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多元智能概念
多元智能概念是198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推行其教育研究项目“零点项目”时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人类智力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并非像人们过去想象的那样,主要是由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构成的。他提出,人的智力可以分成至少8种类型,包括视觉/空间智能、词汇/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社会智能、内心/自省智能,以及最近发现的自然观察者/自然界智能。以这种新的智能观为出发点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特长的领域中都是天才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了得,有的学生文笔优美,有的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有的学生朗读娓娓动听,有的学生善于和别人交际……这就是学生不同智能的表现。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重视语文智能的培养,而应该着眼于多元智能,建设多元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均衡发展。
二、充分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认真钻研语文教材,发掘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1.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视觉智能是指把思想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图画、地图和表演等形式。比如在教授古诗时,因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意境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意境画出来;而在教学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时,则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2.发展学生的词汇/语言智能以及人际交往/社会智能
词汇/语言智能包括了阅读、书写和倾听的能力。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课文一些问题的看法,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使口头表达、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怎样与同伴交往,怎样向别人提意见,怎样使自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赞同,也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得到发展。
3.发展学生的音乐/韵律智能
拥有高水平的音乐韵律智能的人会以唱歌、吹口哨或打拍子的方式陶醉、放松自我。在教授一些节奏感较强的课文,如诗歌、儿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配上合适的节奏或音乐进行朗读、表演,在节奏韵律的配合下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利用多元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多元学习
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一支粉笔走天涯,而是拥有众多辅助教学手段。教师采用多元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学习、理解知识,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1.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展现知识
人的多元智能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多种智能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多项智能同时运作,能使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雨》时,课文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没有一丝风的情景,先让学生观察图,再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回到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描写。因为有了具体的情景演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课堂中适当插入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尤其是碰到会意字,可以让学生开展“我做,你猜”的游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字形,让同学猜。在这一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促进了学生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各项智能的发展。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40分钟课是违背儿童天性的。如果在课堂上结合课文,让他们开展活动和表演,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写话《夸夸我的家乡特产》时,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写作顺序、修辞方法,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带回来家乡特产,大家一起观察品尝,再写下感受,就既让他们在一系列感官参与中积累了写作材料,又让他们在把感受转换成文字的过程中,开发了词汇/语言智能、人际交往/社会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以及内心/自省智能。
3.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项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学习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学习统一的内容,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生字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在课文教学中,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完成。在《我是小小演讲家》一课中,我会让学生复述课文,讲讲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而《我是小小表演家》一课中,我则会让学生把课文内容通过自己的加工,表演出来。学生能在学习中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效率一定能提高。
三、设计多元作业,多层次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目的在于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的固有内容——抄写、做习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单调、繁琐,学生常会马虎应付了事,并不能真正达到布置作业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作业设计中多动脑筋,多花心思,让学生乐于做作业,真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教学《恐龙的灭绝》一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有关资料,学习课文后再找找各种灭绝原因说法的理论依据,思考哪种说法最合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面,学习了搜集知识的方法,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又让教师从中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角度评价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打击他们的自信,磨灭他们的个性,把他们打造成千人一面的产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长,哪怕他们只有一点长处,也要大力表扬,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要多表扬,多发现闪光点,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不断进步。
关键词:CDIO;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江天仿(1971-),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学院,讲师。(山东 济南 250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10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90-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着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强调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升。其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高职软件专业培养的是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却屡遭诟病。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的最主要途径,CDIO倡导的“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对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虽然许多院校的软件专业在教学计划中都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研究和运作。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都依附于理论课程,没有单独成课,没有独立的考核机制,没有独立的学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2.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实践教学内容通常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缺乏与软件企业的交流。而高职教师的主体来自普通高校,项目经验不足,往往热衷于向学生提供验证性实验,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相脱节。学生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没有协同工作的氛围,因此也就缺乏团队精神。此外,由于任课教师各行其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不好,不同课程的实践内容既有重复又有空隙,降低了教学效率。
