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SWOT分析 民俗文化 旅游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在休闲方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增长点,而民俗文化旅游由于其与生俱来的雅俗共赏的特点,业已成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新模式。由于民俗文化资源的地域性等特征,原生民俗文化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各地区游客越来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自上世界末深圳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等大获成功,掀起一阵人造文化景观游热潮以来,各地区纷纷效仿,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建造民俗村、主题公园等,以求克服本土旅游资源的不足,促进产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在实践上新兴发展、在理论上尚不成熟的产业,其发展状况与影响因素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管理学的视角,基于SWOT分析模型,从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面临机遇与挑战等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其发展状况。

一、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strengths)

一是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的新奇性。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活动成果,相对于原生民俗文化旅游,更能激发游客的猎奇心理。游客不会知道开发者在其主题园里移植了什么,整合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景区内的一切对游客而言都是未知而充满新奇感的。此外,该类旅游的创造性也更为中青年一代接受,是一种时尚的体现,对追求个性时尚的现代人来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二是移植整合的优势。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最大特点在于其对原生民俗的加工整合,这不仅保持了民俗文化的大众性、亲和性,也使游客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空间范围内享受最大的民俗文化盛宴。这种“集约化”的开发,同样节约了旅游成本,并且能满足游客多种需求,包括不同角度的审美需求、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以及不同感受的娱乐需求等。以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为例,景区以1∶1的比例将22个民族的25个村寨呈现在世界各地游客面前,并通过民族风情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定期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出我国各民族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使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了最大的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三是经济、社会效益。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优势之一在于其对于社会的重大意义以及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首先,带动经济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其他旅游业的一般特性。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景区的开发直接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其次,提升了旅游景区所在地的知名度。成功发展的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无疑将成为所在地的名片,有利于提升当地知名度,提高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最后,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也是对民俗文化的弘扬。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归根到底是借助文化的魅力来发展旅游业。在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对民俗文化进行了移植、整合、创造并进行集中展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民俗文化加以细细品味,甚至亲身体验民俗活动,学习民俗文化知识,感受民俗文化熏陶。旅游的过程,即是领略民俗文化魅力的过程,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也是对民俗文化很好的弘扬。

二、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劣势(weaknesses)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顾名思义,是民俗文化的人为再现,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复制品”。在其开发过程中,许多开发者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复制、移植与创造、创新的关系,多为对原生民俗的单纯复制,既失去了原生民俗的本真性,又不能引起游客的文化共鸣。

就其属性而言,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短促。关于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问题探讨,山东师范大学邵玲在其硕士论文《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中借鉴了加拿大旅游学家R.W.Butler的理论,形成了特色的分析图(图1)。

如图1所示,许多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园年游客人数在开业头几年达到某一峰值后就很难再次超越,并逐渐走上下坡路。我国有相当数量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其园区内参与性娱乐项目少,游客看过一次后大多不愿重复游览,因此重游率较低,景区的旺盛期较短。所以延长生命周期是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必须要逾越的难关。

三、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行机遇(opportunities)

一是经济的发展繁荣。无论何种旅游产品都并非生活必需品,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大众型观光旅游需求就将急剧膨胀;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休闲旅游将获得快速发展;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出现爆发性需求,旅游形态出现以度假游为主时期;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二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对文化旅游的追求。随着现代人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节假日互相吃请的风气已经转变,更多的人愿意出外旅游。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除对自然风景区的持续关注外,人文历史景区、民俗风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三是国家政策方针等的支持。这首先体现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其重点无疑是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核心。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其次在具体的政策法规中国家也对文化旅游产业给予了支持。以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例提出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具体方面有: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继续发展红色旅游。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强调: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由此,必须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四、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挑战(threats)

一方面,全国各地盲目开发、规划不合理,导致许多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质量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呈现移植性民俗文化的主题园,只是把表现民俗文化的某些有特色的东西东挪西搬,再简单地排列拼凑,无所谓创造,也毫无文化魅力。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积淀的充分挖掘,必定流于表面和肤浅,呈现给游客的不过是一些毫无内涵意义的文化符号。加之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范围的以移植文化为特色的人造景观开发热潮下,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无锡、苏州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京津以及大连、烟台、济南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的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布局集中、重复建设、杂乱无章现象,削弱了彼此的景区独特吸引力,景观的客源市场随之缩小,退化为地区级或是更低级景观,对于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和旅游市场的经营管理,都极为有害。

