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职业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机械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目前,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为了能适应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机械专业教学模式急需改革,以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下面就对职业教育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
1、职业教育中机械专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近年来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很多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特别是在江浙沪等地区对职业机械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相当大,一些中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红薪资待遇上基本持平。甚至一部分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希望能培养出对自己企业所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这样的合作培养模式,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方面的用人需求,而且还能让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文化走进校园,从而能起到推动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发展。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教育体制的束缚以及目前职业学校的现状,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的发展和国外先进的学校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急需提高和发展。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机械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上还甚少,缺乏反映机电专业先进的技术课程。很多学校都是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金属材料、切削加工工艺、钳工工艺以及数控编程等,但是在实训设置上还相对较少。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还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来灵活地选用,对于现有的一些课程设置上还缺乏弹性,并没有设置一此选修课,这不利用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设置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冲击了实践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2.2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流动日益市场化,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会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因而一些优秀的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纷纷被企业的高薪吸引,导致机械类的师资数量紧缺,师资力量的缺乏会导致机械专业教学不能正常地进行教学,使得一名教师指导许多学生,从而会出现学生听不懂等现象。另一方面,机械专业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产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推动机械行业的发展。
2.3注入式教学模式
当前,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里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还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地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利用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却忽视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地学习。
2.4教学设备不够先进
在我国很多职业学校里,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先进教学设备,实践设施严重缺乏,有的学校机械设备实训只有钳工设备和普通的车床,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的需求,另外实际应用大量要求数控加工技术,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3、机械专业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
3.1完善课程设置
目前各行各业受市场的变化,人才流动越来越普遍,职业学校教师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培养出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地完善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由有经验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完善,这样经过几年的完善,职业学校不仅能培养出考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还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3.2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职业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机械技能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同时,还要有计划地邀请大型工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教学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机械教学奠定师资基础。职业学校也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扩大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一旦机械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提高,那么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3.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不能循规蹈矩,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便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目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更新,打破传统趋势,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发展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目的。
对于职业教育要应该更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学校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机械教学实践的要求更高,没有实际的操作是很难把握和应用的。
3.4引进先进设备,加强操作能力
机械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而部分学校由于设备陈旧以及缺少等原因,使学生的实际操作得不到真正实践,这样学生毕业后只知理论知识却不懂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为了培养出企业所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学校应该加大对设备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4、结语
机械专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专业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各种新兴材料和新的设备出现在企业的工程中,而对于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学方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根据学生的和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实现教学改革,只有这样不断地与社会接轨,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着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进行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理论依据,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理清学习的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强化专业应用,为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机械制造;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我国将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的这一份通知,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作为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任教师,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特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首先须强调教学内容的过滤,有其客观的因素。其一是,中职学生就学习能力与水平而言,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其二是,虽经多年改革,职业教育教材的学科化特征、理论化特征仍无法避免,存在诸多不适于学生的内容——过难的、过多的、无用的;其三是,中职专业的多样化分布,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职专业新目录中专业数达到321个,这就意味着同样的课程如文化课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就有300多个差异化的培养目标群体。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部分过难、相对无用的章节进行删除,例如机械类专业与烹饪类专业的“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较大的区别,再如机械制图中的线型,各种教材都同时介绍八种,教学处理时可以先选择其中的四种基本线型,把另四种线型过滤掉,到恰当的教学时点再另行介绍。去除过多过难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过滤,实际上是重置了教学的起点与目标,通过过滤,教学的难度下降,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恰”。过滤的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切性,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新型学生观,即教学要关注的不仅是教材,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正确的处理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坚持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合理地将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和技能、动手能力强的适用型人才。但是,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出现了一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的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图片,音乐或其它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之领会概念、掌握原理、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推测,发表己见,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
