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3-0064-02

作者简介:龙俊(1980—),男,汉族,本科,江西传媒职业学院讲师,北京印刷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印刷技术

教学和职业教育规律。近些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需求的促进下,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先分析了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然后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不合理、不完善

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是否完善、合理和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息息相关,也对培养的技能人才的合理使用和能力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会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体利益。长时间以来,受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心存偏见,导致难以提升国内职业教育的层次,一般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都是中等职业技能的人才,混淆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这样的认识导致了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很难提升层次。以国内当前阶段的人才需求来看,和过去相比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改变给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职业教育很难承担这样的责任。

(二)职业院校学制不够灵活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年限一般是两年或者三年,设置的年限过于“一刀切”,不能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趋势合理地制定教育年限,这对培养人才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职业教育与企业衔接不够紧密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大部分是由原来的学历教育单位转型而来,在专业的设置和技能培养要求方面没有经过严密的市场需求分析调研,与企业的用人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个企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技能要求、综合能力要求没有量化到职业院校的教学文件教学计划中去,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不能为企业所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四)职业院校自身不足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一些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办学条件有待提高,师资力量水平偏低,管理观念落后,导致办学的质量难以保证;有的职业院校没有重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不能以地方经济为依托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和学科。总体来说,以区域优势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建设区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一些职业教育院校专业的设置比较盲目,有的追求规模大,导致院校开办的专业、学科和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趋势难以协调;一些院校设置的课程、选用的教学方式、培养人才的模式等没有凸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某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不鲜明,没有特色,不仅不了解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不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服务意识欠缺。基于以上原因,这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家将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进入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共建阶段,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从2003年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资金支持和人才选拔机制等方面出台了若干政策,资金的加大投入能够保证职业院校硬件建设需求,更加完善职业院校实践、实习场所的建设;课程、师资建设完善了学生培养体系,能够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人才选拔机制的改变给更多的受教育对象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能够鼓励他们选择职业教育。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态度,给企业、个人明确释放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号。

(二)市场需求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也有大众化的趋势,国内职业教育获得极大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不断增大的规模并不一定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此相反,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高技术、高能力的人才,需要他们迅速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后续发展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方式,虽然培养的目标也是能力,但是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没有准确的定位,就业能力严重欠缺。所以,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和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获得持续的发展。

(三)人才培养逐渐由职业能力训练转变到综合能力培养

20世纪末,职业教育探索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任职能力为本,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改变,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难以相适应,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技艺高超,更要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职能能力、学习能力等。以这样的目标进行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四)职业教育必然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探索

21世纪初,职业教育在类型和层次上经历了长久的争论。随着国内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的稳步提升,这一问题在教育界也没有再引起重视。但是,当今社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从未减弱,依然希望职业教育能够提供更高的学历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本质上来讲,职业教育属于一种高等教育,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所以,国内职业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长时间内涵式的发展,未来会向本科层次探索,甚至有可能探索研究生的高职教育。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是企业和受教育者的愿望,也是职业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总之,职业教育在促进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人才。但是要想让经济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国内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国际化发展之路,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培养出的实用型人才也会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这是国内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国内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春笃.基于高职教育新定位的“项目实践—理论整合”课程体系建构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

[2]刘爱平.欠发达地区商贸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趋势与创新:以江西为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4).

[3]王宏宇.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第2篇

一、本届年会主题――回顾与展望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职业教育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教育部“紧缺人才工程”等一系列大政方略的引领及推动下,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从规模到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突飞猛进的增长,站上了世界产销量第一的位置。

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宏观描述;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必将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以上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机构如何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未来。本届年会将请您与有关领导及业界权威一起“回顾与展望”。

二、年会内容

1、主题宏观报告(战略层面)

拟邀请教育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领导及相关业界权威专家围绕以下内容做主题宏观报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解析;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展望;

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研究(制造、维修、营销三大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本科、高职、中职三大领域培养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

2、专题微观研讨(战术层面)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等各个方面组织研讨。和往届一样,研讨发言除安排少数专家外,大部分拟从所征集论文中选出。

