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好处

文化旅游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好处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第1篇

(一)在挖掘中进行保护

成功的旅游开发应抓住民族文化的精髓,将之深度挖掘、打造,一方面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因此成功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挽救濒临灭绝的民族文化。北川是羌汉混居区域,经过千百年来的迁徒、融合、同化,汉化现象十分明显,仅存的羌文化更多散落于民间,因而需要去挖掘、整理和研究。羌族是一个山地民族,羌民族文化与山水有着非常浓厚的渊源,如青片乡的古村寨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地方,许多羌民都会讲羌语并保留着羌族的生活习惯,在灾后重建和旅游开发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组建了专门的专家团队,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挖掘。

(二)在提炼中进行保护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使民族村寨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禁忌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旅游开发中,村民们程度不同地从原本的农牧业转移到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与农牧业相联系的生活方式也就被与旅游业共生的生活方式取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换,必然引起村民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禁忌等的相应变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非“冻结”,而是随着社会现代化逐渐转型,是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炼适应社会的现代性变迁并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三)在交流中进行保护

民族文化应是民族之间、中西方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文化,各种文化互相吸取对方的精华和长处,才能使使民族文化与各种主流文化进行交流得到传承、发展。文化的活力在于交流、活动、传播。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助于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质量。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距绵阳市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是羌族各居住地离文化发达地区最具有交流条件、最能产生影响的区域。

(四)在传承中进行保护

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是民族人民自身,羌族人民应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和传承羌文化的意识才使保护真正落到实处。对羌文化的传承,北川羌族自治县有意识地培育、激励了热爱羌文化的年轻一代,如重大节日羌民着羌服、讲羌语、唱羌歌、跳羌舞促进了羌文化传承。羌文化作为民族信念、民族精神,已根植了北川羌民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上。中国羌城——永昌、“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景观轴(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禹王桥、抗震纪念园)、吉娜羌寨等是对羌文化最好的传承载体,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是是中国民俗博物馆北川分馆,也是中国最大的羌族民俗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馆”;巴拿恰商业街是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吉娜羌寨是羌族文化体验观光地,也是羌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

二、民族地区古村寨旅游市场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最佳平台

(一)通过旅游业来保护羌文化实实在在好处的好处

使具有浓郁农耕文明特色的羌文化进入现代社会,旅游产品就是最能体现奏效的载体。凸显民族文化是包括民族村寨旅游在内的民族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民族旅游古村寨作为舞台,展示民族文化;通过展示民族文化,促进包括旅游经济在内的民族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民族古村寨旅游业来保护羌文化实实在在好处的好处是:一是使历史的、沉淀的、封闭的静态羌文化演绎成当代的、鲜活的、开放的动态羌文化,给羌文化注入生命活力。二是通过羌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化,羌族人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增强羌民保护羌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意识,让羌族人民通过保护羌文化而从中得益是长远和谐稳定之道。三是以动态羌文化为前导将能促进对羌文化的全面保护。四是随着动态羌文化的传播,羌文化在海内外必定会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和赞誉,这将整体上提高北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进入国际旅游市场。

(二)北川羌民族地区古村寨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实践

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古羌寨的民居、饮食、服饰、歌舞、器乐、婚俗、节庆及,都有鲜明的特色,其中民族歌舞和服饰是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最有价值的部分。而羌族饮食的特色与羌族的生活习惯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北川民俗旅游接待的食材大多源于自产:主食为腊肉、玉米、小麦、豆类、洋芋及蔬菜,佐食为山中的野菜与猎物,其中羌腊肉最具特色构成了羌族的“美食名片”。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立足羌区,扎根民间(五龙寨民族歌舞表演队是北川培养羌族歌舞表演人员的摇篮),以挖掘、整理和展示羌族民间歌舞、服饰文化为已任,实践过程中培养人才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羌寨端午节前后举行的民间歌舞活动瓦尔俄足、被誉为“天籁之音”的原始多声部演唱、原始皮鼓舞、羌笛等,都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细小而柔美的口弦演奏、民间戏娱性舞蹈铠甲舞、内容为羌族民族或以民族为基础创作的独唱、合唱歌曲、羌族民间歌舞、羌族服饰展示,在羌历年的庆典活动中,北川万人萨郎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三、民族地区古村寨旅游开发中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民族地区古村寨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极其重要的资源,关系到整个民族地区的社会影响力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对民族古村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对民族文化认真加以保护,除了建立民族文化保护区,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普查、挖掘。

