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科研成果

建筑科研成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科研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科研成果

建筑科研成果范文第1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化学课堂,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这是每个物理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物理实验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过程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注重实验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生成过程、思维拓展的探究过程、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等方面就构建有效的化学课堂作了如下探讨。

一、注重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生成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适当的时刻捕捉教的最佳时机,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基本技能,从而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

例如,教学“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过程:

1.提出问题、猜想,拟定方案。其间可引导学生联想动摩擦因数?滋在哪些公式或规律中出现。如有学生提出可先将木板固定,后用弹簧秤拉住木块,在木板上水平作匀速直线运动,再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读出弹簧秤上的读数?H,根据f=?滋 mg可得到摩擦因数?滋。

2.实施解决方案。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或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如很难控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读取弹簧秤上的读数。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决方案。

3.教师点评解决方案,改进解决方案。如有学生提出将弹簧秤一端固定,改变为水平拉木板,无论木块作匀速还是非匀速,始终有f=?滋 mg。这样改进后,显然可解决原先方案中的不足,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4.评估与交流,总结提升。对不同解决方案进行评判,从中获取最佳方案。同时,要总结研究的过程和思路,感受科学探究问题的途经和方法。培养学生方法迁移、问题、探究、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实验全员参与的探究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实践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物理实验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思维的品质。

例如,讲机械波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身体作为实验器材,在教室前面让5个学生手拉手站在一条直线上,每个学生之间大约相距0.5米,都以自己所站的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左边的学生依次比右面的学生迟一声口令才开始做简谐振动。由于手拉着手,好象左面的学生拉着右面的学生做简谐振动。随着口令的不断进行,振动从队头传到队尾,形成了“队波”。这个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波源在哪边,质点有没有随波一起运动?如何判断下一时刻质点的运动情况等。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可让学生轮流或继续体验,直到学生自己完成了实验。

这样全员参与体验探索性的设置,能吸引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动作、去体验、去感悟、去验证,并完成实验的过程,既有思维的碰撞又有实验的及时验证,学生对简谐振动、波源、质点这些有了一个切身体会,也明确了如何设计一个机械波的传播实验,事实证明,全员一起来做实验,能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情感,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快乐的。

三、注重实验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

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罹难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总结中引导学生评价问题,从而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

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原子的核式结构”过程片段:

师: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上课后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怎样被发现的?”引导学生通过校园网进入背景资料库学习有关情景资料。

生:学习的情景资料有:①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三项重大物理发现(X射线、天然放射线、电子)的音频、视频资料;②近代物理发展史实的音频、视频资料;③核能释放(原子弹爆炸、核电站)的音频、视频资料。

师:学习视频资料后,有什么疑惑需要提出吗?激发学生质疑。

生1:三项重大物理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生2:原子的组成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师:引领学生浏览网页。(该网页由电子的发现、汤姆生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等三大学习任务组成。)提出学习任务一:①电子是怎样被发现的?②为什么说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③电子的发现具有什么意义?④电子与带正电的物质怎样构成原子呢?⑤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生: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网页。探究汤姆生怎样对阴极射线进行研究直至发现电子及电子发现的意义。电子的发现(点击“实验装置”,出现阴极射线实验装置模拟图;点击实验装置中的“开始”,播放工作原理、物理过程动画);

师:提出学习任务二:主要是探究汤姆生对原子结构的研究。

生:学习网页内容有:①汤姆生模型的提出及其理论,包括:文字材料和模型模拟图;②实验验证;③实验结果与假设的矛盾;④该模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师:提出学习任务三:主要是探究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设计新的探究方案――α粒子散射实验。

生:学习网页内容有:①实验设计思想;②实验装置模拟图;③实验过程模拟;④实验现象观察;⑤实验结果及分析,

师:(由于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用真实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4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并配以动画模拟演示。

生:认真观察动画模拟演示。

师:提出学习任务四:探究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生:学习网页内容有:①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提出的背景、依据及其理论;②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③原子核大小的估计。

