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范文第1篇

摘要:指出了我国在海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之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重点分析了近年我国面临的化肥与农药污染、放射性污染、溢油与泄漏污染等海洋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保护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km的大陆海岸线,管辖总面积约300万km2的海域。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许多的沿海新区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但是,海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之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资源的过度获取已经对海洋中各种功能的运转产生了阻碍,海洋环境岌岌可危,甚至有可能面临失去作用的威胁。因此,应当将海洋环境保护放在重点,从政府、群众、科学研究等方面综合治理海洋环境,以海洋环境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为保证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法。

2海洋环境污染的种类

2.1重金属

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超过5g/cm3的化学元素,主要通过天然来源、陆源输入和大气沉降三种途径进入海洋。其中,陆源输入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重工业生产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物质的废水大量的排入大海,这些重金属物质入海后会不断迁移转化,或者随食物链不断的积累。就拿汞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来说,汞经过甲基化产生的高神经毒剂———甲基汞,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因甲基汞污染而不同程度受害的居民不在少数,这便是著名的“水俣病事件”。在我国,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我国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污染,江河污染物入海量1367万t,其中重金属3.8万t。2010年,我国江河污染物入海量超过1760万t,较2009年增加28.7%,其中重金属4.6万t,较2009年增加21.1%,除铅、镉的入海量有小幅减少外,各主要重金属入海量均增加。

2.2农药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而耕地有限,为了能够保证粮食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除了优化农作物的产量、改善耕地的条件之外,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施用农药与化肥。但是同时,化肥与农药中的部分成分也必定会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形式流向大海,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农药、化肥中含有的大量的有机物及营养物质流入大海,使得近岸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赤潮灾害。赤潮灾害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但会影响近岸居民获取水生资源,还会造成大量的生物死亡,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几十亿元。而受到赤潮影响的生物若是让人类食用,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3有机物质

由于生活污水(如食品残渣、排泄物、洗涤剂等)、农田化肥、工业污水(如食品、酿造工业、造纸工业、化肥工业等)以及海水养殖废水流入海洋,当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会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灾害,这无论是对水质还是生物都将造成无法预计的灾难。2.4固体废弃物影响海洋环境的固体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这些固体废弃物会影响沿岸景观的美观,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类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对海洋生物也造成了致命的威胁。

3近年中国面临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3.1化肥与农药污染

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如DDT的降解产物DDD、DDE)在海洋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其危害程度因其数量、毒性及化学稳定性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有机氯农药(主要是DDT、六六六等),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在海洋环境里分解,所以成为了污染海洋环境的主要农药。即便如此,我国的农药使用也仍旧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比如说在80年代,我国就已经颁布了对于禁止使用一些有机氯农药的法令,但至今,在河口与近岸沉积物中仍然可以检测出这些农药的残留。这些农药的残留经常不经过处理,通过地下水等方式流入海洋,对海洋水质及生物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伤害。

3.2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与其他污染相比,其程度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仅遵循各核素的衰变规律,可在海洋存留相当长的时间,约103~104年。因此,一旦其流入海洋,就将会对其造成难以估计的破坏。目前人工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为以下4种:①卫星的组件从空间进入海洋;②海上核动力船只;③沿海核动力电厂;④倾倒入海的核废料。就以核物质为例,现在海域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几乎大部分是由核爆炸试验产生的,而这些放射性核物质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也同样是不可估量的。根据马树森[4]通过研究鱼类受放射性物质的影响可知,放射性物质会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3.3溢油与泄漏污染

如果说油库起火爆炸的发生极其少见,那么各种船舶失事造成的油料外泄事故就很频繁了。就像1989年青岛市黄岛油库因遭雷击发生的油罐爆炸事故,造成近千吨原油外泄,这些原油附着在海滩、礁石上,无论是对海洋环境还是赖以生存的生物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石油进入海洋后对于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海洋生态而言,溢油会阻碍海洋内的水气交换,使太阳光辐射透入海水的能力减弱,海洋当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大减弱,从而造成海洋浮游植物的死亡,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沿海活动而言,溢油会严重污染沿岸线资源,影响海洋环境与观光旅游业,同时制约人类社会与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系列的经济损失。

