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呼吸系统;感染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4] 黄灿媛.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3):306-307.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肺;院内感染;真菌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sceptible factors,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s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Methods The chart files of 54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dmitted from June 2005 to December 2006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as 38%.COPD(518%)was the main predisposing disease,and candidiasis(611%) wa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The main suscepti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re long-term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963%),hypoalbuminemia(593%),long-term use of adrenocortical steroid(333%),and diabetes mellitus.There is no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Fluconazole(922%)is more efficient in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is are important pathogenin the secondary infection in respiratory disease.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is candida albicans.Combined therapy as well as treating fungus infec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ur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Key words] lung;nosocomial infection;fungal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 结果

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见表3。表1 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基础疾病表2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表3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本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3,4]。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2]。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5],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419.

2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3 李从荣,彭少华,李栋,等.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485-487.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日趋改变,死亡原因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对我院2003~2009年1885例住院患者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3~2009年住院患者死亡登记、统计报表及住院病历。死亡病因以临床第一诊断为标准,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病死率按(年死亡人数/年出院病人数)×100%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2003~2009年住院患者病死率情况,见表1

2. 2性别构成:1885例住院死亡患者中,男1260例,占66.8%;女性625例,占33.2%;男女之比为2.02:1,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间有显著差异( P

2. 3年龄结构:住院死亡患者中年龄最大为95岁,最小为1天;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比,见表2。

2. 4主要死因构成:死亡患者致死疾病根据疾病死亡率的高低顺序排序前五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见表3。

3讨论

3. 1我院总病死率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了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自身医疗、保健知识水平的提高,这是病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死亡性别上看:男性高于女性。与国内其它报道一致[1..2]。这可能与男性大量饮酒、吸烟及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有关,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的责任相对较重,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男性人群的身体健康。

3. 2从死因构成与顺位表显示:死亡前五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前五位死亡构成之和为80.4%。我院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居首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2.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死于脑出血、冠心病、脑梗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其病因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心理负担过重,运动量的减少有关,这与全世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逐年递增相同[3]。因此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提倡合理膳食,限制高脂肪、高糖类等食物的摄取,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 3肿瘤特别恶性肿瘤也是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元凶之一。我院肿瘤死亡人数在住院患者死因构成表中居第二位,占死亡人数的18.5%,其主要死于肺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其次是结肠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白血病,这与当前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化学物质污染不断增加,例如:食品中的添加剂、蔬菜上不易洗净的农药等都可造成对人体的巨大伤害 [4]。同时该病还与患者的性格、饮食、劳动、生活、习惯、环境等密切有关,由于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偏大,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阶段,不能进行手术与根治,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医院应重视肿瘤学科的发展,配置先进设备,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使肿瘤患者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4损伤和中毒死因构成居第三位,占总死亡人数的13.9%,这与近年来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车辆与人群相对密集、建筑物迅速崛起、社会治安等因素有关。其中交通意外、安全事故、暴力犯罪是造成损伤、中毒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加强全民法律意识,打击刑事犯罪,认真执行危险性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严禁酒后驾驶),以减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意外伤害。

3. 560岁以上住院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多,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患者的疾病通常累及多个器官、且进展快,易导致死亡。针对各类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应积极提倡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每年到医院进行定期体检,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预防、保健、医疗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确保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冰青,查红春.1995~2001年我院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分

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58

[2] 许传志、李晓梅、蔡乐,等. 1995~2000年住院病人死因分

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3,10(2):67

[3] 冯秀娟. 4525例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07,24(3):335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糖皮质激素;雾化;合理用药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激素,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包括免疫抑制、抗休克及抗感染等,被广泛用于部分肿瘤及血液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原因所致休克、严重急性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1]。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但使用不当,极易诱发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有研究[2-3]报道,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影响机体的糖代谢及脂肪代谢,诱发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还可造成免疫抑制,导致消化道溃疡、细菌感染等发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当前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激素,因其服药方便,简单可行,不会造成患儿误吞,药效发挥更充分等特点,现被普遍用于儿科肺病的治疗[4-5]。根据卫生部相关工作要求,我院积极对相关激素类药物雾化治疗进行管理,以规范我院医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患儿50例,女患儿4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64±1.42)岁;疾病类型:哮喘3例,支原体肺炎12例,急性支气管炎66例,其他9例。对照组中男患儿51例,女患儿3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45±1.62)岁;疾病类型:哮喘5例,支原体肺炎10例,急性支气管炎68例,其他7例。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对比无明显差异,均有P>0.05。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入选病例均经家属同意,同时签署书面同意;②患儿均在开具医嘱处方的前提下用药。排除标准:①合并癫痫的患儿;②有手术史的患儿;③合并有其他呼吸道器质性疾病的患儿。1.3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及内科护理干预,仅按照临床常规流程医治,不予以临床药物监督指导。观察组患儿同时加以药师干预,具体如下:①用药知识理论培训。定期选派临床药物对儿科医护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每次学习课时不低于30min,主要针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临床适应证,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超声雾化、滤网式雾化、射流雾化等各种给药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雾化器的使用方法,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配伍禁忌等。②加强医嘱审核及医嘱监督的力度。对每一张用药处方进行审核,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用药疗程合理、剂量合理、配伍正确、用药符合适应证等。③一对一指导。对患儿家长进行详细的药物治疗指导,提升家长对雾化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若患儿有痰,先让护理人员协助患儿排痰,告知患儿家属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应先口腔内及鼻腔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在患儿进行雾化治疗前1~2h禁止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诱发呕吐的发生。在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指导其采取侧卧位、半坐位或坐位等,每次雾化时间约为15min,以达到最佳的雾化治疗效果。对于哭闹的患者以及口鼻发绀的患儿,应待患儿哭闹停止后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待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应将口鼻附近聚拢的水珠擦拭干净。④不良反应处理。全程观察患儿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对出现包括声音嘶哑、合并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上报,并予以口腔护理,必要时予以抗真菌干预。1.4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使用的配伍正确率、符合用药指征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剂量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当前临床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安全性相对较高、全身不良反应小、局部浓度高等优点。哮喘、支气管炎、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多采取对症处理。相较于传统的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的起效时间更短,药效更高,用药剂量更小,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它是过敏性、喘息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若不能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雾化吸入的方法,用药不当时极易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甚至可诱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6]。有研究[7]报道,用药不合理仍是当前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常见问题。部分病例虽然具有用药指征,但长期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有学者[8]建议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选择中、短效制剂,并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同时尽量使用最低剂量。研究[9]显示,氢化泼尼松、布地奈德属于中短效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研究[10]报道,用药剂量不适宜是糖皮质激素类雾化治疗的常见问题。当前关于儿童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有学者[11]认为,对于糖皮质激素剂量的衡量应以年龄为主,体质量为辅为原则。临床药师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使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临床应用符合下列原则:①符合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应用指征;②用药方案合理,不存在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配伍错误等;③雾化器的使用方法正确;④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2-13]。本研究中首先加强学习,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提高临床药师的权威性。同时定期组织临床药师参加学习,主要进行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提高临床药师对雾化药物用药指征、给药方式、配伍禁忌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加强对临床医师的监督,使临床医师能明确用药的规范性。同时以一对一形式,对患儿家属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及时纠正患儿家属在应用雾化吸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治疗的合理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临床处方的监察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以进一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使用的配伍正确率、符合用药指征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剂量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综上所述,在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使用过程中应用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促进药物的规范应用,并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尉耘翠,贾露露,张萌,等.儿科医师对哮喘控制类用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选择及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9,30(3):408-412.

