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学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对外汉语;英语;外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目前,“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蔓延,与之相应的是,对外汉语专业这个朝阳学科正在蓬勃发展。对于这门新兴的学科,我们一直在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探索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最合理的外语课程设置,并结合研究成果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改革前的教学情况
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趋势,培养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人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2003年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同时熟练掌握英语,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1.1培养目标:在英语课程设置上,我们的目标是把英语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课,使学生具备用英语讲授汉语的能力。
1.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在该专业设置之初,我们参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设置的情况,把英语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媒介语言,在专业课中设置了接近50%的英语课程。开设的课程有:英语精读(288课时)、高级英语(76课时)、英语泛读(104课时)、英语口语(76课时)、英语听力(104课时)、英语写作(33课时)、英汉翻译(36课时)、欧美概况(45课时)、英美文选(45课时)共9门课程,占专业课总科目的近40%,共807课时,占专业课总课时数的约50%。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1.3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对外汉语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实施该课程设置,一直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各班级在大学三年级时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过级率均超过90%。但随着教学的逐步发展,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首先,对2003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进行教育实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过度依赖媒介语的问题,在词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用英语解释汉语在教学中是比较方便的方法,但过多地使用媒介语是不符合对外汉语教学适当使用媒介语的原则与要求,而且也不利于留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记忆与运用。其次,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英语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其汉语教学的效果。这些不足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在生活方面与外国人交流存在语言问题;第二,用英语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存在语言困难;第三,在阅读对外汉语专业的英文论文时存在理解困难。再次,在教学中面对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时,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存在问题。最后,学生还反映,这样的课程设置需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精力学习近于中文和英语两个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导致他们出现了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而中文专业知识不如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情况。
综合得到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但存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2课程改革情况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们依据调研结果在2007年对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中的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2.1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非英语国家学习汉语的需求在日益增强,这些国家的汉语学习和“汉语托福”(HSK)考试需求已经在世界位居前列,这凸显出只把英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存在极大的问题。综合这一形势并结合学生们在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们觉得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2改革中培养目标的调整:改革以前,英语课程的设置在整个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英语的学习作为等同于汉语学习的重要任务。这样,汉语作为本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过于注重“对外”而没有突出“汉语”。改革中,我们把外语定位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更强调对作为学科根本的汉语的学习。
2.3改革的具体实施:在2007年末,我们着手进行改革。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和新的教学内容于2008年在对外汉语专业2005级1班、2006级1班和2007级1班、2班实行。我们实行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结构:改革以前,英语课在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课中约占50%。在改革中,我们对英语课进行了压缩,把英语课在专业课中所占的比例降至30%左右。相对于改革以前,汉语知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法在专业课中的比重提高,对外汉语专业的“本”得到了巩固。
(2)英语教学有所侧重:改革以前,我们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一齐抓,没有特别侧重培养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改革中,我们突出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够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进行无障碍交际。
(3)变革内容:我们在改革中增设了英美文选、英语研讨技巧、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而对于原有的课程,我们删减了不必要的部分,对教学内容也做出了调整。
首先,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今后会在国外教授汉语的现实情况,我们在英语口语课中,更强调对生活用语的训练,在课程中设置了更多的生活场景,增加学生与外教进行对话、交流的机会,为学生今后的国外生活打下语言基础。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获取国外语言教学界的先进理论成果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科研的能力,我们在英语精读、泛读课中增加了对对外汉语教学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学习,培养学生研读本专业英语论文的能力。同时我们对以往的英语写作课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对写作前搜索英文材料的教学,从搜集材料、分析材料、进行创作等方面进行综合地教学与训练,并要求学生们用英语撰写学年论文。
3改革的结论
首先,我们在改革前进行了广泛地跟踪调查与研究,并结合了权威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改革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真实、科学的。
其次,此次改革真正适应了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对外语的要求,更满足了学生现在以及今后对外语这个交际工具、教学工具的需求。因此,我们此次改革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综合来看,我们此次进行的改革在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改革的创新性也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可能存在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争取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7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杜玉波在论坛开幕式上从五个方面作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讲话。杜玉波指出,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步入“由大到强”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高端人才作为大学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大学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大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既是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集中概括,也是实现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杜玉波强调,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动力。其中,高考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改革的关键环节,高校组织模式创新是改革新的着力点,试点学院是改革的有力抓手。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办学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健全保障,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建设好一所大学,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一流大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 关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反思 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反思 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观的审视与反思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引进“热”的“冷”思考 论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局限与突破 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浅思 高等教育的生活哲学新探 高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哲学视域下的大学自治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审视 试论当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 高等教育合理存在的哲学基础 高等教育学与哲学的“对话” 基于高等教育哲学视角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辨析 实用主义哲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 论《高等教育哲学》中“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高等教育哲学视域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哲学对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 诱惑的高等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8]刘祖云.政府与学府:权威博弈、伙伴关系与责任指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29.
[29]尹晓敏.寻求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J].高教探索,2007(4):55.
[30]许士荣.自治与责任:从大学立场审视中美大学和政府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97.
[31]杨克瑞.中国高校的权力结构与监督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85.
[32]眭依凡.“大学自治”与校长治校[J].高教探索,2001(4):11.
[33]张斌贤,刘慧珍.西方高等教育哲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13.
[34]书局大美百科全书编辑部.大美百科全书:第一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36.
[35]郭峰.教师聘任制与学术自由[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36]刘理,彭时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特色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4):16.
[37]刘慧群.社会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本质及制度推进[J]. 湖南社会科学,2009(6):163.
[38]高耀明.21世纪大学教育观念: 对立与平衡[J].高等教育研究,1999(3):18.
[39]龚放,白云.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影响力报告――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江苏高教,2006(6):4.
