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设计风险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
根据中国社科院理财研究所报告,在2004年13家商业银行发行79款理财产品后,2005年和2006年各有26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和筹集资金分别为593款、1158款和2000亿、4000亿,2007年78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产品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1760只,理财产品额度达到8190亿元,2008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23055亿元。而2008年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特点
从2006年以来发行的产品数量和类型看,普通类产品为主,占整个理财商品市场的90%,但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结构类产品数量和比重不断加大,其基础资产以股票、商品挂钩为主,而且产品设计创新不断;从发行主体看中资银行除了打新股和股票挂钩结构类产品外多发普通类理财产品,外资银行仍以发结构性产品见长;从产品的投资期限看,普通类理财产品以短期为主,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占到60%以上,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占到近90%;从收益率看,到期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大多高于基准利率和CPI涨幅和股票市场的表现;新股产品和信用类产品大多是通过和信托公司合作进行,在这两类产品的发行方面,银行比较依赖与信托公司的合作,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的合作加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分层服务,理财门槛过高导致现实需求不足
从现有理财品牌看,各商业银行都设定了较高的个人理财的金额起点,部分银行财富管理帐户准入标准更高,最低的建设银行要求500万元。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表明2008年我国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占商业银行80%的客户仍然属于大众客户。目前商业银行客户细分的主要目的是区分出负效客户、大众客户、贵宾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并对中高端客户进行理财服务,无形中排除了对大众客户进行合适的理财服务获取更多的利润,导致大众理财服务滞后。
(二)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
从目前到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看大多高于基准利率、CPI涨幅和股票市场的表现,但部分尤其是基础资产类理财产品和上市股份制银行产品实际到期收益率普遍低于预期收益率,甚至出现较多零负收益产品。而理财产品出现的低收益表现是由于研发能力缺失,主要体现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基础资产选择、市场时机和结构选择三方面的决策能力不足,还受到不稳定市场环境的影响。
(三)客户风险评估、产品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没有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各自为政,有些商业银行风险评估过于简单,评估工作通常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准确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甚至出现各商业银行对同一客户风险评估结果大相径庭;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不足,产品介绍过于复杂,片面宣传产品的最高和预期收益率,没有评估最低收益率和出现的相关风险;部分商业银行未能及时通过有效渠道和方式向客户告知产品相关情况,特别是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未能很好地向客户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的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重要信息。在理财计划存续期内,部分商业银行也未向客户提供其所持有的所有相关资产对账单,账单应列明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
(四)在产品开发、营销、人员考核等方面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从外资银行引进一个结构,或是加以模仿设计,品种单一,电子化程度低,造成产品同质性强,易于复制和模仿,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营销上以外部广告宣传等推销为主,忽视员工内部的培训和引导,产品销售时忽视了对客户针对性个性化理财服务和动态跟踪服务;员工考核以当期产品销售额为主,不能形成长效的培养和考核机制,增加了风险,减少了收益。
三、发展对策
(一)根据客户细分进行客户分流,改变赢利模式
根据客户细分标准将客户进行一次分流,引导高端客户进入个性化或半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对于大众客户可提供大众化的理财服务。大众客户因其家庭收入居中等以下到较低水平,银行存款平均数额不高,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有限,因此实际需求很有限。针对大众客户,商业银行可采取加大银行帐户,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这四类主体业务的产品纵深,增加每类产品规格的办法,提供不同的银行服务,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个人理财需要。另外还可以开创新的盈利模式,利用银行网点的优势,借鉴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在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个人理财中心,统一有银行客户经理专门进行非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和理财服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中心可以让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中心上架,由理财中心收取上架费并统一由理财中心客户经理针对客户制定理财规划方案,让客户自行选择理财产品购买。
