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训练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9例,为其治疗好转出院后,对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给与出院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47例,女22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8例;语言清楚、流利者42例,语言不清楚者24例,失语者3例;肢体功能:肌力0―2级27例,3―5级42例。
2 出院指导
2.1心里指导恢复期病人一般急于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而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家属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与心理支持和安慰,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起做康复的积极情绪,讨论成功病例的经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克服自我封闭,提高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1]
2.2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合理用药,不要听信别人,自行再加药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控制血压要平稳,血脂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要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从发病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病情不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发病一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6个月为后遗症期,也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获得一定效果。
2.4 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①.训练正确的卧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②.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③.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④.活动四肢关节:肩关节屈曲活动、肘关节伸展活动、前臂旋后活动、膝关节伸展活动、髋关节外展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⑤.坐起与坐稳训练: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坐稳训练。⑥偏瘫上肢的训练: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⑦转移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转移到床上、⑧站立与行走训练: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⑨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穿衣物、脱衣物、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活动。⑩。听和说的训练:说名称指物训练、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利用手势或表情训练。
2.5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训练中经常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训练可暂停1-2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果出现手肿胀,要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3 小结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中风病人有不同的残疾,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如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多数患者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家中不能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康复训练方法,在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68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75-0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最常用的成人髋关节重建手术,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并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1]。术后良好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科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对5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康复护理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37岁至90岁,平均年龄64.5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6例,髋关节炎1例,股骨颈骨折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均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病史。术前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患者因被动地限制了活动,使正常的生活秩序发生了改变,手术创伤较大,使患者产生心理负面刺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疏导,与患者及家属耐心交谈,一方面交谈施行手术的重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术后恢复过程,消除顾虑;另一方面介绍典型病例,让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对手术有信心和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备血、留置导尿、围手术期用药。
2.1.3 皮肤准备 骨科手术是无菌手术,所以对手术区的皮肤准备要求很严格。去除手术区域的毛发和污垢,减少细菌污染,预防切口感染。备皮范围上至腰部,下至膝部以下,前后过中线,包括会皮肤。人工关节是异物,一旦感染将导致手术失败[2]。
2.1.4 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 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吹气球锻炼,加强肺功能;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练习在床上仰卧,并做腰肌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和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如肢体颜色及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2.2 护理 保持正确的,防止髋关节脱位。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不要卧于患侧,两膝之间置软枕。为预防髋关节脱位,手术完毕回病房,因麻醉作用未消失、肌肉松弛,如搬运不当或患者躁动易造成髋关节脱位,使手术失败,所有搬运或翻身等护理操作都应保持髋关节外展,患肢中立位,避免屈曲和内收[3]。
