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制度安排

一、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制度安排

(一)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部门管理职能

针对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多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落实职业教育的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促进企业的利益驱动。通过对企业进行专项补助或者提供长期贷款的形式给与企业扶持,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在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监管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显示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重心在不断下移。在中央的宏观统筹指导下,逐步把管理职业教育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给予了地方政府和学校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我们当前要做的是,就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地方政府与职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同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监督管理。

二、学校与企业合作与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从实践中看,学校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同职业学校骨干人员一起组成委员会,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意见,出谋划策,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二)在法律的规定下,校企之间签订契约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的,应当签订委托合同。”校企双方应该在法律规定下,本着意识自治、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契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保障校企双方的合法利益,同时约束双方的不利行为,保证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发挥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行业组织具有对本行业的企业进行组织与监督管理的职能。

三、增强学校活力的内部管理体制安排

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高效的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需要作必要的制度安排。

(一)构建多元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制度

在董事会制度下,董事会可以监督职业学校校长的行为,促使校长管理好职业学校。

(二)减少内部管理中间环节,建立两级管理体制

建立职业学校两级内部管理体制,可以减少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中间环节,解决由于管理层次过多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内部管理体制的优点是学校的内部责任明确,办事能直接找的责任人。使得任务的落实能力比较强,能有效提高职校的内部管理效率。

(三)建立专业法人制度

建立“专业法人制度”可以明确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权利,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了解市场信息,使得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促使学校专业与产业的结合。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准入制度

建立灵活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针对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高级技能的人才,适当降低学历标准,让这些拥有高级技能的人才能够加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来。采用教师资格年审制度,定期考核教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符合教师资格标准。

(二)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制度

1.拓宽师资培养培训渠道,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2.建立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倡导终身学习。

3.落实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落实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要把到企业实践作为提高职教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

五、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教

目前来说,首先应该对《职业教育法》做出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从法律上明确各个参与职业教育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防止互相之间推脱责任。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体现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所必须要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范文第2篇

1.《暂行规定》第五条:“单位移交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须在单位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档案送就业转待业人员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交街道、镇劳动部门。”现改为“由单位在做出决定起7日内,将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送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进行审核;区、县劳动局在接收档案后十日内要将审核合格档案移交给有关的街道、镇劳动部门。”

2.《暂行规定》第六条中:“全民所有制、区、县局属大集体企、事业单位在1982年前办理集体招工,档案中无个人《招工审批表》的,须由原招工单位持上级主管部门证明和本人档案到区、县劳动局补办手续”现改为“只由原招工单位出示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证明材料即可。”

3.单位在移交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时,须核准职工的户籍情况,遇有单位移交的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户籍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区、县劳动局可将档案退回原单位。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Web;数字化;职业教育网站;唐服;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22-0076-03[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2012年社会发展研究青年课题(20120407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健(1982―),男,山东梁山人,博士,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进入21世纪,媒介转型与“文化DNA”采集,以数字影像、二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工具等为代表的多媒体与新媒体正加速推进整个世界技术、社会和文化的急速变迁。新媒体时代正在定义一个与青铜、石器、手工机械和机器大工业时代等完全不同的时代。媒介转型带来的全新认知、传播和交流方式以及它们所导致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将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认知模式和知识生产方式,从而塑造一个新的社会。在媒介转型中,多时态多语境的表达格局、多样化呈现方式、多元化文化群体和社区、多学科化研究的出现,势必导致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转型。它让唐代服装传统文化和传统学科产生危机的同时也给它们带来生机。

一、基于唐服时代样式变化与数字化传承

唐代的政治经济长期稳定,对外贸易发达,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国力强盛,儒教、佛教、道教的融合,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外域文化的交融等为织造技术奠定了雄厚基础。科学、文化、教育以及社会风尚奠定了唐代服装是其劳动成果与物质文明的产物,生活习俗、情趣审美、服色爱好、文化心态、社会理念对现代的职业教育网站数字传承、述古、礼仪教化、教育、伦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唐代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达到一个完美的高度,因此在服饰上显现出开放、自信的民族自信心,其历史价值决定于当代意义。

唐服的数字化传承,通过完成整个着装状态的创造过程实现,借助数字化图形图像艺术与技术,辅助服装产品设计师完成设计语言的构思。从初唐到晚唐,男装领子由圆领变成阔边镶沿加白色护领,袍服袖子由窄小到宽松肥大;女装领子由单一到出现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袒领等多种款式,衣袖由小袖褥佩长裙变成衣衫小袖配长裙再到日趋宽大。服饰色彩也呈现尊卑两极的特点(见图1)。