另一方面,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分支,必然受到其他类型旅游方式的冲击与挑战,例如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在现代都市人眼中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游客愿意寻求返璞归真之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在财力、物力、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的旅游方式之间必然地存在竞争,其他旅游方式就成为乐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替代品。因此,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也应该将本地区所有类型的旅游资源纳入整个系统加以考虑。

五、总结建议

首先,把握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特质。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其在旅游大行业的发展必须有其区别于其他的、能够激发旅游需求、产生旅游效益的特质。该产业的相关实践人员及研究人员都应明确把握这一点。由于景观的模拟性、可复制性,使得开发者能够将不同的旅游资源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呈现给游客最大的旅游享受,可以在科学的市场调研后,开发更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内容。同时要注意克服其产品周期的短暂性。其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选址和定位。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质对旅游景点的宏观规划等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此类景区的选址,在城市印象上尽量避免刻板固定印象深厚的地区,最佳的选址既要有便捷的交通、多级规模较大的客源市场,又要有较为便宜的土地资源可供开发。移植性民俗文化内涵广泛,景区的特色定位应综合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走出别具一格的发展道路。最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一项产业,高质量的经营管理是其发展繁荣的必备条件之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保证景区良好运营,从各个层面满足游客需求,做到从人员层面及物质层面的全面提高。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自身队伍管理,不仅注意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提高,同时关注服务意识和态度的提高。作为产业运营的公司,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在绩效考核中参考顾客满意度因素,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另一方面,提高对景点的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移植性民俗文化景区的景点文化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景区内旅游路线图、增加景区休息场所、加快安全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加快饮食、住宿、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式开发管理。

(注:本文属于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创新性实验计划(编号cxsy11021)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4(8).

[2] 张玉文:基于SWOT分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6(6).

[3] 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Z].中日民俗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1997.

[4] 张丽:人造景观地区旅游产品的选择与切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3(5).

[5] 叶涛:关于民俗旅游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3(5).

[6] 李东风:论民间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J].经济师,2009(3).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渗透;整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也在不断壮大,而旅游文化作为旅游行业的灵魂,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旅游行业只有充分重视、挖潜行业文化,提高旅游文化在行业中的渗透能力,才能促进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探究旅游文化

所谓旅游就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而组织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旅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一般性消遣旅游、商务和会议旅游、宗教旅游、体育旅游以及互助旅行等等。旅游文化,就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将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两者相互渗透、整合。因此,必须重视文化在旅游过程中的作用。从旅游事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整个旅游工作的重心。

1.旅游文化是一般文化的特殊形态

旅游文化作为文化之一,有一般文化所具有的共性、价值性,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即旅游文化必须依附旅游行业,通过游客旅游而传递。

2.旅游文化要依附游客活动、交流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文化的传递是要依附游客的交流活动而产生的,是游客主动参与交流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之一,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

3.旅游文化具有“消遣性”和“文化性”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首先就具备自己的文化性,能传递知识、文化,当旅游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旅游本身的经济属性将直接影响到文化的性质,两者紧密相连,相互渗透、融合,密不可分,因此旅游文化具备了旅游行业的“消遣性”,并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与我们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

4.旅游文化具有“时代性”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动态发展形式,其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具有“时代性”。在旅游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旅游的主体、客体也随着旅游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创新旅游文化是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最直接的有效途径。

二、旅游文化渗透、整合在行业发展中的意义

旅游文化整合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既符合时代旅行发展的要求,也是旅行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旅游文化渗透与整合有利于提升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是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定文化形式,它是经过加工、再造的产物,即我们所说的旅游文化整合,它对促进旅游文化的提升、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旅游文化整合要与时俱进,将旅游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将旅游硬件设备与文化精神相结合,充分挖掘旅游地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精神,提升旅游品味,从而不断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2.旅游文化渗透与整合有利于打造旅游特色

文化整合目的就是为了打造旅游特色,开发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旅客,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在对广大旅客需求进行考察、分析后,结合旅游地本身的景物特色,旅游行业的管理者要精心设计,能够吸引游客的活动项目,根据旅游年龄、文化、经济、社会背景的不同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现本地特有的风俗人情、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从而提升旅游地的文化,精心打造旅游特色。

