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0月—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排除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眼部疾病以及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麻醉诱导前静脉应用阿托品0.25mg,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mg/kg以及琥珀胆碱1.5mg/kg,然后行气管插管。以丙泊酚6mg/(kg•h)和瑞芬太尼0.25μg/(kg•min)维持麻醉,顺式阿曲库铵0.1mg/kg维持肌肉松弛。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调整呼吸频率为10~14次/min以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mmHg。手术结束时停止静脉滴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并符合拔管指征(抬头或握拳5s、呼之睁眼、最大吸气负压超过-20cmH2O和肺活量达到15mL/kg)时予以拔除气管导管。送患者回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前采用面罩吸入100%氧气3~5min,入PACU后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3L/min,记录即刻(0min)和2、4、6、8、10、20、30min时SpO2。SpO2≤90%即为低氧血症,此时应立即呼叫患者并令其深呼吸,必要时予以面罩加压通气。患者入室时均采取床头抬高20°卧位,由同一测量者在同样的日光灯照射强度下令患者注视5m以外的某一目标,用Haab瞳孔计放在内外眦部,测量双侧瞳孔大小并记录,如果双侧不等大等圆,剔除该患者,并另外查找原因。根据患者瞳孔大小分为<2mm组(A组)以及≥2mm组(B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珚±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患者瞳孔大小与入PACU后2min时SpO2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on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瞳孔大小预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效能,ROC曲线用GraphpadPrism5(GraphPadSoftware,Inc,LaJolla,CA)软件绘制而成,最佳的判断阈值通过寻找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的点来确定。

2结果

手术结束时有3例患者因心率慢给予阿托品被剔除。共有67例患者入组,67例患者的双侧瞳孔均等大等圆,患者在发生低氧血症后均通过呼叫并令其深呼吸后好转,无需要进行面罩正压通气者。本研究患者低氧血症均发生在入PACU后6min内,6min后患者的SpO2值均大于95%,因此本研究只对患者术后入PACU后10min内的SpO2值与瞳孔大小进行研究。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以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入PACU后,A组患者(瞳孔直径最小0.5mm)共27例,B组患者(瞳孔直径最大3mm)共40例,A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6%,B组为15%(P<0.01)。入PACU后2min、4min时A组SpO2值明显低于B组(P<0.05、0.01),6min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另外,将患者瞳孔大小与入PACU后2min时的SpO2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r2=0.4268,表明患者入PACU时瞳孔大小与2min后SpO2之间呈线性相关。提示术后瞳孔越小,入PACU后2min时越容易发生低氧血症,见图1。通过瞳孔大小预测入PACU后10min内低氧血症的ROC曲线计算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99,最佳的判断阈值为2.25mm,其预测术后低氧血症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100%。

3讨论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2篇

报告从“电力系统人群”的生活方式、健康观念、易患疾病、健康投资四个方面着手,以百万级健康体检数据为基础,通过网上调研平台和线下调查进行。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25721份,其中参与调查对象男性占69%;女性占31%。年龄分布:小于30岁的约占13.2%,30-40岁的占20.7%,41-50岁占40.2%,50岁以上25.9%。人员分布:中高层管理人员13%,工程师6%,技工35%,内勤职员46%。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受生活方式和职业环境双重压力,电力系统人群健康“消耗”严重。

二、三线城市健康状况输给北上广深

本次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的电力系统人群健康状况整体情况优于二线城市的电力系统人群,而二线城市优于三线城市。究其原因发现,尽管一线城市电力系统人群受生活压力、汽车尾气、雾霾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侵扰,但是健康意识较二三线城市高出近5成。定期体检,主动健康养护,多种形式及适量的运动让许多疾病远而避之。相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人群的饮食结构更加不合理,吃的好、运动少、营养过剩,尤其是三线城市,疾病预防意识薄弱,健康素养低,健康教育匮乏,有病才就医或有病不就医仍旧是还未破除的健康管理壁垒。