3.4养殖废水污染

现如今,随着我国对海洋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的加深,我国的海水养殖已发展壮大。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动植物的抵抗力,某些添加剂(如维生素、杀菌剂等)的添加必不可少,同时投入的大量饵料也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些物质会沉积在水中,并且经常不加处理的直接排入大海,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很大。而这些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质会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造成赤潮现象。

4海洋环境问题的保护对策

4.1政府组织,规划管理

对于海洋环境的治理,政府部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各地的有关部门应认真了解相关管理海域内的环境情况,清楚了解海域内海洋污染物的种类、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洋物种的状况,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规划,及时作出相关对策,更好地解决相应的海洋环境问题。此外,还要通过立法明确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在所有使用者之间达成限制自己使用公共财产行为的协议。只有建立资源性资产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国家所有权经济利益得以实现,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对海洋环境的相关保护工作,更好的保护海洋环境。

4.2群众参与,群策群力

作为国家的一员,保护海洋环境既是责任,又是义务,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大力宣传和普及海洋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民海洋保护意识,要向自己身边的人多多宣传环保节约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的风气。(2)减少海滩餐饮业和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的污染,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至河流、湖泊、海洋中,禁止向海洋及沙滩丢弃垃圾。使用无磷洗衣粉,不要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排入阳台雨水管道。(3)不肆意获取海洋资源,捕杀濒危海洋生物,同时拒绝购买受保护的海洋生物制品。

4.3强化研究,科学治理

为了深入解决我国的海洋环境问题,必须积极开展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以便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需深入开展的研究领域有:中国近海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的研究;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式研究;中国近海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研究;近岸养殖海域污染控制研究机制研究;中国近海污染物生物及生态效应研究;赤潮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近岸生境保护、整治与恢复技术研究。

5总结和展望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面积巨大。因此,保护海洋环境是大家共同的责任。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于海洋的污染也随之增多,解决海洋问题便摆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在全世界人民的研究及努力之下,海洋环境日渐改善。从研究的角度上来看,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在研究保护海洋环境的对策时,应当把整体性的理念贯彻到底,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方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定能面对一个蔚蓝、生机勃勃的大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生不息的海洋环境。

参考文献:

[1]夏娜娜,王军,史云娣,等.海洋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343~346.

[2]李明.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1(8):69~71.

[3]市川龙资.海洋的放射性污染[J].海洋科技资料,1972(2):16~21.

[4]马树森.海洋放射性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与人类的关系[J].环境科学丛刊,1983,4(5):22~27.

[5]杨昊炜,柴田.浅谈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危害[J].天津航海,2007(4):13~15.

[6]王琪.海洋环境问题及其政府管理[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4):91~96.

[7]杜碧兰.21世纪中国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4):67~72.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一、秦皇岛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襟渤海,东与重工业辽宁接壤,西与唐山比邻,距首都北京仅281K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资源丰厚,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开放地区和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秦皇岛西部海岸线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止昌黎滦河口,全长126.4公里的海岸线构成了秦皇岛主要的海滨旅游带,其中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开发最为著名,初步形成了集山、海、城、关、湖、洞、沙、宫、庙、寺、林、泉为一体的带状旅游格局。近年来,海滨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境内外客流量逐年增多,旅游收入稳步提高,旅游业已成为秦皇岛的主导产业。

二、秦皇岛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评价

秦皇岛旅游带属于海滨型风景区,适宜于度假、观光和海滩娱乐旅游开发。其旅游资源呈现如下特点:

1 地貌格局:基岩滩涂沙丘等相间分布

由于本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西侧,北依燕山,岩脉深入海域,从而构成了由基岩和砂质为主的岸线地貌格局。目前驰名中外的昌黎滑沙就是以此为载体开发的。海滩质量高、容量大,是理想的夏季娱乐资源。独特的地貌格局,使得该区旅游景观组合既有序、多样,又主题统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配合恰当,海、沙、滩、山、林、鸟等景象相得益彰,因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旅游度假和娱乐价值。

