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第1篇

生产发展会增加物质财富,从而使生活富裕。但不合理的生产发展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又不会利于生活富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生产发展时,应当注意生态与生活的关系,辩证的看待,一方面要看到生产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要看到生产发展对生活的改善。

生产是根本,生产怎么样决定生活怎么样!生活是目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否则一切活动都将失去意义;生态是保障,如果生态恶化,生产将受到制约,生活的质量也必然会下降。

(来源:文章屋网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综合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7-0050-02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的广泛应用,各生产企业利用这些技术构建的综合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在生产管理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现在还有许多制造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进行生产过程的管理,生产部门现有的管理系统中,几乎都是通过工人手工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录入,这不仅输入速度慢,而且出错率高,数据信息可靠性差。针对这一现状,编制了用条形码形式采集数据信息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一、系统应用

生产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核心,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后续的生产质量。该产品的信息录入由现场相关的生产产品操作人员负责,主要录入了产品的生产制造信息(装配、测试、缺陷),同时通过报交来检验所有生产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确保了生产线数据的可追溯性,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作出及时响应。

(一)装配

通过扫描枪扫入需装配产品的父条形形码和子条形码后,系统会根据该产品的BOM组态库自动提取组成该产品的物料号一一加以比较,确保这些物料是该产品的组成部分。

如果条码信息同BOM组态库不能完全匹配,系统将弹出故障提示屏幕,操作员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操作方式:(1)退出系统运行;(2)录入其它产品的装配信息;(3)直接联系系统管理员做相应的处理,待处理完毕后,再对该产品进行数据录入工作。

(二)测试

该子程序在运行中,会将条码中的部分信息同生产计划组态库和物料工艺组态库匹配,以提取相关的信息,自动弹出同物料相对应的测试数据录入界面。如是定制的测试表,不但可浏览调试报表,还能进行双面打印。

数据信息匹配成功:当进入系统的测试程序后,首先用扫描枪扫入条码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条码工作令信息同生产计划组态库匹配(成功),系统自动提取条码物料信息同物料工艺组态库匹配(成功),同时提取该物料的测试性质信息(普通测试或定制测试),程序自动弹出相对应的数据录入界面,操作员可以根据界面提示完成所有产品测试数据信息的录入。

数据信息匹配不成功:当进入系统的产品测试程序后,首先用扫描抢扫入条码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条码工作令信息同生产计划组态库匹配(不成功),系统屏幕提示:“无此工作令,请确认或联系相关人员!”这时,操作员必须到计划员处确认条码工作令的准确性,如不准确要重新打印条形码,同时修正生产计划组态库中的工作令信息,然后操作员重新进入产品测试程序录入数据信息。

当录入的信息同生产计划组态库匹配成功后,系统自动提取条码物料信息同物料工艺组态库匹配(不成功),系统屏幕提示:“无此物料号,请联系系统管理员!”这时操作员必须做到:(1)确认该物料是属产品;(2)确认该物料的制造工艺需测试;(3)如果(1)(2)条件成立直接联系系统管理员处理――更新物料工艺组态库;(4)当(3)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及时通知产品测试人员,对该物料的数据信息进行重新录入。

(三)缺陷

当产品测试不合格时,必须进入该程序操作。在扫入条码信息后,系统自动关联产品测试数据库,调用相关的产品测试数据信息显示于屏幕录入界面,同时操作者必须根据界面显示要求通过下拉框选择缺陷代码,确定缺陷原因后,录入相应的修理元器件位置、修理元器件名称、修理元器件描述、修理描述、修理人员、修理日期,这样就完成了整个产品缺陷的数据录入工作。并再次进行测试,检测该产品是否合格,周而复始,直至该产品测试合格。

(四)报交

该程序是特为了检验生产的产品或产品数据信息在系统中的完整性而设立的,只有通过了报交的校核才能进入下一步骤――入库,所以这个程序是入库的检查关口。

工作原理:

(1)人工扫入条形码;

(2)自动提取条码中的物料信息;

(3)自动同制造工艺组态库的物料匹配,确定物料的性质;

(4)自动调入制造该条码物料所需的工序信息;

(5)逐一比对该条码物料的实际制造工序;

