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失语 康复

资料与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以下称失语症)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岁,失语类型分别为布罗卡失语1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20例,命名性失语28例。

纳入病例标准 ①首次发病;②发病7天后;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灶单一;③符合汉语失语症分类诊断标准。

排除病例标准 ①有意识障碍者;②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③有精神症状不配合者;④不愿参加者;⑤文盲。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治疗方法60例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种类与疗法一致。康复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限为1个月,每天上、下午各训练1次,时间为30min,一对一进行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失语症语言功能检查采用北大一院神经内科制定的标准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进行检查(ABC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采用schuell刺激训练法,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结果评定 康复组与对照组在1个月前、后用ABC方法各评定一次,用失语商(AQ)进行组间方差检验。

结 果 急性脑血管病失语症康复组患者,接受语言功能康复训练1个月后,语言功能明显改善,好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性。结果见表1。

讨 论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70%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症状,语言障碍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语言康复训练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重建和恢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语言交流障碍对患者的影响,使其恢复说话的能力,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研究都证明,脑血管病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是有效的,而且越早越好[1],即在发病l周内就开始康复训练[2]。我们的研究也证明这一点,康复组语言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资料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29%~71%[1]。研究表明发病3d内的急性卒中患者有5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伴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易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2],易发生脱水、营养不良、皮肤压疮、误吸性肺炎等,从而影响康复和预后。我院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101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基础上,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01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36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病例,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均伴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1.2 纳入标准 (1)病程1~4周;(2)临床诊断并经头部CT或MRI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具有饮水呛咳、吞咽障碍的症状,多伴有构音障碍;(3)洼田氏饮水评级≥级;(4)患者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

1.3 方法 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和安全警示。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不能经口进食或存在高度误吸风险者给予鼻饲。

1.3.1 基础训练方法 主要是通过口运动训练有意识地提高对唇、舌、声带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吞咽。(1)舌运动训练:舌向前、左、右反复伸展,反复紧抵住左右口角、上颚及上下牙龈;早期若患者不能进行舌的主动运动,可用湿纱布包住舌头,然后用食指、拇指捏住患者的舌头,引导进行各个方向的运动。(2)进行咀嚼肌、颊肌的训练,即最大限度地做鼓腮和咬合动作,反复训练5~10次。(3)软腭上抬训练:早期用压舌板下压舌暴露软腭,用冰冻过的棉棒接触以前腭弓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喉壁及舌后部的刺激部位。应大范围、长时间地触碰刺激部位,并慢慢移动棉棒前端,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寒冷刺激能强化吞咽反射[3]。(4)喉活动训练:早期用手进行喉的被动上下运动,患者利用发“啊、依、噢”等声音做喉的主动运动,也可以让患者做点头样空吞咽动作。

1.3.2 摄食训练方法 摄食训练以安全管理和口腔卫生为基础,随着基础训练带来的功能改善,以阶梯式推进,是一种综合性训练。患者取坐位,躯干前倾约20°,颈部稍微向前弯曲,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食物容易进入食道。不能坐起者可采用健侧卧位。选择容易吞咽的黏稠糊状食物(如豆腐脑、酸奶、蛋羹等),逐步过渡到固体、液体。注意每一口的量不要过多或过少,一般先以少量开始(1~5ml),应该在专业人员确定患者安全的一口量后,方可进行喂食。另外,推荐使用小的表浅的勺子,同时,进餐环境应尽量保持安静,使患者能集中注意力进餐,减少误吸。

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4周为1疗程。

1.3.3 针灸疗法 令患者张口,用毫针点刺悬雍垂两侧的咽后壁,每次3~5点,有少量出血或不出血均可,不留针。配穴:上廉泉、上夹廉泉,此二穴均选毫针向舌根方向针刺,电流小幅度捻转,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4周为1疗程。

