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动症康复培训

多动症康复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动症康复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动症康复培训

多动症康复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训练;感觉统合;智力开发

【Abstract】〖W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2712 cases, the method: Using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ot using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f childr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mental intelligen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onclusion: a clear role in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Children HTK HT training; Feeling concor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感觉统合失调是影响儿童心理智力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临类型有多动症、焦虑症、精神卫生问题等,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粗心、固执、脾气暴躁、怕别人碰触身体、攻击性强、容易吵架、缠人、爱哭闹,胆小害羞、缺乏自信、动作不协调,笨手笨脚,做事、写作业磨蹭、学习成绩不佳。偏食,餐饮习惯不好。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咬手指、无法戒除奶嘴、写字不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④发音不佳,语言发育缓慢,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爱玩旋转游戏,时间长不会眩晕等。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感觉学习”起步的,人类通过视、听、嗅、触、重力来感觉外界事物,从而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通过感觉学习这种自然又不被重视的要求人类的自身也得到发展。只有感觉统合被协调,相互默契配合,身心才能实现平衡。因为我们的遗传基因中保持着这种能力,所以从生到死,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但如果孩子的“感觉学习”严重不足,就会导致其大脑所接受的感觉信息缺乏,从而影响孩子大脑的全力发展,产生一些行为异常,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自2000年6月1日起根据感觉统合理论,即感觉统合训练,正式开始咨询,评价及训练儿童,对儿童多动症,孤独症及精神卫生问题等进行规范诊治训练,同时开展智力测验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自2000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笔者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多年来,儿童查体27120余例,其中感觉统合失调2712例,本文对2712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中,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与未使用感觉统合训(对照组)在开发儿童心理智力方面进行了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2000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笔者儿童查体感觉统合失调患儿2712例,年龄6月~7,7岁~14岁.

对象构成情况如表Ⅰ。

表1 感觉统合失调构成情况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为对象中同意并坚持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者,对照组为对象中不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者,在儿童查体过程中落实两组患儿感觉统合训练情况。

1.2.2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方法:是一套以滑板,圆桶,平衡台,吊揽为主的消息运动训练疗法,治疗过程孩子感到十分快乐,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订感觉统合训练计划,诸如空间知觉,瞬时记忆,数字及语言能力特殊能力训练计划,对儿童学习能力进行调整,富教于乐,极易为儿童接受。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培养了孩子以下10项能力:①客观思维能力;②创造性思维能力;③决断能力;④解决问题能力;⑤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⑥有效的学习能力;⑦适宜人际交往能力;⑧移情(角色互换);⑨处理感情互动能力;⑩处理压力的决策能力。经观察,儿童经过3~6个月的训练治疗,较好地开启了儿童心智,显著有效率达85%,改善了儿童胆小害羞行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绪不稳定现象,提高了学习成绩。

1.2.3 正常感觉统合训练。

1.2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χ检验,测算P值范围,归纳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论证使用感觉统合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作用。

转贴于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2712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中,接受使用感觉统合训练患儿1944例,占77.73%未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者604例,感觉统合训练者1944例,占92.22%,感觉统合失调者164例,占7.78%,在604例为使用感觉统合训练中,正常感觉统合训练者148例占24.50%,非感觉统合训练患儿456例占75.5%.

2.1 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见表2。

表2 感觉统合失调训练与感觉统合关系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χ=1220.76,远远大于26.52,P<0.01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可以说明,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促进感觉统合失调恢复的作用。

3 讨论

感觉统合训练是美国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博士爱尔丝(AyresA.J)根据多年脑功能研究成果,终于在1972年提出感觉统合失调理论,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多子女家庭日益减少,少子女家庭结构导致婴幼儿感觉学习不足造成.具体原因可为: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摇抱少,婴幼儿期活动空间不足,爬行不足,依赖学步车,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干涉,也有一些原因不明,我国最新研究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内都市化生活步伐的加快和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大中城市孩子感统失调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感统失调.这一问题已日益受到广大家庭,老师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行了感统的感觉统合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信誉.对儿童的智力开发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 P153

多动症康复培训范文第2篇

怎样才能让这些“星星的孩子”融入人间,拥有普通人的生活或接近普通人的生活?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科学干预,这不仅需要医疗、康复、教育机构以及全社会的努力和关爱,更需要家长的爱、行动和坚持。为了帮助“星儿”家长科学认识自闭症、在干预之路上少走弯路,本刊专访了自闭症诊疗和康复训练领域的专家。

专家简介

王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神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孤独症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儿童癫痫及其共患病、神经遗传性疾病、脑损伤神经保护等临床诊治与研究。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徐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儿保学组副组长。擅长儿童早期发展、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营养与发育行为问题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全天

刘合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部主管,康复治疗师,教育学硕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治疗学组委员。对小儿脑瘫、自闭症及相关儿童发育障碍病症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有丰富经验。

正确认识,早发现早诊断

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常伴有语言障碍或智力低下。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每68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在中国,保守估计,每10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孩子,早期有哪些预警信号?

