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环境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高)速交通网络的需求持续增长,大规模跨海大桥的建设正在筹划和付诸实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陆续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跨海大桥,如青马大桥、东海大桥和杭州湾大桥等,而未来十年我国将在沿海地区开展较大规模的大型跨海大桥的建设实施,建立连接经济热点地区的沿海快速物流通道,形成沿海地区的高速交通网络。结合既有大跨桥梁建设经验和大跨桥梁建设的设计理念,即将建设的大型跨海大桥的主梁将采用以钢箱梁为代表的桥梁钢结构形式。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江河流域的大跨桥梁钢结构由于服役年限大小而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腐蚀和疲劳耐久性问题,给桥梁的养护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相比于内陆地区的江河环境,海洋环境下的桥梁钢结构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自然环境侵蚀和极端环境条件作用,辅之以大流量、重装载车辆荷载的长期持续作用,海洋环境下的桥梁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势必更为严峻。
因此,在开展大规模跨海大桥的建设前,有必要针对海洋环境下桥梁钢结构的耐久性开展全面、深入地的现场调研,探索性地研究江河环境和海洋环境下大跨桥梁钢结构的耐久性退化规律,初步了解和掌握施工质量、服役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提取海洋环境下提升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养护管理的关键控制因素,对海洋环境下桥梁钢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开展未雨绸缪地思考,为沿海地区跨海大桥的建设实施和养护管理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和帮助。
通过调查代表性地区的典型大跨桥梁钢结构的耐久性现状,探索性地研究江河环境和海洋环境下大跨桥梁钢结构已出现的耐久性退化规律,初步了解和掌握施工质量、服役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提取海洋环境下提升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养护管理的关键控制因素。
一、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现场调研项目概况
针对海洋环境和江河环境选取了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桃夭门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江东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和虎门大桥等八座大跨径桥梁,着重对各座桥梁的钢箱梁开展了耐久性状况的现场调查工作,各座桥梁的概况如表2.1.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八座桥梁中的四座为跨海大桥,四座为跨江(河)大桥;四座为斜拉桥,四座为悬索桥;桥龄最长的为虎门大桥(17年),桥龄最短的为泰州长江大桥(2年);主跨最大的为西堠门大桥(1650m),最小的为江东大桥(260m)。由此可知,所选取的桥梁在环境类型、桥梁形式、服役年限、主跨跨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涵盖了大跨桥梁参数的主要变化范围,相关调研及研究结果能够如实反映既有大跨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的现状,相关结论可为海洋环境下大跨桥梁钢结构耐久性的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
表2.1.1 项目调研桥梁概况表
桥梁名称 地区 环境类型 通车时间 桥龄 结构形式 主跨跨度
金塘大桥 浙江省 海洋环境 2007年 7年 斜拉桥 620m
西堠门大桥 浙江省 海洋环境 2010年 4年 悬索桥 1650m
桃夭门大桥 浙江省 海洋环境 2003年 11年 斜拉桥 580m
杭州湾大桥 浙江省 海洋环境 2003年 11年 斜拉桥 325m
江东大桥 浙江省 江河环境 2008年 6年 斜拉桥 260m
江阴长江大桥 江苏省 江河环境 1999年 15年 悬索桥 1385m
泰州长江大桥 江苏省 江河环境 2012年 2年 悬索桥 1080m
虎门大桥 广东省 江河环境 1997年 17年 悬索桥 888m
二、腐蚀耐久性调查