如果职业学校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行动就会变的更加主动。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具体详细的学习目标,并告知他们达到目标的方法。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本专业当前在生产、科研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此外,还可将学生带到相关企业、公司去参观学习,又或把本校上一届优秀的学生或者毕业生请来介绍学习及工作经验,使学生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如何自觉学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努力进取,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而达到的目标,学生努力达到,就会满足学习需要,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行为更为持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实际寻找学习方法。学校应多举办一些与机械制造专业相关课程的比赛或者展览,如AutoCAD大赛、车工技能作品展、减速器测绘等等,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第一要点,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机械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类工科专业。实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的课堂,可以最快的效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尝试探究,不仅能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识,而且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实践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准备。在实践中,有学习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这样就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主体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加强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c Mechanical Design Integrated Teaching Curriculum
TAO Yujiao
(Qinghai Industri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School, Xining, Qinghai 810000)
Abstract Vocational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cal processing) is important unit(professional) to train technicians. Therefore, vocational schools' mechanical (process) professional has become a national focus on school discipline. Facing the country today can solve various technical problems embarrassment to a great extent. Vocational machinery (processing) professional future is certainly blue, but can not do withou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ors who follow through induc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et of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to do strong back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c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integrated teaching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分离,对其课程没有针对性的要求和目标,学生往往不能学习到实践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也是照本宣科,从上课讲到下课,讲台成为了教师独自享用的舞台,把学生转变为观众的角色,观众是没有发言权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将原本应该陈列在黑板上的理论知识挪个位置,放到了多媒体上面来,虽然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其效果较差。下课之后,师生各走各的路,形同路人,丝毫不注重课余时间辅导学生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也不主动去开展有关专业课的活动,所以,除去上课时学到的那些皮毛,课外学习完全是一片空白。还有便是缺少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互联网上拥有众多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储备资源,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机会去享用这种免费资源。
2 目前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与优势
传统的机械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不能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因其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过于宽广,教师们很容易便会走照本宣科,直接性灌输的道路,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令学生对专业课程失去了原先的热情与兴趣,教师与学生不能够进行很好沟通,致使学生课外空闲时间对专业课程实践理论知识犹如一张白纸。在实践过程中也不能做到实践与理论知识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知识的效果较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完美地把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深入教学内容,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重新吸引学生对其专业课程的热情与兴趣。通过教学模式的真实性情景模拟,使学生深入其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性工程性质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高素质起着莫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习到丰富的专业课知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相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能够全面提高其职业素质能力。
3 一体化教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的好处
各大职业院校为了追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前进的脚步。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宗旨在于改变其传统的,静态的,落后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实施一气呵成。将教室与实训教室融为一体,促使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情景教学所带来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质量,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技能,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相互结合,更是做到了实践中教授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传授实践方法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职业能力素质。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21页)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高素质人才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促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面能够更好地发展,掌握职业岗位能力,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巧。理论知识可以从课堂上获得,职业岗位技能则需要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学习的方式融合到一起,综合性的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能力的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于职业教育培育人才的要求与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基本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的人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吸收专业知识,还可以在各种实践操作教学中培养与人合作,团结一心的集体精神,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道德素质修养。
4 具体措施的实施
4.1 创建一体化教室是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室与实训教室分开来进行上课的。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先采取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再让学生手把手实践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和实践是分离的,由于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相隔的时间较长,学生往往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忘记上课时教师讲述步骤与重点,所以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达不到预期学习所获得的效果。一体化的教室是将理论课教室与实训课教室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动手实践操作,而且课堂上听起来很复杂的机械原理在实践中一目了然,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合二为一,不仅能够加快专业课程的学习进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项目的设计要符合课程实际
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授、学习、实践”的一体化原则。将教学实践项目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地置身于机械生产(设计)环节中,更加注重于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实践项目的设计必须要切合实际,从学生自身技能素质出发,但是也要富有挑战性,引起学生对其的兴致,从而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新技能。根据社会现展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以项目为教学的主导,组织课堂教授专业知识的内容,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其的兴趣。
5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特别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树立自信心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也要适应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特点,才能够彻底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泽波. 《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3.
[2] 胡凤英.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1.
[3] 陈虎,刘小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J].魅力中国,2009(29).
[4] 许勇平.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感悟[J].新课程研究,2011(7中).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之大是国民有目共睹的,工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所以在颇受重视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开设了不少有关的专业,以培养工业机械制造方面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前进,在这个传统产业里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尤其是科技的力量已经渗入到机械工业的很多方面,对新一代的机械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同时对针对培养本行业人才的相关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同样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应对的好的话,这就可能成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为国家或者地方输送更多优质机械专业人才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各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该如何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带来的难题并且很好的解决掉转化为机会呢?
