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预防保健;护理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约有50%的现代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出现程度不同的障碍、健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心绪不宁、失眠、头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亚健康状态的长时间存在会逐渐导致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走入低谷,并诱发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病症的发生。因此,对亚健康人群实施有效的防范治疗措施,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可有效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但目前,亚健康这一问题,并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详细介绍分析一些关于亚健康知识,以及对其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保健,对于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知识
1.1 “亚健康现状” 根据相关卫生部门统计分析,现在约有3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亚健康人群的年龄一般在21-48岁之间。通过相关抽样调查分析,在众多人群中,白领人群亚健康状态最为严重,且病史较久。
1.2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方法 现阶段,临床上尚无统一的亚健康状态临床诊断标准,所以,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对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中的人群,一旦其出现便秘、口腔溃疡、经常性感冒、易激怒、抵抗力差、心悸、易于疲劳、食欲不振、乏力和失眠症状,即应加以注意并进行适当控制[1]。
1.3 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特征 第一,慢性疾病诱发的病变部位以外部位的不健康体征。第二,长时间处于低水平健康状态,且生存质量较差。第三,存在现代医学无法确诊的病理性改变和体征改变。第四,功能性病变,且不属于器质性病变[2]。
2 亚健康状态高发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原因
第一,酗酒、吸烟、饮食不平衡的群体。这些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这些目前没有科学准确的资料对其进行准确定性,只是理性的研究探讨;第二,生活无规律的人。因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人们不能身体正常功能处于失调状态,各种疾病极易发生,该人群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第三,压力大的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长期高压下生活的人们,容易出现精神以及生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如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疾病,过度累积的压力郁结心中,极易诱发各种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第四,长实际那从事机械化、简单工作,且缺乏外界刺激和沟通的人。单调乏味的工作,极易诱发人们出现精神上的躁动不安,情绪不稳,肝火过旺,疾病产生,不利于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第五,人际关系负担较大或紧张的人;第六,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第七,从事繁重脑力劳动的人。职业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第八,精神负担过重的人[3]。综合上述高发亚健康人群体征,可以看出,其诱发因素较多,极易出现亚健康,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的预防治疗,并对亚健康转台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避免恶性循环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3 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护理
3.1 保健措施 第一,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压力视为正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确对待压力,掌握合理的减压方法,保证身心状态良好和健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对生活规律进行及时调整。定时更换鞋子,提高脚部舒适感,通常保证每三天更换一次鞋子,避免发生鞋子变形,加强脚步保健措施。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适当增强户外体育锻炼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运动。第二,营养保健措施。增强日常营养供给,保证膳食均衡,合理安排日常饮食。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体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其中,维生素A能够提高人体糖蛋白的释放与和合成速度,糖蛋白是细胞膜表面蛋白的主要构成物质,也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对于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人体无法自然合成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则应通过口服维元素片的方式加强供给。同时,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维生素B2、B1、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影响。对于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易发生视力模糊、精神不振等电脑综合症,因而即使补充维生素A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维生素A的消耗量较大,易导致营养失衡问题的发生,所以,尽量保持每天口服一粒维生素A。第三,大量饮水。人们应保证至少每天3杯水。午休过后,应尽量喝一杯清淡的茶水,其主要原因在于,清茶具有解渴利尿、润肺生津、醒脑提神的作用。每天睡觉前应喝一杯白开水,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排泄和解毒能力,增进循环,促进消化。在此基础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应适量饮用白开水,以提高人体的疾病抵抗能力。
3.2 预防措施 第一,保证每天按时起居,睡眠时间控制在6至8h之间,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5h或是不足4h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健康损害。第二,正常成年结婚男女,若连续3年在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基础上,夫妻生活正常但不育。第三,成年女性以28d为一个月经周期,若推迟或提前15d以上,并伴有严重痛经症状,则为不正常。第四,24h尿量通常为1500ml,若连续3d以上24h尿量不足500ml或是超过2500ml则为不正常。第五,每天进食量应为1至1.5kg,若连续7d进食量不足正常进食量的1/3,或是超出正常进食量3倍以上,则为不正常。第六,每天排便次数应在1至2次左右,如果连续3d以上排便次数超过4次或是不排便,则为不正常。第七,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为16至20次/min,心脉跳动与呼吸次数比例应为4:1,如果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24次或是不足10次,则为不正常。第八,每分钟脉搏应为75次,如果超过100次或是地狱60次,则为不正常。第九,正常体温应为37℃,若人体每天体温变化超过1℃,则为不正常。
4 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系统的亚健康状态预防保健护理措施,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有助于亚健康问题发生率的降低。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注意调整状态,释放压力,同时注意加强锻炼,不要造成过度的心理压力,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无节制,以及其他不良嗜好习性,如心理压力过大,可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诊断。对亚健康状态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保健措施,可大大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克佳,廖淑梅.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114-115.
