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差异总结

文化差异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差异总结

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1篇

                       ---深宝清凉茶宣传活动总结

***省食品行业协会凉茶分会秘书处:

根据***省食品行业协会关于认真组织2012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司积极响应落实,于2012年6月15日在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广场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司派员多名,并联合当地经销商开展。活动紧紧围绕“活态传承,重在落实”的主题精神,采取户外帐蓬、现场赠饮(50箱“深宝清凉茶”)、张贴横幅、海报展示、发放调查问卷、交流讲解等多种形式,结合公司产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宣传,使当地群众增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其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本次活动中群众反应热烈,踊跃参与,活动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2篇

一、文化差异的产生

人类生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加上不同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导致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早已融入到人们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各种文化体系的差异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有的宏观,有的细微,很难总结得面面俱到,无一遗漏。本文对以中国及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美一些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差异做以下简要概括:

1.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以团队意识为主兼顾自我,伦理道德强,尊敬老人,重视亲情,注重裙带关系。日本人崇尚军国主义,一切以忠于国家为出发点,团队意识极强。同样尊敬老人,重视亲情,而且宗族观念强。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人自我意识强,主张平等、独立。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个人价值,追求平等、独立和自由。在经营观念上中国人重信用,重关系,处理分歧靠双方的信任和受尊重的第三方。欧美人重合同,重契约,处理分歧靠中立机构或有关规定。

2.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擅长曲线思维或发散性思维,喜欢含蓄的沟通,重面子,说话爱绕弯子。而欧美人擅长直线思维,有话直说,就事论事。追求秩序,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中国人有时工作和娱乐不分开。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对时间的不同感知,有人认为时间是一个圆儿,周而复始,如非洲人、中东地区的人,他们不强调一切都按时间表,习惯同时会见几个人,同时处理几件事,不够重视效率。有人认为时间是一条线,有去无回,如北美人,大部分欧洲人,他们强调时间表,强调事先安排,习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能处理一件事,然后再处理第二件,非常重视效率。中国人几乎介于两者之间,而日本人也非常遵守秩序,注重效率。

3.风俗习惯与差异。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千差万别的,体现在宏观与微观的各个方面,如生活方式,节日习俗,餐饮习俗,礼貌与礼仪,隐私与禁忌,问候方式,称呼方式,告别方式,喜欢与忌讳的颜色、数字以及不同的吉祥物等不能逐一而列。的差异更是鲜明而严肃的。

二、文化差异对跨国营销的积极影响

1.文化差异为跨国营销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生活习俗、市场状况、技术条件、等,往往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营销机会。采用多元化的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国的“海尔”冰箱就是看准了这种机会而成功打入了美国市场。当时的美国家电市场由通用电气公司,惠而浦公司和梅塔公司占据着,不过这些公司只注重大型冰箱和冷柜等主流消费领域。在美国,大学生宿舍普遍使用小型冰箱来冰镇饮料、啤酒等,而海尔利用了这一生活习惯,瞄准了学生市场,并期望他们在毕业离校后还会一直钟爱海尔品牌。早在2002年,海尔就宣称已在美国4立方英尺及以下的小型冰箱市场占据了35%以上的份额,主要是用于宾馆和大学生寝室的微型酒柜。

2.文化差异有利于企业形成“文化垄断”优势。某些产品在异质文化市场上因其独特性,新颖性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异域文化的产品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具有新鲜感,有利于产品树立独特的品牌个性。一个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牌个性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广产品,得到丰厚利润。成功的例子比如遍地开花的“麦当劳”,正是这种美国快餐文化的独特性吸引消费者,才使其成功占领了市场。再比如中国瓷器,它的吸引力除了质量之外还有它所体现的独特中国文化,这种附在产品上的文化使其具有一种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3.文化差异有利于消费者创造新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消费者对产品创造了新的需求,从而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市场。而且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才有了交流的需要。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取长补短,满足了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开发了新的文化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交流中不断从外来文化中获取本民族文化中缺少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形成了新的文化。文化环境的变化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给企业带来新的营销机会,形成新的文化与市场营销的链条。例如很多国际人士因旅游或工作关系接触到中国的中医中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现在每年到我国寻求中医疗法的外国人士达到数万。其中的个案之一是笔者的一位加拿大外教朋友,年轻时因摔伤留下顽疾。在加拿大,医生已经宣布无法治愈。多年后她来到中国任教,接触到中医按摩疗法,顽疾就此根除,令她欣喜不已。此后,她四次来中国,由于对中医中药笃信不疑,她非常喜欢中国饮食,因为有些药材也是食材,并对中药美容极为感兴趣,把这些介绍给家人和朋友,由此波及到周围的人对体现中国文化的东西感兴趣,进而产生消费需求,发展到现在的结果是她的女儿在加拿大开店,专营中国小商品。

