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型;情景互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平衡功能;步行功能

Effect of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on Stability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HEN Zheng,WANG Jie,WAN Yong

(Ji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on stability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P). Methods Fourty spastic CP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for 40min once a day, 5d per week, 12 weeks in total. Berg Balance Scale (BBS),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and D and E domains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 were evalua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12th week of treatment course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outcome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ones of pre-treatment (P

Key words:Cerebral palsy; Spastic;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Stability;Walking function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因下肢痉挛而引起站立、平衡和步行问题[1],从而直接影响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发育和造成康复训练过程中下肢关节损伤[2]。故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是其回归家庭社会的关键。本文采用Q4情景互动训练系统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和步行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长沙)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分型及诊断标准[3],诊断为痉挛型脑瘫;②患儿无认知障碍;③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的评定分为Ⅰ~Ⅲ级;④下肢痉挛状态基本保持在改良Ashworth评级(MAS)3级或以下。排除标准:①排除智力存在障碍的以及癫痫较为严重的,对治疗不配合的;②患有全身性疾病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法进行康复训练者。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4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性别、年龄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行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1例34膝、男8例13膝、女13例21膝、年龄56~75岁,平均(65.2±3)岁。所有患膝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及下蹲功能障碍,无糖尿病、心肺的严重内科疾病。体重不超过80kg,术后伤口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均选用同一 厂家、同种材料假体。

1.2 方法

1.2.1 术前康复训练。膝关节疾病的患者由于疼痛,病程长,腿部活动少,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及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术前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为术后的功能锻炼做好准备。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静止不动,踝关节保持功能位,患者左手置膝关节屈面,右手置膝关节伸面,轻轻按住膝关节,嘱患者要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使其持续5s后放松1次,锻炼200次/d,分四、五次完成;②直腿抬高练习。患者可仰卧、俯卧、侧卧,健侧膝关节屈曲,避免对腰椎产生压力,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腿高度离床10 cm左右,保持姿势10 min(时间太短起不到肌肉收缩效果,太长会使腿部酸胀)。在练习此动作时避免患肢髋关节外展,否则会加重患肢疼痛;③沙袋练习。根据病情在患者踝部加上沙袋、枕头等重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加股四头肌的肌力。物重2~4 kg、3次/d每次10 min;④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患者患肢小腿下垂至床边,膝后垫一枕头,练习屈伸活动,或直立位,手扶床头床尾,由直立位逐渐练习半蹲位每20次为一组,每天三组,直至最大限度下蹲。

1.2.2 术后康复 ①术后第一周,TKR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促进装置(足底静脉泵)进行治疗2次/d、20 min/次,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术后当天垫高患肢20~30度,并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麻醉消失后即开始做患侧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环绕运动。每天重复训练2~3次,每次15~20 min,以减轻足部水肿,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术后24~48 h在腰麻置管内注药(止痛)拔管后切口负压引流管拔除前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即CPM器给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的被动运动。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CPM角度从0~40度开始,1个来回/min,持续锻炼1 h,2次/d,以后逐日增加5~10度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度[2]。否则待后期瘢痕形成后,进行功能锻炼效果不佳。注意使用CPM时应夹闭引流管,以防负压作用而使引流管内血液回流造成污染,同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关节主动活动,如坐位、腿伸直,足下放一圆枕将足抬高,膝下悬空,下压膝关节;坐床边、小腿下垂缓慢伸膝关节,踝关节背屈等练习。术后2~7 d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患者平躺,下肢伸直,患者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s,每天练习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同时要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可根据患者体力尽可能增加主动抬起高度,具体方法为:患者半卧式坐位,足尖朝上绷紧腿部肌肉,微慢直腿抬高,高度为足跟距床面20 cm为宜,如果抬不到20 cm要保持悬空,保持10 s左右,然后放下,三、五次为一组,每天三、四组,如果不能主动做直腿抬高运动,可在床上方固定一滑轮,用吊带缚住患侧踝关节,另一端由患者控制、手拉吊带协助完成直腿抬高动作,要求患者尽量抬高患肢并逐渐减少手的帮助,向主动完成这一运动过度;②术后2周重点加强关节主动运动,增加活动度,进行主动 初步步态训练。继续进行第一周的活动项目。CPM活动度达到90度或者90度以上。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运动及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术后7~10 d使用助步器练习站立和行走,进行步态训练和下蹲练习;③术后第3周,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借助扶手进行下蹲练习,可进行室外近距离行走或在跑步器上进行行走训练。患者应目视前方抬头挺胸,腰部肌肉放松,臀部不能翘起。可在固定自行车上进行瞪车运动,坐垫由最高开始逐渐降低。做上下楼梯锻炼,早期主要靠拐杖上下,健腿支撑,患肢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待患者适应后再脱离拐杖,体力弱者可借助扶手,起初上下楼梯级数不宜太多,一般连续10~20级,然后10/d增加,到能上50~60级保持,每天坚持2~4次,此期内患者应尽量进行穿裤、袜等日常生活锻炼,开始进行轻度家务劳动;④术后4周~3个月,重点为加强提高第三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和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可在轻度倾斜坡上面独立行走;斜坡为5度为宜,做缓慢上坡下坡练习,一般步频保持在10~12步/min,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一次练习10-15 min为宜,每天两、三次。独立完成穿鞋、袜、裤等日常生活活动。