[2] 徐磊,徐丽,王德新,等.疗养院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工作[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2):73-74.
[3] 胡芳.ICU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3,11(2):87-88.
[4] 邹新萍,凌四香.浅谈精神科护理水平的提高[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6(4):489-490.
[5] 闫宇翔,董晶,李蔓,杨姗姗,王嵬.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SHSQ-25)判定标准的制定[J].中国卫生统计,2011,6(3):128-129.
关键词: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危害 干预措施
亚健康状态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肌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亚健康状态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但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近年来发生不断增加。乐虹等调查的武汉3所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在70.45%,经常熬夜、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感觉学习与生活压力大等与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有关[1],范存欣等报道大学生亚健康占61.74%,个体心理行为与家庭因素、学习与就业压力等是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2]。亚健康状态对在校大学生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其由亚健康状态尽早转化为健康状态。
1.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其进入大学生活以后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直接或间接相关。饮食不规律,当肌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肌体失调;不良的生活方式,部分学生进入高校独立生活以后养成吸烟、酗酒、缺少运动等习惯;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造成严重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常见现象。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低落、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及方法、学习阻力大,以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1.1躯体亚健康及危害。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明显疾病后而经常出现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关节肌肉酸痛、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且不易缓解。以上症状均可以导致抵抗力下降使肌体向疾病转化,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它虽然不像癌症、心血管疾病那样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但它却是一个不被人们重视而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1.2心理亚健康及危害。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症状的持续存在,则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会慢慢进入心理疾病阶段。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可诱发抑郁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1.3人际交往亚健康及危害。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大,交往频率下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逐渐增强,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广泛地接收大量信息,这些都会导致人际交往减少及关系的淡化。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群体意识,孤独、猜疑、自闭,是在同学之间树起多条屏障,这也是现代大学生患心理障碍和疾患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高校医护人员要加大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危害的认识,对存在亚健康的学生及时发现,尽早干预,积极寻找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从家庭环境、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及周围环境入手,重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劳逸结合,开展健康文明的休闲活动,消除亚健康对学生的威胁,从根本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2.1提高认识,自我修养。作为大学生要清楚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以及就业形势压力等各种复杂情况,要树立良好的身心健康理念。不但要有健康体魄,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做到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自控能力,及时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要搞好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为适应社会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组织,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健康新理念。学校应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及通过校园网络、校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觉防病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应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亚健康问题,及时防止大部分学生进入亚健康状态,对进入亚健康状态的同学要防止恶化,积极进行康复治疗,避免进入疾病状态。牢固树立“健康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2.3心理调治,适时干预。对亚健康状态患者的调理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善待压力,把压力看做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加强动态管理。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通过心理调治,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在评价自己时,既不夸大自己的优点,又不用放大镜来看自身的缺点[3]。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个性面对人生,追求更多的生活和学习乐趣。
2.4适度运动,强化体质: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应对高考,进入大学后沉迷网络,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下降,自身抵抗力降低。运动是锻炼意志、强化体质、防止疾病的有效手段,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适度的体育运动,不但能够提高肌体的免疫力,还可使情绪乐观,精力充沛,提高心理素质,有效预防亚健康现象的发生,并促成亚健康状态向健康转归。
2.5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食”对于调养身体亚健康意义非凡:一些不起眼的五谷杂粮,能够降血脂、刮脂肪、利肠胃等。暴饮暴食能引起肥胖、胃病、肠道疾病等,是身体亚健康一个比较重要的起因,拒绝暴饮暴食,规律饮食,肠胃各机能也能正常运转,营养均衡,让我们离亚健康也就远了一些。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建议多进食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猪肝、鸡蛋等食物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增强抵抗力。
2.6家庭教育,及早干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身特点,家庭教育在人成长中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以生命健康、生命价值、生命智慧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对预防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7戒烟限酒,劳逸结合。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饮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长期的睡眠时间不足,容易导致疲劳积累、情绪暴躁以及思维能力下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改变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与健康紧紧相邻,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但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但又会向疾病方向发展,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远离亚健康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因人而异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抗亚健康,使亚健康早日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乐红,吴均林,王春荣等.大学新生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4,17(3):13-15.
