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引领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求通识,育专业生长
教师专业知识大体归纳为学科知识和实施心理影响的技能。学科知识主要是教师所教学科的系统知识,实施心理影响的技能主要指教师为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措施。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因此,我们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与“更好地服务学生”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实现师生“双育”的目的。对于教师的知识学习,我们要求教师学习三个层面的知识,一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二是学科知识,三是教育学知识。我们以“求知”为基础,以“生成智慧”为目标,从求“知”到求“智”,逐层深入,不断强化教师素质,实现智慧生成。
二、智学术,引专业成长
没有教师的“求智”,难有学生的“求智”;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为全面启动学校的“求智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在着力营造和谐氛围的同时,我们注重引领教师行动,帮助他们科学、快速地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一是借助专家力量引领教师成长。我们与天津师范大学合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采取专家引领的方式,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提升教师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水平。我们积极创造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聘请专家到学校做讲座、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使教师受益。
二是积极推进名师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培养工作,我们建立了个性化工作坊,通过教学引路和团队支撑等多种专业发展方式,让他们主动向着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的目标迈进。
三是以“青蓝工程”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而青年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我们通过给“90后”教师搭建线上、线下多元的专业成长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成立以校内外骨干教师、资深教研员和专家为导师的团队,分层帮助青年教师规划教学生涯等多种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发展、优质发展。
三、创制度,助专业发展
为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将反思型校本培训与探究型校本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我们以“学生的精彩,成就课堂高效,彰显教育智慧”为主线,强调教师在“学、教、研、思”中求发展,构建了“联盟校―学校―学科组―教研组”四级培训机制,逐步引领教师人人研究教学、人人研究学生,充分放大研究功能,提升教学执行力,催化教师群体成长。此外,我们不断加强各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拓展学生“求智”的领域空间。
四、承文化,施专业成效
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终归要落在学生培养的质量上。我们以“求智文化”为引领,以“智趣课堂”为阵地,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通过“体验启智、探究求智、求异生智、文化汇智”,以期实现学生“获得知识―确立方法―构建思维―生成智慧”。我们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的“五环节”,即“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落实”,努力实现教学从“课堂讲授中心”向“活动建构为主”的转型,推动“接受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型。
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改变了课堂面貌,体现为“五个”优化,即优化教学思想、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式、优化师德影响;课堂上呈现了学生的“五多”,即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多了,合作多了,交流多了,质疑多了,动手、动口多了。我们依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师中树立了尊重个性差异的学生观,通过丰富的活动唤醒学生的潜在智能,通过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专家点评:
1.教师文化让教师体会归属感
依据组织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学校制定了“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将学校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追求,以校内具体的活动为承载形式,树立典型和榜样,用榜样引领教师形成崇高的价值观。如每年的巾帼示范标兵评选、教师运动会、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烛光杯”师德标兵评选、“书香杯”读书活动等活动让每个教师都具有强烈的价值追求感和归属感,进而潜移默化地重构教师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
2.师德教育让教师获得认同感
我们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师德方面的有关文件,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结合《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教师还自学《把责任落实到位》和《别找借口找方法》两本有关提高教师素质的书籍,并要求教师摘抄笔记。此外,学校聘请优秀班主任为全校教师作师德报告,鼓励教师做阳光幸福教师。在学习中教师逐渐获得对职业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念。
3.学校制度让教师形成自主感
关键词:任务引领 激发兴趣 学生主体 隐性教学目标 现代职教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88-01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在《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一课中我尝试采用任务引领的教学法,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显性和隐性的教学目标。
1 主题和背景
《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大类的基础课,理论性很强,抽象又枯燥,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另外,根据姜大源教授的基础生长说,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更应该注重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即方法和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
10机械班,本班学生有其特殊形,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相比本地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加薄弱,他们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缺乏方法和兴趣,更缺乏自信,但他们又不同于本地学生,有想学好的愿望,平时上课纪律好,且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如何让课堂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实现专业知识有效建构的同时,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呢?这个问题一直在脑海中徘徊。
在市第六届教学法评优活动中我试图在《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一课中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期望通过任务引领,借助任务单推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实现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
显性的教学目标:(1)理解曲柄是铰链四杆机构中的关键构件。(2)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3)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定方法。
