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居民;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166-02

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区老城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现对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生命统计数据库中所有死于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数据。

1.2 方法

分析2006~2011年度根本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越秀区居民的性别、寿命、死亡时间等特点,死因分类按ICD-10的标准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变量分组频数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

死因分析发现,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共死亡44 213人,死亡人数超过10%的死因由高至低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其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12 177例,占全死因的27.54%;男性7 561例,占62.1%;女性4 616例,占37.9%,男女性别比达1.64∶1,分年度计算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详见表1。

2.2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

在各类致死呼吸系统疾病中,男女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男性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5.5%)、肺炎(2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COPD)(18.7%);女性则为肺炎(40.9%)、恶性肿瘤(26.9%)、COPD(13.0%);具体见表2。而且,从2006~2011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因构成对比来看,肺炎的死亡所占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PD死亡者比例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太大;而恶性肿瘤、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死亡病例则有下降的趋势,详见图1。

2.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年龄分布

经统计,2006~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死亡居民中根本死亡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者平均年龄为(76.9±12.8)岁。从表3可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老年人(70岁以上)为主,从60岁开始,呼吸系统病死人数明显增加,80~89岁年龄段达最高峰(35.9%)。而在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超过10%的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死亡分析可见,恶性肿瘤在70~7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38.7%);而肺炎和COPD均在80~8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44.5%和46.7%);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因肺炎致死超过半数(52.6%)。

2.4 呼吸系统病死亡的气候变化

据统计可知,越秀区居民呼吸疾病死亡与气候有关,死亡人数以1月份最多(1 256例,占全年的10.3%),10月份最少(874例,占7.2%)。对具体病种而言,则各有不同:肺炎在1、2月份较高,10月最低;恶性肿瘤在1、5、9月份较高,3、7、12月较低;COPD在1、3、12月较高,10月最低。详见图2。

3 讨论

根据本次资料统计可知,广州市越秀区近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表明此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形势较严峻,在今后工作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处于主要死因顺位中第三位,与上海市2010年[1]分析一致。呼吸系统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与广州市城区COPD的患病率和年龄特点相符[2],也与新疆26年的病例统计一致[3],但主要死亡病因则不同,经过多年的努力,肺结核已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目前我区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重点是肺炎、恶性肿瘤和COPD,在三级预防中可以对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和天气寒冷的季节有所侧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防治重点是肺炎。老年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且复杂,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体征较少,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4]。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在1月份最多,不论是总数还是肺炎、恶性肿瘤或COPD,均以1月份死亡为最,估计与广州的气候特征有关。北京H区研究结果[5]显示日平均气温>15℃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可能是呼吸系统死亡增加的危险因素,且在>25℃时气温升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广州市的情况不同,杨军等[6]利用广州市2003~2007年全人群逐日死亡人数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显示,低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危险度为1.020(1.001~1.037),而高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广州市1、2月平均气温最低,1月份则通常是骤冷陆续发生的时候,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发生、加重。此外,李宁等[7]统计广州市多家医院2006~2008年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资料,结合同时期环境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在冬季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影响高于夏季。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较多月份与各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月份趋于一致。钟南山院士长年对COPD的研究也表明,空气污染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8]。因此,环境治理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春凤,陈仲庆,刘文斌. 上海市五角场镇2010年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2,24(2):160-162.

[2] 刘升明,周玉民,王大礼,等. 广州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05,25(5):314-316.

[3] 曹建江,朱武. 2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疾病构成比分析[J]. 农垦医学,2001,23(6):374-375.

[4] 郭丽. 186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2(2):258-259.

[5] 陶辉,童建勇,沈艳辉,等. 北京市H区日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7):569-572,659.

[6] 杨军,欧春泉,丁研,等. 广州市逐日死亡人数与气温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136-138.

