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发展;职业能力素质;学习环境;职业指导;职业教育

一、序言

尽管在西方社会中,雇主希望现在的雇工比20年前的雇工具有更多的知识、技能并且具有更强的内在动机。但是,职业教育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这些期望。在学生的内在动机、知识水平及所掌握的技能方面却是存在许多令人怀疑的地方。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肯定有其造成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愿望,更不用说职业认识。缺乏内在动机导致学生做出相当随意的职业选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较高的辍学率,最近几年,欧盟对职业院校中职业指导的投入不断上升。同时,很明显,学校的管理者并不注重职业指导和职业辅导。他们几乎不向这方面投入经费。

二、职业学习:理论观点

在西方国家,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主要是基于特质论的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对荷兰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及职业辅导的模式构建及内容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概念有“知情选择”和“制定决策”。在该模式中,要做出较好的职业选择,雇工的个性及才能必须要与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匹配。因此,咨询顾问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关于自身能力的可靠信息以及在实施特定工作中所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职业做出理性的选择。

该模型的局限越来越明显。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越来越不可预测,因此,基于某些信息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存在一种观点,即学生是否有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的认知能力,这仍是一个挑战。30年前,有专家观察发现,人们之所以没有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主要的原因有他们没有掌握当时的实际情况,没有一个坚持的价值体系,此外,还没有掌握高效的推理技巧。人类的理性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经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只能做出短期的预期,因此,在某一段时间内,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解释了年轻人“有限理性”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前额皮质(大脑的一部分,负责做出事物的选择)要到20-30岁的时候才会发展完全。因此,当年轻人面临复杂情况的时候,就会立即做出决定。

基于以上理论,还是不可能提供关于个体及劳动力市场的准确信息。因此,传统的职业指导及咨询变得越来越过时。这个结果对学生是毫无益处的,尤其是作为教育系统多重选择及基于市场系统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出决定的实际责任主要就是落在学生身上。所以,在学生有必要做出决定之前,没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大量信息,只要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及怎样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识和行为即可。很明显,发展职业素质能力是一种高阶段的学习过程,传统的学习环境是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

三、职业学习

职业发展的第一个理论的学习观点是强调再生性学习。该理论是建立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观点是职业选择是职业定位自我效能感、预期结果及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行为结果的信心与期望被看作两种学习过程的结果:由成功学习和失败学习或者替代性学习所造成的正强化或负强化。自信与个人行动的期望的结合产生了职业愿望。在这些愿望基础之上,做出职业的决定,选择职业。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的经验与空间还受种族与性别的约束。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很难使用社会认知的学习理论来准确的描述职业学习的过程。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环境下,工作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使不断增长的学生去广泛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另外,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中,社会经验被看作是做出决定的外部因素,然而,经验主义的研究建议,它们实际上是做出职业决定的完整部分。要在众多理论当中去理解职业发展,了解理论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方法是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的,其观点是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将信息转换为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中,有意义的构建是通过个体与其他个体关于实际经验进行的对话来实现的。

四、教育中的职业学校环境

在职业导向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具有发言权,最后,可以积极参交流与并讨论工作中的学习经验。这种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很多方面上都不同,具体如下:

1.不注重信息的转移,而注重获取真实的工作经验;

2.不注重由教师到学生的知识讲解,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交换;

3.在作出职业决定的时候,不注重制度的干涉,而注重持续的指导;

4.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5.不注重单一的标准的学习路线,而是注重多元选择的创新和相互分享。

五、研究问题及研究模型

然而,经验主义并没有像以上所定义的职业导向学习环境,这还有待于加强职业能力的发展。该研究旨在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

学习环境中哪些方面证明了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学生所掌握职业能力的程度?