在腐蚀耐久性方面,不论桥龄长短,各座桥梁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腐蚀病害问题,腐蚀病害主要形式有涂层霉斑、起皮、脱落、基材成点状、片状腐蚀,焊缝应力腐蚀等。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海洋环境和江河环境下的桥梁钢结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蚀病害,海洋环境条件下的腐蚀病害总体更为严重。相比于江河环境,海洋环境下的大气腐蚀性更强、极端天气侵袭更为频繁,而现有的涂层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则未给予合理的加强和处理。同时,海洋环境下的施工条件相对更加苛刻,使得现场涂层的施工质量相对较低。上述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海洋环境下的桥梁钢结构的腐蚀耐久性水平总体较低。
2、钢箱梁外部的腐蚀耐久性整体状况良好,而内部的腐蚀耐久性状况则相对较差。调研发现,尽管八座桥梁钢箱梁内部的腐蚀耐久性状况差异较大,但是外部均未发现明显的涂层、基材和焊缝腐蚀病害。调查发现,钢箱梁涂层质量和防腐效果受部件和焊缝的表面形状等影响较大,而相比于钢箱梁内部,钢箱梁外部的结构相对简单,焊缝数量和复杂程度相对较低,有益于提高涂层的防腐效果。同时,在实际的养护管理中,钢箱梁外部的涂层养护受到的重视程度更高,涂层腐蚀的检测和修补的频率较高,导致钢箱梁外部的涂层防腐状况显著好于钢箱梁内部。
3、钢箱梁内部腐蚀病害的易发部位为钢箱梁的顶板和底板,顶板的主要病害为涂装层霉斑、板件和焊缝片(线)状点蚀,底板主要为箱内积水导致的成片涂层和基材腐蚀。
4、现场涂装部位的腐蚀病害显著高于工厂涂装,二次修复的涂装层寿命远低于原状涂装层。以现场栓-焊连接部位、纵肋内部等为代表的隐蔽部位腐蚀耐久性能存在较大隐患,而这些部位的除锈和二次涂装的难度相对较大。
5、焊缝的表面形状和空间位置对其防腐性能的影响较大。调查发现:焊缝处的点状腐蚀病害往往发生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焊缝位置处。相对于底板和横隔板等部位,顶板或顶板-横隔板等部位的焊缝处更容易出现腐蚀病害。
三、疲劳耐久性调研
相对于腐蚀耐久性问题,桥梁钢结构的疲劳耐久性问题突出性较不显著,调研中的八座桥梁中三座桥龄较大的桥梁发现较为严重的疲劳开裂问题,
1、钢箱梁的疲劳裂纹主要出现在钢桥面板的主车道部位,未在底板等其他部位发现疲劳裂纹。三座桥梁的疲劳裂纹均发生在钢桥面板的四个典型焊缝细节处,分别为顶板-纵肋焊缝、顶板纵肋对接焊缝、纵肋-顶板焊缝以及顶板-横隔板焊缝等,未在底板等其他部位发现疲劳裂纹,上述四类裂纹的出现部位大部分对应于主车道,超车道位置处的疲劳裂纹较少,表明车辆荷载对疲劳裂纹的开展影响较大。
2、顶板-纵肋、纵肋-横隔板焊缝、横隔板过焊孔母材等是桥梁疲劳裂纹的易发部位。顶板-纵肋焊缝疲劳裂纹受顶板厚度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虎门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的顶板-纵肋焊缝处疲劳开裂较为明显,其他发现疲劳裂纹的桥梁中这类裂纹则未有发现,而两座桥梁的顶板厚度仅为12mm,小于目前常规的14mm和16mm。
3、交通荷载水平和焊缝质量是影响钢桥面板疲劳耐久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发生疲劳开裂纹的桥梁的交通均表现为流量大、重车比例高等特点,。疲劳裂纹往往发生在现场焊接的焊缝位置,而在工厂内施工的焊缝则开裂相对较少。现场焊缝检测结果发现,工厂内施工的焊缝质量较好,缺陷分布较少,而相比之下,现场焊缝的质量较差而缺陷分布较多。
四、结束语
腐蚀和疲劳耐久性是海洋环境下桥梁钢结构耐久性能的两个重要方面。调研结果表明,目前的桥梁钢结构的腐蚀和疲劳耐久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现场涂装和焊缝质量较差,难以满足桥梁钢结构的全寿命周期耐久性需求。下一步应继续开展腐蚀和疲劳试验,研究不同涂装养护修复技术和疲劳裂纹维修加固方法对提升既有桥梁钢结构的腐蚀和疲劳耐久性的有益效果,进而建立既有桥梁钢结构腐蚀和疲劳耐久性的养护管理方法,提高桥梁耐久性。
关键词: 锚泊系统;三维势流理论;系缆张力;水动力
中图分类号:U674.38+2 文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ree dimensional potential flow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oring system of tender assist drilling vessel (TADV) under the action of wind, current and wave force with the hydrodynamic software AQW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appropriate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ADV which is satisfied with relevant technical standard.