3.实践教学场所达不到要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场所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企业与院校合作,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场所。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软件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无法向众多的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而且从自身发展来说,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向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和教学的义务,因此许多院校的校外实训流于形式。而作为实践教学主要场所的校内实验室往往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其实训条件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造成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提高有限,达不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4.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指导教师的水平。对于软件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较高层次上指导学生开发软件。目前,大多数软件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任课教师担任,他们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普遍缺乏在企业从事实际项目研发和管理的经验,无法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1.树立基于CDIO的新型实践教学观念
高职软件专业培养的是一线软件从业人员,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验证知识、熟练技术,形成并积累职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过程是真正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树立基于CDIO的新型实践教学观念,首先就是要让教育者彻底理解、领悟CDIO的内涵和要求,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将CDIO理念运用于所有实践环节。其次,结合CDIO培养大纲,在新型实践教学观的指导下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CDIO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应用于高职软件专业,必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行业特点和学生的基础。该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三个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内容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实施环境为条件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项目验收标准为依据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2.制定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内容
依据CDIO理念,将实践环节与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相融合,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出适合高职软件专业的CDIO实践教学内容。
具体思路是:对照CDIO能力大纲,适度剪裁、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使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都围绕项目展开。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可分为3级:1级项目是涵盖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群和能力要求的项目,对应综合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2级项目是包含每学期的几门相关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对应专项技能训练,是l级项目在某个技术方向的综合应用;3级项目是单门核心课程内设置的项目,对应基本技能训练,涉及2级项目中的某个知识点。各级项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1级项目为主线串联成一个鱼骨状结构(见图1)。
在具体的实施中,所有项目无论大小都要来源于实际,都要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4个阶段组织教学。3级项目是单门课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设立的小规模实践项目,目的是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个人形式实现项目的分阶段任务;2级项目是每学期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性课程设计,根据岗位工作任务,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应具备Windows应用系统、Web应用系统等四个方向的设计开发能力,相应地设置四个2级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讨;1级项目是以软件行业实际产品为载体的“大型”项目,包括初级引导项目和高级设计项目两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从工程师的角度学习知识,掌握工程思维的方法。在专业学习初期,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涵盖本专业实践能力要求的产品实例作为初级引导项目,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与所用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2级项目的支撑下,使学生系统地经历一次软件产品生产过程,完成第一轮的CDIO全程训练;在专业学习末期,毕业设计作为高级设计项目,与初级引导项目紧密衔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CDIO经验就一个产品项目完成第二轮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全过程训练。毕业设计可采用个人和项目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在“真题真做”的原则下坚持“团队合作”和“个人负责制”,保证每个学生至少独立完成单个模块的设计开发任务,以促成CDIO学习效果的形成。
3.建设融入CDIO理念的“做中学”校内实训基地
按照CDIO的理念,“做中学”应在工程职场环境中实施,但并不意味着非要到企业才能完成。引入工程职场环境应该是引入企业的文化特征和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学校能够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真实环境:为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服务;持续的技术改进;注重问题的解决;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把事情做成。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重在营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形成真实的工作氛围。
计算机软件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生产实践主要是一种脑力劳动过程,产品大多以无形的软件编码为主,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场地和设备,因此在校内复制生产场景并不难。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建立校内模拟软件公司。在现有实训条件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软件公司真实构架与要求,通过扩充软、硬件资源设置“软件设计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软件测试中心”等多个仿真实验部门,建立校内模拟软件公司。引进企业已完成的软件项目,采用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流程,由教师担任项目经理,分配任务并负责考核,使学生通过员工式的工作体验熟悉企业环境、行业规范、生产过程和企业文化。
(2)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场所。学校提供场地、部分设备,企业提供部分设备和在研项目(或部分在研模块),学生在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下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带领,开展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实践能力训练。作为“学校教育+企业工作”的共生载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实现“实践场所职业化”的环境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完成将“知识、技能、道德”的培养从课堂教学贯穿到生产实践中的任务,学生足不出校便可获得企业认可的工作经历,为他们今后的求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提升以工程实践能力为重心的师资力量
CDIO教育理念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生产实践的领导者,这就要求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当代工程师的榜样,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在生产过程中自主学习。针对高职软件专业师资现状,尤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此,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引进教师时,引入的标准应当是既要考虑学历层次,又要注重IT行业经验;第二,花大力气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学校要形成专职教师到企业学习的机制,这种学习不应该是简单地让教师取得一个证书,更好的途径是让教师到真正的软件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实践,获取开发经验;第三,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在研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组成开发团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软件产品的生产、管理能力。此外,还可聘请软件公司资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把企业中各项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扩充“双师”资源,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会联,仲元昌.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31-133.