民族地区应成立专门的普查委员会、邀请国内的民俗文化的研究机构,对民族古村寨进行全国性的的普查,采录收集民族古村寨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以及各种元素并进行调查、登记,了解民族古村寨的分布,为后续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和旅游开发进行铺垫。5.12地震后,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收集、整理、展示民间歌舞、器乐和服饰文化,卓有成效地发挥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为了抢救羌族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设立的“紧急保护羌文化遗产四川工作基地”,对整个北川及周边羌族居住地特别是古寨进行了紧急的羌文化统计工作并搜寻羌文化遗存、挖掘羌文化,同时在生活中搜寻和挖掘、整合活泼生动的羌文化元素,开发出各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整理、保存并提炼。

在民族地区古村寨的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中,应发动全国的文化研究者与爱好者,对于普查、挖掘后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系统的民族文化整理,如民族信仰、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民族古村寨的建筑、手工艺文化等。在对民族文化整理的同时,北川将古村寨建筑和民俗等有特色的地区,串成了各个景点彼此呼应的旅游线,形成点、线、面结合有深度、品质的优质旅游线。调查了解了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生存状况,培养基层研究羌族文化遗产的后备力量,对非物质遗产进行了抢救性采录和收集,着手编制了《羌族文化读本》,对于羌文化的不同元素分类整理成册,运用IT技术来保存电子文本以便于传播。不断地提炼民族文化的特色之处,把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提炼出来,向世人展示,如从羌族的山地农耕文化中提炼其元素和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

(三)重建、监督。

地震对北川羌族古村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重建工作中对古村寨的重建或迁建、社会社区的重组等等,都经过了科学合理并着眼长远的规划和操作,避免了民族文化的二次损害。社会力量与政府配合,搭建了一个信息、资源和项目平台,吸纳了学术界、企业界、媒体及其他民间力量,为抢救、重建和发展受灾地区以羌族为主的民族文化,重建生态村落、保留独特生活起居,既要恢复羌族的“文态”,又要恢复羌族的“生态”。从中央到地方必须高度关注羌族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抢救和重建。在灾后总体重建方案中,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特质和象征符号的运用,家园恢复重建与羌族文化保护、传承、抢救和重建有机结合起来,寻找民俗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切合点,这个交汇的增长点便发展本地区的特有人文风情的羌族民俗旅游。健全羌文化的监督机制,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政策制度来规范羌文化保护的措施,培养羌文化传承人,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来监督羌文化的发展。

(四)交流和传承。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第2篇

笔者1989年搬入马台街,可以说是看着夜市成长的。说实话,我个人对这个夜市没有太多好感,脏、乱、吵、交通堵塞……不过16年了,马台街的夜市早已成为南京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而且是标志性的文化。有朋友自远方来,想感受地道的南京人生活,我建议他们去马台街夜市;有朋友想品尝南京小吃,我也建议他们去马台街夜市;有朋友来南京旅游,问南京哪里最好玩,我一定会提到马台街的夜市……而逛夜市也是游客在外旅游时一种难得的享受。只是现在,它已经成为历史的回忆,以后再有游客到南京,也见不到原来的那个原汁原味的马台街夜市了。

我不知道什么叫“不作为”,也不知道这次取消马台街夜市计划是否就算“作为”?“作为”和“不作为”以什么为标准我倒是知道,那就是所作所为应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早上和同事聊天,看到政府通告,据说取消马台街夜市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我看这纯属“”民意还给自己找了借口。在此笔者有几点质疑想提出来请大家仔细推敲推敲:

1.因模范马路搞城建施工,需要马台街缓解交通,这是不是因为前期规划的时候考虑不足而犯下的过错?责任该谁来承担呢?

2.是不是疏通了马台街这条1公里左右的街道,南京交通堵塞情况就能够大有缓解?南京年年搞道路扩建,为什么堵车却越来越严重?

3.取消夜市有没有举行听证?有没有征求过南京市民的意见?如果征求过,结果是反对的多还是支持的多呢?