3.旅游文化渗透与整合有利于科学规划旅游业

为了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文化整合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完整性、可持续性。旅游是建立在消耗资源的物质基础上,通过对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而存在的一种新型产业,因此,旅游行业的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重视生态环境与旅游之间的和谐关系,保护好环境,合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旅游文化渗透与整合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的竞争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竞争,各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旅游行业中也是如此。旅游文化渗透、整合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的渗透、整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的竞争力,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旅游行业有着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旅游文化渗透、整合,还可以将一个地区内所有的文化整合起来,凝聚成一个整体,以一个文化群的形式出现,从而加强了地区与地区的联系,文化与文化的联系,促进旅游行业的经济发展,从而提升了区域旅游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旅游事业的发展。而旅游文化在旅游行业中的渗透、整合,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旅游的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地的竞争实力,对旅游行业本身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岗位群视角;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优化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总体就业需求与困境

1.1旅游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通过相关统计得出,在2013年我国共有959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共有49.44万的在校生,与2012年相比数量有着一定程度的下降,共计有138所的学校停止了旅游专业课程,8.18万人的减少。当前高校由于一定程度的限制,不能够充分、全面的对旅游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解,而每年留在旅游行业的本科专业人才占到总数量的20%,造成了旅游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同时旅游行业也有着自身的一些问题,例如人才吸引力弱、聚集能力不强、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给旅游行业的人才供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近些年来,旅游人才整体素质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本科院校在招生中,旅游专业很少有学生选择。例如在2010年安徽省院校就业中,研究生学历以及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少,分别占到总人数的0.83%与6.67%,而大专学历人数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额92.50%。在今后的发展中,若是不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将直接制约旅游行业的发展。

1.3旅游人才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当前旅游行业人才结构当中,缺乏专业性人才,例如缺乏对国际市场十分熟悉的专业人才和职业经理。而近些年来,旅游行业快速发展,不断推出了一些高端的产品,相应的人才显得更加的短缺。例如安微省旅游行业,其旅游科研人员、策划规划设计人员、电子商务人员及其的短缺,数量只分别占到总数量的0.09%、0.71%、0.44%,同时智慧旅游人才、温泉和度假区管理人才、小语种导游员、市场营销人才、文化体育旅游人才等都十分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1.4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亟待优化

在旅游专业师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近些年来,院校招生规模不断地缩小,致使相应的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教师在评职的时候大多都是初级和中级,影响了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水平。而在旅游专业教学当中,通常都是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没有充分与实践相结合,造成了学生毕业后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需求现状分析

2.1调研对象及实施过程

笔者以所在的石家庄铁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学校2009、2010、2011、2012、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主要是通过QQ、邮件等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87份问卷,其中223份有效问卷,达到了77.7%的有效率。而在2013届毕业生43人进行调查中,实现就业的人数为33人,其他,包括继续学习等10人,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没有了解到具体的分布行业,需要后续统计。

2.2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分布

2.2.1“非本行业就业”现象依然突出

近些年来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十分巨大,而石家庄铁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存在严重的“非本行业就业”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这几届毕业生最多只有15人在行业内就业。当前旅游企业向外界招聘的旅游专业岗位层次较低,也没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薪酬也较低,致使旅游专业人才转向其他行业,而对旅游行业产生抵触。这种“非本行业就业”的现象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学生也浪费了几年辛苦学习的知识。

2.2.2传统旅游业态是就业主力军,新型旅游业态吸引力增大

在旅游行业就业中,传统旅游行业是就业的主力,包括旅行社业、饭店业、景区、餐饮业等。而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毕业生越来越多的选择在线旅游咨询、旅游规划、旅游策划等岗位发展。

2.2.3行业内就业比率大幅提升

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本行就业率也逐渐增高,通过分析可知,2009年的行业内就业率为16.7%,2010年为19.5%,2011年为31.7%,2012年为33.3%。而石家庄铁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也积极的一些教育活动,例如旅游企业进课堂等,强化了旅游专业学生对于旅游行业的了解,对于旅游行业发展方向的认可,有助于提升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内的就业率。

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在旅游专业教育当中,课堂设置应当以提升学生工作能力为目标,以就业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岗位的具体需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这就需要学校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的了解,并进行准确的预测,然后结合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课堂体系进行优化,提高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就业。