图1服饰色彩的特点

以三个基本要素为切入点的职业教育网站设计流程综合分析:1.唐服要素研究,确定唐服的样式、图案特点以及时代变化;2.围绕多元交互性、工学结合、资讯视觉化对“Web”基础职业教育要素进行研究;3.对国外的“Web”教育网站和中国传统服装教育网站进行分析,分析教育网站的要素与互动要素,如在线课程,测试,公共资源,评价反馈,人、环境、资源要素分析等(见图2)。

图2研究的流程

二、文化原形(唐服)数字化保存分析

(一)“Web”基础职业教育优势分析

跨越时空限制、学习内容生动丰富、可选择个性化、实现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职业研究性的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现在传统教室职业教育的问题点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单一,教材为主、内容封闭,知识特点表现为学习已经组织好的信息,以事实为学习起点,说教式的教学,教师是主体,师生的角色相对固定,班级或实训室授课,个人学习为主,强调学习结果以及对具体的技能评价。反之,“Web”基础职业教育模式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开放,强调发现和创新学习,以问题为学习起点,交互式学习,以自己探索为主,学生为主体,师生在学习互动中经常发生角色的互换,交互合作学习成为重要形式,重视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综合评价,不受时空限制。

(三)“Web”基础职业教育的特性和效果

“Web”基础职业教育的意义表现为缓解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缓解知识扩张与基础教育等矛盾,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平等原则,解决择校的问题,形成绩效的职业研究性特性,同时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拓宽眼界,提高信息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遵循科学的探索。“Web”基础职业教育最终效果表现为融合性、趣味性、多样性、开放性、交互性、参与性。

三、职业教育网站开发概念构想提案

(一)现有以及文化原形数字化保存的过程

现有的文化资源保存形式包含正式出版物、开放的网络内容、电子版文献、技术报告、地方政府报告、特藏等。文化原形数字化保存的方法和形式就是依靠网络数字媒体综合平台,进行数字化传播与推广(见图3、图4)。

图3文化资源保存形式

图4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的过程

(二)职业教育网站设计意图、构想以及网站要素研究

如何使职业教育的过程更加有趣?如何有效地测试职业教育的效果?如何激励学习者投入学习?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如何使学到的内容能够应用?实现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网站的设计意图与构想(见图5)。

图5职业教育网站设计意图和构想

图6职业教育网站要素分析

综上所述,以人、环境、资源要素展开职业教育网站教育要素与互动要素研究分析,人的要素强调同时、异时交互时间,用户的互动时间以及访客的互动态势,用户的控制权等。环境要素则强调界面的小环境,网站载体的大环境(见图6)。

(三)职业教育网站内容构架提案

职业教育网站内容构架分别为接受知识、测试教育效果、激发兴趣、知识交互、学习工具、学习成果与活用的职业教育网站内容构架的6个基本导航界面(见图7)。

图7职业教育网站内容构架提案

(四)职业教育网站视觉界面节选提案

职业教育网站视觉界面有对服装样式的结构的学习,有累积点数,买卖服装模型道具,在线笔记本可以记录学习过程,相关图片和文字,对服装文物追溯认知程度的测试、获取更多的模型、在线笔记本、我的服装设计等。

四、结论及对以后研究的展望

对唐代服饰文化进行物理性保护以及修复整理,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实现永久继承与保存,并建立起数据库。同时,将教育网站定义为职业基础教育型网站,运用多媒体网络的有效手段,创造学习、测试、游戏、交融的教育统合平台,具有独特的互动性、多样性、开放性、趣味性、参与性等特性,使中国传统唐代服装的文化内容更好地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内容封闭、时空受限等问题。网络的便利性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使文化内容更容易展示、传播和交流。提供给学生“即时学习”(Just In Time Learning)及“无围墙教育”(Education Without Walls)的学习环境。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以游戏交互的方式,巩固学习的内容和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试,从而激发学习者兴趣,发挥职业教育网站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55-60.

[2]袁仄.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4-71.

[3]咸妍.关于中国唐代传统服装的教育网站开发研究[D].韩国:东西大学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研究生院,2007:35-40.