(6)自动匹配物料的实际制造工序同组态工艺规定的制造工序情况:例如:一致,报交合格,提交产品到仓库即完成了整个报交工作;如:不一致,报交不合格,屏幕提示哪道工序错误的明细信息,供质量检验员及时地处理解决问题。当问题被解决后,质量检验员必须重新运行该程序进行报交。

(五)仓库管理

该程序收录了仓库的进出库数据信息,使仓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功能产品包含:入库检验、发货登记、退库登记。

这里主要阐述入库检验功能:进入该界面窗口,用扫描枪扫入条形码,程序自动检测该条码信息是否己被报交,如果己报交则入库检验合格,可以入库。反之,必须退回重新报交,报交后再次进入该程序进行入库检验,直至完成所有条形码的入库检验工作。通过该程序检验的产品全都是经过质量检验的合格品,因此,既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又确保了产品生产信息的完整性。

(六)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是该系统生存的必要条件,任何信息系统都有潜在的生存危机。特别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因为管理的对象、方式、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做好系统的维护特别是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工作是系统系统的生存基础。系统维护产品包含:系统用户、客户订单、工作令、条形码、关重件、BOM组态、制造工艺、缺陷代码、物料库位、故障或报废原因代码维护。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生产;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56-01

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依旧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此满足煤矿企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煤矿安全管理。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应用,这是国家的基础性经济,是国家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使监督监察环节能够不断完善,有效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一、煤炭安全生产概述

煤矿企业应在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生产工作,做好安全工作也是为了促进生产的稳步进行。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安全过于形式化,虽然每一个作业人员口中每天都喊着安全生产口号,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人们时常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安全生产,有时甚至为谋取经济利益牺牲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据相关资料对安全事故的分析,人为因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且也是最直接因素。为降低人为事故的发生,应强化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安全教育,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和前提条件。伴随着能源供需形势的日益严峻,煤炭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现阶段煤炭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确保煤矿企业的稳步发展,煤矿企业领导应深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尽量排除安全隐患,进而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增加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近些年,尽管国家对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煤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息铤而走险,对于必须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敷衍应对,没有安全意识。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安全生产条件不满足相关规范就开始强行动工,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置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这种由于管理人员意识淡薄造成的煤矿事故时有发生。

2、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数据表明,尽管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的安全生产问题,全国约有7.5 亿t 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须的安全保障,安全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煤矿生产的危险性急剧升高。国家安监局局长也表示只有投入必须的安全资金,按照国家规定配置安全设备,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然而当前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型煤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一些安全设备老化、损坏也没能得到及时的更换,甚至有的仍然强行投入使用,不但不能解决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反而提高了煤矿生产的不确定性。煤矿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煤矿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给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进行煤矿开采时缺乏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开采工作的管理也十分混乱。煤炭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职能弱化、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我国近些年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警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仍然有较多的煤炭企业存在侥幸心里,对相关的安全法规视若无睹,由于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丝毫没有减少。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漏洞较多,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不重视,管理人员数量庞大,但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常见。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煤炭企业即使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但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特点,导致很多煤炭企业无法招收到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一些小型的煤矿中主要的工作人员为农民工,大的煤炭企业中,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十分常见。煤炭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种种因素导致当前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无法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平时的工作也没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的安全隐患。

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合理控制煤炭产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煤炭需求量急剧增大,一些煤炭企业为了利益持续保持煤矿超负荷大功率运转,由此引发了多起煤炭事故。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各个煤矿的实际情况和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制定煤矿产量限额,严格禁止煤矿开挖量超过限额。这项工作的实施会遇到较多的问题,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察当地煤矿企业的基本情况,合理衡量各个煤矿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限额标准,确保煤矿企业利益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的内容包括相关的安全设备、安全生产科研和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的投入。安全设备的投入主要包括防火防灾系统的建立、瓦斯警报系统及通风透气系统;安全生产科研方面的投入是通过创新的科研手段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的技术水平,并及时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安全保障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投入包括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安全制度的落实等方面。

3、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煤炭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给企业的人才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在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升核心人才的企业认同感。最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优秀的人才都很看重自身的价值能否得到体现,通过人才激励制度,能够促进这些优秀的员工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各项技术能力,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4、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监管