(二)加强理财产品开发、设计和创新,提升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商业银行收益率
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在快速学习、吸收同业经验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在理财产品的结构、期限、流动性、安全性、收益率等方面不断创新,打造个人理财产品低风险、高收益、高品质的市场形象,同时理财产品在设计时,应采用更加合适的方式说明理财产品的收益,以及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量化说明,提升客户对个人理财产品的信赖度和品牌的忠诚度。
(三)完善客户风险评估、产品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制度
从事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在发售产品时,应向投资者全面详细告知投资计划、产品特征及相关风险;商业银行要在产品销售时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以及最不利的各种情况告知客户并得到客户的确认;商业银行要定期向投资者披露投资状况、投资表现、风险状况等信息。发生重大收益波动、异常风险事件、重大产品赎回、意外提前终止和客户集中投诉等情况,各商业银行要及时报告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
(四)创新营销和考核机制
【关键词】节日灯;控制器;缺陷模式
1.前言
节日灯电子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是节日灯的主要部件,由本体、盖板和固定架组成(图1)。2012年欧盟非食品类危险消费品快速警报系统(RAPEX)通报我国产节日灯安全警报44起,占照明产品总通报数45%;44起节日灯案例中,因控制器安全缺陷导致通报的有30起,占节日灯通报数68%。控制器的安全缺陷已严重影响我国产节日灯的安全质量。
2.控制器缺陷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的筛选
2.1 缺陷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原理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伤害或损失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
产生风险的原因或触发风险的因素称为风险因子(r)。伤害或损失(Si)可表示为一系列风险因子(r)和时间(t)的函数:
缺陷是指产生或触发风险的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缺陷是风险因子的子集,在只研究产品本身而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场合,风险因子来自于产品缺陷。本文研究控制器产品本身风险,缺陷与风险因子等同。特定产品的缺陷集及其特征构成其缺陷模式。
风险评估(risk estimation)方法用以评估缺陷所产生或触发的风险的程度。风险评估可以筛选出风险度大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的缺陷集(称目标风险因子,记为Ri,i=1,2,…n)。对于目标风险因子,必须采取措施使其风险充分减小。
风险充分减小定义为采取改进措施后由缺陷产生或触发的风险(final risk,记为Fi,i=1,2,…,n)降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acceptance risk limit,记为Aci,i=1,2,…,n)。逐个判断各缺陷风险充分减小的充分条件可表示为:
累计判断缺陷集总风险充分减小的充分条件表示为:
判断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的活动称风险评定(risk evaluation)。对严重程度较高的缺陷应优先采用逐个判断的风险评定方法。
缺陷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分析产品可能产生的缺陷模式及其对系统造成的可能影响,并按缺陷的严重度、发生频度和检出难易度分类的归纳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由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确定目标风险因子进行改进及决定改进的缓急程度。FMEA原理可归纳为表1。
2.2 基于FMEA的控制器缺陷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筛选
基于FMEA原理建立如图2所示的控制器缺陷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筛选模型。分析系统构成,依据技术规范、风险通报及技术经验等识别缺陷模式;分析缺陷影响,确定严重度(记为S);分析缺陷产生原因,确定发生度(记为O);明确现有控制措施(记为Tg),确定检出度(记为D);得出各缺陷模式的风险优先系数:
对RPN从大到小排序;应用帕累托(Pareto)分析,依据管理学的二八原理评估累计风险度大于临界值的缺陷集为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标风险因子Ri),必须采取措施使其风险充分减小,RPN越大越应优先采取措施;累计风险度不大于临界值的缺陷维持现有控制措施Tg。
2.2.1 控制器的系统描述
电源电压≤250V,连接在电源和灯串间,用来变换电压电流和提供预定发光规律的控制信号;与灯串组装成节日灯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消费者(包括儿童)购买后自行安装并可能频繁操纵,其电击风险和着火风险如不充分减小可能造成极端严重的伤害。
2.2.2 控制器缺陷模式的识别
依据风险通报、技术经验、技术规范(参考文献[2]-[5])识别缺陷模式,见表2。
2.2.3 风险评估
应用表1的量化规则,依据表2的分析、风险通报、技术经验和技术规范(参考文献[2]-[5])进行发生度O、严重度S、检出度D赋值;按式4得出各缺陷的风险优先系数RPN;然后对RPN从大到小排序(见表3),RPN越大的缺陷说明其风险越大。
2.2.4 目标风险因子的确定
应用帕累托图,依据二八原理对缺陷(风险因子r)进行筛选,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拉力和扭矩不足”、“机械强度不足”、“带电件可接触”和“锐边毛刺”的累积风险率达0.828,大于临界值,由此确定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标风险因子Ri)为:“拉力和扭矩不足”(记为R1)、“机械强度不足”(记为R2)、“带电件可接触”(记为R3)、“锐边毛刺”(记为R4)。必须采取措施使R1/R2/R3/R险充分减小,其中RPN越大的越应优先采取措施。
3.减小风险的策略
可以考虑单独或同时减小风险的发生度和严重度,基本策略可采取下列措施的组合:
(1)改进产品设计(记为Di,i=1,2,…,n);
