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范文第1篇

病例1:听诊右下肺局限性、粗大湿啰音

患者,男,45岁。4天前无明显诱因咯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入院,无发热、胸痛和呼吸困难。无反复咳嗽、咳痰史及类似咯血病史。

查体:身体无力体型,口唇无明显发绀,胸廓无畸形,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局限性粗大湿口罗音,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分析该患者听诊发现右下肺固定性、粗大湿啰音,这种改变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引起的局部支气管管腔畸形、扩张,胸部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右下肺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该病例虽无典型的反复咳嗽、间断咯血、复发性肺炎等支气管扩张表现,但肺部听诊异常,为明确咯血病因提供了第一手临床资料和诊断线索。胸部阳性体征可初步排除肺栓塞、肺结核、肺癌等其他引起咯血的疾病,为及时诊治争取了宝贵时间。病例2:听诊两下肺背部吸气末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Velcro音)

患者,女,65岁。因进行性气促伴咳嗽3年,加重1个月入院。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0余年,近3年来出现气促,活动后明显,并呈渐进性加重。1个月前因受凉咳嗽加重,咳白色黏痰,出现呼吸困难,胸闷。

查体:口唇发绀,杵状指明显,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两肺触诊语颤轻度减弱,叩诊清音,听诊两下肺背部吸气末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心率10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分析结合患者既往史及查体,支持“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

肺部听诊可帮助医生对患者缺氧体征进行鉴别诊断,举例如下:①两下肺细湿哕音伴双下肢浮肿,提示心力衰竭可能;②两肺弥漫性吸气相哮鸣音,提示哮喘可能;③两肺弥漫性哮鸣音伴两下肺细湿哕音,提示急性肺水肿;④两下肺背部的Velcro音,则强烈提示肺间质纤维化;⑤肺部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转移,常无特征性肺部体征,更常见的则是晚期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体征。病例3:叩诊音左下肺稍浊。听诊左肺呼吸音减低伴少量湿啰音

患者,男,68岁。因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伴左侧胸部持续痛3周入院。无出汗、心悸、咯血及发热等症状。既往40余年吸烟史。

查体:呼吸平稳,口唇轻度发绀,气管居中。桶状胸,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少量湿口罗音。心界缩小,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分析该患者病史和体征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出现左侧胸痛。体征主要表现以左肺为主的变化,心音、心律无异常,听诊亦无心脏杂音,提示左侧胸痛可能来源于肺部疾病。叩诊音左下肺稍浊,排除气胸诊断。听诊左肺呼吸音减低伴少量湿啰音,且气管居中,可排除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范文第2篇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疾病顺位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36-02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大型煤矿企业工伤定点医院。为充分了解本院疾病谱的构成变化,合理调配人力、设备、床位,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对本院6年前十位疾病构成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本院2007-2012年出院患者疾病分类报表,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第一诊断进行编码,资料完整、准确、真实。详见表1。

2 分析结果

从表1看出,本院住院患者逐年增长较快,定基增长速度为92.57%,说明这几年本院的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较大,地区患者逐年增加,医院飞速发展。

2.1 前十位疾病

2007-2012年6年总计出院患者70 600人次,其中前10位患者为62 177人次,占出院患者的88.06%。居首位的是损伤和中毒,总计14 510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20.55%;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总计8754例,占总数的12.45%;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总计8295例,占总数的11.75%;第四位是消化系统疾病,总计5963例,占总数的8.45%;第五位是肿瘤,总计5458例,占总数7.73%;第六位~十位依次是影响健康状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分别占住院总数的7.36%、6.77%、6.39%、3.53%、3.13%。通过分析看出本院前十位疾病占较大比例,故要提高前十位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和完善慢性病宣传防治工作。

2.2 顺位变化

从表1中看出,2007-2012年出院患者构成为损伤和中毒居第一位,循环系统疾病由2007年的第三位升到第二位,并保持不变;消化系统疾病2010和2011年有所变化,但一直在4~6位交替;泌尿系统疾病由前四年的第8位上升到2012年第5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由2007~2009的第5`6位降到第8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变化不大。

3 讨论

损伤和中毒居首位,因本院是国家大型煤矿企业医院,在创伤急救技术上是本地区带头人,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完善和锤炼,建立有严密的创伤急救组织和完善的创伤急救预案。骨科、颅脑外科和烧伤是本院的重点科室,且技术服务水平居该地区之首,所以周边的创伤患者就诊较多。损伤和中毒疾病的住院人数中,以骨折、颅内损伤、烧伤为主,且根据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编码得知,交通事故和意外跌伤较多。因其以危害健康人群为主,突发性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损失,建议提高交通管理,强调安全施工和安全生产,加强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人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1]。

循环系统疾病跃居第二位,以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压力大等原因,使循环系统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院要针对性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对心脑血管病的诊治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居第三位,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较多。由于本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过快,城市环境污染、吸烟、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居高不下。因此,本地区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生存环境,提高人群免疫力和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少感染机会。本院要加强相关科室技术诊治水平,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2]。

消化系统疾病居第四位,其病种主要是胆结石和胆囊炎、阑尾疾病、肝疾病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喜食辛辣,使消化系统发病率居高不下。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科学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

肿瘤居第五位,以食管、胃、肺恶性肿瘤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为主,这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源严重污染,农药化肥大剂量使用,以及各种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医院应努力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积极开展肿瘤普查工作,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保健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防病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

参考文献

[1]郭炜玮.2004-2006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14(4):369-370.

