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1教学中渗透化学史,保持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一门课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化学史很感兴趣,就有意识地尝试课程内容与化学史结合,并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能不断增强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兴趣。例如讲绪论时介绍1828年人类第一个有机物的人工合成,化学家维勒用氰酸银与氯化铵反应得到了有机物尿素,这是人类正式进入到有机合成年代;我国1965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合成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有机合成的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一些特殊的试剂如格氏试剂,首先讲述格氏试剂的发明者维克多•格林尼亚年轻时爱情经历挫折所激发起的奋发学习劲头,成为著名化学家的轶事,接下来再讲述格氏试剂的制备、反应,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在讲有机反应时,介绍了国际上唯一以我国化学家名字命名的有机反应——黄鸣龙反应。黄鸣龙先生对反应过程一次忘塞瓶塞,产物收率提高的偶然事件认真探究,发现了新的羰基还原反应。我国科学家的这些成就唤起了学生的强烈民族自豪感,并养成了认真做好实验的习惯。美国有机化学家科里1967年提出的有机合成路线的常用逆合成分析法,使合成路线设计成为严格思维逻辑的科学,并编制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开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先河。他由于这方面的重大贡献获得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化学家们能够有效地操纵化学反应。在课程中贯穿有机合成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多了解科学家们的探索经历和伟大成就,激发自己的斗志,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2对照比较,建立概念的规律性联系

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多,使内容显得繁杂,在学习时医学生常常感到混淆不清,理解不深入,导致死记硬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对照比较的方法,进行相似知识点的异同辨别,突出知识点的内涵和本质,使学生从根本把握。例如有机化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在有机反应中,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相同的反应物其反应产物也不同,在讲课时注意对比这些反应,引导学生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再如,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对应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学反应,上课时可就这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学生普遍认为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最困难的是要记忆大量的反应式。有机化学反应看似千变万化,实际是极具规律性的,从反应机理来看,基本是亲电、亲核、取代、加成等,而有机合成基本是这些反应的组合。如果学生熟悉了有机反应,就能有规律地学习合成的技巧。在学生具备有机化学基础后,教师把亲电、亲核、取代、加成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规律性概念和思维方法给学生归纳出来。学生在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掌握基本方法后,就能化解反应式记忆的困难,只需适当的记忆就能掌握大量的反应式。

3引入学术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是一个新反应和新试剂不断涌现的快速发展的领域,而新反应和新试剂的应用使有机分子的合成路线更趋向简单、快速、高效、绿色。给他们介绍生物化学合成、仿生合成、超分子合成、模板合成及绿色有机合成等新领域,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化学的学科进展,体会到新知识对人类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向医学生介绍学术前沿的新动向、新知识,让学生尽快的接触学科前沿,体会到有机合成的魅力,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另一个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形成创新意识。教师上课时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自己学术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以及自己做科研时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思路与方法等,以自己的切身经验和体会带领学生跨入研究和创新的门槛,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社会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4结语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尤其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的教学时,大量的物质有着各不相同的性质和渊源,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所学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到“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这节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材料“金属铝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的实例”,从包装药片用到的铝箔,到电线电缆,再到厨房炊具中的各种铝制品,最后到天上飞行的飞机和宇宙飞船,让学生感受到铝制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如今看来如此普通的金属铝在19世纪由于难以冶炼,还是非常昂贵的。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文字材料:“据说在一次宴会上,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独自用铝制的刀叉,而其他人都用银制的餐具;泰国当时的国王曾用过铝制的表链;185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小块铝,标签上写着‘来自粘土的白银’,并将它放在最珍贵的珠宝旁边。直到1889年,伦敦化学会还把铝和金制的花瓶和杯子作为贵重的礼物送给门捷列夫。”这个时候,学生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当初铝难以提炼,如今又用什么方法冶炼金属铝?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迅速激发出来,师生顺利地开展下面的教学内容。

再比如,学到“氯气的性质”一节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2004年4月18日发生在我国重庆的氯气泄露事件的多媒体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氯气的性质和预防措施。这些视听材料让学生获得的震撼要远远超过简单的教师讲授,同时省去了很多板书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化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

