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范文第1篇

教育政策内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语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学习教育政策目的:

1、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

2、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00-02

一、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和行动”世界宣言》,在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利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无论其创新成果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高等学校就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去造就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具备高知识、高技术的人才参与经济的发展,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最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科技水平,引领国家实现教育强国,继而成为经济强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恰好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美、英等国“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理念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

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就要重视本科教学。在美国,对于教学工作表现不好的教师,很难得到职称晋升的机会。很多大学都提出,坚决不聘任不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研究教授”。

美国遵循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大学教育实行完全自由的学分制。在美国,大学会开设很多课程,这些课程的覆盖面极其广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主修课程不满意,可以向学校的相关委员会提出申请,在校方批准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而且,美国大学的这一做法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教师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开展科学研究,增进师生在学术上的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思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某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学生在参加研究过程中,会逐渐地学会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并想法设法地解决问题。在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还会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进而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

在美国,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是指教学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还包括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相结合,这也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二)英国

英国也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不仅有牛津、剑桥这种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且这些一流的大学还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的大学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这与英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在英国,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知识的前沿性成果以及发展的新东西介绍给学生,并将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论文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讨论。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就讨论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性发言。

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实行导师制。学校从大一开始就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这些导师是专任教师。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选专业,待专业选好后在选修课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建议。导师还要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英国的大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英国的大学教育十分灵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可以先学习一年或两年,然后工作一年,再回到学校学习两年或一年。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更加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而且经过一年的工作,学生也会更加清楚自己学习的方向,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英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英国的大学教育无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这也是英国之所以出现了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的主要原因。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改革措施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虽然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差距,理念并没有真正地确立。因此,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实行大学教授授课制度。我国很多名牌大学的教授,由于其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较大,其授课主要针对研究生。而大学教授研究的问题多是前沿性的,如果能够将这些新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配备1~2名助教。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一些前沿性的知识以及自己正在研究的科研项目,由助教负责课程的辅导。对于有兴趣参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可以由助教进行指导研究。这样,不但教授完成了自己的本科授课任务,而且学生也拓展了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2.实行通识教育改革。美、英等国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覆盖面极广。对于大一的学生学校不设定具体的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课程的选修,经过一到两年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辽宁大学已经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对大一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成绩在专业前10%的学生都有机会申请调换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从而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我国的高等学校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3.实行导师制。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在这样关键的时候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高等学校应该为每一名大一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应该都是专任教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可以在课程选修方面为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时,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参加导师的研究项目,可以就大学学习期间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向导师寻求帮助。对于在某一领域有特殊潜能的学生,在学校相关部门条例允许的情况下,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订单独的学习计划,以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大学学习期间,导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可以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张建华.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理念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2):6-7.

[2]李培根.高等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C].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10).

[3]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7-11.

[4]卢进南.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2):98-102.

[5]王正良.英国高等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商洛学院学报,2009,(6):41-44.

[6]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C].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2005,(11).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课;渗透;精心设计;德育;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20-01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一、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心有德育场地宽

当前,一般的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如短绳:除各种手摇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几条接起来做“四角拔河”比赛;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过独木桥”等等。再如实心球:除面向、背向投掷外,也可做头上、胯下传球比赛;还可做“赶猪”、打“保龄球”游戏等。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篮球场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边有树,可用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攀爬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师除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要儿童化、形象化。多表扬、少批评。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对子”,对后进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多少年以后,你在他们心目中,始终会是很崇高的,这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平.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师资源 优化配置

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群众首创精神的新型办学模式。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其发展初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诸多问题中,对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便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教师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影响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独立学院建设目标的达成,还关系到独立学院是否能够完成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使命和任务。必须以教师资源配置目标为指导,明确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和操作原则,深度解析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任务,探索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证实,教师资源是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发展进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在独立学院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基于上述理念,当前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主要有:

1.准确定位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要从适应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应立足当地,面向国内或省内,调适自身以积极适应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地处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民营经济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前瞻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做好学院师资储备工作,准确定位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2.突显教师主体地位。人才是高校发展的主要依托力量,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高校自身必须有管理各种类型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意识,管理过程中必须突显教师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关于教师管理的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将突出教师资源的主体性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确保政策向教师倾斜,实现管理围绕教师发展,为了教师发展。

3.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教师资源的管理必须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性,即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切勿好高骛远,也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教师资源规划做得既空洞不务实,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师资源配置应立足当前,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在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设计上要兼顾现实性和实用性,如确立合理的分配方式,引进符合学院发展需要的人才,确保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和逐步发展,培养新教师、教师资源结构调整等方面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实施原则

1.整体性原则。应该从独立学院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师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从横向看,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涉及人力、教务、科研、财务、教学单位(在某些独立学院称为“分院”“系”或“学部”)等。从纵向看,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包括教师的引进、培训、使用、薪资定级与发放、考评、劳动关系等各个部分,应该用全局性的眼光规划与审视高层次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

2.一致性原则。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一致性的原则,它要求学院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考虑工作的内部和外部一致性。教师资源从配置到劳动关系的鉴定各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彼此照应、彼此匹配,这就是内部一致性。而外部一致性指的是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应成为独立学院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院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3.针对性原则。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院现有的师资管理问题,为实现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保驾护航。因此,对学院的教师需求要实现尽可能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所制定的管理和开发措施,应该尽可能保证科学性和较高的效用。

4.可控性原则。对于一所普通独立学院来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动态过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内外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适时调整学院的发展计划与方略,使得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随之适当调整。因此,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应具有可调整可控制的空间,以便给学院的整体发展预留好空间。

