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1篇

新闻传媒从广义上包括杂志、报纸、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以及校园各大新闻网站,具有公开性、真实性以及实时性等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传媒的宣传教育以及舆论引导作用,保证新闻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新闻具有多样性的内容,新闻传媒所宣传的内容包括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以及改革活动、办学历史、治学办学理念、未来发展规划等,除了上述关于学校发展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不同内容,宣传形式多样,包括校园记者问答、任务采访、新闻广播电台中的“点歌祝福、实时新闻”等等。

二、拓宽职业教育内容的视域

新闻传媒的教育功能是指对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以及教师的思想动态,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术氛围以及校园人文环境。作为新闻传媒报道的另一个相对重要的板块就是有关师生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例如兴建重点实验室,采购实验教学器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在职业教育中传播与学术研发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关注度以及学习的动力。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大都是在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在与同学的沟通交流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职业教育中的新闻传播一个较为重要的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新闻传媒在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较为突出的纽带作用。

三、政治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作用

在教育功能上,新闻传媒较为显著的是引导作用,媒体通过对党政方针、专业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的宣传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先进事迹以及优秀人物的宣传,激发大学生像模范看齐,争做先进的动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还可以通过建立并完善各种专栏,包括班级活动、教学活动以及社团活动来提升学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新闻传媒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新闻传媒功能与职业教育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以及各种课堂活动有着显著区别。新闻传媒在对各种新闻进行传播时,坚持客观性、真实性的要求,在新闻报道中,不会随意添加感彩,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报道,来保证新闻传媒所具有的舆论导向功能得到正确的发挥。新闻传媒所具有的客观性能够帮助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内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并学会利用正确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职业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在校报或者网站上开设生活专栏,报道学生身边的大事小情,普及生活小知识,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让他们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进而帮助他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操。新闻传媒在职业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新闻技能,通过校园报纸、记者团、校园电台、校园广播以及校园新闻网等不同渠道开展的新闻实践活动,并进行新闻播音、新闻写作、文版编辑、任务采访以及各种活动主持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能够对现实生活以及学习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培养学生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将在校园生活学到新闻写作以及新闻采访技巧进行实际运用。职业教育中所开设的新闻专业还可以与校外新闻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并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新闻实践以及教学的活动基地和项目。热烈欢迎新闻记者走进实际的职业教育活动中,让新闻专业学生更好地体会以及感受职业教育的魅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到报社、网站以及其他新闻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就业渠道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高低,只能通过人才质量的高低来检验。而人才质量的高低又是通过是否受社会欢迎来检验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受用人单位喜爱,是否受社会欢迎,即你是否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有用的人才。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实践,我认为要使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从教学改革、就业教育改革、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知识的教育四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改革是关键。教高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启动。但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使之行之有效,确实有所收益,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计划的编写

传统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使用新的教材,组织教师把教材重新编写一次,加入新的内容,认为这样就已经非常到位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将教材加入新的内容和增删一些章节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较难到位的。要使教学内容的改革真正做到位,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长期聘任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学校专业教学方面的顾问,在每个学年开学前,企业专家和教师们一起制订教学计划。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技术革新相当快,各种产品的设计越来越适合消费者使用,因此各类产品总是不断地更新换代,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自然是只购买最新的产品。而企业要生存必须有强大的研发团体,他们站在技术的最前沿,不断为企业设计出最新的产品。所以真正站在各种专业最新技术前沿的是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参加教学计划的编写,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授最新的专业知识。这当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大脑里的知识必须跟上企业技术革新的步伐。因此职业教育战线的教师必须经常下企业实习,保证掌握最新的专业动向。

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教高21号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要进行工学交替。教学内容变了,教学形式也要变,不能让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学生终日坐在象牙塔中学习。他们在理论上学习了最新的专业知识以后,还要到企业进行真正的感悟。我认为进行工学交替除了进行动手操作实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企业的最新专业技术。让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最新技术进行思考,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思考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就业教育的改革

就业教育目前在各个高校已经普及,这是市场经济的需求,是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实行自主择业政策以来的重要产物,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受其学制学历等方面的影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进行继续深造学习的比例相对于大学本科教育要小,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都是选择就业,加之目前每年庞大的就业大军的激烈竞争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学生中进行就业教育,使他们在就业前不彷徨,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行三年不断线的就业教育