1.3.4 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 (1)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床头抬高25°,患者进食或饮水后保持坐位至少30min,每天进行肺部听诊,不要让患者使用吸管,吞咽时不要分散其注意力。(2)预防窒息:饮水或进食时,务必使患者处于90°坐位,给患者喂食物时要说“一次只喝一口”这样的话,当患者口中含有食物或液体时不要提问,接受心肺复苏的培训。(3)服用药物:让患者坐位吞服药片,一次服用一个药片,让所有药物成为流体形式。

2 结 果

本组101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痊愈45例(44.5%),显效30例(29.7%),好转10例(0.09%),总有效率为84.1%。

3 讨 论

中风引起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或延髓损伤均可导致吞咽障碍,饮水吃饭出现呛咳,容易继发吸入性肺炎或严重营养不良而危及生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日,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以及健康教育和安全警示。通过对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腭咽闭合训练,及补偿技术来改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可以防止吞咽肌群萎缩,提高其活动度和能力,增加吞咽肌的协调性,刺激吞咽反射的产生使之增加吞咽功能。健康教育和安全警示提高了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警惕性,减少和防范了误吸误咽的放生。

参考文献

[1] 蒋琪霞,耿利琼,梁萍,等.预防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121.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期 呼吸和太极拳训练

我们对78例COPD缓解期病人进行了呼吸和太极拳锻炼,并于锻炼前后检测其肺功能的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由上级医院转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期轻度和中度COPD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年龄54-71岁,平均(66.4±4.2)岁,吸烟史:62例有吸烟史(其中11例目前仍在吸烟),16例从未吸烟,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1个月以上。

病例诊断和选择标准:(1)COPD诊断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1]。(2)呼吸困难分度:轻度:在平地行走或上缓坡时出现呼吸困难,在平地走时,步行速度与同年龄体格相似的健康者相同,但在上缓坡或上楼梯时则落后;中度:与同年龄体格相似的健康者一起在平地或爬楼梯时有呼吸困难;重度:在平地用力即有气短,甚至在休息时也有气短。选择中度和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期值的60%)。(4)近1年中没有类似训练,无影响训练的疾病如严重的精神紊乱,医学状态严重或不稳定以及未接受激素及营养支持治疗,排除合并肿瘤、结缔组织病、肝和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

1.2方法 呼吸训练方法:(1)缩唇呼气法:以鼻吸气,缩唇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解呼出,一般吸气时间为2秒,呼气时间逐渐延长或保持到10秒以上。(2)缩唇-腹式呼吸法:取卧位,将两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嘱患者采取较慢、较深的呼吸经鼻吸气,升高腹部达最大隆起,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适当加压帮助收腹。呼吸期间,保持胸廓部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3)深呼吸法:患者取坐位、卧位或侧卧位,集中精神,姿态自然,放松全身肌肉,缓慢深吸气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气,开始屏气时间为2-5秒,逐渐增加到10秒,然后缓慢呼出。太极拳训练方法:每天早晨在公园进行约30min的太极拳训练,训练时接受专业太极拳老师的指导,要求患者精神放松,呼吸深慢,气沉丹田,以调心(意)调息、调形(身)为主要方式[2]。在训练时配合常规治疗方法。训练6个月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在治疗前后以修正BOPD量表评定呼吸困难指数,分值0-10分。肺功能检查主要测定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出FEV1/FVC(%)。

1.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结果显示,呼吸和太极拳锻炼前后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改善情况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

3 讨论

COPD是一组以不可逆气道阻塞为指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未明了,给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系统呼吸训练方法的治疗目的就是纠正错误呼吸,重新建立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泡换气量,减少呼吸时的能量消耗,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缩唇呼气锻炼时,由于气体是缓缓呼出,此方式延续呼气气流下降,提高气道内压,减缓气道动力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气道早期闭合而引起肺内气体大量滞留。采用缩唇呼气,使腹式呼吸更能有效地补偿胸部病变时胸式呼吸的不足,可提高肺及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肺通气的阻力,增加吸气肌力,提高肺通气的动力。采用缩唇呼气,使得呼气肌均主动参与收缩,更能增强和锻炼膈肌,腹肌,肋间内肌,下胸部肌肉活动,改善其收缩和舒张功能,促进肺内残留气排出,清除肺部积聚的杂质,增加肺容量,充分供给机体活动所需的氧气。