[2]范存新,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0.
关键词:健康; 亚健康; 疾病; 预防; 治疗
前言: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因此,健康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学校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使他们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亚健康”作为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纳入科学视野,从千百年来固有的健康、疾病概念中剥离出来,而引起世界的关注和瞩目。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TO)明确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心理和方面、生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但就WTO统计,有1/3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既“第三状态”,也就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边缘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的人才,国家的财富,研究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分析,对预防和减少亚健康人群比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心烦意乱,夜里多梦,睡眠质量不高;面色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无光泽;指甲卷曲、月痕不齐、甲面白点;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经常自汗、盗汗;突然感到视力下降,且伴有目胀、头疼等。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多梦、疲劳、情绪不稳定、用脑后疲劳、耐力下降、困倦、烦躁、健忘、虚弱、活动后疲劳、易激怒、失眠、压抑感、易怒、总怀疑自己有病、思维效率低、易感冒、嗜睡、四肢乏力、不愉、头晕、目眩、抑郁、头疼、腰膝酸痛、脱发。
二、大学生亚健康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压力增大
当今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一个兴旺发展的时代,一个情绪负重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再加上目前由于高校扩招、校舍紧张、学生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所有这一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压力增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二) 饮食起居无规律
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学生对饮食起居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长期的无规律的饮食起居,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 不良嗜好
大学生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人过渡的动态变化时期,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其原因:一是学习与竞争的压力较大,以此来缓解压力;二是无具体目的,有从众心理,以此作为时尚和成熟的标志。实际情况主要以后者为主,并占有绝大多数。
(四) 缺乏科学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弥补现代生活给人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能调节和改善由于饮食、作息等长期不合理而形成的健康隐患,这一观点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运动缺乏症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营养过剩”、体重超标、肌体抵抗力下降。
(五)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由于人体生物具有周期性,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学生在考试期间表现的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失眠等。
三、预防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健康教育,树立“健康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当前大学生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对“健康”一词的内涵与外延理解模糊。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编写合适的健康教育的教材,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二) 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理念
1986年加拿大首先提出了“积极生活”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TO)于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以“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为主题的会议,并启动了“全球积极生活运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懒惰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日益扩大的、全球性的对健康的威胁”。因此,大学生们应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大学生们应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阶级进取,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学生课余时间过得丰富充实而有意义,避免学生空余时间感到无所事事,无聊空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 加强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障碍
由于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学生心理障碍现象更加突出,学校应定期举行有关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的讲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现实性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一些学校已专门设立心理咨询,促进自身人格的发展,维护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四)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营养平衡是人体健康的第一大基石。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和饮食来预防。专家建议:5大食品每餐都应摄食,种类越多越好;每餐吃8分饱;在愉快的气氛下进餐;多吃深色蔬菜和水果;根据身体需要适当补充营养品。
(五) 体育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说段
任何体育运动不仅是运动器官在运动,心血管、呼吸、泌尿,内分泌、感觉系统以至全身各组织、器官都会发生相应的机能变化,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相互配合进行运动。体育运动能促进全身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从上至下统一协调的锻炼,使人体各级机能得到提高,它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良好的健康效应。研究表明,强度适当的体育运动,通过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可提高唤醒水平,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摆脱烦恼,对精神不振、心境很差的人具有显著的治疗和调节作用。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心理坚强和自信心,并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通过群体的体育运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愉快,并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感的满足。