师:积极引导学生对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小结。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入网络交流。

生:①小结交流:对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结论。师:指导学生学习网页“小结”。②网上测试: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以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建筑科研成果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古建筑工程技术集中式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各地要引导示范院校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依据教育部文件精神, 2010年我院开始申报古建专业,结合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同期启动,集中授课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学生能力为目标。现就本教学方法教学特点,试点教学实施过程,推广意义作总结说明。

剖析高职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量化技能训练时间和评价标准。将课程转化为任务链。

高职建筑类专业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将建筑类专岗位技能转化为课程任务,分组完成教学任务,集中式技能训练。分析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和高职职业岗位技能,将每种能力量化到对应的课程中,把课程内容转化为递进的任务链,通过对每次任务的完成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按学生的兴趣点组成团队完成任务。以集中时间、强化训练来实现技能的掌握。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巩固和强化专业岗位技能。例如,岗位基础能力中的色彩协调能力绝大部分是在美术基础课中完成的,我们将色彩协调能力转化为三个任务:单多色渐进、色块组合、色调变化。此三项任务分三周完成。按兴趣和能力分组的学生完成单向任务时会产生集体荣誉感、促发团队精神。在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水平有客观的评价。并在比较和合作中促进了学生追求进步的信念。这样就实现了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感受岗位气氛,使学生拥有更强的就业能力。

能力集中授课是指将古建专业的职业基础技能课程和岗位实践技能课程集中时间,连续强化训练。将传统教学中以周别为单位的授课顺序,根据课程性质及职业能力需要,改为分任务、分阶段集中训练,将传统教学中各门课程教学时段平均分配,改革为集中时间连续教学集中时间,打“歼灭战”。

实践技能课程是推动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源动力。就古建筑专业而言,美术基础、彩绘作、油漆作、木作、瓦石作、古建测绘等课程对学生从专业的感性认知到进入学习状态最终掌握职业岗位技能都起到指导性作用。我们将这些课程集中时间、师资教学,深入、深刻、深层次的挖掘专业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学到最有用的“渔”而非“鱼”。以期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拓宽学习思路,拓展后续学习空间和提高学生自主后续学习的目的。

二、依据职业岗位技能目标,以集中授课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

古建筑专业是一门自成系统的学科,是一门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专业。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古建筑修缮和仿古建筑市场日渐繁荣,在古建筑行业中尚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规范和良好的行业竞争机制。高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据有良好的后续学习能力的人才市场紧缺,高校的古建筑专业培养方案和思路将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就业。国内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基本延续中专或本科教学模式。我国高职高专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让学生一技多能 ,拥有岗位职业技能和后续学习的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集中授课教学法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教学强度,强调示范教学,学导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习惯。所有教学内容直指岗位技能。集中授课教学法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对于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有推广意义。

三、针对岗位需求的教学实践进程,工作室制教学管理,按兴趣点和任务目标分组教学。

古建专业集中授课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中,以彩绘作为例,建立工作室制,每个教师有固定的实训室,在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后教师可以按个人风格安排教学内容和传达个人绘画技巧。保证学生技能掌握的和审美趋向的多样性。具体教学按学生兴趣点和教学任务目标分组进行,第一周为学生讲解彩绘作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样式,将学生随机分为几个小组,教学内容以造型基本手段和彩绘三大样式为主。目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建立基础能力。第二周将前一周兴趣和基础能力表现一致的学生分配成一组,教学内容三大彩绘种类任选其一,重点突出和表扬学生的表现技能。第三周重点辅导每组表现较好和较差的学生,使掌握较好的学生作业有质的飞跃,较差的学生能加快进入研究状态。第四周安排学生依据个人所长作业风格自由组合,教学内容以技法巩固和体现个人风格相结合。四周的教学以每个小组完成指定任务情况给予客观评价,成为学生结课成绩。同时教学中另一方面是为学生说明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其今后专业学习的作用和指导性。使学生建立长期有效的专业思维习惯。保持良好的专业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

