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要进一步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大量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精播机械、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二、促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和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
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具有农机技能的新型农民参与农机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的深层次开发,鼓励农村中的各类农机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地的龙头带动和农机专业户示范窗口的作用,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党致力于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推广使用农机科技成果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支撑。保证农民(农机人员)能够真正运用农机科技成果,必须通过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及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整合其技术力量来实现转化。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
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农机推广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作用。将直接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将对农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加速作用。促使大量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推动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三是教育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实质是一个教育过程。一方面,通过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科技成果的作用,增强科技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机工作者和农村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技能知识和增强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和较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技术;四是适应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机具的不断改良,先进适用机具的不断增加,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掌握和运用,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机化技术,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也越来越适应于现代农业生产。
四、促进农业机构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思考
一、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的目的和作用
1.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的目的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是联系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民群众和农机生产与销售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为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农机手,培养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通过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成为农机战线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为培育农机化推广人员、农机化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的“田间课堂”。
2.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的作用
(1)提高农民农机化素质。以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引进农机化新技术与机具,让农民亲眼目睹、主动接受,以达到农民能够掌握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和机具实际操作的目的。也就是说,要把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成农民及农机手的“田间课堂”,把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受传统思维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思想保守,创造创新能力差,不愿在新技术、新机具应用上冒风险,在没有看到新技术、新机具的现实效益之前不敢应用,农民对新事物接受和掌握相对较慢,且素质低、能力差。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在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的素质,就要以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和手段,将国家、省、市出台的新方针政策宣传给农民知,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展示给农民看,实用的农机科技知识教给农民学,培养造就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民。可以采用以下宣传和培训的方式进行:一是通过编印技术资料、举办技术培训和举行技术与机具演示,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常识,让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潜力;二是把农民请进示范园区建设中,通过技术与机具示范演示,打造展示区,让农民看到新技术与机具的现实效益;三是组织农民进行技术比武和学习培训,营造学习现代农业机械技术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学到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
(2)在农民致富中,农民迫切需要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农机信息、农业政策、扶持资金。特别是需要一些农村实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装备。因此,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就是要突出农业机械化科研创新,没有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研究和创新改进,园区就没有生存力和生命力;没有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与创新基地,园区就缺乏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园区的科研创新,要始终坚持科技信息先行的原则,注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地位,以农机化立标准,以农机化促规模,以农机化创高效,以农机化拓市场,以农机化争效益。
(3)示范引导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的目的就在于“示范”,通过示范展示技术与装备现实效益的直观形式,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学,带着农民干,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学到真正的农机本领,干出一番事业。因此,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要走农机先行化、品种优良化、农艺标准化、布局合理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道路。要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的优势,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创建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的基地,既要积极引进新技术与装备进行试验示范,把国内外先进适宜当地应用的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和新农艺展示给农民看,也要慎重引进示范,特别要对当地首次引进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一定要做好试验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和改进使之适宜当地实际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后再做示范推广,降低技术与机具应用风险,杜绝农民应用造成损失。
二、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的管理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应该严格把好项目申报、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三个环节。
1.项目申报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应坚持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本地优势主导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各级财政支持为保证。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农业产业,具有标准化作业、农艺技术和操作规范,具有发挥先行引领和示范带动的作用。有一定规模、效益、发展前景、农民认可。申报单位必须要有领导组织能力,一定的科研基础、一定的技术人才、一定的融资方法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为保障。
2.建设管理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的建设是展示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的舞台,是推动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动力。通过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载体效果。因此,园区建设管理非常重要,从项目申报立项开始,明确项目主管单位、申报单位和实施单位各方的目标责任,逐级签订项目协议书,让园区建设管理达到标准、规范要求。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项目承建单位应坚持“三个做到”:一要在园区建设内容和方向上,应坚持做到与当地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相吻合;二要在园区建设原则上,应坚持做到与当地政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相符合;三是在园区建设宗旨上,应坚持做到始终服务于“三农”。
3.资金管理使用
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特别是专项补贴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严格防范出现漏洞,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项目承建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项目工作经费使用财务报销,相关人员必须提供完整齐全的原始票据,以便财务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以及审核经费支出范围,严格控制专项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发挥最佳效益。
三、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的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规范的重要保证,也是园区建设长远发展的保障。
1.强化目标责任制度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承建单位要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细化分工,项目实施应建立单位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技术人员单项抓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园区承建单位要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园区建设的方案制定、区域规划、资源协调、资金监管和资料整理工作;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园区建设项目核心区和示范辐射区的相关技术指导、宣传培训与信息咨询工作;形成相互协作、联合行动的工作态势,对于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规范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2.强化绩效考核制度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应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行定岗、定职、定员,按照制定岗位管理职责,落实岗位分工责任,对岗位实行按工绩效考核,分工管理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结合年终项目考核验收结果,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
3.强化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项目审批文件和实施方案落实好项目资金,建立规范的专用资金管理台账,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承建单位要通过建立预决算、现金管理、资金使用审批、专款专用、财务监管以及引进装备与设施维护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规范项目财务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4.强化检查验收制度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意义;建议
1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1.1农业机械化决定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程度。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生产的发展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改善和增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1.2农业机械化是农民生活宽裕的保障。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替代农业劳动力,节省劳动时间,节约劳动成本,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及强大的保障。
1.1.3农村村容村貌整洁的目标,需要农业机械化。机械化采取保护性耕作,既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又降低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使农村最根本的2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利用[2];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直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污染源,促进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洁。
1.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和转变,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的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1.3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3]。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步骤。
2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按照“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
2.2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主要通过2个途径:一是发挥农机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3]。大力发展高效农机,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
2.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空间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3小结
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能力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4],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4参考文献
[1] 李凤兰.浅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住和作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2):25.
[2] 李荣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0(5):186.
2013年1月19日全省农机工作会在长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经验,深刻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省农机局局长成洪、副局长翟延华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省农机局成洪局长主持会议。
2012年我省农机化呈现了整体推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连续增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2012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55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5.54万台。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6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排全国前十位。新增机械深松面积1502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450万亩,玉米机收面积1952万亩。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达到106.92万户(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419个,达到1577个。
会议提出,2013年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着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着力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着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技术,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主要目标是:全省农机总动力力争超过28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73%;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2%、75%、40%;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0个。
会议指出,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2013年要扎实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二是深入实施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三是启动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四是加快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等农机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五是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六是全面推进农机化质量管理。七是依法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八是不断加强农机化系统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