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媒行业政策

传媒行业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媒行业政策

传媒行业政策范文第1篇

根据wind及中证传媒成分股统计显示,截至2014-09-30,中证传媒成分股2014年预测市盈率算术平均值为50倍。我们认为目前中证传媒指数的成分股估值合理,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推动传媒行业的持续高成长。

除了高成长属性外,业内并购也是传媒行业的一大长期趋势。回顾美国传媒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好莱坞巨头都是通过收购兼并发展为大型综合型的传媒集团。国内传媒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除了自身发展需求外还受到IPO审批规模受限等政策影响,2013年国内传媒行业并购规模显著提升,但是传媒公司并购数量占比只有3%、并购交易的市值仅有占比2.6%,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传媒行业兼并收购仍将是常态,发展空间非常大。

今年以来,关于文化传媒类的扶持政策陆续出炉,主要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七部委九大政策支持电影发展《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关于编报2015 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的通知》等,传递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强烈信号。

传媒行业政策范文第2篇

目前银行业与传媒行业的合作还是以传统媒体领域居多,主要以流贷为主,成型的合作方多是出版、报纸、广电等有政府背景的单位或公司。选择这些行业主要是因为其风险相对可控,并且经营有一定保证。但是随着电视、电影市场的扩大,银行也开始涉足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项目贷款的运作,还有对动漫类等新兴产业的初步接触,都给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但是银行对传媒产业的介入整体较晚,对其产业的运作模式了解并不均衡,而且这些行业的主体多是轻资产单位,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更多是创意型产业,这也给银行量化其整体实力带来了困难,银行最看重的就是风险,能否把控风险是合作能否继续的前提。

二、银行资产在传媒行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及把控

1.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广电、出版、纸媒类的行业政策变化很大,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从结构到体制、从生产到经营,推动着传媒业的转型与变革。此后,国家分别进行了广电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省一网”的合并、出版传媒企业进行集团战略性改组,推动产业化升级、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特别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网络媒体延续强势增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和合作加强,推动了人民网的上市。这些变化都迫使银行业重新审视传媒行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存量客户的风险点也有所转移,银行的既有客户多处于改制过程中,如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其原来多少都有些政府背景,改制后其经营基本交给了市场,企业自身有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将决定银行资产的安全指数。这就要求银行进行更详尽的行业调查,做好行业发展预期,以加强对行业整体风险的判断准确性。

2.市场变化带来竞争风险。

2.1未来很可能出现“马太效应”,更多资源集中在少数强者手中。经过一轮改制之后,市场将会优胜劣汰,实力强劲的公司最终会整合上市,筹集资金开拓新兴领域达到良性循环,而较小的主体在竞争的压力下会逐步退出,整个市场逐渐形成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的环境。

2.2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发展。目前传媒行业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广告,随着近几年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广告分流,广告收入在逐年下滑,这也迫使传统媒体开展多元化经营,首先要打造好自身的品牌,然后利用自身的品牌平台延伸到上下游产业,线上线下联动。当然,具备条件的也会向非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2.3各分项行业市场前景不一。出版和报纸类平面媒体将会加强与网络、移动等载体的合作,以扩大其覆盖面;广播类呈维持态势,电影、电视类的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电影业中的民营公司已显现强劲势头,如华谊兄弟、博纳影业集团等;网络媒体有着广阔的平台,将会呈上升趋势。依据此市场前景,银行必会对客户的竞争力做出筛选,有着相对垄断、影响力大、中央级省级的客户会成为优选对象,给予合适的信贷支持。

3.传媒行业普遍存在银行信贷担保能力弱的风险。

按现有的贷款担保方式看,多数贷款采取大型影视公司担保、提供抵押物、版权质押甚至连带公司法人的个人资产进行担保等方式。纵观以上担保方式多存在估值困难(如版权质押),抵押变现能力不强等问题,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风险缓释作用。银行在第三方担保主体的选取上,尽量选择国有背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影视公司或者专门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在抵押物的选取上,优先考虑土地、房屋等能够较易实现抵押价值的资产;对于版权质押,笔者不建议采用,因为在中国当前物权法框架下,版权担保的法律效力并不是特别充分,而且缺少专业评估机构予以估值,一旦成品的市场反应不好,其版权价值也不会有多高,无法切实履行其担保职能。

三、总结

传媒行业政策范文第3篇

投资要点:

1、政策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体育行业成为热点,体坛传媒发展向好。

新华社8月18日消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受此政策影响,预计大型新闻集团将率先开启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结合自身的规模及传统优势,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广电集团、传统报业、出版业媒体等还将进一步加强新型技术引进、研发,着眼于技术升级推动的媒体平台拓展带来的各项新业务。未来传统媒体或将会加强对新媒体的并购整合,同时引入新型的管理模式。

另外,体育产业未来有望享受自上而下的改革红利,体育总局和相关部门的赛事资源等逐步放开,体育传媒产业有望因此得以高速成长。且民众对于体育的需求正在迅速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无限。目前赛事的盈利点还是依托于广告,做好广告植入,对赛事领域走强尤为重要。

推荐人民网、粤传媒、浙报传媒、新华传媒、中文传媒、博瑞传播、百视通、数码视讯、华数传媒。

石油石化:产能扩张空间可观

投资要点:

1、我国C3、C4产业链将有望异军突起。

2、国内化工民企展现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全球油头乙烯产能正在被气头乙烷脱氢产能大量替代,而C3、C4作为乙烯的副产品未来5年欧美有望减少20%以上的供给。而我国原先由于垄断,石化进口替代尚未完成,预期还有20-30%的空间,产能扩张空间极大。

同时,我国气头化工原料供给充足。气头化工的主要原料液化气,我国主要来自炼油副产品,产量本身就非常丰富。并且随着在燃气领域大量被天然气替代,未来主要出路都是用作化工原料,其潜在增量供给在3000万吨以上。因此多年来困扰我国民企进入石化行业的原料壁垒,未来将被打破。

另外,国内民企在完全竞争的基础化工大宗化工品上展现了强大全球竞争力,很多产品占比都达到全球30%以上,远高于我国GDP占比。而在民企有限介入的石化产品,如丙烯酸、MDI、甲乙酮,据统计我国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要比国际同行高10%左右。

个股方面,预期万华化学凭借着八角一体化项目的低成本优势,较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石化企业,同时预计C3、C4行业相关企业如齐翔腾达、海越股份、东华能源等也将有望受益。

热力:“拆炉并网”推进 行业转型可期

投资要点:

1、推进集中供暖,城市热网价值将重估。

2、生物质、天然气等替代燃煤供热市场空间广阔。

热力行业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行业内仍充斥低效率、高污染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政策导向来看,目前以燃煤为主的热力行业将向集中化、清洁化、替代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城市热网将推进“拆炉并网”,小型供热企业由于环保达标、自身运营水平等原因将被行业淘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推进集中供暖的趋势势在必行。热网龙头企业将受益于供热区域扩大、盈利快速提升。今年以来,一级市场对于此类项目的关注度正不断提高。

同时,在城市削减燃煤量、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的背景下,诸多重点城市加速清洁能源供热代替燃煤锅炉、工业锅炉。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替代的主要选项,但面临价格上涨,市场仍担忧价格难以向下游转嫁。生物质供热经济性较好,且受到政策鼓励,建议重点关注生物质供热龙头企业迪森股份。

另外,燃煤清洁化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清洁煤技术兼具环保性和经济性,特别是在天然气不断涨价的背景下,应用空间不断打开。根据能源局官员相关表态,《清洁煤炭发展利用行动计划》已编制完成,上报国务院,建议重点关注科达洁能等公司。

计算机:政策助力云计算发展

投资要点:

1、上半年行业增速40%,净利润增幅集中度较高。

2、云计算十三五规划将启动, SAAS将成发展重点。

从近期计算机企业的中报业绩来看,行业整体盈利增速高达40%,其中海康威视和同方股份对净利润增加贡献度较大。2014年上半年行业新增净利润为9.25亿,海康威视新增5.18亿,同方股份新增1.54亿,合计占据新增利润的73%,扣除海康威视和同方股份后行业增速在20%。

近日,工信部将启动云计算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云计算产业链。相关机构认为,云计算中SAAS将是发展的重点,在云计算中将占据70%以上的份额,软件行业尤其是管理型软件行业面临生态重构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管理型SAAS将腾飞。

传媒行业政策范文第4篇

整合惠及上市公司

《规划》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规划》明确表示,要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这充分表明,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文化产业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没有上市的企业来说,今后将得到更多的上市支持,而已经上市的公司将有可能成为业内并购、重组的重要载体。