2 最典型的旅游资源:3S

被视为海滨旅游开发灵魂的3S资源即沙滩(SAND)、阳光(SUN)、大海(SEA),在秦皇岛西部海滨旅游带十分典型,并具有优势。

沙滩

沙滩是秦皇岛旅游的骄傲,沙层厚实,堆积细腻,分选均匀,细沙量多,无泥,沙软潮平,海水清洁、温度适宜,沙质在中国北方地区首屈一指,是沙浴、沙疗最为理想的场所。

海水

海滨旅游带的海水既是资源又是背景。该旅游带的海水作为旅游景观背景是很合格的,作为游憩用水则基本合格。

气候

秦皇岛具有夏季凉爽的气候,是避暑的优良地域

一般7-8月是海滨避暑、休闲、度假、海浴的最佳季节。

3 资源组合优、品位高,与周围地区的景观资源匹配

本旅游带的沙山起伏错落、线条优美、造型别致,与蓝蓝的大海、苍翠的林海、平坦的沙海一起构成了一卷天然画廊,该旅游带视域宽广、资源丰富,辖近30处自然景观,20处人文景观,可看、观、游娱,再加之周围的山海关、碣石山、祖山等景致,使其更具较高的游览价值。

三、秦皇岛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来源

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投资环境的趋好,地方知名度美誉度的增长,均与旅游的开发有直接关系;,因此秦皇岛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策非常正确。但是旅游业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旅游开发的无序性,导致很多隐患。笔者认为,,目前,该地区突出的旅游环境问题是:

1城市人口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近年来大量外地和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膨胀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

2植被严重破坏,绿地覆盖率下降。

因管理不力,国民素质低,植被破坏问题严重,

3乱砍伐现象严重,动植物资源大量减少。

由于人口剧增,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人们开始乱砍乱伐,致使森林面积减少,食源受限,野生动物被迫迁移,动物资源越来越少,生物资源多样性被破坏,

海洋生态问题

处于海陆交接地带的海洋生态属于脆弱环境,因而极易遭受破坏,秦皇岛的开发,特别是一些污染项目的建设,已使生态海洋环境问题突出。

4北戴河海滨地区因游人过多引发垃圾污染、海滩资源破坏,海水污染比较严重;许多乡镇企业起点低、设备简单、工艺落后、管理和技术水平低,许多企业未按“三同时”制度施工,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环境。

5南戴河地区因建设无序引发的建设污染严重。

6黄金海岸因滑沙引起的海沙资源破坏比较严重。

四、秦皇岛海滨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态旅游发展的根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契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树立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观念,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诸多手段,综合治理,控制生态恶化趋势,针对秦皇岛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必须实施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

1对重点海域进行重点保护

各海水浴场是大肠菌群的重点控制区域,各河口必须有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限期治理老污染源。重点保护地区为:戴河口至汤河口之间的沙滩保护带;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沙丘保护区;泻湖富营养化防护区等。

2控制污染物超标排放

兴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深海排放工程;建立海上溢油事故的监督和应急处理体系;北戴河限量开采地下水,避免海水入侵并保证北戴河海滨的安全用水。

3海洋生态建设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海蚀作用对海岸的侵蚀,重点侵蚀地段采取工程手段予以保护。

4浴场管理:禁止在规划的海水浴场及其周围海域内进行海水养殖和晾晒渔具,为保证海滩面积,沿岸各县应保证一定的浴场岸线长度,并不得再做其他用途。

5绿化隔离带建设

确保绿化带建设、沿海路自然分布缓坡、草地、果园、苗圃、农田等,绿地率高于30%。

6建筑控制

应从建筑控高、容积率、绿地率等方面分段制定沿海建设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

7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8植树造林,扩大绿地覆盖率。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态;港口;建设;工程;思路;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枢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的发展模式对港区及近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无法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港口发展模式的转变变得迫在眉睫。近年来,港口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港口的概念也随之出现。