(2)改进生产过程控制(记为Pi,i=1,2,…,n)(包括改进检验措施(记为Ii,i=1,2,…,n));
(3)遗留风险的处理(记为Ei,i=1,2,…,n)。
3.1 目标风险因子成因分析
3.1.1 设计不良和装配不良。例如导线固定架的固定牢度不够、盖板的固定牢度不够。
3.1.2 原材料质量低劣。例如外壳材料机械强度和厚度不够。
3.1.3 检验失控。例如外壳锐边毛刺没有剔除。
3.1.4 合格评定标准选用不当。例如:⑴控制器标准IEC 61347-1对固定架牢度未作规定;而节日灯标准IEC 60598-2-20要求进行固定架试验。⑵IEC 60598―2-20规定外表应无端或锐边,IEC 61347-1未明确;⑶IEC 61347-1对外壳机械强度的要求低于IEC 60598-2-20。
3.2 减小目标风险因子风险的策略分析(见表4)
3.3 减小关注风险因子风险的策略分析
严重度最高的缺陷,如例行检验很难检出,即使其发生度极低,也应关注(关注风险因子Ra)。采取措施减小表3中Ra风险:型式试验(记为I5);提供遗留风险的使用信息(记为E5):不防水控制器增加“只能在室内使用”警告。Ra风险评定可参考Ri,但因Ra发生度极低,依据证据假设可忽略评定。
3.4 减小风险的策略组合
归纳减小控制器缺陷风险的策略组合见表3“建议行动”。Tg为原有控制措施。
4.控制器缺陷风险评定及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
风险分析确定了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标风险因子Ri),通过采用策略分析决定的改进措施使缺陷消除或使由缺陷产生的风险减小,然后通过风险评定判断采取措施后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如风险已充分减小,则认为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如果风险未充分减小,则重新确定改进措施以充分减小风险;如此重复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直至风险充分减小。
4.1 风险评定模型的确定
FMEA方法的输入(如缺陷的发生度)需要一定时间段的积累。实际应用中需要尽快判断采取措施后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此种场合的风险评定一般不宜采用FMEA。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的组合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和快速的风险评定方法。型式试验(Type Test,Tt)是按强制性技术规范对样品进行全项目的合格评定试验。例行检验(Routine Inspection,Tr)是对一定量的产品100%进行预先设定的关键项目的合格评定。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Ts)是按科学的抽样规则(如ISO2859)在一定量的产品中抽取样品,进行预先设定的关键项目的合格评定,包括与型式试验合格确认样品的一致性检查。预先设定的关键项目应根据已识别的目标风险因子Ri确定。
采取改进措施后缺陷的风险用按预定检验规则检出的缺陷数(Fi,i=1,2,…,n)量化。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用按预定规则确定的可接受最小缺陷数(Aci,i=1,2,…,n)量化。因为型式试验(Tt)是检验产品设计与强制性技术规范的符合性,而产品不允许不符合强制性要求,所以Tt的Aci值应设为0;Tr和Ts的Aci值可由样本数量和合格质量水平(AQL)决定(如ISO2859提供了可选择的抽样方案和相应的AQL确定原则),对于安全缺陷、材料和制造的不可接受的变化,其Aci值均应设为0。
基于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的组合的风险评定和风险控制模型如图4所示。采取改进措施后的产品,如果型式试验、例行检验、抽样检验发现的缺陷数(Fi,i=1,2,…,n)小于或等于可接受最小缺陷数(Aci,i=1,2,…,n),即满足式2(Fi≤Aci)或式3(∑Fi≤∑Aci),则认为风险已充分减小,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如果有一个或一个以上Fi>Aci或∑Fi>∑Aci,则风险未充分减小,要重新确定改进措施以充分减小风险;如此重复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直至风险已充分减小,则认为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
4.2 控制器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方法
基于FMEA的风险评估已识别出控制器的目标风险因子Ri(R1/R2/R3/R4,见表3);经策略分析,决定了减小风险的改进措施;采取改进措施后生产的一定量的产品按IEC 60598-2-20等技术规范进行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或三者的合理组合,应至少包含根据控制器目标风险因子Ri确定的关键项目的合格评定。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的实施可参照参考文献[5]附录Q提供的指南,还应包括与型式试验合格确认的样品的一致性检查);因R1/R2/R3/R4严重度均属最高级别(不允许出现的安全缺陷),应采用逐个缺陷判断的风险评定方法,且Aci(i=1,2,3,4)值均应设为0;如检验没有发现表3所列需控制缺陷R1/R2/R3/R4,即Fi=0(i=1,2,3,4);由Fi=Aci=0,按式2,可认为风险已充分减小,风险控制目标已达到;如检验发现有表3所列需控制缺陷R1/R2/R3/R4,即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Fi>0(i=1,2,3,4),由Fi>Aci=0,按式2,可认为风险尚未充分减小,需重新进行减小风险的策略分析,重新确定改进措施Di、Pi、Ii和Ei以充分减小风险;如此重复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直至风险已充分减小,则认为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
5.结语
FMEA方法能有效识别目标风险因子,基于Tt、Tr和Ts组合的风险评定方法能有效判断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通过策略分析实施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最终可实现控制器的安全风险控制。本文构建的风险控制模型对其他电子电器产品的安全风险控制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戴云徽.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筛选及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2]江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灯具质量分析[Z].2010-2012.
