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科学建筑设计

专科学建筑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科学建筑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科学建筑设计

专科学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学 建筑结构 课程教学 改革创新

建筑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培养优秀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筑结构课程,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与理解以及确保建筑结构的科学合理性为目的。

一、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某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建筑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在不断的增加,我国相关的建筑法律规范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建筑专业的使用的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适当的调整。

2.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一直坚持“建筑是艺术、艺术高于技术”的观念,进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建筑的设计、原理以及物理等课程,没有引起对建筑结构、力学等技术性课程的重视。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例如在对空间进行考虑时,先考虑设计方案,然后才考虑设计的结构。

3.运用的教学评价方式落后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包括很多符号和计算公式,在对其进行掌握时,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该课程的考试形式主要运用闭卷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具有功利性,不能充分的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学评价方式比较落后。

二、实现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措施

1.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建筑结构课程主要包括了砌体结构、工程抗震、混凝土结构、基础工程以及钢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理论课具有有限性,所以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时,要将建筑结构的概念进行突出,着重于讲解概念设计,而不是对计算内容进行教学,因为很多数值都是定量的,例如弯矩值、配筋率、应力值等。概念设计教学不具有定性特点,对其不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例如在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时,着重讲解肋形楼盖板和梁的构造等内容。

2.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

为了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水平,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运用动态仿真、再现动画或者智能模拟的教学方式,来对以往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例如教师在运用再现动画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著名的建筑物再现到学生面前,比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水立方等著名的建筑物,来让学生对建筑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另外,还可以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求知,例如让学生对鸟巢、悉尼歌剧院等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对其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对各种建筑结构形式进行概括,对建筑结构与设计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对建筑结构选型和建筑设计方案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3.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受到建筑结构课程课时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例如教师在讲解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自学内容进行检验时,可以运用布置课后作业或者提问的方式进行。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建筑结构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动手制作建筑结构模型,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改善教学评价形式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建筑结构课程的考试主要以试卷为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特点,并且忽略了建筑结构课程学习的目标,过分关注定量分析,严重忽略了定性分析。因此,要对教学评价形式进行改善和创新,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例如可以运用开卷考试或者改革题型的形式。其中,在题型方面,多设置一些能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题型,比如概念设计或者结构选型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动手制作的建筑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考核,将成绩融入期末的总成绩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对于学生学习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基础作用。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改革创新策略,旨在能够提高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专科学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前言:中等职业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一些具有计算机相应技术的人才。因此在专业课方面,非常注重实际的计算机操练能力。所以学生上课的主要场所是计算机教室,这样的场所更加适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具有辅助作用的网站教学。而且中等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存在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自律等情况。而且除了在课堂上,基本不会碰书本。因此,就造成了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差距很大。所以当前的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尤为重要,而作为辅助作用的教学网站的使用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全面的了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积极利用教学网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事实证明,作为辅助作用的教学网站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真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课堂辅助教学网站的含义

中等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辅助教学网站软件的含义是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的手段,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资源就像一个图书馆一样分门别类的放置着所需的教育资源,而有的资源更加的生动有趣,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方式给予的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生动形象的进行表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积累[1]。同时又因为其生动有趣,增进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而教学功能是这个网站建设的根基,也是建设此网站的目标,而之后的所有此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工作都是以教学为中心来展开的。

1)教学内容设置难度适中

因为主要使用辅助教学网站的用户大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在网站设置的内容上要难易适中,并且对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要进行标注,帮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掌握了本门课的重难点[2]。其次在要保证学习资源的完整度以及与教材的契合度,辅助网站在编制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时,要注意以学生所学习的实际课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丰富与延伸,切忌脱离实际的课程要求。积极的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以及集成性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与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资源进行外延

之所以被称为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教学网站,那就需要教学网站对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与执行进行外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对于辅助教学网站而言,它既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的空间[3]。因此管理后台的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进行专业性、针对性、外延性的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资源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以整体看来,辅助的教学软件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具有可行性,因此辅助教学网站会不断地发展,生命力旺盛。

2 辅助教学网站建设需坚持的原则

1)网站的界面清晰简明的原则

对于辅助教学网站的开发者,在网站的开发过程中,不只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完备与优质,还要努力使自己的所建立的教学网站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而且在功能方面,还要给教师与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检索方式,清晰简明。在网站的界面设置上要注意美观,给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带来愉悦。因此在设计者在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新颖的创意,在界面的设置上还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在搜索与页面设置上要清晰、层次分明,方便教师与学生搜索相关的学习与教学资源。而且因为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时间有限,在页面设置上不可以复杂,内容上要简练,保证页面的每个必要的功能,剔除不必要的功能设置[4]。

