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教育专业

高等教育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教育专业

高等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西;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建设

[作者简介]孙睿,广西大学宣传部助教,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0-0170-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广西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西部大开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环北部湾经贸合作等,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对各方面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这对广西高校的高质量人才输送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提升广西高等教育质量已是刻不容缓。

在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综合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专业品牌是高等院校彰显实力与地位、吸纳生源的最好保证。高校要以专业品牌的良好效果为标杆为动力,发挥其辐射和示范效应,将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高校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专业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终提升。

一、广西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发展现状

广西现有的19所本科院校(不含二级独立学院)中(表1),大学5所,学院14所,其中2006年刚从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5所。2006年。广西教育厅启动了全区高校优质专业认定试点及评估工作,2007年全面启动了优质专业认定工作,至今共进行了两次评审,90个本科专业被评为优质专业。

1 专业品牌院校分布不均衡。从获得优质专业的院校的专业情况看,各高校间的实力差距比较明显。全区的2个综合性大学、3个工科院校和2个师范院校获优质专业数较多,专业实力相较于艺术院校、财经院校、医学院校以及正在转型的综合性院校来说更强。目前,全区仍有1所师范院校、1所财经院校、2所医学院校和5所正在转型的综合性院校专业品牌榜上无名,这些高校专业质量有待提升(表2)。

2 专业品牌学科门类不均衡。从获得优质专业的院校学科门类看,工学类专业最多,2006年有4所本科院校22个工学专业被认定为优质专业,2007年有3所本科院校14个工学专业被认定为优质专业。理学类次之,往下排序是文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历史学、农学,教育学和经济学仅在2006年各认定了1个,目前广西全区暂无哲学类优质专业,反映了广西普通本科教育在教育学类、经济学类和哲学类专业品牌建设上的弱势现状(表2)。

3 专业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相符。广西是沿边、沿海、沿江和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然而,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未充分地利用与发展,机械学、土建类专业、轻工纺织食品类、地矿类、水利类等对广西特色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本科专业开发力度不大,布点较少,没有形成全国闻名的品牌专业。2008年年初,国家批准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决定加快建设沿海石化、林浆纸产业等9大产业基地,预计2015年需求相关人才达168万人,全区高校已基本设置了这九大产业所对应的专业,但是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品牌专业,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4 广西专业品牌在全国竞争力不强。在武书连教授的中国大学各本科专业2006―2008年的排行榜中,11大学科门类中全广西仅有广西大学的农类专业进入了全国前30强,其余门类专业在30名后或是榜上无名。广西没有一所高校的某个专业能进入全国前十名(表3)。全区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的品牌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非常弱的。

二、广西专业品牌建设现状原因分析

1 专业品牌意识有待提高。当前的高校专业品牌建设多由政府的外力来拉动,高校的自发性品牌建设意识仍需加强。

2 专业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缺乏品牌效应。不少高校没有对学科专业进行清晰准确的整体定位,没有突出特点,一些高校还致力于向大而全发展,不断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专业形象重叠交错,影响社会对专业的印象。

3 地方性高校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专升本的几所地方高校刚刚转型,专业基础差底子薄,“弱势”专业依然弱势。

4 人才流失,优秀师资缺乏,形不成名师效应。广西经济还不够发达,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加上科研条件、生活水平、用人机制及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5 专业与生产脱节,教育产品与人才市场脱节。多数专业教学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对市场需要的关注仍然缺乏。

6 高校学术管理行政化,成本高,水平低,缺少品牌效益。学术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妨碍了学术权力的发挥,教师积极性受到抑制,学院(系)的自觉性、主动性难以提高。

7 普遍忽视专业品牌的形象塑造和宣传推广。许多学校在观念上忽视学校外在品牌形象的建设,不少高校不擅公关,羞于自我宣传,使得社会及广大消费者对学校更加缺乏了解。

8 专业品牌建设信息不通畅。优质专业评估中,广西全区申报的本科优质专业水平、各高校申报的本科专业水平、全区的优质专业分布状态等大量的专业建设信息难以传递到各高校之中,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缺失。