除了刚才以上所提到的学习环境的特点,个人在职业能力学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个人发展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别的影响。在工作当中,男生和女生看上去都有很高的职业兴趣以及较高的独立性。但是,专家研究显示,在作出职业选择的能力方面,女生比男生的得分更高,而结果往往是男学生更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年龄也与职业选择和能力有关:学生的年龄越大,他们为职业选择所做的准备就越充分,对他们的职业也就更加确定。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点有助于职业规划,工作态度的知识以及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在研究当中,专家使用了“内部控制点”这一概念,来说明人们怎样理解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假如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归功于自己的行为,那么别人会说,应归功于内部控制点。

六、样本选取

该研究中的学生样本是来自职业准备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第三年或第四年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分成两个子

类,要么注重实践训练,要么注重理论培训。样本的抽取都是经过多个阶段的选拔过程的。在第一个阶段,荷兰所有的342所职业准备教育学校和1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被邀请参加一个关于职业指导和咨询的会议,这个会议是由非官方的机构来组织的。该组织是由教育部来资助的。参加会议的代表首先被问及是否愿意参与目前的这项研究。其中,一些积极响应该研究的学校选出一定数量的老师和学生,并要求他们参与该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参与的学校遍布荷兰全国,并且覆盖中心城市的学校和农村学校。参与研究的学校和未参与的学校在学校的大小,学校人数及环境方面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然而,参与学校可能比未参与的学校在职业指导和咨询方面更积极而已。

七、方法的构建

用于从学生方面搜集信息的手段,即一个列有88条的基于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是经过五个阶段制定出来的。首先,对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特别是职业能力素质领域中现有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因为没有完全适用于改研究的方法,所以,调查问卷成为测量职业能力的方法基础。其次,最初的定性的访谈是与职业准备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老师、学生及职业咨询者一起进行的,其目的是使相关变量可操作化。在这些访谈中,职业学校使用的具体的职业导向方法和与职业相关的方法被确定。在该研究的基础之上,额外的一些条目也已确定。第三,基于前两个阶段,一个实验性的调查问卷在访谈中已经发给18名同学。该实验性问卷中的每一个条目都与各位学生进行讨论。因此,再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并请语言专家和方法论专家进行评价。第四,把调查问卷分发给200名学生进行心理表现的考试,其目的是精选一定数量的条目作为最后的调查问卷内容。最后,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制定出的调查问卷再送给一些职业发展领域的专家,让他们给与评价,并对不当之处进行较小的修改,再最后定稿。

除了为学生开发的调查问卷之外,同时,也为老师开发了一套调查问卷,目的是想收集与职业学习环境相关的数据。这些调查问卷中的条目是在定性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把它送给一部分教师进行评价修改。选出来的条目再以手写的形式分发给每一位学生。

调查问卷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职业能力:衡量职业能力的手段是基于手写的、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曾有专家划分为五种职业能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职业能力的三因素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能力和动机反射构成其中的一个因素――职业反射,工作探究和职业行为构成了第二个因素――职业形成,所以,现阶段,三种职业能力为:职业反射,职业形成以及网络(即以交互行为为特点的网络)。

条目举例如下:

职业反射:

(1)与自己的父母聊天,找出什么才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2)经常思考,在我的生活中,我最擅长的事情。

(3)与有经验的人讨论自己未来的计划

2.职业方法与手段:在职业教育中,经常用到的职业定位方法有职业选择测试、课程方法的使用,它是以手写材料的形式来收集面向职业定位、生涯会谈(一对一的与学生进行交谈,但是仅限于那些准备辍学的学生)、聘请职业顾问。另外,现阶段正在使用的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方法有是个人发展计划(PDP)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那些方法在职业定位和指导领域对参与该项研究的学生使用。

3.职业定位指导:学生也被询问一些关于哪些生涯对话是发生在工厂,哪些是发生在学校。例如,“老师问我,我向学什么?”,“老师问我,为什么想学那些内容?”,“在讨论当中,老师/指导者就会帮助我找到自己将来的目标。”,“在实习期间,我与我的指导者探讨我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4.个人及环境约束因素: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及个人的变量也被包含在调查问卷中。环境的变量有学校类型和学生入学登记程序的形式。改程序分为以下几部分:技术研究、经济学、农业、卫生保健、职业准备教育理论及其他内容。个人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内部控制点以及学习成绩。内部控制点由三个条目来衡量。成绩是作为认知能力的一个指标。

