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目的 探讨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监测资料,分别计算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the expect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EYPLL)、早死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结果 200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P、YLLs/1 000分别为82.79/10万、885.83年、10.42,2005年上述指标分别为85.74/10万、706.22年、10.38。2005年死亡率较2004年升高,而EYPLLP、YLLs/1000下降;疾病负担为女性高于男性,呈现0岁和60岁以上两个高峰,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别以0岁组和>35岁组为疾病负担之首。结论 COPD和肺炎是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疾病负担,60岁居民是重点人群。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负担;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早死生命损失年;死亡率;居民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引起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疾病负担中呼吸系统疾病总计高达2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结核和肺癌在世界范围内均位于死亡和残疾的前10位,并将在2020年上升至前7位〔1,2〕。我国2003年COPD已居疾病负担的第6位,如果将肺心病、肺结核和肺癌均归于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各种疾病死因中排在第一位〔3〕。近年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疾病负担的分析研究多限于单个指标,因而不能全面反映疾病负担。本文收集了安仁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居民死亡监测的数据资料,采用多个测量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做好有效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4至2005年居民死因数据来源于安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登记,属卫生部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人口资料来源于安仁县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所有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
1.2 疾病负担测算方法
1.2.1 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the expect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EYPLL)〔4〕 EYPLLx={∑13i=1yi·mi·〔65- ( 5i-2.5) /100 000〕}。EYPLLx为考察个体的指标,人群EYPLLP,其公式为:EYPLLP=〔∑13i=1qi·EYPLL5i-5〕·100 000。
1.2.2 早死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 参考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96 年共同出版的《全球疾病负担》中的有关分组方法与资料,其公式为〔5〕:
YLL=KCe (rα)/( r +β)2〔e-( r +β) (L +α)〕〔 -( r +β) (L +α) -1〕-e-( r +β)α〔-(r +β)α-1〕+(1-K)/r(1-e-rL)。
本文为了能更确切地反映该县实际情况,采用的期望寿命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
1.3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用 Access 2003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全面核查。然后应用Excel 2003和SPSS 15.0进行运算和统计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标准化率计算均按 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调整标化。
2 结 果
2.1 不同年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 2004年总人口数397 39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所致的EYPLLP、YLLs/1000分别为82.79/10万、885.83年、10.42;2005年为85.74/10万、706.22年、10.38。2005年总人口数398 903,死亡率较2004年升高,而EYPLLP、YLLs/1000下降。
2.2 不同性别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 2004~2005年安仁县男性人口数414 60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EYPLLP、YLLs/1 000分别为81.52/10万、780.19年、 10.29;女性分别为381 693,87.24/10万、811.47年、 10.52。女性高于男性。
2.3 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及YLLs 本研究将呼吸系统疾病分为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其他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胸膜炎等。2004~2005年呼吸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对人群总EYPLL和YLLs的影响程度不同。死亡率居前三位的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YLLs/1 000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0.30),EYPLL、YLLs排序与死因顺位不一致。见表1。
2.4 不同起始年龄呼吸系统主要疾病EYPLL 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EYPLL各年龄段呈现不平衡趋势,且EYPLLP与EYPLLx(为了解释方便,EYPLLx用天而不是年来表示)不尽相同。EYPLLP排在前三位的年龄段为0~岁组、50~岁组和45~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P最低。EYPLLx排前三位的是0~岁组、50~岁组和60~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x最低,为0天。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0~岁组以肺炎排第一位,20~岁组以COPD、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3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COPD居首位,且以50~岁组最高。见表2。