9 品牌专业建设过程难以监控。自治区优质专业认定和评估的数据资料,全部由各院校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专家或教育管理部门无法对高校办学情况、专业教学建设过程等进行监测,专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评估项目进行全面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监督评估工作的效用。

三、广西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建设

针对现状,广西全区需要进一步形成高校主导、政府导向、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通过调研、定位、质量锻造、宣传推广、品牌维护以及监测评估等步骤以促进适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发展建设。

1 构建横向、纵向专业品牌两级调研体系。针对广西全区专业品牌建设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开展,调研,对于当前专业品牌建设尤为重要。调研包含两个体系:纵向调研系统与横向调研系统。

纵向调研系统以全区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面向全社会(主要是广西区内)对全区高校的专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有总体性、概括性和普遍性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对广西高校的专业调研,例如2005年教育主管部门利用行政优势资源,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实行的广西高等教育专业排行榜。第二是对广西市场的调研。主管部门对广西高校

毕业生市场、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进行人才专业素质的需求、专业素质满意度调研。纵向调研对全区高等教育学科机构和专业品牌建设有良性的导向作用,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横向调研系统以学校为主体,对本校的专业情况进行个案调研,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分析深入的特点。包括:第一是广西高校内部调研,对学校自身专业设置及学科机构现状、对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专业质量现状、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等进行调研分析;第二是广西市场调研,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对本校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质量和科研效果追踪调研;第三是广西社会调研,高等院校可对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以外的人群进行学校的形象调研。横向调研使学校自身有一个较全面的印象把握,对提炼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通过以全区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全区高等学校为主体的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调查研究,对全区高校有了既全面又细致的分析,这对全区高校进行品牌专业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 突出优势、特色,专业品牌准确定位。准确的目标、科学的定位是专业品牌形成的前提条件。在专业建设上根据自己专业的能力、优势以及应发挥的特色找准其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众多竞争品牌中突现自己以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这是全区高校专业走品牌之路的前提。按照品牌的知名度、辐射区域和行业,可对全区的专业品牌定位进行划分设定,分为区内品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和行业品牌。

一是区内品牌,即目标定位为具有广西区内该专业的首位优势。如自治区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机械学、土建类专业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急需的海洋科学技术专业等,以解决全区经济发展与本科专业品牌状况不相符的问题。二是国内品牌,即定位为在区内有权威有优势且在全国同类专业排在前列的专业。如,壮民族研究专业或越南研究专业等具地域优势的专业,此类品牌的建设可以解决广西专业品牌在全国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三是国际品牌,即专业品牌定位于国内拔尖、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专业。四是行业品牌。专业品牌以行业定位,力争在此行业内遥遥领先。如广西是我国糖料蔗优势产区,可以大力发展制糖专业,进一步提升广西糖业在全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和全球竞争力。

3 打造服务型质量专业品牌模式。采用品牌学中质量模式与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质量是根本、服务是内涵,我们可以打造以服务理念贯穿始终的专业质量锻造模式。

一是优秀的教师及团队。“无大师便无名校”,国家级名师在广西高校中还是寥寥可数,我们要着力进行名师建设,可通过学生根据培养计划自行选择教师,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行最直接的考验。二是优秀的专业教学。我们可从丰富专业内涵、加强课程建设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和学生自选课程着手。继续拓宽专业口径,加强专业柔性和集约性,增强该品牌专业与同学科专业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形成互为联系的学科专业群,加强产业和行业的支撑力;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特别要考虑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又要结合学校的自身专业优势,同时还需要参考国内外各著名高校和大型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和优、新教材;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根据培养计划自行选择专业课程。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学术科研和配套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