一、生态港口的内涵

生态港口,又称绿色港口,就是既能满足环境要求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港口,其关键是在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港口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超过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这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点一定是基于对环境消费和经济利益的正确判断基础之上,同时还要满足没有无法挽回的环境改变发生。可见,生态港口将是未来港口发展的趋势,它的核心目标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效的港口经济,建设高度生态文明的港口,实现港口及其腹地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交通、物流、临港工业和综合服务体系。生态港口建设是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水产资源和港口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建设生态港口是将“港区-人-自然 ”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理念,渗透到港区建设发展和作业相关的各项行为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港口经济活动的资源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港区对所处区域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环境优美,高效节能,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综合利用 ”,提高港区的环境管理水平,改善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绿色物流、清洁生产、生态监督与保障系统、生态安全和管理系统等措施,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我国港口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

二、我国生态港口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我国生态港口发展现状

我国生态港口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状态,主要集中在天津港、上海港等大型港区。上海港已开始开展绿色港口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将建立生态港口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并积极探索相关的环境保护管理方案。天津港为改善港区环境,对港口布局进行优化,将港口分为东疆港区、北疆港区和南疆港区,并积极推进货场设施的建设,加大港区绿化建设。

秦皇岛港通过制定相关规定,确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将企业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直接相联系,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

青岛港则坚持科技兴港、人才强港的政策,通过创新思路、创新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深圳港在老码头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新码头高起点建设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港口加强环保合作,创建“环境友好型生态港”。

2.2我国生态港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港口整体上处于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转型的过程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港口建设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长期以来,港口在规划设计上缺少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没有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入港口发展体系;而经营者缺少环保意识,港口生产过程缺乏相应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港口的生态环境建设大都停留在港区绿化、污染源的治理等较低层次上,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港口环境问题极为严峻。在学术方面,港口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并未形成,缺少生态港口的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在生态港口的开发、规划和管理运营方面并没有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此外,我国政府在推进生态港口建设方面作用缺位,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对绿色生态意识的宣传推广不力。对生态港口没有明确的认识;对相关生态技术的研究力度不够,存在大量技术瓶颈;没有引导公众参与港口生态建设,未能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缺乏合理规划,部分港区的发展超过了区域资源环境支撑能力,造成各项资源占用过多,环境恶化。

三、我国生态港口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港口工程对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人为本是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同时,要规范人的自身行为,人类的活动不应超过环境的容量,避免资源的提早枯竭。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在发展中应注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生态的突出关注和对资源的加倍保护。做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因此,在港口建设中,应深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全面考虑,协调各方面关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真分析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在港口工程建设之前,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确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对策;在港口工程建设中,要按设计要求妥善安排各项工作,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设工程之后,进行合理的调度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的正面效应,并设法修复已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高度重视港口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之上,提高认识,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妥善处理港口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港口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2建设绿色生态港口,做到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的良好平衡

港口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港口的建设运营会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

1)船舶的运行所造成的污染。船舶在运行期间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是引起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船舶的进出港会影响港口海底环境和生物群落,在环境敏感区应避免建立大规模的油品和化学品运输港口。船舶失事的石油泄漏、危险物品的散落或者溢漏,长期累积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在石油码头的设计中必须包括污染控制措施,在薄弱设施和区域处应设置物理防护设备。

2)海岸带情势。港口的存在会引起当地的海岸带情势和与之相关的波浪、潮流的改变。港口工程的防波提等防护措施会改变区域的波浪、潮流特性以及原有的泥沙输运模式;疏浚工程或围垦工程会改变水流循环模式,甚至破坏现有的海滨泥滩,影响一些海洋生物以及鸟类的生存。

3)港口营运。港口日常运营期间,由于货物的装卸等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粉尘、噪音和其他排放物会对港口的水质和空气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损害人体健康并破坏生态环境。这些污染是不能根除的,但精心设计可以大大削弱这些危害。

4)疏浚弃土。疏浚是港口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疏浚会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而抛泥区选择不当还会对渔业和海上交通直接产生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贯彻“生态港口”的理念。在港口规划布局到建设生产的过程中,都应该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实现港口的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改变重效益、轻环保的粗放型发展观念,加强管理,革新装卸工艺,实现港口的节能减排;完善港口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污染物的循环利用;完善港口相关的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实现港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3.3建立完善的调查、分析和评价体系,全面分析港口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港口工程的建设营运会带来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往往没有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对港口工程的生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和处理对策。这就需要积累大量观测调查资料,通过调查评价港区生态环境,研究港区海洋环境容量,分析港口建设发展环境影响,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参考国外的相关经验,结合港口生产运营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港口调查、分析、评价体系,来评价港口工程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束语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建设生态港口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是我国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树立环保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整合现有的港口资源,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人与港口、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把我国港口建成碧海蓝天、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

参考文献

[1] 姚荣,陈晓峰,张娜.绿色生态港口简析[J].人民长江,2003(5):28―29.

