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是能源计量工作逐步受到重视。二是能源消耗计量制度及网络已基本建立。三是重点能耗单位已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四是能源计量指标体系基本形成。目前,能源计量的月、年报制度是以规模以上工业为主要计量对象,以年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的单位为监测重点,以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为计量内容的能源报表制度。能源计量的具体内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能源加工转换,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量能耗计量月、季报,以及工业水消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主要物资、能源消费,能源平衡附表等年报。
二、能源消耗计量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能源问题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能源计量工作有所加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社会各界对能源消耗计量资料的需求和能源消耗的发展趋势来看,能源计量工作与中央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能源的监控与管理不相适应,与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现状不相称,满足不了管理部门对能源消耗指标考核的需求,现有的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上紧下松。二是计量调查体系不健全。三是能源计量缺乏系统性,可供分析的资料少。能源计量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居民生活、服务业经营等领域能耗占全社会的比重逐步提升,能源消费增大。现行的能源消耗计量较为重视生产领域的能源消耗和利用效率,而且仅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计量,对最终社会和个人消耗不够重视,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水平、结构、变化以及趋势。能源计量指标设置少,缺乏系统性,既没有全社会消费情况,也没有分行业的消费情况,或是某一能源的消费情况,缺乏全面系统的能源分布结构和使用结构,造成的可供使用和开发的资料不足,制约了能源消耗计量资料的开发利用。四是计量报表缺乏时效性,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五是能源计量人员匮乏,素质有待加强。一直以来,能源只是为国家宏观政策服务,对于基层政府没有约束力,因此也不会形成如“招商引资”、“工业速度”、“投资规模”、“税收”这样的重视程度,能源在基层大都是企业的“自家事”,政府没有主导的措施,所以能源消耗计量人员严重缺乏,企业部门设置简单,基本上没有专职计量,且兼职过多,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计量人员中,大都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极需加强。计量力量比较薄弱。市县(市、区)综合计量部门基本上也是负责工业计量的同志兼搞,绝大多数县(市、区)是半个人在从事能源计量工作。六是基层单位工作量大,资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计量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不能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对于各种报表也是疲于应付,加之对能源计量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能源计量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计量数据填写随意性大,精度不高,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基层能耗的真实情况,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计量范围不全,能源数据计量困难。
三、对能源计量工作的改革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特别是能源消费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能源计量明显滞后能源消耗,针对目前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改革和完善能源计量工作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一是坚持依发计量、确保数据质量。必须严格依照《计量法》的有关规定,落实能源消耗计量监测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各种节能形式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宣传节能降耗先进典型,曝光能源浪费行为,不断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切实提高各单位对能源消耗计量监测的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同时加大计量执法力度,检查、监督能源消耗计量工作,严肃查处瞒报、漏报、虚报、拒报等计量违法行为,努力提高能源消耗计量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是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能源计量队伍建设。社会各个方面对能源消耗数据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好能源消耗计量工作首先必须强化队伍建设。能源计量涉及社会经济各个层面,能源计量任务重,环节多,资料搜集困难,迫切地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计量机构和网络;健全部门能源计量制度,疏通能源计量渠道,发改、交通、建设、电力、石油、计量等部门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备业务精湛的专职计量工作人员,各尽其职切实做好能源生产、消费、流转、销售等多环节的计量工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计量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计量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能源计量业务培训,提高能源计量人A的业务水平。能源计量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计量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计量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注重人员的实践经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提高基层计量人员对能源计量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制定能源消耗计量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办法,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日是建立考核和通报制度,全面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建立考核和通报制度。一是建立对各级节能降耗工作的考核制度。根据“十一五”期间各级节能降耗目标要求,对所属的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进行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建立对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住宿业的能源消耗的计量监测、通报制度。按月通报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电耗情况,按季通报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住宿业的能耗情况。三是建立对全社会能源消耗情况的计量监测和评估、通报制度。每年对全社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和通报。四是建立重点能耗大户节能降耗工作的跟踪监测监督制度,按季分户通报重点能耗大户的能耗情况,促使其落实节能降耗措施。
摘 要 在开展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工作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如果能够合理考虑各种与选材相关的要素将会大大提高选材工作的科学性以及选拔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因此,本文就分别针对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的身体形态要素(皮艇运动员:肩宽、臂长、体脂含量;划艇运动员:肩宽、静胸围、跪臂长)和身体机能要素(肺活量指数、最大摄氧量)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借此为青少年选材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皮划艇(静水) 青少年运动员 选材要素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既是选拔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后备人才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人才,提高我国皮划艇(静水)项目竞技水平的关键环节。由于在开展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工作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如,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和专项技术等等,所以如果能够合理考虑各种与选材相关的要素将会大大提高选材工作的科学性以及选拔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的成功率和准确性。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的身体形态要素和身体机能要素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借此为青少年选材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的身体形态要素