[2]李海兵.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77-178.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得计算机方面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模式是以教材知识点为核心,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实践能力较差。
为了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努力获得各种职业资格和岗位资格证书,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就是其中之一,它用以测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从历年我校学生参加的国家一级MS Office考试的成绩(满分100分,60分及格)来看, 过关率排名在全区范围来讲即使相对比较靠前,但绝对成绩还是较低,这充分证明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因此,笔者尝试将CDIO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分析CDIO指导下教学的特点和实施教学的思路,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本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2 CDIO简介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理念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提出系统的能力培养方案与实施办法,与我国高职院校所倡导的项目教学及校企合作办学在理念上具有一致性,这就决定了CDIO引入高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理念。国内最早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是汕头大学工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CDIO理念非常适合工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目前国内已有近四十所CDIO试点高校,并且教学改革多集中在本科院校的机械、电气、土木这些学科类别进行,而高职院校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渗透相对较少。
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3.1 编写适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根据教学要求和改革思路,以及国家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一本相适应的教材,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应用性和先进性,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材一共可以分为七章,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认识Windows 7操作系统,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第4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第5章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10,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其中第1章和第6章是纯理论性的知识,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核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其他章节我们可以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对应1~2课时的教学内容,每章之后还有实训的要求和内容。其中任务部分较为详尽地介绍一些实用的操作,如同老师在手把手地对学习进行实践操作一样,而实训部分则结合任务内容提出一些要求,学生在思考之后才能进行操作,以期对基本操作水平进行巩固提高。
3.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课程的实训环节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的完成开发若干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的实施都包含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等4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采用个案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理解。教学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整个项目设计的精髓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项目设计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所需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方案和授课模式。比如说利用Word创建一份个人简历。该项目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知识点:表格的基本操作、编辑和排版文档、图片的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利用已学的知识设计一份精美独特的个人简历。首先进行构思,个人简历一般包括哪些部分,学生们可以借助网络等手段进行查阅资料,得到结论,一般可以分为封面,基本情况和自荐信三个方面。接着大家就可以开始查找素材,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封面图片,根据需要创建并填写表格,以这种简明扼要的表现方式展现自己的基本情况,最后写一封自荐信。一边制作思考,一边进行格式设置,最后同学们纷纷设计出一份别具心裁的个人简历,之后相互间再多比较比较,取长补短。这样的教学方式特别灵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转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3 设计全新的学习效果考核体系
1 方法
1.1 成立CQI小组。2010年7月成立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评估CQI小组。在质控部门领导下,护士长为组长,糖尿病质控员、病区护士10人组成CQI小组。
1.2 查找原因。针对2010年1月至6月发生的30例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未及时检出12例作分析。
1.2.1 护士与患者的问题。
1.2.1.1 护士。部分护士对低血糖知识相对缺乏,尤其对老年糖尿病知识关注不够。并且由于症状观察较难,因此对非典型和无症状者低血糖患者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干预。
1.2.1.2 患者。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状表现不典型。除头昏,饥饿感,心悸,出汗外,还包括腹部皮肤发痒,心情不好,说不清,无不适感等。
1.3 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3.1 目标。以问题为切入点,小组全体成员围绕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检出率低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评价目前现状、影响因素,制定质量管理对策,设定目标为提高低血糖反应评估的正确性和措施落实率达95%。
1.3.2 措施。
1.3.2.1 物品。①查找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关文献。整理知识点,尤其是症状,治疗,护理等知识。②科室备文件夹,存放低血糖反应相关资料及干预方法。③血糖值正常范围电脑打印文字塑封后,张贴于血糖仪存放柜,位置固定,供护士阅读参照。④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包括:《胰岛素的使用》、《照顾自己》、《糖尿病的饮食与运动治疗》等。
1.3.2.2 组织。①书写CQI计划表,包括组长、小组成员名单、存在问题名称、原因分析、预期达到目标、实施方案与评价,进行阶段性、持续性、预防性的全面管理。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组织实施。②护士长、糖尿病质控员积极参加有关糖尿病知识学习,传达至科内每位护士;并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及时识别低血糖反应及给予对症处理的重要性。③要求护士积极参与糖尿病相关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糖尿病不典型症状及处理。④能对潜在低血糖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3.2.3 人员。①糖尿病质控员负责定期检查和评估在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指导预防与护理,及时反馈。②对既往症状不典型患者,建议主管医生医嘱常规QID测床边快速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结果及时报告。③责任护士做好低血糖的评估和记录,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尤其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有计划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讲座。并增加了中班的低血糖症的防范宣教。④每月质量分析会时责任护士将低血糖患者的评估、干预情况报告、反馈,CQI小组对执行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及修定标准,完善运作程序,进入新的改进循环。
1.4 效果评价。按预定目标实施5月后,2011年1月至5月再进行资料收集,对CQI前后有关低血糖反应发生的识别与检出率进行分析。
2 结果
CQI实施前6月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30例,未检出12例,检出率为60%。CQI实施后5月发生低血糖反应25例,未及时检出仅1例,检出率达96%。