[4]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66.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范文第4篇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热点话题: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案,建言高校深化改革办学体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就业市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背景链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表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除去客观因素,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也导致了求职不顺。

据有关方面预计,“就业难”还将持续数年。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高校应抓好改革调整,大学生本人也要未雨绸缪,尽早谋划就业出路。

专家评论:内蒙古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说,就业难的症结要回归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来探讨,只有教育回归本质,才会实现从容就业。他希望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可以学到常识,在大学阶段能够学到受益终生的技能,这些能力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帮助个人更好地成就自我。

让更多企业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热点话题: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代表建议,让更多企业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他说,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掌握了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经验,拥有丰富的资金和高效的农业设施装备,他们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链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在农业投入上确保只增不减。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我国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近两年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此工作是一项关系三农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还有诸多问题,比如以“政府埋单”的形式容易造成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次数少以及后续辅导和咨询服务跟不上等,所以应扩大投资主体。

专家评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指出,在推进农村改革进程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调整农业用地规模、人才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等。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资源非常稀缺,所以现在仍然面临人多地少的状况。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是基础,除了农民的工作环境,还要看农民在生活环境方面的文化、教育、医疗等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公共服务是否完善。

消除农村劳动者就业歧视

热点话题:华永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勇委员建言,尽快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背景链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者涌入城市,然而他们遇到的往往是“机会不平等”和“待遇不平等”。在调研中,李勇发现劳动力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当农村劳动者供大于求时,各种显性或者隐性就业歧视现象就会抬头。如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服务制度,成为李勇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专家评论:人社部劳科所所长郑东亮曾表示,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歧视势必严重扭曲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因此要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建议修订职业教育法

热点话题: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代表建言,要尽快修改《职业教育法》有关内容。

背景链接:职业教育在最近几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96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的部分条文,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专家评论: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杨亚达说,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应该建立与产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十三五规划”中确立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确立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研究探索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途径;创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热点话题: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委员建言,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背景链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专家评论: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创业问题,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建议,尽快出台《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法》、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制度,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制化、制度化保障。

提高全民就业能力

热点话题:民革中央在两会中递交提案,建言构建国家级全民就业能力教育、培训体系。以“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技能优先”为原则,对企业职工开展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对失业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对青年人开展创业培训。针对长期难以获得基本培训服务的农民工群体,要制定特殊扶持政策。采取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式,扩大培训范围和受益人群。

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范文第5篇

与往年提交的提案不同的是,梁建伟今年的提案对航运业的新型业态,对现状堪忧的内河船员队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呈现了船员、拆船、游艇三个领域的真实现状,提出了解决之道,更值得称道的是,提案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广东航运业这个群体的人文关怀。

“内河船员荒”呼唤内河船员职业保障条例

广东省是内河航运大省。早在2004年,广东便出台了《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11年再次出台了《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10-2020)》。新《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广东将形成以西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为核心,以12条地区重要航道为依托,以其他航道为基础的沟通西南、江海直达、辐射周边的内河航道体系。预计到2020年,广东省内河货运量将达到4.05亿吨。

但令人忧心的是,“我省内河船员已经出现了严重萎缩的局面”,梁建伟在提案中说。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2月,广东省在册内河船员4万人,比最高峰时的9万8千人,下降了60%。而且就存量内河船员来看,年龄普遍偏大,后继无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发展乏力。据调查,未来两年,广东内河航运企业中,内河高级职务船员将进入退休的高峰期,预计还将带来近三分之一的内河高级职务船员的减员。

与此形成对应的是,内河船员的工会保护低下,维权困难;内河船员的就业途径不畅,形势严峻;内河船员的家庭收入过低,前景堪忧;内河船员法律意识低下,权益保障困难;内河船员的幸福感很低,职业发展渺茫。

造成“内河船员荒”当然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行业本身的原因。在梁建伟看来,这些因素可归纳为四个:一是抢占“人口红利”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二是“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严重制约发展;三是“高风险低收入”的生存现状日益严峻;四是“只用工不培养”的用工方式阻碍发展。

“内河船员发展的艰难已经是全国内河航运面临的重大问题,广东同样面临着考验。”梁建伟在提案中忧心忡忡地说。“要实现广东内河航运大发展,内河船员的发展和保障迫在眉睫。”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尽快出台《广东省内河船员职业保障条例》,以保障内河船员综合权益。

梁建伟进一步阐释道,出台广东省的内河船员职业保障条例,通过立法加强内河船员职业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内河船员的职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法律赋予内河船员的权利,从制度上依法保障内河船员的职业收入、内河船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利,实现内河船员的体面劳动。