[7] 李宁,彭晓武,张本延,等. 广州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的时间序列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6):863-867.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呼吸道感染;病变

现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1],护理专业也因逐渐增加的老年人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老年人群体本身就较为脆弱,老年患者在患上疾病之后,病情会表现的更加复杂,恢复时间长,在老年人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便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行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据相关统30%左右的老年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多病共存是老年群体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中的不会有典型的表现,但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给治疗和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5±5.2)岁,50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45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出现增高情况。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红蛋白下降情况。46例患者肺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退情况,心电图出现改变的患者5例。50例患者入院后都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镇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2]。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度,病房室温保持在18℃~20℃为宜,并保证病房通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空气污染以及有害尘雾污染的预防是护理过程中注意的重点,以此避免患者呼吸道再次受到刺激50例患者入院之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和合并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要及时取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可采用3%的双氧水在患者咳痰前漱洗口腔,以此防止患者口腔以及咽喉部受到细菌的感染,在取得患者痰液之后及时送检。抗生素的选取要根据患者的痰液培养出的细菌类型为选取依据,在为患者使用前要应该对抗生素的性质进行仔细了解,其中包括药物的半衰期以及溶解性能。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痰液进性状进行仔细观察,以此观察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记录患者每日的痰量。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吸氧。重症患者在吸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患者在吸氧之后意识逐渐恢复,设备显示患者的身体指标较为稳定则说明患者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若患者呼吸逐渐变浅,则患者可能出现CO2麻痹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加入呼吸兴奋剂并及时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必要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在护理痰液较为粘稠且不易咳出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对适当对患者补液,以此促使患者的痰液能更轻松的排除,同时对患者呼吸道通畅也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帮助患者排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采用超声对患者气道进行雾化以及湿化,在雾化的过程中选取1~5μm雾粒为宜,雾粒小能使药物均匀而缓慢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 促进痰液排出。阻塞明显者,可先行导管吸痰。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年老体弱情况以及悲观情绪改善,鼓励患者参与文体活动,引导患者锻炼,以此增强老年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得以增加,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 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50例患者及其家属多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①在辅助呼吸时要注意和患者的呼吸频率一致;②在为患者通气的过程中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必要时用吸痰器为患者吸痰,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在连接管道存在漏气情况以及痰液阻塞患者呼吸道的情况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不畅,患者气道的阻力也会因此明显增大;③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送气压力以及机器的运转情况也是主要观察对象,护理人员要防止通气过程中气管出现脱落以及漏气情况出现,并且对患者所吸取氧气的浓度进行控制;④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恶心、烦躁以及面色苍白的情况下要及时停止为患者供养,此情况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氧中毒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检查患者此种情况是否是因为吸入性酸中毒以及呼吸性碱中毒所导致。本研究中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73-1575.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出院病人;年龄分布;疾病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64―02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出院病人与日俱增,为了解病人的年龄、疾病构成情况及特点,现对某三甲医院2009-2012年出院病人疾病构成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某医院病案科2009-2012年出院病人资料数据库,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资料完整、真实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2.1年龄分布

该医院4年来出院病人最多的年龄组为60岁以上老年组,其次为45―的中年组。2012年,老年组构成比略有下降,降低了2.27%,中年组构成比略有增加,增加了2.3%,中老年患者为该院出院病人最多的患者群体。(见表1)

2.2 出院病人疾病谱及顺位

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为该院前6位主要病种,位次基本稳定,略有上下波动。说明该6种疾病是该院主要收治对象,他们的诊断、治疗应成为该院医院工作的重点。其中,循环系统疾病稳居4年来第一位,损伤、中毒患者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它疾病排名变化不在,略有上下波动。(见表2)

3 讨论

3.1 收治病人呈老龄化倾向。4年来,60岁以上患者平均构成比为50.22%,为出院最多的患者群体。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性的一个社会问题,据民政部资料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正以3%的速度递增,预计未来二十年60岁以上老人将增加到2.4亿[1],所以这一群体患者还会增长。建议医院应加强对老年群体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另外,医院应加强老年病相关科室在技术和设备上的引进,加强相关学科医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3]。2012年,中年组病人构成比增多提示:45―人群正面临着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成为亚健康人群,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社会更应关注这一人群的心理、生理的预防保健。

3.2 循环系统疾病稳居中第一位。近年来,该院引进了一批学科代头人及多名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并对病区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心、脑血管介入病区,微创技术也日趋成熟,同时购置了一系列的先进设备,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能力,吸引了大量患者就医。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及以车代步工具的增加,运动量大大减少,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本世纪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患,因此,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成为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4]。