除了要从内部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之外,还要加强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监管,这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强制手段。煤炭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对整个煤炭行业的管理,从煤矿的开发建设、资源调整、行业政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一些违法乱纪企业的惩罚力度,提升煤矿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也要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法规的建设,对当前煤炭安全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修订,使得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

结束语

总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米楚明,李磊,马威,王祥. 从三类危险源理论谈煤矿安全管理[J]. 陕西煤炭. 2010(0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背景;动因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78-02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得以实现。新经济的挑战包括经济环境的自由化,打破了国家的垄断、行业的垄断及对资源的垄断,导致了竞争更加激烈,产品的生命周期更短,客户的需求更加个性化。企业如何保持竞争能力并求得发展,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如何吸引客户、保留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尤其对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切都随手可及的信息社会,客户可以极方便地获取信息,并且更多地参与到商业过程中。这也表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客户导向的时代,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将客户意见反馈到产品、服务设计中,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深入化的服务,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1998年罗伯特・韦兰和保罗・科尔在《走进客户的心》中首次提出“客户关系价值”的概念,认为客户关系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开发客户关系是一种投资行为,而客户关系改善对企业价值的增加是对这种投资的回报(彭爽,2005)。

一、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1.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的进程中,客户关系管理一直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其重要性不同、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现代企业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以生产为核心到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再到现在的以客户为中心,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2.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产生科技进步的产物。在以数码知识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开发客户资源和保持相对稳定的客户队伍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并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核心(高宇飞,2007)。

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产生的动因

(一)从企业外部竞争的角度

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现在是一个变革和创新的时代,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而且仅仅一步,就可能意味着成功。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工具。在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时,不可避免地要对企业原来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创新的思想将有利于企业员工接受变革,而业务流程重组则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在互联网时代,仅凭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不够了。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有效地对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如今,先进的电脑网络和管理软件在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中都已经能大显身手,它们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也直接地影响到了企业竞争能力。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使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更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具竞争力。

(二)从企业内部的角度

1.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维持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我们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东北航空公司曾经是一家规模颇大的航空企业,拥有不少条航线和飞机的固定资产,但在20世纪80年代不得不宣布破产。其倒闭不是因为服务质量或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当其他航空公司纷纷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让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可以实时查询、订票和更改航班的时候,东北航空公司没有这么做。很快他们就发现在价格和服务方面无法与其他航空公司竞争。别的航空公司及时向客户提供折扣,或在更改航班的时候通知客户,保持每次飞行的客满率,而他们仍然要用昂贵的长途电话方式人工运作。等他们决定投资订票系统的时候为时已晚,最后不得不以倒闭告终。今天运行良好的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这样的战略决策,现在的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包括网络、无线通信等,他们自然会对不提供网上订购的商家不屑一顾。所以说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投资信息系统常常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高宇飞,2007)。

2.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有助于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CRM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和客户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和生意伙伴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从而使企业得以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从而增加营业额;另外,虽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需要巨大的花费。但是从长远看,通过信息共享和优化商业流程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并非等同于单纯的信息技术或管理技术,它更是一种企业商务战略。目的是使企业根据客户分段进行重组,强化使客户满意的行为并联接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过程,从而优化企业的可盈利性,提高利润并改善客户的满意程度。

(三)从消费者角度

1.消费者力量增强,培养消费者忠诚的需要。随着消费者的财富和知识的增长,特别是对网络知识的了解,不仅使消费者有更强的购买力,还使消费者对各类产品和企业的信息有更多了解,从而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所以如何建立消费者对企业忠诚成为企业的成败关键。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实施不仅有助于客户互动,即注重销售信息的反馈和投诉,企业与客户进行不断地互动,不断地分析提炼信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还有还有助于客户化,就是提倡个性化服务,从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喜怒哀乐、客户的一举一动入手,分析客户愿意掏钱买货的价值点,更好、更准确、更及时的满足客户需求,使顾客更愿意购买企业产品,从而建立品牌偏好,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

2.维系大客户的需要。营销研究表明企业的产生80%效益的是由企业20%的大客户产生的,所以营销大户作为应该是服务重点。而这些大客户对企业保证条款、电子数据交换、优先发运、预先的信息沟通、顾客定制化的产品及有效的保养、维修和升级服务等都要求会比一般的普通顾客要求更高,只有客户关系管理高效的数据收集,整合系统能在今天这个需求个性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企业能为这些大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全面的服务,使这些客户愿意与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企业长久的利润来源。