在每个阶段都进行小组教学观摩和公开作业讲评,教学观摩可以让学生开阔眼见,客观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公开作业讲评是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多元方式,增加学习的自信。有成就感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评分以鼓励学习为目的,以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

四、 建筑类专业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是体现高职技能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古建类专业集中授课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分析职业基础能力及职业岗位能力中进行的。古建类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性训练方法和感受性进步方式允许其可以集中授课。集中时间和精力的学习,对技法操作的掌握和专业思维习惯的形成都非常有好处。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课程连续的强化训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其次,集中授课使课程学习周期缩短,产生学习的紧迫感。从教与学双方宏观效能来看,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整合了教学资源,集中了教与学双方的精力,教学效能显著提高。从教学微观层面对比,集中式授课对绘画课程技法的掌握巩固以及专业学习的连贯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任何一种学习来说, 最大的动力莫过于自我对学习本身的内在需要, 也就是说, 对专业的酷爱是自我学习的最好教师。由于集训时学习成绩明显,业绩是兴趣的导师。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来看,集中式授课亦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任务驱动集中授课教学法结束后的巩固也是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否则会出现学过即忘的结果。另外,精力和时间的集中,绝大多数学生较入学前有了明显得提高,尤其对一部分入学前和基础较弱的学生效果明显,成绩的进步也增强了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对其今后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有约百分之五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造成这部分学生进步滞缓的原因可能是操作的技术性问题,亦或是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建筑科研成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事故也是频繁曝光。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从技术及管理层面采取措施,才会使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被监控状态。现阶段,首先需要明白我国建筑施工组织形成过程及各环节的特点,才能理解建筑安全控制的难点所在,从而找到解决对策。

1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思考

1.1 不健全的作业环境为安全埋下隐患

作业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时间环境五个方面。作业环境条件不合理,就会降低作业效率,使灾害发生率上升,危及施工人员身心健康。施工作业区域内防护设施不完善,安全网、安全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高层建筑安全防护围栏没有从上而下进行严密围挡。忽视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不齐备。施工区内道路拥堵,施工机械和各种材料没有在规定区域摆放。在这些现场管理不到位,作业条件不规范的环境下施工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2 安全教育的落后引发不规范的施工操作

大部分企业采取承包责任制,工人是包工头请来的,技术好的工人工价较高。包工头为了多赚钱,安排普工干技术工的活,安排没有工作经验工价低的工人从事危险作业。这些工价低的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很多是没有进行过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有些工人连制度牌、安全标识都看不懂,更不要提施工操作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了。

1.3 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安全管理处罚难

虽然《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法制建设的框架,但相比国外的强制保险和安全代表制度,仍有很大差距。即便这样,在执行现有制度时也很难根据处罚条例来进行。现阶段,包工头作为合同签订者会在开工前期做出很好的承诺。当出现安全问题受到经济处罚,他会以项目部欠发民工工资为由,促成民工集体讨薪。即使现在不屈服,通过政府、社会媒体介入,项目部也会背上拖欠民工工资的罪名,到时只有无条件支付包工头所有劳务款项。此时,项目部的安全经济处罚就会成一纸空文。

2 安全问题控制要点

2.1 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构建内部安全生产框架

(1)组织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制度。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工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建筑造型、结构类型越来越多样,出现了很多比原有技术标准超高、超深的结构。伴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培训不及时会给工程建设带来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在培训新技能的同时也为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为了让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从而降低每个岗位的事故发生率。

(2)建立工程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通过市场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一项措施。在保险公司介入的情况下,通过保险公司的赔付监督行为促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价,实现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的目标。

(3)加强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工作,下设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和施工进度,每周由工地安全领导小组组织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一至二次。施工现场要贯彻“五查”(查安全管理、查安全意识、查事故隐患、查整改措施、查安全技术资料)和“三边”(边检查、边宣传、边整改)。通过各级检查和自检找出安全隐患,及时通知整改,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2.2 加强监理的监督检查以拓展外部管理体系