4 及时而富有创意的专业品牌传播推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社会环境对高校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高,专业品牌传播推广成为高校获得良好信誉和正面形象的有效工具和管理策略。从全区当前的专业品牌现状不难看出,广西高等教育对推广宣传并不是很重视。结合实际,广西专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可从撰写新闻稿、召开新闻会的新闻媒体传播和广告宣传以及校庆、招生及分配信息、科技成果转让等其他公共关系活动来提升学校、专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例如,2008年4月,广西大学召开了新闻会,以广西大学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为主题,向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广西电视台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重要媒体了信息,表示广西大学将改造已有的适应北部湾发展需求的专业,并增设海洋专业等北部湾急缺的专业,积极主动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规划和实力;再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冰冻灾害,广西大学农学、林学、动物科学的相关专业的专家老师学生百余人主动奔赴灾区进行相关农林畜牧类的抗灾指导,为广西经济和农民朋友挽回了部分损失,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类的宣传大大提升了该校和相关专业的社会声誉,是高校及品牌专业社会推介的成功案例。

5 加强专业品牌的维护,完善效果评估。专业品牌维护与效果评估是专业品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专业品牌维护是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的重要途径,评估既是高校对自身专业定位、设置、优化、改革、软硬件配备等各方面效果的系统检验,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了解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具体状况的主要途径。

高等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一、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特色的意义

专业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能否把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成特色专业,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适用专门人才的重要问题,也是检验成人高等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志。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办学实体的社会性、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教育效益的显效性速效性、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用性等等。这些特性使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有相当的地位,成人高等教育确实依靠这些特点和优势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的合格的高级人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许多人比较重视或强调成人高等教育在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却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重视不够。比较突出的即是在专业建设上完全沿袭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几乎全盘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诚然,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同属高等教育,他们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学术水平、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但是二者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劳动预备期的青少年,是职前的一次性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年劳动者,是职后的多次性教育.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由于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包括职业、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构成了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等诸多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的不同仅仅是外在的,而课程设置、学习内容的不同是内在的,是带有本质意义的.这正是专业特色需要解决的间题.如果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没有特色,仅仅是在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上具有成人特色,那就无法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也就无法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没有了成人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也就无法使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我们说建设特色专业是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具有的专业特色

1、成人特色。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首要的或者说最基本的是它的成人特色。成人特色表现在专业建设上首先是专业培养目标.我们知道,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那么作为培养目标要更加体现职业特色。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宽打基础、多侧面的培养能力,侧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备将来选择工作岗位的话,那么成人高等教育则更注重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它是立足于现有岗位工作的需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

其二是课程设置的职业性。职业性是成人教育的天然特征,是成人教育特点的核心.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大多是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对高等教育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增删,以利于提高学员的职业技能。

其三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这是成人高等教育最重要也应该是最显著的专业特色。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内容要比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更丰富,这种丰富主要是实践性内容的扩大。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其教学内容就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从实用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能力。

2、学校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积淀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这些学校特色无疑要在专业特色上体现出来,从而形成某一专业的学校特色.同是会计学专业,有的注重会计学理论的系统性,有的注重会计学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财经大学开设的会计学与师范大学开设的会计学在教学重点上是有差异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开设的专业,可能体现成人特色的因素要多一些,而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因为师资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因而往往易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思路来考虑成人高等教育。

学校特色受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较大。同是中文专业,以文科为主的学校可能师资力量要雄厚一些。而以理科为主的学校师资力量可能要薄弱一些。学校特色并不是强加或附加在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上的,而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在专业建设上显现出来的。也可以说既然存在着学校的个性特色,那么这种特色就不可避免地在专业特色上显现出来。学校特色在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大。

3、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在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中较之普通高等教育更明显更突出因而也更重要.地域特色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所造成的。比如我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城市和乡村等等,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经济发展重点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有差异的,人们的思维观念是不同的,文化层次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必然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影响到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发展的速度,也必然折射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上。因而在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开设的外语课程的教学时数、教学重点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地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不能不考虑全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应强求一律提出统一的专业课程要求,起码在带有社区教育性质的成人高等教育是这样的.另外,不同地区同一专业的教学重点是不一样的,成人教育的职业性本身就要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职业需要。比如法学专业,在不同地区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同,面临的法律间题不同,法律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只有以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才能充分地满足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4、行业特色。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是和当时当地的行业发展紧密相联的。我们说突出成人高等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也就是行业特点。成人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高等教育是相通的。职业高等教育从招收成人的角度讲就是成人高等教育,职业需要就是行为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充分体现行业特色.比如说企业管理专业,与该专业相联系的行业是国企、民企、合资企业等类型的企业。参加这个专业学习的主要是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那么企业管理专业就要深入地探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间题与企业的管理有什么联系,如何加强这些企业的管理,只有紧密地结合这些行业的实践,才会使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更具职业性和行业性,也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行业建设的需要,培养出胜任该行业该岗位的合格人才。