2.5 各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 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在各年龄组分布不平衡,主表1 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YLLs比较表2 不同起始年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EYPLLx前三位排序及EYPLL比较要集中在0岁组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2005年0岁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较2004年下降,而65~及以上年龄组上升,但总趋势一致。0岁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年均死亡率为94.28/10万,YLLs/1 000为30.98,居15~岁以下各年龄组之首位。6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及YLLs/1 000呈递增趋势,60~岁年龄组分别为127.97/10万、18.24,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分别为2 728.10/10万、219.97。见图1。
3 讨 论
通过对人群早死所致的疾病负担研究,有助于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确定卫生防病的政策和策略,制定高危人群健康干预计划,比较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传统方法一般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来评价,但不能反映早死的危害程度。本文应用EPYLLP和YLLs对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疾病负担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显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造成的EYPLLP、YLLs/1 000,与黄艳平、时黎等〔4,5〕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各地存在不同的疾病死亡模式,人群死亡的疾病种类和年龄构成存在差异。合理选择疾病负担指标,尤其是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能更加全面地评价疾病负担,从而为确定疾病防制工作重点、制定减少疾病负担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男性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EYPLLP和YLLs/1 000均低于女性,说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对女性健康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吸烟是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全球近80%的COPD死亡与吸烟有关〔6〕,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烟人群,约占全球吸烟人群的1/3,而被动吸烟(吸“二手烟”)人数更多〔7〕。出现本文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室内燃煤使用增加了女性居民的暴露机会〔8〕,也可能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主要集中于高年龄组人群,而高年龄组人群以女性居多,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中,以COPD造成的EYPLLP、YLLs/1 000最高,肺炎排第二位;肺炎死亡造成的EYPLLP与COPD相近,而YLLs/1 000相差较大,可能原因是COPD的主要危害对象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死亡对EYPLLP影响较小,而肺炎死亡危害的对象主要为低年龄组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呈现出“U”型结构。以1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强度较大,出现两个疾病负担高峰。可能原因是儿童呼吸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完善的免疫机制还未形成,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60岁以上居民因机体老化,器官局部的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1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成为了该县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以上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中,全球范围有36%下呼吸道感染和22%COPD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在下呼吸道感染和COPD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中,因工作场所、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分别占41%和42%,而儿童和老人是主要受危害人群〔9〕。提高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是降低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减少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婉贞,叶秀文.亚太地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负担现在与未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1):78.
2 Schünemann HJ,Woodhead M,Anzueto A,et al.A vision statement on guideline development for respiratory disease:the example of COPD〔J〕. Lancet,2009;373:7747.
3 何权瀛.从20年来我国呼吸病死亡专率及其在总人口死因排序看卫生资源的分配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0305.
4 黄艳萍,叶绪芳,汪 峰,等.贵州省 2004 年疾病监测区人群早死病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4951.
5 时 黎,黄钧裕,付笑冰,等.2003年广东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34(2):179.
6 Reilly KH,Gu DF,Duan XF,et al.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ortality in Chinese adults〔J〕.Am J Epidemiol,2008;167:9981004.
7 Yang GY,Kong LZ,Zhao WH,et al.Health system reform in China 3 emergenc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J〕.Lancet,2008;372:16971705.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是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的,在通常平静的状态下,一个成人每天会有一万升的气体被呼吸道呼吸道内。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3亿-7.5亿肺泡),在人进行呼吸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一些细小的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等,都会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从而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通常情况下,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表现主要是咳嗽、咳血、呼吸困难以及胸痛。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哮喘病、肺心病、气管炎等等。
一、导致呼吸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1.吸烟
