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研究分析

科研研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研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研究分析

科研研究分析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

Abstract: the arm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aged in research work,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my modern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But the army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roblems, restricted military scientific work function. With the state and the militar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ilitary academi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in ceaseless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hould gradually refined, an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scientific work to f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ies;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军队院校科研管理的特点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除具备目标性、一次性、唯一性、寿命周期性、相互依赖性外,还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更高,更为复杂,突发性与冲突性更为强烈等特点,并具有不同级别的保密性。以军队院校的组织机构的内外部关系为基础,结合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实践,分析出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

(1)复合型项目多,协调难度大

因国防科研试验任务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军队科研项目的涉及面非常广,而且许多课题的研究需要多专业协调进行,呈现出复合型项目多,持续时间长、差别大,课题在科研进行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时间节点和研究经费控制难等特点,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部署和协调,工作难度很大。

(2)科研人员任务分散,控制力度小

同研究所或研究院等专门科研部门的管理相比,院校的科研管理最大的不同点是:院校科研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还担负着教学与训练等任务;机关对科研人员往往不具有行政所属关系,对科研人员在时间、精力投入等方面的控制力度较小。

(3)管理人员少任务重,保障要求高

军队院校精简整编后,机关人员少,工作量大而课题研究的质量要求高,尤其是有时要出一些咨询性的研究报告,难度大,准确性要求高,机关组织协调的难度大,保障要求高。而科研课题较多、成果比较多、学术交流频繁、管理任务重,科研保障常常需要协调的比较多,这就给科研管理者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传统的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

1.重“管”轻“理”

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是一项探索性、创造性都比较强的工作,起着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作用,需要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但是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管”轻“理”的现象。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管理”就是“管”,对“理”不够重视,不愿意认真、细致的去做“理”的工作。“管”与“理”是科研活动管理模式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管”又要“理”,二者缺一不可,要改变传统科研管理的重“管”轻“理”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因为“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管”和“理”去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圆满完成科研项目。

2.重“量”轻“质”

纵观近些年来军队院校科研管理状况,发现科研成果数量不少且逐渐增加,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高级别的课题立项及成果获国家级别的获奖数却增加不多,一些军队院校在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上,由于利益的驱动,存在着盲目立项,重立项申请,不重研究过程,导致研究的成果不高。这说明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在管理上,既要做“大”,也要做“强”,要从以前注重科研量的扩张向质量并举、以质为主转变。在科研课题立项方面,军队院校要力争有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努力承担一些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在科研成果方面,成果获奖尤其是高质量奖励既是军队院校创建名牌工程的需要,也是军队院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的实际体现。对一些可能产生高质量成果并获得大奖的研究课题,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以确保课题高质量完成。

3.重“闭门造车”轻“开放策划”

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过程中,“闭门造车”的倾向普遍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军队院校大门的封闭,也导致了信息的闭塞,军校与军校之间,军校与地方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科研项目立项之后,一些研究人员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只知道立足于本单位的信息资源,不愿走出去,请进来,单干,蛮干的现象较为突出。军校科研项目管理大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计划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在管理方法上,采取从外向内,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集权管理,且科研的指令多来自于外部的计划,在管理过程中,局限于立项后至成果鉴定这一阶段,即局限于项目的实施阶段,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可以说,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改变从前那种“闭门造车”式的课题申报、立项、研究方式,代之以“开放策划”式的方式。

总之,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军事科研的长远、协调、可持续发展。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在管理观念、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引进先进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三、军队院校科研实行项目管理的理论分析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对军事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阶段的科学划分上,必须基于军事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阶段进行周密的工作分解上,解决应该进行那些工作和不进行那些工作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责任界定和工作分配,以解决每项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1.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及阶段

从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和后期管理指标比较明显,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成功率,使科研项目获得各种奖励往往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效益也是十分明显,有一套固定的管理程序。由于科研人员本身既是军人又是院校教员,不只是从事科研工作,还要从事日常教学和管理,实际上造成科研项目中期管理比较复杂。所以中期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虽然目前对科研项目按阶段进行管理,但在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真正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考虑项目的全过程。科研项目生命周期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仅靠加强某一个过程的管理是不能有效完成项目的目标。

2.军队院校科研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根据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以及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制作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分解结构(WBS),如图1 所示。