三、建设特色专业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研究的不多,在实践中落实的不够。套用或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模式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直至今日,在许多人的脑子里还是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比较合理、比较规范、比较科学的,能体现成人教育规律和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但是我们要致力于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只有在这个问题上明确了认识才会深刻认识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在专业建设上努力地突出成人特色。

其二是深入调研,充分论证。专业特色本身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要深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第一线,了解行业建设和岗位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人才的需求情况。不能鼠目寸光,要看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超前培养。地域特色不仅不应成为降低质量标准的理由,反而要求我们对地域特色进行科学地分析,把地域特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专业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偏废.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的增删以及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的改革都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充分的论证。

其三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把专业特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要明确提出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把为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本地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级人才做为专业培养目标。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作为参照系数,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尤其要结合当时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开设课程的门数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教学内容方面,前文已经说过,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将会十分频繁,因而又不能把针对性限于过于狭窄的职业领域。而且更要注意为学生的继续教育、可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关于档案专编等教育的评价问题

1.关于理论脱离实际、实际脱离理论、理论滞后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但我以为,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些不切实际甚至过于夸大。试析凡属社会科学的学科,其成熟的、能够运用于高等教学的理论又何尝能够做到不滞后,而只要一滞后就会出现脱离实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对其作出科学的分析。

首先,我们不能够将档案学理论象数理化那样来对待,寄希望于档案学理论长久不变,并能始终给档案工作实践以科学的指导。数理化中的原理、公式可能会是亘古不变的,而档案学理论却不然,尤其是一些应用性极强的理论更是如此,哪怕我们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尽可能地更新,但要完全消除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凡社会科学类的学科往往难免会出现理论的滞后现象。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即使有很强的超前意识,也不太可能在完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去研究出科学的管用的理论;二是对于新实践的理论总结尽管是很新很鲜活的(如档案学术研究文章),但要等到这些理论成熟到能够运用于高等教育,免不了还需要有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

再次,我国的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已经对这个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对电子文件的研究等做了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已经运用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成果。有的学校已经将电子档案管理、档案法规学、政务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库应用、知识产权等正式列入教学内容。

为此,笔者以为我们有理由在正视这个问题的同时,平心静气地来一次再反思,完全不必在浮躁心态的指导下作出更令人心跳的判断。

2.关于学生学习后不会动手的问题。笔者在此的分析是:首先,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自由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只要学习了档案专业知识,就必然会在实际中胜任档案工作。因为任何思想上的懈怠,或是没有能够很好地寻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那么即使是一个接受过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人也是不会动手的。

其次,在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还是应当能直接运用于档案工作实际的。如“归档制度”,只要学习并掌握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依着葫芦画瓢。如果在此类问题中仍然反映出不会动手的话,那就不能再归罪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了。

3.关于学术后劲匮乏的问题。有研究指出:即使在档案部门工作的学生,在若干年后,其研究能力、学术后劲往往逊于某些其他专业的学生,其中原因可能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学科定位、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等有着深刻的关系。其实,笔者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的学术研究环境不佳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是我们对研究型人才重视不够。举个极端一些的例子:在档案部门尤其是在区县等基层档案部门,对一些所谓从事档案学术研究的人员不仅理解有限,甚至还会嗤之以鼻。要么认为此人不务正业,只是想挣一点稿费,要么认为其只会写点文章,不会积极从事本职工作。当然这种观点是根本不值得一驳的,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本职工作都不会做的档案人能够写好文章,并且被刊物采用。