三、文化差异对跨国营销的消极影响

1.文化差异的长期性构成了跨国营销难以逾越的壁垒

文化差异是长期的。虽然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强,原有的某些文化差异在缩小,但世界这么大,差异仍然客观存在。差异是绝对的,趋同是相对的。比如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少有凉风,当地人们常用防晒乳涂身以润肤防暑,并喜欢用清爽易挥发的化妆品,在许多高寒国家大为流行的含油脂多的化妆品在此便无人问津。不同地区的宗教差异也是根深蒂固的。在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注意尊重当地,不要在敏感地带造成文化冲突,得不偿失。例如到穆斯林国家去卖酒,就只有死路一条,也不能把酒当作礼物赠送给别人。各国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如西餐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至今却不能端上广大家庭的餐桌。再如星巴克告别故宫,分析其原因,不是它的经营出了问题,而在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难以逾越的壁垒”。 星巴克把故宫看成是可以为游客提供咖啡和服务的经营场所,但在国人眼中故宫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不容外国文化“侵犯”。

2.文化差异的无形性构成了跨国营销难以觉察的障碍

文化差异是无形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就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却经常忽视它的存在一样,文化也是经常被忽略的,所以文化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无形的。很多时候产品不受欢迎不是因为质量不好,而是因为产品的造型,款式,颜色,包装,商标,广告,推销手段等不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偏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需求,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的无形性对商品营销的影响体现各个方面:

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深入了解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是必要的。2009年第41期三联生活周刊上登载了对奥迪汽车设计总监史蒂芬・西拉夫的采访,谈及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2006年我曾派了两个年轻的设计师来上海和北京,在解读汽车设计之余,他们也对中国的建筑、服装、食品等进行了体验和研究。这个过程很有意义,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者和韩国、日本的消费者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消费者更看重车的品牌品质,他们希望座驾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色彩的偏好和禁忌是不同国家文化和审美历史积淀的结果。比如白色,远东一些国家把它看成丧事的象征;在摩洛哥,白色象征贫困,人们再穷也穿花色衣服;而在西方,白色象征纯洁,坦率,是新娘婚纱的颜色。红色在中国、印度是吉祥色,意味着喜庆和幸福,但在阿拉伯地区、非洲一些国家如尼日利亚以及美洲的墨西哥被认为有晦气之意而不受欢迎,若产品本身或包装选用不合适的色调,可能会失去很多顾客。

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是产品形象的代表。商标翻译处理的不仅是个别的词,而是两种文化,所以必须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我国很多出口商品商标以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来命名。翻译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商品是销往哪一个国家和地区,以便搞清楚哪些动物或植物在当地受欢迎,哪些又是应避讳的。如我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翻译为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其原因之一是“Goat”一词除了有 “山羊”之意外,还有“色鬼”之意,用了这种商标,无论羊绒被的质量多好,销量也会大打折扣。

在宣传商品的过程中,广告也要考虑文化因素。广告的文化内涵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又不违背国家正统文化和价值观,所以广告要适当本土化。成功的例子是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广告场景总是以团圆、喜庆为基调,被中国人所喜爱。反之,出口产品在外做广告也要注意这一点。

3.文化差异容易导致沟通障碍

对外营销,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与人应酬。在营销中,要与消费者、经销商、甚至政府、媒体等保持良好关系。进行有效沟通,只懂得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了解当地文化。“入门问禁,入国问俗,入境问讳”,进入国际市场开展营销活动,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了解当地的交往习俗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西方人崇尚平等、独立和自由,这种价值观体现在很多方面:

问候语:再熟的人之间见面也最好不要问“去哪呀,最近忙什么呢”,除非对方自己主动讲。

称呼语:不要称老张、老李之类,也不要加职位名称,如杨经理,高厂长。在西方,职业不用作称呼,而且避讳“老”字。在中国,“老”是对人的尊称,而在西方,“老”意味着上了年纪,不中用了,这与他们崇尚独立的价值观相违背。

餐桌礼仪:不要频繁劝酒,更不要给对方夹菜。尊重个人习惯,各择所需。

告别方式:不要再三挽留,尊重别人意愿。若去别人家做客,该告别时,可直接相告,不要含蓄地说“我还有点事”,别人会误以为你在找借口离开。

客套语:中国人“卑己尊人”,得到表扬也要客气一番。在西方得到表扬时大方地说一句“谢谢”表示礼貌,不要说“我做得还不够”,这样既否定了自己也否定了别人的表扬。

守时:商务活动迟到是很不礼貌的,迟到过多甚至会令人愤怒。但若在家设宴,客人晚些到达才是合适的,准时到达却是不礼貌的,提前更是大忌,因为主人还未准备好,提前到访意味着打扰。

隐私:不能问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平时留心收集一些当地人喜欢和禁忌的话题有助于顺利沟通。

总之,文化差异及其影响非常纷繁复杂,进行跨国营销,经营方不能死板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要对文化差异有足够地了解,并能尊重、包容甚至合理利用这些差异。不但要从书本上吸收间接经验,还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直接经验。可以留心观察,也可向当地人请教。不能将部分夸大造成以偏概全和僵化。并且在适应和吸收客户所在国文化过程中,促进自己国文化被认识和接受,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的商品被接受,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周毅,彭莹.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对策研究 [J].《陕西师大学报》,2008,(11).

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文化素质;英语沙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316-03

教学大纲是教学所要遵循的根本大法,但是就文化这个侧面来看,大纲中未明确文化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或要求,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大纲对听、说、读、写等知识性学习与技能性训练的指导非常成熟且完备,而对文化学习方面显然未予充分重视,或未提到议事日程中来[3~4]。

不讲文化,语言教学就显得干瘪枯燥毫无魅力与美感可言;讲文化,现实上又缺乏一定的指导。我们只能对大纲进行理解与深化,领略大纲的精神,在不违大纲原则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专业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文化教学指导原则,确定教学内容、目标及基本要求。这样就能切实地把语言课上得鲜活,上得有情趣,有深度,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时能够做到有张有弛,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有着深入的理解,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就是因为他们对教材的深刻品读,一个词汇、一个语言点、一个文化现象他们都可以凭借个人的积累在课堂上深入展开,充满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教材中通常不会也不可能把涉及到的所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都详细的罗列,这要求教师针对班级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感兴趣的重要文化问题进行拓展和补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开发文化学习方面的补充材料或教材,满足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同时需要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5]。

1.尊重文化差异,建立平等的文化观。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大学是传播文化的中心,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去欣赏、包容不同的文化。文化本无优劣之分,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有平等才有对话和交流,要承认,尊重,欣赏这些存在的文化差异。与本民族文化进行比照,进而取长补短,不断的丰富本民族文化,在与不同文化不断交流中发展本民族文化。

2.提高教师综合文化素养。外语教师有着跨文化的身份,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文化素养包括学科文化素养和教育科学素养。学科文化素养包括学科知识和文化。教学的文化含量越高,语言理解越深入。教师一定要从自身人格塑造、审美、文化修养等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文化人、学术人、合格的教育者。

3.充分发挥外籍教师作用。一个合格的外籍教师能够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同时他们有着对本民族文化方方面面的深刻理解与熟练把握。因此,外籍教师常常能弥补中国教师在外语词汇运用、外国文化理解等方面的不足。中国教师与外国教师可以相互交流,交换不同看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国教师可以向外国教师学习他们语言运用中的长处,外籍教师也可以向中国教师了解他们不熟悉的情况,相互协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重视与文化相关的教研、科研活动。科研与教研能够极大地指导教学、促进教学,引领教学走上科学高效的发展之路。文化教学领域内的科研与教研活动尚明显不足,除了文化涵盖面甚广,不宜驾驭,不宜评估等因素外,对文化教学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文化方面的科研、教研活动能够接示文化教学规律,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反过来教学实践又会为教研、科研提供及时的反馈。促进教研和科研活动的展开,从而形成以科研和教研促进教学,教学为科研提供支持的良性循环[6~7]。