一、对高职教育机械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构建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根据这个方向,高职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工程、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很显然,这种目标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中等技术操作人才和本科大学培养开发、设计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相比较之下,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比前者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的人才在机械技能上要求应用性强,不是单纯的操作机械,所以对基础和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强。与后者本科机械专业相对比的话,显出高职机械专业的操作性要强,不回去进行研究开发新产品或者新的系统,而是怎样去掌握现有的机械技能和技术。
二、构筑现代机械制造业技术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应用型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体系中要集中反映高职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突出技能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在自己本专业对口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一个“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机械行业为背景设置专业方向,口径宜宽不宜窄。像这种以机械专业为背景设置专业,宽口径一般被认为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要学生的机械背景基础知识稳固,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修不同方向的的专业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去找工作也会多些选择的道路。而且,想很多相关的专业,它本身就要求学生能够具有多种技能,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有机械制造和机械设备维修等方向。
加强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众所周知,凡事都得先打好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之上有各种发展和创造。在机械专业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和技能。更加突出的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变化随时都会有,我们要准备好“以不变应万变”,还有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只有这样才能让本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更新变化,并且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的多样性。就是说,一旦需要去学习一个新的东西,只要有扎实的基础技能和理论基础,加上一定的理解力,学习起来就不会太难,在很多时候真正能够做到一点就通,这样无论在何种岗位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在一个更新变化的岗位上得心应手的人才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是受欢迎的。
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始终突出技能教学。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灵活设置,不能太过于死板,让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基础课程设置全面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可以在自己主修课程之外的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学校也不应把机械专业范围内的模块分的太细来设置不同的专业,毕竟这些模块都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课程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设置全面,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更好地去适应将来可能会遇到的挑战或者机会。
三、以技能、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那么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在平时的学习中,适当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对于书本理论的把握,同样也可以认识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牢固基础知识和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校针对这种产学结合的模式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实习基地,建立实习基地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强化实践教学的保证。这种实习基地一般是采用校内建设和学校企业联合相结合的模式,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的方法。高职机械专业要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不仅是在器材硬件设施上的建设,还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要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而不是一帮子都只会纸上谈兵的教师,这样不但起不到正确指导学生的目的,而且还会让学生对学校失去信心,产生为难情绪,对本专业厌烦。所以二就是教师也应该到企业的岗位上去接受实践活动,去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同样知道那部分内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分得清主次。这个很容易联想到的是考试自然不能单纯的考一些理论知识,要把技术应用和技能实训的内容加进来,毕竟最重的目的是培养有操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企业员工。
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因为在实践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实际活动中来,能够发现一些自己的不足,然后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改正,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己能够感到自己在变得更加优秀,对就业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克服就业恐惧。
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积极采用的态度
在教学方式上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或者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育,要建立起以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不是任课教师一味的灌输课本知识。老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器材,选择相关的课题,引导学生怎样去具体操作。提倡学生在课后多去参加时间活动,多去发现自己的在专业上的薄弱环节,然后加以重点学习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老师要以一个教育服务者的姿态来面对自己的学生,耐心地给学生们答疑解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帮助学生,不是课堂一旦结束,你的教育者身份就结束了的。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如上文提到过的,也要相应的发生改变,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学生的基础技能知识。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考核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从这个环节上把教学和实践强烈地绑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总之,高职机械专业教育应该学校、老师、学生还有企业几方力量联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机械知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增加和增强其实践技能,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来实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培养合格的、专业的、优秀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田丽珍. 关于高职机械专业教育规律的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200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械制造类专业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Jiawen, JING Yujun
(Zhongshan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4)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machine manufacture industry is facing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employment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ajors is relatively easy, but the job suited rate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re relatively lo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i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education connotations, education targets, teaching methods and education system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maj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0 引言
近20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等相应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技术的革新,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经历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方向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这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总体呈现就业相对容易,但专业对口率和满意度相对较低,而且放弃所学专业从事其它行业的现象也比较严重,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如何提高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和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1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是时代和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
据统计,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机械制造类专业则是更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②“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现有机会的拥有者,而且要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也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结合国际教育总体趋势以及国外先进经验,我国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③“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推进创业教育”。由此可见,积极推进械制造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和国家发展方略的要求。