Keywords: Mooring system; Potential flow theory;Cable tension; Hydrodynamic
1 引言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工程辅助钻井船等大型浮体在海洋环境(风、浪、流)作用下的锚泊定位问题一直是工程和理论界研究和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针对锚泊系统的分析,刘应中等[1]基于准静态时域方法,提出了一种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计算油船运动和系泊缆索动力响应的方法;罗晓健[2]采用准静力法求解船舶在几种工况下的最大锚泊力;盛庆武[3]基于软件Ariane7提出了一种准动力方法用于计算锚泊张力;Kim, M H[4]等分别采用准静态、半耦合和全耦合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作业水深为3 000 ft的TLP平台,结果表明全耦和分析得到的运动幅值要小于准静态或半耦合分析计算结果;Chen X H[5]等研究了浮体与立管/系泊系统的动态耦合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分别采用耦合分析方法和准静态分析方法对一个mini-TLP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本文基于软件AQWA,对某海洋工程辅助钻井船在真实海洋环境中的锚泊线张力进行规范校核计算,给出了钻井船在相关海域的工作条件要求。
2 原理与方法
2.1 锚泊系统所受载荷
锚泊系统分析,船舶需要考虑波浪力、流力和风力的作用。波浪力包括波频力、二阶波浪力。二阶波浪力又可以分为二阶平均波浪漂移力、和频力和差频力。差频力又称低频二阶波浪力,由于其频率低,可能与锚泊系统产生共振,引起较大纵荡和横荡,所以需要考虑差频力的影响,而和频力幅值较小,故在锚泊计算中通常被忽略。
2.1.1 波频力的计算[7]
附加质量和阻尼载荷是由于结构物做强迫谐振动所引起的稳态水动力及力矩。附加质量系数和阻尼系数是结构物形状、振动频率和前进速度的函数;此外,流场的深度和开阔度对附加质量系数和阻尼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2.1.2 二阶波浪力的计算
3 海工辅助钻井船锚泊系统计算分析实例
3.1 基本参数
1)船舶基本参数
船长110 m,型宽31 m,设计吃水6m,排水量16 500 t。
2)锚泊缆参数
锚泊系统缆绳所用的材料是钢丝,刚度EA为2 3000 kN,最小破断拉力为3 200 kN。
3)锚链布置方案
采用八锚索的布链形式,锚链角为30°和60°,锚索的伸出长度为1 450 m。
3.2 锚泊系统正常工作的要求
根据规范API规定,在特定海域,回复周期为10年的环境条件下,锚泊系统的锚泊缆张力必须满足安全系数的要求,即在锚泊线完整和一根锚泊线破断不完整两种状态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67和1.25。
在一般情况下,锚不能承受竖直向上的拉力,故锚泊线海底段(即锚泊线与海底接触的部分)长度不能为0。
3.3 计算结果
3.3.1 在水深100 m锚泊系统分析
根据规范要求,在回复周期为10年环境条件下(蒲氏风级B-8)对锚泊系统进行计算,包括两种状态:锚泊线完整的状态和一根锚泊线断裂的状态(假设完整状态下受到张力最大的锚泊线断裂)计算结果如下:
在锚泊线完整的情况下,N、NE、E环境方向的最大张力分别为97、145、156 t,安全系数分别为3.2、2.2、2.0,均大于规范的要求1.67;
