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视片;制作;非线性编辑机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电视节目制作是指在电视节目录制之后,运用硬件技术对电视音频视频进行处理,完成电视节目的前期、现场、后期制作。无疑,电视收视效果的好坏与后期制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电脑字幕处理软件的引入大大简化了字幕的制作过程,使许多纪实性、文艺性节目具有了可视性。过去,字幕制作方式及其繁琐,而且稳定性差,要制作一个简单的字幕,必须先经过手写,然后用摄像机拍成图片,再配合特技机的高度和抠像二健等手段后,才能把简单的字幕搬到图像上去,即使这样,做出来的效果依然不近人意,字幕干扰画面图像,产生抖动感,常常影响播出质量,局限了电视片的发展。后来电视制作人引入进口电脑文字软件解决了一些常见问题,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文字处理软件显示框内全是英文提示等问题,没有在中国大量推广。现在,国内索贝、大洋、新奥特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物美价廉的文字处理系统软件,这样大大改善了文字字幕制作过程,拓宽了文字制作领域,增强了电视的可视性。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生等纪实栏目的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字幕机的出现弥补了记者在暗访或抢拍时出现的语言方面的不足,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加大了报道力度而深入人心的。近几年的春节晚会五彩缤纷,更是采用了文字处理系统的字体颜色、色带、旋转、衬底、划入划出、飞入飞出、淡入淡出等系统功能以及配以图像特殊处理功能(马赛克、喷绘、裂变)来为晚会歌曲片名争光添彩。
其次,电脑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的引入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现代传媒业已经不仅要求我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视片,广告片、专题片、新闻片等更是要求我们制作业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尤其广告片中的特技要求迫使我们得改变原来的作法,采用多台放机和一台录机加AB卷编辑,配以特技机的制作模式,这种特技制作过程不仅大大增加了图像信号的损耗率,同时特技效果有失真的感觉,而且浪费时间。电脑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的引入,排解了我们的困惑。同字幕处理系统的引入一样,开始各电视台也是引进国外电脑非线性软件,同样的原因,由于价格和语言的缺陷,再加上生成时间过长,没有占稳中国市场。中国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使电视制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想制作一个广告片头或栏目片头就简单多了,只需把所需素材采入非线性编辑机中,然后把素材拖入编辑框中,让电脑的自动编辑功能替我们编辑就可以了。比如,我们要做一个销售汽车的广告,只需把汽车的各种的画面采集到非线性编辑中,然后将所需图片拖到编辑机轨道上去,把A图像放在一轨道,B图像放二轨道,首尾对齐,在辅助T轨道上打开特技命令把所需的特技图标拖入T轨道,A和B画面之间就会自动产生你所需的特技效果,再把C图像放在A图像后,D图像放B图像后,同样的方法把AB、CD间的特技图标拖入T轨道,然后在制作对话框中选择快拍生成命令,电脑即可自动制成你所需的画面。在这里,只需运用好非线性编辑提供的灯光处理系统即可。同时,新闻片在此系统中的编辑就更为简单,我们只需要把图像素材采进非线性机中,然后按顺序把一个一个画面拖入编辑轨道中去,因不需加特技,所以我们只需把各段素材首尾对齐,然后选择制作对话框中的快拍生成命令即可完成编辑工作,同时配以音频系统,让播音员直接把音配衬着画面配入机中即可完成剪辑工作.最后只需将播放标拖到开始的位置,按空格键把画面播放到录像机中去就可以了.这样不仅省时、省力,同时减少了图像的损耗率.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构建主义;软件教学
0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一线培养生产、建社、服务和管理所需的技术熟练的专门人才,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职生源比起本科生源知识基础薄弱一些,在新知识的接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等许多方面常常也不如一般的本科生。但一直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跟本科院校一样,采取传统了的教学方式,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授课-实验验证-作业内化”的一般流程,学生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和被动接收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既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各高职院校教育专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在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和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已于三年前尝试应用于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经过三年的观察和研究,确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1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及理论依据
1.1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针对的提出的问题,选取与问题相关的典型项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的不断分解拓展和层层推进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相关实例不断推进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改变了传统式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适用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
项目驱动模式源于构建主义学习原理,有着很强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具体实践方案。项目驱动有如下特点: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
项目驱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重在引导学习过程,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再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其任务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以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要以尽量接近真实的拟模项目贯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实践中去指导开发,带着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回到课堂中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选项目力求模拟真实环境,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前适应将来职场的工作环境。
3)设置项目小组
将全体学生将按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划分成强能力强弱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按能力不同分配难度不同的项目,这样既可做到分层教学,各小组都可完成相应难度的项目,增强应层次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又做到了小组内部成员的协同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以翻转课堂形式展开教学
项目开发过程的理论知识,主要以翻课堂形式完成,课前将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视频,先供学生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播放,通过暂停、回放等功能做笔记、反复学习;在课上,教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与学科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讨论或教师直接提问的形式,巩固与深化学生课前学习的知识。