二是我们对档案学术研究成果重视不够。首先是对档案学术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不够,不少课题的研究成果在通过评审后就被束之高阁,甚至出现了“见光死”的说法。其次是对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重视不够。我们的档案专业期刊倒是经常在评比,某某为核心期刊。而对他们所发表的文章以及每年有限的学术专著却很少引起高度重视和必要的反响。

关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的变革,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势必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考虑颇多。归根结蒂就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到底是培养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还是一个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者。对于这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我的想法如下:

1.理论研究型人才。笔者认为将此种类型的人才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直接的培养目标其实并不可取。首先,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再用于指导新的、更为普遍、更为创新的实践,然后再产生新的理论,如此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所以,就应用学科而言,理论研究型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会成为真正的研究型人才。所以我们只能是经过培养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操作型人无然后再由这大量的操作型人才经过实践磨炼后,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研究型人才。

其次,将研究型人才作为直接的培养目标还会出现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从理论到理论。我们有一部分从事档案学理论研究或是档案学教育的同志是由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中直接培养出来的,他们研究档案价值、档案文化等都可以出版一本专著,但由于研究者本人对档案价值鉴定和档案文化属性接触的实践太少,所以一本厚厚的专著作用也只是从理论到理论,虽然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但对于工作实际的指导意义却微乎其微。

再次,研究型人才是靠自己努力出来的,而不是靠培养出来的。所谓研究必定是对新事物而言的研究,已经成熟了的东西,是应用而不是研究,所以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只能完成给学生传授已经成熟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对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断发生的新事物以释疑解惑。老师只能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对新事物进行研究的习惯。如李玉虎、陈永生等在某一领域取得骄人业绩的研究型人才,高等教育在其研究过程中只是起到了打基础的作用,至于后来的研究只有靠本人的不倦努力才能实现。

2.实际操作型人才。也许对于从事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同志来讲,将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似乎太低就了自己,因为此类人才完全应当由中等教育和档案专业职业教学来承担。但是,现在为了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学生的择业需要,所以无奈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管是开设新型实用型科目,还是在引导学生方面,还是在学校临毕业前在教学以外所做的努力,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是要档案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抢手货,而大量需要的自然又是动手能力强、真正能做事的人才。

其实,如果我们对上面一点能够形成共识的话,那么这种所谓的心理压力就完

全可以摒弃。因为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首要的、理所当然的就是要能够胜任档案工作,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自己曾接受过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成为本单位业务工作中的骨干,然后才能谈得上朝行政管理或是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

关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

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如果仅仅从专业角度来讲那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即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笔者对此也斗胆提出两点设想:

高等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科研意识;学生素质

一、专业英语课程的意义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站在科技的前沿,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已是时代和历史的要求。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0% 的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超过85% 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以书籍、期刊、专利说明书和内部技术报告等形式出版的,不论在哪个国家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所规定使用的工作语言一般都是英语。因此,在科技界英语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1]。

专业英语是各专业的一门专业主修课程,在英语专业又会有好多小专业,例如:商务英语;在非英语专业,又是对专业知识的国际化起到接轨作用。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研究还是其他企业工作,这门课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专业知识并培养了学生从事高等研究的能力。没有专业英语,就没有世界的大融合,就没有各学科的快速发展。

学好专业英语,难度大,综合性强。它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英汉水平之上,不仅是对基础英语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更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化和加强。也可以说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我们在阅读专业英语书的时候,知识便会内化为一种潜意识,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学好了专业英语,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能够更好地阅读外国专业文献,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术交流,从而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去面对着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和社会竞争。

