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专业课程

建筑专业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专业课程

建筑专业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专业 课程设置 职业高中

课程设置是职高建筑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核心。建筑业中的安全员、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等十几个基层技术管理岗位工作,以及抹灰工、测量放线工、材料试验工、木工等十个技术操作岗位的中级建筑人员都是职高建筑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现状,很多职高学校都把实训课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减少分量,却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作为重点,并且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深、过于难、过于多。这样发展下去会导致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降低,也会对职高建筑专业的生存能力造成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探索出满足职高建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迎合市场需要的课程。

一、明确课程设置的原则

1.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逐步教学原则。职高建筑专业的教学过程必须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之后,立刻进行阶段性实习,做到边学习、边实习。

2.强调实践性原则。想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高教学中必须拿出充裕的时间来叫学生进行现场的实习。改变以往毕业生毕业之前集中实习的方式,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实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照顾到学生的成长。

3.迎合时代性原则。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职高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根据时代的发展特性来设置相关的课程,比如,开设新技术的运用、学习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等等。

二、课程的设置以及多种教学手段

1.明确专业课为主体,文化课为基础。减少与专业课无关的教学内容,增加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减少文化课课时,把多余的时间运用于专业课的学习,进一步突出专业课的主导地位。

2.专业课必备知识的学习的途径是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以使学生明确施工的对象是什么,还能学习到完整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

3.专业技能课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专业技能。制图课能使学生根据设计要求,画出全部的图纸。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要开设电脑制图。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施工员,必须开设钢筋、抹灰、木、砖瓦工种的技能训练。

4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实践。增加学生对工地的感性认识可以叫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工地工作: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开设学生间综合技能的兴趣比赛。

总之,设置出既适合市场需要又能满足职高建筑专业相关要求的课程,对于学生,对于学校,对于社会都是很重要的

建筑专业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内容;方法;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整体提高的同时,也对的建筑结构的功能、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供暖、空调等设备在现代建筑中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建筑设备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方面占比不断增大。建筑设备的多元化应用和发展,对《建筑设备》课程教学的科学实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课程教改势在必行。

一、建筑设备教学内容改革

1.结合专业制定大纲和教案

从实践来看,建筑类学校和专业中关于《建筑设备》方面的课程非常的较多,而且各专业特点显著,对建筑设备方面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课时设定大相径庭。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对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专业的大纲和教案,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

2.教学内容专业性

从当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建筑教材来看,尤其是建筑设备专业的教材专业性不强,教材内容非常的繁杂,虽然面面俱到,但是篇专业性、细致性较差,加之课时安排比较少.所以教学难见成效。针对该种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在有限时间内安排更多的课时,对主干结构抓住,针对特点有的放矢。从建筑学的视角来看,重点教学任务应当关注建筑舒适性、功能性以及安全可靠性,对建筑设备进行统筹布局,而且在内容上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给排水工程等内容,以此来有效满足特殊功能需求下的建筑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要求。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应当重点考虑建筑设备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使建筑设备与施工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基础理论讲授应当少而精

虽然《建筑设备》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但是也应当学习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实践中可以看到,若不讲理论、不学理论知识,一味进行应用实践,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茫然,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建筑设备课程而言,其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多,但因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若能够系统地完善讲授的基础理论,则显然安排的课时和授课实践明显不够。就基础理论而言,结合专业知识,应当以够用为度。比如,流体力学方面只讲授关于静压强分布、能量方程以及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和应用方面的知识内容,对公式及其推导仅讲明实质,公式应用讲解时一带而过。根据教材和大纲教学要求,所讲的专业知识以及设计出的例题和习题,其它知识点采用一样的方法和方式,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4.教学内容应当反映出建筑技术应用和发展要求

近年来,随着建筑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建材与建筑设备不断更新,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的应用,更加的广泛。从实践来看,教材内容非常的陈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介绍非常的少。在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实践中,应当及时全面地讲授建筑设备技术发展研究方向、动态以及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并且扩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丰富以下内容。第一,建筑设备中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第二,满足增效节能要求的建筑设备;第三,因电子技术、新能源的采用而产生新技术;第四,新型建筑设备优选与配套应用;第五,建筑设备的应用价值与经济评价。