细分行业各有侧重

《规划》对各细分行业有明确的指引。

对于有线电视行业,《规划》将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对此,研究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有线电视跨地区经营的壁垒将被打破,一省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将不会出现,省内整合完成后跨地区兼并重组是发展趋势。而成功进行整合的公司将显现十分明显的用户规模效应,提升有线网络的价值。现有的有线网上市公司有望成为未来网络整合的平台。与其他细分行业相比,有线网上市公司是《规划》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出版业,《规划》表示出版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预示着出版发行业联合重组的步伐会加快,未来3~5年可能诞生航母级公司。相关公司有时代出版和出版传媒等。

根据《规划》,影视制作行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相关上市公司有中视传媒、电广传媒和即将发行上市的华谊兄弟。

动漫行业则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相关上市公司有拓维信息和奥飞动漫。

个股机会有大有小

传媒行业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并购 大融合 跨界 中国传媒业 全球传媒业

[中图分类号] F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2-0064-06

[作者简介] 张梅燕 (1978 ― ),女,回族,江苏丰县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文化传媒与社会发展。

当下,由产业融合引发的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它将带来产业间边界的模糊,提升复合经济效应,建立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这场变革首先在传媒业、电信业和互联网业之间展开,以美国《1996年电信法案》为起点,全球竞相放松对传媒和电信业的规制,探索融合时代的产业发展模式,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浪潮风起云涌、至今不息。

学者凯文 . 曼妮预言的“大媒体产业”正在变成现实,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在内的强势媒体被迫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放低身段主动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力求在技术、终端、内容、应用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电信、传媒业不再是分立的产业,企业间的自然融合催生了一批跨行业的巨型企业,在技术的推动下,以互联网电视为代表的创新融合业务开始出现,电信、传媒、互联网的产业界限进一步模糊,产业联系更为密切和深入。大规模生产、大资本投入、高新技术运用、高回报收益是当代传媒产业的主要特征。

一、传媒业分类

传媒行业结构复杂,涉及子行业众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数字技术以及高新设备的推动下,媒体已经成为集内容、关系、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体。根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15年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的分类标准,中国传媒业可分为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印刷、广电四大板块,涵盖了图书、报纸、期刊、电影、电视、广播、广告、音像、移动媒体和互联网十大行业(见图1)。

二、中国传媒业现状:大并购

在全球传媒行业并购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传媒业积极应对,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先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浪潮下积极“触网”,推行“报网联动”、“台网联动”,将内容推送至网络,打通数字传播渠道、构建互联网融合平台;进入2000年后,由于产业发展的需要,行业内的“整合经营”开始在国内各地涌现,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通过资产重组、资源的重新匹配,一批传媒集团、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传媒企业相继成立。大并购、大融合、跨界打造新型产业链,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一)并购达到高峰

我国传媒业的并购潮始于2011年。当年10月下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确立了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为后续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从2011年至今,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2011~2012年,传媒产业资本的积蓄和沉淀期: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良好,受政策和产业内生成长性驱动力的影响,传媒行业表现出了稳定的产值增长能力和发展潜能。借助行业变革和技术驱动力量,部分细分产业甚至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报纸、广播、电影以及新媒体产业均有抢眼表现,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2012年传媒类企业IPO上市的有45家企业,拟IPO上市的有10多家,香港(含主板和创业板)上市了11家,美国(含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323家企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涉及到互联网、有线网络、影视动漫、图书出版、报纸杂志、传媒营销服务、以及综合传媒7个板块。

2013~2015年,传媒产业并购的发力期:传媒行业的“并购”风生水起。2013年传媒业共发生55起并购事件,涉及影视娱乐、图书出版、广告营销、在线游戏等行业,累计金额将近400亿元人民币。而资本力量在传媒业的第一次发力则出现在2014年,2014年传媒行业并购数量超过200起,行业投融资金额超过4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并购金额超过2200亿元,并购领域涉及影视、广告、游戏、有线、出版和卫星电视等众多子行业。2015年是传媒行业投融资继续发酵的阶段,2015年传媒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66起,并购金额达到1499.04亿元,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媒产业继续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

