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术后恢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骨折;中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19-01
1基本资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39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12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时间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手术,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受伤造成骨折,剧烈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惧怕残废。心理因素的积极与是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1]。护理人员应该稳定病人的情绪,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并且给予满足,多与他们沟通、尊重和关心他们,给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还需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生活上要照顾周到,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细致入微,还应该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多做些心理辅导,尽量减轻病人的压力,帮助治疗。
2.2饮食护理:骨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辩证,采用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肿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充气血而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除做好一般护理预防压疮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老年人还应防止坠积性肺炎,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防止应激性溃疡等。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近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其积极性[2],将“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另外功能锻炼也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应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到难,以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3小结
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辩证用餐,做好心理护理、合并症的护理、辅助疗法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本组126例患者经过随访,功能恢复较好,无功能障碍,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腹膜炎;术后恢复
急性腹膜炎是各种炎症引起的以腹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炎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1]。严重的急性腹膜炎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手术中胃肠道暴露、手术牵拉刺激患者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而患者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进一步抑制胃肠蠕动,因此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容易继发感染,导致肠梗阻、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92例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病因:胃肠穿孔21例,绞窄性肠梗阻26例,肠挫裂伤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6±17.3)岁。对照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7.1±1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以下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教育,营养支持,术后引流等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膜炎的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的心态;②护理与引流:患者术后采用半卧位,密切监测引流物的性质,有异常时及时报告主管医生;③生命体征监测:认真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异常时及时报告;④营养支持:监测患者胃肠道功能,尽量采用肠道内营养,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需要胃肠减压或腹部创伤的患者可以给予肠道外营养;⑤抗生素的使用,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激发感染,如果有药敏结果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⑥术后早期活动,在术后不同阶段要求患者完成被动活动、关节活动、翻身、抬臀等床上活动;⑦腹部热敷,术后6h护士以患者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min,2次/日;⑧其他护理措施,包括腹部热敷、温水足浴、耳穴贴压、中药外敷等[3]。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优,24h内肠鸣音恢复;良,24-48h肠鸣音恢复;差,48h肠鸣音未恢复。计算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急性腹膜炎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是指无明确腹部病灶,病原菌经血道感染腹膜引起,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的病人,如肝硬化[4]或腹膜透析患者[5]。继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脏器破裂、穿孔、感染累及腹膜引起的炎症。目前,临床治疗腹膜炎的措施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6]。
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较差,由于胃肠道原发疾病的影响,腹膜炎对肠道的刺激,手术本身牵拉胃肠道等作用抑制肠道功能。李风真[7]报道,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达(47.5±12.9)h,显著高于其他手术肠道恢复时间。本组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回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7±5.1)h、(28.3±5.7)h、(57.5±6.0)h、(15.4±5.2)d,与其报道一致。本组研究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活动、腹部按摩可以被动运动肠道,防止菌群异位,并促进胃肠道自主运动功能恢复;腹部热敷、温水足浴、耳穴贴压、中药外敷等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李茂娟[8]报道采用与本组研究相似的早期干预措施后,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回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降低。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干预组患者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达87.0%,显著高于对照组69.6%。
由于腹膜炎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较长,肠道菌群繁殖增加而发生菌群异位或原发病灶病原菌感染,且容易发生腹膜粘连,造成粘连性肠梗阻[9]。马卫萍[10]报道122例腹膜炎患者中,合并有切口感染7例,腹腔残余脓肿5例,肠粘连不全梗阻3例,腹泻5例,并发症发生率达16.4%,与本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致。本组研究采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减少了菌群异位、肠道感染的发生机会;术后引流物及生命体征监测措施有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迹象,从而及时处理;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对于抑制细菌繁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胃肠早期蠕动减少了肠粘连的发生机会。本组干预组患者仅发生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报道。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干预护理能够减少腹膜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军.急性腹膜炎118例临床诊治体会[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8):72-72.
[2] 张彩荚.护理干预促进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51-552.
[3] 麦慧英,黄春晖,蓝柳红,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39-40.
[4] 敬云芳.11例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31-331.