3.1强化学科特征,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石家庄铁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应当针对近些年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设置了一些通用性、综合性的课程,以提升毕业生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旅游行业培养通用性、综合性人才。作为管理学的一级学科,旅游管理需要强化力度,大力加强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以及理论有着充分的掌握,培养学生工作的基本能力,做到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在课程设置时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中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为基础,合理的进行基础课程的开设。

3.2结合行业特征,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在具体旅游工作中,其较为复杂,专业性、综合性都较强,并且涉及到多个行业,因此满足学科交叉的需求是旅游管理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在具体课程开设中,需要以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为基础,合理的进行其他课程的开设,包括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概论、旅游商务英语、现代服务业管理等。同时需要实时关注旅游行业的具体发展,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一些课程进行强化,增强培养力度。

3.3聚焦地方特色,加强文旅人才培养

河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旅游行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国家的一些政策扶持促进了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向着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当结合河北省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河北省历史文化特征及文博部门对文化、旅游人才的需求,加大河北地方史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民俗旅游开发、文化产业概论等课程的开设力度,加强地方性人才的培养。

3.4顺应市场特征,加强企业人才培养

随着河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受到广泛认同,政府引导、企业操作已成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结合旅游产业市场化的需求特征,应该加强适合于企业运作与管理的管理人才培养。具体而言,除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之外,还应该加强与旅游企业特征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同时结合旅游市场新的变化,加强学生对于社交媒体等诸如微信、微博、社交软件等知识和使用能力的培养;另外应该加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创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4结语

我国旅游行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为国家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当前在旅游行业人才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制约了旅游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作为院校应当积极的了解旅游行业的动态,调整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使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具体课程设置时需要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对于行业岗位的相应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以此作为课程优化的基础,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顺利的就业,能够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奉献力量,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王雅军 单位:石家庄铁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叶.浅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4:270+272.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第4篇

在十之后提出促进城镇再次发展的意见对民族地区旅游行业又掀起一阵热潮,并且民族地区旅游行业越来越受到新城镇建设的重视与关注。现在的农村建设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可以增加农民耕地与就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问题与意义

旅游产业是我国产业链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民族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以四川省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意义。根据目前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的四川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整体上来讲发展的水平一般,并且因为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民族地区旅游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一)问题

1.生态与环境。四川属于多民族的地区,地势结构非常复杂,民族地区多处于高山高原地带,很多景区或是民族等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中。大力发展的民族地区旅游行业导致本来就不够稳定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呈现出日益恶化的现象。

2.投资与旅游硬件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硬件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其中从四川省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来看,很多地区处于比较偏远的山村或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不仅自然环境非常差,在交通以及公共建设设施方面都比较落后,很多基本的旅游设施不健全,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进步。

3.软件设施方面。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行业中软件设施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的观念上比较老旧,并且思想不够开放,不管作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更没有一定的产业意识与市场经营观念。在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上缺少一定的科学性,经常出现一些重复建设或是低级的建设;相关的基础设计配套不齐全,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二)意义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很好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民族地区旅游行业基本上依据天然形成的地市优势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等形成与发展的,这样的发展背景能够为旅游产业节省很多资源上的浪费与建设上的时间,还能很好的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提高城乡建设的进度,保证农村自力更生,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民主管理的形成。

二、民族地区旅游的生态转型优化措施

(一)加大政府的支持与企业的运行

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地方政府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支持,积极引导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生态以及绿化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在发展方面一定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旅游服务方面的工作,逐一的实现旅游行业的发展。现在的生态旅游在环境方面恶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发展中重要的阻碍。对于旅游行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改善并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善的问题,所以需要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例如在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同时不能只看重眼前短期的利益需要将眼光放长远,政府颁布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严格的约束,短期的经济利益知识满足人们发展的现状,但是长期的发展利益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期间一定要按照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研究与规划。

(二)对发展战略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四川地区存在很多的稀有植物与动物等,其中很多都是国家级的保护物种,在开展民族地区旅游的同时一定要制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目标,并树立保护为先、开发为后的管理理念,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严格约束。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扶贫以及致富方面的目标,很多的民族地区旅游地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比较贫困,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精准扶贫,逐渐实现致富。对于当地的文化与传承等方面需要十分注意,一定要制定明确的推动目标,充分的发挥出民族文化的优势,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思路创新

