入时间较短,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方面,具体表现为管理会计的内容、本质、职能以及对象等方面;在实践方面,并没有以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为指导进行大规模的实施,在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以及信息化方面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而对于财务会计而言,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和外部客观环境。国内的学者对于会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财务会计或者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同时,财务会计在企业当中广泛应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促进了两者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在国内的发展仍属于基础阶段,不管是在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管理会计基本结构,还是管理会计应用理论和人才建设理论都远远没有达到市场的要求。国内管理会计理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其在现实当中的实施应用。
三、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系统学科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管理会计理论包括了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基本结构、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以及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理论等各个方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在科学决策与内部管理控制中越来越迫切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并且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状态与企业规模及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管理会计的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控制水平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因此,管理会计自从引入我国之后,国内学者通过将管理会计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其理论与方法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例如,管理会计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职能发挥,以及其预测功能、决策分析和责任会计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同时,管理会计对实践应用的指导更是不足,并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不完善
就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而言,可以归结为两个方向:一种是关注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尤其是管理会计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经验,从而总结实践经验以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另一种是基于欧美国家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欧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引入,形成自己的系统评价,并以此对国内企业的实践过程进行应用指导。总体而言,管理会计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学者的研究层次主要集中在第二个方向,即通过对欧美管理会计理论的引入进行研究,但国内学者一直从事翻译文献或者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理论模型或者实践工具,即没有形成自身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即使对于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具体研究,也仅限于案例分析或特定行业、企业的试点研究,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缺少外部客观环境的促进。正是因为我国管理会计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导致了我国管理会计并没有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不能对管理会计实践提供指导。
(二)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
财务会计具有完整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进行格式规范,把财务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我国自2007年开始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了更为细致严格的规范以及约束,为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合规性依据。但是,由于管理会计自身学科的边缘性特征,在国际范围内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体到国内,管理会计仅仅是为内部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的工具,因此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体系,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从而使管理会计学科建设严重滞后于财务会计。
(三)管理会计学术研究薄弱
会计理论本应该包括财务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理论两大分支,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会计理论体系。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引入时间较短,管理会计国际分歧,学科边缘性特征以及企业实践的不重视等原因所导致的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研究相对较少,在国内会计领域的期刊中,绝大部分被财务会计占据。孟焰(1999)指出,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兴趣不高,在过去的八年,《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中,绝大部分是关于财务会计领域,占到85%,而管理会计只占1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整个学术界的重心并没有向管理会计靠拢,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水平极其薄弱。
(四)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
正如上述所言,由于我国管理会计自身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宏观基础层面上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简单引入,并不能与我国国情良好衔接,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中对于其职能和对象研究,受客观环境影响较大,中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特征的不同,管理会计职能和对象呈现很大的差异。另外,国外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中的管理会计工具不下十几种(其中包括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客户盈利能力管理、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全面质量管理等),通过国外的实践验证,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对企业价值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我国管理会计工具在实践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当然,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也是与特定的市场情景相适应,西方国家的经济背景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直接引用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工具,并不能很好地与国内企业实际相结合,管理会计理论对国内企业的实践指导作用不够显著、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是不争的事实。
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对策
(一)建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的经济背景、文化环境、政治制度等外部客观环境与西方国家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在“管理会计中国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国内现实情境的结合。相关学者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于理论的深入探讨并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时,应该把中国的具体国情考虑进去,增强管理会计运用的可操作性,并且要不断检验管理会计应用理论的指导作用,创立属于自己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体系是包括了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基本结构、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以及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理论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系,建设管理会计体系,要注意厘清管理会计相关功能上述要素。
(二)建立服务于管理会计的统一规范
从前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不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提供的会计信息、内部报告也不具有法律责任,由此可见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准则的缺失和不健全。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服务企业内部使用者,但是管理会计要想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必须基于上层建立统一的规范体系。因此,要围绕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国家财政部门应该建立与其相关的一整套体系,规范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流程,使管理会计的实施标准化。在管理会计的实施上,将合规性作为管理会计实施的首要依据,统一管理会计准则指导规范,建立行业内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时,也应注意到,管理会计准则体系要注重与财务会计相关准则的协调性、一致性,保证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科研院校机构的系统整合
科研院校以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是理论研究的主体和带头人,要整合科研院校优势,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研院校、国家会计学院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在系统整合、理论研究、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课程和案例、宣传推广管理会计理论和先进做法等方面发挥综合示范作用。推动改进现代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另外,充分发挥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推动作用,及时宣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四)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