[5] 王桂英.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221-222.
[6] 周文英.老年急性腹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60-761.
[7] 李风真.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67-268.
[8] 李茂娟.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9):41-42.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24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剖宫产;舒适护理;术后恢复;效果
随着围生医学模式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剖宫产率目前在我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剖宫产产妇因手术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感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产妇泌乳及身体康复效果[1]。我院近年来通过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有效的舒适护理,促进了产妇术后的恢复,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24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2±2.5)岁,孕37~41周,平均(39.2±1.1)周,初产妇54例,经产妇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6±2.1)岁,孕38~41周,平均(38.8±0.7)周,初产妇50例,经产妇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如下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1.2.1护理
产妇术后返回病房后,应先平卧2~3h,然后护理人员每间隔2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并指导患者如何摆放正确的[2]。翻身时动作应轻柔,翻身前使用腹带包好切口,以免在翻身时牵扯皮肤引起切口疼痛,同时在翻身时应防止将导尿管脱落。
1.2.2疼痛护理
产后疼痛是剖宫产产妇术后常见症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同时也影响到了子宫收缩及乳汁分泌。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估,通过疼痛评估使医务人员了解疼痛的病因、程度与部位,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如保持合适的、系腹带以减轻伤口张力,护理操作应轻柔等[3]。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1.2.3心理护理
患者产后宜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患者产后的恢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各种剖宫产手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哺乳,消除患者对产后哺乳和恢复的恐惧心理。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增强对术后恢复的信心。
1.2.4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产后恢复环境,病房应有必要的遮挡设施,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监护期间拒绝过度访视,防止产妇疲劳与新生儿感染,中午和夜晚休息时间护理人员的各项诊疗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影响到患者的休息,为产妇和新生儿创造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4]。同时,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病室内的干净整洁,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预防交叉感染,并使用紫外线对病室进行消毒。在走廊和病室的墙上张贴温馨标语和壁画,在病室和护士工作站多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
1.2.5 哺乳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哺乳姿势、挤奶方法、卫生保健等知识进行宣教,对不同产妇进行个别指导,指导早开奶、勤吸吮、按时哺乳, 讲述各种哺乳姿势的利弊,怎样使乳汁多且婴儿有效吸吮,坚定产妇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关键词】肝胆疾病;胃肠功能恢复;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42-01
肝胆疾病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病,由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问题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能够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促进患者的排气[2]。为了探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肝胆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肝胆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特殊护理,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32--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2.9)岁,其中肝叶切除16例,胆肠吻台20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31- 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3.0)岁,其中肝叶切除17例,胆肠吻合19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术前1天向患者进行告知手术知识,术前12 h禁食,禁水6h,行常规肠道清洁灌肠,术前1天行皮肤准备;术中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3~5d拔出,术后必要时采取止痛针止痛,术后早期自愿在护士协助下被动活动,并且在排气后进流食。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术前2d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告知,采取聊天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术前6h禁食,于术前2~4h采取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注射,肝胆外科手术主要为整理腹部手术,术前行肠道准备能够有效减少术腹腔内的污染以及发生吻合口漏等不良情况。常采用口服泻剂以及肠道清洁灌肠等措施,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无法严格把控致使患者肠内菌群改变,故于术前不进行严格机械性肠道准备,并在当天进行皮肤准备,术中不预防性留置引流管,在需要引流时放置,采用保温毯进行加温,体温保证37℃,术后采用硬膜外持续止痛方式,在患者术后24h拔除胃管、尿管,鼓励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早期在术后6h进行床上活动,术后24h开始下床活动,手术后6h开始进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再到普食。
1.2.1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对胃肠道的影响,引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尽快恢复正常饮食,或者咀嚼口香糖,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向患者讲述手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如肠粘连、肺部感染等,指导患者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向患者耐心讲解,不要夸大其词使患者产生恐惧增加,必要时采用麻醉止痛药,以促进切口的愈合,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