在他看来,内河船员的职业保障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内河船员的职业规划保障、就业权力保障、职业收入保障、职业健康保障、职业安全保障、职业教育保障和职业监督保障等内容。为此,他建议:将内河船员职业教育纳入广东省职业教育规划;建立广东省内河船员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引进外省务工人员加入广东省内河航运;制定内河船员起居舱室和娱乐设施的标准;制定内河船员食品和膳食提供的标准;将岸上福利设施的使用纳入港口建设标准;建立内河船员职业健康保护和医疗制度;成立广东省内河船员联合会;建立内河船员职业监督保障制度。

拆船业受困喊“渴”

拆船产业是船舶经济不可缺少的环节。世界拆船看亚洲,亚洲拆船看中国,中国拆船看“两江”。广东江门、江苏江阴正是中国拆船业的两大产业集聚区。

其中江门银洲湖水域拥有250万轻吨,占据全国业务量60%的拆船能力,年拆船量达150艘,基本形成了船舶拆解、资源循环利用和深加工的完整拆船集群产业链,是地方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共有303艘废钢船进入广东江门地区拆解,合计9294938总吨,4952474轻吨,拆船企业成为地方纳税大户。

但江门拆船产业的发展,受到的制约因素却越来越多。据调查,明显的制约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受进港航道条件限制,大型废钢船进港难;一个是产业升级需投入大量资金,企业压力较大。目前,大型废钢船进入江门各大拆船厂必须途径珠海市高栏港及崖门出海航道。该航道是目前银洲湖港区唯一的进出港航道,按通航5000吨级海轮标准建设,兼顾10000吨级海轮乘潮通航,全长41公里,底宽90米,设计水深7.2米,实际水深有时只有5米。但进入银洲湖的废钢船大部分在万吨以上,最大废钢船达到40万载重吨。该航道水深和宽度均限制废钢船进港。大型废钢船在进港过程中,其船宽占据了大部分航道。其它吃水超过5米的船舶,便无法与废钢船同时使用该出海航道。

为此,梁建伟建议,应尽快开通“西航道”,保证船舶安全顺利进港。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大型废钢船进港难的问题,对于促进江门市乃至整个珠江口西岸发展临港临海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尤其是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

同时,建议返还部分税收给拆船企业,鼓励其进行产业升级。他说,应从扶持拆船产业发展、提高广东拆船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角度,建立拆船产业安全环保投入激励机制,由政府职能部门(如海事等部门)对企业在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进行评估考核。对于企业在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采用先征后退的方式,按一定比例进行税收返还补贴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环保投入,加快产业升级进程。

另外,他还建议应加大政府扶持和沟通协调力度。具体而言,相关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拆船产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相关部门、协会和企业的沟通协调力度,并参照国际通用做法,形成以海事部门牵头、其它部门各司其责的拆船产业监管服务长效机制,制订帮扶措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游艇业需要“顶层设计”

游艇产业及游艇经济是海洋经济中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作21世纪“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重大商机”。据测算,游艇每1美元的产值能够拉动10美元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即进入富裕人群的生活中,珠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具备购买游艇的富裕阶层人士超过10万人,按照这样的条件,广东省有望成为全国游艇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而且广东的确具有发展游艇业的独特优势,比如珠海工业园区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游艇工业园区,现有游艇制造及生产配套企业21家,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台湾及内地;广东省拥有中国最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河航线,自然人文景观丰富,风貌和游艇经济发展匹配度高;广东紧邻港澳地区,发展游艇产业和游艇经济区位优势极其明显。

但目前广东游艇业的发展并不顺利,在全世界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看,广东游艇业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

据调查,限制广东游艇业发展的突出原因有两个:一是法规体系不完善。国家在涉及游艇检验、登记、船员考试发证、防污染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广东省层面未出台省级法规和规章充分支持我省游艇产业的发展。二是政策力度不够。国家层面,广东除珠海市得到游艇登记方面的政策支持外,其他地方未获得如海南省的政策优势。另外,广东对游艇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不足,涉及游艇航行的交通规划、航行保障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投入均与游艇业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反观海南、厦门、深圳、南沙、大连、青岛等地在推进游艇消费产业的发展上,非常重视政策引导,多以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

为此,梁建伟建议应从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等“顶层设计”入手,发掘和促进广东游艇业。具体来说,应从统筹产业规划,促进游艇产业布局优化;建立和完善游艇俱乐部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游艇保险政策;加大游艇产业安全投入力度;将广东游艇产业与游艇经济发展纳入粤港澳合作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游艇产业服务等六个方面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