化学中有很多微观粒子的活动抽象难懂,单凭教师讲授不易被学生接受,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时,笔者借助制作好的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电子形象比喻成有腿有脚会走路会说话的小人偶。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从还原剂这边“走”到氧化剂那边,嘴里还叨咕着:“失去我就是发生了氧化反应。”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而且记忆也很深刻。

2)在讲到原电池和电解池时,笔者借助课件把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形象比喻成可爱的卡通人物,清晰地呈现出它们的运动轨迹,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了两种电池的工作原理。

3)在学习硫酸的工业制法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硫酸工业制法中涉及的三种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展示剖面图,也可以把局部放大,还能通过动画模拟仿真,将孤立的设备连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生产过程,完整地表示出来,整个工艺流程看得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4)在学到有机化学时,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原子放大,可以反复演示在有机反应中原子或者原子团之间的拆分与组合,增强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理解,也加强了对有机反应中断键、成键等反应原理的深刻理解。

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带领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再从微观走向宏观,通过化学学科的神秘来吸引学生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3 模拟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离不开实验,有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有进实验室完成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的目的多是为了探寻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原理。有些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有的实验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或者由于物质有毒有害不便演示或学生操作,还有一些工业生产的实验在课堂上难以呈现,即便做了实验也不能有很好的实验效果。这个时候就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模拟实验来克服实际操作上的各种困难,达到实验目的。

比如在学习钠的性质时,涉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一般这个实验都是在烧杯中演示完成,但钠只有豆粒大小,而且与水反应迅速,往往后面的学生还没有看见什么,这个实验就结束了。为了增强实验效果,笔者借助多媒体来完成这个实验,把以前用的烧杯换成培养皿,放到投影仪上,利用实物投影把实验现象投放到电子白板上,所有的实验现象变得一目了然: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中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的液体滴入酚酞后变成红色。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又满足了全部学生的好奇心。

再如在学习甲烷时,笔者通过播放一些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利用视频材料,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出甲烷的存在和性质。这些材料既对课本实验进行了补充,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同时通过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的意义。

4 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教学改变

随着时代进步,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各个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让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以声音、图片、视频资料、动画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的素材。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更是主动学习的实践者,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插上自由的翅膀,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不拘泥于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语言;趣味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3-0006-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1 改变实验地点

如果改变实验地点,让学生把简单并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带到第二课堂或带回家中进行。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当实验现象产生的时候,他们会更容易体验到成功感,更加领悟到化学的魅力。而且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实验之后,必定会加倍思索为什么,在兴趣的指引下又可以得到了思维能力的锻炼,从而逐渐增强其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1纸上层析实验的家庭实践

人教版化学选修6《化学实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的“实践活动”,安排了学生应用纸上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纸上层析法的实验原理,我们安排了一个家庭实验:利用药店常卖的糖尿病简易检测试纸对清水和糖水进行检测,从而加强了同学们对该方法的亲身体验。

例2证明水是极性分子的家庭实验

高中化学安排了实验证明水是极性分子:用摩擦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从滴定管中流出来的水柱引起水柱偏移。该课堂演示实验最大的不足在于现象不够明显,持续时间短。为此,我们安排了家庭实验:调节好家里的水龙头出水速度使之形成一条细小的水柱,然后再用丝绸或皮毛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水柱,这样同学们在家里就可以体会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了。

心得体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改变实验地点后并不等于离开了老师的指导,相反教师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材和辅导。选材时应注意尽量避开复杂危险的实验,以免起到反效果。

2 改良实验装置

教材的演示实验未必就能很好地适应所有学校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有原则地改进教材的实验装置。

例3二氧化硫的生成及性质的微型实验

原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其化学性质的实验使用标准仪器不足之处在于装置比较庞大,实验步骤繁琐,不便于学生操作。我们运用实验微型化的思想,开发出了一套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象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

改进做法:把直径为6cm的培养皿作为反应容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作容器盖子。实验时将小培养皿放在白纸上,在小培养皿中间放上少量亚硫酸钠晶体,周围分别放置一小段湿润pH试纸、一滴紫色石蕊溶液、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一滴品红溶液、一滴NaOH加酚酞溶液等药品。开始实验时,将浓度约60%的硫酸溶液滴到亚硫酸钠晶体上,马上盖好培养皿。1min后,可以观察到培养皿中各种液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反应装置俯视图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装置经改动后既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用于课堂演示,又可用于学生的分组实验[1]。