从学生一进学校就进行就业教育,保证三年不断线。只有时间得到保证,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就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内容较多,而不是目前一些高校所停留的面试技巧等点滴内容。三年时间进行认真规划,职业院校要对三年就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进行认真研究。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授课,要改变就业教育什么人都可以从事的局面。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要邀请就业明星、知名校友给学生讲课。

2.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从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认真分析自己能够选择的范围进行生涯决策。大学生从进大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否胜任职业工作进行思考,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这对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将来的就业是有极大帮助的。

3.注重创业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不能永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是一个创新教育。教育大学生发挥智力、知识、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进行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带动一批人就业,更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从而带动社会进步。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除了技术知识的要求外,还需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即职业道德。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利润,进而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进退。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1.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必须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一定的学分,作为一种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同时组织专业师资对该课程进行系统教学,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对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职业人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进而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2.利用社会实践体会职业道德的实质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的养成必须在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要求大学生利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或工学交替的机会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同时在工作中培养职业道德,向企业的员工学习。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理解、吸收、消化职业道德的内涵,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最终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四、加强企业文化的教育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一个成功的企业必有自己成功的企业文化。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在其扉页上曾经写道:“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就是未来的经济,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要想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就必须借助企业文化的竞争。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能把人团结起来,凝聚在一起,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企业的日常生活充满目的和意义。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把企业文化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1.开设企业文化知识课程

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企业文化的理论知识,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定义、构成要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企业文化的功能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树立企业文化的意识,知道企业文化对一个现代企业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将来如果成为一名企业人,同时也就是一名企业文化人。只有认同了某个企业的文化,你才能真正融入这个企业。

2.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通

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被浓郁的校园文化包围。大学生一般对校园文化并不陌生,在大学生活几年都对校园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能够较为轻松地适应。有的高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办学历史,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正是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大师和学生。大学生要利用生活在校园文化中的这个好机会,充分掌握校园文化的内涵,把握校园文化的精髓,分析校园文化的特征,掌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性,做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把校园文化生活当做适应企业文化的实习。

3.利用工学交替的机会触摸企业文化

利用工学交替进入某企业的机会去寻找、发现、触摸企业文化是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仔细观察、认真体验,你就会发现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发现之后,你就主动融入并认真体验。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发现企业文化的各种功能,同时也能体会到融入企业文化的快乐。

参考文献: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职与高职 衔接问题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改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实用型人才的高移已成为事实。如何让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手,已是当前职教、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笔者根据三十多年从事职教的经历与体会,结合专门调研,提几点拙见。

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与问题

(一)各方对中高职衔接的反应不一、冷热不均。即:中职“热”、高职“冷”,学校“热”、学生“冷”,开始“热”、后来“冷”,家长“热”、学生“冷”,……一厢情愿,愿衔接的生源并不多。

(二)现行中高职衔接模式问题。中、高职院校行政隶属不同,存在“两张皮”“多张嘴”,难兼容;“一贯制”、“对口升学”、“直通制”模式不同,但同一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做法较乱,让人生疑、不定。

(三)当前中高职招考制度与政策不完善。中高职中,哪类的财政投入不足,强调大力发展哪个,招生指标和收费政策就倾向给哪个;哪个生源严重萎缩,就降哪个入学“门槛”、放开招生;同是职业教育,中职先是有“小费”(发助学金)、后是免学费,而高职不仅收学费、而且有点贵。致使学生要么“望门生畏”,要么“鱼贯而入”,要么“不敢来”、“不屑来”、“不好意思来”,有点乱。

二、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澄清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思想认识

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大鱼吃小鱼”、“谁吃掉谁”问题,而是要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应当转变观念,在思想先贯通,清醒地意识到:中、高职教育,两者不可或缺。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终身发展的需求、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发展的需求,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深化改革,优化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制度设计

1.改革职教办学制度。我国初中教育为义务教育、多为升普高而准备,初等职教几乎没有,中高职教育是主要的、重要的,而高职教育中的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也没有。2.优化职教招考制度。目前中职生源大多是初中毕业生,高职生源大多是高中毕业生,中职生升高职的只是少数。3.强化职业培训制度。要改变过去的培训做法,叫停行政主管部门办培训,让行业协(学)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职业培训。要多方协同研究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衔接,使学历与职业两种资格证书内容、标准得以衔接、沟通与互认。