5.文化教学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教师要对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同事之间的交流可以活跃思维,激发思考,弥补个人因经历、视角等差异而带来的不足。文化教学有很多不同于知识性教学的特点,理论与实践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这就使得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更为重要。

发挥学生主体性:

1.从关注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开始关注文化差异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接触自然会获得新鲜的体验和不同的感悟,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从关注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入手,关注文化差异问题更容易,更直接,在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更有利于拉近同学彼此的距离,从中获得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2.主动与外国人交往。与外国人的交流和互动是我们在自己国家获得第一手的异域文化资料的捷径,对于中国语言学习者来说,精通本民族语言的外国人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这一点从外国人在中国受到的待遇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热情好客的传统,另一方面外国人对其母语语言和文化的把握自然是外语学习者无法比拟的。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文化差异,这种发现远比从教材中读到的知识来得直接,因而印象深刻持久。

3.培养自身文化敏感性。学生是否对文化有敏感性决定了他们辨别文化差异的可能性,同样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有文化敏感的学生和对文化不敏感的学生会呈现出巨大差异,外语学习中缺乏了对文化的敏感则不会有文化辨别能力,极易导致盲目排外或自身母语文化丧失。学生自身对文化的敏感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文化差异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文化敏感程度低则不易发现不同文化间的行为差别,而对文化敏感程度高就如同有着敏锐的眼光和超常的嗅觉,不会遗漏文化差异的任何蛛丝马迹。外语学习的跨文化性决定了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文化敏感性,来理解语言,顿悟文化。学生对文化的敏感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更需要自身的积极努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胆开拓,细心体味,增强主动意识。

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4篇

一、研究内容及方法

文化适应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次调查主要调查三种文化类型:民族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城乡文化差异。调查分析大学生受这三种文化差异的影响程度和多元文化冲突集中的交汇点和空间层次,以及大学生对多元文化压力的应对方式。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深度访谈了10位13级新生。其中5名男生,5名女生。包括9个不同省份,8个不同民族的同学。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来说对多元文化的适应情况良好

接受采访的10位同学均表示进入大学以来,能较好的适应大学的多元文化环境,同学之间大都互相尊重,友好和睦,相处融洽。能积极的面对文化适应考验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会产生孤独、无助、边缘化等心理。大部分受采访的少数民族同学即会维持对自己本民族母体文化的认同,也愿意了解其他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同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在坚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理解和融入新文化,实现良好的文化适应。如一位接受采访的蒙古族同学就表示除了参加自己民族的那达慕运动会等民族文化活动,也会看一看像傣族的泼水节等,学习其他民族文化。总体看来,多元文化带给同学们的负面心理影响并不多,偶尔有一些小的摩擦也能及时解决,互相包容。

(二)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对同学们影响较大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不同的对本民族个体的约束程度不同,那些发展历史悠久、理论系统性强的对本民族个体思想有很强的凝聚力,对个体行为有严格的约束力。比如伊斯兰教在饮食、卫生、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禁忌,不允许触犯。相对而言,崇拜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就显得古朴简单得多,对个体的精神和言行更具宽容性和包容性。所以根据调查分析,多数文化差异冲突或矛盾发生在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在接受采访的10位同学中,绝大多数同学最初都是与和自己不同的同学发生一些冲突与摩擦。有几名同学都是因为不了解回族同学的饮食习俗,不小心触犯了她们的禁忌,带了和猪有关的食物回到宿舍,导致回族同学有一些生气,同学之间产生一些不和谐。还有一些同学表示和维吾尔族同学交流、相处都不是很多,特别是比较虔诚的维族同学。由此可见,由于的不同,造成同学之间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都有较大差异,产生的冲突和矛盾也较多。