[2]陈银清,杨成密.临床药学干预对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12):44-47.

[3]马丽,雷丹.我院糖皮质激素处方专向点评及帕累托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116-118.

[4]吕小翠.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0):4-6.

[5]洪磊,林志强.本院2017年上半年门诊糖皮质激素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106-108.

[6]曹桂萍,王玉龙.我院2016年儿科门急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0):253-255.

[7]孙岩.我院临床药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嘱点评的实践[J].天津药学,2018,30(3):49-50.

[8]黄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0):243-244.

[9]杜平.我院门诊儿科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8):237-238.

[10]庞玺振.临床药师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个体化药学监护服务内容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14):68-69.

[11]张跃川,李迎春,王雅君.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21-122.

[12]谷雅君.根据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分析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服务内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161-162.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文第5篇

    护理人员应用心倾听,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结合其基本资料,选择个性化的解释、关怀、安慰、鼓励及启发等方法进行干预。鼓励家属协助实施心理干预,并做好长期开展的准备,日常与患者多沟通,给予安慰、鼓励及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多主动与亲友沟通,多接触社会,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药干预根据患者具体病症,指导安全用药知识及正确服药方法,详细告知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强调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对于用药过多的患者,应嘱咐家属详细记录服药医嘱,禁止自行增减药物情况;嘱咐家属协助做好日常用药记录和观察,便于护理人员掌握情况,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若发现病情明显好转,告知患者及时复诊,以减免用药;若发现病情加重或有并发症,应及时询问责任医师并就诊,以深入查找原因,避免病情加剧。不良生活习惯干预参考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致因,并结合患者生活习惯中存在问题,遵循个性化原则,初期行一对一的改正指导,后定期回访实施情况;重视指导方式选择,可先通过健康教育等方法,得到患者信任及配合,后制定具体可行的近远期目标,注意鼓励家属行督查落实;患者若超重或肥胖,应鼓励其尽量减轻体质量,最好控制体质指数(BMI)<25kg/m2;饮食原则少食多餐,注意低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易消化类食物,少或不食油腻、辛辣、刺激类食物,多饮水,以保持排便通畅;戒烟限酒[4],控制每日乙醇摄入量<50g;坚持适当运动,以散步、太极、慢跑等为宜,场所以环境较好、空气新鲜的树林或公园为宜,运动量可由小量(10min)逐渐增加(30min),原则是微汗不气喘,禁止剧烈运动,可增强肺部供氧量,改善血液循环及心理状态,注意强调长期及坚持的重要性。随访由护士长及护士组成随访小组,开展电话随访和家庭探视,电话随访1次/周,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心理、服药、生活及运动情况,家庭探视1次/月,行常规体征检查及健康教育,并对生活习惯问题实时阶段性指导,将随访内容记入健康档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施管理。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依从性:包括遵医服药、清淡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及良好心态,结合家属记录和家庭探视情况,实施评价;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量表(BREF)[4],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4部分,分别计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由患者自主填写,特殊患者可由家属指导或代填;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次数和时间。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工业污染、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致死率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期,经住院治疗及护理,病情即可缓解,但此症以多处稳定期为特点,故较院内护理,院外护理对病情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样甚至更重要。近年来,社区护理是开展较多的院外护理,也是护理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引起了卫生及医疗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本组结合呼吸系统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充分考虑生理、环境、认识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1],制定了个性化的社区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住院次数和时间明显,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说明社区护理的开展值得深入研究。

    本组总结如下: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水平,帮助其正视病情,树立治愈信心;心理干预可帮助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促使生理健康的恢复;用药干预是病情改善的保证,严格遵医嘱,做到按时按量服药,可预防病情加剧,注意一旦发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应及时通知责任医生并入院就诊;不良生活习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干预重在建立患者的自觉性,并结合家属的监督;随访工作的开展,可定期确定患者病情,核实患者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巩固患者的治愈信心,增加长期坚持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