三、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要实现对独立学院现有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分析学院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的师资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与学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相一致;使学院在适当的岗位上获得所需要的人才(在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上趋近最佳配备),以使得教师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状态,实现教师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在当前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教师资源配置市场化。通过教师资源配置市场化,探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路子,使教师队伍充满竞争力和战斗力。要改革原有不适用的人事制度,在审视教师资源价值的过程中,涵育开阔的视野和积极的心态,建设舞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价值化、信息化和间接化。改进独立学院与教师个人的关系,由传统的单位所有,转变为制度化、动态化与合同化的形式。

2.教师管理目标绩效化。在探索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过程中,独立学院使用人才时应确立以教师工作绩效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遵循“绩效取向”原则,尊重人才的价值,以教师对学院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优劣、评估能力和实施奖惩的标准,实现人才价值。营造有利于教师队伍创造潜能和业绩增长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发挥现有教师资源的优势,实现教师资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师人才价值的提升。

3.教师激励过程价值化。教师是一个学校(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教师资源作为一个办学实体的战略资源和战略资本,其使用价值日益突出。在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对教师的使用应符合高层次人才的心理特点和管理的特殊性,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多的尊重以及更充分的理解,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业绩,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分配制度,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分配制度,实现人才的价值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采取多元分配形式,实施“优秀人才优等薪酬”的政策,“突出贡献人才重大奖励”的制度,通过薪资分配来体现教师人才价值的鉴别和分化。

四、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任务

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具有一般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又具有高层次人才管理的独特性。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必须与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自身的实际特点相适应。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发展目标和定位,构建起精简、高效的管理组织框架,在此框架下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根据以上要求,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构基本框架,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是实现教师资源配置目标的基本条件,组织机构设立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开展。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及时、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管理机构,建立高效、有力的运营系统,这是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基本保障。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在学院各个部门里实行人员精简、高效的配置,要求所有部门的建设与发展目标一致、职责清楚。只有真正建立了这样的组织机构系统,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有保障。独立学院党政机构设置与一般高校的设置无异,组织机构系统中差异较大的是基础分院的设置,该部门主要为完成所有专业新生的教育任务而设置,这些教学主要有外语、高等数学、两课等课程。

2.确立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组合人员。在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将教师资源按照所设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配置。在精简高效的组织框架里,根据各个部门的长处和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与资源调配。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是使教师资源对教育事业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由于独立学院内部不同的部门对教育工作的贡献是不同的,因而,对在不同机构中工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应不尽相同。同样的教师资源,因为组合的方式不同,对教育工作的贡献也是不同的。独立学院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要求在形成了的精简、高效的系统框架内,一方面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员;另一方面,适当引进和积极培育,使经过优化配置后的教师资源更有利于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范文第5篇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传统思维与现实状况

1.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传统思维

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较少关注和服务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国家计划的特性,学校自主独立性相对缺乏。同时,处于精英型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资源还属于稀缺资源,学校相对于学生及其家庭而言处于一种强势地位,学校对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模块式的教育和教条化的管理,将国家的需求、主管部门的需求、学校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忽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2.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实状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生在校人数激增,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学生人数激增,硬件、软件投入不够,加之认识不到位和准备不充分,学校承受了越来越多学生的抱怨和家长的投诉;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出于自身管理方便和管理成本的节约而忽视学生正当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许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把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与引导;由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与学生利益相关的管理部门众多,因此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经常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管理效率很低。虽然学校也设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但由于此类组织的管理和工作开展仍隶属于学校管理部门,故未能很好的实现学生的利益诉求,仅局限于举办相关活动和协助日常管理工作,效果一般。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路径

1.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开启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人本价值趋向

教育管理理论大量运用和吸收了管理理论的管理思想而逐步发展起来,并逐步转向创立起适应教育实践需要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其中的人本教育管理理论突出了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推进了教育组织决策的民主化,体现了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教育管理的重要思想就是教育民主化,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决策和管理。在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民主化被确立为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民主化与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等一起构筑起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正在促使教育由以往“专制”式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的民主教育模式演进,民主已经成为了教育的真正灵魂与不竭的发展动力。同时,学生主体意识的日益复苏,已悄然改变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往所占据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本管理和服务本位的管理理念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日益成为高校构新型管理模式的基本价值趋向。

2.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政府财政危机、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得西方公共行政领域主流思想理论遭受严峻的挑战,应运而生的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在公共管理实践中,要以公民为根本和核心,把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政府工作首要的价值目标。政府由统治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逐步实现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转变。公共管理可以理解为:“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公共性、管理本质的服务性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式

学生教育管理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也具备了准公共管理的性质。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在价值目标方面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本位”的理念,一切教育管理行为和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以实现学生根本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真正地体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方面,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基础,学校与学生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价值的根本所在;在具体的实现路径方面,即明确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构建学生服务型的教育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改革学校主导一切学生管理事务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管理模式和对话机制;改革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运作方式,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网络型运作模式;改革学校在传统管理行为中忽视学生权利,依靠规章制度推动管理的模式,建立以学生共识和认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治理模式。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现实路径

1.学生教育管理的本质: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学生作为学校社区的“公民”,因此学生具备了社会系统中的公民特性,享有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其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主体的利益实现。同时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因而也具备了准公共管理的性质。随着教育消费观的日渐兴起,学校的服务角色和功能也开始受到学生和社会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受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影响,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广泛民主参与已成为必然趋势。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高校应以实现学生根本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学生的根本利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但在实现路径上,不能依靠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学生利益,而应本着“服务本位”的理念、合作共治的方式来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