自闭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发展障碍,它并不像某些先天性缺陷那样在孩子出生之时就能表现出来。尽管敏感的家长可以在不满一岁的婴幼儿时期就能感觉到孩子的与众不同,发现孩子的早期自闭症征象,一些有经验的医生也能进行早期诊断,但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说,还是要等到一定年龄才开始明显地表现出自闭症症状。

正常儿童的发展是有其一般规律的,当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表现出明显落后或异常,甚至出现一些自闭症行为征象,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如:到6个月大,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到9个月大,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到12个月大,孩子还不会咿呀学语,不会做手势,如用手指指物、给他人展示东西、伸手够东西、招手等;到16个月还没有语言;到24个月还不能说出两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词,对周围的人表现得漠不关心;在任何年龄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怀疑自闭症,应该去哪里就诊?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自闭症的预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表现可疑,应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目前我国开展自闭症诊断的专科主要包括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儿童心理行为科、儿童神经康复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家长应对此有所了解,去医院就诊时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受骗。

诊断自闭症,有哪些方法?

对于家长来说,当医生诊断或怀疑孩子有自闭症时,普遍都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号:我的孩子真的是自闭症吗?医生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做一些什么检查吗?目前,自闭症的诊断需要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士实施,包括对家长的访谈、对孩子行为的临床观察以及完成一些必需的量表和测试,然后基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标准,可基本得出诊断结论。同时,量表、检查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明确诊断或鉴别类似的其他疾病。

科学干预,帮孩子打造正常人生

自闭症最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高强度的科学的教育训练。尽早开始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可以得到改善。很多专家认为,自闭症是终身性疾病,是不能治愈的。如果从生物学异常的角度来说,这也许是对的。不仅是自闭症,大多数的发育行为疾病,如多动症、学习障碍等也被认为是不可以治愈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也许可以说:自闭症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某个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如果这个人成年后除了可以独立生活、工作,甚至还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结婚生子,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与普通人无异。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生动的例子都表明,自闭症儿童可以拥有正常的人生。

接受现实,坚强面对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相信没有哪位父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面对这个足以影响孩子甚至是家庭成员一生的消息,父母的心理反应是复杂、反复而持久的,如震惊、迷茫、质疑、侥幸、悲伤、自责、愤怒、埋怨、拒绝、退缩、失望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不管经历怎样的情绪变化,最终家长必须接受现实、坚强面对,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无条件地爱这个不一样的孩子。

教育训练,长期坚持

医疗机构在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由于自闭症康复训练有着高强度、长期性、一对一程度高等要求,形式以教育、训练为主,而非服药、打针、手术等常规医疗操作,这在资源配置、人力安排等方面大大影响了医院开展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医院通常只能以家长培训班、短期训练、门诊随诊等形式,以教授训练方法、监测康复进展为目的开展对患儿的康复服务工作。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医院开设专门的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可以专业、规范地对自闭症孩子进行一对一地训练。

目前,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长期教育训练的主要是特殊训练机构或学校。但是,这些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性、规范性存在很多问题,很难满足数量庞大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启动,这些问题将会得到逐步缓解。

在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进步往往很慢,甚至在某一段时间,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应该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积极与医生、老师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和教育训练,促进孩子的康复,为孩子打造他与众不同但又接近正常的人生。

Tips:“星儿”父母的4大误区

病急乱投医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父母往往病急乱投医,道听途说,带着孩子到处奔走,一个机构不行再换一个机构,一个方法无效再换一个方法,结果耽误了最佳训练时机。

急于求成 自闭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教育康复是一个特别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一些父母急于求成,短期训练后看不到效果就伤心绝望或轻言放弃。

自我隔离 有些“星儿”父母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就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与社会接触,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要帮助孩子,父母首先应该坦然面对,大大方方将孩子带出去,为孩子创造正常的社会环境。

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为或技能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不忍对孩子“严格”训练,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对孩子进行科学干预,结果都达不到帮孩子提高生活技能的目的。

推荐2个专业网站

“蓝色海洋”俱乐部(.cn)