2)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的原则

教学网站的课程内容在设置上要注重专业化与模块化,而且在每一个模块的设置上要层次分明,注重每一单元的核心思想。学生在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中,当输入学生与教师的账户,进行登录之后,所有所学的以及将要学习的课程在会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学生只需要轻触鼠标,点击所显示的相应模块,就可以进入并且进行学习。所有的内容都被分为若干个模块,而且每一模块有不同的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列表中,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堂后的巩固练习全部有条理地呈现在显示器上,以此来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以及教学理念的层次性。

3)学生的参与性原则

近年来,不管是教学的理论分析还是教学的实践活动,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重点都来时从“老师”转移到了“学生”,从“教”转移到了“学,而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更加的注意学生的体会,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辅助的教学网站在设计上面采用的理论指导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网站的设计过程中,开发者更多的考虑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更加的注重学生的体验价值。所以,辅助的教学网站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调查并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的差别性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的高低区别,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的监控,学生在使用教学网站时都是用学号进行登录,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是否进行预习和完成作业,网站都会进行记录,并且阶段性的将这些记录反馈给老师[5]。

3 课堂辅助教学网站进行的设计

1)对教学网站页面的设计

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教学网站软件在页面的设置上应当是整洁明了,条理清晰。在色彩的设置上,应当以浅色系列为主。而且网站软件的整体页面设置上,应当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是可以收回的下拉菜单,学生可以通过菜单对所学的模块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有检索框,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框来查找要检索的学习资源,对于常访问的内容还可以进行记忆[6]。而下面就是学生检索出来的学习内容,每一模块都对应着相应的内容,学生可以对于所学的内容对模块进行自定义的记录,通过这照片那个方式,在下一次上课时,学生登录自己的账户,就直接可以看到自己所要学的内容,不再不要重新检索寻找。

2)教学网站具有记录以及展示的功能

辅助的教学网站可以记录学生的日常的学习情况,如在课前是否进行预习,在上课期间的测验以及回答问题的记录,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于阶段性的测验成绩进行记录,并且对多次曾经进行排列比较。学生们也可以看到对自己情况的相关记录,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比较自己的成绩与记录,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努力改正[7]。

3)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设计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教学网站,在设置上以教材为依据,按照模块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在模块之下又分为多个单元,具体的单元内容则为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则是由课前预习,课堂讲解以及课后巩固与作业组成,教学的内容与课堂讲解相联系,而所呈现的文件除了单一的 ppt 文件、doc 文件等,还有视频、音乐以及动画等,这些文件的多样化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这些文件大多上传方便,给予基本的思路与脉络,学生可以据此来做笔记,对自己上课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补充。而对于课后老师留下来的作用和任务,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相应的软件,完成作业,也可以在下载专区将任务下载,完成作业[9]。这样教师就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教学,而学生达到了双向学习的目的。但是在当前的辅助教学软件上,应当增加交流学习的板块,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

4)教学网站的考核手段

专科学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室内装潢设计专业 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34-01

0.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与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职高专在专业教学若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其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基础水平差、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够准确以及缺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等等,这对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因而,对该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以下笔者将就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几点意见与建议。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在对高职高专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当依据专业的调整与更新,对其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这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1]。就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而言,在对其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当依据现今专业的发展,对其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例如在“色彩构成”基础课程中,可依据专业变化与时展,对其课程内容予以调整,增加一些有关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家居色彩以及娱乐空间色彩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在“平面构成”基础课程内,可适当添加一些有关三居室平面图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室内背景墙面的分割和比例、书架的构成和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上述中所提及的一些内容,都是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学生到高年级之后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学校在学生低年级时就让其提前涉及这些内容,可以为其今后专业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往教学中所采用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发展为新时期教学的必然趋势[2]。例如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时,采取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即让专业学生亲身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完成课程任务的整个过程,就是参加工程实践的过程,通过参与实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强化教师与学生彼此间的互动、交流,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如信息处理能力、项目协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的培养极为有利。

3.加强课程实践和交流

交流促进学习,沟通使人进步,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交流与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可以实现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期间,可展开多元化的交流,如加强院校和院校之间、院校和设计单位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推进专业本身的发展与建设,能够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且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以确保专业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构建开放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运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在诸多方面(如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等)开展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3]。

不论是学习哪个专业,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市场,投入实践运用。德国,其设计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十分有名的,他们在设计教育中,往往将“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创造参与设计实践工作的机会”摆在第一位,且始终坚持并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能力等,是由客户、企业以及社会来判定的。在我国,企业在对设计专业人才进行招聘时,往往都会要求一点,即拥有两到三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做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质疑。对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设计专业教育,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由纯粹的知识传授向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方向上转变。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注重实用性与社会性,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办法与手段的指导,推进专业学生智能结构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站在时代与社会的高度上,对专业动态变迁进行分析与研究,大力开展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引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专业设计人员,以构建强大的专业师资团队;除此之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例如“设计实践”、“设计实务”、“设计见习”等等,以此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室内装潢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然而,一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更新思想观念,强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对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社会培养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亚华.对中职装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1,(1):23.