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是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反映的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外形特征。具体到皮划艇(静水)项目而言,由于皮艇和划艇在技术要求上具有一定的不同,所以,皮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特征与划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对于青少年皮艇运动员而言,专项身体形态的要求主要有肩宽、臂长以及体脂含量低三点。一是,肩宽。肩宽是青少年皮艇运动员最为基本的体格指标,同时也是我国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中的典型形态指标;二是,臂长。也就是坐臂长和前臂长,坐臂长和前臂长之所以是青少年皮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特征是因为,在皮艇运动中,坐臂越长的运动员往往抓水距离越远,前弧技术的质量也就越高。而前臂长的运动员在抓水后拉桨时则有助于减小上肢以肘关节为轴完成曲臂的转动半径,使得出水的速度明显加快;三是,体脂含量低。皮艇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最好要具有较低的脂肪和尽可能多的肌肉,体脂含量低往往就代表了运动员的肌肉所占体重的比例较大,而这样的运动员往往也更容易获得较大的肌肉力量,所以,体脂含量低也是皮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特点之一,是选材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其次,对于青少年划艇运动员而言,专项身体形态的要求主要有肩宽、静胸围和跪臂长等三点。除了肩宽作为皮划艇运动员的基本体格指标和典型形态指标依然入选之外,静胸围之所以入选为青少年划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指标是因为划艇运动相较于皮艇运动而言具有更加显著的力量性特征,运动员的静胸围则与划艇运动员每一桨的力量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每一桨的力量水平;而跪臂长之所以成为青少年划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特点是因为划艇运动员的跪臂长越大,\动员在相同动作幅度下抓水的距离越远,与划艇运动员的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以上是分别针对皮划艇(静水)项目中,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和划艇运动员的专项身体形态特点,也就是选材过程中所应考虑的身体形态指标所进行的分析,虽然以上指标中均没有涉及运动员的身高,但是这却并不是说身高对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而言不重要,而是因为人体的身高与坐臂长、前臂长以及跪臂长等几项指标之间均是高度相关的关系。所以,在选材的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坐臂长、前臂长以及跪臂长等进行测试和筛选,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的身高信息。
二、 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的身体机能要素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也是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由于皮划艇(静水)项目,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系统的要求上,主要是与比赛的距离相关的,而与皮艇和划艇之间的区别不大。所以,以下就针对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所要考虑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概括来说,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所要考察的身体机能指标主要有肺活量指数和最大摄氧量。其中,肺活量指数,主要反映的是人体在呼吸时最大的通气能力,是衡量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同时也是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最为稳定和有效的一项静态指标。由于人体的肺活量水平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在选材过程中,对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的肺活量指数进行测试和评价时,还要注意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而最大摄氧量之所以是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所需要考虑和评价的身体机能指标是因为,皮划艇(静水)是一项以高强度有氧能力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并对最终的运动成绩产生影响。由于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能够测试的是运动员心肺功能和全身各系统器官快速充分动员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吸收和利用氧的容量,所以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因此,在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的过程中,最大摄氧量也是所需要考虑和评价的重要身体机能指标,是影响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生态制约。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我国煤炭业的无序竞争与资源过度利用方面问题突出,煤炭开采与销售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煤炭产业生产与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产煤国相比,整体上表现出技术水平低、行业内部规模参差不齐、产业链较短、产品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综合表现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2.煤炭企业管理遭遇发展瓶颈。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思路和发展趋势正经受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煤炭行业界正在努力寻求着改善自身管理的措施,但面临着要付出更多管理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能源产业竞争激烈竞争程度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思路势必要与世界接轨。“跳跃式”的碰撞之下,众多企业并没有转变和适应的时间,措手不及,这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瓶颈问题。直接表现为竞争无序、管理混乱和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
3.煤电价格搏弈凸现能源茅盾。自本世初起,“煤”与“电”之间的竞争就一直没有中断。如只看到当前煤电价格竞争的表象,煤炭行业从中收获了更多的实惠。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前提性的茅盾,就是煤炭价格受市场调节,电能价格并没有放开。这种茅盾一方面使得我国基础能源领域中的均衡发展水平得不到保证,甚至是破坏;同时,它还种下了一颗不利于良性发展的种子。这中茅盾如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未来一旦以某种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结果会是整个基础能源行业的畸形发展,给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带来不同程度地负面影响。
二、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定位探讨
构建现代煤炭管理学科体系,首先要准确分析她的定位:
一是基本原则的定位。从共性上,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从属于经济管理学,要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与调节及其规律与方法。同时,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又要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性,能反映和指导煤炭经济管理。作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更要注重解决前述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兼顾研究现代煤炭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因此,在服从共性原则的同时,笔者思考,这一学科发展必须彰显出行业本身特点,突出适应性和可行性原则,兼顾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要求,还要强讲学科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及与其他学科的协调性。