在吸烟的时候,烟雾进入到人体内部,首先适合呼吸道粘膜相接触,烟雾具有干热的特性,会刺激人体咳嗽,又会激发这些粘膜逐渐的干燥,并会导致慢性充血。人体系统受到这样的刺激之后,会促使呼吸道粘膜继续变得湿润,粘膜细胞会持续性的分泌出过量的粘液以保证湿润,而这些大量的粘液排除体外,就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痰液,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吸烟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患有咳嗽和痰多的现象。
除此之外,烟尘微粒在烟雾中的存在要比空气中的存在多的多,达五万多倍,在烟雾的微粒中,存在更多的有害无纸化,会导致纤毛中度,受到损伤,凝固分泌的粘液,使得纤毛和粘液丧失了抵抗作用,对于人体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这就使得很多的有害物质和细菌毫无顾忌的侵入到人体和肺部,导致一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长期吸烟者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是肺气肿的疾病。
2.大气污染
有调查显示,当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1000ug/m3的时候,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频率就会提高。而其他的有害物质或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粉尘等,会对于支气管粘膜造成刺激,降低人体抵御机能的下降,让有害疾病更容易的侵害人体健康。事实证明,肺癌的发病率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更高,这也说明了致癌因素中大气污染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
3.气候因素
在秋冬的时候,由于气候的问题,人体比较轻易受到冷空气的侵入,使得呼吸道发生感染。秋冬的时候,天气比较干冷,鼻腔内粘膜会容易产生破裂,使得细菌轻易的侵入呼吸系统,造成疾病。
4.身体抵抗力弱
一些身体对于疾病抵抗力比较差的人,这是由于他的自身免疫系统比较弱。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疾病的防御系统,代表的是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所以免疫力比较弱的人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呼吸疾病的感染。小孩和老人相对来说免疫系统比较薄弱,所以更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和锻炼上重视,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
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
首先是需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和高兴,事实证明,当人在情绪比较好的时候,免疫力就会得到提升,不会轻易的受到病毒的侵害;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忧虑的状态,自然的其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很容易会生病。
其次,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营养的补充要适当。身体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可以减少的,也不能一味的强调补充。适当的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和维生素,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在饮食的控制上有做到饮食规律,不能一顿饥一顿饱。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重开水的摄入,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气候比较干冷,空气中的粉尘较多,水的摄入能够保持鼻腔内粘膜的湿润,有效的抑制病毒的侵入。水的摄入还能够促进身体内毒素的排除,保证身体环境的健康。
再次,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新鲜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去除或稀释房间内的粉尘和污染物。所以,房间内不要长时间的关闭门窗,适当的开窗通风换气,保持新鲜空气的注入;不要阻止阳光的照射,多晒被子,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有效的消灭细菌;在家中偶尔可以采取食醋熏蒸法,消灭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个人的卫生尤其需要注意,多洗手,尽量减少脏手触摸身体;在室外的时候尽量避免到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尤其是在比较疲惫的情况下,要站在空气畅通的地方。
此外,主动戒烟。吸烟的危害我们都知道,吸烟对于肺部的伤害尤其大,烟雾中的物质会对于肺癌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二手烟对于人体的伤害更是巨大。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主动的戒烟是笔畅有必要的。
当旁边有人吸烟的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所吸入的烟雾颗粒和有毒物质并不比吸烟的人少,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所吐出的烟雾中,烟焦油的含量要比吸进去的含量多一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在国际对于吸烟致癌的调查中显示,致癌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是吸二手烟导致的。更多的实验调查显示,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戒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当碰到周围的人或者是自己有咳嗽或者发烧、呼吸困难等现象的时候,有可能是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千万不可将其忽略,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就诊检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都是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内科学 第7版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钟南山 陆再英 人民卫生出版社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 155600)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规模化猪只饲养场和农村养猪的大户都很关注猪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因为大多猪群都遭受着呼吸系统疾病的侵害,从临床症状上易混淆不易进行区别诊断,如果采取不正确的诊治方式,经常会引起猪群死亡而且数量很大,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传染性:目前饲养的猪群中,呼吸道疾病不仅能够通过接触进行传播,还能够通过空气向不同的猪群进行传播。蓝耳病的病原能够通过进行传染。有的呼吸系统疾病,都能够通过空气加以流行感染。另外,还有很多的气候因素能够促使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之间进行扩散传播。
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猪只饲养场附近建有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猪场管理。猪舍的小环境控制不到位,会导致猪场中猪群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并且增加了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引发肺脏充血、淤血,并且有炎症表现。此外,如果猪群的饲养密度偏大,受到转群等应激刺激,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引起呼吸道的炎症。