1.2.2 术前处理 对患者进行常规榆查,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手术;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不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昧症状进行动态观察,并通过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进行灌注[3],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或者根据患者病情口服多潘立酮,通过大承气汤(枳实、芒硝、大黄和厚朴各15g)进行灌肠,每天1次:对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采取补液、扩容、输血等进行诊疗,以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1.2.3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命体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使用不同级别的抗生素,以口服为主,从而对局部肠道进行抗菌,主要预防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链球菌、大肠杆菌。
1.2.4 下床活动指导 相关研究表明,下床活动时间与胃肠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活动时间越早排气时间越早[4];要指导患者在术后24h下床活动,如果超过5d容易出现并发症。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翻身训练,然后无出血发生可进行下珠,先坐床沿、双腿下垂,再坐床边,最后缓步慢行或者绕床活动,如果整个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等要立即停止。在进行下床训练的同时也要做好腹部按摩[5],促进的排气。
1.3 观察项目 手术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检测,并进行血、尿、大便检查;术后观察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
2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肝胆患者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会对胃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因而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其中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了解外科手术对胃肠道影响的机理,从而消除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树立康复的信心[6],术前处理能够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够预防备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下床活动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强身体器官的代谢,改善内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增强胃肠运动,减轻腹胀:腹部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胃肠血运,促进气体的排出。通过本研究发现,特殊护理在肠呜音恢复时问、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上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采用外科手术的肝胆患者进行特殊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义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3,1(4): 150―151.
[2]徐世霞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 333―334.
[3]胡凯燕红外线照射后渗透药物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硬其护理[J]中国药业,2013,22(5): 121―122
[4]陈明海,王静通腹逐瘀合剂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 288―289.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胸外科重症患者共八百例,探讨其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八百例胸外科重症病患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较为有效的恢复,无病例死亡,其中伴有并发症的十一例,呼吸功能恢复效果同样良好。结论:精心护理且积极训练术后呼吸功能对胸外重症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胸外科;重症护理;呼吸功能
胸外科重症手术病人由于本身疾病严重性的影响,加之麻醉和手术过程可能造成的创伤,造成呼吸功能不可避免地下降,使得病人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引流部位的疼痛会加重呼吸功能的影响。围手术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与恢复,非常容易造成胸外重症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等呼吸道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成功率降低。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09 至14 年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八百例。年龄在10 岁至85 岁间分布,平均48 岁, 血气胸90 人, 食管癌患者382 人,胸外伤 68 人,肺癌260 人,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在5 天左右,住院16 天。八百例手术中无死亡病患,有并发症者10 人,占手术例数的 1% 左右,肺水肿、心衰患者7 人,呼吸衰竭 3 人,常规正确治疗以后,均健康出院。无病例感染。
2 方法
2.1 监测生命体征
嘱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从而保证呼吸道畅通。注意观测病患心率、呼吸变化、血氧饱和度、发绀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等,隔十五分钟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测量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延长至1 到2 个小时测量一次。
2.2 护理呼吸道
着重对待呼吸道护理,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是防止胸部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发生的关键步骤。嘱患者取正确卧位,学习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的方法,从而易于咳痰和引流。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对手术成功率及防止术后并发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呼吸功能锻炼
系统地呼吸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呼吸功能锻炼临床护理路径见表 1: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八百例胸外科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实践,可以看到胸外科手术后护理工作在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至健康水平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治愈率。这就需要参护人员更为熟练地掌握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及恢复的主要要求,严谨细致的对待工作,完全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护理,积极防止由于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并妥善处理并发症,积极配合主治大夫进行处理,减少其发生率,提高疾病治愈率。
4 讨论
胸外科手术尤其是重症术后因为创伤较大、麻醉较长时间、术中损伤等影响,会导致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出现潴留,术后疼痛会影响咳痰,从而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等相关并发症。如果症状较轻,会影响呼吸功能恢复,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为了促进病患在重症术后及早恢复呼吸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提高疾病治愈率,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障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护理要点,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设定详细的呼吸功能锻炼和恢复护理计划,并且要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工作,通过较好的护理服务,协助患者及早的恢复正常呼吸功能,有效降低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通讯作者: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