二、教学方法方式改革

1.实物教学

《建筑设备》内容教学过程中,大多讲述了计算公式、设计原理以及建筑设备和建筑配件的构造、特点。就这些内容概念而言,学生对此没有感性上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缩短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在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实践中,建议采用实物教学法,在课堂上多采用用实物作为教学工具。比如,给水管道阀门知识讲解过程中,教材中主要包含了闸阀、止回阀以及截止阀和浮球阀等阀门特点、构造以及适用环境等,通过绘制构造图,学生看到以后仍觉得非常的复杂,而且对构造图根本不懂。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拿几种阀门给学生展示,学生就会对其一目了然,对其构造也会比较更加直观的了解。在水泵构造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小型水泵拆开以后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水泵构造非常清楚,这不仅会节约授课时间,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对于《建筑设备》而言,其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而且内容繁杂,如果只是按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则难保教学质量和效率。从实践来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辅助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将原本比较抽象的理论制作成课件,将建筑设备施工安装过程进行拍摄,通过数字、文字以及图像和声音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愉快和轻松,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掌握设计方法、施工方式。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传输量,而且还可反映出建筑设备的构造及配套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实物形象。

3.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建筑设备》是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可给学生讲述典型的设备以及系统的工程案例,以此来拓宽他们的视野。比如,在给排水施工相关内容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建筑物给排水施工图.并且结合实例,对图纸的内容、符号以及图例进行讲解,讲授识图方法。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学会看图,并且如何将图纸内容变成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可聘请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来校讲座。其中,讲授内容应当包含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具体细节,并且对系统进行优化调试;将成功经验、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三、习题与教学考核改革

1.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优化设计习题

对于建筑设备等专业课程而言,其教学实践中应当学以致用,以此来有效解决具体问题。然而,课后习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基本原理、公式运算以及基本设计规则等方面的理论问题,而且实践性问题非常的少。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习题。比如,在厕所冲洗水箱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教学实践中,针对教材中提出的水箱类型、特点以及构造原理和适用环境条件,在课后让学生观察家里水箱类型以及构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等。通过该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完成家庭作业,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基于对《建筑设备》的特点分析,对教学考核应当逐渐淡化细节,加强基本原理以及技术方法应用的考核,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应当加强重视。在教学考核过程中,应当与期末考试密切结合起来,采用闭卷+开卷、考场内+考场外以及考试+作业等形式进行考核,这有利于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应用重要性和地位日渐凸显出来,在当前的形势下,各类高等院校应当不断加快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步伐,使之既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又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从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改革,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炎锋,孙育英,边江,谢静超,李俊梅.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3(02).

[2]金斯科.基于建筑设备专业探索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

建筑专业课程范文第3篇

1.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健全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配套设施,制定相关保障机制,深入分析与研究“一体两翼三同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体”实质上就是指培养目标,“两翼”实质上就是培养目标的展开与表现,即以培养建筑工程专业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三同步”实质上就是指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实训基地、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队伍等一系列方面的配套建设,健全信息反馈监控评价系统、校企合作保障系统、校企双向人才培养运作系统以及项目目标责任量化管理系统。

2.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发一系列建筑工程各类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特色教材。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者,要从自身的实际教学任务出发,对基于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不断的深化与完善,建设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以及学习领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人才培养中的新要求,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标准以及各类工程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特色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

3.制定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共享、共管、共建型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新机制,对高职院校中原本建造的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模拟性,提升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性,健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中的生产、技能鉴定、科研以及教学等一系列功能,开拓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以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与研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社会中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根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施工过程为主要的方向对课程进行开发,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构建建筑工程各类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替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1.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就业岗位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内业与外业。内业中,主要包括的岗位有资料员、材料员、设计员以及造价员等;外业中,主要包括的岗位有质检员、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以及测量员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内业岗位中包含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图打样、设计、翻图能力,工程计价与计量能力,建筑材料试验、采集、检测能力,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工程图识读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等;外业岗位中包含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测量放线能力,建筑施工管理能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监理能力,建筑质量检测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图识读能力,砂浆与砼配比、钢筋代换、脚手架以及土石方计算能力等。