3 体会
3.1 持续质量改进(CQI)有效减少了病区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检出率和措施落实率低的缺陷。CQI是使质量得到持续发展和提高,増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2]。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一种更注重过程管理的环节质量控制的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基本包括: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和测量实施结果[3]。将CQI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提供更完善的改进方法,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本文资料显示,实施CQI后低血糖检出率低的情况明显改善。
3.2 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责任心。由于CQI强调人人参与,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使所有人员明确质量改进的意义、进行质量改进的主体、如何进行质量改进[4]。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质控智慧,强化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和科室凝聚力[5]。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笑兰.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5,16(3):22
[2] 陈爱萍,孙红,姚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3] 张培君.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02
遥感技术作为一门发展极其迅速的技术,在当今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尤其作为“数字地球”等国际重大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其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而作为地质学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遥感地质学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遥感技术特点、遥感图像解译方法、遥感工作的基本流程、遥感地质解译方法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的图像处理软件完成一定图像的解译,达到能真正使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目的[1-3]。作为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地质学类的相关基础课程。但是,因为学时、教学经费、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的地质野外实践课时非常有限,除了经过两次教学实习之外(大学一年级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大学二年级的地质填图实习),对野外的实际地质现象的了解以及野外地质问题的认识还非常局限。如果对某一研究区域毫无了解和认识,或者只是通过书本知识以及查找相关资料获取了一定的内容。那么在遥感地质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利用遥感技术解决相应的地质问题则几乎不可能。因此,地质解译资料的选取,决定了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掌握遥感地质学的整体内容、地质解译的步骤和具体的方法。为此,本文将论述在遥感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中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地质解译流程、解译方法等内容的强化学习,为遥感地质学的教学提供新的参考。
一、遥感地质学课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遥感地质学,简单来讲就是遥感技术与地质学的结合,也就是利用遥感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地质的问题。课程最主要的内容可以分成两大模块:其一为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如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的应用、遥感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必须讲解遥感的仪器、平台以及信息获取的整个过程,并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和步骤。这部分内容属于全新的内容,对于地质学类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参考。其二为地质解译的主要内容,即地貌解译、构造解译、岩性解译、遥感找矿等。这部分内容属于重点掌握内容,但因为课时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尽快回顾已学课程的内容,并紧密结合前期课程的基础内容才能尽快掌握。而整个遥感地质学的内容,需要将上述两部分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后续的实际应用。在后半部分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最为常见的遥感地?|问题有地质灾害、水体、冰川等的变化研究及监测,进而为相关灾害预警、环境变化提供帮助。这部分内容主要在方法技术手段以及地貌解译部分讲解。虽然内容繁多,但整体方法步骤清晰简单。而在基础地质学的研究中,遥感主要用来进行构造、岩性、地层等的解译,进一步完成地质规律及演化等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虽然学生在学习遥感地质学之前,已经具备了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可以在野外识别地质现象、岩性、构造等。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地质现象对地质规律、地质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然而,遥感地质学和其他很多基础地质科学不同,遥感地质学必须在学习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的操作,并让学生会针对性地进行地质解译。因此,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后半部分地质解译的内容,必须让学生熟悉整个解译过程(包括室内和野外的结合)。而大多数的教学中,都是根据课程的需要通过教师给学生练习的数据完成室内教学内容。但是通常给出的数据区域,学生往往比较陌生或者对研究区的地质状况所知不深,难以达到野外和室内相结合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遥感技术的学习和地质学的学习容易脱节,根本无法很好地将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学生往往反馈遥感在进行地质解译时困难较大,无从下手。
二、地质填图实习主要内容
地质填图实习,是大学二年级暑假之前进行的教学实习,通常选取自然条件好,便于观察和描述岩石露头以及地层的研究区进行。在地质填图实习阶段,学生已经通过前期的课程掌握了一定的地质专业基础理论。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开展地质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从整体上进行地质特征、构造的认识和分析,并通过岩性的识别、鉴定以及地层的描述,最终完成地质填图[4]。主要步骤有踏勘、剖面测制、路线调查以及室内制图和报告编程。首先由带队教师带领所有学生进行踏勘,对整个区域的地质地貌及构造进行总体的把握,然后分组进行剖面测制,对填图区域进行地层以及岩性的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路线调查完成整个区域的地质情况调查和描述。在具体的剖面测制以及路线调查中,学生需独立进行观察并记录,对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并根据地形图勾勒地质地层分界线、岩性界限、典型的构造位置等。这样才能进行最后的室内制图和报告编写。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整个过程是三周的野外实践和一周的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通过四周的实习训练,学生对整个研究区的地质概况、地貌、地层划分、岩性等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
三、利用地质填图内容完成遥感地质学实践课程教学
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野外地质填图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岩性的识别、构造的识别、地层的识别等内容,这和遥感地质学所要掌握的重点解译内容几乎一样。因此,结合已有的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进行遥感内容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已经在野外进行了三周的地质填图实习,并进行了一周的室内资料和报告编写,对研究区的地层、岩性和构造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前期的遥感技术部分的学习,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学习遥感地质学后面的地质解译内容时,只需要下载相关研究区的遥感数据,并在课堂上利用遥感的手段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即可。因学生对研究区的地质情况比较熟悉,很快就可以和遥感内容相结合。学生主要进行解译流程的掌握,从遥感图像的导入到图像的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然后进行几何校正。同时,结合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图像的增强、彩色变换、分类等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