3.3 损伤、中毒系统疾病有升高趋势。该院很重视创伤学科的发展,不断引进高端人才,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引进先进设备,收治能力的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数量。由于道路和交通的高速发展,车辆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驾驶技术参差不齐,仍然存在着漠视交通规则、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等现象,故交通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生存压力大,心理不平衡造成的自杀、他杀和社会治安造成的外伤病人增多[5]。工人在生产中机器损伤及建筑业跌伤,也是这一系统疾病增加的原因。

通过近4年出院病人的构成分析,对该院年龄分布、疾病构成有了进一步了解,医院应根据这一规律及时调整床位分布,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即要抓重点专科建设,也要抓好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瓮学清,梁万年,刘迎,等。北京市社区老年人伤害疾病负担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4):302-305.

[2] 杨建南,郭小林.137026例老年人住院疾病构成[J].中国病案.2005,6(4):44-45.

[3] 杨建南,刘波,何毅,等.全国铁路医院17719例老年人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06,7(2):36-37.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4篇

我院2005年-200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 524例,其中病初误诊38例,误诊率7.25%。临床表现均不典型, 占同期住院不典型AMI 15.45% (246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 女18例, 年龄49-91(71.34±6.51)岁。基础心脏病: 冠心病16例, 高血压心脏病6例, 慢性阻塞性肺源性心脏病4例, 无心脏病12例。合并2型糖尿病16例, 合并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26例。

1.2 方法 经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 所有病例均确诊为AMI。入院8h内主要考虑其他疾病或漏诊, 未采用溶栓、抗凝和(或) 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为误诊病例。

1.3 误诊情况 本组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6例, 主要表现腹痛, 其次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 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炎等; 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10例, 表现反复晕厥、意识障碍、偏瘫、反复眩晕、全身极度乏力, 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呼吸系统疾病6例,误诊为哮喘发作、肺梗塞、感染性休克; 其他分别误诊为牙龈炎、肩周炎、颈椎病。其中伴心电图不典型24例, 非特异性ST段和T波改变16例,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正常4例, 十八导联心图正常2例, 室上速并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 伴心肌酶不典型6例, 4例心肌酶正常, 仅肌钙蛋白升高; 2例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在起病12h内正常, 后复查升高。

2 结果

予卧床休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护心、支持对症等处理后10-14d, 病情稳定28例, 初步稳定后转院2例, 自动出院2例, 死亡6例, 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 心脏性猝死4例。

3 讨论

3.1 不典型表现原因 ①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最常见, 其产生机制[1]为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与由上腹部传来的感觉纤维共同会聚于同一神经元, 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 心室附壁血栓脱落使肠系膜动脉栓塞; 迷走神经传入感受器几乎均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 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刺激迷走神经可产生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另外心排血量下降致胃肠供血不足、应激性溃疡也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②神经系统症状: 冠心病常伴其他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当AMI时心排血量降低、心律失常、组织灌注不足、血流缓慢易致脑循环急性紊乱, 可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征象, 即所谓心脑卒中[2]。③呼吸系统症状:AMI 后由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可发生急性左心衰; 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 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当存在肺基础疾病及合并肺部感染时, 容易和呼吸系统疾病混淆。 ④其他表现: 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时产生酸性代谢产物, 刺激心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产生痛觉, 向C2-T10脊神经部分放射可引起上颌、颈部、背部、左上肢等部位疼痛。⑤心电图不典型: 非ST段抬高AMI 仅有ST段压低和(或) T波倒置;常规十二导联不能反映后壁、右室梗死; 梗死范围小, 多处或对应性梗死, 梗死向量相互抵消可表现为正常心电图; 合并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症、心动过速等基线异常, 对病理性Q波及ST段偏移判断会造成干扰。⑥心肌酶不典型: 目前诊断早期AMI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有肌红蛋白、CK-MB、肌钙蛋白, 以肌钙蛋白T最为敏感。当小范围AMI时前两种酶可能正常, 肌钙蛋白T升高。本组有2例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在起病12h内正常, 可能初为AMI先兆症状, 出现心肌坏死后才升高。