在一根锚泊线断裂的情况下,N、NE、E环境方向的最大张力分别为135、235、155 t,安全系数分别为2.3、1.3、2.0,均大于1.25。而且锚泊线海底段长度均大于0,所以在水深100 m、回复周期为10年的情况下锚泊系泊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3.3.2 在特定水深情况下锚泊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蒲氏风级分析
(1)在水深100 m、蒲风9级的情况下
根据计算结果,N、NE、E环境方向的最大张力分别为91、136、130 t,安全系数分别为3.5、2.3、2.4,均大于1.67,而且锚泊线海底段长度均大于0,所以锚泊系统在水深100 m、蒲风9级的情况下是满足规范要求的。
(2)在水深150 m、蒲风8级的情况下
根据计算结果,N、NE、E环境方向的最大张力分别为72、110、98 t,安全系数分别为4.4、2.9、3.2,均大于1.67,而且锚泊线海底段长度均大于0,所以锚泊系统在水深150 m、蒲风8级的情况下是满足规范要求的。
(3)在水深150 m、蒲风9级的情况下
根据计算结果,在N、NE、E环境方向的最大张力分别为85、129、123 t安全系数分别为3.7、2.5、2.6,均大于1.67,但是出现锚泊线海底段长度为0的情况,所以锚泊系统在水深150 m、蒲风9级的情况下是不安全的。
(4)在水深200 m、蒲风7级的情况下
根据计算结果,在N、NE、E环境方向的最大张力分别为59、78、78 t,安全系数分别为5.4、4.1、4.1,均大于1.67,而且锚泊线海底段长度均大于0,所以锚泊系统在水深200 m、蒲风7级的情况下是满足规范要求的。
(5)在水深200 m、蒲风8级的情况下
根据计算结果,在N、NE、E环境方向的最大张力分别为85、97、92 t,安全系数分别为3.7、3.2、3.5,均大于1.67,但是锚泊线海底段长度出现为0的情况,所以锚泊系统在水深200 m、蒲风8级的情况下是不安全的。
4 结论
(1)船舶的锚泊系统在水深100 m、蒲风9级或者回复周期为10年的各个方向的环境条件下,都满足规范API对系泊缆张力安全系数的要求,并且锚没有抬升;
(2)在水深150 m蒲风8级及以下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工作的;在水深200 m、蒲风7级及以下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参考文献
[1] 刘应中.系泊系统动力分析的时域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97,
31(11).
[2] 罗晓健.浅水起重铺管船定位锚泊系统配置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
2012, 27(1).
[3] 盛庆武. 3000t 铺管起重船铺管作业锚泊定位系统设计研究[J].船舶与
海洋工程, 2012(1).
[4]KimMH,TaharA,KimYB. Variability of TLP motion analysis against various
design methodologies/parameters[C]. Stavanger, Norwa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ee,2001.
[5] Chen X H, Ding Y,Zhang J,etal. Coupled dynamic analysis of a mini TLP:
Comparison with measurements[J]. OeeanEngineering. 2006,33(1).
[6] Faltinsen O M. Sea Loads on 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 Ca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Newman JN. The drift force and moment on ships in waves[J]. Ship Research,
Vol 11,1.