太极拳强调调心,调息和调形,调心能使人体耗能减少,贮能增加,有助于体力恢复,提高健康水平。调息可通过自我调节,用意识调节呼吸使之变得深、长、细、缓、匀诱导大脑皮层入静,有助于增加机体能量储备,降低机体应急反应,以利于机体的全面调整和修复,因而有一定的防治身心疾病的作用。呼吸和太极拳锻炼特别强调采用腹式呼吸,这样可锻炼膈肌与腹肌,增强收缩力。调形可使机体放松,减少非随意肌的兴奋程度和随意肌参与紧张工作收缩的纤维数目,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

本文结果表明呼吸和太极拳锻炼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切实有效的运动训练方式值得在肺功能康复中应用。

参 考 文 献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其实对于刘先生这样的一侧偏瘫的患者来说,有针对性地加强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针对偏瘫患者提供一组恢复肢体功能的简易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顶天立地

动作: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者双手扶着固定物,双目微闭,稍用意想着脐腹部。然后慢慢调整身体的重心至左右脚平衡,到感觉身体左右平衡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平实,整个身体越站越有劲,同时脚掌踏地渐紧、牙渐咬紧、会稍向内提紧,并用身心静静地体会头顶青天、脚踏大地的感觉(平坐练习时,努力使身体越坐越直,头向上顶;仰卧练习时,努力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尽量绷直成一条直线,并注意使左右双脚的用力尽量保持均衡)。本节动作练习时间以身体感到有一些累为宜。然后。全身逐渐放松1~2分钟。

作用:本节是全身性锻炼的动作,对全身的经络和皮肉筋骨等组织都进行了主动的、有力的牵拉,有利于全身的经络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体质、提高双脚的功能和灵活性,对预防和改善颈椎与脊椎的疾病以及行走不稳、头重脚轻、偏瘫、截瘫、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状况都很有帮助。

(二)双手训练

1双手张开、张紧

动作: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双手随意轻松地放在体前或者身体两侧,之后对手掌和手指进行训练: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手掌和手指都逐渐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连续张紧不放松,并逐渐越张越紧,这样每一次张紧为一个节拍,持续张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2双手握固(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动作: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连续握紧不放松,并逐渐越握越紧(无论有没有握紧都努力这么做),这样每一次握紧为一个节拍,持续握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作用:对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进行连续张紧、握紧以及连续放松的训练,使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双手的皮肉筋骨等组织都得到一紧一松的牵拉,有利于这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双手的功能,提高双手的灵活性,对预防和改善双手的肌肉及筋骨萎缩、双手无力、双手的功能部分丧失等状况很有帮助。

(三)双脚训练

1张紧脚趾

动作: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双手随意轻松地放在扶手或者身体两侧,之后对脚趾进行训练: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脚趾都逐渐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同时,努力使双脚都伸直,逐渐使脚趾越张越紧、双脚都越伸越直,这样每一次张紧为一个节拍,持续张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2勾脚尖

动作: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脚尖向内勾紧(无论有没有勾紧都努力这么做),同时,努力使双脚都伸直,逐渐使脚尖向内越勾越紧、双脚也都越伸越直,这样每一次勾紧为一个节拍,持续勾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作用:对脚趾和脚腕等部位进行连续张紧、勾紧和连续放松的训练,使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双脚的皮肉筋骨等组织都得到一紧一松的牵拉,有利于这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双脚的功能,提高双脚的灵活性,对改善老年人因筋骨萎缩造成的行走不稳、头重脚轻、中风和脑瘫造成的下肢偏瘫与截瘫、下肢肌肉萎缩与肌无力等患者的身体状况都很有帮助。

(四)咬牙训练

动作: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嘴逐渐张开、张紧,稍停,嘴逐渐放松闭合,稍停,牙渐咬紧,稍停,逐渐放松。如此,一次张嘴――放松――咬紧――放松为四个节拍,重复这一动作,共做四个八拍。