对于民族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来讲一定要重视其中整体的科学规划以及旅游行业集中发展形态。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民族地区旅游行业不管是在发展条件还是在资源使用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布局。与此同时还需要创新民族地区旅游在组织方面的机制,建立以先进的科学为主的管理运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保证民族地区旅游整体的运行机制。旅游行业主要是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所以非常重视资源的循环使用以及生态保护,创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整体的战略发展思想。

三、结束语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导游员;旅游审美;重要作用;综合素质

旅游行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导游员的需求量也开始逐渐加快。而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导游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导游员的专业素质,加强游客对当地旅游行业的理解和审美体验,丰富游客们的精神生活,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导游员在旅游审美的重要作用以及导游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导游员在旅游审美中的重要作用

1.能够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导游员可以满足游客的而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能够为游客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首先,从导游员的外在特征来看。一般的导游员在外在特征上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身材良好,外贸较为突出等。从这方面来看,当游客看到外在形象较为优秀的导游员时,游客们的爱美之心能够得到满足,导游员也将成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对象,有利于满足游客的审美需。之所以要强调导游员的外在形象主要是因为导游员有较好的外在形象包括性质等可以较好的产生光晕效应,让游客能够对导游员产生喜爱之情和亲近、信任感,从而增强游客对旅游的信心,帮助游客更好的融入旅游环境中。此外,导游员除了外在的条件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导游员的穿着应该以美观和得体为主,展现出自己较高的审美情趣。虽然部分导游员可能并没有先天的外在优势,但是得体的穿着和谈吐可以帮助导游员树立良好的内在气质形象,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一般来说,导游员的衣服和着装必须要根基自己的年龄和形象气质来选择,年龄较小的可以选择比较为轻便、活泼的服装,而年龄较大的导游员则可以搭配端庄、整洁的俯视,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自己的性格和年龄特征,给游客们耳目一新和舒适的感觉。当然,导游员在化妆和其他配饰方面的安装板也必须要相应游客的审美需求。根据大众审美使用时尚流行的妆容和配饰可以获得游客更高的认同,有助于拉近游客的导游员之间的距离,树立导游良好的形象,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

2.能够发挥对游客的言行示范作用

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气质可以给游客带来较好的视觉体验,但是如果导游员的内在气质不足,游客对导游员的喜爱和认同感也会下降。因此,导游员在旅游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气质,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和谈吐规范,向游客展示自我的教养和品质。导游员对内在修养的重视可以通过言行举止和谈吐等多方面表现出来。例如,导游员坐、立的姿势,陪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以及说话的方式等均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导游员在旅游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走路时应该将腰板挺直,说话语气要温和或者活泼,要始终面带微笑,注意但是不可以,让游客能够切实感受导游气质的自然流露,带给游客更好的审美体验。导游员良好的言行举止不仅能够让游客获得更加舒适的体验,还能够有助于带动游客进行旅游消费,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促进旅游行业的更好发展。

3.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导游员的贴心

导游员不仅要重视自己的外在美和言行美,还需要重视心灵美的体现。心灵美指的是导游员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从游客的角度出发,真实的为游客们着想,为游客们提供更加贴心和优质的服务,让游客们能够切实感受到导游员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导游员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旅游景点讲解工作,在这些本职工作之外,导游员还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灵美,保持内心的商量和真诚,真诚对待所有的游客,以游客为宗旨,为其提供必要的旅游服务。审美体验不仅包括视觉上的审美,还包括感觉上的美。当导游员能够从日常的小事中对游客进行帮助,例如在炎夏为游客多带一瓶凉水,在旅游途中提醒游客注意脚下的石子时,游客就能够感受到导游内心的商量,审美需求也絮叨较好的满足。因此,具有心灵美的导游员不仅能过给游客带来外在形象和气质的美感,还能够给游客带来心灵的美感,帮助获得游客的好感,推动旅游活动的更好发展。

