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原则高校

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面对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涵义及主要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掌握信息网络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袭,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是基于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结方式而建构起来的工作体制、管理规范和工作方式等。它涉及组织领导、阵地建设、监控管理,工作保障、网站吸引力等方面。

网络思想教育运行机制的原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根据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应体现下列原则:

1、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保持一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坚持目的性原则,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来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2.科学性原则。任何有效机制,都是对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正确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就要按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不能简单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必须科学总结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把功夫下在探索规律上,尽快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的转变,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3.整体性原则。目前,有的学者从功能出发,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包括政治导向机制、思想教育机制、道德规范机制、氛围营造机制等;有的学者从管理角度出发,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包括领导机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应坚持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也要注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从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

4.民主原则。在网络面前,不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接受内容和过程是平等的,甚至可能出现教育者所掌握的内容不及受教育者的现状,从而对教师的权威地位带来了冲击。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的角色观念,树立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平等、诚恳的姿态与学生交流,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网络,提高学生明辨是非以及对网络各种信息能正确选择、辨别、分析的能力,这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始终要把握的。

5.重在建设的原则。重在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组织领导、总体规划、阵地建设、信息监控、网络建设等方面,这项工作总体上处于起始阶段,应以积极主动、大胆探索的精神,边利用边建设,以建设为本。

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途径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其目的是为了探索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组织领导体制。高校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同时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构筑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需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加强阵地建设。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非、反的东西必然去占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在网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1)规划和建设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切实针对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专业学习成才的有关问题,加以引导和帮助,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积极利用BBS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通过BBS获取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3)开展网络心理咨询。针对大学生对网络的极大兴趣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网络的及时性、匿名性特点,更有利于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4)利用网络开展“两课”教学。让“两课”进网络,就是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这种设计能明晰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其联系,给学习者一个较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这样,既便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更新,又便于学生自主性和选择性学习。同时建立相应的德育资源信息库,拓展和升华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网络“两课”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可以增进师生的思想交流。

3.不断增强吸引力。网络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没有了活动的网络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网络具有交互性强、自由度高的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网络谈心,开展网络设计大赛等有影响的活动,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点击率是网站的生命,没有点击率,就没有覆盖面,也就没有教育效果。借鉴商业网站的运作模式,保持网站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是提高点击率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大学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应时代的拓展领域,正在逐渐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部分,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空间、渠道等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是教育工作者现在面临的窘境。但现在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在还没有一个整体的研究体系,各项研究都正在探究,为高校科学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信息网络时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人类正在进行一场技术与信息为主角的网络革命时代,互联网正在以一种极致的速度覆盖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为人类的信息带来了崭新的工具,他对社会的诸多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网络的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和个人参与性为人类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若干的问题。网络的特点使得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带来的不良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也受到了侵蚀和摇动。

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信息导致大学生思维混乱,面临多种的文化信息冲击时,容易使得自身的思维趋向于多元化,价值选择更加困难,难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西方极端主义者利用网络传播自己的霸权主义,大学生处在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前端,因其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易受西方文化影响,对自身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在网络信息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未经筛选,直接传输给学生。现代大学生易受信息污染,辨别能力不高,处于信息潮流前沿的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也因此大受影响。在网络中,因其隐蔽性、虚拟性,使得广大学生易在此放松,释放自己平时压抑的心情,满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满足感。同时,这样子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现实生活中更加压抑,不愿意相信周围的人群,使得人际之间冷漠,学生自我的孤独感、孤僻等情况加重。

网络对于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信息网络时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在面对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建立更加适用,备受高校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回应网络的高速发展。要正确有效的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需要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以网络为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

1、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和方式转型的需要。

网络时代的兴起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且因为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并不能够彻底的了解学生的问题,教育方式的不灵活也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学生喜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新媒体环境具有多趣味性、多元性,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求知欲望强、兴趣强烈、接受新鲜事物强烈,对网络的接受能力远非其他事物能够比拟。思想网络教育工作的开展现在并未进入到高速发展中,一方面是现在专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太少,对网络的认知不高,对网络思政的理解也很局限,并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另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不高也会影响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网站这种网络载体就意味着一种知识传播型的工具,加快网站的制作,更新信息和内容,将传统的思政教育融入到新媒体环境,利用新媒体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全新的工作手段和方式服务于广大的学生。