二是研究视角的定位。综合前述分析的问题和推动这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笔者以为,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应从提升煤炭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出发,从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为视角,建立起从煤炭探储、开采到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全方位的科学研究体系。
三是学科内涵与研究对象的定位。在内涵和对象上,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可以这么描述:以提高现代煤炭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充分吸收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及其他自然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结果,合理借鉴系统论、控制论、哲学思维及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等方法,而加以融合的针对煤炭产业管理的一门学科。她以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现代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与发展的方向与内在规律,以期通过实施符合客面规律要求的科学管理来指导煤炭业的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良性运作、效益趋于最大化。
三、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
定位好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视角后,就是如何构建学科体系的问题。如前所述,这一学科不但要符合经济管理学科的共性,更要着眼于解决当前和今后煤炭行业自身的特色,并注重与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可含括煤炭经济学、煤炭企业管理,以及能源经济及其他相关学科。
(一)煤炭经济学科可以煤炭的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国际贸易为研究点。具体研究煤炭产业的演化规律、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与发展趋势、煤炭产业市场化发展趋势,区域资源型城市建设、区域资源经济,煤炭国际交易规则、煤炭国际贸易需求趋势以及时机与储备等内容。
(一)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但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拉动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增长率分别为4.3%、12.2%和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重工业增长16.5%,轻工业增长13.6%。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全年煤炭表观消费量接近33.9亿吨,同比增长10%;石油的表观消费量为4.49亿吨(其中原油4.4亿吨),同比增长12.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4%;全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41923亿千瓦时(其中线损为24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6%,电力需求弹性为1.4,单位产值用电量同比上升3.9%。
动态地看,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幅呈前高后低的态势,除了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外,能源消费量增幅逐月走低。如图1所示,全社会用用电量增长率从1月份的40%逐月下调到12月的3%。导致能源消费增幅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的基数前低后高。此外,2010年下半年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能源消费增幅。
尽管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但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费量则有所降低。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攻坚时期,为确保实现能耗强度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9%,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下降4.1%。“十一五”期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19.06%,年均下降4%,基本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过,我国的能耗强度仍是世界平水平的2.3倍,大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煤炭产业加快产业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在产能总量上超过32亿吨,在结构上进一步得到优化。石油方面,原油产能有所增加,超过2亿吨;油气管道建设取得新进展,随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段开工建设,我国西南地区油气资源陆路通道开始打通。
电力方面,2010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051亿元,比上年降低8.45%,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比上年降低4.26%;电网投资完成3410亿元,比上年降低12.53%。2010年,水电完成投资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并网风电 1399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9621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134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70663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107万千瓦。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分别为37140千米和6084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58亿千伏安。截至2010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44.27万千米、19.74亿千伏安,其中,50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13.20万千米、6.98亿千伏安;750千伏等级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7493千米、3660万千伏安。
(三)能源生产创新高,资源约束进一步凸显
在强劲的能源需求带动下,2010年国内能源生产快速发展,能源产量创下新高。原煤产量32.4亿吨,同比增长9%。原油产量2.03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增幅7.1%为今年来最高增速;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同比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同比增长5.1%,煤油1715万吨,增长15.3%,柴油1.59亿吨,增长12%。天然气产量达9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发电量4228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6863亿千瓦时,核电768亿千瓦时,风电500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为19%。
能源生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进一步凸显。根据BP200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经济可开采的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石油21亿吨,天然气24600亿立方米。据此测算,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只有35、10和25,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9%、24%和42%。资源约束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石油,即使保持现有开采规模,也只够再开采10年,能源瓶颈已近在眼前。
(四)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安全形势进一步严峻