[3]Report of RAPEX Notifications,2011-20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游乐设施的需求也日趋明显,大型游乐设施这一满足人们感官与心灵的娱乐工具,在最近几年得以飞速发展,并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大型的发展势头。这些游乐设施通常具有高空、高速以及大幅度摆动等特点,给予人们身体和心灵以强烈的刺激。然而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设备本身具有的安全隐患。
我国大型游乐设施概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a我国大型游乐设施概况
我国的大型游乐设施多是由钢架结构、机械运动部件、自动控制与电气等设备结合在一起的机电设备,它的实质就是利用加速度的梯级变化,给予游乐者身体感官刺激的机电平台。
我国的游乐场所建设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才开始兴建各类大型游乐场所,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游乐事业前进势头较猛。到21世纪初,我国游乐设施无论是在设计、制造水平上,还是产品质量、安全性上,距世界先进水平已经相差不远了。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中型以上游乐场所已超过650家。
按照大众游乐设施的结构和运动特征,我国的游乐设施可以被分为十三个大类,包括了从单一型到综合型、从室内到室外、从地面到空中等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这些游乐设施归属于我国相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这些设备的危险指数和相关行业标准,将这些游乐设施分为A、B、C三级。
我国大型游乐设施危险因素分析
a设备固有风险
游乐设施的固有风险指的是这些游乐设施在工厂设计制造过程中,未能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并且在现场组装、调试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而带来的风险。
b安全管理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风险指的是,这些大型游乐设施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大意带来的隐患,其具体表现在管理机构混乱、没有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缺乏相关安全技术备案、规范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守则以及难以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等。
c运营过程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运营过程风险指的是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未及时地保养,以及没有按时到相关部门进行检验,或者违规使用不合格设备所造成的风险。
d作业人员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作业人员风险指的是设备负责人或者操作人员在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或者操作的过程中麻痹大意,进而造成事故的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设计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
a大型游乐设施设计风险评估方法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方法分为两大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能够应用于游乐设施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糊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我国游乐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相应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不完善,因此国内在进行风险评价分析时,常常将模糊分析与层次分析交叉使用。林伟明等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即在层次分析和模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游乐设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层次等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游乐园中的观览车上得以大规模使用。
b大型游乐设施设计风险控制技术
有限元分析技术,高常青等研究者结合COSMO SWorks 的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海盗船上的安全杠组件的安全系数进行了量化,通过对其在运动过程中的极端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的方式,评估出其性能指数和安全指标,这有助于优化该类游乐设施的安全性能。
虚拟样机技术,在虚拟机方向做出较大贡献的学者朱海荣等人,在建立较为精准的设备模型的前提下,通过动态模拟设备运行过程,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对各关键部件进行强度分析,在游乐设备的安全评价、事故分析再现以及验证产品设计性能等方面发挥出作用。
在线检测技术,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者以王业等人为代表,他们结合MAPX、VB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GIS可视化的设施再现评估和监测系统。系统具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并且能在线实时采集、分析游乐设施的动态数据,得出游乐设施的安全裕度。
c远程安全监控预警技术
李果等学者在研究大型游乐设施故障和事故起因后,在现代智能测控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 multi-agent 系统的大型游乐设施远程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多个Agent模块协同工作,实现安全监控和预警功能。
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在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评价方面的不足,在分析了我国大型游乐设施概况及危险因素的前提下,指出我国大型游乐设施风险评估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其风险控制技术,为我国在未来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和风险控制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理财;风险;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主要风险环节