[2]杨仁霞.2005-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11):31-32.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77-02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是反映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疾病构成及其他变化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有效地预防或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促进医院发展,对我院2006――20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病案统计室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资料真实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本院2006――2010年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构成及顺位情况见表1。

2.1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前10位构成

2006――2010年共收治病人54177人次,前10位疾病病人为48578人次,占收治病人总数89.67%。其中,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11909例,损伤和中毒10469例,呼吸系统疾病6138例,循环系统疾病5819例,消化系统疾病5808例,分别占出院病人数的21.98%、19.31%、11.33%、10.74%、10.72%。

2.2 住院病人疾病谱情况

由表1可见,2006――2010年,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是本院住院病人疾病之首,其构成比在21%左右波动。损伤和中毒疾病也一直占居第2的位置。消化系统疾病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第3位,下降到2010年第5位。呼吸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而循环系统疾病则略微下降。生殖系统疾病没变化处于第6位。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和肿瘤变化不大。眼和附器疾病和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有上升趋势。

3 讨论与建议

3.1 我院住院患者构成居于前5位依次是: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因此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成为我院医疗及预防工作的重点。

3.2 从我院5年来住院病人顺位可以看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一直位居疾病首位,这与我院是本市南部地区医疗、急救、保健中心,是产科县(市)级技术单位有关。我院所在地区总人口40多万,育龄妇女较多,为了给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及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我院引进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及齐全的先进设备,增设高级病房,从软件、硬件上增加对妇产科的投入。

3.3 损伤和中毒一直位于第2位,这类病人中骨折、颅内损伤和体外创伤占多数。从外部原因分析,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前机动车辆日益增多、驾驶员的素质、行人的安全意识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很有必要。

3.4 呼吸系统疾病由2006年的第4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3位,这与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污染没得重视和改善有一定关系,另外,有大量的吸烟人群以及汽车数量的猛增,也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为此,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促进本地区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举措。其次,在我院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应注意保证科室的医疗技术力量及各层次医务人员的合理配置,在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合呼吸系统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志娟.2000―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1):88.

[2] 徐晓丽.我院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顺位变化〔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2):188-189.

[3] 梁小维,李国佩,游泳.1995―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2):187-188.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2-0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等[1]。这类疾病多具有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局肿瘤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死亡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2],这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明显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我科现将2009年7月――2011年11月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定我科2009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问诊、X线胸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指标(2002年版),其中男性77例、女性19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1.36±5.12)岁,病史7-30年不等。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经治医生共同探讨病历,总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并展开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的讨论和研究。

2结果

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见表1。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各患者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恢复情况较良好。

3护理对策与心得

3.1基础护理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外,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病室环境要求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换气,维护室内温度在19-21℃,湿度控制在55%-65%,避免空气污染,尤其避免粉尘污染[2]。

3.2营养和运动指导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状态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护理时应注意针对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指导,促使患者身体机能更早恢复。酌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补充足够水分,减少钠盐的摄入,水果蔬菜类也应多补充,少量多餐,丰富患者饮食结构,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同时,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调理,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嘱咐患者家属细心照料,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工作。

3.3疏通气道,合理氧疗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氧疗。采用双鼻头吸管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疗方案为:15-18h/d,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及时清理鼻腔,保持鼻导管通畅,氧疗期间密切管着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有所改善[2]。若有痰液粘稠者应鼓励多喝水,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协助患者排痰。而针对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其体弱,无力排痰,可以采取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法帮助排痰,雾粒以1-5μm为宜,雾粒大小针对患者痰阻情况酌情选择。若痰液太过粘稠壅堵气管,可以先进行导管吸痰再进行排痰护理[3]。

3.4锻炼呼吸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帮助患者康复[3]。针对病情轻重,可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通过这些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还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劳发生通气衰竭。同时可配合如行走、慢跑、下蹲、弯腰和扩胸等运动达到全身性呼吸锻炼的效果,增强体魄改善肺功能。

3.5用药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长期处于一个患病状态,长期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伤害大。在用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留心病情的变化,同时要嘱咐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多注意,随时和医生护士沟通,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3]。

3.6心理疏导多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都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且很难根治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都有3年或3年以上的病史,长期处于一个治疗又反复又治疗又反复的过程,患者会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2]。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护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应做到耐心细心用心,时常鼓励患者,对患者的问题一一解答,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特点,从而克服对疾病的排斥心理,使患者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常跟患者谈心,疏导患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提供科学、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对策,不仅是身体的护理,还有心理的照顾,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郝灵红,杨青,孙鉴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4):13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