二、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是继公共英语学习之后,将专业技术与外语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交叉性课程,是对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发展[3]。面对不同的专业,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各异,内部学科发展各不相同,专业英语的编写要抓住各个学科的特征和发展前景。这就要让学生既能理解专题的理论要点,又能看到其中的问题。由于现代大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匮乏,故对专业英语教材的要求就比较高。教材的编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一门能力过渡性的课程,作为一门关于把专业知识国际化的一门课程,那么教材就必须密切联系专业知识,从大量的基础专业知识中概括出理论原则并进一步更广泛的用英语表达、论证。进行理论阐述时,不仅要把复杂难懂的原理、概念比较直观而深入浅出的描述出来,而且又要不失水准,能准确地符合科技英语表达习惯。这样能不断强化同学们的专业英语的意识,而且能为今后的专业文献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故对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是基础的但同时也是最重

要的。

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入门课程,不仅要介绍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要附加一些科技文献的知识,比如说中英文的对比,科技文的翻译等等。最好是在后面能够附上英文的译文,这样对于同学们的兴趣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专业知识的不稳固,导致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去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专业文献。如果有译文,则会给他们一个较好翻译参考,同时指导他们如何去看专业文献。这并不是制约了他们的翻译思维,而是给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入门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三、专业英语对科研素养的培养

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是一批有高素质,高技能,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等人才。但是我国的科研队伍能力普遍低于欧美国家,而专业英语对于科研方面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些同学可能基础英语不是很好,但是专业英语却可以学的很好。这并不是说明他们没有好好学基础英语,而是因为专业英语的特殊性,即通过专业知识对自身英语意识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专业知识和英语文献,他们可以切身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潜质。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同时也是他们战胜自己,克服障碍的基石。要不同语言的民族去学习另外一门语言就已经是一种挑战,更别说是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专业教材。这就得需要他们日积月累,不畏恐惧,沉住气,一心一意弄懂每一句语言,不仅是句意,还包括句式的表达和语言的文化。而这也是将来科研人员所必备的一项素质。学一门课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利用。而专业英语对于塑造它们的科研精神,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和撰写英文文献的能力也是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不但可以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尝试着对有关专业问题或哪门课程有关知识进行探讨,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难熬的,但是,久而久之,便会惊奇的发现不管是在英语交流方面,还是在专业水平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匹敌的。同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专业英文现刊上登载的反映现阶段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内进行的研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为他们自己确定研究方向打下基础。

四、结语

以上是关于对于专业英语的地位和作用的几点比较浅的认识。专业英语不容忽视,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不论是毕业生的就业或是科研之路,都将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切实希望能够重视此课程并提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便于培养出更多的高等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樊萍,陈莲珍.浅谈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03).

高等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聋人 高等教育 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洪波(1976-),男,山东莱州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刘虹(1978-),女,山东潍坊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天津 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核心的聋人大学生就业学校支持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0YJC880068)和天津理工大学教改项目“聋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编号:YB09-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16-02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层次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扩大和提升。目前创办聋人本、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已经发展到十余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数以万计的残疾青年拥有了进入各类高校学习的机会。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层面上看,体现了国家“和谐社会”的主题。高校艺术教育已成为聋人青年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和谋求发展的平台。但是,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整体办学时间较短,许多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还不十分准确,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工科特殊教育学院,如何在工科特殊教育学院里办好聋人高等教育的艺术专业是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艺术专业设置改革

中国聋人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办学模式仍沿用独立学院开设专业的模式。由于资源有限,几所聋人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范围较窄,基本上以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主,与现有专业设置和迅速发展的聋人高等教育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国内聋人高等教育虽然给了聋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但几乎没有选择专业的条件。

美国盖洛德特大学(本科)、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本科)、日本筑波技术大学(本科)等聋人教育较先进的聋人大学,通常专业构建和课程设置会随社会的需求而变化。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策略上,有若干研究及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帮助学生调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把社会上形形的行业对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不同需求详尽地汇报给学校制定政策和调整专业的决策者,使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就业指导中心也每年约向社会派出四百多人调查市场,使决策者了解当前人才需求,及时淘汰不适合市场的专业,开设新的既适应聋人生理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相对一些聋人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内大学为聋人设置的艺术专业选择面较有限,专业设置较单一,而且专业一旦设定很少改变。20世纪90年代,国内聋人大学基本都开设视觉传达专业。此外,我国聋人高等教育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灵活性不强,学校对知识的更新和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培养的学生自身的知识性和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够紧密。