图1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WBS

(1)科研项目方向规划管理

科研项目方向规划管理是项目孕育阶段的管理,即根据军队发展的要求和需要,结合院校自身优势,收集有关科研信息,提炼和筛选重点科研方向,项目选题指南,并对征集的选题进行评审,选择重点方向列入立项计划。

(2)科研项目立项管理

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项目申请,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审批。以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试验技术项目立项为例,立项程序一般是:先由申请人填写申请书,再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然后统一由专家初审,再经系批准后上报学院科研管理部门,最后经学院统一审查后上报到上一级科研项目管理机构,由上一级科研项目管理机构批准项目,项目才能确立。

(3)项目实施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该阶段是项目控制的核心。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以科研过程为核心的各个阶段一般性的管理;二是对科研项目过程各要素(进度、质量、成本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管理。

(4)项目验收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是委托方、项目承担者、项目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衡量项目的产出和绩效是验收管理的焦点。科研项目的验收管理有利于决策者今后对项目的管理,也有利于今后资源的分配。

3.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三级管理体系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到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系(部)或者二级学院(以下简称系)级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组,按照项目流程控制的思想,需要对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责、权、利分配,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固定下来,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规范和管理制度。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各个具体项目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主体是系级科研管理部门,决策主体是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相应的流程、制度、岗位等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条件。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院校主管科研的领导和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构成一级(层)管理,主要负责科研方向战略规划;系(部)级科研管理部门构成二级(层)管理,主要负责科研服务与管理;项目组构成三级管理,主要负责具体项目实施和协调,如图2所示。

图2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是一种使院校原有的以科研职能部门(如科研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系(部)和项目组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军队院校能够主动适应军队改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院校职能部门与系(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继贤.军事科学研究与管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科研研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档案;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武汉市内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科研院所共有23家,本文通过对这23家科研院所进行调研,总结出一些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

大多数科研院所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1992年档案行业标准)和《中国科学院档案管理标准》基础上都建立了一套本机构科研档案管理规范。科研档案的组织管理一般由院所领导总指挥,由科研处、档案室两大部门共同负责,由科研项目课题组具体负责实施。科研处负责提出归档要求、督促归档过程、审核验收归档成果;档案室负责复审验收归档成果、整理保管归档文件、提供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科研项目课题组组长直接负责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兼职档案员负责科研档案收集整理的具体实施。

二、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过于陈旧,空谈理论不重实践。作为科研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已有的“三规范”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编制年代久远,已经非常不适应现代科研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化管理。它对于归档的流程、时间、要求等等都是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出发,在加快电子档案建设的今天,不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从科研角度看,“三规范”没有考虑到科研的跨国度、跨部门、跨机构以及科研文件本身的复杂性。且“三规范”中部分条款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却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二)科研工作者轻视档案建设,档案意识淡薄。事实是,科研工作者往往并不重视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意识非常淡薄。原因大致如下:首先,科研工作者隶属科研部门,科研部门领导看重科研成果,对档案建设不甚重视。其次,科研工作者对档案管理的原则、规定知之甚少,更不会在实践中践行相应规定和原则。再次,科研工作者很少感受到科研档案管理对他们实际科研工作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将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看作是一种负担,因此主观上轻视科研档案的建设。

(三)科研档案收集困难。 由于文件载体、文件内容、文件重要性等方面的不同,往往会影响该文件最终的收集效果。在文件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归档材料不完整和归档文件缺乏可靠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些科研人员出于一己私利,可能会利用科研档案谋取奖励或是有意隐瞒、更改文件内容;也有些科研人员认为自己具有对科研文件材料的知识产权,因此不愿移交。

(四)科研档案实际归档率低,归档工作滞后科研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科研院所对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存在“头重脚轻”的情况,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忽视后期总结工作。在科研准备阶段,绝大多数科研院所都实现了预立卷工作,能够做到从大体上实现对某次课题文件的整理归档的规划。但随着项目的进行,档案工作往往会滞后于科研工作,“四同步”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五)科研档案利用水平不高。对档案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其利用。就目前来看,科研档案的利用水平不高。对科研档案的开发目前仅停留在编制案卷和卷内目录阶段;原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进程较慢,大多只实现了档案目录的数字化,档案原文多以纸质方式存在,查询利用麻烦;对档案的查询利用服务以现场查询为主,没有开展电子查询服务、定制查询服务等。科研档案的横向跨馆信息交流过少,合作存储机制难以建立,不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丰富可靠的科研信息。