1.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流派。“建构主义者不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而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从主体内部产生认知的需要,认知过程也充分尊重主体的内在性,认为认知是一个自内而外的、由认知主体主动发起的、在一定情境中与主体过去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需要遵守以下原则: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自主学习,诱发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务;强调协作学习;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等等。就是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与同学广泛交流,不断地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及具体施实流程
为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团队,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院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教学中开展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尝试。
2.1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改革基本思路
2.1.1 授课计划及进度的调整
为了配合“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将软件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授课计划和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调整,如,为方便“项目驱动”教学,我们将参与教改的专业课程授课进度计划由传统一个学期改为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有利于控制项目开发进度,更加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也使得新知识能及时掌握消化。多门(每学期三到四门)专业课程顺次推进,完成一门结业一门;而一些没有参与教改的课程则不受影响,只是穿插于其中,按正常时段授课。
2.1.2 开课前的准备工作
为适应项目驱动教学,课题小组专门为相关课程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教材,撰写了统一流程和风格的课件,尽量做到一个标准,即实现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的标准化;为相应课程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库,并按项目难易度分为三个等级―A、B、C级,每个等级包括若干项目可供选择,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等级的项目,起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让各级小组及成员按计划完成项目,产生成就感,保持学习积极性;提前为各科课程准备好学习资料和相关视频,为项目驱动教学中的理论课部分的翻转课堂形式提供课前预习资料,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角色转换
开课前先按技术测评将全班学生划分成级别不同的项目开发小组,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实的软件公司职场环境,每个学习小组即为项目开发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沟通能力强、基础知识较好的成员为项目开发小组组长,其它成员为程序员/测试员;任课教师身份转变为项目经理PM,班主任身份转化为质量监督保证员QA,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尽量按公司化方式运作,以提学生职业素养,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2.2 教学设计具体流程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一个类似于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从项目立项前的准备工作开始,一直到最后项目完成并总结一共八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2.2.1 项目立项前期准备
1)搭建SVN服务器,主要工作有:搭建SVN目录。在项目立项课开始前至少三天,按照《每阶段提交文档及SVN目录结构》搭建目录;添加SVN账号。计划分组的组数,为每组添加一组SVN账号和密码,并分配权限。
2)对全班学生进行本次课程的技术测评,按测成绩分组成A、B、C级项目小组,每个,A、B、C级小组数的比大致为1:3:2,每小组大约4-5名学生。
3)各小组确定项目,各级小组可项目库中选取相应级别的项目,确定SVN帐号。
2.2.2 项目立项
此阶段的教学工作有:讲解《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指导程序员(学生)完成《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指导程序员制作项目原型,将文档提交到SVN服务器。
2.2.3 项目计划
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程序员填写《项目开发计划表》,项目经理(教师)评审《项目开发计划表》,将文档提交到SVN服务器。
2.2.4 项目需求分析
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填写《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各组《需求规格说明书》,提交《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报告》。
2.2.5 项目设计
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讲解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范与要求和讲解设计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完成《系统设计说明书》,评审各组《系统设计说明书》,完善并提交《系统设计说明书评审报告》。
2.2.6 技术储备课(理论知识学习)
技术储备课讲解课程主要知识点,每周4次课,每次4学时,该部分主要是采取翻转课堂形式展开教学,课前先指定预习内容,SVN文档服务器上可以载短视频,以及相关资料,课堂采用答疑、提问、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习,提高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需要集中讲解的内容,采用3W1H教学方法来讲解,所谓3W1H是我们在翻转课堂任务讲解时采取的教学方法,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用在哪里”简称。
2.2.7 项目编码
项目编码课每周课堂上安排一次,2学时/次。此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任务安排及项目完成情况点评,项目组长组织召开站立会议,各项目组按项目计划进行编码&测试。
编码任务除了可以在项目编码课内进行外,也主要是利课时间完成。
组员每日按时提交《项目日志》,项目组长每日提交《小组编码进度控制表》。
2.2.8 项目答辩和项目总结
此阶段主要任务为组织项目小组及成员答辩,项目评分,提升学生项目描术能力;组织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提升学生成就感和团队意识。
3 结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我院软件技术经过了三年多的探索和尝试,和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方案,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从对近两届软件班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对比发现,采用项目驱动学法的毕业班级的学生,用人单位对其评价普遍高,从事本专业学生比率明显比往届学生高,适应工作比往届学生快,试用期过后平均工资比往届学生高,从这些方面就足以说明了我们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刘细发,夏家莉.基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项目牵引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7(8):65-67.
