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联合互动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目前很多省(区、市)都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贵州省依托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演艺、会展,形成“多彩贵州”品牌效应,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正在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发展要求的独特模式。贵州文化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化产业具有容纳性广、关联性强和易于打通各产业之间关联产业链的特点;同时,文化服务的无形性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建设必须以其他产业为载体,实现广为传播和文化价值。根据贵州的特殊省情,将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是贵州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贵州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贵州省文化产业好戏不断。贵州电视台组建的家有购物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吉林等13个省市落地,3年总经营收入达12亿元;2010年11月“多彩贵州”商标注册成功,开启省级文化品牌产业化运作先河,带动了会展、演艺、民族工艺品、饮料、酒、茶等多个类型的特色旅游产品发展;2010年6月,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省直四大文化企业集团同日挂牌成立,文化产业散、小、弱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指出我省处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的第三阶梯。现阶段,文化旅游业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贵州多种资源的平台,是贵州文化产业全面启动和提升的市场基础,也是带动贵州文化产业各行业各部类发展的龙头。对全省有国家级及以上称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之乡、风景名胜区等入列文化产业的资源统计表明,我省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位居前列。同时,《纲要》对省内外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消费市场和民意进行了专题和综合调查,发现我省文化产业出现了两种迅速增长的需求:本地市场快速成长,城镇居民对文化需求不断扩大,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市场;同时,外地市场对贵州的文化消费需求迅猛增长。因此,贵州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贵州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缓,整体旅游形象不明显,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整合,离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旅游的发展缺少品牌、市场、资金等要素的支持。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出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发掘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旅游。

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1)文化旅游业是贵州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文化、神奇的自然景观,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的成功运作,以及针对旅游市场成功推出的《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演出,是贵州在旅游与文化结合上进行的有益尝试。将文化旅游业最为贵州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符合贵州的比较资源优势,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同时,借助不断发展的文娱演出业、会展业、广播电视业等,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文化产业促进了旅游业的优化和升级,保障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自然观光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游客在对文化、休闲、益智健身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业的收益不再单纯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加,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富有特色的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就越发达。把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文化旅游业,让文化有市场,让旅游有灵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投资商关注的焦点,适应未来旅游业的产业升级需求。(3)文化旅游业将有力带动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文化产业的开发应注意寻找载体,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作为一个产业来说,文化不是孤立的,其效益的体现往往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单纯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而且也不容易让群众接受;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问题,给政府和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负担。而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功能的导入,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价值空间和市场空间,能够有效弥补文化产业短期盈利不足的缺陷,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迅速将文化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化旅游业把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旅游业进行重新审视,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不仅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加速作用,而且对文娱演出业、广播影视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作为主导产业其带动性和关联性将更加突出,也会成为贵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难点在于如何引入消费市场,实现文化产品的外销,扩大市场规模和占有率。而旅游业的发展,为贵州省带来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形成了较大的外来消费市场,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平台,有利于贵州省经济内需型向外需型的转变。将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与旅游业发展“请进来”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旅游业“请进来”已经积累起来的市场和经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逐渐树立国际文化贸易观念,逐步构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范文第2篇

项目开评标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省**局***副局长、尊敬的各位评委、尊敬的各投标单位的专家、老师们:

你们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开评标会议,在各位的努力工作、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各项日程。会议程序规范、严谨,评委团提出的中标侯选单位建议客观、公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为本次会议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

今天这个会议上,投标单位的讲解说明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勾勒了一幅幅**文化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评委的质询和发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十分忠恳的意见和建议。**局长的讲话更是一言中底,揭示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规律,对**市文化旅游产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因此,我们今天的收获不仅是确立了中标候选单位,更难得的是专家和老师们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文化旅游知识课。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市“十一五”规划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市委、政府强力推进的重要工作。2008年,我市把科学编制**市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确定为大事之一,昭示着我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正在起步,也预示着它的发展和腾飞。

发展文化旅游事业,规划是龙头,科学是先导,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具体地讲,科学编制**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就是要科学地评价**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科学地对待**市的市情、民情,科学地分析**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地确定**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科学地进行时常定位、开展文化旅游促销和产品包装等,使规划真正起到指导发展的作用。

今天的会议之后,将要确定中标规划单位,这是个利好消息,也自然给中标单位加重了责任和压力。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编制好这个规划谈几点想法。