3、“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赛项点评

由教育部等部委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广大职业院校关注大赛,积极参与大赛,希望以此推动自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本届年会将安排相关专家对“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和中职组汽车赛项进行点评,为大家解惑释疑。

4、校企合作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自2007年会推出“校企合作项目”板块以来,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今年年会主办方又有新项目推出。

5、书面论文交流

年会将出版论文集及光盘,供代表书面交流。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的论文集将第一次采取正式出版方式,以杂志专刊形式推出,一方面为论文作者提升稿件价值。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年会影响。

6、考察参观

年会将组织代表考察当地学校,并安排参观上海世博会。

三、征文要求

1、论文主题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微观操作层面阐述汽车职业教育各个方面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汽车职业教育师资标准;

汽车职业教育专业拓展;

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整形专业实训教学。

2、内容要求

(1)必须结合自身实践,既有实际操作,又有理论升华。

(2)有关实训教学的论文应有一定的可借鉴性,论文中应包含至少一个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3、其他要求

(1)篇幅最好在3000~5000字(包括文、图、表),图表要清晰美观,外交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要书写正确。

(2)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四、征文报送与录取

1、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20日。

2、征文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接收邮箱为。

3、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书面交流论文和大会发言论文,分别编入论文集和组织在大会上发言,同时评出优秀论文,给作者颁发证书。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有问题可与我会联系。

联系人:张宏庆、韩伟

电话:010 63345599-870,010-63345599―837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关系研究

一般意义上,我国教育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部分,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四种教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成人教育是通过提供非传统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民与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与未成年人全日制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独立教育体系。[1]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就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教育手段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教育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2]由此可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对象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尝试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并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评析,以期厘清二者的交叉点及差异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趋势展望。

一、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回顾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始终是活跃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无论是教育实用主义对成人教育的教育实用性观点,还是人文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关怀,都推动着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不可否认,两种理论流派思想之间的博弈,推动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关于二者的关系研究,我国学者的见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两者的概念及构成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从成人教育的功能出发,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非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出发,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职前职业教育和成年人的职后职业教育。基于此可知,成人职业教育成了两者的主要关联点。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体现在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成人教育的重叠。[3]另外,二者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有其共同特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质属生计教育,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二者存在的显著区别体现在教育对象、教育境遇、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4]王瑾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表现在:成人教育更为强调教成人性,而职业教育则相对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她分别就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限五个方面对两者做了区分。[5]黄碧玲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交叉来论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6]同时她又指出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内涵不同。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强调教育对象的成人性,还涵盖了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部分,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则更有针对性,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第二,价值取向有别。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而复杂,其兼具功利倾向与非功利倾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谋生技能,往往有现实目的性以及明显的功利倾向。第三,教育目的不一。成人教育在关注现实目的的同时,更追求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需的专职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上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门性知识更为强调和重视。[7]此外,她还提及在办学形式、经济效益、专业设置、学科体系和教师选择等方面二者存在差异。

2.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存在交叉但不能互相取代

甘立成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别,除了划分标准不同外,还在于两者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不一。他认为两者是交叉关系,并从受教育的对象范围、社会属性、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达到的现实目标五大层次对这种交叉关系进行分析。[8]叶忠海、王瑾等人均主张:尽管近年来职业性成人教育与非职业性成人教育正趋于融合,但这并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取代成人教育或者成人教育代替职业教育的理由。它们在本质上为两种不同教育范畴,如上文所阐述,二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形式、时限、过程、教与学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没法互相取代。我国国情决定了中低层次成人教育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且成人学历教育尚不过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输送大量基层应用型人才,其对缓解就业压力功不可没。因此,二者的独有功能及社会地位,决定它们之间只可能逐步走向融合,而不能相互取代。[9]