2、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净化高校网络信息源的需要。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宽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信息。未经筛选的信息对识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们影响很大:大学生们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受到影响;易受“西化”思想影响;自身交际能力减弱,自我不认可度增高;道德行为失范等。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的辨别能力,信息识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培养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需要。

目前高校教师并没有满足日益增加的网络阵地教育者需求。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养不足以及对网络的认知不足,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没有进入时代的需求。掌握网络技术,了解网络动态,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网络的优势侵入大学生阵营,以全新的理念、新颖的活动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培养新一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时间活动的需要

最贴近大学生生活得主打校园文化和贴进学生生活高点击率、文化多样性的网络相融合,利用网络信息的舆论性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筛选出不良的文化信息,主导着香园文化建设的方向。通过思想政治的引导,是的大学生们在网络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中陶冶功能的发挥。同时,将高校文化的建设引入信息时代的前沿,让学生在网路中能够感受并吸纳网络信息中的“文化”,促进学生成才,建立信息化校园。

四、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正面影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接触的往往是我们传统思想,与现在网络上多元化的文化因素相冲击,使得学生的思想发生混乱,难以辨别正确的事物。另一方面,传统的思考模式固定,对自我有很大的限制,在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不能够紧随信息的前沿。同时,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单一,取得的效果甚微,完全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网络的隐蔽性、开放性使得学生能够在网络中放开自我,使得教育者完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特殊情况提出特殊解决办法。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有针对性。

五、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措施

1、加快阵地网络建设,加强信息筛选

网络思想政治的开展要建立一个坚实的网路阵地.,建设的思想政治网站不能如同虚设.集合全方位的知识,娱乐.学习.信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为一体的网络系统,以高水平特色和丰富形象的内容吸引广大学生的点击率,建设一个绿色无危害的网络环境.同时,将高校的校园文化引入到网络阵地中,让大学生在经常接触的地方接收到这些教育信息,并逐渐的吸收到自己的意识中,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为广大的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交流情感等.

2、加强思政教育领导,打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1)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接受网络信息冲击的并不仅仅是学生,同时教育工作者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坚守能力以及辨别能力都不足的情况,带给学生的危害远远比网络大的多.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让广大的群众对传统文化有深度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尤其是对广大的青年工作者,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提高大家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素质等;而且,加紧建设有影响力的健康网站,引导广大教育者正确选择信息,拥有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

(2)树立思想政治理念,掌握网络使用技术

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念结合当代的网络技术,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貌面对大众,使得网络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认识到网络能够带来的威力,利用网络独特的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建立坚实有利的网络阵地才能够发挥出网络的魅力.在思政工作的开展中,教育理念及网络实用技术缺一不可.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的方法

在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中,首先要获得学生的喜爱及归属.让学生喜欢上建设出来的思想政治的网络阵地,学生才会去观看去吸取信息,才能创造学生温馨的网络思想教育环境.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网络阵地建设中,加入多元化元素.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加入到校园建设中来,将他们的想法融入到大学建设中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力.同时,对于学生在网络中提出的意见或是想法要及时回馈,对于可执行的意见迅速加入到行动中去,增强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3、加强对教育对象的引导和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辨别能力

如何在良莠不齐的信息潮流中挑选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面对不良文化的侵害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一系列的反击。

(1)建立综合及交流平台

将各方面的文化及信息进过初步的筛选以后集合到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让大家最常见接触到的就是一个健康绿色的环境,减少接触不良信息的源泉.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到网络平台中,让大家在无意识中就接受到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在面对如海般的信息,自我就用用识别.挑选能力,强化教育对象本身.同时,要建立一个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对于学生的意见,要敢于执行,敢于打破常规,无法执行的要迅速作出回复并解释原因,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2)引入心理引导因素