为了调查研究哪种职业导向的学习环境在职业准备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程度更大,我们对它做了回归分析。三种职业能力的规模作为因变量,描述学习环境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个体的及环境的特点被包含在潜在的混乱变量中。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视角 中职 定位 建议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我们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一方面发达城市和不发达城市在资金、教学、学校发展等各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以致出现“马太效应”;另一方面公办学校专业萎缩,民办学校势头蒸蒸日上。反思个中因由,政策、体制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凡是发达城市发展的好的学校,以及发展势头好的民办学校,都在尝试着应用企业管理理论。未来中职学校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将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论拿来指导学校的发展,那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下面将从企业管理视角下解读中职学校的发展定位问题,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与准确的定位。企业发展要有正确方向,要灵活地运用规模化和差别化原则,要坚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要有中长期目标,不要象空中的风筝、路上的出租车,没有远见、决心、魄力和毅力干不成大事业。定位要准确,定错位,劲儿白费。同样的,一个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市场已发生变化,连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学校要发展,定位很重要。定位是为了解决发展的方向、目标问题。

一、引入SWOT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组织“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分析直观、使用简单是它的重要优点。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外部环境因素,想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敏锐的判断和分析。战略是一个高端词汇,很多时候表述为愿景、远景,发展战略的提出需要建立在对环境和自自身准确认识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对自身有清晰精准的判断。

众多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大都一样:生源不足、质量下降、体制不顺等,丛生的现象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隐性的问题:很多中职学校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够准确,换言之,对学校的定位缺乏论证,往往是市场上需要什么专业也跟风去开什么专业,其表现为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个性和竞争力。真正的原因是学校没有考虑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凡是在这方面做过精细思考、严格论证的学校,在选择的时候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的取舍取决于是否真正去分析学校所面临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因为每一个个体学校所面临的环境和阶段是不一样的,个性比较鲜明,所以需要认真地分析,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学校的各个发展阶段在相应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应该会形成非常吸引人的目标,学校的长足发展就有了一定的保证。

二、服务区域经济,进行精准的学校定位

从根本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就业才是硬道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技能本领和较好的行为习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育人目标的实现,也需要环境的支持。我们发现,在上海、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中职学校办的还是很有特色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办的非常好的民办学校。研究这些样本之后,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将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环境中来,学校的发展就定位为为服务区域经济,有的民办的学校干脆就是一条整完的产业链,比如汽车专业等。这样的对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准确的把握及利用,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正常情况下,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以技能为卖点来找工作,找工作时会首先考虑在本区域就业。所以如果是将学校的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考虑多一些,环境分析做的深入一些,必然能在推动学生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做环境分析,错位竞争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环境分析在让学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同时,也有更多机会关注竞争对手――各兄弟院校。这用到企业管理中的错位竞争理论。

我们都知道同一物种之间的竞争是最惨烈的。这是因为相同的物种所需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是相似的。可是,自然界中的物种和谐共存,就已经给了我们启示。在动物界,很多动物为了避免因抢夺食物造成的伤害,会自觉地规避开其他动物觅食的时间,或者改变对食物性质的依赖。不同的动物所需的食物不同,有吃肉的就必然会有吃草的,有白天出来觅食的,就会有晚上出来找食物的。这就是一种错位生存的现象。

学校也是如此,几个学校都跟风地办某些或某几个专业,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大家于困境中。这时就要结合环境分析结果,需要错位竞争,这样才能在职教发展的春天里,在一个巨大的公共平台上,各自独立地唱戏,互不干扰,相互促进。也会让各个学校百花齐放,各展风采,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长久。

因为多年的职校一线工作经历,对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之前也比较关注中职学校发展类的问题,经过近期的学习,就想在一定范围内提出个人的一己之见。想用企业管理的知识解决现实的存在的问题,只是想做思路上的一些探讨,做一些理论上的尝试,如果能吸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做环境分析,对中职学校进行合理的定位,走差异化路线,产生错位竞争,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战略,或许会是中职学校发展改革中可以借鉴的思路。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良好对接;减少盲目;提高适应

哲学中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而缺乏实践的理论则是空洞的。实践教育着重强调学生应该面向社会现实,关注最新的科学前沿问题,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而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遵循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实施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是大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自我体验的活动形式。它的内容非常宽泛,包括科学实验、综合性实践、专业实习,更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教育是检验职业规划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社会资源,降低面临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选择时的盲目性,实现专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实践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其范畴不仅是大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思想。