三、科研档案管理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加快制定新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是一个行业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前提,随着国家各项科研事业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有必要重新修订或制定相关科研档案工作规范。新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应充分考虑到现代科研工作的国际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更多地从电子文件管理出发,将科研文件的管理纳入整个科研项目活动管理中去,充分体现集成的理念。此外,新的科研制度还需改变以往“重管轻用”的理念,将客户需求放在管理的前面,从科研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科研档案为科研工作者服务,为社会民众服务,为未来发展与建设服务。最后,新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应在“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文件管理的动态过程,控制科研文件从形成到销毁的全过程。

(二)加强对科研工作者档案管理能力的培训。科研工作者除了是科研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科研档案管理的第一手经办人。因此,科研课题组需要设立兼职档案员,专门负责科研文件的归档与整理。针对兼职档案员和其他科研工作者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业务水平不过关等问题,各科研院所应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强化科研工作者的档案业务能力和档案意识,使科研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在科研工作中可能发挥的重大作用,从思想上改变科研工作者对待档案管理的态度,同时鼓励各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省市级档案局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借鉴优秀经验,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三)改进宣传方式,加强档案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沟通。科研档案收集不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对科研档案的认识不够,包括科研档案保存的意义、科研档案利用方式、科研档案知识产权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重点宣传。档案工作人员应在宣传上承担主要责任,立足国家有关法律范,创新宣传方式,帮助科研人员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避免重复性研究、节约科研经费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档案管理顶层设计,实现科研档案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必然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顶层设计,将科研活动管理和科研档案建设纳入一个项目体系,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统筹进行,实时进行电子科研文件的规范化和档案化管理。“四同步”原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全流程管理的思想,运用“前端控制”的思想,将科研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科研项目的全流程管理联系起来,将科研文件档案管理纳入科研项目资源管理及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全流程管理的要求又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而信息化建设增强了全流程管理的实际可操作性。只有在科研活动过程及其管理中实时地进行电子科研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也只有打破目前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之间的孤岛关系,才能实现科研档案的全流程管理,将“四同步”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五)以用促管,挖掘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一方面可以通过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提高本单位内科研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加强科研院所与社会企业、政府机关、社会大众以及各科研院所之间的横向交流,以合作存储或共同开发等方式促进科研档案信息的流动。科研档案的管理不能只靠档案工作者的单方面监督,只有充分发挥科研档案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科研工作者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研档案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参考文献】

[1].张静,叶六奇.论科研档案管理规范构建的宗旨――基于三个现有规范的分析[J]. 档案学通讯,2010(04):85-88.

[2]吕智,高颖.地方科研单位在科研档案收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兰台内外,2014(04):42.

科研研究分析范文第3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情、课改要求互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经是抓好教师的教育科研,通过强化教育科研,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学校领导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全体教师肩负的重任。但是通过对本校和周边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情况调查,发现能够主动思考、积极研究、寻求发展的教师数量是相当有限的。

一、农村初中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

尽管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个学校的管理部门,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新的教育思想都了然于心,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是习惯“跟着感觉走”,往往凭借以往多年的工作经验,抱着陈旧的教育方法不放,满足于教育工作的循环往复,使得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止步不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在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师的科研状态是复杂而多样的,教师的科研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潜心研究,收获成功

少数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发展好自己,他们不愿意把“教师”演绎为“教书匠”。他们知道只有走教育科研之路,学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佳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更快的提高。因此,这类教师纷纷投身教育科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科研型教师,他们把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幸福的道路,成长的阶梯。

但是,科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造就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得了的,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科研型教师不仅善于学习、勤于研究,而且时刻把研究和工作结合起来,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更注重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科研型教师还特别重视反思,在反思中努力寻求改进策略。一般他们都喜欢写反思笔记,喜欢看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也能够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他们听名教师的教学与讲座津津有味,不断追寻成功者的足迹,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自己。但是在农村初中,这样的教师实在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入条件更好的市区学校工作。

2 被动研究,苦不堪言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还基本停留在用时间和汗水教诲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层面上。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辛勤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他们自得其乐、不思变革,通常想不到什么教育科学研究。近年来,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激起了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开始尝试开展教育科研,力图改变教育现状,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部分教师还是处于被动研究的状态。他们做科研的目的无非是学校内部绩效考核的要求、评聘职称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创造评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条件等。这类教师做科研缺乏的是主动意识,科研过程不科学,当然取得的有价值的成果也不会多。当他们有朝一日把高级职称、骨干教师称号都拿下了,那么他们将不会再想到要搞科研,以便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所以被动研究不会给教师带来幸福感,只会觉得搞教科研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 应付科研,劳而无功