2.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预防切口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观察切口渗血情况,渗血量较多时,应通知医生及时更换敷料并查找原因,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严防大小便污染,定期换药。术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与无菌,妥善固定,防止脱落,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低于50ml时,可拔管。
2.2.4 术肢血液循环的观察 严密观察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肿胀情况。为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我科常规术后12小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次/天,疗程7-10天。均无DVT发生。
2.2.5 疼痛护理 手术后伤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饮食、睡眠,不利伤口愈合,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因此应重视术后疼痛控制,评估患者疼痛性质、时间、程度,安慰患者,分散注意力,遵医嘱使用镇痛剂,保证患者休息。
2.2.6 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患者因伤后疼痛不愿意翻身,加之老年患者多因体质差而懒于活动,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术后给予充气床垫保护骨突出处,经常按摩、温水擦浴,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翻身时应注意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两腿之间夹一大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4]。同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做扩胸运动,有效排痰。留置导尿管者,定时尿道口专项护理和膀胱冲洗。为预防便秘,饮食方面指导食营养丰富、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忌烟酒,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000ml,指导患者每日对腹部顺时针按摩数次,保持大小便通畅。
3 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耐力,接受能力,遵循持续、缓慢,循序渐进的原则,着重患肢的康复。
3.1 术后早期(术后1-7天)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的情况下,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髋膝关节不动,绷紧大腿和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保持肌肉张力;踝关节及足趾主动屈伸运动,练习时注意踝关节屈伸范围要大,每次3-5秒,每日3-4次;坚持抬臀运动,健肢膝关节屈曲,足底用力,两肘关节为力点,将臀部抬起,保持20秒,每2小时抬臀一次。
3.2 术后中期(术后8天-2周) 开始转移:先由卧位到坐位,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的训练。被动曲髋屈膝运动。早期遵医嘱使用CPM机,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最小角度(一般30-40o)开始,以病人能耐受为宜,逐渐增加活动强度,每日2次,每次0.5-1小时;坐位运动,术后指导和协助患者将患肢移床边,屈健腿伸患肢,利于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坐起将患肢自然垂于床边,每天2-3次,髋关节屈曲度不超过90°;床旁站立运动和步行练习,坐起无头晕等症状后,可练习由坐到站的位置,并进行扶拐立位和步行练习。在床边坐下,先下健肢再下患肢,站立时患肢外展,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动作。扶双拐支撑时,身体重心在健侧,患肢不负重,扶双拐行走时健腿先迈,患腿跟进,拐杖随后。专人保护,每次20秒,每天2-3次。
3.3 术后晚期(2周以后) 继续加强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患肢不负重,拄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手杖,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
3.4 生活方式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睡姿(睡眠时两腿之间放一大软枕头,勿交叉双脚),正确的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下床方法:患者先保持坐立位移至患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助行器站立。上床时按相反程序进行。
3.5 出院指导 给每位患者发放科内编制的人工髋关节康复病友手册一本。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到“三不”,即不坐矮凳子或软沙发,不翘“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遵医嘱定期复查,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X线片、向医师随访。指导院外继续加强肢体功能练习,注意安全,严防跌伤。宣传坚持锻炼的意义,保证康复护理的连续。
4 讨论 对于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除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术后康复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三者相互结合才能使患者缩短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树立了独立生活的信心,从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220-221.
[2] 于金秀,赵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66-67.
关键词 纯中药特定穴位离子导入 脑血管病后遗症 康复功能训练
资料与方法
2002年9月~2006年9月门诊收治脑血管病后遗症82例。研究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0~82岁,平均58.97±11.74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6~39分,平均23.95±5.43分,Barthel指数50~85分,平均63.09±8.62分。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80岁,平均63.15±8.02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0例,脑梗死后遗症30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6~38分,平均23.92±4.98分,Barthel指数50~85分,平均63±7.66分。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①研究组:病人平卧于治疗床,颈内动脉系统病变者,取肩、天宗、肩贞、曲池、外关、环跳、风市、足三里、丰隆、悬钟等穴,椎动脉系统病变者,加双侧风池穴,伴有语言障碍者加廉泉穴。纯中药提取液(水蛭、当归、川芎、红花、三七、黄芪等)每穴位10ml注射到药垫上,通过离子导入仪在以上诸穴位进行药物导入,导入时间为每穴位40分钟,中间换置正负极1次。然后进行康复功能训练60~90分钟,每日1次,每60次为1疗程。②对照组:行康复功能训练60~90分钟,每日1次,每60次为1疗程。