3.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各有特色却趋于融合并进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领域范畴,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二者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将更多的趋向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融合发展趋势,搭建成教与职教间的立交桥,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陈鹏认为,关于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总体上经历三个时期:成人教育职教化(1986—1995)、成人教育非职教化与职教化之间的论争(1996—2003)、争论之后的和谐发展(2004—2009)。他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学说:“历史贡献”说、“交叉关系”说、“替代转型”说、“和谐发展”说。另外,他对不同观点间的论争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概念形成、历史生成、社会发展、政策导向等均为促成因素。最后,他对二者关系进行前瞻,认为它们将在沟通与融合中连为一体,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在和谐发展中各显特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职能。[10]唐爱民认为成人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范畴既存在逻辑分殊又存在逻辑耦连。其分殊在于:其一,内涵不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不仅表现在二者的教育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上,而且表现在二者的价值诉求与目标指向上的异同。其二,外延差异。从教育对象上看,职业教育包括成人和非成人,因此其外延大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包含成人教育的;从职后教育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则发生了颠倒,职业教育的范畴又会从属于成人教育。其三,实践特征不同。即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运行起点、运行时限有别。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范畴划分标准不一是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根本缘由。职业教育属于功能性划分,而成人教育属于对象性划分。其耦连表现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逻辑上的交叉与包含,因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这也就导致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难以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11]职业性的成人教育与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日趋融合,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向。

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评析

通过对以上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回顾,可以得到不同学者的相异性价值取向,而在这种取向下形成的偏执性理论主张表现在:

1.只见交叉,不顾差异

忽视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将职业教育划分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二者概念范畴的实质。这种观点实际上赞同职业教育成人化,只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共性,却抹杀了二者的个性,只注重两者在教育对象年龄上的相似性,但忽视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差别,即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有各自的要求;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等同。这种观点的实质误区在于其过分看重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之处,而相对忽视了他们其实分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同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他们片面地认为二者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作用上完全一致,一切成人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受教育者的就业或在职提高做努力,却忽视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并未注意到两者在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别;当然,还有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上标准一致。该种观点模糊了两者的区别,从而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既然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存在,本身就说明两者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不同,除了划分标准不一外,还在于两者教育目的、教育特点、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等差别使然。

2.只谈替代,不论个性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替代转型说”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为二者之间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化的现象日益普遍,职业化特色成为成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观点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多维角度可知,这种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在新时期,成人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实现转型本无可厚非,但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故此种转型应更加侧重它的“非功利性”及“人文性”;那种主张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偏执想法将最终将成人教育引入歧途。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教育职责共担,但是也存在更大程度上的领域分歧,成人教育中不仅包括职业教育的任务,还有许多非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中虽然包含职后成人教育的内容,但是还包括非成人职前教育的职责。因此,那种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就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职业化或者职业教育成人化的“替代转型说”在理论上无法立足,更不存在可靠的现实依据。因此,无论是上述哪种观点,都将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极端化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探究二者关系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将有利于科学把握二者的未来发展的常态。成人教育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基于此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范围甚至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单纯关注二者共性或者单纯关注二者个性的观点,都会显得有失偏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有利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不失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展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审视,会产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研究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时展对二者的教育需求,展开二者的关系研究。归纳这些不同论述或论争不难预测,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呈现以下基本发展趋势: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

如陈鹏所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将逐步从争论转向对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存在一些交叉之处,但同时又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两种教育范畴与体系。两者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发挥的独有功能便决定其只能走向“和谐共促”。多年来,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也证明了:一者代替另一者将不利于双方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一方从属于甚至附庸于另一方,将导致双方自我定位不清、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各有其自身使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两者绝不能互相取代,而只能向着融合、共生的道路上行进。因为只有当两者均坚守阵地,发展势头迅猛之时,才可能是其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共促之日。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