2.基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过程对课程模块进行开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工程招投标、制定施工方案、地基处理、土方施工与管理、基础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与管理、工程总体质量评估、验收、修整等。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识以及建筑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以这三个事项为导向,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过程对课程群进行开发,即工程招投标课程群、建造基础课程群、管理过程课程群以及施工过程课程群,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岗位中的实际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了解与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训力度对高职院校中的实训群进行有效的整合,设置为生产性实训群、职业综合实训群以及职业基础实训群等,根据职业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高职院校内的实训项目进行合理的设置,加强生产性实训与综合实训的力度。加强高职院校外的实训,将实训学期划分为认识岗位、熟悉岗位、顶替岗位以及上岗。

4.结合实际开展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建筑工程专业中的课程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项目,邀请建筑工程专家、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进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讲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

5.实行双证制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

(1)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加建筑工程专业证书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内容纳入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职业资源证书的考核。

(2)高职学生在相应的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获取相应课程中的等级证书,例如:抹灰工、钢筋工等,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高职学生想要获取毕业证书,就必须获取与建筑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安全员、造价员、制图员等,实行双证制度。

三、结语

建筑专业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004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1]。按照教育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落实“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必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分析、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系统工程理论中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很多学者对此方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张继东[2]利用AHP方法对7门课程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并对课程综合排序,尹红莲[3]将AHP方法应用于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李晨洋[4]基于AHP方法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程的评价模型。

文章以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研究对象,引入AHP多准则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课程体系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得出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在课程评价指标定量化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针对一个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将问题分解为一些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形成一个反映因素之间联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把决策问题转化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重要性权重确定或优劣顺序排列问题[5]。由于其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经济、能源、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重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二、建工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模型

根据“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此次研究将建筑工程本科生课程分为四大模块: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其中,通识类课程由学校统一规划设置,包括思想政治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军事理论等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按学科大类培养要求所设置的课程,由学院统一规划,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等课程。专业课程指按专业培养需要设置的课程,由系(教研室)统一规划,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高层结构设计、钢结构、建筑施工、建筑经济等课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

(一)构建课程体系结构模型

目标层A,即此次研究的对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图1中的最高层。

准则层B,准则层是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具体到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就是按照课程性质所分的4个模块:通识类课程B1、专业基础课程B2、专业课程B3及实践类课程B4。

方案层C,方案层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设置的具体课程,此次研究选择了培养方案中主要的18门课程(C1~C18)。

图1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层次分析模型(二) 构造各层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各元素针对上一层次某个因素建立起同一层任意两个因素之间比较的数据矩阵。通过征求同行专家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意见,按照1-9标度评判准则,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

一级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表1准则层判断矩阵

课程类型B1B2B3B4通识类课程B111/21/31/3专业基础课程B2211/21/2专业课程B33211实践类课程B43211A=11/21/31/3

211/21/2

3211

3211

CI=λmax-nn-1=4.010 4-44-1=0.003 5,

CR=CIRI=0.003 50.9=0.003 8

一致性检验通过。

各模块权重:

wA=0.109 10.189 10.350 90.350 9T。

通识类课程B1判断矩阵

表2B1判断矩阵 课程名称C1C2C3C4C5数学类课程C111735外语类课程C211735思想政治类C31/71/711/51/3计算机类课程C41/31/3513其他课程C51/51/531/31B1=11735

11735

1/71/711/51/3

1/31/3513

1/51/531/31

CI=λmax-nn-1=5.136 1-55-1=0.034 0,

CR=CIRI=0.034 01.12=0.030 4

一致性检验通过。

通识类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1=0.362 10.362 10.038 90.160 70.076 2T。

专业基础课程B2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表3B2判断矩阵课程名称C6C7C8C9结构力学C61235材料力学C71/2124理论力学C81/31/213其他专业基础课程C91/51/41/31B2=1235

1/2124

1/31/213

1/51/41/31

CI=λmax-nn-1=4.051 1-44-1=0.017 0,

CR=CIRI=0.017 00.9=0.018 9

一致性检验通过。

专业基础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2=0.472 90.284 40.169 90.072 9T。

专业课B3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表4B3判断矩阵课程名称C10C11C12C13C14混凝土结构设计C1011234抗震结构设计C1111234高层结构设计C121/21/2123钢结构C131/31/31/212其他专业课程C141/41/41/31/21B3=11234