(一)研发设计
研发设计阶段,主要存在合规风险:新产品是否经过本行创新委员会或相似机构的审批;是否向监管机构报备;产品的拟定投资范围、交易结构、目标客户、产品销售文本是否符合监管规定。
(二)销售阶段
1.法律风险。理财产品品种多,创新发展比较快,与客户之间签订的文本有产品说明书、协议书、风险提示书和权益告知书等,条款表达用语专业,涉及投资运作约定、风险承担、收益计算等内容,较为复杂。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财计划法律文书相关条款约定不清晰、不全面,与现行法律法规不一致,文书签署没有获得合法授权等原因形成的法律文书瑕疵;二是在产品到期时出现没有实现预期收益、延期兑付等情况;三是业务人员、法律文书审核人员因专业素养、尽职尽责不到位而没有维护客户或本行利益。
2.声誉风险。理财营销过程中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计划,往往风险揭示过于简单,导致一般投资者不能充分认识理财产品风险。一旦产品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或导致本金损失,投资者往往与银行之间产生纠纷,被媒体关注的话对银行的公众形象带来很大损害。
3.操作风险。销售人员内部欺诈或内外勾结,挪用客户理财资金,尤其在没有IT系统控制和明确的销售资金管理规范情况下容易出现操作风险;销售人员没有遵守客户签约、风险评估、充分揭示风险等,出现不当销售;IT系统软件或硬件出现故障或错误,导致理财资金归集或兑付错误。
4.声誉风险。不能及时和合理处理投诉和批评;信息披露不充分。
(三)资金管理运用
1.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资产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带来的违约风险;二是担保人、流动性支持机构等对理财产品提供增信服务的机构不能按时履行承诺带来的信用风险;三是合作机构对基础资产管理缺位形成基础资产价值贬损或债务人偿还的本息不能足额按时支付本行带来的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理财产品是投行业务、结算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的综合应用,涉及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信贷业务等,还可能使用利率、汇率避险工具。因此,理财业务必然涉及金融市场利率、汇率风险。在市场价格、利率、汇率发生不利于商业银行投资的变化时,理财产品将会出现亏损风险。
3.操作风险。没有及时完成或准确完成资产交易,或完成资金调拨。
二、内部控制措施
(一)建立完整的理财业务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章制度的监管,明确权利和职责。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银监会颁布的监管文件,制定适合本行的理财业务管理办法、销售办法和相应的操作规程,以及风险管理办法。
(二)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划分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避免利益冲突可能给客户造成的损害。理财计划风险分析部门、研究部门应当与理财计划的销售部门、交易部门分开,保证有关风险评估分析、市场研究等的客观性。销售部门职责,建立健全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处罚和退出机制等管理制度;严格进行客户评估,妥善保管理财业务相关记录;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采取有效方式及时告知客户重要信息;防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销售材料中理财产品(计划)的名称应恰当反映产品属性,避免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理财产品(计划)的风险揭示应充分、清晰和准确。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
(三)风险防范控制。风险管理部门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理财业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理财计划涉及的有关交易工具的风险限额,同时应纳入相应的交易工具的总体风险限额管理。信用风险纳入统一授信,信用额度和交易对手额度双额度管理。
(四)授权审批控制。新产品研发、产品设计、销售、投资运作等关键环节,明确审批人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规定经办人办理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商业银行研发新的投资产品,应当制定产品开发审批程序与规范,在进行任何新的投资产品开发之前,都应当就产品开发的背景、可行性、拟销售的潜在目标客户群等进行分析,并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批准。新产品的开发应当编制产品开发报告,并经各相关部门审核签字。产品开发报告应详细说明新产品的定义、性质与特征,目标客户及销售方式,主要风险及其测算和控制方法,风险限额,风险控制部门对相关风险的管理权力与责任,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法,后续服务,应急计划等。
(五)岗位分离控制。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做到自营与理财分离、交易管理与风险管理分离、交易与销售分离等。商业银行应当将负责理财计划或产品相关交易工具的交易人员,与负责银行自营交易的交易人员相分离,并定期检查、比较两类交易人员的交易状况。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分开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调整客户资产方面的授权。
(六)会计控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理财业务会计核算规则,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七)系统自动控制。理财业务开展良好的商业银行,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尽量使用系统实现销售和投资等主要工作的管理。有技术支持系统和后台保障能力,以及其他必要的资源保证。统一信息技术系统和平台,确保客户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客户资金安全。
(八)内部报告控制。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理财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理财计划的内部监督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当独立于理财计划的运营部门,适时对理财计划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并直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对理财计划的研发、定价、风险管理、销售、资金管理运用、账务处理、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内部审核程序,严格内部审计检查和稽核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根据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的观点,产品是市场上任何可以让人注意、获取、使用、或能够满足某种消费需求和欲望的东西。它既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可分成有形产品(实体产品)和无形产品(非实体产品)两类。