将心理咨询等教育方式引入到网络中.因为网络中可以匿名发表言论,所以很多学生敢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疑惑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设立相关的功能区,一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及时采取措施作出最佳回应。

参考文献:

[1]《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网络引人问题》,辛国庆。

[2]《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骆海峰,王增明。

[3]《发挥关工委优势,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燕。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夏晓虹主编,2008。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载体建设 思考

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角度而言,凡是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不是某种活动方式,而是某种方式的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载体类型,充分地利用这些载体,就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

一、教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教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基本载体之一。教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从小学到大学开设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这是理论化、系统化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这类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类是各种科学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主要目的不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但也兼具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功能。教学类载体主要有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要素构成。教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行的目的就是在思想道德认知、理想信念培养、道德评价能力等方面使学生得到培养。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观看法、问答法、发现法等基本方法,基本方法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载体活动基本客观条件,是为了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中介物。教学手段包括教学用书、直观教具(实物、图片等)、视听工具、电脑网络以及专用教室等。在运用教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时,要善于“因地制宜”,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二、管理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师生活与各种管理密切接触,管理育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之一。在各种管理中加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得管理活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在管理的目的性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使得管理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连接;在管理的计划性、强制性、组织性、规范性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达到既实现管理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也实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作用。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一方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运动得到了切实有力的组织、制度和物质保障,增大了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权威性,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人们心中的确定性,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从“务虚”走向“务实”,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另一方面,明确在管理中加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使得各种管理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以德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为管理注入“灵魂”,使管理的境界得到了提升。

三、活动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阵地,在各类活动中注意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有利于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导向,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挖掘”或“注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校园文化活动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文艺比赛、电影放映、各种展览(书法、美术、摄影、图片展)等,还有“志愿者服务”“青年文明号”“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有些活动本身即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应注意下面问题:第一,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应该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第二,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集体活动,反映在人们意识当中就是集体主义。因此,任何校园文化活动都是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第三,注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具体内容要因活动而异,一定要和具体的校园活动本身结合起来,“注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式要简单、明了。第四,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认真组织活动,把师生吸引到活动中来,把深刻的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网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网络技术在军事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提供了平台。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量大、传受平等、交流直接等显著优势。然而,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难以应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如何利用好军网资源,增强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军网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军网(军队内部网)是一种和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它使用与互联网同样地技术,建立在军队组织的内部并为现役军人提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军军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军网运用的范围和领域有很大的拓展,一些单位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栏,并就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一工作开展了各种有益的尝试,但就整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不理想。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一是对网络的功能作用认识不足。很多人误认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提供交流平台。事实上,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载体,还是一种社会环境,一种人的生存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1]。二是缺乏教育创新意识。网络是一个新事物,由于网络技术普及工作不够,目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对网络的优势和给官兵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三是缺乏“阵地”意识。从全军范围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但在一些部队和一些领导那里,还缺乏“阵地”意识,对开辟和占领网络阵地的紧迫感不强,导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精力的投入上,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一是信息网络技术不强。目前,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政工干部并不多,有的只会简单的电脑操作,有的甚至是“网盲”或“半网盲”,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二是信息驾驭能力不够。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信息辨析能力。还有的只是简单地拼凑网上信息,而不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官兵的思想特点和部队实际,从中提炼出有说服力的教育内容,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理论基础不实。当前,部队普遍存在懂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懂网络技术的人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这使得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履维艰。

(三)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主要依靠传统手段, 无非是在网络上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页而已,双向的互动交流、在线交流少。进入思想政治网页往往是严肃的画面和文字,缺乏生动活泼的内容和鲜活的画面,容易使官兵产生逆反心理,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同时,由于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容量受限,受众面窄,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军网快捷、生动、开放、交互等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2]。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

(一)教育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从广义上讲,就是网络空间里信息、知识的人、传播者。狭义上讲,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教育主体的实效性取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否具有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较为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又能跟踪网络发展的现状和自如地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因此,是否具备和建设一支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出色的主体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是能否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前提,是影响和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导因素。