加强屈膝功能训练。也要注意伸膝的功能训练,如坐位压腿,防止伸直滞缺,可进行散步、买菜、做饭等轻度家务劳动。

2 结果

出院时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膝关节表计分法0~5[3]伸为1~5度,屈曲为90~120度,屈膝时内旋约10度,外旋20度的29膝,伸膝为5~10度,屈曲85~90度4膝,屈膝时内旋约5度,外旋15度1膝。术后3个月后防访功能评定[4]:优:膝关节能主动伸直、过伸、屈曲131~140度11膝。良:能主动伸直膝关节,屈曲121~130度19膝,一般:主动伸膝较正常差,被动伸膝接近正常、屈曲91~120度3膝。差:膝关节活动范围

3 讨论

随着TKR的广泛应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护理显得日益重要,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康复护理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由于TKR的患者有长期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周围软组织 挛缩及关节僵硬,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及不同训练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预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术后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主张术后康复应尽早进行,术后的康复越早越有利于尽快增强患者恢复的信心,减少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5]。运动时间原则上术后当天就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在术后当天即进行康复训练,第二天即开始借助CPM进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及直腿抬高训练。并且运动量和幅度在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患膝长时间病废,活动减少,股四头肌及月国绳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因此手术前后均必须进行肌力增强训练,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围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术后两周内ROM的锻炼尤为重要,通过ROM锻炼,可牵拉挛缩软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

康复训练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软组织的修复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因此,术后的康复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免影响组织修复,甚至造成损伤。作者体会到:适度的康复强度观察指标以膝关节出现的肿痛次日晨起能够消失为宜,若肿痛未完全消失说明头一天的康复强度过大,此时应维持原有康复强度甚至有所减少,并辅以减轻关节肿痛的物理疗法。

参 考 文 献

[1] 董纪元,王继芳,卢世壁,等.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疾病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5(10):1437.

[2] 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6,16(1):30-31.

[3]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科学出版社,1998:345.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康复 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全部成功,良好的功能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锻炼方法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疼痛为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单侧35例,双侧3例,年龄56~91岁,平均年龄68岁。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29例是外伤性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颈缺血性坏死。

1.2 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运用专科护理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护理康复训练。

1.3 结果 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行走平稳并且无行走痛后逐渐弃拐,并定期来我院复查,取得满意效果。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对疾病康复有一个初步认识。

2.1.2指导 抬高患肢,两腿之间置外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体及患足穿“丁”字鞋,向病人讲解的重要性,不正确的可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使用便盆时,应从健侧放入,臀部应抬起足够的高度,以便稳妥,并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动作。

2.1.3并发症的预防 指导患者利用床上的拉手进行抬臀练习,预防发生压疮;用吸管往水杯吹气进行吹气泡练习,锻炼肺功能等。

2.2术后护理

2.2.1早期被动康复 肌力的训练在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参与站立、步行的肌肉必须得到锻炼,以保证负重时下肢的稳定。术后当天生命体征平稳后,麻药过后可以做跖屈背伸及踝泵运动。指导家属为患者患肢行向心性按摩。指导病人行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为下地行走打基础。2~3次/d, 10~30次/分钟,视病人情况而定。术后第2天进行直腿抬高。如病人未能主动抬起,护士应协助病人做被动运动。