2010年我国能源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煤炭进口量为16478万吨,同比增长30.98%,进口额169亿美元,同比增长60.1%;煤炭出口量为1903万吨,同比减少15%;煤炭净进口量1.46亿吨,同比增长41%。原油进口量为23931万吨,同比增长17.5%,进口额1352亿美元,同比增长51.4%;成品油进口量为3688万吨,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进口额223亿元,同比增长31.3%。全年进口LNG934万吨,同比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天然气44亿立方米。
能源进口增幅都远大于能源消费量和国内能源生产量的增长率,除了石油进口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外,煤炭与天然气也步入大量进口的行列。大量的能源进口加大了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使能源供应安全形势进一步严峻。当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4%左右,加上成品油进口,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5%;煤炭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4%和15%。
(五)能源价格普遍上涨,部分品种出现供需缺口
在强劲等能源需求的带动下,2010年我国能源价格普遍上涨。首先,进口能源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煤炭的平均进口价格为103美元/吨,同比上涨22.3%;原有的平均进口价格为565美元/吨(约76.8美元/桶),同比上涨28.9%;成品油的平均进口价格为605美元/吨,同比上涨31.6%。
进口能源的价格上涨带动了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煤炭方面,秦皇岛5500大卡山西优混煤的价格在最高的时候突破了800元/吨;主要电厂煤炭的到厂价格与2009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平均每吨煤炭的到厂价格提高了100元以上,最高的时期每吨上涨超过200元。
石油方面,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震荡上扬以及国内油品需求变化趋势,2010年我国对成油品价格进行了4次调整:2010年4月14日,成品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2010年6月1日,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2010年10月26日,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2010年12月22日,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目前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7730元和6980元。
天然气价格方面,2010年6月,发改委对天然气出厂价格进行了上调。发展改革委将部分油气田一、二档气价进行并轨,取消了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扩大价格浮动幅度,允许供需双方以出厂基准价格为基础,在上浮1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要求各地原则上按照与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保持车用气的合理比价。还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天然气销售价格。随后天然气出厂价格提高在各地区纷纷开展,但是11月 以来,发改委为稳定物价,并考虑国内通胀问题可能影响CPI等因素,决定暂缓天然气价格上调。但是天然气价格上涨的趋势今后将越来越明显,以后每年可能上调5%-8%。
尽管能源价格普遍上涨,但并没有实现能源供需平衡,电力和柴油都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电力的供需缺口主要是由于各地政府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而采取“拉闸限电”的突击式行动导致的。不过,即使在多个省份进行拉闸限电、甚至限制居民生活消费用电的情况下,2010年全年的用电量增长率仍高达14.56%,这反映了电力需求的强劲。当然,强劲的电力需求与现有的电价体系有直接的联系。另外,柴油供需缺口是2010能源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特征。“柴油荒”反映了现有的成品油定价体制不能很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2010年能源经济发展的新问题
面临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等多种宏观经济目标,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一些新问题。
(一)“节能减排”供给管理力度加大,需求管理有待完善
在经济形势复苏的带动下,能源需求全面恢复到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并再创新高。与此同时,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也空前加大。特别是面临着实现“能耗强度下降20%”既定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受此影响,能源消费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特别是9月份以来,能源需求逐步走低,煤炭产量增幅降到10%以下,用电量增幅降至9%以下。当然,今年以来能源增幅前高后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不同时期基数前低后高。为了剔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的2008、2009年能源需求波动的影响,把2007年作为基数分析电力消费走势可以发现,单月用电量的增幅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表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突击式的拉闸限电对于一直能源消费总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过,当前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做法主要采取控制能源总量的做法,属于供给管理。比如,通过拉闸限电来控制电力消费量的过快增长。供给管理政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改变能源需求,虽然在短期内控制了能源消费总量,但却没有控制能源需求总量,而只是通过行政手段制造了供需缺口。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一方面,强大的需求总是会通过各种市场途径来寻求供给,使得政府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管理政策一旦松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必然反弹。
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光靠控制能源供给总量难以实现目标,需要供给和需求管理双管齐下,有其是加强需求管理,调节能源需求总量。其中,最为根本的在于理顺能源价格,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的能源价格体系,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来调节能源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励企业改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才能切实调整产业结构。
(二)“柴油荒”蔓延,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待理顺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多座城市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柴油荒”,这是2010年能源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特征。此次柴油的供需缺口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包括:(1)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价格倒挂,地方炼油厂炼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出现减产甚至停产。(2)9、10两个月国内秋收、捕鱼,农用使得柴油消耗量大增;(3)社会上出现囤油投机,成品油隐性消费显性化;(4)国内部分炼厂七、八、九这3个月曾出现大规模检修,以致供应减少;(5)部分地区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开始实施大面积拉闸限电,企业不惜重金购买柴油发电机保障机器运转,发电用柴油需求激增,等等。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柴油市场的供不应求,不过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成品油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价格杠杆失去其调节供需的作用,无法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际上,继2009年成品油供过于求之后,2010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0963万吨,而成品油产量已达1.22亿吨。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成品油出口2102万吨,同比增长23.4%,其中9月份成品油出口209万吨,柴油出口36.81万吨,同比增长25.3%。去年前9个月成品油产量增幅明显,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了消化库存,完成季度销售任务,拼命加大出口,不断向商务部申请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额,甚至不惜低价出口。那么,为什么柴油就从前9个月的加大出口消化库存,转向到处油荒呢?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石油行业的价格管理体制。第一,根据当前试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种滞后的价格自动调整机制催生了囤积居奇的行为,几乎每一次临近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打开前,都会有人囤积柴油以获利。第二,滞后的价格调整使得炼油企业缺乏在需求高峰期加大供给力度的激励。第三,零售价格管制使得价格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不能通过价格杠杆来有效调节需求。第四,价格倒挂,进口商进口积极性下降,不能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调剂国内紧缺。