4.所谓的分流真的是明智的选择吗?就我所知,南京几大夜市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大多数摊主是周围居民,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现在让马台街夜市的摊主“长途跋涉”去别的夜市是否合理?这么做是否会对当地夜市形成冲击?

5.马台街夜市已经在全国具有了知名度,很多人到南京旅游,晚上的休闲选择则是到马台街夜市感受真正的南京味道和风味小吃。现在取消马台街夜市,有关部门有没有计算过会给本地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损失?

6.在取消与合理整治之间,有关部门是否为存留马台街夜市做过努力?也就是说,马台街的夜市是不是非取消不可呢?

7.相关通告用了“马台街夜市暂时搬迁”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暂时”究竟是多久?这个夜市还有恢复的希望吗?……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深度游;“一带一路”;冰雪文化;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B

对于当代文化游客来说,外出旅游不仅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上返璞归真的需求。因此,对目的地的深度游览便成了人们追求更高档次生活质量、出门旅游的首选。

一、深度游概述

(一)深度游内涵

“深度游”指的是旅行者应该对旅行目的地进行切身体会,用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某项主题旅游中去观察与了解,深刻理解某项旅游的宗旨,尽可能的熟知当地社会的人文与风情,最好能与当地居民请教,学习简单的本土语言,切身体会当地的文化蕴含。游客不要盲目的追随旅游团或者其他旅游中介,应当在旅游之前,对目的地的文化、习俗、历史等进行简单了解,然后对此次旅游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地图进行对比,让旅行更有效率。杜绝“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和以购物为目的的传统旅游方式。

(二)深度游特点

文化和深度游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文化是深度游的基础,游客需要储备当地文化的知识;深度游是对文化的一种探索,对另一种文明的追寻与体验。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城市的资源,增加其附加值,充分发挥其长处。每个旅游地都可以形成只具有当地特色的无可替代的新业态,使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深度游所需的条件

首先,从游客角度说,自身至少要满足三大条件:1.充裕的时间;2.良好的经济支撑;3.对深度游的认同和向往。

其次,从深度游目的地上说,也应该至少满足三大条件:1.值得人们深度旅游的景点;2.此地的服务设施应当实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此地应当具备独特的文化以及吸引游客的附属产物。不断地发掘和外延其娱乐设施,以给游客更好的旅行体验。

二、深度游在黑龙江的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旅游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2016年7月18日提供数据,上半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05.5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6%;实现旅游收入744.06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31.32亿元,同比增长16.17%;接待入境游客43.56万人次,同比增长31.86%;实现旅游创汇2.06亿美元,同比增长47.07%。上半年全省接待俄罗斯游客33.32万人次,同比增长53.64%。

国内市场从国内客源市场来看,黑龙江省形成了以省内为基础市场,华北为近程市场和沿海、中西部地区为远程市场的国内市场格局。

国外入境市场从国际客源市场来看,黑龙江省旅游目前形成了以俄罗斯为基础市场,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为近程市场,欧美为远程市场的国际客源市场格局。黑龙江省确立了“国内旅游打基础,国际旅游上档次”的市场开发思路。

(二)黑龙江深度游现状

1.黑龙江省深度游采取三种模式

(1)自助游。自助游对深度游而言,由于自助游得旅行者自己精心设计路线和安排旅途中的方方面面,里面包含旅行者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存在着旅行不成功的机会成本,应该是成本最高的一种旅游形式。就自驾游而言,路途遥远,拼车也会更划算。但是在成本最高的同时,自助游是深度游质量最高的一种旅游模式,自由的旅行路线,旅行路上充满对未知文明的向往与不断探索,即便搭上了现代文明便捷的快车,也不受商业的蒙蔽和束缚,且随着人们的意愿不同,旅行方式也多样化。

(2)跟团游。这是一种传统的旅行模式,在这种旅行方式中,一路与志同道合的人为友,而且费用均摊,成本也会相对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旅游形式逐渐的商业化,使旅游慢慢失去了原有的意味。

(3)打工换宿游。这是近几年兴起的方式,最初是从国外传入的。虽然国外的打工换宿更像是在旅游中旅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志愿活动,但由于国情差异,传入国内后更加类似于旅行者通过自己在青旅的劳动获得相应的食宿或者旅费补贴。