一、实践教育实现大学生专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职业选择是学生进入社会职业活动中的重要决策行为,是大学生根据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职业接轨的第一步。对于大学生来讲,只有在社会职业生活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中,才能更清楚、更透彻地实现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才能逐步弄清自己喜爱并适宜从事的职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以及采用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准人生目标,权衡家庭与朋友、个人特长与工作性质等因素,做出更科学的职业选择。大学生通过实践的接触才能紧密地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与所从事的行业工作相联系,才能明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岗位,同时对自己的优劣势做出客观的分析,然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从而提高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职业锚,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明确职业价值观首先要清楚职业锚理论,因为职业价值观主要是通过职业锚来进行衡量。职业锚理论产生于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施恩教授的纵向研究。指出:人的能力、动机和价值观组合而成的一个固有认知领域称为职业锚。职业锚是在个人工作过程中依循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探索所确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这个领域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它代表一个人在面临工作选择时所表现出的真实自我。这一理论超越了简单的表现好与不好,或是否比别人强,而把关注的重点从单纯的表现,转向侧重于为目标服务,也就是通过职业锚的视角,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锚,影响其职业锚的因素有先天的资质和能力、工作动机和需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天资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项因素虽然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加受后天努力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职业锚确立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接触职业实践,所以对职业锚的认识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在没有任何职业实践之前,大学生不可能准确把握自己的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可行的职业选择。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广泛接触职业,接受工作锻炼,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使大学生较早地找准自己的职业锚,进而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实践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潜在与现有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使大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规划,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方法、措施,不断增强个人的职业竞争力,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实践教育促成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倾向

职业倾向是大学生自己对从事何种职业的心理预期,它促使大学生将自身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与社会需要、职业声望与就业机会、职业分层不断协调、调整,力求实现个人目标。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把职业倾向分为六种:实用型倾向、研究型倾向、艺术型倾向、社会型倾向、企业型倾向、事务型倾向。 这六种倾向是个人在职业选择时所参考的内在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时的准确性。

实践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职业倾向错位,促使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目标与岗位需求更为接近。职业选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自身的职业素质外,还有职业声望、职业分层、职业期望与职业成功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决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职业选择也将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只有在实践教学和实践体验中才能形成。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倾向。

四、实践教育评估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机会的决策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职业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自己奋斗的事业大计,筹划未来;帮助个人详细估量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在知己知彼的情形下设计出自己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价值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相当重要的手段,职业生涯评估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以后的发展机会。 利用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评估内容为社会环境分析、职业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组织环境分析等。大学生很少接触职业实践,对职业生涯机会评估内容和方法根本不了解,做出的分析也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通过职业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内外环境因素,特别是职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实践的形式,才能了解社会各 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社会中各种人才的供给情况、社会政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最终使学生全面了解客观环境,做好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使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生涯机会,从而就个人情况和社会就业市场状况做出最佳的决策。

五、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工作中要想成为职场的佼佼者,普遍需要具备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商务管理能力、理财能力等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环节,而职业技能是高校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但是职业技能可以借助训练获得。大学生只有在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倾向以及职业选择后,才能明确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哪些方面需要锻炼,哪些方面比较有优势。这样,在工作中自然会取得更好的发展、更高的经济收入,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实践教育可以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可以扩展学生的职业活动范围,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顺利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技能,也许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应劳动报酬,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职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受到后天学习和实践情况的影响。 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这些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的黄金阶段,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增加个人职业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升个人综合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测评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其最佳的生涯发展路线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训练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为了就业而设计,而是为了个人一生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按照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评估反馈等相关环节进行。

参考文献:

吴绍琪.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完善途径【J】.高教高职研究,2008.(1).

刘钰.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教育探索,2006,(1).

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肖建中.职业规划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张秋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究竟如何理解职业生涯设计包括两方面:

1、组织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根据组织现状与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员工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订组织人才资源开发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旨在挖掘组织人力资源的潜力,同时引导、帮助员工获得最优发展。

2、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指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订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其观划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高素质、宽见识、年轻化、高期望值以及心智逐渐成熟等特点。

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造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宏观政策、地区因素、家长因素、企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本人的因素等。本文浅谈一下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因素。

1、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素养,缺乏对形势与职业本身的了解,就业十分盲目;

2、学生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

3、学生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学校不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三、大学生成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分析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自我评估。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对自己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估,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内容。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如抗压力能力、合作能力较弱、考虑问题深度不够、文字表达能力不佳等等。