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动了中国首个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自闭症信息网络平台――“蓝色海洋”俱乐部,定期为会员更新最新的自闭症治疗与干预研究成果、现状以及自闭症患者陪护方式等相关信息。俱乐部会员享有最先了解相关公益活动讯息及优先报名权利、免费领取俱乐部赠送的自闭症相关书籍、每月通过微信公众号(蓝色海洋)获取自闭症相关信息等服务。

“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网站()

因不忍心看到一些家长因信息闭塞而延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更不想看到一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误信网络或广告信息而给孩子误治,2010年,刘合建等一群热爱儿童康复事业的专业人士建立了“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信息共享平台。这个由康复医生、治疗师、特教老师、家长和社工等共同构建的平台,致力于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的康复服务,为儿童康复治疗师提供专业的线上交流平台,其中包括自闭症的一系列知识和教育训练方法、专业康复机构等信息。

延伸阅读:对自闭症的科普共识

为了唤醒社会对自闭症的重视,联合国于2008年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 “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针对中国自闭症的现状,2015年4月2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自闭症之声(Autism Speaks,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与宣传机构)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100多家单位、组织及国内外自闭症的诊断和干预专家,了以下科普共识。

1.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是有明确的生物学致病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2.自闭症以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为主要表现;

3.自闭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4.自闭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行为特征,尚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手段;

5.不看人、不理人、不指点是自闭症婴幼儿重要的早期征象;

6.自闭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7.持续保持每周25小时以上的科学系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患者的预后;

8.自闭症早期干预训练建议以改善交流、行为、认知、情绪为重点,同时注意生活能力的养成;

9.父母和家庭的参与是自闭症孩子干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0.两岁以下的自闭症干预适宜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11.自闭症孩子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更多人的接纳和理解;

12.自闭症孩子危险意识较弱,需要家长精心呵护和社会关爱帮助;

13.友好接纳的学校氛围是学龄自闭症孩子融合教育的关键;

14支持自闭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干预和融合教育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多动症康复培训范文第3篇

平等 快乐 发展

河南濮阳县第二机关幼儿园 李爱红

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老师爱的滋养,特别是一些特殊需要儿童,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如今提倡无差别教育,人们希望他们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该了解特殊需要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使特殊需要儿童接受适宜的教育,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我主张在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接纳特殊需要儿童,使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教育选择权在于家长,尽管在现实层面,幼儿园似乎比家长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这只是目前因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暂时现象。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这种情况也会随之改善。长远来看,融合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将来工作、生活、融入社会积累最初的经验,定将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在开展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的幼儿园中,一些教师和家长会有这样的担心:特殊需要儿童可能会分散教师的精力,影响普通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这种认识可以理解,但也是比较片面的。对于能力弱的特殊需要儿童,幼儿园应安排一位助理教师,负责协助特殊需要儿童的入园适应工作以及其他课程的参与,等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助教老师可慢慢放手。其实,在帮助特殊需要儿童的过程中,普通孩子能获得有益的经验,其社会性的发展也能得到促进。

让更多人一起行动

河南郑州市颍河路幼儿园 文 静

我曾经有个朋友的亲戚,家里的孩子是多动症患者。孩子去过很多幼儿园,都被拒收了。我知道后,向家长表示,我们园愿意接收孩子。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最终那位家长也没有来我们园报名。

特殊需要儿童确实很需要大家的帮助。但是现在回想起自己当年的举动,觉得似乎又有一些冲动。因为教育特殊需要儿童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教育经验,而当时的我以及我们园,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孩子真的入园了,我们是否能够教育好呢?别的家长会不会反对呢?

当我看到《河南教育》(幼教)杂志刊登的奇色花幼儿园的报道后,觉得很欣慰,原来有一群人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做着自己的努力。只可惜这样的幼儿园太少了,大多数的幼儿园都不太具备这样的能力,不敢接收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希望全社会都关注特殊需要儿童这个群体,幼教同人们都去关注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问题并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至少在面对那些程度较轻的孩子时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使一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可以到普通的幼儿园中,和普通的孩子进行融合,早日康复。

新加坡的做法

新加坡花拉公园小学 杨宜颖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是否能够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每个特殊需要儿童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笔者认为,我们要从怎样能够让特殊需要儿童发展得更好的角度来考量。

特殊需要儿童从医学的角度可以分为能够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与无法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两种。在新加坡,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自闭等倾向,就需要带孩子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完成检查后,医生会出具报告,告诉家长孩子的疾病进程以及是否能够纳入普通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虽然有特殊需要,但是仍然有能力适应普通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自行选择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者进入特殊需要幼儿园。