[8] Newman JN. Second order,slowly varying forces on vessels in irregular
waves[J]. Proc Int
关键词:近海严重污染防止污染恶化
中图分类号: TE9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policy of management
about sea alongshore in our country
LiHaixiangLiuXiaoping
(Shandong Geo-engineeryng Exploration Institute,Shandong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for instant success, extensive management, even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causing serious pollution of coastal waters. In addition,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event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oastal waters, shall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s soon as possible,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Keywords: coastal pollution prevent worsening pollution
引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合理开发我国的海洋资源可以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然而,在以往海洋资源不被视为商品,使其被无偿或低偿使用,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两难困境,真正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必须针对我国海洋资源过度利用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提出防治办法。
1、中国海洋环境基本状况
1.1中国海域自然状况
中国海域位于亚洲大陆东侧的中纬度和低纬度带,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各海域与大洋之间均有大陆边缘的半岛或群岛断续间隔,基本属封闭性海区。海岸线漫长,长达18000km,分布有6500多个岛屿,沿海滩涂380万公顷,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同时,中国海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1.2我国海水水质情况
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严重,2009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46980km2,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70920 km2,轻度污染海域面积25500 km2,中度污染海域面积20840 km2,严重污染海域面积29720 km2。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1.3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发展
国家海洋局作为中国海洋工作的主管部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中国的海洋环境实施监测,特别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以后,国家海洋局开始组织对中国沿海的环境污染进行调查。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逐步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从国家、区域、沿海地方省市到基层单位的四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逐步建立,并广泛开展了中国海域的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国家海洋局相继制定了海洋工程和海岸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和审核相关管理规定和程序,全面推进了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此外,对中国海监进行了整编,充实了执法力量,加强了能力建设,指导地方成立了执法队伍,加大了海上执法力度。
2.中国海洋污染现状及特点
2.1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近年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仍呈继续恶化趋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毗邻海域污染最为严重。由于污染严重,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赤潮大规模频繁发生,使沿海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2.1.1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截止到2009年,我国全海域受污染面积为76060 km2,其中轻度污染海域面积25500 km2,中度污染海域面积20840 km2,严重污染海域面积29720 km2,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部分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近岸、河口、海湾和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大中城市邻近海域以及排污口附近海域。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较好,近岸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DDT、多氯联苯、砷和石油类等的污染。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基本良好,但近岸部分监测地点个别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铜、砷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粪大肠菌群含量超过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少数监测地点个别贝类体内仍然残留有六六六和DDT。
2.1.2陆源排污严重污染近岸海域
中国近海海域的主要污染物80%以上来自陆源排污。每年上百亿吨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大量的氮、磷、石油类、重金属类(锌、镉、铅、汞、铜等)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携带排放入海,造成近岸海域水质恶化。2005年,全国陆源入海排污监测结果表示,84%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营养盐、粪大肠菌群和B0D5等。入海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影响了邻近增养殖区、保护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海洋功能区的功能。
2.1.3海水养殖区环境不容乐观