(二)收购海外传媒资产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顶端的金字塔,文化和思想的输出才是大国崛起的真正标志。2015年全球出版企业50强排名中,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4家中国出版集团榜上有名;互联网产业中,阿里巴巴和腾讯市值已经跻身于全球科技公司第4和第9名。这些先行发展壮大的企业早已出海,频繁收购海外传媒资产,如蓝色光标在2013年12月收购英国WAVS公司,在2014年12月收购全球排名领先的国际营销传播机构Visi07;华谊兄弟收购美国影视公司Studio8;大连万达斥资26亿美元收购排名全球第2位的院线集团美国AMC集团;阿里巴巴2015年12月收购《南华早报》以及南华早报集团旗下的杂志出版、招聘、户外媒体、活动及会议、教育及数码媒体等业务。

(三)并购热潮将会持续

未来几年,传媒产业的并购热潮仍将持续。主要理由是支撑传媒产业进行频繁并购的动因不仅仅没有消失,而是在进―步地聚合加强。总结下来,促进传媒产业继续大规模并购的核心动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因IPO制度局限造成的借壳上市/并购重组潮。IPO排队冗长,部分欲登陆A股的传媒类企业希望用借壳重组方式,达到“曲线上市”的目的。也有部分此前筹备上市的传媒公司,退而求其次地通过被现有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解决资金资源的短缺瓶颈。

其次,因传媒产业本身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整合潮。在传媒众多细分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产业链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为目的的产业整合类并购兴起,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利用并购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估值。从2013年至今传媒产业“产业整合”类并购占比高达64%。可以预见,未来3~5年内,这一类将是传媒板块并购的市场主流。

最后,因技术进步、产业淘汰更替产生的业务转型并购潮。部分处于传统夕阳产业中的企业,面临产业增速及发展空间下滑、技术淘汰等产业更替带来的发展瓶颈,希望借助业务转型、多元化战略、财务投资等手段来缓解业绩下滑的风险,而具备较强成长性的传媒产业往往成为这类企业的转型首选。

三、中国传媒业未来:大融合

根据《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的统计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传播市场,因此对传媒业的研究需要更开阔、更高远的视角,将其置于全球化发展格局中,置于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融合中,探寻和把握中国传媒的形态、业态、生态以及动态发展。

(一)全球传媒业发展新态

1. 从消费行为看:跨屏、分享等消费行为更加普遍,视频分享成为人们重要的在线社交活动。

《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指出,德国、俄罗斯人均拥有2.4部智能电子设备,美国人均拥有2.9部,加拿大人均拥有3部,英国、澳大利亚人均拥有3.1部,荷兰人均拥有3.6部。在多屏共存的情况下,用户在视听消费过程中跨屏观看的现象更为普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视机仍然是人们视频消费的主要终端。

但是受众对观看终端的选择越来越受到观看场景的影响。如果在家中,有58%的美国人选择使用电视机观看传统广播电视网络或IPTV提供的节目,有52%的使用电视机观看OTT TV;越来越多的受众喜欢双屏观看,有22%的人喜欢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使用手机,有29%的人喜欢在观看手机视频的同时看电视,有33%的手机长视频观看者经常同时进行伴随性双屏观看;在全球,有5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会同时观看手机视频。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曾经将下载的视频上传到视频分享网站的用户比例达到了25%,曾经自制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络共享的用户比例达到了18%。在全球,用智能手机分享视频的用户比例更高,33%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周或者每天都用智能手机上传视频,68%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曾用智能手机分享过视频,中国用智能手机分享过视频的用户则高达81%。不同的视听服务平台之间也根据用户的分享习惯展开了互动性的服务竞争。2015年6月,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名为“苹果音乐”的流媒体音乐服务,该服务将流媒体音乐电台、音乐下载和流媒体音乐服务进行了打包,并一改以往将安卓用户排除在外的传统,于2015年下半年对所有的安卓用户也进行了开放。

2. 从产业发展看:“视听+”业务成为新媒体产业的宠儿。

新媒体产业巨头在做强其主流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视听+”融合业务。美国在线流媒体音乐巨头Spotify于2015年5月宣布改版,Spotify未来除了提供流媒体音乐服务,还将在美国、英国、德国和瑞典推出视频和播客服务,其服务集中于喜剧、新闻和其他非音乐视频的订阅服务,该公司希望借此扩大收入来源、加强用户黏性。此外,Spotify还将视听服务与运动程序进行整合,为订阅用户提供与其活动场景相匹配的音乐。亚马逊则凭借其庞大的客户群优势,将丰富的附加服务与金牌会员进行了绑定,为金牌会员积极打造各项附加业务。如为金牌会员免费送快递,免费提供电子书借阅、流媒体电视剧以及电影等。2014年3月亚马逊又为金牌会员推出了音乐流媒体服务。亚马逊希望通过附加流媒体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其网站的产品,反过来他们也可以获取消费者观看偏好的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推荐。