11234

1/21/2123

1/31/31/212

1/41/41/31/21

CI=λmax-nn-1=5.036 4-55-1=0.009 1,

CR=CIRI=0.009 11.12=0.008 1

一致性检验通过。

专业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3=0.319 20.319 20.184 00.109 30.068 3T。

实践课程B4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

表5B4判断矩阵课程名称C15C16C17C18认识实习C1511/21/21/5生产实习C162111/4毕业实习C172111/4毕业设计C185441B4=11/21/21/5

2111/4

2111/4

5441

CI=λmax-nn-1=4.027 7-44-1=0.009 2,

CR=CIRI=0.009 20.9=0.010 3

一致性检验通过。

实践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4=0.092 20.162 70.162 70.582 3T。

(三)结果分析

从单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在准则层的4大模块课程中,专业课程(0.350 9)与实践类课程(0.350 9)的重要性程度相当,随后是专业基础课程(0.189 1),通识类课程(0.189 1)。因此,今后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学工作中要重视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体现专业特色及优势,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识类课程模块中,数学类课程(0.362 1)与外语类课程(0.362 1)是通识类课程的核心,也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重要性程序排序为:结构力学(0.472 9)—材料力学(0.284 4)—理论力学(0.169 9)。三大力学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结构力学又占有绝对的优势,是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需加强重视。

专业课程模块中,混凝土结构设计(0.319 2)与抗震结构设计(0.319 2)是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结构设计、结构计算能力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同时,高层结构设计(0.184 0)与钢结构(0.109 3)也不应轻视。

实践类课程模块中,毕业设计(0.582 3)所占比重最大,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也是能够展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毕业设计环节,保证毕业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结语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中心环节,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确定了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权重,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成果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曲贵民,林莉,宋高嵩.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139-140.

[2] 张继东.AHP方法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24(4): 82-84.

[3] 尹红莲,梁秋生,张本昌.基于AHP的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6):55-57.

[4] 李晨洋,刘东,王秋萍.基于AHP的土木工程决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76(2):218-220.

[5] 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Course arrangemen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RU Zhonglia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Henan Province, P. R. China)

建筑专业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 教学 实训基地

建筑设计专业课程在本科院校里建筑学专业学制5年,但在高职高专院校里学制为3年。课程实践操作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是一门既传统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的学科。如何利用3年的时间传授5年的知识并且将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是我们专业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多

由于建筑设计专业是从本科建筑学专业演变过来的。但本科院校比专科院校要多2年的时间,如果完全将本科院校课程照搬那是绝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精减课程,减少学时。例如《画法几何》课程,本科要求学习一年周课时为4,而专科只能学习半年而且难度也有所降低。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程非常的了解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在以后工作中的运用掌握得十分透彻。

(二)没有合适的教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也不断更新,因此建筑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还面临着建筑技术更新所带来的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中课本的教学内容常常落后于工程实际。尤其是建筑设计实践课中的实践操作部分。

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在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该课程的工程实践特征?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如何使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理念适应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从事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对于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可以说是每个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它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某个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我们将来学生能否在毕业后找到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目标定位则体现为“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能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我们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又可使教学工作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建筑设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企事业单位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毕业。以此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性人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技能和职业素质。

1.嵌入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学

课程知识点多,学生往往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来。通过提出任务书分析任务书一草修改二草修改三草修改成图总结分析这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2.模拟职业岗位竞赛

在项目案例教学过程中同时引用竞赛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水平整体向上。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工作流程,操作方法、设计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制图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通过竞赛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锻炼他们的敏锐性和敏捷性,培养集体主义感和团队协作的活动意识。

3.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融入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学习理论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以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和巨大的虚拟设计功能为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的环境。

(五)建立校企合作教学适应工学结合

使用企业人才骨干充当授课教师,通过实施教学培训并实现合作就业,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将学生或多个项目团队模拟实际操作流程,在企业兼职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项目团队成员协同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增强了学生对市场需求的应变力,提高了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力。

总之建筑设计专业是一门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课程,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建筑行业的岗位竞争力,促进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丛人. 浅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校外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