第一,规划应当结合**市实际。**市人杰地灵,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市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中积淀了浓郁的乡土风情,这是我们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和前提。编制规划应当牢牢抓住这些基础和前提,贴近**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充分依托和利用**市的旅游资源,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规划编制要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既要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要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以提高周边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以不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为前提,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目的就是要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优化、文明程度的提高。所以,规划的编制必须密切结合**市实际,既要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又要体现出**市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是我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和依据,无论是从景区、景点建设,还是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上,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规划要有突破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我们相信,本次中标的规划单位具有很强的实力,具备一流的规划设计专家队伍,能够高标准、高端设计**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做大做强**市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要有大手笔、大动作,而总体规划是依据和前提。我们希望这个规划在**省乃至全国是一流的,在文化旅游规划上要有突破、有创新,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规划要坚持文化为核心。**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著名的神医扁鹊著就了扁鹊文化,“天下大庙数鄚州”造就了庙会文化,长堤烟柳、白洋月夜、枣林晚渡、十里荷香等景观和《小兵张嘎》、雁翎队的抗日故事产生了白洋淀文化等等。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做产业就是做文化,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都体现在文化上,我们把规划确定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文化放在旅游的前面,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渗入、文化的烘托、文化的映衬,使**市旅游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第四,规划要准确定位,重点突出休闲旅游。我省提出了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总体目标,将休闲旅游作为市场定位。**市是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编制要紧密结合这一市场定位,充分利用白洋淀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地热资源优势,开发出高档次、大规模的休闲旅游产品。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产业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2-0083-03

旅游文化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海南省万宁市作为琼东走廊,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独特的地质地貌,状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一无二的人文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使万宁市具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突出条件和比较优势。因此,将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万宁市的支柱产业,全力扶持,优先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后发优势,是推动万宁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南旅游名省、强省发展战略的一大举措。

一、海南省万宁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

1 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是地文景观的无与伦比。闻名遐迩的兴隆温泉座落于万宁市太阳河畔,以温泉康乐吸引海内外游客,素有“世外桃园”之称。在长达109公里的海岸线上,镶嵌着8个金沙碧水的海湾,7个风光旖旎的岛屿和半岛,2个神奇的内海。石梅湾、神州半岛驰名中外。万宁小海是我国最大的泻湖之一,面积49平方公里。东山岭位于万城东2公里处,素以石奇、洞幽、寺灵、水秀享有“海南第一山”、“仙山佛国”美称。二是生物景观的绝无仅有。万宁地处热带、亚热带交界处,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着独特的热带植物资源。境内有5个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和一个国家级重点珍稀植物保护区。青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它是地球上同一纬度内罕见的绿州,也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片青皮林之一。兴隆热带植物园和热带花园素有“南药宝库”之称,现有植物5000多种,仅野生植物就多达2000多种,占海南原生种类50%以上。被确认为全国四大环境生态示范教育基地之一和物种基因库。而且国家海洋生态保护区大州岛以盛产我国唯一的金丝燕窝闻名于世。

2 人文旅游资源独一无二。万宁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以“摩崖石刻”著称的东山岭佛教文化;有以“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为缩影的六连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将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融为一体的兴隆侨乡东南亚风情文化;有奇独的黎族“三月三”、“文灯节”等民俗风情文化;此外,东山羊、和乐蟹、兴隆咖啡和21个国家的异国饮食等饮食文化也表现出万宁独特的人文优势。

3 旅游区位优势明显。万宁市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地处琼东走廊,北距省会海口130多公里,南离三亚100多公里,是海口至三亚旅游主线的必经之路,是连接海口至三亚的中转站,地理位置优越,长期以来属海南三大旅游区域之一。这为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二、海南省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产业发展迅速。万宁市位于海南东南部,面积1883,5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2007年全市CDP为513791万元,财政收入21967万元。据万宁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市接待游客230万人次,2007年283.7万人次,年均增长5.8%;旅游直接收入由2003年的57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863788万元,年均增长12.89%。

2 基础日臻完善。途经万宁的环岛铁路已破土动工。景区距三亚凤凰机场1小时车程。万宁旅游境内全部景点路面改造全部黑色化。景区景点之间交通四通八达,最远点不过1小时车程。水、电、电信、交通能源等各种旅游设施已初具规模,娱乐、金融、餐饮等服务功能齐全。全市旅游景点9处,其中国家4A级2处,3A级4处;演艺场所4家;高尔夫球场4个。目前,全市旅游文化企业5家,旅游酒店(宾馆、招待所、家庭旅馆)57家,床位16240张。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25家。从业人员5600名。

3 开发初具规模。随着中信泰富等大企业的进入,神州半岛、石梅湾等省级重点项目的启动,万宁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旅游饭店景点、旅游交通、旅游商品和旅游娱乐等综合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集温泉康乐、滨海休闲、热带植物观赏、仙山佛国游览、异国风情体验等为一体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区内6个五星级宾馆酒店正在兴建中。