2.获取深度游资源的三种途径

目前,黑龙江获取深度游资源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通过自己的了解或身边朋友的介绍景点

这类方式的好处是通过亲身体验的经验能让旅游的质量更高,旅游者深入的了解能为深度游的开展带来便利;不足是光靠口碑宣传,毕竟阅历有限,有些尚未开发的景点不易被发现。

(2)通过旅行社了解当地景点,旅行社分为线上和线下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旅行社的旅游信息更系统,消费者能有更多的选择,完备的信息也能为旅游带来便利。不足是旅行社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集体,旅行社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使旅行者不能原汁原味的享受到真正的深度游。

(3)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资源等新兴旅游中介了解

这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中介,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定期推送使人们了解到旅游信息。这类方式推送的信息,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和不能刷屏式的推送,所以旅游质量都很高,但是就微信公众号本身而言,不能通过有效的宣传使人尽皆知,而且无法保证每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三)黑龙江省深度游存在的不足

第一,目前黑龙江深度游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专门提供深度游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供人们选择。第二,未充分将国家政策与深度游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黑龙江省服务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普遍未达标,缺少长远的意识。第四,人均收入不高,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第五,旅行方式单一,热门景点商业化,旅行人数尤其在节假日,呈现爆满的情况。第六,未能有效利用地理优势,帮助外国友人在黑龙江实行深度游,使其深入体会黑龙江的本土文化。第七,对于黑龙江的本土企业,未能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三、黑龙江深度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下给黑龙江提供的机遇优势,为黑龙江深度游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发展环境。

(一)省内旅游资源优势

1.具有垄断性资源。黑龙江的冰雪资源以及森林生态资源相对于全国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使黑龙江在旅游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由于历史的积累,“七三一”遗址、金源文化等都是具有垄断性的资源。

2.黑龙江的文化底蕴丰富。黑龙江省古老、独特的渤海文明、满族文明和金源文明是黑龙江多个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后形成的。正是由于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为黑龙江提供了丰富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3.具有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由于黑龙江垄断性资源以及地理位置优势的原因,黑龙江长期接受着国内外游客,围绕旅游所需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己经形成了一整套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省内地理位置优势

纬度最高的优势。四通八达的铁路、航空、公路、水路,且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理优势使黑龙江成为了连接中国和国外的重要交通要道。

(三)政策优势

1.“一带一路”战略给黑龙江的带来了机遇。我国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使中国与路线所经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加大了经济往来和文化沟通;从黑龙江省的角度来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黑龙江省近年来的经济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使得我省对这次发展机会格外珍惜。黑龙江所处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独特联系,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互动的枢纽。依次我省提出了构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并且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M成部分。

2.早在1998年,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就已经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近年来,我省也一直在加强完善旅游城市的建设,更加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如今,哈尔滨正处于转型期,以现有特色为基础,力图打造一座具有东方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

3.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旅游业作为黑龙江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推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深度游发展模式的建议

(一)打造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

针对黑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越,可以将黑龙江打造成一个以冰雪为主导,多种文化融会贯通的美丽北方城市的形象。在全面爱健身的当今社会下,可以发展更多的深度游旅游形式,如:徒步穿越雪乡森林,使人们切身体会到北方的冰雪特色。大力发展黑龙江天然滑雪场,注重其滑雪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可以打造黑龙江省世界青年滑雪组织,定期组织一些比赛和活动,加强影响力。同时可以将黑龙江的冰雪和文化想融合,打造属于黑龙江独特的旅游文化。利用黑龙江多文化,且多种文化因为没有有效传承而濒临灭绝的情形,把这一劣势转为优势,发展成为黑龙江独有的深度游文化传统,吸引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甚至学习。这一方面能有效保护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可以塑造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形象。通过一些营销方式及对产品进行包装以增加其附加值,通过宣传等广告效应使其有效的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给黑龙江深度游定位。

(二)在一带一路条件下,注重国际游客的深度游

1.语言上的障碍和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虽然大力培养了对俄的人才,不过留在黑龙江的并不多。所以,在深度游开展的前期,政府需要大力的投资,引入优秀的人才。