通过对50个海水增养殖区实施监测的结果表明,56%的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良好,部分养殖区海水受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影响,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48%的增养殖区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部分养殖区沉积物中粪大肠菌群、有机碳、砷的含量较高;养殖生物总体质量一般,部分养殖区养殖生物体内出现DDT、多氯联苯、粪大肠菌群、镉、砷和铅的超标等现象。
2.1.4赤潮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含有高浓度营养物质的大量污水排放入海,致使我国近海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海洋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特别是有毒赤潮的发生,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和威胁。
2.1.5近岸海洋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海洋污染加剧和围填海等人为破坏行为的存在,使我国近岸海域生境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典型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减少,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中国。总体而言,中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脆弱状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
2.1.6海岸侵蚀灾害严重
据统计,目前70%左右的沙岸和大部分开敞式淤泥岸遭受侵蚀,沙质海岸侵蚀岸线己逾2500公里,主要是受沿岸挖砂、水库拦砂、河流人工改道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2.2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
2.2.1我国近海污染物普遍是以氮、磷、油类为主
①油类污染在各海区均有分布,局部区域严重,其中锦州湾、渤海湾、辽东湾、黄海北部、胶州湾、莱州湾及大连湾油类污染尤其显著;②中国近海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普遍偏高,超标严重;③重金属污染严重,各海区河口或港湾的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特别是1998年我国近岸水城持续受到重金属污染,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汞的超标率分别达到42%、19%、22%和29%。
2.2.2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为河口高于近岸,近岸高于远岸
污染区城主要集中于近岸,近岸又以河口、港湾污染最为严重。如长江、珠江口等,其中长江口、珠江口、胶州湾、杭州湾、舟山渔场营养盐含量最高。
2.2.3赤潮是中国近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中国赤潮灾害多发,且普遍具有以下特点:发生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大面积赤潮增加、区域集中,有毒有害藻种类增加。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仅发现9次赤潮,80年代75次,90年代猛增到262次,2001-2004年的四年中已发生赤潮371次,总面积超过6.6万km2,其中仅2003年就发生赤潮119次,且近年来不但海河沿岸水域频繁发生赤潮,而且在开阔的近海也时有发生。
3.防治海洋污染的对策
3.1.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协调沿海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实现临海经济、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②加大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投入力度,科学评估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和海洋环境承载力指标,提出海洋资源开发重点领域和海洋环境管理优先顺序,制定科学的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③因地制宜地完善海岸带功能区划,严格控制海岸带各种生产性开发活动,加强对海上及海岸工程项目的环境评价及监测管理,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
3.2.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
①完善沿海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三废的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大幅度减少各种污染物的入海量,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城区,尽快实现污水的三级处理后循环利用,没有条件或基础设施不达标的城区也要尽快实现污水的二级处理或深海集中排放;②严格控制固体污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或处理设施,有效减少固体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③开展水上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整治小范工程,防止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物通过水上流失进入海洋造成污染。
3.3.完善海洋保护区建设,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①采取积极措施,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现有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扩大海洋保护区数量,增加海洋保护区面积;②根据近海海洋环境特点和生物地理分布进行典型海区生态环境地理区划,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岛屿、海域或海岸带区域规划不同形式的海洋保护区,建立海洋保护区代表系统,重点对沿海重要的经济生物资源、珍稀海洋动植物、典型的海岸地质景观和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尤其是对重点河口、海湾和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保护;③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对重要的海洋生物繁殖地和栖息地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恢复海洋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3.4.实施生态渔业工程,保护和恢复近海渔业资源
①积极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渔业局,推动近海生态渔区建设。完善禁渔区一期、捕捞许可证、渔具限制等管理措施,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保护近海渔业资源;②实施海洋农牧化工程,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海洋牧场等措施改善近海海洋生态质量,改善海洋生境,扩大人工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加速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增加渔业资源量;②建立近海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渔业工程,积极恢复近海渔业生物的产卵场和育幼场,保持其栖息地海洋环境条件的稳定和改善。调整捕捞结构,保持海洋生物种群食物链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最终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5.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提升海洋监测能力