饲养管理水平: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明显受到饲养管理水平的影响。如果从外场引进种猪,有时整个猪群都会感染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包括圈舍通风情况差、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或混群应激、未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
除上述原因之外,遗传因素、猪群免疫程序的健全程度、保健方式的科学性、免疫情况、饲料营养水平等因素,都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 常见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属于发病速度快并且传播快速的烈性传染病,病原是伪狂犬病毒。猪伪狂犬病呈季节性流行,环境温度低利于病毒的存活,所以在寒冷的季节易发,但是其他的季节也有发病情况。健康猪一般是被感染猪排出的病毒而感染。仔猪感染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低,很大程度上对生产造成危害。防治伪狂犬病可以试用刺激疗法,即皮下注射枸椽酸钠马血或猪血,15日龄以内乳猪10~15 mL/只,16~30日龄16~20mL/只,31~60日龄21~25mL/只,2个月龄以上31~40mL/只。另外,磺胺类药和抗菌素应用于该病的治疗,对于细菌性继发感染有效。
猪气喘病:该病又名猪霉形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在国内部分省、市猪场检查,阳性率在30%~50%。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率下降12%,饲料利用降低20%,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是流行暴发的早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猪只抵抗力降低,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用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研制的猪气喘病无细胞培养168弱毒冻干苗(每瓶用20 ml_生理盐水稀释),在猪左侧第六肋骨至肩甲骨后缘部位,刺透胸壁,仔猪每头注射ImL,仔猪首免时间是10~15日龄,二免于40~45日龄;公、母猪每头分别2mL,母猪于怀孕2个月内接种,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1次。治喘灵颈部两侧分点深部肌肉注射,每5d注射1次,一般1~2次,重症3次。息喘平0.1 mL/kg ´w肌肉注射,1~2d用1次,注射2次。
【关键词】老年人;疾病分类;死因序列;预防保健
科笔者对2002年8月~2007年7月我院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疾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的易患疾病及其分类序列,为临床制定老年人主要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依据和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在2002年8月至2007年7月间,共收治内科住院患者3 607例,其中老年住院患者2 702例(再次住院除外),占74.9%,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病例479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18%。男1 409例,女1 293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9±3.2)岁。
1.2 统计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的规定进行分类,1例患者患有多种疾病时以第一出院诊断为统计对象。
2 结果
2.1 疾病分类 见表1。
2.2 死因分析 479例死因按疾病分类(见表2)。
2.3 恶性肿瘤序列 见表3。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老年患者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多,且以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为主,呼吸系统疾病占本组系统疾病的第一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占老年病种死亡的第二位,与国内报道相似[2]。从内在因素上,看这可能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增生、纤毛减少、肺泡弹性下降,胸壁顺应性下降有关。肺容量以及通气换气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环境刺激而损伤,从而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外在因素还有日益增加的城市工业废气、烟尘、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与老年人活动减少、血管硬化、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肌顺应性下降、心脏储备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本组老年患者第一死因是恶性肿瘤,占死亡总数的30.48%,恶性肿瘤前四位死亡序列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占肿瘤所致死亡人数的87.67%,其中肺癌比例最高29.45%,由此可见,肺癌是致使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综上所述,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仍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特别是恶性肿瘤,仍是第一杀手,应高度重视。内科医生应充分认识到老年肿瘤不典型,易被慢性疾病症状所掩盖的特征,避免误诊,应重视检测手段的更新和使用,以便使恶性肿瘤能够早发现、早治疗。重视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减少发病的最直接途径,提示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身建康。积极而有计划的开展社区宣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向上的心境,定期健康普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死亡、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中图分类号] R339.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35-01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1],与之相关的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解我县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及寿命的影响,评价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汉源县2009年全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死因资料 来源于2009年汉源县39个乡(镇)死因监测点的数据。死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类。
1.2 人口资料 来源于2009年汉源县统计局人口数据,全县共计322446人,其中性别比为男:女=1.04:1,标化率按照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人口资料计算。
1.3 资料处理 所有死亡报告卡均由39个乡(镇)卫生院疾控医生和汉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管理人员统一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经逻辑核查,剔重补漏后汇总,然后导出数据自动生成Microsoft Excel 进行统计分析,平均期望寿命、去死因寿命计算采用参考文献[2]中的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汉源县2009年共报告居民死亡2087人,其中男性1235人,女性852人,死亡率为647.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7.53/10万;婴儿死亡率为6.9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57.89%。期望寿命74.75岁,其中男性为71.49岁;女性为78.40岁。