[2] 刘磊,马铭锋,杨帆.我国部分港口规划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运,2007(7):21-24.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滨海城市;新区;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滨海城市新区发展现状

近10年间,我国滨海城市对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大,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许多滨海城市都对其近海区域做了大面积的发展规划并快速的进行了开发建设,一时间各沿海地区都相继出现了滨海新区,如盘锦辽东湾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临港产业区等滨海开发区。这些新区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在城市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截至2011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53.66万人。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四的天津港,2011年吞吐量达到4.3亿吨,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22%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6206.9亿元,是2006年的3.1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3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17.3亿元。

从当前我国滨海城市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较为明显的,极大的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但这样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破坏,这也对今后滨海城市新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滨海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2.1规划强度过大

滨海城市的海岸和湿地资源是有限并且珍贵的,它们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保证水环境质量,水动力平衡,海洋生物群稳定。但大多滨海城市在新区的规划过程中往往贪图经济利益,很少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重视和保护,不仅对近海区域进行大面积的规划,而且还对海岸线进行大范围改造,使原有的岸线长度和形态都遭到了改变,进而使近海水环境发生改变,破坏了生态平衡。

厦门因为海岛城市,所以其土地资源极为有限,这就导致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近海区域和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强度极大,大多自然岸线已通过填海被人工岸线所覆盖,这使海水没有能力把泥沙输运到外海沉积,在厦门西部海湾大量淤积,污水无法排放到外海,水质污染日益严重,而且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完全被高强度开发建设的城市建筑所替代,使厦门的抗台风能力越来越弱,给厦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2港口规划不合理

对于所有滨海城市来说,港口都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与外界交易往来的重要窗口。所以港口的发展建设就成为滨海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但我国绝对多数滨海城市新区对于港口的规划都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较为粗放的进行建设,比如区域港口过于密集,功能趋同,造成资源浪费;或大多直接在近海区域选择区位条件具有优势的出海口进行填海造地,形成新的港区,这样虽然降低了开发的成本,也便于后期的建设和使用,但这样的开发建设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对区域今后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盘锦辽东湾新区作为盘锦面向海洋发展的新兴产业园区,在其的规划中着力体现了海洋装备工程、石油化工和港口的重要性,新区南侧的大面积填海区即为装备工程、石油化工基地和港口作业区,而相距新区仅几十公里处既是盘锦红海滩湿地,南侧工业区和港口在今后的建设、生产和运输中都会对红海滩湿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3无序的填海造地

大面积无序的填海造地是当前我国滨海城市新区开发最严重的问题,由于滨海城市的土地资源都较为有限,城市只能向海洋发展,进而向海洋要地,利用填海造地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在短时间内,填海造地可以很好的解决城市发展用地不足的问题,但很多滨海城市急于求成,想通过大面积的填海造地一举解决城市的发展空间问题,这就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填海造地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以物流、钢铁、化工为主导产业,这样大面积的填海造地极大的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岸线和近海生态平衡,对海水的自净能力、浅海生境的底栖生物和海洋生物群落的稳定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在工业区之后的建设和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会日益加深。

3滨海城市新区规划策略

3.1严格控制填海造地规划

虽然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和城市发展空间都较为有限,使填海造地成为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随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对于控制填海造地活动是当前我国沿海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日本、荷兰、韩国等填海活动频繁国家的发展经验,其制定的填海政策都经历了从鼓励到控制和限制的过程。