(三)聚居程度影响少数民族对大学生多元文化的适应

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小生活在较为单一的民族环境中,对其他民族和异质文化接触较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仰更完整和纯粹。而生活在本民族聚居区之外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则有更多机会与周边的其民他族接触,与异质文化的交融互动使他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他族文化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思想受传统文化的禁锢相对较少,能以开放的思维理解异质文化,以宽容的态度接受非本民族文化。比如有接受采访的同学表示之所以与宿舍一位维族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而与同宿舍的另外一位维族同学则交流甚少,是因为有一位同学从小从在城市长大,与其他民族同学接触较多,而另一位则是来自维族聚居地,本民族信仰十分纯粹,每晚都会念古兰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很少。许多受采访者都反映,由于普通话水平等原因,来自聚居地的维族同学很少与其他民族同学交流。

(四)地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气候和交往方式上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来自南北方的同学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这也对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被问及地域文化差异时,接受采访的同学大多第一时间回答饮食、气候上的差异。许多从南方来到北京的同学都反映北京太干,风沙太大,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而北方同学则有反映有些南方同学在饮食习惯上偏爱辣椒,以至于在吃饭时会有一些意见和分歧。但是面对这些差异,同学们都表示对自己不会有太大困扰,随着时间自己已经慢慢适应。此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则表示在人际交往中,也感受到了南北文化差异,最典型的则是南方人说话比较温柔委婉,而北方人为人处世可能比较豪迈直率。有一名接受采访的男同学就表示因为这有地域文化差异,导致交往方式不同,曾与同学发生过不愉快,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

三、总结与思考

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5篇

1.客观性。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客观性根本上是由文化差异的客观性决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各有特点,国际贸易过程就是企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交往合作的过程,因此,国际贸易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文化风险的客观性。2.复杂性。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通常都有其漫长的历史演进和积淀,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动态变化,并通过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具体体现,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征。3.双效性。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效性的特征。一方面,文化风险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影响国际贸易双方的和谐关系,造成市场机会损失及交易成本增加,影响国际贸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文化差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资源在不同国家间流动,也是推动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非物质力量,因此,文化风险也是一种积极因素,合理利用文化差异,可以形成文化互补,并转化为文化优势,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要善于利用文化差异,合理控制文化风险。4.可控性。作为风险的共同特征,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还具有可控性的特点。当国际贸易企业能够意识到文化风险的存在时,就可以对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有系统深入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文化风险加以规避、控制和管理,从而更好的实现国际贸易目标。

二、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

1.沟通风险。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由于语言或非语言障碍,买卖双方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在信息交换、谈判、决策等活动中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出现沟通误解,并最终导致沟通失败。国际贸易成员间的文化沟通风险会直接影响双方准确的信息交流,尤其在合同制定和合同履行方面,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2.种族优越感风险。所谓种族优越感风险,即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受其文化传统的束缚,无形中对外族文化存在排斥心理,相信自己的文化更具优越性,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由于种族文化取向不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通常会导致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沟通行为方式,容易造成误会,同时,这种无形的障碍使得国际贸易企业很难适当地文化,甚至要面对东道国各方力量的控制和抵制。3.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国际贸易合作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买卖双方由于商务习惯和方式的差异而导致贸易谈判失败的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直接影响着双方行为方式和交流协作程度,企业如果忽略商务习惯或禁忌,容易造成对方不适应或触犯对方禁忌,最终导致合作以失败告终。4.感性认知风险。感性认知风险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也不同,且较难改变,从而引发相互间矛盾冲突的风险。感性认知风险的存在加大了国际市场调研的难度,制约着国际市场的选择及市场的进入方式。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冲突与文化风险相互影响,文化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交互作用,企业必须能够认识到文化差异,消除已有文化冲突,从而控制文化风险。

三、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防范管理

1.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做好文化调研。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文化风险管理,树立文化意识,认识、尊重和利用文化差异。此外,在和具有相异文化的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时,企业要深入做好文化调研,掌握充分准确的文化信息,为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2.加强有效地文化沟通,建立合作信任。有效的文化沟通就是要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表达、信息的传递,并体现在积极地行为之中,这也是文化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相关人员除了语言基础之外,还应进行文化差异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的培训,做到换位思考,增强双方的文化理解,构建合适的文化沟通网络,建立充分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3.建立文化风险防范机制,规避控制风险。文化风险的可控性决定了企业要对其进行监视和规避,做出相应决策,以实现预期绩效。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对潜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进行识别判断,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文化风险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和控制文化风险。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