市场主体还基于“视听+”积极布局家庭智能中心,推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能家居等服务。康卡斯特在2015年推出了名为Xfinity Home的服务,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可以从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终端设备上下载APP,来管理家庭能源、监控家庭安全等。时代华纳也推出了类似的名为Home Security的安全服务,该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家庭能源管理以及家庭安全视频监控,用户同样只需安装与服务匹配的APP,就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住宅进行管理。

3. 从扩张趋势看:互联网视听服务日趋无国界,寡头格局正在形成。

互联网无国界,发达国家互联网巨头凭借其资金管理优势,不断把互联网视听业务推向全球各地。截至2014年底,谷歌公司的业务就覆盖了130多个国家,仅搜索引擎一项就占有全球68%的市场份额;Facebook总共拥有22亿用户,其中16亿用户均在海外,美国本土用户只有6亿;奈飞拥有5739万户的全球用户,其中国际用户1828万户,美国本土3911万户,从2012年加强海外扩张以来,奈飞海外用户数量已占到总用户数的33%。2015年,视听新媒体企业继续推出各自的全球扩张计划。奈飞表示将在2年内把服务扩展至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调查机构的统计表明,2015年奈飞在欧洲的用户数达到了其总用户数的20%。Facebook将在巴西、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7个国家推出视频广告。

美国是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在视听新媒体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也形成了美国企业寡头垄断格局。根据Aleax综合排名,谷歌、Facebook、雅虎、亚马逊、Twitter是目前美国排名最靠前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提供商。在视听用户占有上,寡头垄断现象也非常突出。统计显示,2014年6月,美国观看在线视频总人数为1.87亿人。浏览次数排名依次为:谷歌网站,1.53亿次;Facebook,9148万次;美国在线旗下网站,6702万次;雅虎旗下网站,5319万次。在欧洲,排名最前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提供商也是美国的谷歌和亚马逊,其次才是BBC等欧洲本土机构。

在当前的工业设计和制造条件下,硬件的设计和制造难度已经不大,但软件智能化是个更难的命题,软件智能化的基础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只有足够的数据积累才能让软件准确度更高。谷歌近年来力推的各种项目,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似乎和目前最火热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距离有点远。但随着谷歌收购Nest,我们可以发现:似乎有一条线将无人驾驶――谷歌眼镜――Nest给串了起来,而这条线无形中可以帮助人类初步实现物联网的设想,这条线就是“智能化+传媒”。

可见,传媒业的融合现状是“互联网+传媒”,传媒业融合的未来将是“智能化+传媒”。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传媒传播市场,但中国传媒企业的发展水平与经验丰富的全球传媒集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回顾世界大型传媒集团发展历程,如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NBC 环球等,不难发现他们在发展战略上,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并购与融合的方式实现全球扩张,并且成功地融合了多元化的产业组织结构,准确地定位了目标受众,打通了环环相扣的传媒产业链。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传媒业近几年的并购与融合亦风生水起,传媒业的发展也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框架,跨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内部融合越来越深。中国传媒业要想在世界争夺市场份额,需要向全球大型传媒集团学习成功经验,即首先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跨界大并购形成实力雄厚的大型传媒集团,再通过产业间的跨界大融合完善传媒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协同效应。在大并购与大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传媒企业需要向世界大型传媒集团学习,用趋势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的眼光,精准细化传播内容与受众定位,打造传播形态多样、传播体系现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中国主流媒体,在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同时,不断从本土市场走向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 崔保国.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3.

[2] 胡正荣,李继东,唐晓芬.全球传媒蓝皮书: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19.

[3] 长江证券,上海证券,民生证券等.中国传媒业投资发展报告(2015) [R].资本市场,2015:19-30.

[4] 张寅盈.从世界典型传媒集团发展看企业并购的优缺点及启示[J].新闻世界,2013(4):185-186.

[5] 吴昊天.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2-3.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a Industry: from M&A to Integration

Zhang Meiyan

(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