(三)统筹管理,完善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运行机制

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中高职教育,要加强中高职运行管理机制的衔接,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首先,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管理机构。成立机构,以使现行中高职教育管理形成交流协作、统筹兼顾的“一体化科学管理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已成立机构的,应当尽快扫除障碍,结束中高职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其次,成立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牵头,联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让中高职学校参与,邀请行业、企业参加,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建立各专业大类的“一体化分阶段培养”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与各专业教学标准,明确目标定位、减少重复、加强衔接,推进中高职教育教学整体设计,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制定标准,夯实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施基础

1.专业设置的衔接。基于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岗位要求,在专业设置上都应当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更多依靠地方和行业来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中高职专业设置更好衔接。2.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某类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中高职教育在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上有许多共性(如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培养目标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中职学校是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高职院校是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定位准确,才能有效衔接。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衔接上,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由浅入深。4.教学和评价模式的衔接。中高职教育都应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有许多共性特点。中高职教学和评价模式的有效衔接,要加强教育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协作,共同参与研究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衔接,设计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块并深入到课程教学领域,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包括课程开发、教学管理、评价方法在内的体制创新,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一个渐进的框架,使学历与职业两种资格证书内容、标准得以衔接、沟通、互认。

总之,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要坚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整体推进,要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作用,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寿斌.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N].中国教育报

[2]阚 丽.中高职衔接不畅症结如何解[N].中国教育报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化;职业素质;教学研究;能力

有人说,教育技术的真正力量不等于在恰当的时间为达到恰当的目标而恰当地使用技术;要把班级中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软件、硬件和互联网等转化为教与学的工具,则取决于那些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并为改进学生成绩而接受过在工作中使用技术这一方面训练的教师;教师是关键因素。事实上,教师也许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唯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无论是对普通教育的学校还是职业教育的学校。那么教师的职业化显得尤为为重要。本文试从职业教育教师目前的差距、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加强教师队伍应采取的措施三方面试加以论述。

一、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一)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一是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大都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教育的职业理念,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二是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

(二)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是一些体力方面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学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三)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二、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

(三)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

(二)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高级讲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反思

引言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业教育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而没有对综合素质教育提高重视,导致学生存在重专业课而轻文化课的情况。所以提高职业教育中语文的重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葱语文课堂实践出发,研究探讨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从而发挥人文教育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

语文是学生掌握运用文字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语文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现代社会离不开语文的作用,很多社会工作也是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依靠语言文字呢能力和技巧发展而来,是语文作为交流的工具,发挥其独特的魅力。职业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专业的职业技能,才能保证实现就业,这是可以肯定的。在职业教育中设置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文字技能,从而增加对文字的把握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专业知识,会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技能理论水平。鉴于很多学生误把专业课当成主要课程,而忽视语文的学习的状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最高层次的竞争就是文化素养的竞争。语文的学习对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对未来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是要从学生思想上转变过来,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要,不能再只是一支笔、一本书就一节课了,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知识点的梳理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化学实验讲解的过程中用现代科技充分演绎,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与感受。也增加了课堂的教学知识密度和容量,不断巩固教学成果和教学任务。利用现代科技展示给学生,增强语文课程的可视性,不断提高相关知识技能储备,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记忆性知识较多,无法进行更多的直观表述,学生的学习模式也比较呆板,无法深入了解与体会相关知识要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量大、速度快,并且有图解说,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建设兴趣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积极探索与努力,不断提高相关知识技能储备,使学生的学习能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接受知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不用一字一字的在黑板上进行书写,提高了课堂容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复习做好坚实的保障,促进学生的效率的提高,为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

职业教育语文的教学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和专业需要进行多多引导和鼓励。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尊重个体的差异,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不断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不应该主客不分,先入为主,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潮流,抛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为学生语文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懈努力。教师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发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和学生对于学习的重新认识和定义。

四、结论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语文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大家充分认识到语文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实现教学目标改革的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优秀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继续促进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