三、海南省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多年来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有如下问题制约其快速发展。

1 景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旅游发展要求。万宁是一个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大市,与此相比,具有品牌效应的兴隆温泉等景区,科学的规划与开发相对滞后,缺乏高品位、大手笔开发的一流景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尚缺有机结合,市场竞争力不强。

2 旅游企业弱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万宁与海口、三亚相比,旅游业起步虽较早,但市内的旅游企业“小、散、弱”现状十分突出。部分旅游企业经营亏损,资金周转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参与开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 产品雷同,策划、包装、营销滞后,难以打开旅游市场。产品雷同是制约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兴隆旅游景点都在1小时车程内,景区景点雷同与重复,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与创意,游客何必舍近求远,花钱来玩见过、玩过的景点呢。加之万宁旅游产品大多还停留在观光旅游方面,营销模式也较单一,主要依靠旅行社营销,所以市场影响力及市场份额均不大。

4 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发育不全,恶性竞争严重。目前海南省旅游生产力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竞争激烈,同一地区不同旅游企业之间的是竞争也非常激烈,市场发育不全,零负团费现象禁而不止,加上市场“黑社”、“黑导”等“四黑”现象时有存在,导致了一些弱小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使旅游市场恶性竞争严重,旺丁不旺财,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在旅游淡季更为突出。

5 品牌效应被弱化。纵观海南的旅游布局和旅游资源开发,目前,三亚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成了海南省旅游经济龙头地位。万宁市地处海口与三亚之间的中间地带,发挥着中转站的作用,也使旅游经济的极大发展。但近几年来,琼海博鳌地区会址经济、滨海旅游经济和官塘温泉、陵水南湾猴岛和保亭七仙岭温泉旅游的迅速崛起,对万宁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万宁市的区位优势不断弱化,旅游品牌效应不强,旅游业难以成为龙头产业。

四、发展海南省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 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旅游文化产业重要地位,加强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首先,政府要从宏观上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落实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其次,政府要按照“资源出思路,思路绘规划,规划成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建设,建设创品牌”的思路,对旅游资源进行“一条龙”的开发,抓紧抓好神州半岛、石梅湾等大项目的重点建设。只有大企业的进入,大项目的启动,才能夯实产业基础。

2 改革投融资体制,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信贷要向旅游文化产业倾斜,大幅度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比重,可探索采取银团贷款的支持方式。此外,要创新金融产品,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二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相配套的作用,建立旅游基础设施补偿制度,由财政从开发土地的收入中适当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商给予补偿。三是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国外资本投资万宁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四是创新条件参与资本运作与资本市场运作,在条件成熟后,组建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地或香港上市,直接面向国内、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3 坚持良性循环的开发原则,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旅游文化产业。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保育兼顾,注重保护当地知识产权、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促使人与自然及历史文化等的和谐发展,在保护原始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旅游文化开发建设,使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走上一条资源效益型良性循环之路。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滦河旅游文化区;发展定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的发展现状

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涵盖了滦河生态城、右岸新城、龙山等重要的城市发展资源,承载着迁安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任,合理、准确的发展定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形成了“一河、两岸、三山、多岛”的空间体系,囊括了城市、岛链、水域、岸线、湿地、山体、森林、矿山、遗址等多种城市特征要素,具有极强的空间辨识性和唯一性;二是聚集了滦河文化、龙山文化、黄帝文化、佛教文化、轩辕文化、遗址文化、钢铁文化、都市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精神内涵丰富;三是面向京津唐承秦,辐射冀东辽西的优越区位以及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四是区域发展一体化以及迁安十余年城镇化、工业化积累的巨大发展能量可迅速汇集,形成先期优势。

二、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的现有发展定位

定位清则方向明,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的定位应至少达到以下目的,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区域价值,区域价值产生区域地位,区域地位决定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分工的身份和权力;其次要有典型的战略实践价值,要率先实践国家对于新型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将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理论实践活动;第三要有利于发挥优质资源综合配置优势,刺激发展潜力,形成发展合力。实际上,现有的发展定位并不能满足以上目的。

目前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产业园区,但由于园区级别较低,定位较低,知名度差,凝聚力不强,产业内容以偏概全问题,难以引导科学发展。

新编的《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进一步明确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中的滦河生态城重点发展度假休闲与游憩养生,建设使用多元化生态技术的滦河生态景观核心;右岸新城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养生养老和产业研发,建设冀东北重要的城市生态技术试验与推广基地、迁安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智力核心、滨水绿色城市。《总规》虽然提出了各片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但缺乏区域性的战略眼光,尤其没有从迁安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整体层面进行合理的发展定位,就点论点,尚不足以很好地指导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滦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再思考