2.2.2中期主动康复 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可做屈膝屈髋运动,屈髋应小于90°。术后第3天大多数病者往往需要协助做屈膝屈髋运动。方法:护士一手托住患者的腘窝,嘱患肢足部沿床慢慢地屈起小腿,直到患者能忍受疼痛的最大范围,之后保持5秒。然后慢慢放平患肢,反复进行。在锻炼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应休息片刻,等疼痛缓解后继续。一天3-5次,每次时间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宜。每次协助病人做时多用鼓励语言,使他增加信心。膝关节的锻炼:在腘窝处置楔形枕,进行膝关节的主动伸曲运动。用CPM辅助锻炼时,应从小角度开始,以病人能耐受疼痛为适宜。开始速度要慢,以后每天视病人情况增加5°-10°。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术后第3天可以协助病人下地行走。术后4-5天,患者开始练习床边站立,离床前应进行训练,先把床头抬高30°~60°,无头晕现象再离床。首先协助患者坐起,把术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双手后撑,下床时双手扶床沿,逐渐下床。在下床过程中必须有人保护或扶用步行器以减轻患肢的负重。站立时嘱病人患肢不负重,护士应在旁边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现象,防止跌倒。当患者站立时间持续超过30分而没有不适时可以练习行走。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助行器,在行走时,注意尽量走平衡,不要着急。用助行器练习1-2周后,病人行走获得平衡感后再用拐杖。

2.3出院后期康复

因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恢复时间长,嘱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出院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须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以确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的年限。如屈身捡物,坐沙发、凳椅,蹲便等应该遵循90°原则,生活中不宜翘二郎腿,不盘腿坐,睡向健侧时必须夹一厚枕,防止患肢髋关节脱位。还应避免提重物、过早弃拐行走等任何增加患肢髋关节负荷的运动。

3 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髋部创伤、病变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数量在逐年增加,人工全髋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治疗方法。保证关节的活动度及周围的肌肉无萎缩,才能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和脱位,可见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病人平均年龄偏大,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采用讲解、图片、书面等多种方式深入浅出进行指导。康复训练方法应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以鼓励为主。通过做好心理护理、指导等,特别是加强术后康复指导训练,使患者能按计划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恢复正常自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手术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9~64岁;外伤性颅内出血致脑疝11例,严重脑干损伤4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

1.2方法

1.2.1 早期康复护理 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趋于好转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以1年为训练评价阶段。

1.2.2 评价标准 ① 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语言、思维恢复正常,肢体活动无残疾,已经恢复工作。② 轻残:生活可以自理,但语言、思维运动迟缓,肢体活动存在不协调等。③ 中残:生活自理需要别人帮助,协助进食,能做简单的语言交流及肢体无阻力运动。重残:持续植物状态。

2 结果

本组18例,恢复良好8 例,中残8例,重残2例。

3 康复训练

3.1 基础训练基础感觉的恢复训练既有助于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同时为以后的康复奠定基础。

3.1.1 视觉的训练 在病人睁眼可及的区域放置色彩鲜明亮的图片和病人曾熟悉的照片等来进行视觉和记忆的促醒治疗,并经常更换图片的内容,以红色、橙色为主。为了扩大视野,后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病人坐于病室内不同位置,或者让病人收看电视节目,以动态的画面训练视觉的适应能力。

3.1.2 听觉训练 听觉是人体最后丧失的功能。自始至终我们都注意呼唤病人的名字,各项操作时都同样做解释工作,鼓励家属与病人就以前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经常收听音乐、广播,收听时间视病人情况而定,注意防止视觉疲劳。

3.1.3 触觉训练 通过给病人温水擦浴,热水泡脚、对肌肉表面皮肤进行冷刺激等来促进促进触觉的恢复。

3.1.4 味嗅觉训练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来判断味嗅觉得恢复程度,用盐、醋、糖或者辣椒等食物作刺激促进味觉的回复;嗅觉可以用香水、大蒜、薄荷等,如果病人出现表情改变或者企图避让时,表明已获得了刺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应慎用。