[2]徐守祥.项目驱动式“数据库应用”高职教学探讨[J].深圳信息职技术学院学报,2005(3)4:49-54.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管理问题探析
计算机机房是一个公用的环境,其在高校中的作用日渐凸显,随之出现的问题亦不断增加,诸如计算机的软硬件损坏,病毒传播,应用程序丢失等问题频现,对于机房的管理者来说增加了其管理的难度,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当今机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期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机房使用效率,满足师生教学需求。
一、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问题
1、计算机机房环境问题。大部分人认为,计算机的使用对于环境的要求不高,只是有足够的空间能够放置和使用就可以。但是殊不知,环境的优劣对于计算机使用的影响很大,如对计算机供电方面太随意,不注意线路的老化现象等。另外,机房温度和适度控制不好,或者说室内卫生处理不好,都将影响计算机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的健康问题,同时对工作的安全性没有保障,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2、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机房虽说管理的范围不大,但是需要处理的事物却很多,而且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尤其随着计算机机房需求量的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对计算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另外,加之计算机更新换代频率较快,需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更新维护,需要计算机管理人员不断了解新软硬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维护措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以便应对突发事件,而这方面在各学校中机房管理人员做的仍然不足,仍需进一步提升。
3、软硬件的损坏问题。对于软硬件损坏的问题出现的频率比较多,因为使用者有的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有的不具备使用经验,欠缺使用常识,在电脑中任意改动程序、文件位置,或是对计算机进行强起、对鼠标、键盘使用不当对计算机本身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这都需要管理者花费较长时间去重新安装程序进行维修。
4、部分软件系统未完善。目前,计算机机房中缺乏门禁系统,由于机房的使用者流动性大,层次交杂,随意进出机房,所以应当完善门禁系统。同时,使用者频繁登陆各种系统以及插入各种自带移动工具,而导致计算机造病毒侵染,因此网络准入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5、病毒传播,致使计算机系统破坏。现在各学校中计算机都是联网的,所以一旦一台计算机被感染,很容易导致整个机房网络的瘫痪,危害严重,严防计算机破坏,是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但很多使用者缺乏这方面的常识,经常在计算机上插入一些带病毒的U盘、MP3等,或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页,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
二、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的改进措施
1、完善机房管理制度,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需要有序的管理,这种管理必须建立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针对实验室主任、教师、管理人员、学生都制定相应的制度,不同的人员针对自己不同的岗位和职责,依照相应的制度恪尽职责,遵守纪律,那么即使是人流量再大、任务再繁重的机房实验室也会因此而秩序井然、清洁有序,从而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率。
关键词:集控中心 智能监管 平台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46-01
五凌电力多流域梯级水电厂群远程集控系统是一个以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为核心的支撑系统群,包括集控数据采集及通信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泄洪闸门监控系统、流域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管理信息系统等,共有各类服务器、网络设备等400余台。庞大繁杂的系统软硬件维护工作,对集控中心有限的维护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仅仅依靠目前的日常人工巡检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多有不足,同时也不利于对系统运行状态及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集控系统运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了消灭信息孤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集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设备维护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急需建设一套跨安全分区的集控系统运行状态集中智能监管平台,对集控中心各支撑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状态实现智能监管及分析,也为将五凌集控建设成为智能流域发电集控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1 智能监管平台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