之所以出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认识的不同误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发展的关系。各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具体教育实践中,模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将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二者各有不同,但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这是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科学把握的结果。一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统一性,存在一定的重叠成分。另一方面,分析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虽然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同,但二者又存在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正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交叉与联系,才不可避免地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二者在这种相互借鉴中发现各自优势及不足,并得以取长补短、互利共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回望过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们在普及我国中、高等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展望未来,二者都有独立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相互补充、互惠互利、共谋出路。在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点健康发展的同时,尽力坚持各自的办学特色与独有职能,共同为国民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创造契机。21世纪是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广泛地为大众所接纳并逐渐内化的新世纪,此时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更趋于融合。他们有可能也有责任共同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普及、终身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深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二者也将在这种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上升甚至是跨越式发展。总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概括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或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未来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是二者关系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重心,可以适度向二者的结合点靠拢,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之间的个性发展特征。与职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还存在发展历史较长、涉及范围更广、概念内涵更为丰富等特点,这是在对二者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职业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成人教育的职业化和职业教育的成人化,是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交叉点。关于二者在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向,还需要不断去分析与探讨,以不断完善两者关系的相关理论,促使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明朗化。

【参考文献】

[1][3][4]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1996,(2):20—2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5]

[8]王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辨析[J].成人教育,2009,(7):48—49.[6][7]黄碧玲.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68—69.[

9]甘立成.浅谈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成人教育,2004,(12):19.

[10]陈鹏.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及未来走向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5):90—93.

[11]唐爱民.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J].教育研究,2007,(10):77—82.

[12]朱强.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从教学的角度[J].职教通讯,2013,(7):40—42.

[13]袁金生,郭兴华.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14]肖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教育理论,2007,(9):19—20.

[15]谢明荣,孙进.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9—11.

[16]崔铭香.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8—9.

[17]赵喜文,李娟,王丽,郭伟.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兼谈成人教育姓“职”还是姓“成”[J].继续教育,2006,(2):24—26.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第4篇

一、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基本趋势

未来的几十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时期,思考并解决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应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大为减少。据估计,占全国总人口60%的农业人口将在今后20―30年内减少到30%,40―50年内减少到10%(李水山,2005)。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要在非农产业中就业,要通过工业化解决这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伴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村和农业还将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如农业进一步拓展,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也会出现新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也将日益发展。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有两个基本流向:一部分流向非农产业,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一部分仍从事着农业生产,是农业劳动者。据有关资料统计,前者在农村劳动力从业就业结构中呈迅速增长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出现了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重大变化,这使得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因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教育培训的需求。为适应城镇生活和非农产业就业的需要,农村转移的劳动力需要具备在非农产业从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在城镇生活的能力,从而能够胜任新的工作,顺利融入城镇的公共秩序和公共生活。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就是服务于这方面需要而产生的。第二,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需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停留于农村的劳动者必须具备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下从事农业生产的知识和能力,甚至还必须具备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知识和能力,这一部分农业劳动者应该是工业化现代化社会中的新型农业劳动者。我们可以把满足第一个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称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把满足第二个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统称为对农业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虽然教育培训现在还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这方面的教育需求还显得微不足道,但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其重要作用将会日益显现。

二、影响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因素

在上述基础上,可以对农村职业教育做如下定义:农村职业教育是与我国升学教育不同的教育体系,它是以农民为教育培训对象,从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农民的从业就业为直接目的的职业教育培训活动。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在学校里进行,教育的对象是还没有开始工作年轻人,非正规教育是在学校以外进行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对象通常是成年人(吉利斯等,1999)。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也应该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部分,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则是为更好地实现就业从业的目的,农户对自身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正规职业教育培训和非正规职业教育培训投资需求。从目前看,影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和模式

农民居住分散,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因而农业生产本身的地区性、多样性、季节性特征以及城镇工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市场化需求,使得农民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在教育的内容、形式、教育培训地点的选择以及时间的长短和安排等方面呈现灵活性、多样化和地区性特征。因而,对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供给也应该从这一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然而,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和模式显然还不能适应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科教兴农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各地普遍出现的职教生源不足现象却反证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不足。这一现象的出现首先与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和模式有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科教兴农的汹涌浪潮前,我国的社会相关机制、社会教育系统却显得反应迟钝。总体说来,由于没有准确的需求依据(李水山,2005),农村职业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形式以及所需时间等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和实施主体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同时存在,不能适应工业化过程中农民从业、转业的需求,抑制了农户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投资。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城乡就业障碍的逐渐扫除,农村劳动力将日益成为非农产业、城镇企业的就业主体。有资料表明,农民工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达46.5%,建筑业中农民工的比例更高达80%(人民网,2005.2.1)。