综合分析国家政策引导方向,结合本地实际,本文认为,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的发展应创建滦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具体发展“一区四园”,强调保护与发展并重,满足区域需求,引领迁安转型实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文化富集优势、城市支撑优势的高效科学使用。

一区――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区整体创建滦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四园――滦河湿地及水域创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龙山创建国家森林公园,龙山东侧尾矿创建国家矿山公园。

(一)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可行性分析

国家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要求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适于集中设置配套旅游设施,所在地区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工作已有较好基础。2011年6月1日国家旅游局实施了新的《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自此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刺激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支持申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河北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较慢,2013年3月27日,河北省政府批复了《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承德市要建设集历史文化、商务会展、草原森林、冰雪温泉、民俗宗教、生态度假于一体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同时,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也提出了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创建“迁安滦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正逢其时。

对比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十项强制性指标,迁安市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可行性,首先面向京津,辐射东北,省外游客比重较大,其区位优势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其次,城市已建、在建星级酒店较多,住宿接待已有相当规模;第三结合绿道建设整合市域及周边旅游资源,游客滞留天数可超过2.5天;四是滦河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禀赋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供了优质的载体,可以充分发挥滦河资源特点,城市、岛链、水域、湿地、山体、森林、遗址、矿山等等都可成为具有迁安特色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特征要素;五是可以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住宅地产、文化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多业态并举,促进旅游与文化、商业、农业、体育、物流、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构建以旅游度假为主导的旅游度假区产业体系。

(二)打造“迁安滦河”品牌,逐步提升旅游度假区品质

作为旅游度假区的重要载体,滦河是整个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区发展的重点所在,其品质提升直接决定了旅游度假区的品质。因此,本文认为,应首先着手打造“迁安滦河”,提高园区知名度,具体可通过实施市域滦河、流域滦河、区域滦河三部曲进行整体提升。

1、市域滦河。首先要大力度宣传滦河,宣传滦河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战略价值优势,使每个迁安人都认识到滦河是迁安的财富、迁安的未来,增强迁安人对于滦河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要在滦河岛屿开发中,规划建设以迁安人为投资主体和消费主体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样板区,既让一部分迁安人充分享受滦河发展的成果,又有一个对外宣传展示“迁安滦河”生活生产方式的平台。

2、流域滦河。滦河发源于张家口市境内的巴彦古尔图山北麓,向北流入内蒙古,称闪电河,后向东南急转进入河北承德,流经迁西、迁安、滦县、滦南后自乐亭入海,滦河沿途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内蒙古闪电河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河北滦河上游(围场)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好河山”张家口草原、滑雪等旅游资源丰富,承德也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迁西、迁安、滦县、滦南的滦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铁矿石资源储藏区。可以看出,塞外文化、避暑山庄、长城、引滦入津、滦南评剧、轩辕文化、大钊故居、钢铁文化等文化资源由滦河进行串联,全流域的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大有空间;而迁安市恰是滦河流域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的隆起区,要倡议成立滦河流域县级城市发展协作平台,全流域规划、全流域建设,迁安要肩负起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责任,要加大对上游旅游资源和下游矿产资源的投资和控制,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滦河旅游文化产业,培树龙头企业,如此则在全流域扩大了“迁安滦河”的影响,同时“迁安滦河”也有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

3、区域滦河。滦河流域必将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旅游文化产业带,迁安必然成为国家视野内的重要节点城市,滦河生态城、右岸新城、龙山开发会成为滦河流域的重要战略项目,迁安要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矿山公园组成的“一区四园”为基础走向更高层级的区域化。区域化将极大地促进迁安自身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将加速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届时一个真正以“迁安滦河”为特征和主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巍然屹立于京东大地。

(三)实施建议

1、高度重视畅和园在滦河岛屿中的中心地位。畅和园是未来“滦河之心”所在,其职能应成为迁安滦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公共服务中心,迁安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滦河流域县级城市发展协作平台的永久会址,全流域滦河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手段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非常的丰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本文按照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并论述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整合、市场整合、营销整合、政策整合等四种主要手段。

一、以资源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以规划整合带动资源整合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可以结合不同游客的需求偏好和旅游层次来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良好发展。规划思路是借助“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思路,辅之以“多层次需求,个性化设计”的思想,依托骨干线路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开发出专业性强、消费档次高、大小各异、长短不一的专题旅游线路,以此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良好发展。

2.以核心产业整合相关产业

以核心产业整合支撑产业,就是要根据核心产业的需求去安排相应的支撑要素,构建核心产业良好发展的平台。武陵山片区既需要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相关产业的整合,更需要通过旅游核心产业整合旅游工业、旅游农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以不可移动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