如今荷兰已经开展了“三角洲”计划,努力恢复自然湿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日本对于填海造地已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除特殊的功能性填海外,营利性开发的填海造地基本都被严格限制,韩国虽然还在进行填海造地的开发,但其审批程序和使用成本都有所增加,以此来控制填海造地活动。我国目前填海造地的发展还处于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积极发展填海造地阶段,当时日本推出的《海上机场计划》、《海洋城市计划》和《海上走廊计划》都是以向海洋要国土为目的。而从21世纪开始,日本对于填海造地已经有了严格的限制,并明令禁止了无序填海,还制定了诸多“再生补助项目”努力改变和修复生态环境。所以我国绝不能走日本这样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要充分认识到填海造地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加大对填海造地的控制力度,缩减填海造地面积,禁止无序填海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审批手续,使填海造地在可控的范围内有序进行。

3.2制定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

对于滨海城市来说,自然海岸线和湿地是其特有的生态资源,是自然界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来的,它们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城市的绿肺”。所以在新区规划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自然岸线,结合新区海岸条件建立海岸退缩线,禁止对海岸和靠近岸线的区域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一方面通过规划确定岸线和湿地明确的保护范围,加强对海岸线的综合管理,改变乱挖珊瑚、砂石状况,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海水和湿地资源,将自然水系引入新区,并开辟人工湿地,使自然岸线和湿地与新区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这一滨海城市特有的优势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创造出适宜的人居环境。

3.3统筹港口规划

港口建设是诸多滨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滨海城市的新区建设中,港口规划往往是新区规划的重点,这就需要统筹区域或海域的港口规划,在区域和海域的范围内合理规划港口,按不同级别和功能选择交通条件便利且远离生态敏感区域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各港口的优势互补,避免资源浪费,而且对于面积较大,吞吐量较高或对生态环境构成安全隐患的港口在规划前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生态影响分析和评价,讨论其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结语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地区,这是得益于各滨海城市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正是利用环境、岸线、海洋等优势资源,滨海城市才能快速高效的发展,因此,在滨海城市新区的规划中,一定要重视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确定正确的新区规划思路,明确滨海城市新区发展的基础,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来进行滨海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王倞.河北省滨海新城建设与功能定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文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陈书全.关于加强我国围填海工程环境管理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09)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范文第5篇

走向新世纪的我国“蓝色国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危机,根据十多年来的连续监测和研究显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正在呈继续恶化的趋势。据第二次全国海洋环境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严重,个别海域滩涂已经成为无生物区;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南海的珊瑚礁、红树林生态系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海岸与海岛的自然景观因污染和破坏已经失去了往日美丽的“容颜”……在眼前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前者,热带海洋资源因而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热带海洋资源锐减换来的结果是,海滨生态环境恶化、鸟类的乐园惨遭荼毒、滩涂海洋经济动物产量下降、近海鱼苗资源明显下降、赤潮灾害日趋严重、海洋国土侵蚀、港口淤积率提高、台风暴潮经济损失急增、滨海置荒土地增多及海洋景观日趋单调……

毁去的已成事实,现有的仍在毁去,若不加以阻止,南海的海洋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近岸海域环境退化将加剧,海洋污染程度也将加重。保护热带海洋资源,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注南海环境,切实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保护这宝贵的资源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为此,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准备以热带资源为内容开展绿色营活动。我们实地调查热带资源,了解红树林、珊瑚礁等资源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走双赢之路。并将此次的考察活动的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和对外公布,让更多的人关注南海环境,为热带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贡献一份力量。

二、活动主题:保护热带资源 关注南海环境

三、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全国大学生绿色营

承办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保护协会、海南省自然保护发展研究会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宣传,让南海的海洋环境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关注和保护热带资源的行列中来,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树林、珊瑚礁等热带资源的功能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尽力去保护热带资源,让生活在红树林、珊瑚礁等地区的动物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2、与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交流,起到桥梁作用,并宣传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热带海洋资源,让每个人行动起来,保卫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

3、调查西沙群岛环境保护现状,促进热带海洋资源更好的保护与开发。

4、提高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海洋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我国在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促进海洋事业的公众参与,形成全民族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发展海洋事业,沿海民众协同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新局面。

5、同时学习守岛官兵身上体现出的西沙精神,弘扬革命优秀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

6、加深参与者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在活动中培养绿色人才,传播绿色文化,播撒绿色种子。

7、加强各高校的联系,促进与各高校环保组织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协会的进步与发展。

五、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