40岁左右男性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高

抽样调查发现,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阳性检出率占64%和46%。两项综合分析发现,电力系统人群血脂异常整体比例较三年前升高了20%。地区分布可见一线城市北京、广州增速最快。二、三线城市以武汉、南京、大连血脂异常增长速率迅猛。二线城市整体增速超过一线城市8%。较3年前单项指标异常阳检率,2012年三项指标均有异常比例提高了近半。其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比例较3年前提高了36%,这也预示着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风险发生比例相应提高。调查还发现,脂肪肝较3年前增加了12%。40岁左右男性成为血脂异常和脂肪肝“主力军”。3年动态分析发现,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男性连续稳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中男性约占8成。

出现两个极端:“重”力失衡,“动力”不足

胖瘦,始终是个热议话题。如今,肥胖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体重偏轻或过于消瘦也不容忽视。本次调查发现:电力系统中高层管理者体重超重率为47%,肥胖占22.4%,正常占19.7%,体重偏轻占10.9%。其中,中高层管理者超重和肥胖者超过普通员工3成。而在普通员工中,体重偏轻者高于中高管近4倍。

在“工作之外的时间您会做什么?”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3.7%的人会选择运动,不足2成,加上出游的15.9%,最终也不足3成。在对每周运动频率的调查中,89%的人表示1-3次/周,11%表示会进行4-7次/周。

遭受呼吸系统疾病威胁

呼吸系统疾病正在大肆威胁电力系统人群,40%的人体检胸片异常,79%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咽炎、鼻炎、气管炎等疾患症状。

调查还显示,86%的人认为吸烟、烟雾粉尘、汽车尾气、长期接触化学气体如氯气、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源头,14%的人认为因咽干、干咳没有重视也是刺激和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

“被动体检”要不得

调查发现,电力系统人群普遍受困于职业环境和工作压力。在“您经常感到有哪些不适”中,头疼、头晕,咽干、胸闷,眼睛不适,皮肤越来越差,失眠、掉发和常感疲劳和四肢无力感等现象正在侵袭电力系统人群。另外,受工业噪音之伤,电力系统人群的听力损伤大大超过普通人群,有超过一半的人因此患上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系统、心血管等疾患。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电力系统人群工作环境防护标准差异较大,二三线城市电力系统人群患病系数大大高于一线城市,健康预防知识薄弱,将近9成的电力人尤其是暴露作业人员存在“被动体检”。

男性前列腺占39%,40岁是个“槛”

调查显示,前列腺已成为男性最普遍的健康问题,受调查者中有39%的男性患有前列腺疾病,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达82.97%,可见40岁以后是前列腺的多发期。

乳腺增生超过7成,较普通人群提前3岁

调查显示:在受调查女性人群中有71%的人患有乳腺增生,文献报道,我国女性乳腺增生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多数文献一般认为最小发现在25岁左右。而本次调查发现:电力系统人群女性乳腺增生的最小年龄为22岁,较文献报道明显提前。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复杂,情绪不稳定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慢性病防控;现状调查;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全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确切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统称[1]。慢性病是社会流行病,高血压发病率约18.9%、糖尿病发病率约11.6%、血脂异常发病率约为18%,患者人口基数大、分布广,且呈年轻化趋势[2]。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区域内基层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城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报告为资料主要来源,进行访谈,定性研究。

1.2方法 对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2名接受培训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础配置、人力资源、培训情况、活动开展、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区域内慢性病患者管理情况、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与治疗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问询辖区内400名老年人,评价其公共卫生服务接受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2013处理,以SPSS18.0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23所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覆盖数十条街道、小区,辖区内常住人口3.89万人,其中老年人7513人。10年以后,新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实行一体化管理服务站12个。

2.2资源配置情况 在岗技术人员75人,其中公共卫生服务人员68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预算104万元,占总体预算12.0%。血压计、身高仪等简单设备配置率100%,血糖仪、心电仪配置率92.4%,B超配置17%、X线机配置率4%。

2.3自身技能培训 所有站点均进行过慢性病相关技术培训,2010年至今,平均每个站点举办培训4.5次,接受培训842人次,覆盖率82.5%。2010年至今,服务中心对服务站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184次,平均每个6个月每站点1次。