4.能够熟练地为游客讲解景点知识

讲解旅游景点的知识是导游员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我国国土资源较为辽阔,历史发展也较为悠久,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较为迅猛。旅游地点各地,旅游类型也较为丰富。不同的地区可以发展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的旅游类型也能够为游客提供自然景观的辽阔和古代遗迹的雄伟。而要对不同地区的景点进行详细的景点知识解说,对导游员来说不可谓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对于各少数地区的旅游行业来说,导游员不仅需要了解当地景点的特色,还需要充分了解各民族的特殊文化和风俗习惯,以便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游客对旅游景点有更加系统和形象的了解,以更好的满足游客们的审美需求,推动旅游行业更好的发展。对旅游景点的解说不仅需要导游员能够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或者景点特征,还需要导游员能够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指的文化知识、历史和地理知识等进行巧妙的结合,增强语言表达说服力,更好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当然,在导游员进行言语表达过程中,导游员还需要重视对语言的灵活使用,只有当导游员能够做到信、达、雅三者的合一,才能够确保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

二、我国导游员的专业素质现状

1.导游员流动性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导游员的发展现状是,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导游工作的辛苦,很多导游员将导游工作当成跳板或者临时的过渡,经常从事导游工作一年或者几年就会离开工作岗位,稳定性较差,不利于促进旅游行业的长远和稳定发展。而从我国导游员的专业素质发展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导游员的专业素质在整体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从横向上来比较,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导游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各级导游职称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主要表现为,初级和中级导游的人员占据较大的比重,而高级和特级导职称的人数却较少。此外,导游员在带领游客进行旅游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重视细节问题,例如穿着打扮较为随意,对游客的关心不足等,均会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无法获取更好的审美体验,影响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

2.导游员的自主服务意识较差

目前我国导游员在旅游工作中只看重本职工作,服务意识较差,这种服务夏装不利于提高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稳定发展。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选择来华旅游,此时导游员的服务态度和意识直接决定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整体形象和审美观念。较差的服务意识会导致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下降,还会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印象,对行业发展和国家发展均十分不利。

三、提高导游综合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高导游员的业务技能

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游客审美需求的满足均离不开导游员的专业素质,因此,要求旅游行业负责人应该充分重视对导游综合素质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导游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求能够建立独立的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导游员的专业技能。要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不仅需要依靠当地的景点特色,还需要导游员能够结合景点特征采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培训机构需要帮助提高导游员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能力。文字能力指的是导游员可以采用适当的、唯美的文字对景点进行再述,让游客在观赏景点的同时能够配合导游员的文字叙述,获得更加完美的审美体验。此外,培训机构还必须要提高导游员的应变能力。不同的游客所处的生活环境、思维习惯以及家庭文化背景均较为不同,如何正确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增强灵活应对各种旅游突发问题,尽量为游客争取更加完美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

2.提高导游员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导游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导游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不同的游客,这些游客在身份背景、个人修养以及文化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性,要妥善处理好相关关系,满足所有游客在旅游中的审美需求必须要求导游员能够具备较好的道德修养。只有当导游员具备较好的道德素质,导游员才能够切实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带给游客更好的审美体验。除此之外,导游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因此导游员必须全程带领游客爬山涉水,走过漫长的旅游景点,途中还需要为游客进行必要的讲解。这就要求导游员必须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要求导游员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自我体能的发展。当然,考虑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游客也有可能会来华进行旅游,导游员在提高得到修养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推广旅游产品,推动中国旅游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3.加强导游员和其他部门的联系

导游员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导游员个人素质的提高可以加深游客的审美体验,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继而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但是,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导游员的服务和讲解,还需要依靠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例如,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卫生管理部门、服务部门、营销部门等的配合。而导游员在带领游客进行旅游的过程中必然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这些部门产生冲突和误会,这时就需要导游员能够具备较好的协商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大局为重,与部门负责人进行友好和适当的沟通,争取将问题以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当然,冲突和矛盾的发生也可能给游客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导游员在与各部门进行协商之后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先控制游客的愤怒情绪,然后对游客进行引导和沟通,尽量提出能够让游客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保证游客的审美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导游员在旅游审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导游员能够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导游员能够发挥对游客的言行示范作用;再次,导游员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导游员的贴心;最后,导游员能够熟练地为游客讲解景点知识。这说明,导游员的专业素质与游客的审美体验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求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证实对导游专业素质的提高,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高导游员的业务技能,重视提高导游员的道德修养并加强导游员和其他部门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谢丹,朱斌.导游员的素质及形象塑造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4:13-14.

[2]李炯,李勇.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旅游审美文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60-61.

[3]李银芳.新时期导游员的审美价值取向内涵与重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9-22.

[4]江新燕.浅析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导游词讲解水平的有效途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7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