四、大学生产生亚健康后的治疗方法
(一)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指用光、电、声、气体、水等因子作用与机体,进行保健的一种方法。首先,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体各部位,改善局部的症状,如颈肩、腰、腿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如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磁疗等。
其次。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肤、肌肉和其他感官(如眼、耳、鼻)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对其进行整合作用,通过肌体进行神经或体液调节,从而恢复和维护人体平衡,使不良的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如运用音乐、空气离子、色光等方法,从而改善人体各项生理指标。
(二) 精神疗法
精神疗法又称心理调节法,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方法,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解决其心理上的矛盾。
(三) 森林疗法
森林疗法是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
(四) 饮食疗法
一般来说饮食讲究色、香、味,从现代生活基本条件来看,特别是从科学养生的视角来认识食疗问题,也就是书,人体可以通过食疗,达到阴阳、气血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饮食应该讲究色、香、味。具体有 食养八原则,即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食清淡,忌膏粱厚味;不可偏食,多食五谷杂粮,不勉强进食,不渴强饮食;怒后不进食;饮食不可过热过冷;食后不要做激烈运动;注意食后养生。
(五) 针灸、点穴法
1.针灸原理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不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条,以火点燃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2.定穴取穴
针灸首先要定穴、取穴。准确的取穴要求患者有一定的。常用的取穴方法;一种是根据人体的自然标志来取穴;一种是以患者一个手指或几个手指某部分的宽度为标准来取穴;还有一种是把人体各部分的距离,规定为一定的寸,以骨度来取穴,只有确认标志,量好骨度分寸,注意本穴与上下,左右邻近穴的关系,才能达到准确取穴的目的。
(六) 按摩疗法
按摩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神经、血管以及淋巴等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肌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缓解肌肉的痉挛和疼痛,常用于伤科各种痛症。
(七) 穴位激光照射疗法
穴位激光照射疗法,是利用低功率激光束直接照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作用原理是:激光是因受激辐,而发出的一种光,它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强、相关度高及单色性好等特点,能产生4种对人体局部有多种影响的反应,使人体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细胞活力加强,从而达到活血祛淤、消炎止痛的目的。
(八) 穴位 电兴奋疗法
穴位电兴奋疗法是应用电流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感应电、断续直流电刺激人体瑜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镇静、兴奋、镇痛、调节植物和内脏神经、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作用。
五、结束语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预防和摆脱亚健康是获得健康的前提,亚健康需要整个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大学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平衡心理、适当运动、亲近自然等途径预防和摆脱亚健康而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 吴洁,梁磊.亚健康成因分析及预防[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2] 朱寒笑.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2(3)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亚健康;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37-02
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
HUI Qiush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and sub-health was described,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clarified. The paper also expounded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sub-health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has its unique feature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 Sub-heal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治疗,将会发展成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心脑血管、肿瘤等严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性调查结果:目前全世界约有75%的人处于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状态[1],也有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60%-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因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亚健康的防治中具有特色与优势。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亚健康的防治,使人们远离亚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医“治未病”
1.1 中医“治未病”观点的提出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了“治未病”一词,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在于健康时要防止患病;又如《灵柩?逆顺篇》中“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表达的“上工治未病”观点强调在疾病未发或病后未恶化时要及时治疗。历代医家对“治未病”也不断完善,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提到“夫治未病者,见肝脏之病……”,而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药方》则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的观点。
1.2 中医“治未病”的范畴[2]
可将“治未病”范畴概括为:(1)未病先防:当身体健康时采取各种保健或者养生的手段增强体质,防止患病;(2)防微杜渐:当身体出现偏离健康的迹象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3)既病防变:当人体患有疾病后,要及时治疗,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和累及更多的脏腑;(4)防病复发:疾病初愈后,要调养自己的身体,促进机体完全康复及维持健康状态,防止疾病的复发。
2 亚健康
2.1 亚健康的概念