由此可见,解决柴油荒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成品油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调节供需、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另外,应该改革成品油进口配额制度,放宽进口限制,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来调节国内的供需。
三、2011年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一)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但增速可能回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会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2010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较快,也预示明年投资增长后劲较足。另外,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政府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将会促进消费增长率保持甚至略快于2010年的水平。总体上看,2010年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不过,随着4万亿投资的退出,以及管理通货膨胀,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从紧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将抑制投资需求,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将抑制投资需求过快增长,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率将略低于2010年的水平。另外,受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美元持续贬值的影响,中国出口增长将会明显回落。由此判断2011年的GDP增长率会低于2010年的水平,预计为9.5%。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区为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能耗强度下降20%的目标而关停的生产能力将重新开工生产,相对于2010年第4季度,预计上半年能耗强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不过,基于“十一五”能耗强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具有长期效应的节能减排措施。根据“十二五”期间能耗强度降低17%左右的目标,如果分解到每一年,年均能耗强度需要下降3.6%,但是,考虑到开局之年,预计2011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费量将下降3.3%,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4.4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考虑到2010年四季度的能源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2011年四季度的能源需求增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翘尾”现象。预计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为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电力需求弹性回落到1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原油消费量为4.6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消费总量预计将达到1300亿立方米。
(二)能源供需总体平衡,中部地区可能偏紧
“十一五”期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煤炭、电力、成品油更主要能源产品新增产能持续较快增加。2010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6亿千瓦,为国民经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提供了足够的装机容量保障,制约电力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电煤的有效供给问题。随着煤炭价格逐步与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接轨,澳大利亚、印尼和南美一些主要煤炭出口国和企业逐步加大对中国的煤炭出口量,成为国内煤炭生产的有效补充。油气方面,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油气战略通道建设、炼油能力建设和油气储备建设,为满足油气需求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1年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
不过,从区域方面看,在能源供需总体平衡的同时,局部地区的能源供需形势仍然偏紧。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经济结构加快调整,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而我国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已有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服务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用能需求。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中部地区的能源需求走势。
(三)能源价格呈上涨趋势,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能源价格的“历史欠账”和强劲的能源需求将推动能源价格继续上涨,特别是随着进口能源所占比重的提高,受极端天气、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和美元贬值的影响,进口能源价格的上涨将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煤炭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发展经济将是各级政府的主旋律,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也将会有所松动,由此将带动煤炭需求的增加。而在供给方面,煤炭企业重组的进一步推进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一步实施将会减缓煤炭产能的增加速度。由此判断今年煤炭价格看涨。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将推高国内煤价。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能源需求也逐步复苏,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煤炭需求持续旺盛将推动国际煤炭价格逐步上涨。另外,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元贬值,从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煤炭进口价格上涨,这会进一步减少煤炭的进口需求而推高国内价格。将于2012年7月开始增收的澳大利亚资源税一旦正式形成最终方案,这种以成本转移为目标的煤价上涨可能会提前来临,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就有可能开始产生效应。国际煤价在2011-2012年存在超预期上涨的可能,而在中国进口量维持高位的背景下,国际煤价上涨很容易传导至国内。