我国城镇、非农产业对具有一定人力资本水平、拥有一定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推动和压力下,由政府或民间举办的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非农产业就业的各类培训、职业技能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等供给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不能满足城镇非农产业对具有一定技能的民工的需求,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民工荒”和职教生生源不足相互矛盾的现象并存,是这一问题的现实注脚。据有关人士预计,今后10年内,每年有平均1000万至1400万农民工需要通过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中国目前并没有到农民工全面短缺的地步。“民工荒”反映的不是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问题, 局部地区的“民工荒”现象,凸显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具有一定人力资本水平、具备在非农产业就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短缺是“民工荒”的实质。在对农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上,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以来,农业技术变迁缓慢,农业生产主要是手工劳动,同时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生产程度低,农业生产劳动主要凭借体力和农民之间口口相传的经验进行。所以,在农村中,农业生产的职业观念不强,对农业生产的职业要求不高,因而,出现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正式或非正式教育培训、农民成人教育、短期教育培训的供给不足的现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农民现期收入水平

教育具有较长的投资期,对个人和家庭而言,对教育的投资是一种提高未来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投资。农户是否对教育进行投资,是否承担得起教育成本的支出,在消费品价格和教育成本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农户的现期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户对教育的投资支出能力。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教育的支出是通过对现期消费的放弃实现的,即在既定的约束线上,存在着教育投资和现期消费之间的替代,这种替代实际上也是农民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替代。由于教育所带来的提高未来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效应只能在未来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这种替代实际上是农民对自身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抉择,在农村恩格尔系数仍然很高的低消费水平条件下,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选择中,把生存需求作为第一需求必然成为农户的理性选择。农村中普遍的多子女现状,进一步地削弱了农民的教育支出能力,教育支出成为农民沉重的经济负担。当然 ,如果农民能够通过其它的渠道,比如借贷等获得教育投资的经济收入和经济能力,也会刺激农民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比如,在我国各类正规教育中,虽然正规的大学教育支出远远高于正规的职业教育,然而,农户对正规大学教育需求热情却远甚于正规职业教育需求,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学教育体系中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帮助学子们解决大学学习的学费问题。

(三)对职业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比较

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供给体系中,农户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还取决于农户对职业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的比较。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供给主要集中在正规教育方面,教育的成本是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从正规教育体系来看,一般说来,小学、初中教育中直接成本较低,机会成本因素也显得不重要。但是初中以上教育中不仅直接成本会提高,机会成本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职业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进行这种教育培训不仅直接成本支出较高,而且机会成本因素的影响也很大。舒尔茨在分析1900年至1956年美国中学教育的成本时认为,学生在上中学期间因读书所放弃掉的进行工作而获得的收入占了中学教育成本核算的一半以上。在我国,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已成为半劳动力甚至一个整劳动力了,有的可以帮助家庭从事农业生产,有的甚至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了。在1999年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中,18岁以下的半劳动力就占了2.5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2001)。特别是在一些贫穷的农村地区,家长们就更重视其子女在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阶段上学期间所放弃掉的报酬和收入了。

对农民个体而言,教育的收益既有经济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这些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精神感悟;个人取得进一步深造或向上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提高自身农业生产的能力,或能较顺利地在非农产业中就业,提高收入;能在城镇中实现稳定的就业转换,在城镇中稳定地生存和发展……由于我国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后两方面的收益对农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在非正规的成人教育、对农业劳动力的教育方面严重缺位,而且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整个教育体系也使得农民对正规职业教育的投资变得不经济,同时,现有的各种制度性因素也加大了农户投资正规职业教育投资的风险。虽然我国原有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对农民的歧视性制度已进行重大改革,但是其遗留影响和惯性作用仍然加大了农民向非农产业实现稳定的就业转移和在城镇生活的成本。再加上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学历证明、职业能力证书制度,还不能为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提供完善的升学、向上发展的通道,这一切都影响了农民进行正规职业教育的收益函数。