结 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研究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23.95±5.43分,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积分21.38±6.2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3.92±4.98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23.22±4.88分,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比较:研究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积分63.09±8.62分,治疗后71.3±9.04分,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积分63±7.66分,治疗后65.37±8.04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我国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重组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值得借鉴的经验不多,尤其是将祖国医学的中草药、经络学与康复功能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在国内尚属首创。
由于脑血管病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运动神经元通路及应激功能完好,故给予适量的电刺激,可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代替丧失的肢体活动,功能性的电刺激不仅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也刺激传入神经,对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病主要是因“风、火、痰”为主因,病及心、肝、脾、肾等脏,本研究中药物导入的穴位均为阳经。因为风邪多犯阳经,阳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阳经的循行通过经络都与脑部联系,从而能改善脑部症状,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经脉循行,我们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因廉泉穴有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作用,故有语言障碍者加廉泉穴。而风池穴有增加椎动脉供血作用,所以椎动脉系统病变者加双侧风池穴。
中药配方中水蛭功效为破血祛瘀,通经消。水蛭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能阻碍血液凝固;同时水蛭中还有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从而改善微循环。当归补血活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白鼠的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有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凝聚作用,对形成的凝聚块有解凝作用。三七止血散瘀定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且能加快血流速度。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
本项研究通过中频电离子导入仪在特定穴位导入以上药物后,进一步加强了肢体的血液循环量和增加了经络对脑部神经中枢的刺激,再配以康复功能训练,结果表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Barthel指数的改善程度治疗后也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指数积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
在研究中每15次、30次、45次、60次我们均作1次康复评估,前3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直到第60次研究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病人需经1疗程治疗后才有明显改善,至于再延长治疗时间结果如何,因多数病人不予配合,未有结论。
我们还发现在研究组有2例脑干病变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无变化,考虑为脑干代偿功能较差所致,因病例少,未做统计学处理。
参考文献
1 蒲传强,等主编.脑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2 赵学礼,等主编.中风康复治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乳腺癌 根治术 康复训练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47-01
乳腺癌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据国内医疗卫生部门统计,近年来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趋向于年轻化,是导致女性死亡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目前,国内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根治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日常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必须引导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技巧,从而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取本院2011年1月-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均为女性,年龄29-74岁,平均(52.1±2.6)岁。本组病例中,左侧乳腺癌37例,右侧乳腺癌28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24例,改良根治术41例。
1.2 方法。本组病例均于术后第1d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五指同时屈伸、握拳运动。术后2-3d,开始进行腕部、肘部屈伸动作。术后4-5d,患者练习使用患肢洗脸、刷牙,就餐时使用患侧手持碗、杯等。术后6-8d,患者练习患侧手掌扪对侧肩部、同侧耳廓等动作。术后9-10d,切口缝线拆除后,患者开始锻炼患侧肘关节的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次锻炼可以使用健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缓慢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术后14d,患者开始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双手左右大幅度摆动、摆臂运动、上肢上举、双上肢交替上举、双手十指在脑后叠加、煽动臂膀运动,以及两肘在面前开合,并早保持两肘高度一致,并向后大范围展开。以上康复训练项目6-8次/d,3-5min/次,由病房护理人员负责指导,并且监督患者康复训练的完成情况。对于个别严重疼痛或不敢运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以耐心的解释与说明,使得患者理解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
2 结果
通过规范、系统的根治术后康复训练,本组病例中,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40例,生活自理22例,总有效率为95.4%。
3 讨论