①围绕重点海域海洋环境承载力和海洋资源可开发量评价进行全面系统的近海综合调查,全面掌握近海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经济状况指标,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评价基线数据;②加大对海洋环境监测的投入力度,对现有观测台站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地方的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在重点排污口、河口湾、港口、养殖区等重点污染控制区建立区域性海洋观测网,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③建立近海海洋环境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将包括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决策、海洋污染源管理、海洋监测、海洋灾害及应急监测系统等内容在内的海洋环境信息和数据纳入统一的信息网络,使政府主管部门、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各涉海用户及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所关心的海域信息,为海洋开发决策、海洋环境管理和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6.海洋意识普及与公众参与
①加强对公众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法律、法规教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开展海洋环境知识普及;②鼓励和支持公众和企业参与海洋环境保护行动,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志愿者队伍,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或公众关注的海域开展志愿监测行动,以弥补专业监测网络的不足;③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维护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和参与度;④采取鼓励政策,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民间社团建设,并通过赞助和募捐的方式设立海洋环境保护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进行奖励;⑤建立定期的区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制度,为公众和民间团体提供参与和监督海洋环境保护的信息渠道与反馈机制。
4.结语
近岸海域是海洋中和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的部分,由于人口向海岸带地区迅速集中,海岸带便遭受了人类过度活动、各类污染物排放、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过程的综合影响,给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环境和逐渐衰退的海洋生物资源,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环境的重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张丽玉,曾悦,洪华生,张珞平,方秦华,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山东环境,2003,02期
[2] 高强,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03期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溢油量;环境污染;政治影响;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081-02
一、蓬莱19-3溢油量与持续时间评价
2011年6月,康菲中国在蓬莱19-3油田B和C平台发生两起独立的油和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事件,先后约有700桶(115立方米)油溢出到海面,2 600桶(416.45立方米)矿物油油基泥浆泄漏并沉积到海床。
(一)B平台溢油量与持续时间评价
6月4日,康菲中国在其作业的蓬莱19-3油田B平台附近海面发现有油膜。经调查发现,渗漏来自一条连接海床和油藏的天然断层。
6月4日至21日,位于渤海湾蓬莱19-3油田的B平台附近,大约100桶(18立方)的原油从一条之前不活跃的断层溢出。
6月4日B平台首次发现溢油后,康菲公司组织研究制造了集油罩。长达一个月之久,该集油罩于7月2日在B平台溢油洞口上安装完成。
(二)C平台溢油量与持续时间评价
6月17日蓬莱19-3油田C平台上一口正在钻进的井遇到了油藏高压。大约600桶(97立方)原油和约2 600桶(416立方)矿物油油基泥浆泄漏。
8月25日康菲公司承认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床又发现新的油污(含油基泥浆)渗漏点,这些渗漏点与前几日发现的渗漏点为同一来源。截至目前,C平台附近先后共发现渗漏点16个。
自事故发生至今半年多的时间,溢油事故处置仍未彻底结束,C平台附近海面油花始终维持0个/分钟-4个/分钟,每日溢出量在0.01-0.04升。
二、蓬莱19-3持续小溢油量带来的大面积海洋环境污染
蓬莱19-3油田溢油除了造成840平方公里的劣四类严重污染海水面积以外,还导致其周边约3 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第四类水质。本次溢油单日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的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达到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的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一)海上溢油的危害
石油进入海洋后造成的污染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一起大规模溢油污染事故能引起大面积海域严重缺氧,使大量鱼虾、海鸟死亡;污染、毁坏滨海旅游区;若清理不及时,还易发生爆炸和火灾,酿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海上溢油的油膜大大降低海水与大气的氧气交换速度,从而降低海洋生产力,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最终必将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经微生物分解后,密度变小,会重新浮到海面。因此,一次大的溢油事故造成的影响会延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二)海上溢油随时间的持续而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
海上石油污染不同于陆地石油污染,它具有扩散快、污染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由于海洋本身环境的特殊性,随着时间的持续,海上油污的影响范围持续增大,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幅度也持续增强。在风力作用下,海上油污极易扩散,并且持续时间越长,油污扩散范围越广。.