2.黑龙江省从业于第三产业的人员服务质量不合格,且对当地旅游景点的专业知识了解得不够,无法对民俗文化有差异的外国游客进行很好的讲解。黑龙江政府应该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3.制定多条旅游路线供游客选择,制定出黑龙江深度游一览表,以地图的形式展现,表中包括黑龙江民俗文化、黑龙江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等。

(三)打造黑龙江本土企业,使其成为旅游新特色(以哈尔滨秋林里道斯公司为例)

1.可以使其特殊生产工艺部分公开化,供人们参观。

2.可以让人们学习模拟生产,这一过程有助于游客切身实际的体会秋林公司的工艺流程,使游客对公司产品更放心。

3.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对游客进行面包生产培训等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公司的影响力。

4.开展活动收集创意点子,进而帮助企业不断创新,更贴近人们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第4篇

最近和很多企业主的一次座谈中,说起企业文化,众多管理者、决策者的一致反映是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根本不是一个企业的重心。可是当我们谈到可口可乐与音乐、百事可乐和足球(体育)、力帆和足球、肯德基(麦当劳)和儿童玩具……时,很多企业主立刻产生了兴趣,也表示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那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和市场接轨,如何变抽象为具体,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文化载体呢?

旅游(文化)

把企业经营和旅游结合,并且使旅游文化成为一个企业的特色,这并不是旅游公司的专利。实际上,目前企业的很多销售行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和旅游靠拢,特别是购买产品中旅游大奖现象十分普遍。一般来说,销售到最终产生大奖的周期较长——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对实际销售的直接刺激,又迎合了新世纪的旅游热,另外组团旅游的方式企业付出的实际成本并不高,还有就是企业实力和品牌的无形宣传。

如果把旅游作为企业文化的支撑,首先要建立全球的旅游关系网络,使组团旅游的成本降到冰点。然后在销售和服务过程中始终和旅游紧密结合,甚至旅游也是一个再次销售的过程——比如保健品行业的科普体验式营销,家电行业的工业园参观等,都是一种无形的销售方式。旅游文化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针对不同产品、不同人群的线路确立,确保旅游旺季对顾客的全心服务,使顾客在最好的季节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旅游文化还可以推出“故地重游”、“新婚游”、“生产基地参观”、“焦点追踪”(和重大事件结合——比如世界杯或者飞黄等事件)等项目,使企业真正成为旅游产业的代言人,长期的旅游行动对企业的宣传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把服务做到无微不至,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知青(文化)

知青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也是可以借用的一股重要力量。

当年的知青如今年龄一般在50岁——60岁左右,大部分回城以后已经退休,是保健品行业、超市消费的准顾客。如何把知青文化加以发掘,是很多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青岛,南山百盛超市,一个面积不到3000米的小超市,按规模按位置都不占优势,竟然使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感到无可奈何,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文化的挖掘——特别是创立了堪称中国第一个“知青节”,给广大的知青一个交流的舞台,聚会的场所,许多失去音讯多年的知青在超市前抱头痛哭,同时把百倍的感谢回报给了企业,创造了中国超市的许多奇迹(包括单位面积盈利全国第一等),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策划的力量!

中国有近千万知青,他们有知识、有阅历、有涵养,属于能够自主消费的群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组织。如果哪个企业把知青文化做到深处,调动中国最优势的消费主题——特别是保健品医药行业,企业的发达是必然的。

国粹(文化)

书法、戏剧、国画……国粹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承,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也是跨越时空的,艺术的境界在于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这同样是销售的至高境界。所以,借助艺术使企业走向市场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无论是音乐还是戏剧都是基于这样的原理,以一种媒介实现发展。尤其是国粹目前面临着资金、人才匮乏等众多困境,首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更注重快速的回报、价值的递增,而国粹讲究精深,需要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发扬。

企业的社会化决定了企业对现实和文化的关注,短暂的圈钱时代在越来越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将一去不复返,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是标准和文化。国粹文化是高雅艺术,在民间也具有永远的影响力。可以这样说:如果哪个企业如果把挽救国粹(某一项)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并且有合理的运做程序,这个企业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时尚(文化)