教学系统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特殊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与普通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存在更多的复杂性和可变性,所包含的内容也在发生改变。根据聋人工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情况和社会对特殊教育艺术类人才的要求,考虑聋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与专家论证,聋人工学院艺术设计系于2011年开设造型装饰设计专业。该专业方向契合中国当代对造型装饰人才的需求,注重聋人大学生实用性、装饰性、时尚性、创新性的教学需求,迎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审美化趋势。专业设置以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等产品设计为主,文化素养与设计技能兼顾,培养产品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玩具设计、纺织纤维艺术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任专业设计部门、产品制造行业、广告营销行业、科研院所及学校等工作;也可以个性化地自我创业,开设网上设计工作室,开展玩具、装饰品等艺术品高级定制等特殊业务。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更多的是以应试和经济为表象的教育。比较注重聋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系统传授,而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应充分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课外各种专题的公开讲座和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等。艺术设计(也称“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但由于聋人工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全国高校特殊教育中唯一一个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学方法上应有突出的特点。

为改变专业过分专门化、专业面狭窄、知识面不宽的状况,在重新调整专业教学大纲前,充分听取了服装企业、艺术用人单位以及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授的意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提出了宽口径培养模式,增加综合知识类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加大专业深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染整、纤维艺术等纺织艺术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知识。

1.加强基础同专业课程的衔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基础课教师只注重本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忽视同专业课程的链接,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服装设计专业课和服装生产工艺一线的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使基础课名副其实成为专业课的“基础”。在教学上,根据聋人的服装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考虑聋哑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弱,直观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抽象思维较弱,二维平面理解能力强、三维立体理解能力弱的特性,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如在素描课程中,要求学生不必过分去追求光影下物体质感表达、虚实的处理以及明暗的变化,重点训练空间概念、平面分割、色彩设计等方面,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为以后的“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基础图案改成服饰图案,强化服装、纺织面料的图案设计能力,为以后的“染整”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

应专业课的需要。

2.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同生产实践环节的衔接。根据聋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强化生产实践教学。许多聋人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最后进入大学校门,受其生理特点的影响,经历的全是理论教学。进入高校后,许多特教学院由于考虑聋生的特点,常常是为了便于管理,把专业教学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沿用理工科教学模式。显然,这不适合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社会和市场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是如今各个学科教学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穿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开设服装工艺实践环节,使学生较早接触本专业实践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依据服装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将专业教学引入实验室,在实验设备良好的专业实验室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活动,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题,如在教学中我们将服装结构设计分成三个学期,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理论授课,同时在课程进行期间安排实验室内进行服装工艺――裙装、裤装、男女套装的生产实践环节,在进行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后,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服装设计教学课题,设置“高级定制服装设计”等设计开发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成立设计小组,让学生在了解企业和市场,参与设计实践,尽早掌握社会和市场的动态,缩短对市场的认识过程。“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使学生在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三、积极拓展课外教学

加大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由过去以专业理论和知识积累为中心,转向既注重积累又注重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寻求深度校企合作,开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尽量避免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际的社会需求出现断层。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一些服装企业,如天津纺织集团、服装生产工厂等企业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打板师、流水线生产操作人员的身份到设计公司和服装企业参与服装设计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在毕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做到“真题真做”,如2007届学生崔晓丽和2010届陈静静等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同婚纱影楼合作,动手完成实际创意婚纱的毕业设计课题,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服装设计理论使用,以实际的婚纱服装来完成毕业设计,不仅摆脱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而且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目前,崔晓丽、陈静静就职于当地知名的婚纱礼服设计公司,毕业设计的“真题真做”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本文仅从专业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就业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应始终围绕“人本”理念,从聋人大学生特点、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建构聋人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与体系。目前,我国聋人高等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但由于起步晚、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等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聋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与探讨仍需不断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童欣.全纳教育视野下聋人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讨与尝试[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2]李强,鲍国东.中、日、美聋人高等教育模式的对比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3]茅艳雯,马红英.发达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