当前,许多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种教师是最常见的,也是在教师群体中占大多数的,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面对课题研究,他们有激情,当他们接到学校分配的任务时,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甚至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建议。可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并不能坚持。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学校里的中青年教师,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还可以,对于教书与育人,他们是可以胜任的,但是他们做事没有一定的韧性,怕吃苦,没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精神。因此,当他们在进行科研时,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和阻力,他们的热情就开始消退。在需要进行一些理论研究时,他们更是束手无策。他们会写一些教育随笔,心得体会,但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只知道可以这么做,却说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教育科研也由最初的满怀热情转化为实际的应付,当然,这样状态下的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4 拒绝科研,止步不前

还有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的影响很深,固守陈规。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过分强调学生的终结性目标。认为平时只要通过苦教,勤勤恳恳地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能考出好的成绩即可。他们觉得“教育科研都是搞花架子,是领导在抓政绩,是学校领导分给的硬任务”。他们奉行摸着石头过河的古板做法,用不说话的分数证明成功得失。这类教师往往是中老年教师居多,事实上,这类教师觉得自己该评聘的职称拿到了,该享受到的待遇都获得了,自己也不再年轻,不再有任何理想和追求,只求自己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认为能顺利做到退休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去搞什么教科研了。所以这类教师主观上就拒绝教育科研,客观上教育教学质量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二、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对策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初中教师的教科研培训,以期提高广大农村初中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分层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大部分农村初中的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相对少些,校内的科研氛围又欠浓厚,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充电、更新观念、提高素质。首先要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分批选送学校的教科分管校长和教科负责人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成为合格的研究者和管理者。然后由学校选送骨干教师或者教研组长外出参加相关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影响一组、带动一帮。再由比较出色的教科骨干对学校的其他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层层落实、稳步推进,最终达到强化全体教师科研意识的目的。

2 强化激励,营造科研氛围

农村初中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的正确导向,将教师教育科研的态度、能力、取得的成果等因素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并和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工资的考核挂钩,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其权重,从而有效地激励教师自觉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的教科管理人员还要引导教师将教育科研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好教师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搞好微型课题的研究。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一系列的变革。在这种大背景下的教师必须用课改精神武装头脑、树立改革意识、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期待教师通过微行动,实现微变化,只要大多数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必然会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3 科学管理,规范科研行为

教育科研要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科研行为,首先要加强学校教科部门的内部管理。要制定教科室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能量,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要求教科管理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搞好三种服务,即为教学服务、为学校服务和为教师服务;具备三种能力,即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示范能力。力争做到教科室集体有课题、个人有微课题,从而构建起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研究管理队伍。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还要强化外部管理,抓好教师教育研究过程的管理,要求教科管理人员平时要指导各教研组、备备课组开展好教研和科研活动,指导教师们按照规定程序申报课题,组织好开题、结题和成果推广等活动。我个人认为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可以在学校内部的层面上使学校办学中的教研主体和教师教学内在需求的愿望得到满足,一方面有助于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校本教研可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共同体。要将教育科研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消除教师对科研的排斥心理。

4 因地制宜,开展行动研究

科研研究分析范文第4篇

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社科项目1991年6月,中央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管理和筹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为国家社科基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中级别最高、最具有权威性、战略性的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现设有哲学、法学、人口学等23个学科组。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其中教育学学科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鉴定结项等工作,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http://)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http://)。

一、1991~2011年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情况概述

1991年以来,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集中申报了11次,合计1144个项目。其中“八五”和“九五”期间各申报1次(1991年和1996年);“十五”期间申报了3次(2001年、2003年、2005年);“十一五”期间每年申报1次。详细情况见表1。

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说,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过去20多年里有了较大的增长,这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项目立项数在某些时间段波动起伏比较大,在2001年的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教育学学科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稳健性和规律性。

(2)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立项数始终没有重大突破,在过去的11次申报中,有7次申报中的重点项目立项数没有突破10个。

(3)在过去2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中,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没有能够实现与国家社科基金同步增长。例如,国家社科基金从1998年的2800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6000万元;2002年又增加到1亿元;2004年达到1亿2000万元,2005年达到1亿6700万元,2006年超过2亿元。而此时的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却增长缓慢,甚至有时还呈现出倒退的情况。