例4 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粤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节内容的实验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改进做法: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冰水。接着将少量乙醇(不要用含甲醇的工业酒精)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以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慢慢变小直至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乙醇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心得体会:改良实验装置时要注意(1)保证教材内容的完整性,要突出主要的、本质的教材内容;(2)要考虑有利于学生观察;(3)要注意简便性,安全性,环保性。

3 改良实验药品配方

教师除了有原则地改进教材的实验装置外,对于一些实验的药品配方也可以适当加以改良。

例5用氢气流醮取肥皂液吹气泡实验的改进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五章的实验[5-1]:用氢气流醮取肥皂液吹气泡。原实验的缺点:氢气流需要先经过干燥剂除去水分后吹出的气泡才能向上升,干燥剂容易潮湿,不能反复使用,需要经常更换,由此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

改进做法:在实验药品肥皂液里加入甘油,肥皂液和甘油的体积比约为10∶1。这样改进后的优点:就可以把干燥剂省略掉。因为加入甘油后,由于甘油中的羟基对水分子存在缔结作用,使水的表面张力大大加强,吹出的氢气泡体积增大,产生的浮力足以使气泡向上升起[2]。

例6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电解水实验,教材提示可以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原实验的缺点:烧碱和硫酸都是有腐蚀性的药品。改进做法:把烧碱和硫酸换成硫酸钠。优点:既解决了水的导电问题,又不用接触腐蚀性药品。

心得体会: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改良实验装置还是实验药品都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综上所述,改进化学实验其实还有许多可挖掘的方面,这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它可以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全面落实,使学生获得更多技能,是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加以注意并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2.035

《石油化工工艺学》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石油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工艺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与化工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点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面对繁琐的知识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成为教学的关键问题,本人在多年的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通过与本校及其他院校“教学名师”学习交流,并反复教学实践及接受学生反馈,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 将该课程内容与前期课程内容结合对比讲解

《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及《煤化工工艺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精馏、重整及裂化等相关知识点,该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与前期课程相关的内容,可以与之结合对比讲解,在回顾前期内容的同时也便于其理解掌握新的内容。例如在讲授“原油的常减压蒸馏”时,将其与化工原理课程中精馏部分的内容结合对比。首先,让学生回忆精馏的原理及所用设备的结构、分类和特?c;然后,要求学生将普通精馏设备与原油常减压蒸馏设备对比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讲授“催化重整工艺”时,首先让学生联系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的概念,这样学生便能明白“重整”过程中分子结构发生的变化,进而能够深刻理解催化重整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本质原因[1]。