1.2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是学校和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要摆脱学生就业对口率、满意率低的现状,努力提高学专业技能教育水平只是一方面,而且事实证明即使熟练掌握了岗位专业技能的部分优秀学生也因机械制造行业工作环境较差、薪资待遇偏低而放弃专业。其次,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虽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但仍面临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为应对国际剧烈竞争,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机械制造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由此可见,一方面机械制造产业迫切渴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精神和素质的人来改变困局;另一方面学生面对困境中急需人才的行业、企业因工作环境和待遇不满意而选择放弃,使得教育的初衷与实际结果严重背离。究其根源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缺少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没有进取的激情和精神。因此,加强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是学校和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大力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改进专业能力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④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施明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么没有开展,要么就是脱离专业背景就一些创业理论和原则生硬说教。
2.1 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认知比较盲目
由于学生对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动态、经营现状以及社会现实了解不足,对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认知也存在着较大偏差,总体上表现比较盲目,要么消极地认为创业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创业教育与己无关;要么急于求成,盲目憧憬创业的美好未来,渴望获得创业教育和创业的机会,简单认为脱离所学专业技能“倒卖商品赚取差价”就是创业,接受创业教育就是获取创业的绝招和秘籍,取得创业的捷径。这种现象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中缺乏正确引导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创业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不足,对创业教育促进其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提高认识不清。
2.2 教师对创业和创业教育认识观念浅薄
对于专业技术强、投资成本大、创业门槛高的机械制造类行业来说,要进行创业难度确实很大,因此,相当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一些教师,甚至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就是鼓励学生出去办工厂、开公司、当老板,当成是拓展学生就业的一种途径,而实际上真正以这种方式就业的学生概率基本为零,故认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是瞎折腾。更有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社会上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在学校的蔓延,觉得不切实际地鼓励学生创业反倒会导致学生内心的浮躁,使其更加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本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其潜意识中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产生怀疑甚至抵制情绪。
2.3 创业教育制度体系不健全,操作中形式大于行动
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跟专业技能教育类似,需要学生和教师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乃至社会的各种资源,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并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则师资力量等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规章制度自然成为影响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学校不够重视、教师观念滞后、企业支持不够、政策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课程体系和制度体系作保障,而仅成为专业教育之外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与专业教学相互脱节甚至背离,停留在政策宣讲、理论说教或创业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层面,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3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改进策略浅析
要改变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现状,理清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基础,明确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关键,采用恰当的教育过程和方法是保障,构建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评估制度、方法是动力。
3.1 理清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理清创业教育究竟教给学生什么,这是进行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基础。美国创业研究学者曾指出: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过程的认知与了解,其次才是增加学生对创业生涯的职业选择。由此可见,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推进创业实践。⑤具体到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来说,其根本目的还是人的能力、素质和精神方面的教育,而并非一些老师和学生误认为的以学生直接办厂、开公司、当老板为目的的教育。鼓励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其内涵就是要求培养学生在掌握机械制造产业所要求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积极、主动、及时地改进制造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完善服务流程,丰富管理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从而为创业积极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和条件具备,就有能力抓住机会进行创业尝试,并创造出一番业绩,而不是简单介绍国家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或单方面地进行创业技巧培训。
3.2 树立机械制造类专业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创业教育的关键
只有树立了机械制造类专业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才能紧密围绕这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和规范。⑥但创业教育目标仅局限于在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加工、生产和维修等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体验创业过程掌握创业所需的政策、风险、财务等知识和技能这一内涵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体到机械制造行业产业链中主要包括的产品需求调研、产品性能设计、产品制造加工、产品质量检测、产品推销以及生产成本控制等诸多环节,深入分析各坏节的专业教育与创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并根据学校所在地区机械制造产业的区域特色,考虑多数学生创业能力、水平和意愿的共性与少数同学的个性,充分调研、论证提炼出主要针对机械制造产业的哪些环节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学中需要哪些专业知识技能做保障,需要重点培养、鼓励学生的何种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等,将创业教育这一抽象笼统的概念明确化、具体化和目标化,后续的创业教育操作和实施才能成为可能。
3.3 采用恰当的创业教育过程和方法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保障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反映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两个方面,当前针对专业教育方面的教学方法和过程研究较多,而且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如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实践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和过程也可以被灵活借鉴运用于创业教育。目前针对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方法和过程研究得还较少,探讨得比较多的方法和思路有:创业知识、理论系统讲解法、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法、成功人士经验教训宣讲法、创业大赛体验法、社会实践调查法、企业顶岗实习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如创业知识、理论系统讲解法容易将政策、财务、营销、投资等原则、技巧性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法和企业顶岗实习法容易将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当前的热点以及创业的潜在领域进行了解和掌握;创业大赛体验法能让学生感受创业的全过程,锻炼用创业者的头脑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也在这一平台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项目管理能力。总之,要极尽所能利用各种资源、方法和手段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才能更利于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3.4 探索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动力
创业教育制度是推进创业教育的规范和准则,尤其是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更是对创业教育具有引导、激励、规范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体系的改进和完善。⑦但由于创业行为具有滞后性,创业效果具有周期长,创业能力具有隐蔽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通过准确地检测、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变化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创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之一。由于缺乏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学评价,自然也就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懒惰机会主义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打击了热心创业教育者的积极性,最终使创业教育沦为简单的说教、宣讲等形式。因此,要不断探索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使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进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度可量”的良性循环之中,才有可能不断蓬勃发展。
4 结束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育的目的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当前,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探索还相对较少,但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就机械制造行业本身的特点、机械制造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实施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意义。
注释
① 邬昌军,王巧花等.机械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与开发,2012(1):162-163.
② 陈辑.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谈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47-48.
③ 陈瑜,陈俊梁.江苏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0(5):47-49.
④ 钟波,李小军.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4):5-10,43.
⑤ 陈国金.论创意训练与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