二、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单位分布研究

1991~2011年共有319个单位承担了1144个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立项数在10项以上的科研机构有22家,合计591项,站总项目的51.48%。从表2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有19所,共立项458项,占表2总项目的77.5%,占整个总项目的39.89%。在这19所高等院校中,又以师范类院校(13所)占据了主要阵地。其余6所大学多为综合性大学。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教育学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

三、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单位所在地区分布研究

在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方面,除了自治区之外,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已经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但是此分布是相当不平衡的,北京、上海、江苏分别蝉联前3名,尤其是北京以绝对的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表3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区的教育学学科竞争力状况。

四、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分析

在这里借鉴文献计量学中确定论文核心作者的方法,根据洛特卡和普赖斯对科学家的生产率和活动规律的研究,提出数目达到N篇以上的作者为该学科的杰出科学家,即核心作者。由此,本文提出核心项目主持人这一设想,即在一定时期内主持某个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较多,在本学科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和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主持人。普赖斯公式N≈0.749(nmax1/2)。N为立项数,n为1991~2011年中主持频次最多的主持人立项的项目数,只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到N次以上者才能称为核心主持人。

由表4看出,获得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多的是郝克明,先后主持过4项,即n=4。经过计算N=1.498,为了方便统计,本文将N取为整数2,根据上述标准,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核心主持人有77人,为了节约文章篇幅,表4仅列出了主持项目数在3项以上的11名核心主持人排名情况。

五、结论与启示

1.教育学学科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重大项目所占比重过少,而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高的项目类别,该项目自2004年设立以来,目前包括应用对策研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三类。其中重大理论研究设立于2010年,到目前为止共资助了170项,其中没有一项是教育学学科项目。

与其他学科相比,在重大项目方面我国的教育学学科还处于劣势地位,似乎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详细情况见表5。

(2)由表3可以看出,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距。西部地区“陕甘宁青新”几个省份获得的立项资助数才及得上江苏省的一半,即使是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也非常明显,如海南、天津等。

从地区分布上看,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高校数量较多的地区。然而,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处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建议教育学学科也设立西部项目,对那些目前处于落后的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立项几率,提高和繁荣该地区的教育学研究水平,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科研成果和好的经验做法。

2.行政权力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应保持一定的超脱性

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高等院校在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但是教育部却排在了第1名的位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教育学学科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鉴定结项等工作。然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又是教育部的直属单位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以教育部所属的司局机构为主体申请项目,给人一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嫌疑,引起对公平与公正的质疑。

教育部作为管理全国各项教育事业的行政机关,应在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保持一定的超然性,防止行政权力对学术资源的侵占,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只有在保持自身超脱性的基础上,才能从宏观上、战略上实现各种学术资源的有效配置。

3.应重视对新兴研究力量的扶持和培育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单位和机构在不断努力下已成为教育学研究的新兴力量,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部分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尽管目前这部分力量所占比重相对很小,但还是应引起重视,给予一定的便利条件予以扶持,努力培养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的民办高校已经达到了260余所,这部分民办高等教育的践行者,理应在教育学研究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范全青.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6,(2).

[2]冯学军.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构想——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实证[J].学术研究,2006,(4).

[3]劳凯声.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转向[J].教育研究,2004,(4).

科研研究分析范文第5篇

一、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规模和增长趋势

(一)两校科研经费规模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统计,密西根大学连续三年从联邦政府获得研究经费位居全美大学前三位[1],反映了密西根大学极强的科研活跃度;近五年,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占该校年度总经费的比例一直占三分之一强[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近五年获得的科研经费一直居中国高校前四位,占学校收入比重也接近三分之一[3] (见表1)。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校科研在各自学校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本国高校中的实力和地位。表12008-2012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整体情况比较年份学校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总额

(亿美元)经费在美国

大学名次占年度总经费

比例(%)上海交通大学[3]科研经费总额

(亿人民币)经费在中国

大学名次占年度总经费

比例(%)2008876[4]2-313%105642993%20091017[5]2-367%12404305%20101139[6]23381%16464355%20111237[7]43389%16544247%20121274[8]43390%20544290%注: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总额含联邦政府资助、非联邦政府资助以及密西根大学资助,上表中经费排名是其获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金额的排名,密西根大学年度总经费不含医学系统收入。