(二)教育客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主体的引导下接受、并实践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个体或群体,具体到军队,教育的客体就是指全体官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直接反映就是客体的实效性,客体的实效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评判标准,客体能够按照主体意向形成主体以期其所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教育客体是双重身份的统一体,相对于教育主体而言,他们表现出客体身份,他们是主体引导、观察、改变认知的对象,而在接受、内化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客体则又表现出主体身份。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客体的要求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教育引导,实现客体所应具备的客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人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交往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存发展方式。”然而,网络具有两面性,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来讲,网络上的信息有的有利于人们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的对原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和积极效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它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作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监管,引导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其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新时期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很实际的一项工作,从中央到学校都在强调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很多学校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也有不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呢?不同的学者加上不同研究视角,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还是有差异的。我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特征,但作为一种新的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较,又有一些新的特征。

(一)从“他”到“你”——教育双方地位的平等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人们的网上交往无须考虑自己或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等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不必顾虑世俗间的偏见和利益冲突,避免了现实世界的危机和压力,缓解了各种矛盾引发的面对面的冲突,人们的交往更深层次地体现为“自然之我”的宣泄,心灵的沟通成为思想意识联系的纽带。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平等的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3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参与,得到了学习机会,在这一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从“灌输”到“对话”——教育活动的双向性

与传统的单向灌输不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原有单一的“灌输式”、“说教式”,实现了由“灌输式为主向“对话式”与“灌输式”并重的转变。网络思想教育更加突出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只是居高临下地一味说教,因为这种做法会使理论变得更加枯燥、干瘪,显得苍白与无力,使受教育者感到厌倦,失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它是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与交流、对话,采用讲解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给受教育者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去辨别、去分析,引导他们去思考,使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从“一”到“多”——教育方式彰显个性化

因特网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自觉自愿互联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与传统思想教育的模式化和划一性相比较,网络思想教育更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兴趣,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理论的宣传,同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实际,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

(四)从“点”到“面”——教育对象的广泛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得以借助于技术手段,克服了时空障碍,使人类的交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天地。同时,网络空间的出现克服了以往受时空限制的“点对点”的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点对面”甚至是主体之间的全方位的交流。过去人们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与一人或几人在特定的地点进行交流,在网络时代,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当然,在遵守网络伦理、法规的前提下)同自己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交往。因此,网络使人们交往的内容、交往的形式和交往的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活动空间。在网络时代,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渗透到全社会各个方面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人人都将同时扮演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角色。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类的发展过程是相扶相携、相互作用的过程。网络的虚拟性的特点,使人的社会化遇到了冲击。马克思·斯劳卡说过:“技术用某种我们并不总能预见的方式,规定着我们的行为,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技术抚摩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沉湎于斑斓的网络世界,尽情承载着网络所赐予的便捷和快乐,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以致人类数千年来凝结而成的伦理道德体系在网络社会中也将经受更多冲突、碰撞与失范的考验。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网络交往的正确引导,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一)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宣传阵地

目前,网络虽然有着巨大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许多要求,但是人们进行网络交往活动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网络上建设阵地,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面对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新兴媒体,我们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跟上时代的潮流,运用网络的巨大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就需要将科学理论体系展现在网络上,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呐喊,有中国化的传播,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理论,交流学习体会,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等。“红色网站”的建设,“能够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和理论学习进行很好的结合,使同学们主动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的建设,直接参与教育过程。”

(二)注重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在接受传播者的信息时,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他们由于价值观等正在形成,加之对外面的世界缺少更多的了解,所以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有时会失之片面。这样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网络建设知识,研究网上思想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教育规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既懂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规律,积极参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收集、分析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过程中,有些学校会遇到人员(既懂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规律)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中培训和选拔人才的做法,组建一支政治素养高、品德好、有较好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学生队伍,让他们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来源于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的思想状况、他们需要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等,都有较好的了解,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就比较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更新观念,转换模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不足之处,但也有自己的长处,如: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隐匿性等,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不要一谈新的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把传统方法说得一无是处,更不应把新事物说得天花乱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