专科学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17-02

近年来,建筑学专业逐渐在各地方院校开办。虽然这些院校的建筑学教学起步晚,但教学质量水平提升迅速。建筑学作为一门建筑类学科在目前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建筑设计基础》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备受学校教师的重视,它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理念关系着学生建筑设计基本观念及思维的形成。本文就近=年来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对《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日常教学情况及发展进行了说明,以供参考。

一、关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说明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中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按照传统教学内容设置分为理论和实验部分,实验部分主要包含仿宋字练习、水彩渲染技法练习、线条练习、图纸抄绘等基础内容。该门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该门课程将有利于建筑学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更好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目前,《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我国地方建筑院校均有开设并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也是各地方建筑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可以说,该课程在这些年发展中已逐步形成各院校特有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将更加有效,对于培养综合实力强的建筑学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目前《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部分地方院校早期对《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缺乏系统认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被定义为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加以对待与培养。而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严格的技法训练为主,通过一系列工程案例逐步将学生引入建筑设计的思维模式中,过多地强调临摹练习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如江西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就对该门课程培养大纲过多强调了基本技法训练、模型制作等,未能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意识及创新能力放在其应有地位,使得该课程在日常教W中收效甚微。但目前,经过持续多年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筑学专业的教与学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地方院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重视这一细节,制定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该课程发展。

三、关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发展情况描述

前面提到,《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由于各地方院校对该课程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其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纵观该门课程的发展,这些年变化较大,如江西理工大学根据当前教学水平较高的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学实践,教师也在该课程讲授中逐步加深了认识程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由基础训练型向认知设计型过渡;同时,随着课程要求的不断提高与人们建筑观念的改变,该课程教学,目前逐步实现了向综合改良型过渡,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基础训练型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改变。《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如较早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将该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建筑概论理论课程学习及作业练习。理论课程的学习一般包括建筑基本属性、构成要素及中外建筑简介等,授课内容较多,教学要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建筑理念及建筑设计为主;同时,对于作业练习主要以绘制线条图、建筑视图等,着重培养学生绘制建筑工程图的基本功。地方院校早期对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采用模仿其他院校或根据教师本身所受专业教育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目标不清,教学效果也一般。但是在这些地方院校和教师的努力下,教学模式逐渐有了各自的特色和成果。因此,传统基础训练的模式逐渐被新的教学模式替代。随着国家及学校对建筑学科的重视,以及当前招生方式的改变趋势,各地方院校也逐渐采用适当的方式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与信心。此外,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课部分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课程中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针对这些现象,应该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比如在作业练习进行了改革,加入了结构设计的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效的融合[2]。不管教学改革的内容变化多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仍在于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建筑观念,使得学生透彻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

2.认知设计型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突破。随着国内各建筑院校对低年级《建筑基础课程》的重视,地方院校教学改革内容已较少从国内别的学校“拿来”,提出了地方特色教育理念,教学的重点也由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培养过渡,主要是从侧重于手工技能训练转向创造能力训练培养。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可以辅以计算机使用课程训练内容的完成,还可以用计算机和手机等获得较多新鲜的建筑资讯,更新和扩展知识面。教学改革后的认知设计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建筑学专业角色,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学其他课程知识,促使学生成才。认知设计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正是为提高建筑设计基本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当时国内外常采用的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证明,该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这种模式在地方院校课程的改革中也弥补了不足,并有所突破。当前,地方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深造前未接触过建筑学相关知识培养与知识积累,单纯用这种认知设计方式来改变当时该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脱离了实际,因而不能得到长期发展。如江西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强调学生在入学后即开始对建筑设计知识的全面讲述,由于学生综合技能差,教师讲述及辅导存在很大难度,无法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全面学科基本知识讲解。

3.C合改良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模式。随着这些年地方院校的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主要是综合改良型教学模式。目前各地方院校基本上都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了优化,有的学校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基本每年都有改动,并且实验课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与当前的教育形势接轨。与此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教师综合技能的提高,每年会安排工程实训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建立学生对学科专业的认识与认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综合改良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也加强了建筑学设计基础技能训练,逐步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基本认识,为以后其他建筑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属于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必修的基础课程,学好该门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筑学理念的提升。本文就地方院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基本情况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对这些年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由基础训练型教学逐步向认知设计型型教学、综合改良型教学的教学改革历程,探讨了该门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及教学重心问题,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原伟,刘潇衍.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思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11-12.

[2]马震,蒋天洁,陈倩云,等.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2014,40(10):257-258.

[3]何宇珩.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改革探索[J].大科技,2014,(15):45-46.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rchitecture Design Basis" Course

XIAO P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专科学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