(二)两校科研经费增长趋势分析

近十年来,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获得稳步增长,由2003年度749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度127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8]3-4。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由2003年066亿美元增至2012年325亿美元,增加近五倍[3](如图1)。两校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逐年均在稳步增长,但上海交通大学增长更为迅速,这可能与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科技投入有关;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近年来尽管有很快增长,但换算成美元,与密西根大学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图1可以看出,到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仅是密西根大学的四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由十年前的十多倍,逐步缩减到现在四倍之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办学投入、基础设施等可比的硬指标上正在逐步缩小,但要真正赶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换算成美元是依据当年汇率中间价算出;单位:亿美元。

图12003-2012年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增长趋势

胡勇军赵文华:中美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比较研究

二、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结构

密西根大学作为美国科研经费名列前茅的公立大学,其经费来源绝大部分属于联邦政府拨款。以2008-2012年为例,密西根大学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始终占总科研经费的60%以上,而从企业(非联邦政府)等获得经费占总科研经费比例在10%以下,而且还有逐步降低的趋势[8]3。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比例也很高,而且近年来比例进一步加大,从2009年开始,始终在60%以上[3];与密西根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横向科研经费(非政府支持)在总经费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密西根大学,这说明上海交通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比较活跃(见图2)。比较两校科研经费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同作为本国顶尖公立大学,其科研经费的渠道最主要是政府,这充分说明公立大学的进步与发展与所在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公立大学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在围绕本国重视和引导的方向进行。

注:密西根大学将科研经费来源主要归为联邦政府、非联邦政府和学校资助三类;上海交通大学将科研经费来源主要归为纵向(政府支持)和横向(非政府支持)两类。为便于比较,本图仅将密西根大学联邦政府和非联邦政府经费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纵向和横向经费进行比较。

图22008-2012年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

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来源中,绝大部分是来自联邦政府部门。如表2所示,2008-2012年五年间,密西根大学获得联邦政府资助份额从大到小的依次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能源部(Energy)等,特别突出的是,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联邦政府部门的资助的份额中占了绝对比例,近五年每年都占近70%,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在生命医学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对生命医学学科研究的重视。事实上,通过分析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资助的种类,生命医学长期以来都是联邦政府资助最大的类别[9]。密西根大学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医学院的增值效应。此外,密西根大学近五年还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各获得占联邦政府经费10%左右的资助,从能源部获得约5%的资助,其他从航天航空局 、交通部、教育部等其他部委共获得约5%的资助。

三、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比较

(一)科研经费拨款体制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是美国大学科研经费投入的最大主体,在拨款体制上,将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不仅资助大学科研项目发生的实际费用,而且还支付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导致的设施和管理成本,前者称之为“直接成本”,后者称之为“间接成本”。为从法律上明确科研经费成本分担机制,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制定并的A-21通告(Circulars A-21),在其首章节“目的与范围”中规定,由大学与代表联邦政府的机构谈判确定大学的间接成本比率,这种比率为所有联邦机构所接受,也是适用于高校的所有联邦资助科研项目[11]。密西根大学每三年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进行一次谈判,谈判确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不但对所有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都适用,对所有非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同样适用,近五年,密西根大学间接费比率一直在55%左右[12],很好地补偿了学校因承担科研活动所发生的各类成本。

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政府认定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对学校的管理费和人员费加以严格限定,如表4所示,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委经费中收取的间接管理费占科研资助总金额的比例不超过5%,教育部不超过10%[13]。尽管2011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调整了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将间接管理费提高到20%左右,但仍低于密西根大学的比率,而且仅是针对科技部的项目。有研究表明,由于我国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及管理机构的庞大, 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率远高于美英等高校[14]。由于间接费用比率过低,学校提取的科研管理经费远远不能补偿学校因科研项目所产生的水、电、房屋的支出和人工管理成本,导致学校陷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财务负担越重的怪圈。此外,我国高校科研由于归口不同部门管理,其间接费比率的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高校需要对不同部门的科研经费采取不同的换算比率,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表4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间接费比率比较(2012年)密西根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上海交通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国立卫生研究院55%科技部≤20%国家科学基金会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能源部55%教育部≤10%国防部55%国防部门5%-13%非联邦资助55%横向项目≤15%

通过两校拨款体制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对大学的认定性质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将密西根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对其因承担科研项目导致的各种成本给予了合理补偿;中国政府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未充分考虑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导致学校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学校财务负担越重。第二,中美两国对大学间接管理费确定方式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对单个高校实施统一的间接管理费比率,其间接费比率是由密西根大学与联邦政府部门谈判确定,最终确定的比率对联邦政府所有科研项目适用;中国提供科研经费的各部委均有自己设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比率的确定不会与某个高校单独商议,而是以科研项目“规定”的形式予以确认,而且对所有承担该类项目的高校适用,由于资助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高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统计不同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间接管理费。