监理是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的一种外部化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服务。监理属于“监督管理”,不属于“生产管理”,所以其工作性质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具有外部性,只能间接地作用于生产组织,而不能越位直接操作。监理不可能解决所有安全生产问题,但通过实行过程监管,用“会商、告知、许可、警戒、指令、暂停、报告”的控制手段,对生产中“该审的审、该查的查、该管的管、该报的报”,实现企业的“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监理是一种“参与性”的控制,通过参与对象活动实现有效控制。监理过程中要灵活掌握参与监管广度,把握好材料、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安全生产检验关,从材料、机械使用到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均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在人员监督方面,对施工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严禁使用无证人员,以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要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参与监管力度,对那些监管的“盲区”和“空白地带”实施不同深度的监管。真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3 利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加强安全系数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改变,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下,将科研成果放在突出的位置,进行推广应用。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来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努力做到建筑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变手工操作为机械作业,变高空作业为地面操作。在运用先进科研成果中,加大科学技术含量投入的同时,对工作程序进行准确定位,减少和弥补人为因素的错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此外,在掌握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的科研成果中,可以有效调整施工操作人员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状况,避免员工情绪低落引发的行为失常,减少人因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不安定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才能做好建筑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消除工作,有效的控制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科研成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合作;建筑企业;职业院校

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进一步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1]。同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制度安排,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中统筹推进[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各类职业院校都在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以及所拥有资源进行各种探索。随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以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建筑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校企合作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还包括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的各种创新服务。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创新模式,培育出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四新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的目标与责任。

一、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一)为建筑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生存乃至发展的灵魂。在建筑业,一方面,我国城镇化带来的红利正在减弱,建筑市场不再是蓝海,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站在行业发展的前列,就必须要不断创新,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以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产业方兴未艾,对建筑企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创新力的重要途径。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既有利于双方资源互补与共享,又能将高校丰富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优势通过企业充分的实践以及现实场景进行融合发挥,为企业提供创新策略及技术支撑,从而使企业能够在发展中更好更快地解决瓶颈问题,将高校的知识创新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院校的使命就是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问题,是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当前,职业院校的市场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点,这也符合职业教育的“教育和经济双重性”特征[4]。在传统的政府财政支持或民办院校靠企业支撑模式下,职业院校多数只能实现自身运转,发展上则相对缓慢并缺乏活力。在建筑领域,校企间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要优势就是能够让学校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使其获得充足的实践经验以及资金、设备、场所等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人才。而且,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职业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形成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课题组走访调研了省内一批建筑类企业和职业院校。

二、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现状调查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结合问卷的形式进行。所走访调研的包括中天建设集团、浙江开太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内的建筑类企业共17家,涵盖建筑施工、勘察设计、造价咨询、工程管理等业务。所调研的职业院校有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等以建筑闻名的职业院校。

(二)调研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在调研的17家建筑类企业中,有10家企业跟职业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业务,合作方式上从高到低依次是校园招聘(100%)、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70%)、企业教师进驻学校授课(40%)、校企合作制定教学大纲(30%)、校企合作进行课题申报或技术攻关(30%)、使用职业院校的科研专利(30%)、将部分企业任务外包给学校完成(10%)。不难看出校园招聘和组织实习仍旧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主流方式,更深层次的共同组织教科研及使用科研成果则占比较低。在还没有参与校企合作的7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愿意跟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可见校企合作意识已在当前企业中占据了主流。在校企合作上企业的担忧主要包括:合作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施行(52.94%)、合作会给企业带来负担(23.53%)、合作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11.76%),其他(11.76%)。通过沟通进一步了解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保证企业的利益,包括招到心仪的毕业生在内是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校企合作方式时,企业利益保障应是重点内容。在职业院校产生的技术专利等科研成果对企业的价值认识上,8家(47.06%)企业认为有价值,打算引进或已经引进;5家(29.41%)企业不了解;另有3家(17.65%)企业认为没有多少价值。这也显示了职业院校的科研成果对企业正在产生积极影响,但校企间的科研合作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海天和中天在内的13家(76.47%)企业已经开展了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等新业务,只有6家(35.29%)认为当前的人才储备能胜任新业务的需要,其余7家则需要通过从别的企业挖人(3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咨询(2家)、从高职院校招聘(2家)的方式来满足新业务对人才的需求。以上结果表明,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在悄然开展,但尚需大力推动,尤其是人才的共同培养及科研的有效合作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从多家职业院校的调研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备专业与格力空调、品茗软件、耀信工程、五洲工程等企业开展了紧密的校企合作,邀请这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为专业发展献计献策;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库,让企业技术资料走进课堂,拉近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距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建筑类专业除了早已开展的企业专家进课堂、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政校企业联盟学院等合作方式外,近两年学校还在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成立产业学院引进企业业务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校企深度合作正在逐步展开。