对于那些经过医生诊断情况比较严重的特殊需要儿童,医生会推荐其进入特殊需要幼儿园。这里的老师受过相关的培训,他们会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各种帮助,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笔者认为,如果孩子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家长可选择进入条件较好的普通幼儿园,与普通的孩子在一起能够感染到更多健康的气息。0~6岁是孩子身体和智力飞速成长的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即使孩子进入了特殊需要幼儿园,家长还是要密切监控孩子的情况,并定期带孩子进行复诊。一旦情况有所好转,就应该考虑让孩子进入普通的幼儿园,接受主流教育。在新加坡的小学里,不乏特殊需要儿童在主流学校情况好转的例子。在主流学校里除了普通教师,还会配备经过特殊培训的老师。他们每周会与特殊需要儿童谈话一次,同时密切监测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如果他们有什么异常举动,会马上对其进行辅导,帮他们解决问题、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

点亮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灵

河南三门峡市实验幼儿园 李 萍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我认为融合教育无疑是当前一种比较合适的教育模式,而且学前阶段也是最佳的融合时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十分赞成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也乐意接收特殊需要儿童进入自己所在的班级生活。但必须承认,真正做到融合教育并不容易,但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去尝试。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我会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适宜的对象,按照恰当的比例编班

先从接纳轻、中度且无严重行为问题的幼儿入手,而且一个班建议不超过3名特殊需要儿童。一方面教师能照顾到全体又能兼顾到特殊需要儿童,另一方面特殊需要儿童也不会对其他儿童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两者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2.创设有针对性的硬件设施与环境

包括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器械、专业的老师、适合儿童的教具材料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因为对于特殊需要儿童而言,除了参与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还要在特定的时间里接受专门的康复训练,因此必须采用“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要有特殊技能的保教人员或能提供指导的专家资源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态度、能力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特殊专业技能,掌握处理特殊需要儿童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融合教育。

4.要有支持、理解、参与的家长团队

开展融合教育,首先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和接受融合教育,征得家长支持、理解,共同营造一个爱的环境,平等接纳这些孩子。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班级其他儿童的责任心、同情心,让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去关爱和照顾特殊需要儿童。

爱就在身边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培训中心第二幼儿园

李翠珍 裴立云

我们班的小益发育迟缓:虽然已经五岁了,可是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要小很多;语言发展有障碍,只会几个简单的单音;行动相对缓慢。

她刚到我们班时,我就明白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我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帮助和关心她。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都非常懂事。她不会穿衣服、鞋子,孩子们都主动去帮她;吃饭时,孩子们会主动把饭送到她跟前;上厕所时孩子们会牵着她的手,有时候还帮她提裤子……

我原本以为她什么都不懂,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次大扫除,我和我们班的生活老师擦玻璃、擦灯管,爬上爬下的,干完活儿我就坐在凳子上休息。小益看到了,走到我跟前举起小拳头给我捶起腿来,眯着眼睛看着我笑。她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温暖和感动,我没想到她这么懂事,这么乖巧。

后来,我渐渐地发现,很多事情她心里都明白,就是表达不出来,所以只能借助动作来表达。比如想吃东西时,她会用手指指她的小嘴巴;想上厕所时,她会指着卫生纸让我拿给她;想看动画片时,她就去拿遥控器;想听故事时她会把书放到我手里……

现在的小益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很喜欢上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有一次玩玩具的时候,她的同桌小蕾缺一个小轱辘,小益正好有,她主动把自己的小轱辘递到小蕾的手中。我看到后表扬了小益,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

直到今天,虽然她还不会用“甜言蜜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一下课就会主动走到我的身边,伸出小手摸摸我的手臂或拉拉我的衣角,对我甜甜地微笑。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虽然小益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只要你走进她的心灵深处,让她感受到爱与温暖,她就会用同样的爱和温暖回报你。在这种爱的传递中,我也同样觉得特别满足、幸福。

散落凡间的精灵

自闭症康复师 幽 月

多动症康复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 跟班就读 实验

特殊儿童是指在身心发展的某些方面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近些年来,我校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积极开展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实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工作网络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首先成立特殊儿童跟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校长亲自抓、负总责,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少先大队等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班主任具体分管的工作网络。我校还注重这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制定了《特殊儿童筛查制度》、《特殊儿童评估制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奖励措施》等各项规范和实施细则,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关爱特殊儿童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教育活动的实施、学校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通过培训,自学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后,能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活动,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对学生的了解,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个别辅导,从而把特殊学生统一于同一教学进程中,教师从事特殊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广泛开展活动,探索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的工作途径