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根治术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与结缔组织。由于根治术的切除范围较广,患者在术后不能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将会严重影响到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术中创伤较大,加之患者的胸部包扎时间较长与刀口疼痛,多数患者在术后不愿意自主进行患侧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而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及早对于患侧上肢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不但可以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淋巴回流,而且对于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2]。因此,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从而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自愿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为尽快恢复患侧肢体功能赢得时机。
目前,在国外医学界中普遍认为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治疗后,应及早进行患侧功能的康复训练,在腋下切口处瘢痕组织尚未形成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防止腋窝周围肌肉萎缩、瘢痕挛缩与关节强直,而且避免了挛缩瘢痕组织压迫患者的腋静脉,使得腋静脉的回流受阻明显减轻,患肢活动也有利于促进了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淋巴回流,减少水肿等症状的发生机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肢上肢的功能。因此,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必须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选择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于保证患侧上肢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力与切口愈合状况等,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而影响伤口的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宜过小,以免影响到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一份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表,每天记录患者康复训练的情况,逐步增加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动作与活动量,加量时一般不增加新的动作,争取患侧上肢功能的尽早恢复。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继续坚持患肢功能康复训练,可以重复住院期间进行的各项康复训练动作,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运动必须保证每日坚持,以保证患侧上肢与肩关节活动范围早日恢复正常。为了保证各项康复训练动作的协调、轻松、自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在出院坚持以下几项康复训练:①上肢旋转运动:患肢上肢自然下垂后,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缓慢抬高患肢直至最高点,从身体外侧恢复原位。注意在患侧上肢高举时,应尽量保持伸直,避免弯曲,保证动作的连贯性;②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注意保持抬头挺胸。同时,患者在出院后,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等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患者的创伤较大,加之术后疼痛感与胸部包扎时间较长,患者不愿自主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在术后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侧上肢的血液与淋巴液回流,松解与软化瘢痕组织,在有效减少了患侧上肢出现水肿与功能障碍的同时,逐步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早日恢复生活自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手外伤术后 功能恢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手外伤85例,男73例,女17例,年龄10~60岁。骨折合并关节损伤35例,肌腱损伤30例,神经损伤10例,断指再植10例。手功能恢复正常81例(95.3%),手功能基本恢复,活动受限但能胜任生活和劳动 4例(4.7%)。
评估:①外观:观察手的状态,有无瘢痕、伤口、红肿、手指畸形、皮肤营养等。护士应掌握手在休息位和功能位的正确姿势。②运动功能: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灵巧性。③感觉功能:包括浅感觉(痛、触、温度)、深感觉(震动、位置、运动觉)、复合感觉(两点辨别觉、质地、形状、轻重等)。
康复训练护理:①心理指导:术后由于疼痛,担忧和对功能锻炼的不了解,患者常对功能锻炼的意义持怀疑态度,护士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教育,耐心解释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功能恢复良好的典型病例,讲解康复训练过程及效果,让患者目睹训练效果,增加信心,消除顾虑,积极配合。②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将训练时间、方法、程度、次数及出现不良情绪等制成表格,指导患者训练,定时检查。一般术后1~2周保持肢体功能位,2~4周进行限制性早期活动,4周~3个月进行适当的主动活动,3~6个月骨折愈合,外固定祛除后进行强度渐强的抗阻训练。
手部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外固定期间积极屈伸活动手指,用健手进行患手各关节的被动屈伸,以不引起再损伤为限。疼痛消失后变被动为主动活动,同时做不影响固定的腕部活动。祛除外固定后,指导病人作缓慢的主动屈伸活动,每次争取达到最大范围。
手部肌腱损伤的康复护理:肌腱松解术后一般24小时即可祛除敷料,指导患者做患指主动屈伸,每日3~5次,每次屈伸25次左右,同时做健指主动活动。当患指主动活动无痛,活动范围正常时可开始抗阻力活动。肌腱修复术后需要用石膏托或铝板固定3~4周。应首先活动未固定关节,患指3周内不能活动,以免破坏腱鞘与肌腱之间刚建立起来的血管供应,致肌腱坏死。外固定祛除后可进行患指的主、被动活动。
断指再植康复护理:术后3周开始做未制动关节轻微的屈伸活动,4~6周以主动活动为主,练习患指屈伸、握拳等,6~8周应加强运动和感觉训练,有主动运动(如分指、对指活动,可采用握力器、分指板、矫形器等)、被动运动、按摩等。被动活动各关节,增加肌力和手指变形。还可进行作业练习(如捏球、拣玻璃球、旋动健身球、写字画画等。动作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活动复合和精细度。
康复训练原则:手外伤康复的关键是正确的进行手指活动,应遵循早期安全原则。从5~10分钟/次开始逐渐增加,每日2~3次,20~30分钟/次。被动活动要轻柔、缓慢,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后期以主动训练为主。病人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注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出院时应重点介绍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指导,强调随访和复诊时间。
讨 论
康复训练是手外伤术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全程性康复教育、指导,督促实施,让患者了解康复知识,掌握康复训练技巧,积极配合,持之以恒,正确锻炼。结果表明,及时、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既保证了手外伤愈合,又能尽快恢复手的实用能力,实现了患者心理、社会、和职能的重
建。康复训练的实施和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