2.4活动开展情况 所有站点均开展过关于慢性病宣传活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印刷发放传单制品,在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日,进行相关社区宣传活动,其中世界心脏病日、世界脑卒中日宣传率约为43.2%、72.8%,其余纪念日均为100%,讲座举办率为62.0%,每次当场居民约为10~300人,平均80人。

2.5患者管理 站点均开展过35岁以上人群,血压测量服务,33.3%中心开展过血糖策略服务。76.67%站点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平均每个站点340.8人次接受免费体检。站点均建设有高血压管理小组,20.8%站点建设有糖尿病管理小组。站点均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过康复服务。

2.6老年人调查 400例被调查者,其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71.3%、脑血管疾病23.8%、代谢性疾病26.0%、呼吸系统疾病46.0%,发生心血管疾病者接受参加过纪念日宣传、接受过疾病管理、低盐饮食、运动康复、规范用药率在29.5%~68.1%,脑血管疾病者在29.5%~89.5%之间,代谢性疾病者在32.7%~82.7%,呼吸系统疾病在21.7%~58.7%(见表1)。

3讨论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尚不健全,在人口、卫生服务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条件较好[3]。研究共调查23所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覆盖了数万人口、数千老年人,服务站点数量在不断增多,几乎所有的站点均有专门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设备、资金,但投入比重相对较低,可能与资金预算不足、被动接待患者耗费资源较多有关。调查中,几乎所有的站点均进行过专业技能培训、现场指导,举办过疾病卫生日宣传活动,其中世界心脏病日、世界脑卒中日开展宣传率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站点均开展过过血压、血糖检测与体检活动,但糖尿病小组建设率相对较低。

老年人问卷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与站点调查相比较,显示站点公告卫生服务覆盖面仍较低,许多活动缺乏主动性,可能与宣传渠道狭窄、投入不足有关。需注意的是,不同疾病患者接受参加过纪念日宣传、接受过疾病管理、低盐饮食、运动康复、规范用药率存在一定差异,反映出患者对疾病管理知信行水平差异,许多患者认为低盐饮食与呼吸系统疾病并无必要联系,低盐饮食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管理策略,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许多患者害怕疾病发作,限制外出,认为运动可能诱发脑血管病,这一观点过于片面,合理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少运动不利于脂蛋白吸收、消耗,易致肥胖、高脂血症,后两者危害不可小觑。当发病后便接受相应的疾病管理,未认识到各类疾病之间的共性因素。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①加大投入,增加人员、设备、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②转变宣传模式,提高相关活动周知率、覆盖面,提高宣传效率;③转变服务模式,将原有的被动服务,转为积极主动服务,通过社区档案,建立更科学系统的管理办法,关注高危人群。

参考文献:

[1]张传政,赵列宾,仇晓春,等.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10年文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9):1292-1295.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4篇

1.心理障碍:

长期过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可引起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兴奋机能失调,从而引起失眠、焦虑、抑郁、自闭、疲劳、情绪失常等精神问题,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2.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紧张、焦虑都容易引起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剧烈。当人们的心率加快时,血压容易升高,冠心病患者很容易旧病复发;脑血管病人则容易导致脑血栓、脑出血等急症。如果血压波动巨大,则可使人陷入脑卒中、偏瘫、心梗猝死等绝境。

3.视力下降:

股市大盘上红红绿绿的股票在瞬间不停闪烁,它的亮度和彩色反差很大,易损耗视神经,短期出现视觉疲劳,长此以往可加快视力退化。国外报道称,连续盯着显示屏4个小时以上,还可能造成一过性失明,即暴盲。暴盲若不能及时治疗,可能终身失明。

4.听力下降:

证券交易大厅人群密集,这种人多嘴杂的环境中,一些人习惯性地会大声喧哗。在嘈杂环境下,噪音如果超过50分贝,久而久之就对听神经造成损害,使人们的听力下降。

5.静脉栓塞:

长期久坐不动,血流自然缓慢,双下肢可引起静脉血栓。这如同经济舱综合症患者,因长时间在狭小的空间里坐着不动,导致双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出现静脉血栓,下肢会有疼痛、肿胀感。

6.肥胖:

久坐不动和精神压力过大都会使人发胖。如果人只有大脑在动,而躯体是静止的,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自然就会发胖,这与有车族、电梯族的发胖原因相当。

7.呼吸系统疾病:

证券交易大厅空间密闭狭窄,同时又人员密集。人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空气流动不畅的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人们吸入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一方面使大脑处于相对缺氧的迟钝状态,导致人们的思维、推理能力受限,反应力下降,耐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不洁净、被动吸烟等因素,可引起肺功能受损,导致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8.前列腺炎:

股民常因担心一不留神错过股指的波动从而影响收益,所以经常不喝水或憋尿。中年以上男性往往有前列腺增生现象,如果久坐不排尿,细菌容易在体内滋生,易产生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

9.胃肠道疾病:

心理压力过大时,胃肠道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抑制和兴奋机能就可能失调,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呕吐、腹胀、便秘、胃炎、暴饮暴食或厌食等胃肠道症状。

肥胖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714.2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77-01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咯痰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排痰难易程度往往和痰液性状有关,感染严重时痰液比较浓稠,特别在老年人,因为平常饮水少,腺体分泌减少,往往导致痰液浓稠,不易咯出,严重时可出现呼吸道阻塞。为此,需用药物帮助排痰,其应用途径有静脉滴注、口服及局部应用三种方式。静脉滴注及口服需经吸收后循环到达病灶部位后才起作用,而局部应用,即雾化吸入可让药物直接到达病灶,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对比观察了43例患者,氨溴素局部应用排痰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3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48-73岁,平均61.7岁。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8-70岁,平均62岁;观察组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50-73岁,平均64岁。43例患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程5-15年,诊断参照内科学第7版[1]。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咯痰,痰较黏稠不易排。

2 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在给予抗感染、平喘、支持等常规治疗外,两组均给予祛痰药物的局部应用治疗。治疗组单纯给予氨溴素15mg+生理盐水15ml雾化吸入,观察组给予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5ml雾化吸入。

3 结果 治疗组治疗时间7-15天,平均8.2天,有6例患者出现腹部不适。有17例患者痰液容易咳出,外观观察痰液比较稀薄,有3例患者痰液不易咳出,外观观察痰液较稠,但无痰栓;观察组治疗时间8-14天,平均9.1天,有8例患者出现轻度血糖升高。有14例患者痰液容易咳出,外观观察痰液也较稀薄,有9例患者痰液不易咳出,外观观察痰液黏稠,部分有痰栓。治疗组有效率85%,观察组有效率60.87%。

4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中以感染性多见,在一般人群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多,病程长、症状重,特别是老年人因饮水少,腺体分泌减少,痰黏稠不易咳出,在感染严重时痰液更黏稠。一般处理为静脉点滴或口服排痰药物帮助机体排痰,但我们观察到上述两种应用途径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有些患者不易接受。而局部应用则是药物直接作用在病灶部位,起效快、作用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

糜蛋白酶副作用虽少,但可致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使用受限,使用前须做过敏试验[2],不易为患者接受。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引起肥胖、座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穿孔、骨质疏松、伤口愈合不良等[3]。

氨溴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是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气道液体分泌,使痰中的黏多糖蛋白纤维断裂,促进痰液溶解,显著降低痰黏度,增强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状况。其祛痰作用显著超过溴己新,且毒性小,耐受性好。有胃部不适、胃痛、腹泻等副作用,偶见皮疹[4]。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及治疗时间上无明显差别,但在有效率上有明显不一样,而且糜蛋白酶组有部分患者血糖升高,可能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氨溴素组虽有6例腹部不适,但能耐受,不影响治疗。平常我们进行排痰药物的局部应用常选择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此次我们应用氨溴素与糜蛋白酶+地塞米松作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氨溴素局部应用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66.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中医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抗癌之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糖尿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