参考文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第5篇

固定资产业务分为两大块:投资与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是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更新等问题的决策;而固定资产管理是在企业对固定资产有使用权后,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以实现投资时的预期收益的过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投资时的预期收益。乘着我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发展与腾飞,许多国内企业都已实现了自己的扩张,也在所处的行业中占??了一席之地。随着规模的扩大,不少企业都察觉到管理跟不上已成为发展的一大弊病,于是,各个企业都学习国外的成功的管理案例。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基本物质保证,具有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等特点。因此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对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而实现集团的固定资产再生产。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没有固定资产的企业谈不上生产,而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一般价值比较大,因此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相当重要,稍有不慎则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从而导致企业破产。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主要在于固定资产占据了企业的大部分,而且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如初始入账、折旧计提、盘点等。单拿折旧计提时,折旧方法的选取来说就很重要,首先要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不同类别的资产使用年限不一样,企业在实际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应当考虑该项资产的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预计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等因素,而会计处理上允许企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决定资产使用年限,但税法上对不同资产类别的年限做了硬性规定;其次,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确定也不一样,而残值的确定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净值、每期计提的折旧与固定资产处理时的损益。

二、评价指标

作为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其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的重要。对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就必须有相关的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往往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着手,相应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包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盈利能力分析和收益质量分析;发展能力是企业内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包括盈利增长能力分析、资产增长能力分析、资本增长能力分析和技术投入增长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决定了其现在和未来的创造现金流量的大小,从而决定了他的价值的大小。

三、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解析

第一,企业并购有利也有弊,利用好了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来说却存在着致命的问题。企业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往往会高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购入时入账价值高于公允价值,相反造成了固定资产整体成新率不高。要想避免不利因素,需要适当并购企业,尽量利用好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强度大,生产设备没有明确的使用规范,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生产工作任务重,有时候为了完成生产目标,造成设备会高速运转,从而导致部分固定资产保持了24小时的运转。这样虽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却使固定资产提前老化。只对价值很高的设备进行了保养维护制度的建立,对于价值较高的资产并没有建立深入保养制度,因此这样也导致了固定资产的加速老化。

第三,对闲置固定资产处理不及时,导致固定资产成新率不高。闲置资产要不就是由于设备更新换代而导致其闲置,要不就是使用期间确实超过预计使用寿命的固定资产,但闲置资产依旧作为固定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导致了固定资产成新率的降低。

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合作与协调。部门间存在着责权不明确的现象。单拿财务部门在实际固定资产业务处理流程中主要扮演核算者的基本角色,财务始终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财务部门只起到提供基础数据的作用,并没有对以前年度资产投资进行有效的分析决策,在预算执行完成后,财务也没有对该项目进行后续的追踪监控,而且对预算的执行控制得不够严格,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便具有约束力,但预算外和超预算事项屡屡发生;在采购固定资产的时候,财务只在付款的时候审核付款条件,并没有对合同的效率与效果进行判断审查等。

四、管理提升对策

预算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源头,只有将预算执行好了,控制好固定资产的购入情况,才能利于固定资产后续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应当精准编制预算,保证预算的执行力。但预算是未来一定时期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化、数量化的手段,因而具有预见性与不精确性,因此其预算往往有较大的主观性;通过分析企业不利因素,更好的完成企业的资本计算,从而合理配置。

固定资产管理与制度的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方式有购买、自制、抵债购入,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入账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记录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等项目,同时约定资产类别、使用年限、使用部门、折旧方法、责任人等项目;其次,固定资产使用期间涉及的业务有计提折旧、月末资产暂估与固定资产盘点;再次,固定资产处理时会涉及被盗损失资产的处理、闲置未用资产的处理、抵债资产的处理等。从固定资产的购入到处理整个流程都有相应的制度约束。

财务审批管理方面的能力提高。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主要用于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的审批,建议企业下属各经营单位每年固定资产采购项目单价10万元以上应报董事长审批,每季度固定资产采购调整项目单价25万元以上须报董事长审批。同时,还要进行小规模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