时尚一般来说是一种现象,但对于喜欢潮流的年轻一族来讲,时尚就是主流文化。

音乐是时尚,体育是时尚,时装是时尚,唐装也是时尚……时尚无定式,时尚也无规则。时装、宝石、手机……和时尚接轨,企业将引领潮流。

时尚的消费已经超越了产品和价值本身,成为身份、个性的象征。在网络时代,“酷”、“IN”流行的社会,是否时尚决定了产品是否畅销,是否会赢得消费者的钟爱。所以,给时尚定义将成为企业策划的重要环节——任何概念都是由人来创造和完善的,时尚也一样。

首先,时尚不是媚俗,里面包含着人类最基本对美丽的追求和对个性的塑造,也是在满足生活需求以后情感需求的突出表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第5篇

1.发展旅游文化的意义。旅游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在旅游业发展中保持民族特色,体现地方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会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及吸引力,进一步发展、延伸及创新旅游文化。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城市旅游文化,它是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2.发展、创新旅游文化的现实意义。旅游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一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其成为一个有多元主体参与的,有多种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系统;二是有利于打造旅游文化特色,创造新的顺应历史发展的中国旅游文化,设计出能吸引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产品,既具有民族特色,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又融入国外先进的旅游文化产品,从而创建和塑造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可提升旅游文化的精神品质;四是旅游文化的发展可改善人文环境,合理利用和配置文化资源,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从而把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优势。

二、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旅游文化的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发达国家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实践证明,政府对其支持起了重大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我国要打造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旅游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完善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国已成立了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在设施建设、旅游环境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和规划产品的开发策略,精心设计产品的形态类型,认真构思产品的功能。

2.加强法律保护措施。建立一种相应的标志保护、宣传制度,以免旅游文化及旅游文化资源受到破坏。

3.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主打文化旅游,注重文化和经济的融合,让经济旅游转化为文化旅游,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升竞争力,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促进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以城市文化推进文化旅游,营造文化创新的浓厚氛围,以形成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旅游文化的精神品质。

4.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创造经济效益,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和破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旅游开发应形、神、魂俱备,才能打造出一个立体的完整的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高景点吸引力并加以提炼和升华。人文景观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是具有文化意义的旅游资源,经过人的改造,把人文景观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文化色彩的景观,不仅合理利用了资源,也提升了档次,更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无形中提高了文化素养。人的智慧是无限的,用文化孕育一般的自然景观,也能大大提升欣赏品位。例如,山东蓬莱的蓬莱阁因有“八仙过海”的传说而独具魅力,注入和融合了文化的内涵。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利用要有针对性,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并进行提炼、概括和浓缩。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一切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都离不开一定形态的文化,以实现跨文化交流。

5.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文化服务特色。文化服务特色不仅体现在旅游的安全服务、后勤服务、导游服务,更主要的是要求服务人员本身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修养、文化底蕴,才能做好文化服务。文化服务特色应体现在服务的理念、综合服务、文明服务、恰到好处的礼仪服务及生动感人又有文化档次的导游词等方面。所提供的综合服务的文化品位越高,就越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对旅游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也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扩大份额,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激发国内外游客的各种文化需求。不同的旅游者对文化有不同的需求,要善于分析,激发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动机。要体现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继承性,以节庆、习俗等来反映地方价值观念、气质。具化到物质的手段进行宣传、表现,与休闲、旅游等活动相结合,在休闲中寓教于乐。旅游产品对文化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旅游是满足新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以欣赏大自然,获得生动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为主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7.体现旅游文化特色。要把城市风貌转化为文化旅游新产品,把新景点做成文化旅游品牌,树立新的城市形象,共造品牌,联动发展。同时加强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组成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旅游文化纪念品生产,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8.加速和提升文化旅游板块建设,创造多元的文化含量高的文化旅游品牌。开发者不仅要了解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追求的文化特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支持和鼓励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的创建与扩展,及时把搜集到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传奇故事等宝贵资料融入导游词,体现地域特色,自成体系,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品牌。丰富游览内容,提升导游水平,共同打造王牌产品。以大手笔和魄力打造旅游强市。

9.建立旅游信息反馈系统。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游客信息,可通过了解顾客的预定记录、游客信息记录、顾客的满意度调查等,建立顾客数据库信息;另一方面,可通过广告、信件、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反馈。通过信息反馈,以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更好地创建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