3.2语言的康复训练 鼓励家属积极的与病人就感兴趣、印象深刻的事情交谈,使病人始终保持在其熟悉的语言、语境中。注意表情、目光的交流诱发其发声。对于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病人让其训练口型和声音联系,并配以五和图片,以达到理解的母等。训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3.3 进食的康复训练 在病人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咀嚼肌的训练。在两侧咬肌处热敷或按摩。清醒后让病人张口,将舍尽力外伸添涂有蜂蜜的上下唇及口角,然后将舍缩回,闭口咀嚼。再张口深吸气,使双颊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以锻炼肌。吞咽反射回复后,对咽部用棉棒蘸冰冻水进行冷冻刺激,以强化吞咽反射。早期饮食以流食为主,每次摄入量以3ml-4ml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为宜。昏睡及嗜睡病人,应多鼓励,给与一定的刺激,使保持在清醒的状态下进食。

3.4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 急性期病人大脑皮层受损,常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这种姿势将加重病疼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恢复其运动更能的回复。因此应保持肢体处于正常姿位。每日进行四肢肌肉的拍打、揉、捏,以防止肌肉萎缩。肢体被动运动对大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帮助病人苏醒和预防关节挛缩。护士站在病床一侧,从近端至远端进行四肢关节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的被动运动。苏醒以后,鼓励并人自行床上活动,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先做站立练习时,开始在有依靠下站立,如背靠墙,扶拐等,每次10min-20min ,登台阶练习以改善下肢肌力,可协助病人抬腿、迈步、转弯等。如穿衣、吃饭等方面进行肢体精细动作的训练,尤其是偏瘫痪侧肢体的练习,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视功能的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1早期康复的意义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2]。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的功能[3]。根据国外资料证实[4],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功能锻炼。

2康复的评价和方法

评价是康复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避免重训练轻评价的倾向,否则将使康复走向盲目;通过评价,治疗师根据患者不同水平的障碍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5]。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价肢体康复的方法有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偏瘫步态分析评价表,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及手指评价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计分法;意识障碍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关节活动度的测量采用日本康复医学会1974年统一的测量方法;肌力评定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平衡功能采用三级平衡评价法。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评价的一致性、完整性,评价应尽量由同一个人完成。

3康复与临床治疗要同时进行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的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只注意抢救生命,忽略功能恢复以及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工作等错误观念。有研究证明随着康复开始时间的延长,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6]。对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朱镛连认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7]。国内同仁认为发病后1个月内开始的康复为早期康复[8];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最佳时机。

4康复的内容和时间

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变换训练,搭桥训练,腰椎的旋转训练,抑制下肢联带运动训练,易化下肢分离运动训练、控制能力训练,缓解躯干痉挛提高稳定性训练,下肢痉挛的抑制训练,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手法,踝关节背屈训练,坐位姿势的矫正、坐位重心转移训练、坐位骨盆分离训练,从坐位到立位训练,髋关节、膝关节的分离运动诱发训练,下肢的负重、支撑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辅助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每日训练的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日1~2次,每次30~45min(自我活动不计在内)。丹麦哥本哈根的学者研究证实95%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最好效果的时间是在卒中后11w内,ADL恢复最好时间是在12.5w内[9],感觉障碍多在6m内恢复[10]。

5早期康复护理展望和建议

目前发达国家参与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与病人之比为1:1,但在我国康复知识不普及,特别是基层医院专职康复人员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范畴不再是局限于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广大护理人员责无旁贷地成为各类疾病早期康复的主力军;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其知识结构也正在改变,逐渐形成纵向(医学护理知识)、横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交叉的网络性知识结构。因此,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将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针对我国康复工作的现状,建议:①各级各类学校的护理专业教材中,应加入有关康复医学护理知识,护生在校期间就系统地了解掌握这方面知识,为今后的医院和社区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②在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中加入康复医学护理内容,使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康复护理制度化、规范化;③加强在职人员康复知识与方法培训,可举办学习班、专题讲座等,补充各专科康复护理知识;④神经内、外科护理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为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提供组织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大脑损害的修复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今后应致力于从众多的康复方法中寻找出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因素,并探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少茹,林惠卿,林秀兰.卧位护理在偏瘫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7.

[2]施永敏.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2):91.

[3]刘丽守,许月红,时秀珍.脑血管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5.

[4]Sherrill H,Early intervention care intheacute stroke patient.Arch Phys Med Rehobil,1998,67:319.

[5]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0.

[6]赵瑞祥.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疗效的观察.中国康复,1999,14(4):215-216.

[7]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4):195.

[8]李红玲,贾子善,宋兰欣,等.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8,20(2):109-112.

相关期刊更多

数字化用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科技传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