2、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

3、职业定位。通过自我评估、职业环境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应对自己的职业或目标职业进行定位。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4、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职业发展必须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目标的选择是职业发展的关键,因为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在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环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实现某种职业生涯目标,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目标抉择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定应遵循利益整合原则、时间梯度原则、可行有效原则、动态创新原则。一般我们可以首先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大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成符合现实和组织需要的中期、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目标,通过其效果及与环境、个人的适应性,再逐步检测修订目标。

教育职业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东省高职教育;竞争情报分析;内外部环境

广东省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大规模的扩张阶段。然而,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相当多的高职学院存在诸如定位不清,对高职发展认识不足,盲目扩招,片面求大求强,反而使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就业不畅的现象。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成为广东省各高职院校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尝试运用情报学分析方法,深入解剖高职学院自身的优劣,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学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广东高职教育所处的内部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优势

1 办学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占到本专科在校生的50%以上。专业逐步得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基本覆盖全部产业部门,电子信息、数控机床等一批市场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得到加强。

2 办学方针日益明确。各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其专业设置需要针对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广东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都开展了市场调研,准确把握了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

3 办学体制逐步多元化。目前,全省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确立。民办教育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相继涌现了私立华联学院、白云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培正商学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办得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民办教育机构。各院校还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广泛推行,以骨干学校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在探索中发展。

(二)内部环境――劣势

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及其所表现的计划内容,仍是追求提高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理论素质,而不是真正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知识为本位”。影响形成有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各种外在因素仍然存在。如,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发展不够成熟。

二 广东高职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机遇

1 市场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是加速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广东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对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改革开放的实践早已证明,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目前,广东省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广东的当务之急。不少专家特别发出警示,珠三角结构性人才匮缺和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2 政府支持是加速高职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政策导向方面。广东省政府积极推进职教战略性结构调整,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鼓励做大做强珠三角职业技术教育,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形成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新格局;鼓励珠三角各市立足产业优势、财力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办好现有职业技术院校,努力打造成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的示范区。在就业制度方面,广东省政府正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如,积极推进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社会责任。

(二)外部环境――威胁

1 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认识不够清楚。首先,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当前着重需要的是大学生数量的统计数据。这种认识的直接表现是,大规模新建的高职院校,其运作所必备的基本的人、财、物硬件以及管理软件,未获得有效解决,导致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就积累很多欠缺。其次,教育消费者普遍认为,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特点,无论怎么说都是对应职业岗位的具体技能,其定位与办学条件等均不像普通高校,是低层次教育。这种认识,导致了高职教育相当一批专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与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但在高考招生时却出现报考冷门的现象。

2 政府职能协调不够完善。首先,教育主管部门疏于研究职业技能,特别是高职教育所必然引出的高技能问题,但却承担与此紧密相关的高职教育管理职能;劳动部门主管并擅长职业技术工作却无法以“职能”的身份参与国民高职教育管理;其次,高职院校研究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特别是专业对应的职业技术等级程度定位,劳动主管部门却未予配合支持放行开考。这就从职业技术定级考核上制约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的实现。

三 对广东高职教育形势的分析结论

(一)总体战略

一般说来,一个组织的发展战略有三种,即成长战略、稳定战略和紧缩战略。通过对广东高职教育的内外环境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广东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确的选择就是采用成长战略,抓住大好机遇,乘势大力发展。

总体上,利用机遇,强化优势,弥补劣势,迎接挑战。即,寻求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及时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借鉴自身及其他省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结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多渠道融合资金,广泛整合教育资源,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拓展和细分市场,尝试并开展多模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以有效规避和消除发展的风险与威胁。

(二)具体措施

1 政府层面。为高职教育发展实施资源统筹、整合以及统一规划创造条件,清除障碍;制定地方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原则。对专业类型相同或相近的高职院校,在兴建新校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建设申报等方面,加大统筹调控力度。对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具有人才市场前景趋势的专业,或具有特色类型的高职院校,给予政策及措施上的大力支持。

2 学校层面。首先,明确办学思路,切实转变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思想,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偏重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转变,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面向市场和就业办学的根本性转变。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社会市场职业岗位群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通过职业岗位职责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以及实训、实践内容体系,然后精心组织实施专业拓展与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最后,加快推进校内管理制度改革。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结构。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落实学校分配自,充分发挥工资和岗位津贴的导向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