2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及案例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实施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目前,《石油化工工艺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及案例非常必要。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此外,教学中如果将一些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以图片、声像资料和动画等方式展示,可将抽象的原理简单化、直观化,复杂工艺流程中的单元操作也变得形象、易懂,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一些难点内容,实现了高效且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催化裂化工艺流程的核心工艺反应-再生系统时,书本上给出的仅仅是简单的流程示意图,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反应-再生系统中原料的反应、催化剂的分离再生及产品的分离精制等重难点内容。如果能够找到一些相关的工艺流程录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观看原料和催化剂在反应器中的存在状态、反应状况及催化剂的分离再生特点,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利用短小精悍的教学录像,也可以重构学生的学习流程,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列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实践经验及能力;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判断、分析、协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目的产品不同的原油常减压精馏工艺时,可以引入下面的案例:以生产燃料为目的的原油常减压工艺流程,常采用三段汽化工艺,即,在常压精馏塔前还设置有初馏塔;而在以生产基本化工原料为目的的三段汽化工艺流程中,在常压塔前设置的是闪蒸塔。针对这个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对两个工艺过程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挥自己的观点,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4]。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听的状态,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该问题,在讲授完一些重难点内容后或在开始讲授一些新的内容前,指定若干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将以上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后期上课时,要求他们作为 “教师”将整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讲解时间一般10分钟),进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并将讲解错误或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讲完之后进行现场提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强化;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为一些打算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学生提供了组织课堂教学的机会。例如,在介绍催化重整部分内容时,提前一周把要讲授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准备课件,重点讲解催化重整原料的预处理、重整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学生在课堂上讲完之后,引导听课的学生针对讲授的内容进行提问,比如,催化重整工艺流程中串联了三个反应器并且每个反应器之前都设置了加热炉,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流程,设置加热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还可以联系之前的内容进行提问,催化重整的原料对砷含量要求非常严格,为什么?常减压精馏过程中如何控制砷含量?通过类似这样提问回答的交流过程,学生可将该课程前后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温故知新,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 将部分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以上的课堂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又注重了知识领域的拓宽和案例的结合,但是学生仍缺乏实践经验及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的意识,所以可将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内容结合。实际上,大量科研课题是针对石油化工中的瓶颈问题开展的,因此可将教师的科研实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研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石油烃裂解制烯烃”时,告知学生目前乙烯的产能过剩,而丙烯的需求量很大,靠石油烃裂解制烯烃时副产的丙烯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因此大量科研工作者在研究用甲醇制丙烯。以此为切入点还可引导学生分析甲醇的来源,将煤化工工艺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意识的培养。此外,还可通过认识实习、开设专业综合实验、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手段,补充和完善理论教学,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通过将学生邀请进入自己科研团队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背景,尝试让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释科研实验中的反应机理。例如,上面提到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从事甲醇制丙烯的研究,用到的催化剂是固体分子筛酸碱催化剂,之所以用分子筛催化剂是因为它的酸碱中心可以使碳链发生异构化、烷基化等反应,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经过从理论到实际,再到理论的摸索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 高效课堂 ; 课前准备 ; 课堂实施 ; 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10-01

课堂效率是教学的生命线,如果课堂高效,师生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反之,师生都是受害者。对课堂是否高效,其评判标准并不能仅仅是分数,还应该看学生是否在创新能力上得到提高。低效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以绝对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而高效课堂,是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率。

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面对高中化学课时数的调整,如何才能 把既定的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就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正是所有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如何才能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辅导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前准备要高效

课前高效的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提和保证,具体来说,课前准备要做以下工作:

1.备内容

化学教材是最好的范本,首先在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之上,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力争在课堂上能讲清讲透。其次就是在方法选择上,根据知识的类型,如果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例如有机化学新授课时,有机反应方程式不必直接告知给学生,可用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从而掌握反应机理,由此推广到同类其他物质,如此一来,学生的印象肯定深刻。再者就是教学流程的设计,知识点的呈现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提问不能流于形式,每个问题的设置都是有目的的,问题间环环相扣。以问题为主线,让教学流程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课堂是否高效不是看你教师讲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真正解决了什么问题,把解决学生实际存在问题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样的课才是高效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必须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搞清学生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3.备训练

教师自己先把习题做一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选例题、变式题和巩固题,力争做到同一问题不重复,精讲精练,重点问题变换角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课堂实施要高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集中展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建立在每一堂课的积累基础之上。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已发生转变,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 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有了学习的热情,探究问题才会积极,研究问题才会更加深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立足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创设问题情境

高效的学习一定离不开情境,脱离情境的学习,往往会变得很枯燥、机械。所以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例如在研究某一物质性质时,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自己找到答案。因此,有了情境学生的思考才会有针对性,才可以深入进去。

2.多采用合作探究的互动式学习模式

我们很多教师担心放手让学生讨论的话,只会浪费掉时间,而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开始我也有这样的顾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简单的问题基本上可以通过讨论解决,而且讨论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这样学生对化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对化学习题讲评时,对学生中典型错误,教师可以投影展示,把错误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 自己寻找答案,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解决了学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化学习题中的同一类型的问题,通过相互合作探究,节省了讲评时间,提高了效率。

3.多给学生消化整理、内化的空间

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讲的话,学生成了看客,时间长了就会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高中化学学的内容既多又杂,如果没有时间消化整理的话,肯定记不住,理解也不会透彻。所以每节课都必须给足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整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碰到新问题才可以从容地应对。

4.要有当堂检测的反馈练习

检测是为了发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知道学生掌握 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当堂检测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另一方面,可发现学生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下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课后辅导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