三、蓬莱193持续小溢油量带来的巨大政治经济影响
(一)政治影响
1.石油作为现代的重要能源,其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石油资源的需求在日益增加,海洋石油开发是我国石油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开始起步。我国的深海石油开发属于起步阶段,尽管各种技术、政策等还不完善,但是相对于海上石油开发发展的时间来说,我们的开发技术已经成熟,具备海上石油开采的条件。
海洋环境保护专家指出,越是在海洋开发热度高涨时,越要坚决防止人为割裂陆海间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联系,避免不计代价片面开发海洋的行为。要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实现绿色发展,首先要守住环保门槛,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比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开展规划环评,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海洋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海洋工程项目一律不批。
2.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管是在石油开采的技术还是石油合作的法律方面,无疑都是高度发达的,但是作为我国来说,美国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否都合适还需从两方面来讨论。
其一,美国在石油开采技术上处于先进水平,康菲石油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国际一体化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营销,以及化工和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与康菲公司成立合作关系,对我国石油开采技术的增进是有益而无害的,此外美国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在合作上具有良好的信誉,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与美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对我国是有益的。
其二,美国在石油开采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当完备,康菲公司作为美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其法制意识是很强的,蓬莱19-3事故中康菲公司之所以如此无视中国法律和公众利益,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熟知中国的法律,容易钻法律的漏洞。一些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对中国的消费者,完全是两副面孔,与我国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不无关系。而在我国现在的法制环境下,选择发达国家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面临这些困境也是难以避免的,在这方面来说,象康菲公司这样发达国家的合作伙伴则不要为好。
对于我国长远利益来说,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国际合作市发展的趋势,国际合作伙伴的选择则变得更为重要。合作依然要选择技术过硬的国家和公司,为了避免再发生蓬莱19-3事故中逃避责任的问题,唯一的做法就是完善我国的法律机制,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法制环境。
3.蓬莱19-3溢油事故的另一个受争议对象,则是中海石油总公司了,自事故发生之初中海石油总公司即被扣上了瞒报的帽子,来自各方的说法褒贬不一。中海石油在事故发生之初没有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使公众没能及时获知最详尽的信息,这是其受批判最多的一个地方。对此中海石油的解释是事故复杂,原因的调查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他们认为这起事故本身算不上大的突发事故,还没有到达需要向社会公布的程度。中海石油的做法无疑使其陷入公众质疑的境地。
这次事故给中海石油总公司带来了信誉的危机,也损害了其作为大型国企的良好形象。中海石油总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一贯有着很好的公众形象,不管从承担社会责任还是环境保护及公益事业,中海石油都保持着良好的形象。这次事故中海石油总公司作为无责任的一方,但是仅仅因为其处理不当,对公司形象带来影响,其中的问题是值得其探究的,这次事故也会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影响
1.蓬莱19-3溢油最直接、最无辜的受害者就是受波及的周边渔业养殖户,自事故发生数月以来,周边渔业养殖户的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
根据有关媒体的调查及采访得知,渤海湾的水产品减产九成,受溢油污染的影响,很大一大部分水产品死亡或者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利益。据悉,烟台今年的扇贝几近绝产,据当地养殖户粗略地估算了一下,2012年仅牟平区养殖户的损失就在2~3亿元。另外受影响严重的一个地方,仅河北省乐亭造成的损失就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这才仅仅是今年一年因受污染养殖物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不要说对未来渔业养殖造成的潜在危害了。
2.在6月初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后,作为监管方的北海分局就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在监视和督促康菲公司查找和控制溢油点的同时,派出海监船和海监飞机等,对事故现场实施24小时的动态监视监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
在溢油事故得到基本控制后,北海分局继续调集海监船实时监控溢油现场,海监飞机也在气象和航空管控允许情况下实施空中监视监测,及海底油基泥浆清理船各派出3~4名海监执法队员值守现场,实施全程监管。几乎每天都要对蓬莱19-3油田溢油监视监测的卫星资料进行解析,同时向B、C平台以及海底油基泥浆清理船各派出3~4名海监执法队员值守现场,实施全程监管。
四、结论
(一)海洋溢油总量一定,对环境污染范围及后果随溢油时间持续增加,当溢油总量较小而溢油持续时间过长属于存在技术处理问题,暴露出此次事故应急抢险能量低、技术装备落后的缺陷,如此长时间的持续小量溢油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污染。
(二)海洋溢油总量较小而溢油持续时间较长对社会政治影响较大,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国企的形象。
(三)海洋溢油量总量不大,但是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也很坏,此次事故的溢油量和海洋环境污染及造成的政治经济影响是不协调的。
参考文献:
[1]高悦.大限之后海面仍现油膜——直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现场[J].海洋世界,2011,(9):12-15.
[2]陈安.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及其应急管理综述[J].关注中国,2011:23-28.
[3]章旭,成家悦.谈谈事故性漏油的危害与启示[J].中国水运,2011,(11):17-19.
[4]郭耀华.跨国公司为何两副面孔[N].安徽日报,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