三、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在双方意愿基础上的,只有关注企业的利益诉求,职业院校才能将校内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扩展到企业、延伸到社会[5]。然而,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利益有时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现象,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建立起双方合作的基础。双方“”的程度,也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一)建筑企业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从我们调研来看,所有建筑企业都有创新意识,也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但部分建筑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支付较高的校企合作成本,而且会担忧付出成本后不一定能获得回报。因此,它们更愿意“直接摘桃子”,通过高薪挖人、聘请行业专家、购买科研专利的方式来满足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而大型建筑企业由于实力雄厚,资源充分,它们更愿意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入合作,为其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在科研专利上,它们也倾向于与职业院校合作来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成本和收益是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院校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最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调研结果来看,各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开展校企合作,但受限于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服务能力以及一些体制、机制等因素,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仍然会受到限制。例如,部分企业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较低,不愿意与其深度合作;再如,职业院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真正能实现转化的却不多,存在科研成果偏离市场需求、成果技术不够成熟的现象。此外,部分现行考核制度缺乏有效激励,如职业院校教师过度倾注精力在日常事务及管理上,对企业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企业沟通程度较低等。因此,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础。

四、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近两年正全面推进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其管理工程学院下属的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就是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成果。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立在2017年组成的工程造价联盟学院基础之上,合作企业均是浙江省前列的咨询企业(科佳第3,中汇第11,中诚15(2020年排名))和工程软件服务商品茗(上市公司)。学院瞄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全面推动“新工科”专业改革,培养新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产业学院设有理事会,在理事单位的主导和政府机构的指导下,建立了合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小组及校企双方的协同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校企协同管理模式

产业学院各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和就业计划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开发。产业学院的师资队伍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而成。基于各自优势,校企双方还互派教师为对方进行师资培训,确保产业学院的教学高质量进行,这也为校企人员互聘、人才双向流动奠定了基础。学院在各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对实习学生实行校企一体化管理。此外,校企双方还共建了学业评价和职业能力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做到了考核标准的可测可量,并寻求在今后的合作中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二)打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业务外包校园工厂

产业学院的合作企业将部分算量业务外包到产业学院,由产业学院的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一方面,通过企业外包业务,学生在校期间就零距离接触到真实的企业业务,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在获得经济收入用于专业建设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支教师队伍,形成专业建设良性发展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学院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部分建设经费也由企业提供。这也打通了职业教育的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

(三)协调课题研究机制,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是产业学院的一大亮点。产业学院设有科学研究委员会,各企业在产业学院建有研究中心,针对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产业学院教师将积极参与研究,在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研究方面校企双方达成了全面的合作机制。

五、结语

随着校企合作理念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现已在建筑类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实行。但是,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代表着校企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也已经悄然展开,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当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建筑企业与职业院校间的产学研合作必将不断创新,迎来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22-04-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EB/OL].(2019-04-04)[2022-04-30].html.

[3]王剑,宋建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7-39.

[4]郑永进,徐建平.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4):107-110.

建筑科研成果范文第5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杨陵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1144

国内刊号:61-1404/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