(二)科研经费管理理念与政策比较

密西根大学的教师在从事科学基金项目时,是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将“物”的作用放在第二位。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对大学的资助有几个显著特点,除了前文所述的对大学间接管理成本的充分补偿,另外在预算中人员经费没有硬性比例限制,根据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直接成本不但包括研究生学费,还包括了聘用人员、博士后和教师的工资,对于大学全职教师而言,要求其从科研项目中领取的劳务费加上其工资不能超过其12个月的工资总额[15]。密西根大学规定,教师在申请联邦政府项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列支预算,教师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工资,但是对教授科研提成封顶[16],这样教师不必热衷申报科研项目,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来潜心科研和教学。这样的特点在科研经费预算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如表5所示,密西根大学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网站提供了一个申请科研项目的预算模板[1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约10万美元的科研项目,用于薪资和福利占总经费比例达到623%,设备费仅占28%,差旅费则更低,仅占13%,另外间接成本占了33%。

中国各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也有共同的特点,除了间接管理费比例过低,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人员费支出范围进行限制,只允许支付研究生和外聘人员的劳务费, 在职研究人员的工资均不允许从科研经费列支;而且人员经费占项目经费的比例一般被控制在5%-15% 。由于人员费和间接管理费有严格限制,剩下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买设备和出差旅行。如表5所示,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申报一个60万人民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总经费最大比例的科目是含有设备费和差旅费的研究经费,约占65%,而用于支付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的劳务费用仅占15%[18],说明中国的科研经费重“物”轻 “人”的特征。另一个引起各方关注的现象是,中国教师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教师收入很大程度上靠绩效工资的增长来提高收入水平,对高校教师而言,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就意味着能够增加自己更多的收入。在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相关规定,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次数不受限制,横向科研项目还可以将部分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绩效发放,学校对教师个人总收入也没有封顶限制,导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很高。表5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项目适用范围比较密西根大学项 目预算(美元)所占比例上海交通大学项 目预 算(人民币)所占比例人员费(薪资与福利)

44,600

623%

人员费(劳务费,按最

高15%计算)90,000

15%

设备费2,00028%

设备费、差旅费等(研

究经费)390,00065%差旅费92513%其他成本(材料费等)

400

05%

其他成本(国际合作交

流费,按最高15%计算)90,000

15%

间接成本

23,651

330%

间接成本(管理费,按

最高5%计算)30,000

5%

总经费71,576600,000注:上海交通大学劳务费只能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的劳务费用。不能用于加班补贴、劳务补助、临时聘用人员和固定人员的工资等。

比较两校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我们可知:第一,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与教师收入关联的政策不同。密西根大学教师实现年薪制,可以用科研收入来补足三个月收入,但教授科研提成收入封顶,教授可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做科研、教书育人。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不能用于补充在职教师个人收入,加之教师基本工资和津贴较低,导致教师把科研经费的绩效补充来作为收入重要来源,而且经费越多收入越多,对教师潜心科研和安心教学都产生一定影响。第二,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同。密西根大学的经费很大部分用来资助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并补偿了教师的收入,科研经费的使用既出了成果又培养了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用于人员身上的科研经费非常有限,不能负担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的支出,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