作用:张嘴――放松――咬牙――放松,使头部的皮肉筋骨和经由头部的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督两脉等组织都得到一紧一松的牵拉,有利于这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运行,能增强和改善头部和颈部组织的功能,对改善脑瘫、面瘫以及头部的其他疾病很有益处,同时还有提神、醒脑、固齿的作用,能增强和改善记忆功能。

(五)闭目养神

动作: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双目微闭或闭合,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双掌相叠捂着脐腹部,然后稍用意去体验轻轻呼吸的时候整个身体静逸舒适的感觉,本节动作练习时间不限。

作用:全身放松,闭目养神,轻轻地用身体去体会呼吸的感觉,让全身的气血更好的运行,这对恢复和改善身体的机能很有益处,同时,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很有帮助。

注意事项:

1在进行上述各动作的锻炼时,呼吸应尽量保持自然呼吸,不要憋气用力,以免出现不适。

2锻炼时松和紧都很重要,松的时候要身心都放松,紧的时候应用内力渐紧,即用力要柔软均匀,不要用僵劲,这样才能刚柔相济,内外浑圆,收到更理想的康复训练效果。

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物 早期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观察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提及治疗,超早期溶栓可有效地恢复神经功能,这一治疗已获得医学界的公认。卒中的基因治疗也有了一定的突破。而对于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目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现将药物结合早期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的早期脑梗死住院患者。入选标准:既往无脑梗死或既往患脑梗死未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未经溶栓治疗,无严重心、肝、肺、肾疾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的患者。共入组112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6例,常规治疗组56例。其中康复治疗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2~68岁,平均55.87岁;常规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41~68岁,平均55.16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人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疏血通及脑苷肌肽治疗。康复治疗组在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神经康复计划,即开始早期神经康复治疗, 对照组则主要以药物治疗及患者自我锻炼为主。康复治疗组全部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法结合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等。每次康复治疗40分钟,2次/天。

1.3 神经康复训练方法与步骤 (1)良肢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2)患肢被动及主动康复锻炼:当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后,应尽早进行患肢被动及主动康复锻炼。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在无痛、适量活动情况下进行全范围关节功能活动。(3)翻身训练、坐位平衡训练、从仰卧位到坐位训练、从坐位到立位训练、立位训练平衡等。(4)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包括更衣、进食、洗浴、从轮椅到床、椅子、便器等的转移。

1.4 评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A)评分,ADL评定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二者满分均为100分。两次评定均应由同一治疗师进行评定,以保证评价的可靠性。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较高,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分别见表1、表2。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大多数偏瘫患者在保存了生命的同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即运动不当而造成误用综合征,由于运动不足而造成废用综合征,使患者肢体痉挛加重,出现难以逆转的运动功能障碍而成为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脑血管病后的康复治疗势在必行。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了卒中康复的有效性:传统药物治疗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可有效地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照料者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治疗的信心,使其早日融入社会。原则上应尽可能早的开始康复治疗,国际上提出超早期康复的概念,并在ICU就可以开始康复。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持的“九五”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的研究”已证实,脑梗死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和神经系统体征48小时不再进展”就可开始康复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1]。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使患者经过了正规康复训练,偏瘫患侧肢体学习健侧肢体活动的过程对大脑功能的修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组或代偿, 极大的发挥了脑的“可塑性”[2-3]。正常脑细胞将通过轴突再生、树突“发芽”以及突触阈值的改变作为脑可塑性的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改变基础。通过潜伏通路的启用、未受损组织系统代偿等方式进行功能重组[4]。本文结果表明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孙洪海[5]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所以,康复介入越早,脑组织的重组就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早期合理、科学的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残疾率及死亡率,减少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九五攻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2] Biernaaskie J,chererko G,Corbett D,et al.Efficacy of rehabilitative experience declines with time after focal ischemic brain injury[J].Nenrosci,2004,24(5):1245.

[3] Bohannon RW,Walsh S,Joseph MC.Orsinal and timed balance measurements: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Clin Rehabil,1998,7:9-1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小儿外科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协

中西医结合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