WHO将健康定义为[3]: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都完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身体虚弱。人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非健康者既不属于WHO定义的健康范围,也不满足健康对立面――疾病的诊断标准,而是处于两者之间,为了描述这样一种状态,产生了诸如“第三状态”、“过渡状态”及“灰色状态”这样的概念,我国学者则将之称为“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4]中给出了亚健康的确切定义: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2.2 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5]:(1)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环境封闭和恶化;(2)人体自然衰老;(3)饮食不规律与作息不规律;(4)内分泌失调;(5)滥用药物。中医理论认为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有[5] [6]:(1)七情内伤,指思虑、脑力劳动太过;(2)饮食不节;(3)起居无常;(4)劳逸无度;(5)年老体衰;(6)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形成的,分为健康体质与病理体质,如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等[7]。具有病理体质的人,其体内阴阳平衡已失调,但尚未发展为疾病,即处于亚健康状态。由此可见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亚健康产生的认识是相近的。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2] [8]:(1)心理症状:精神萎靡,抑郁寡欢,焦躁易怒,易猜忌、失眠,记忆力下降,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存在过分自私的倾向等。(2)生理症状:头昏头痛,四肢乏力,眼干目赤,胸闷气短,心悸心慌,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冷淡,皮肤粗糙,毛枯发落等。(3)社会表现:学习吃力,工作困难,朋友寥寥,不善于人际交往,家庭矛盾繁多,难以适应社会等。(4)理化检查:检查常无阳性结果或检查结果超出限定但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如某些免疫指标下降,血压为正常高值等。
3 亚健康和中医“治未病”的关系
“未病”与“亚健康”是两个跨度相距2000多年的概念。中医的“未病说”不等同于“亚健康”。由中医“未病”理论知“未病”包括无病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以及已病未传状态三个方面,显然亚健康状态则应属于中医“未病”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亚健康防治是采取措施防止其向疾病发展,让机体恢复健康,而中医的“治未病”不仅要采取措施防止其向疾病发展,还要防止亚健康的产生,而且在已病的情况下,还要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累及未病的脏腑[9]。虽然亚健康是基于西医学而产生的概念,但由于其机理尚不明确,无法用理化方法等确认其病理性质和严重程度,所以对于亚健康西医学的防治措施无法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着重从宏观整体表现来辨识机体状态的理论和注重研究人体功能反应的诊断治疗,为亚健康的防治指明了方向。
4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10]-[14]
4.1 调摄精神
调摄精神是“治未病”思想的基础。机体和精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的精神活动是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直接影响着机体的盛衰。精神不佳将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对应的内脏功能紊乱,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正如《内经》中说到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避免异常的精神刺激,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保持精神安定乐观,是防止“亚健康”状态出现的重要前提。
4.2 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的作息顺应气候变化规律和时间的周期性变化,就会自然而然保持健康,《内经》说:“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可见如果长期生活起居没有规律,人体抗邪能力和免疫力必然降低,容易感患各种疾病。
4.3 合理饮食
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起到防治疾病、保健、延缓衰老的作用,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防病保健的关键。清代刘承干所著《嘉业堂丛书》中说:“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食物中的营养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还可防治疾病。《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观点,道出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4.4 适量运动
“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养生与保健的观点。运动在生理上可以活动全身肌肉、筋骨与关节,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提高抗病能力,还能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错综变化的判断力,从而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在心理上可以调节人体紧张的情绪,消除机体的疲劳,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保持健康的心态。总之,持之以恒的运动能内以养生,外驱邪气,是预防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4.5 食疗药膳
中医服食方药历史悠久,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及:“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视保健与亚健康的防治,而食疗取材自日常生活中食物与中药,具有无毒副作用、经济、制作服用方便及无创伤痛苦等优点,必将受到广泛关注。历代以来中医“治未病”积累了大量的有效食疗方和药膳的方法,如辨体施膳、平衡饮食等等。根据不同亚健康人群,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季节,采用中医食疗药膳,将对防治亚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4.6 针灸与推拿
针灸与推拿无疑是中医治疗方法当中最具特色的疗法。根据中医治未病和辨证的原则开发相应的针灸技术和产品作用于相应的穴位,能达通经脉,调其气血,沟通内外上下,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达到“治未病”与防治亚健康的目的。而应用推拿防病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就受到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如《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
5 总结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是《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同时也符合现代预防医学诊治亚健康的标准。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来指导亚健康的防治,如用“药膳食疗”的方法,其发挥了中医学理念及治疗方法多样、 操作方便、 效果理想、 中药价格低廉的优势,利用非药物保健方式来调治亚健康,弥补了西医的不足。继承并运用中医“治未病”来指导亚健康防治的同时,也完善了中医预防医学,促进了医学发展,为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可见,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 19(1):10-13.
[2] 王天芳, 孙涛. 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10):929-933.
[3] 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New York,19-22 June,1946;signed on 22 July 1946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61 States and entered into force on 7 April 1948.