在煤炭市场价格看涨的背景下,电煤价格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明确要求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不过在煤炭产业已经逐步趋于市场化的条件下,煤炭行业国家限价令的效果并不明显。比如,2008年6月和8月,国家发改委曾连续两次限制煤炭销售价格,直至2009年1月解除煤炭限价令,从效果来看,这两次限价均未能抑制煤价上涨。由于现在的市场价比较高,卖给市场比卖给合同电企更赚钱,所以煤炭企业经常以生产、安全原因来减少重点合同煤的供应,使得发电企业只能采购高价市场煤。另外,在价格限制下,煤炭企业供应给电力企业的电煤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过高的市场煤价使得煤电双方的分歧不断加深,从而导致电煤供应难以保障。基于此,我们判断2011年的重点电煤合同实际执行价格将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上调30/吨左右。如果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火电企业的亏损面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电力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关键词 中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经济发展情景;一次能源需求量;CO2排放强度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1-0041-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1.006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过去1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由2001年的15.04亿t增加到2010年的32.5亿t,年均增加8%左右。这样快速的能源需求增长趋势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带来了温室气体排放的急剧增加。未来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趋势是否将继续,能源结构将如何变化,能源排放什么时候达到峰值,关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对于准确把握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形势、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工具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研究关注我国能源需求预测问题,其中,能源需求预测方法中,传统的趋势回归预测和多因素研究是用的最多的,Crompton[1]等运用贝叶斯向量回归方法预测了中国2004-2010年的能源需求,认为未来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能源消费的增长会逐渐变缓。Zhang Ming[2]等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预测了我国未来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量,认为2020年不同情景下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将达到4.33亿t-4.68亿t。孙涵[3]等研究表明,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能源需求影响很大,到2020 年能源需求将达到45.3 亿t。另外,也有些学者利用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能源需求进行了趋势外推的预测[4-7]。而近些年能源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则聚焦于经济系统本身规律的投入产出模型、MARKAL、TIMES、LEAP等宏观经济模型,从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情景出发,通过对驱动能源消费的各种因素的合理预期构造和分析未来我国的能源需求。Fan Ying[8]等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和CO2排放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可以显著地降低我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Shan Baoguo[9]等运用Leap模型分情景模拟了我国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煤炭比重将下降,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将上升,2020年能源需求将达到48.4亿t-50.7亿t。Liu Jia[10]等运用MARKALTIMES模型预测了我国未来2010-2050年的能源需求,结果显示中国能源需求在2020年之前将维持快速增长趋势,然后逐渐下降,2050年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下能源需求分别达到66亿t和62亿t。近年来,相关的学术文献中,CGE模型逐渐成为最常用的应用于需求预测的分析工具。本文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构造中国动态能源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设定了3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强化低碳情景和粗放型情景,来分析3种情景下我国未来的一次能源需求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2排放趋势。
1 研究方法
1.1 基本模型
本文所建模型的基础架构是源自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开发的Monash模型[11]。Monash模型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主要是在“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整个经济内部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以及产业之间的联系,计算政策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近年来,该模型更被广泛地应用于政策分析中,成为研究能源环境经济问题时有力的分析工具。其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组体系、数据库以及闭合条件,运行环境为GEMPACK软件。
相比传统的CGE模型,Monash模型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模型的生产要素生产方程中有技术变动参数,这些技术参数用来探讨要素使用的技术进步对于产品生产及部门资本形成的影响;而在消费方面,此参数用来描述偏好的改变。第二,模型在处理动态投资决策行为时,将资本存量的增长率与投资及预期报酬率建立关联,通过预期资本回报率的高低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进一步影响产业资本存量积累的结果。第三,模型中假设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流动与部门之间的相对工资率及相对就业状况相联系,即工资的调整并不需要当期出清劳动力市场,而是采用一种更合理的假设,使得模型进行外生冲击时,工资当期变动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将逐步调整而不是立即调整,最后通过工资的逐步变动而吸收冲击对劳动力失衡的影响。
模型主要包括了3种投入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六个经济主体(企业、居民、政府、投资、出口、库存),方程体系主要有生产者对中间产品投入和基本要素投入的需求方程、居民消费方程、进出口贸易方程、政府支出方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出清方程、宏观经济指标方程和价格指标方程。
1.2 Monash模型主要方程
1.2.1 生产及需求模块
Monash模型生产函数中,包括模型的生产和投入结构。在生产投入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同种产品按照CES函数组合成复合产品,资本、劳动和土地也按照CES函数组合成基本要素,然后企业把所有产品、基本要素以及其它成本再按照Leontief生产函数进行生产。在产出方面,每个产品按照CET函数分为国内消费和出口。
消费模块中,假设政府消费外生,政府需求按照总支出的固定份额确定。而居民效用函数为KleinRubin效用函数,允许商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居民在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得到居民需求方程为线性支出函数方程。居民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关,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工资、资本收益以及政府的转移支付和补贴等组成。
1.2.2 进出口模块
贸易方面,分为进口供给和出口需求。进口产品和同类国产品之间满足Armington假设,即本地产品与进口品满足不完全替代关系,以CES函数表示。Monash模型采用小国假设,进口品的世界平均价格外生,进口量完全由国内需求和贸易平衡状况所确定。
而出口需求模块假设出口需求用固定价格弹性的向下倾斜曲线描述,其中,对中国只供给世界市场很小额的商品而言,出口需求的固定弹性可为无穷大,即中国出口的变动不足以影响世界供给,使得世界市场有所变化。对中国的大宗出口商品而言,出口需求固定弹性有限,即有:
其中, j表示产业,K为资本,D为资本折旧率,Et为t期的期望值,ROR是资本的回报率。KGRj,t为资本增长率,P(2)j,t为额外增加一单位资本所需成本,P(1cap)j,t为资本租金率,r为利率,INF为通货膨胀率。即模型中投资需求由预期投资回报率决定,预期投资回报率由下期租金、当期及下期资本价格、通货膨胀率、利率决定,资本供给是通过将资本增长率作为资本预期收益率的函数而实现的,资本积累则通过投资扣除折旧实现,以确保资本供给。而资本的需求是由各部门的边际收益决定的,资本供给与资本需求相互作用最终达到新的均衡,进而得到下期的资本。模型通过资本积累的递归动态,将不同年度的经济运行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化。
1.3 模型修改及扩展
针对我国的能源需求问题,我们在已有Monash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扩展,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动态能源CGE模型(China Dynamic Energy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简称CDECGE模型),主要扩展包括对能源使用的嵌套生产函数的修改、加入了CO2排放模块、引入了碳税政策等。