3.2 误诊分析 ①患者因素: 本组以老年人多见,年龄(71.34±6.51)岁。老年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减弱, 对疼痛敏感性差; 脏器功能减退, 基础疾病多,AMI时表现多样而缺乏特异性;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限制了病史的准确性。②医师因素: 本组心血管科误诊4例, 其他科室34例, 可见多数非专科医师对AMI不典型表现认识不足, 忽视了对疾病的全面分析造成漏误诊。③对心电图及心肌酶在AMI作用缺乏足够认识: 心电图是诊断AMI最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 应为老年人常规检查, 但其灵敏性及特异性有一定局限。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是诊断AMI必备条件, 二者常需结合, 动态观察。

3.3 误诊预防 ①加强对老年人不典型AMI的认识: 文献报道[3], 老年人AMI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者占27.12%,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占21.18%,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占20.6%, 其他5.3%, 可见老年人AMI症状多不典型, 如不注意识别, 容易出现漏误诊。对于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上腹胀痛或呕吐、晕厥、抽搐者, 应想到AMI可能[4-5]。②全面收集临床资料: 注意有无心血管症状如气促、胸闷、心悸、乏力, 既往有无心血管病及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存在。③重视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对于高度怀疑本病而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正常者, 也不能轻易排除本病, 仍需动态观察。④ 密切观察病情, 全面分析: 随着病情发展, 心脏方面症状会逐渐凸显出来。作为临床医生, 应扎实基础, 拓宽临床思维, 对于其他病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参 考 文 献

[1]沈新秀,祖军,梅远伦等.以腹痛为表现的心肌梗死二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 (4) : 14.

[2]于健.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 2006, 26(10) : 89.

[3]王承辉.老年与非老年心肌梗死误诊患者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2) : 5345-5346.

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长期干预 肺气肿 慢性病

一、前言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被确认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医学认为,吸烟和大气污染等引起细支气管炎症,管腔M窄或阻塞。肺气肿是慢性疾病的一种,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随着病情加重,呼吸困难程度随之加重,以至稍一活动甚或完全休息时仍感气短。患者感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经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60%至80%)。是否是有氧运动的衡量标准是心率。成年人心率保持在150次每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对于患有肺气肿的病人,每周坚持3-5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对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有积极作用。

二、慢性病肺气肿对中老年人的危害

(一)烟龄与患肺气肿慢性病几率呈正相关

吸烟是中老年人患肺气肿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吸烟者肺气肿患病率较非吸烟者高4倍,吸烟指数(每天的吸烟数量w年限)与肺气肿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大多数肺气肿是由吸烟引起的。一般来说,吸烟20-30年开始发病,因而肺气肿发病年龄大都在50-60岁。长期吸烟人群与肺气肿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一些报道证实约有21.3%-64.7%的长期吸烟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咳嗽和咳痰,并逐渐发展成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患肺气肿慢性病中老年人表现症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障,更是中老年人个人晚年生活是否幸福的基础。中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年轻时大部分缺乏医疗卫生与体育健康相关的保健知识,多数人从事体力繁重的工作,加上生活水平质量普遍低于小康水平,到中老年时,这一阶段的20-30年慢性病在体内积聚并导致身体处于疾病状态。这些中老年人,90%表现症状是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经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中老年男性自身保健意识欠缺,烟龄普遍较长,更有甚者还未戒烟,由于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胸闷气短、哮喘、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症状,患者大多生活难以自理。

(三)肺气肿对中老年人群的危害

肺气肿对中老年人群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上海远大心胸外科中心专家王强介绍,由于肺泡及毛细血管受损,不能完成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任务,从而导致缺氧。此外,肺气肿对毛细血管损害还可以使肺动脉压增高,发生肺心脏病、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肺气肿在冬季发病率较高,气温的骤降或防寒保暖措施不及时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90%患者咳痰中带有黑色颗粒物,初步化验为粉尘颗粒或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物。肺气肿如果保护不当会导致呼吸功能受损,通气换气障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并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可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肺气肿患者由于脑部长期供氧不足,会出现记忆障碍、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意识丧失等。

三、有氧运动对长期干预中老年肺气肿慢性病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