当前电力行业的同类系统平台一般仅局限于对单一系统、单一网段范围的服务器或网络设备进行监管,各系统间互不开放相互独立,存在信息孤岛,导致整体效率低下,尚无一套能够在满足国家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相关条例的前提下,跨越安全分区同时对包括实时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内的多业务系统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软硬件同时进行集中智能监管的系统平台,监测诊断功能相对也比较薄弱,一般不具备智能专家支持及分析功能。且同类型软件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非实时控制业务系统或网络系统。
2 集控中心智能监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技术难点
五凌集控中心涉及流域多,包括湘江流域、资江流域、沅江流域,控制电厂多,目前接入集控运行的电厂有五强溪电厂等近10个发电厂,各类数据采集和运行系统,庞大复杂,建设一套完整的智能监管平台,能跨安全分区对各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实现智能监管分析,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满足国家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相关条例的前提下,跨安全分区对五凌集控系统集控侧和厂站侧设备的软硬件运行状态进行集中智能监管,包括:监控、闸门、水情、通信、电能量、保护子站、GPS对时、视频监控、生产管理、机房环境监测等系统,并预留系统接口。
2)能支持所有主流服务器设备及操作系统,包括:HP-UNIX,AIX,Solaris,linux,Windows各版本,支持SNMP协议的交换机、路由器,Oracle数据库等。
3)能自动探寻网络,生成各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并以拓扑图为索引全局展示各系统设备实时运行状态。
4)能实时监测预警各系统设备的应用、进程、日志、时钟、CPU、内存、带宽、端口、磁盘、电源、数据库表空间等运行状态, 对历史记录进行智能分析,并能定期自动生成设备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5)具备故障自诊断、自恢复功能,可自动分析、定位故障原因,并采用预设的系统命令、批处理程序、应用程序等方式自动处理故障。
6)能自动收集各系统设备软硬件信息,记录设备变更、维护、故障等情况,并自动生成设备台帐。
7)能自动备份与恢复各设备配置文件,并具备版本管理、变更控制、一致性检查、操作记录等功能。
8)能提供IOS、Android版的移动管理平台,实现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测预警。
9)具备智能专家支持系统功能,能为维护人员提供各种异常情况所致原因、解决方法与操作步骤等具体参考信息,并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动将每次故障的解决方案转换到专家知识库,以不断扩充知识库来丰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针对集控计算机监控系统H9000开发一套管理工具,实现配置文件的跨安全分区智能同步,各安全分区服务器之间、集控侧通信机与电厂侧通信机之间的文件版本管理及异常提示等功能。
建设一整套系统运行状态智能监管平台,支持多系统、多网段、多类型的设备、能实现对系统软件及硬件进行全面监管、支持跨安全分区对包括实时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内的多业务系统进行集中监管、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生成及硬件设备的搜寻和系统运行数据的智能分析与故障的自诊断与自恢复,同时还具备自主学习的智能专家支持系统。面对建设内容如此复杂,功能超级强大的智能监管平台面建设,必定存在较大的技术难点,初步预测如下:
1)收集整理集控中心各系统软硬件设备的健康运行状态指标参数并进行分析,形成集控系统健康运行状态指标库,并确定各系统软硬件维持健康运行的合理预警与越限参数。
2)突破各系统间技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在异构环境下,对集控中心10余套不同厂家的系统及400余台各异设备的软硬件进行全面集中智能监管。
3)在满足国家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相关条例的前提下,实现跨安全分区的数据采集与发送处理,对包括实时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内的多业务系统软硬件进行全面集中智能监管。
4)对各系统海量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评估。
5)对各系统故障类型进行准确定义并预设解决方案,实现故障自诊断、自恢复功能。
6)移动管理平台下的数据交互安全。
7)智能专家支持系统的应用及专家知识库的建立。
3 集控中心智能监管平台建设重要意义
当前的系统设备管理一般采用周期性人工巡检方式,庞大繁杂的系统软硬件维护工作,对集控中心有限的维护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缺陷防患于未然,是一种被动、无序的管理方式,而且各系统各自为政,存在信息孤岛,也不利于对系统运行状态及故障原因进行总结归纳,集控系统运行健康水平的提高遭遇瓶颈。
集控中心所有支撑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状态实现集中智能监管及分析后可消灭信息孤岛,可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提升设备维护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确保集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为将五凌集控建设成为智能流域发电集控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林小.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误区 分析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分析、处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能力之一。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却存在很多误区。
一、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二、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评优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