现代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复杂、产品组成复杂、产品技术复杂、制造过程复杂、项目管理复杂的特性,可称为复杂产品。
现代金融服务业如保险、证券和银行等相关企业提供的产品一般也具有组成复杂、功能复杂和行为复杂的特性,但以服务契约形式而非实体形式,可以定义为复杂非实体产品。
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面对客户的选择性市场需求,将基于市场细分的需求概念转化为高质量或低风险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持续变化的需求。复杂实体产品的设计要求产品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要求以最快的上市时间、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务、产品创新和最佳的环境保护。
金融服务产品是非实体产品,其最重要的问题是产品的风险性。与实体产品的质量类似,控制产品的风险也就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复杂金融产品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其风险的复杂性,所以其设计和仿真方法也就具有复杂性。
二、金融产品设计涉及的技术和设计过程
1.金融产品设计涉及的技术。在实体产品的设计中,提出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其目的是研究产品的市场战略和设计,涉及的内容涵盖市场分析和设计开发。包含从产品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的全过程。软件产品也不例外,软件生存周期涉及的内容也包括从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调试和维护。
与复杂实体产品类似,复杂非实体产品的生命周期涵盖产品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售前服务、销售、售后服务和产品终止等阶段和相应指标。其管理技术也是为满足产品上述指标发展起来的。
2.设计过程。金融业是百业之首,金融领域的产品涉及到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方面。需求分析是复杂金融产品设计的第一步。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让用户和金融机构共同明确将要开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其过程包括:
①详细听取客户的反映,确定产品需求,是需求获取的第一步;
②市场研究,包括市场规模调研,确定市场需求并听取分销渠道的反映;
③相关产品跟踪调查,确定产品的竞争力因素,是需求提炼的过程。
(2)概要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以后,进行产品的概要设计。这一阶段有两项关键活动,即预测产品的风险和全面可行性分析。
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所包含的风险,其次为控制和转移风险的方法。前者是从金融产品(服务)的风险需要出发,从产品交易双方进行分析。后者是分析如何控制、转移风险。
(3)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是制定完整详细项目计划、细化产品原型、定义产品详细特征、产品对系统和管理的影响以及培训方案。
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产品定价。产品定价是概要设计的继续,包括定价原则;定价前提的假设条件和经营管理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定价三个方面。
(4)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业务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相当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维护阶段,其目的是使金融产品在整个生存周期内保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这一阶段中的业务监管过程是基于事后的经验。将既成事件作为历史或经验数据,建立监管模型,或对原有的模型做出调整,从而达到监管的目的。
3.复杂金融产品设计的仿真技术。目前,仿真科学与技术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后50年的飞速发展后,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材料、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和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军事、交通、经济、社会、医学、生命、娱乐、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除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以外的第三种方法。现在,建模与仿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相结合,正成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仿真技术毫无例外地可用于复杂金融产品设计中。
(1)建模:仿真的意义在于模型的有效性,因此用仿真的方法来研究复杂系统,首要问题是对研究的目标对象建立合理的仿真模型,即建模,它是仿真中最基本的工作,数学模型的建立必须有数学知识的支持。将研究对象符号化、公式化,形成理想化的数学方程式或具体的计算公式,然后在数学语言的规范内进行逻辑推导、运算、演算和量的分析,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研究对象形成数学解释和预测。其次,各类仿真算法也需要数学方法作为基础。
因此,仿真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特别是复杂产品的仿真,更依赖于PETRI网络,神经网络,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新的数学理论。随着数学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为仿真所用,强有力支持仿真科学与技术。
模型的建立还依赖于丰富的数据资源,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DW)的方法就为建模和仿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环境。我国金融企业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基于数据仓库的建模和仿真是一个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