2.2 主要死因顺位 汉源县2009年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在全死因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22.38%、21.51%、17.97%、16.58%、9.78%,合计占全死因的88.21%。男女前5位死因顺位略有差异,男性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占男性全死87.77%;女性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占女性全死因的88.85%,见表1。
表1 2009年汉源县居民5位死因死亡率(1/10万)和构成比(%)
2.3 各年龄、性别死亡特征 2009年报告死亡率为647.24/10万,男性为750.27/10万,女性为539.78/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卡方值为55.52,p<0.01)。各年龄组全死因死亡率,0岁组较高为6.93‰,1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至10岁-降到最低为4.31‰,15岁-开始逐渐上升,40岁-迅速上升,80岁最高为146.62‰.但男性和女性死亡率迅速上升起始年龄略有不同,男性在30岁以后,女性在40岁以后。
前5位死因在各年龄组分布的差异较大,0-14岁组致死原因主要以损伤和中毒,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占年龄段死因的48.97%;15-34岁年龄段主要死因以损伤和中毒为主,占年龄段死因的70.92%;35-59岁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和中毒,其次是恶性肿瘤,占年龄段死因的51.92%;60岁及以上呼吸系统疾病为首要死因,其次是脑血管病,占年龄段死因的52.55%,见表2。
表2 2009年汉源县居民前五位死因不同年龄段死亡率(1/10万)
2.4 主要死因PYLL、PYLL率 潜在减寿年数(PYLL)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它考虑了死亡年龄及疾病对人群寿命危害。减寿率(PYLL率)能更好地反映寿命损失量的大小,减寿率增加,说明寿命损失量增加,减寿率愈大,意味着死亡事件愈早,突出了早死比晚死对寿命减少的危害性[3-4]。从表3可以看出,损伤和中毒取代呼吸系统疾病跃居减寿顺位第一位,是造成汉源县居民“早死”的原因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造成2009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
表3 2009年汉源县居民潜在减寿年数分析及顺位
2.5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因顺位 损伤和中毒位居全死因减寿顺位第一位,2009年汉源县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率116.3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9.16/10万,前5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砸死、淹死。男性死亡率(165.24/10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65.25/10万)(卡方值为33.76,p<0.01)。男性损伤和中毒的前5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砸死、自杀、淹死;女性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砸死、淹死。
各年龄段死因分布:0-14岁组主要是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5-34岁组主要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35-59岁组主要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砸死;60岁以上主要是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见表4。
表4 2009年损伤和中毒前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死亡率(1/10万)
2.6 平均寿命及主要影响因素 2009年本县居民平均寿命63.14岁,分别去除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死因,平均寿命依次增加5.07、4.91、4.40、3.33、2.45岁,若前5位死因全部去除,我县居民平均寿命将增加20.16岁。
3 讨论 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我县前5位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21%。1-34岁年龄段死亡率相对较低,35岁以后进入迅速上升期,并以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死亡为主,提示慢性病的预防重点应放在40岁以下的人群。
损伤和中毒死亡在全死因顺位中虽然只排在第3位,但潜在寿命损失(PYLL)顺位却跃居第一位,是造成“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是威胁我县居民健康,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损伤和中毒死亡又以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为主。交通事故是第一位伤害死因,占伤害死亡的29.6%,自杀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伤害死因,排在第3位,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人群,提示应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各年龄组死亡率男性均大于女性,无论男女,在婴儿时期死亡率均出现一个死亡高峰后迅速下降,10-14岁组降到最低,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相同[5]。男性死亡率快速上升期较女性提前10岁,这种现象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吸烟、酗酒)以及特殊的职业暴露因素有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癌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将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状况等的变化,也将影响疾病模式的变化[6],与之相关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将发生变化。今后,我县应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膳食指导工作,这对于提高人们交通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倡导健康行为、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损伤和中毒死亡率、降低恶性肿瘤以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刚要(2005-2010)[S].2004.
[2] 倪宗赞,曹素华,潘晓萍等.卫生统计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7-205.
[3] 徐宝华,张鸣.预防医学统计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211-213.
[4] 徐来荣,周碧波.鄞县居民1992-2000年主要死因减寿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1,13(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