1.3.1 CDECGE的能源替代设计
在Monash模型中,各部门中间投入及生产要素按Leontief生产函数进行生产,能源之间以及能源与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我们对生产函数进行了修改,把煤、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焦炭、燃气六种化石能源产品按照CES组合成化石能源束,化石能源和电力产品按照CES函数组合成能源束,能源束和初级要素也按照CES函数组成能源要素束,最后能源要素束和非能源产品之间满足Leontief生产函数进行生产,这样能源之间以及能源要素之间就实现了相互替代。
在CDECGE模型中,生产函数由4层嵌套构成,在生产行为中引入能源投入及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具体的部门生产函数结构见图1。
模型中投入品间的替代弹性大小决定了各投入品间的互相替代的难易程度,从而决定了各种政策或外部冲击对经济系统的影响程度。我们在设定生产函数投入品间替代弹性值时参考了GTAP-E[12],GREEN模型[13],Global2100[14],Kemfert[15],张中祥[16]等已有的研究,本模型中综合了中国经济特点对能源、要素及化石能源之间替代弹性等进行了以下设置,详见表1。
因为替代弹性相当重要,其取值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本文后面将对替代弹性进行敏感性分析。
1.3.2 CDECGE的碳税模块
在CDECGE中,特别增加了碳税税收方程,对生产部门生产产品、居民消费环节使用能源产品时排放的CO2征收碳税;模型不仅对化石能源消费征收碳税,还对水泥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CO2排放征收碳税。其中煤炭、天然气、成品油使用环节(中间投入与居民消费)所排放的CO2以消费税形式征收碳税,对水泥工艺过程排放征收的碳税以生产税形式征收。碳税政策的实施,直接会引起生产部门生产时购买的能源产品价格提高,进一步影响以能源作为中间投入的部门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能源产品使用,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以下为模型中能源产品在生产环节或消费环节的价格方程:
c,i为第i行业使用第c种产品的消费税率,Xc,i,mar为第i行业使用第c种产品的商品流通的使用量;Pmar为第i行业使用第c种产品的流通价格;Ppurchasee,i(t)为第i行业使用第e种产品的购买价格,Tctaxe,i为第i行业使用第e中化石能源所征收的碳税税率(从价税率);其中e为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化石能源商品,c为除去化石能源剩余商品。方程(14)(15)左边代表了消费者购买总量,右边等于商品生产者总值、商品间接税、商品流通消耗的加总,而居民消费环节消费的化石燃料购买价格方程与以上类似。
另外,对水泥工艺CO2排放征收碳税则以生产税的形式加到模型里。其中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化石燃料的排放,放到前面的能源燃烧排放中去考虑。我们首先根据CO2排放征收的碳税税率转化为按照水泥生产的价值量征收的碳税税率(从价税率),再以生产税形式引入到水泥行业生产成本中。
C・Qc=Tc・Vce (18)
其中Tc为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税从价税率,C为碳税从量税率(每元/t),Qc为水泥生产过程CO2排放, Vce为水泥的生产成本。
1.3.3 CDECGE的碳税中性设计
根据税收中性原则,为保持政府收入总额不变,模型中将所有碳税收入以减少所得税的形式全部返还给居民。
修改后的CDECGE模型是一个包含了能源碳排放和水泥生产排放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在历史模拟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驱动因素,可以对未来的能源需求及相关变量进行预测分析。
1.4 数据来源及部门划分
本研究以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准年,2002-2010年是历史仿真阶段,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2011-2020年是预测阶段。历史校准时期投资、消费、进出口、人口、就业、汇率、GDP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17];分品种的能源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居民消费量来自2002年到2011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8],各种一次能源的排放因子来源于IPCC报告;未来基准情景下我国的就业、人口数据来源于UNDP[19]报告。
产业部门划分参考了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划分,分为138个产业部门,其中包括7个能源生产部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开采业,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炼焦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表2给出了2002-2010年历史仿真阶段我国GDP年增长率、能源消费增长率的拟合结果,我们与历史阶段实际GDP增长率、实际能源消费增长率相对比,可以看出历史仿真结果与历年来我国GDP、能源消费量实际的增长率是比较吻合的。
2 情景设定
从影响能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出发,并依据目前已有的主要规划和中长期目标,以及关于未来经济趋势的分析,设置了3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强化低碳经济情景、粗放型经济情景。
基准情景:以政府已经出台的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的减排目标为基准,我们对未来能源的使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能源产品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校准,同时设计了不同的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弹性。
强化低碳情景:此情景以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5%为政策目标,在基准情景基础上以碳税作为政策工具,从2012年开始实行统一碳税税率,通过化石能源价格的上升,造成物价的上涨、能源需求的下降。通过尝试不同的碳税税率,发现对CO2排放征收55元/t的碳税,并把税收以居民所得税减免形式返还给居民,能够实现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5%新的减排目标。
粗放型情景:假设在基准情景的基础上,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未能有效转变,二次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我们主要是在基准情景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产业结构、高耗能部门产出等驱动型因素,来重点分析其变化时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及CO2排放的影响,而其中影响能源需求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人口等驱动性因素相对基准情景都维持不变。
3 中国能源需求情景分析
3.1 基准情景预测
基准情景下,未来我国总投资、国内需求、进口都保持较平稳的增长趋势,出口需求增速有逐年下降趋势。2011-2015年GDP保持了年均7%的增速,2016-2020年增长趋势逐渐放缓,GDP年均增速为6%,基准情景下2020年全国GDP将达到54.78万亿元(2002年价格,下同)。
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到47.9亿t,化石能源CO2排放量为97.8亿t,煤、原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占比将分别为59.9%,19.1%,9.7%和11.3%,需求量分别达到40.2亿t、6.4亿t、3 500.8亿m3和5.41亿t。结果(见图2,3)显示随着我国煤炭需求增长趋势的逐渐放缓,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需求量及能源占比会逐年增加。同时,CO2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将逐年下降,2020年CO2排放强度为1.785 t/万元、能源强度为0.875 t/万元,CO2排放强度相对2005年下降40%,能源强度下降36.86%。随着能源利用技术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逐渐上升,单位能源之CO2排放量会逐年减少,未来CO2排放强度下降幅度会比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大。
3.2 基准情景下敏感性分析
考虑到模型中外生参数的设定对于模拟结果和模型
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我们对生产函数中投入品间的替代弹性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之间替代弹性在基准情景基础上增加20%和减少20%,“能源-要素”之间替代弹性增加20%和减少20%,“化石能源”之间替代弹性增加20%和减少20%。表3给出了以上替代参数
变动后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未来一次能源需求量和CO2变化结果并未出现较大的差异性,相比“资本-劳动-土地”之间的替代弹性,“能源-要素”和“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对CO2排放和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更大。
3.3 强化低碳情景分析