1、科学筛查,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学期初,我们召开班主任会议,在保密的基础上对全校学生进行严格筛查。对特殊儿童的确定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把所有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都认为有智力障碍,特殊儿童的范围扩大化;二是认为只有聋哑盲傻才是特殊儿童,忽视情绪行为异常、多动症等特殊儿童。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儿童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前者使正常儿童身心受到损害,使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后者使特殊儿童不能认识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教师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时间久了,会使这些儿童的残障程度进一步加重,会影响以后身心的康复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测查评估的程序:在申报、筛查、测查鉴定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方式方法,以此分析评估,建立档案。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的特点,安排其到教师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班风健康的班级就读,并与班级班主任和教师一起研究教育计划和工作措施。

2、以爱温暖特殊儿童,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对于特殊儿童,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与关怀。首先,教师要承认其差,尺子要放低,不能操之过急。其次,用爱去温暖特殊儿童,独具慧眼,能够发现特殊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最后,要把爱传给每一个同学,要引导鼓励普通学生主动与特殊学生一起学习、活动,以更大的爱与宽容去对待他们,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补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激发自信心。

3、营造和谐氛围,提高特殊儿童交际能力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一直都把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同学和老师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互相关心、尊重、帮助每一位成员。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我们教师除了自己完全而非勉强地接纳那些特殊的学生外,还在班上创设一种积极的气氛,使特殊儿童完全融合到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集体中。

4、因材施教原则,注重个别化辅导

我们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教育环节予以调整,制定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调整

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使用的教材与普通学生相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适当参考了培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作出安排,对特殊学生的教学要求有适度的弹性,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做了降低。

(2)课堂教学的调整

我们教师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各科教学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矫正,对他们加强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进行对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对特殊学生的个别化辅导,注意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学习习惯的表现等,及时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每一点希望的火花。

(3)考核评估方案的调整

对特殊学生的考核评估,不能简单套用对普通学生的考试方法。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对特殊学生的评估标准,其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这些方面有利于残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法。

5、建立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多动症康复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35-01

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导师和引路人,在特教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特教班主任呢?

一、要有爱心

班级每个学生在致残原因、残疾程度、学习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反映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课堂内外表现等方面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放弃班级任何一个残疾学生,尽最大可能关心、照顾班级每一个残疾学生,把爱无私地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不但是教育公正、平等性的要求,而且也是班主任伟大人格的具体体现。

1、正确、客观地看待差异

个体之间,即使是正常人,也会有很大差异,就更不用说残疾学生了。作为班主任,首先是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差异,懂得差异是绝对的、永存的,是一种客观现象,只要有存在,差异就不会消失,是差异使得我们生活的地球丰富多彩。同时,作为班主任,要建立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人是生而平等的,无优劣之分。因此,在这个由残疾学生组成的班级中,无论他们家庭背景如何、残疾程度怎样,也无论他们课堂表现如何、考试成绩好坏等等,他们都是平等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无任何差异,都应得到班主任平等的、无私的关心和照顾,任何人不能因为感情因素而使一部分哪怕是个别学生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无论是聋哑学生还是智障、脑瘫学生,无论是温顺听话的学生还是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绝不能带有任何个人感彩和偏见。

2、培养优等生,激励中等生,转化后进生

俗话说“人的五个手指也不一样长”,在班级中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个差异。我认为,班主任应当在培养优等生、激励中等生和转化后进生三个环节上发挥积极作用。

优等生是班级的佼佼者,班主任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娇不溺,使之更上一层,在班级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中等生比例较大,是班级的主要力量,拉一把就有可能成为优等生,因此,班主任要对他们多加鼓励,勉励他们向优等生学习;后进生虽是少数,却是最需要关心和厚爱的,作为班主任,要对他们多加关照,让他们同样可以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班集体的温暖,努力使他们逐步向中等生转化而不至于掉队。总的指导思想是把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尽量照顾有特殊要求的学生

残疾学生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个别学生会有特殊要求,需要特别照顾。有脑瘫的学生需要行走、锻炼方面的照顾,有多动症的学生需要行为方面的矫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有时有癫痫病的学生需要时时留心等。对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号召班级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另一方面要在班级管理、劳动值日、就餐、就寝、个别辅导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不仅可以促进每一位残疾学生的发展,而且也能使学生之间学会相互关心。

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且对他们的身心缺陷进行康复补偿,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不仅要做好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有超前的眼光,为残疾学生的未来着想、铺路。

1、坚持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坚持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只偏重一两个方面,要坚持素质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在指导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和健康的人格,使学生能够健康、愉快地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劳动教育,增强劳动观念。劳动教育对残疾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班主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养成残疾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在高年级,要加强职业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学到一技或多技之长,为将来走向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心理卫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儿童保健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