此外,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劳动力市场的服务组织、服务体系不完善,城镇的用工需求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农村劳动者,这不仅使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盲目性,而且还影响了农户的教育投资决策。

三、提高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建议

就目前来看,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自身的发展都受到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状况的制约,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工业化进程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部分农民缺乏相应的职业技术技能,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直存在走不出去或走出去却稳不下来的难题,这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最终都滞留于农村,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村中固有的人地矛盾仍将制约着农业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很难改变。因此,刺激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生产自身的发展,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如何刺激农村职业教育需求方面,笔者认为:

(一)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出发,明确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依据,改革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和模式,建立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职业技能教育体系;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和现代农业劳动者的职业特点、技能要求,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学历证明、职业能力证书制度,改变社会对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偏见,使农民在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以后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而且还可以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打通受教育者个人向上发展的通道。

(三)在职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助学制度,通过贷款、奖励等资助方式提高农民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经济能力、支付能力。

(四)彻底取消与原有的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农民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的、非歧视性的就业、创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农民稳定向城镇转移的就业成本和生活成本。

(五)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为农民在就业和教育投资决策时提供更充分的信息。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心理学 发展与思考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发表了一些代表性强且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标志其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其缓慢的发展速度导致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进一步讨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深化对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国外的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教育体系不成熟

目前构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主要是以下两条思路:一条是将高职院校教育同教育心理学相融合与对接;另一条是按照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工作要求来寻找对应心理学理论上的支持和依托。但这样就会造成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中以及教材的编写中呈现“普教化”的现象,整体趋势会走向明显的“复制”和“移植”,使得我国的高职院校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因此,事实上这两条思路不太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求相符。所以要求在职业技术的师范院校,做法是努力研究出能够反映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最新成果,通过增加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新课题,将学习心理、师生心理、社会心理、教学心理、职业心理与管理心理等几个板块的内容组合起来再加以融汇,来满足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需求。

(二)发展方向尚不明确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将职业教育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相互融合的产物,属于一门交叉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对其的性质划分时,学术界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究竟属于教育心理学还是职业教育学,也都众说纷纭而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从学科走向的未来发展上看,职业教育心理学并未形成一门比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也未在自身形成独特体系的话语结构,或者说职业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稳固。

(三)其他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 地区之间发展普遍不平衡;2. 国家的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不到位;3. 学科理论基础相对薄弱;4. 教师的理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5. 面对重大的现实问题,对其研究的层次不够深入;6. 教师研究的成果震撼力还不够大;7. 没有真正建立起科研、服务以及发展机制等。

二、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策略

(一)教育发展理念要与时俱进

要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心理学向和谐的方向发展就得树立“建设为本、创新为纲”。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所要具备的建设理念。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首先要本着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宗旨,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积极争取推动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主动探索符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心理学实践和发展规律,谋求实践研究和应用为主,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理论基础研究。

(二)教育结构体系要分层整合

其实职业教育心理学属于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具体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曾经有学者主张,应将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分成理论、应用与专项三大层次,并将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再分成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如果按照教育的主体划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实际有社会、家庭和职业学校这三个类别;根据纵向层次来划分,就有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心理学;按照其横向服务的范围来划分,就有岗前、转岗和在岗这三种。其实无论怎样分层来整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现今职业教育领域和心理学学术的发展前沿,要处理好推进学科建设和为社会实践服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中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结构体系。

(三)队伍建设要内培外引

高质量专业性的人才队伍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必须以网络化人才队伍、重视专业化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专业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设。一方面既要搭建好广阔的学术平台,另一方面还要吸引其他学研究者积极加入到职教心理学的研究队伍中来。

三、结束语

实践性和应用性是职业教育突出的特点,职业教育的实践是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原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应用性、实证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坚定不移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发展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而服务。本世纪的头20年将是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走向全面应用的关键时期,我们有理由对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充满信心,并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玉英. 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