(三)科研项目管理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分配方式是自由竞争。国家并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而是将科研的管理权分散到联邦的各个职能部门[19]。密西根大学每年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从联邦政府获得科研经费数额巨大,在全美高校居于前列,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给密西根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密西根大学有一支人数众多的行政管理队伍和服务支撑性队伍。2012 年1 月1 日,密西根大学将其科研管理机构的名称由原来的“科研开发与管理处(the Division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改为“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20],更加突出科研管理机构的服务性质。密西根大学项目来源众多,但相对集中,通过分析密西根大学近年来的科研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每年从30多个政府部门获得科研经费资助,但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三家占了联邦政府经费的近95%,而且管理环节相对简单,有统一的管理规章。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详细规定了大学在承担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时应该遵从的会计准则,该机构颁布的A-100通告则对高等教育机构接受联邦政府资助做出了统一的管理要求。因此,密西根大学尽管承担了来源众多的科研项目,但是在管理上相对简单,而且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项目结题,一般不开结题验收评审会或鉴定会,也没有专门针对经费的财务验收,而是要求项目承担者向资助方提交财务报告和项目绩效报告,以此作为项目完成的标志,项目执行过程中,提交报告的频率一般一季度一次,最少一年一次[21]。在项目预决算管理方面,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专门有一章预算的调整与修订,对高校承担的联邦政府项目调整预算有严格规定,项目承担单位不能自行调整项目预算,必须事先得到项目资助单位同意方能进行,但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只是针对一些重大调整事项,对一些过细的项目调整,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项目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与美国类似,中国也没有一个统一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科研经费的分配也是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上海交通大学每年获得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是采取竞争性方式获取。在项目来源方面,提供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较为分散,据统计,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来源达40多种,即便是科研经费来源集中的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其内部也细分了若干种项目类别。如科技部针对高校的项目,就包括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创新人才推进等10余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群体、国际合作、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10余类。在项目管理上,环节众多且不统一。据统计,上海交通大学纵向课题从指南建议到结题要填报8份以上报告,且不同口径课题的填报要求不同,使得一线教师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日常时间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在预决算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海交通大学预算制度过于僵硬,条目规定过细、预算调整困难,另外,还普遍存在到款较晚的情况,部分项目验收后余额到款,验收前的决算要按全额做。

表6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比较学校项目争取项目来源管理环节预决算管理密西根大学自由竞争种类多但相对集中环节简单、统一 预算调整严格,但有一定自主权上海交通大学自由竞争种类多但相对分散环节多且不统一 条目过细,调整预算困难

比较两校的项目管理,可以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大学科研项目争取方式基本相同。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绝大部分均是通过自由竞争的形式获取;第二,中美两国科研项目来源种类有差别。在项目来源上,密西根大学来源种类多,但相对集中,上海交通大学经费来源多,但较为分散,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项目申报;第三,中美两国科研项目管理方式不一样。在管理环节上,密西根大学根据联邦政府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环节相对简单;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管理环节多且不统一,使得一线教师疲于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第四,中美两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差别。在预算管理方面,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各自国家的规定,均有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但上海交通大学预算条目过细,调整困难,密西根大学有一定的自主权。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美中两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顶尖公立大学,两校在拨款 体制、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比较大的差别,虽然存在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但密西根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一些理念和举措,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意义。

(一)增加对大学科研间接费拨付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采用全成本核算机制,承认大学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中存在间接成本,我国研究型大学间接费比例过低,造成科研项目越多学校支付成本越高的怪圈,因此,建议根据大学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数,另外核拨一定比例科研间接费补贴,改善学校的科研成本的分摊机制。

(二)适当提高人员费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项目中,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因此,科研经费中大部分经费用于支付人才培养和人员薪资;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项目重“物”不重“人”,科研经费大部分限定为设备费用,人员费支出比例低。建议在保证科研业务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降低设备在科研经费中的比例,可将人员费用于支付研究生培养费、科研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聘用费。

(三)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

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简单,对大学承担项目给予充分信任;我国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繁琐,科研人员很大精力用于对付项目检查和验收。因此建议简化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将项目管理权下放给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四)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中美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都很严格,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调整预算方面由一定自主权,中国研究型大学自主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建议研究制定符合创新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预决算制度,调整科研项目预算框架,预算条目不宜过细,采用更加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给予学校一定的调整自主权。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ranked by FY 2012 R&D expenditures:FYs 2003–12 [EB/OL].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2014 -04 -14].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22.html.

[2]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Finance, Fiscal year 2008、2009、2010、2011、2012 [R]. UM Business & Finance Division, 2008、2009、2010、2011、2012.

[3]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2)[G]//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2009、2010、2011、2012.

[4]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8[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8.

[5]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9[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9.

[6]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0[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0.

[7]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1[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1.

[8]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2[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2.

[9]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 by R&D field: FYs 2003–12[EB/O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 2013  08  16 ].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11.html.

[10]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2008-2012)[G]//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08、2009、2010、2011、2012.

[11]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 . Circular NO.A -21. Cost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EB /OL].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whitehouse.gov/omb/circulars_a021_2004/ .

[12]University of Michigan Finance. Indirect Costs[EB/OL].Sponsored Programs.umich.(s.d.)[ 2013-08-16 ]. finance.umich.edu/programs/indirectcosts .

[1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管理文件汇编[G].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13:3-16.

[14]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