[4]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10.
[5] 于春泉, 张伯礼, 马寰. 亚健康状态常见病因及其干预措施[J]. 天津中医药, 2005, 22(5):439.
[6] 刘少举. 645例亚健康人群的中医症状与成因分析评述[J].医学信息,2009, 1(10):143-144.
[7] 许红. 中医体质“治未病”与亚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2008:109-111.
[8] 刘豫,薛晓琳,王天芳.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及评定[J].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 2008:309-313.
[9] 鲁缘青.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说[J]. 光明中医, 2010, 25(8):1354-1356.
[10] 思金华, 谢慰, 李应昆.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防治亚健康的常见措施[J]. 光明中医, 2008, 23(7):926-927.
[11] 谢卫平. 浅谈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思想防治亚健康[J].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2008:127-129.
[12] 崔丽娟, 罗仁,赵晓山.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7):146.
自2007年上半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未病”的试点工程,希望通过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养生优势,为广大百姓的健康造福。
近日,沪上首个“治未病中心”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正式亮相。该院主管“治未病”项目的行政管理部主任竺炯和治末病中心副主任艾静就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疾病预防”有何不同?
大众医学:“治未病”这种说法对大众而言似乎是全新的。但若换成西医的表述,即“疾病预防”,大家就都能懂了。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的“疾病预防”有什么区别?
竺炯: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疾病预防。
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该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它要求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的“治未病”并不是简单的体检加治疗建议。中医有系统的养生防病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对那些“感觉不舒服,但查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而中医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辨识、整体调理的方法对这类人群进行具体,细致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中药调理及中医特色治疗,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对那些已经患病的人,中医药可以对其作整体调理,以减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预防疾病进展,促进疾病康复。对大病初愈者,中医药更可以发挥其整体调理的优势,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元气。
“治未病”概念的提出将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大众医学:中医学界近期高调提出“治未病”这个理念,主要原因是什么?会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竺炯:积极倡导“治未病”,或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学的目的被定义为“治已病”,人们也普遍认为“有病才需要去医院”,忽略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如今,随着大众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治已病”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使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有研究显示:一元的预防投入可节省7元的医疗支出,更可节约近百元的重症抢救费用。因此,积极倡导“治未病”这个理念,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可有效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意义深远。
“治未病”门诊与普通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大众医学:据悉,国内已有数家中医院开设了治未病门诊。同样用中医理念,中医治疗,治未病门诊与普通的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竺炯:治未病门诊与普通门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着眼点在于预防――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和复发,而不是简单的开药。“治未病门诊”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力推的一个试点项目,已在国内几家实力较强的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曙光医院)亮相。由于该门诊的设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家都在尝试和摸索。我院的治未病中心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与北京的昆仑保险公司、炎黄健康公司等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在原体检中心的基础上,抽调了部分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内科医生组建而成,并整合了我院的优势学科(如传统中医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中心主要以非药物治疗对求诊者进行健康干预,发挥预防疾病、减轻病症的作用。同时,中心还将为就诊者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的健康管理。与此同时,我院还希望“治未病”能“走出去”,“走”进社区、敬老院,乃至现代办公楼里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中医“治未病”在对付现代人最易遭遇的“未病”――亚健康有什么特色?
大众医学: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现象非常普遍,“治未病”门诊是怎么治疗亚健康的?
艾静: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含高危状态)和疾病这三种状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再加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亚健康人群与日俱增。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人群多表现为疲乏、易怒、失眠、头痛,咳嗽、上火、便秘等,体检时常查不出指标异常或明确的疾病,又感不适,不知道该看哪科的门诊。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状态的发展是双向的:如果忽视调理,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含高危状态),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接受合理调整干预,机体可恢复至健康状态。众所周知,人一旦从亚健康进入疾病状态,尤其是慢性重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医疗费用的投入将是巨大的,而治疗效果却未必理想。
由于亚健康人群尚未达到疾病状态,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西医缺少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只能通过针对性改善睡眠、通便、止痛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亚健康虽然症状繁多,但总体而言是阴阳升降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治未病”门诊通过为亚健康者提供合理的、多方位(饮食宜忌、运动方式、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中药或非药物干预)的健康指导,从而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门诊的流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