隐性教学目标:(1)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2)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重塑自信心。(3)培养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
2 教学环节设计描述
首先教师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层就坐,并确定组长,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任务包、评价表、自制教具摆放整齐。
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紧紧围绕任务驱动这条主线以“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为任务引领本课题的学习,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又设计两个子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制教具和已学知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动手做,仔细观察,通过任务的完成自主得出曲柄存在的两个条件,之后依据曲柄存在的条件归纳总结出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方法。最后学生通过实施判定任务、交流展示,学会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3 任务引领的作用
3.1 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以“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引领本课次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任务,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就是一种“催化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分层就坐,让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整堂课都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3.2 发挥主体地位
本次课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充分利用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后期学习中知识的“迁移”。在使用教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发现”、在“体验”,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3.3 实现隐性教学目标的很好方式
在引领显性教学目标的同时,任务引领是实现隐性教学目标的很好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的观察,培养了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通过小组学习,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通过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单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同时通过本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师生情感。
3.4 符合现代职教理念
本次课中融合了建构主义、做中学、任务引领和基础生长说等现代职教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当一个人的现有知识不能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本次课中首先引出“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任务,在任务分析中梳理思路,明确曲柄存在的两个条件,真正触发了学习动机。接着通过曲柄存在的条件总结出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定的方法。有效地应用了建构主义的理念。
杜威的做中学引起了职教界的强烈共鸣。本次课上设计的三个任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以学生动手为主,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去感悟和理解,充分发挥了任务引领的作用。
姜大源教授的“基础生长说”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法和知识的获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次课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定位在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方面。在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引领知识的建构;训练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
从交上来的作业情况看,正确率达到98%以上。有效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不是最近才有,2000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学以致用”。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任务驱动已赋予了新的内含和更深刻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引领教学法”,虽然对于教师来说课前的工作量较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其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仍需要进一步去实践与探索。让我们一起共同把这项极其有意义的工作继续下去,充分发挥任务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师作为一个学校的核心基础,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国外学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像血液对于生命一样重要,教师塑造孩子的未来,也在塑造国家的未来。可见,教师队伍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本期,我刊(省略)有幸采访到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的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尚庆莲女士,“团结共进、和而不同”的发展原则以及“幸福法则”,成就并引领着继红小学的教师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奔向主动发展教育的既定目标。
:据了解,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是一所深受社会赞誉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认可的学校,多年来始终走在教改最前沿,请问,贵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是什么?
尚校长:科学的办学思想和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多年来,我校在办学中始终把握着两个不变,即,办学的主导思想不变:追求优质教育,实践主动发展,打造继红教育品牌;办学的主体思路不变:遵循教育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小学教育该做的事。在2001年“十五”教育科学发展规划中,我校就明确提出了:追求优质教育,实践主动发展,打造继红教育品牌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把这一思想渗透于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细节之中。继而在“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了各项主体工作的发展方向。如在学校管理中遵循科学民主、高效精细的准则,不断引领教育思想,倡导人文关怀,提升团队智商。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遵循团队共进、和而不同的发展原则,提出“教育气质阳光型、思维方式智慧型、教育实践研究型、知识结构综合型、工作方式合作型”的“五型教师”发展目标,引领教师追求职业幸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安静教书、潜心育人,积极创设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优质教育环境。今年作为“十二五”的起始年,我校又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提升为课题,独立申报并立项为省市级课题,实现课题引领下的学校高位发展。“主动发展教育”的目标定位,使学校在发展中更有方向感、更有动力,在建设中更有内涵,更有品质。
:继红小学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首创了教师基本功训练,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同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您有怎样的经验和研究?