可移动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建立文粹园整合可移动文化资源。武陵山片区可移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地域差异大,因此在区域内可以考虑各建文粹园,各地按区域文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和技艺。通过文粹园展示这些技艺的精湛,游客通过体验、参与、品尝达到一种互动。此外还可在文粹园表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游客的眼光,形成互动,也可展现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可以借助以丰厚的本土文化为前提发展的工业旅游,整合开发可移动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4.以大景区整合分散文化资源

武陵山片区具备集群条件,具体表现在旅游企业具有集群特征,聚集在旅游目的地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产业联系也就是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区域旅游具有创新力。大景区是指文化内涵浓厚、规模较大、级别较高(一般4A以上)的景区,一般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以上景区等,借助大景区的静态效果来对分散文化资源进行移植整合,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此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5.以大集团运作整合中小企业

借助大集团运作整合中小企业,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集中度。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中:一是要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文化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培育龙头旅游文化企业;二是要在市场准入方面降低门槛,消除恶性竞争;三是在资金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旅游文化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经济实力一般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政企合作、股权投资、发行旅游债券的方式,完成旅游文化龙头企业的打造。

6.以跨区域合作整合省内外旅游文化资源

在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和互补性,通过跨区域旅游合作整合省内外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可行,而且已经有所成效:一方面要加强资金利用,招商引资以求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要在资源上共享和互补,不断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挖掘人脉关系、经济联系、文化源流等关系,打造区域无障碍旅游文化圈。

二、以市场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空间整合

旅游文化空间市场整合通常可分为长期市场整合和短期市场整合两种。长期整合指两个旅游文化市场的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联系,即使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被打破、但最终也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短期整合指某一旅游文化市场该产品价格的变化,会立即在下一期引起另一市场上该产品价格的变化,它反映了旅游文化市场之间产品价格传递的及时性和价格反映的敏感性。如果某个国家的任何两个旅游文化市场之间都是整合的,则称这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市场是整合的或一体化的。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市场都不可能完全整合,完全整合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

2.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营销阶段整合

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营销阶段整合是指旅游文化产品不同营销阶段的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产品在某营销阶段的价格变化对下一阶段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如果旅游文化商品在不同营销阶段的价格满足“下一阶段价格=上一阶段价格+营销成本”,则此旅游文化产品的营销阶段之间是整合的。

3.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时间整合

时间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现期价格变化对后期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当满足“后期价格=现期价格+储藏费用”时,则称为旅游文化市场的时间整合。

三、以营销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景点营销整合

就单一景点来说,要从内部提高旅游文化景点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资源及重要营销事件来构思不同的营销方式。在武陵山片区,对于一些国际公认、知名度高的旅游景点可采用精品化旅游策略进行整合营销,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可采用“情景营销方式”进行整合营销。

2.区域营销整合

就不同地区之间的营销整合而言,主要是对营销人才、营销方式的整合。在武陵山片区,要加强国内各地区以及省际之间旅游营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在营销方式上,要借鉴运用分类营销、捆绑营销、有奖营销及季节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使营销宣传的旁侧效应最大化。通过这些举措真正达到营销资源共享、营销人才共创、营销创意共思、营销效果共喜的整体营销整合局面。

四、以政策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把握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主体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调控,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配置,从而保护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次,企业层面要深化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旅游与文化企业体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中小企业。一方面,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国际资金、社会资本。要使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与文化行业,参与开发建设与经营,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最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加快培育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竞争意识。

2.探索完备的旅游产业政策体系

实施产业导向政策,坚持旅游与文化业发展所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实施产业市场政策,明确和强调市场导向的观念。实施产业布局政策,达到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实施产业投入政策问题,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投入,贯彻“五个一齐上”和“内外资并用”的方针。坚持产业组织政策,要求加强旅游与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为旅游与文化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实施产业保障政策,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障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3.完善旅游产业政策的立法程序

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中要采取多部门联合草拟方式,形成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在政策操作中,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建立立法的跟踪评估机制,保持对立法全过程的监督。保证立法机构及时修订和矫正法律法规自身所面临的一些缺陷,进一步改进立法工作,不断地提高立法的质量。

4.形成旅游产业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政策支持环境

通过国际合作,交流与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经验,在实践中,能够借助对方的力量来克服自己的不足,加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通过国际竞争,也可以培养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从而进一步完善本国和地方的旅游和文化市场,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长期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尹华光 邱久杰 姚云贵 单位:吉首大学

参考文献

[1]余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J].旅游学刊,2007(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