强化低碳情景下,2012年到2020年对化石能源排放征收统一碳税,税率设为55元/tCO2。短期内,2012年GDP增速由基准情景下的7%下降到5.58%,但长期看实际GDP的下降幅度会逐渐放缓。这是由于长期来看,GDP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资本存量降低引起的。征收碳税,能源投入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产出价格的上升,影响部门的产出,进而引起部门资本存量降低,GDP会有一定的下降,但长期来说随着劳动力的逐步调整及资本回报率的上升,实际GDP相对基准情景的下降幅度逐渐放缓。
图4所示,碳税作为一种减排工具,可以通过提高化石能源成本来减少化石能源需求和CO2碳排放,在统一碳税税率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到45.52亿t,化石能源CO2排放量为89.43亿t,相对基准情景分别降低2.41亿t和8.36亿tCO2。而且由于模型中化石能源与电力之间替代关系,会进一步提升一次电力的需求,改变未来能源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使经济向低碳经济社会转型。同时,强化低碳情景下,2020年我国煤、原油、天然气和一次电力的能源结构占比将为57.35%,19.77%,9.52%和13.36%,需求量分别达到36.55亿t、6.30亿t、3 257.75亿m3和6.08亿t。而由图5可以看到,2020年CO2排放强度将达到1.635 t/万元,相对2005年下降45%;2020年能源强度为0.832 t/万元,相对2005年能源强度降低40%。
3.4 粗放型情景分析
粗放型经济情景下,高耗能部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转型没有到位,2020年前经济增速仍保持在高位,2012-2015年GDP年均增速为8.5%,2016-2020年GDP年均增速为7.5%,2020年全国GDP将达到62.14万亿元。
如图6、图7所示,粗放型经济情景下,由于二次产业短期内占比较大,且高耗能部门比重下降缓慢,清洁能源比重增长缓慢,使得化石能源需求增长较快,未来能源结构转型较慢。我国未来能源需求及CO2排放量维持了较
4 结 论
本文通过构造我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DECGE,从影响能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和减排政策工具出发,分析了不同政策目标情景下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能源结构及CO2排放趋势。结果发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及政策取向对于未来能源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在基准、强化低碳、粗放型情景下,2020年我国未来一次能源需求量分别为47.9亿t,45.52亿t,56.62亿t,而粗放型经济下,经济的快速扩张拉动了能源的旺盛需求。碳税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CO2排放,减少化石能源需求,从而降低CO2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使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强化低碳情景可以看出,统一征收碳税55元/t,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CO2排放可以大幅下降,2020年相对基准情景分别降低2.41亿t和8.36亿t CO2。并实现2020年CO2排放强度相对2005年下降45%的减排目标;强化低碳情景下,化石能源与电力之间替代拉动了一次电力的需求,改变了未来能源结构,使得2020年一次电力占比从基准情景的11.3%上升为13.36%,而粗放型经济下,2020年一次电力占比为8.17%,能源结构变化较大。
因此,为减缓能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趋势,实现减排目标,可以从提高能效、改善产业结构、施行碳税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应对我国越发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rompton P, Wu Y.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riginal [L7]Research [J].Energy Economics, 2005, 27(1):195-208.
[2]Zhang Ming, Mu Hailin, Li Gang , et al. Forecasting the Transport Energy Demand based on PLSR Method in China [J]. Energy, 2009, 34(9):1396-1400.
[3]孙涵,成金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7-12.[Sun Han, Cheng Jinhua. China Energy Demand Forecast and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21(7):7-12.]
[4]刘朝,赵涛.2020 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73-79.[Liu Chao, Zhao Tao.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in 2020[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7):73-79.]
[5]李长胜,姬强,范英.基于周期理论的2010年中国能源需求预测[J].中国能源,2010, 32(4):23-26. [Li Changsheng, Ji Qiang, Fan Ying. Energy Demand and Supply Forecast for 2010 based on Cyclical Theory[J]. Energy of China, 2010, 32(4):23-26.]
[6]张林,张传平. 基于时间序列视角的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预测[J].价值工程,2011,30(15):22-23.[Zhang Lin, Zhang Chuangping. China’s Energy Demand Prediction in 2020 Based on the Visual Angle of Time Series Analysis[J]. Value Engineering, 2011, 30(15):22-23.]
[7]张庆,张传平. 多视角下的中国能源需求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Zhang Qing, Zhang Chuangping. Study on Forcast of China’s Energy Demand Based on Multiple Perspectives[D]. 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2011.]
[8]Fan Ying, Xia Yan. Explor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mand in China[J].Energy, 2012, 40(1):23-30.
[9]Shan Baoguo, Xu Minjie, Zhu Fagen, et al. China’s Energy Demand Scenario Analysis in 2030[J]. Energy Procedia, 2012, 14:1292-1298.
[10]Liu Jia, Chen Wenying, Liu Deshun. Scenario Analysis of China’s Future Energy Demand based on TIMES Model System[J]. Energy Procedia, 2011, 5:1803-1808.
[11]Dixon, P B, Rimmer M T.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ing for Forecasting and Policy: A Practical Guide and Documentation of MONASH[M]. 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2002:59-92.
[12]Burniaux J M,Truong T P. GTAPE: An Energyenvironmental Version of the GTAP Model[J]. GTAP Thehnical Paper,2002,16:110-119.
[13]Adams P D, Horridge M, Wittwer G. MMRFGREEN:A Dynamic MultiRegional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Australian Economy,Based on the MMR and MONASH Models[R]. Working Paper,2002:110- 119.
[14]Kemfert C. Estimated Substitution Elasticities of a Nested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for Germany[J].Energy Economics, 1998, 20(3):249-264.
[15]Kemfert C,Welsch H. Energy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O2 Abatement: Evidence for Germany[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0, 22(6):641-660.
[16]Zhang Zhongxiang.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CO2 Emission Limits: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China[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8, 20(2):213-250.
[1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in 2011 [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