尚校长:我们学校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发源地,在发展中走过了这样3个阶段:
由20世纪80年代关注3本书(大纲、教参、教材)三字一画(钢笔、粉笔、毛笔、简笔画)的“掌握教材阶段”,开全市之先河,抓住教师基本功底子薄的这一最薄弱、最关键的环节,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从1988年至2000年间,先后设计、组织了40余场教师基本功专场汇报,接待了国家、省、市级会议百余次,使因缺少合格教师的继红小学,成功地将弱势转化为优势,从困境走向成功,并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发源地。
到20世纪90年代为实现构建“两优三特”的整体改革模式,即“优化师资队伍、优化课堂教学”做到“教师有特能、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学校的发展步入了教师基本功向课堂教学技能转化的综合技能阶段。
2001年3月我们完成了“两优三特”整改课题的结题工作。这时继红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已经登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既而我校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实施“主动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了由个人向团队,由教学技能向综合素养整体提升的新阶段。实施中我们借鉴“木桶原理”, 确定了“长板先行、短板增值、间隙加密”的教师分层发展策略。提出教师文化建设的六条幸福法则,即,善于学习的人是幸福的;健康的人是幸福的;高尚的人是幸福的;富有智慧的人是幸福的;热爱生活的人是幸福的。引领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主动发展,走到专业发展和追求职业幸福的道路上来。
:2000年,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校在哈尔滨市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软硬件环境,请您谈谈学校因此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师生自主发展”方面?
尚校长:首先,技术装备的优化,使得原本师资力量雄厚的继红小学如虎添翼。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现场参与式和“头脑风暴”式的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受到网络时代学习的特征:打破任何一个“我”的绝对权威,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与学生在同一个“网”中,共同学习和发展。网上学习、网上研究和网上交流已经成为教师有效学习的新途径,与围墙式的课程教学相比更具有内容的广泛性、环境的虚拟性、学习的能动性、过程的交互性和管理的全天候性。新技术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新理念的形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插上了翅膀。
其次,技术装备的优化,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如果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则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教具、学具演示和实验,加上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了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打破了教室40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最后,技术装备的优化,为学生“主动发展”创设了广阔空间。继红小学重视学生的多方面素养提高,音乐学科的口风琴、竖笛、木琴、口琴4类小乐器,美术学科的“剪纸、素描、版画、泥塑”,信息技术学科的“机器人”等课程已经进入到课堂。每周二下午开辟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小组”,由音、体、美骨干教师和校外专业教练负责学生的再训练和再提高。全校活动小组共25个,涉及音、体、美、英、信息、综合实践等5大学科,共有近2000人参与活动。
:紧跟时代的步伐,贵校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实验研究工作,您作为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此项工作的最新情况。
尚校长: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网络环境下的整合教学,到现在的“主题化”教学。所谓主题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学生在主题任务的驱动和完成过程中,学习、研究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性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全新模式。
课堂上,学生们在尊重与赞赏的目光中,一次次举起发言的小手,让智慧的思考超越课堂。“纳米能吃吗?”“鱼有耳朵吗?”“中国是体育强国吗?”“光年是时间单位吗?”“名字有什么学问?”“50年后有水喝吗?”……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师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生成了一个“产品”―课程“资源包”。目前,我校已经开发“资源包”百余个,已被纳入校本课程继续开发。
:都说学校的发展与勤政团结、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领导集体息息相关,作为一名老校长,请您谈谈工作体会?
尚校长:我认为,作为一名校长的首要素质,就是“要出思想,会用人”。学校教育的管理,不是管住人群,而是凝聚人心。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力学的问题。一个班子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与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我觉得,学校应该是一个领导者的群体,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上管理着一个家。教师有了思想,成了管理者,实际上不是削弱了校长的权力,而是凝聚了团队的合力,也就是在为学校的发展蓄势。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