[40]崔丽芳.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现象[J].南开学报,2000(3):48.
[41]Brubacher, J. 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M].Rev.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1982.
[42]彭元.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6):37.
[43]陈化育,杨亚辉.大学正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
[44]王焰新,蒋洪池.大学学科模型构建的理性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7(5):29.
[45]徐小洲,王晨.西方高等教育认识论的哲学基础[J].教育研究,2001(8):71.
[46]胡森,T.;波斯尔斯韦特,T. N.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哲学卷[K].石中英,译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1.
[47]李曼丽.再论面向21世纪高等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83.
[48]李为忠.由偏执走向和谐: 高等教育功能观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0(3):201.
[49]李福华.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新探――兼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24.
[50]胡弼成,陈桂芳.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矛盾冲突及现实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32.
[51]赵立新.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价值关系的法律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7.
[52]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85.
[5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本):第11卷[K].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6143.
[54]杨移贻.大学存在的哲学基础――大学教育思想的深层思考[J].江苏高教,1999(1):26.
[55]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811.
[56]钱理群,高远东.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5.
[57]胡保利,赵惠莉.冲突理论视野中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5.
[58]谢凌凌.现代大学风险形成的学科语境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45.
[59]何生根.韦伯的学术自由思想及其当代反思[J].教育学报,2007(4):84.
[60]赵运林.论大学执行力的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10(1):161.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高等院校学生希望毕业后可以从事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行业,因而高校应详细记录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并据此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此外,高校还应重新审核早已设置的专业课状况,查看这些课程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互匹配,学校应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现在,高校多数仍在沿用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师仅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教学表达形式和氛围,致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高校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会后悔自己选择了该专业,最终会排斥或者改学其他专业。
(二)教材内容欠缺有效性
教育学是一门开设较晚的学科,因其发展迅速,在近些年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相应的专业教材也频烦问世。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教材内容差异不大,缺少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东西。其次,教育哲学、教育论等相关分支学科的内容重复性严重。
(三)功利性较重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因而多数大学生刚进校园还未接触教育学时,就开始担心自己毕业后是否能成为一名教师。如果以后不能做教师,那么,现在所学的相关教育学知识则是没用的,这种功利性学习心态将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多数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担心就业问题,如果他们不能控制好上述功利心态,会使自己处于茫然的状态,进而会降低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育学专业教师也有上述心态,仅仅将本职工作看作生存的手段,上述双重功利性负面心态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成果。
(四)教师整体素养偏低
1.专业素养贫乏由于高校教师的学历已经逐步提高,很多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人员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心理,过多地将个人发展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缺少献身奉献和勤恳的精神,无法全心全意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这也严重阻碍了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多数教育学专业的年轻教师们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有时间走进一线教学,他们真正进行教学实践的时间非常少,其将多数时间集中在探寻书本中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真谛,直接影响了自身教育理论的真实性和可实践性。2.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高校教育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要求教育学专业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还应具有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美取向、道德素养等个人取向[1]。课堂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左右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格特征,所以高校必须加大力气提高所有教师的人文素养,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结合在一起,逐步提高教育教学专业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提高时效性
高校应认真分析原有的教育学专业教学模式,不能够单纯依据本校、本土课程资源,应摸清教育学课堂教学体系,在各学科教学中提炼精华部分,重点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学校应精炼教育学专业课程,组织教师提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重点,以避免分支学科内容的重复,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关联性和系统性。另外,还需要强化实践性环节,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二)增强教材的有效性
高校应强化学科之间的沟通,避免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的赘余,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有效整合所有教学资源,通过精炼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任课教师应提前处理专业教材,在课前召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借此整体把握教材内容,防止分支学科内容的重复、确定教学重点,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增强“接受教育”的价值观
现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大众化,人们应该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意义和特殊功能,逐步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多元化的生活需要。学生求职的基本门槛是高等教育,依靠高等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全民素质,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高校应强化上述高等教育价值观,为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培养积极奋进、自立创新的人才。
(四)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学教师主要负责一线教学工作,这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能丰富他们自身的阅历,有利于提升整体素质,优化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效率。教育学是高校培养教育型人才的基础性学科,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接受各项校外培训、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翻译教学 英语专业 教学效果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近年来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在多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生源较为复杂,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受教育程度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因工作或升学需要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他们往往因为工作、家庭、时间、精力等原因,难以保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此外,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年龄较普通全日制学生年龄大,在理解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他们的机械记忆力减退,常常会“一听就懂,一过就忘”。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特点,我们不难理解大部分学生抱怨翻译课学习效果不好,收获不大,继而对翻译课失去兴趣等现象。受此影响教师也时常觉得上课没有成就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师生均希望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如何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教与学皆有所得,有效提高翻译课的教学效果成为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翻译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翻译课面临的问题
1.缺少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翻译课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专门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翻译课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对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乃至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可见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调查我们得知: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翻译课教学大纲,从事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师多是参照普通高校翻译课或自学考试翻译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其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时安排都不尽相同,所以很难期望在没有指导性文件背景下的教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应首先明白课程内容是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课程内容这三要素各自内涵与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教育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工作的实际需要,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来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应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当然,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技能主导性特点,并不意味着技能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切,或者只要有了技能就万事大吉了。
2.缺乏专用的教材
纵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仍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版本,结构体系不合理,很少顾及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要求,且内容过时,明显滞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与成人学员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缺乏紧密联系,又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成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利于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而编写的翻译课(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教材。
在教学中笔者了解到,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各种各样:有的选用普通高校本科英语教材,有的选用专科的翻译教材,也有选用自考的翻译教材。多数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采用的是张培基等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1980)或者庄绎传主编的《英汉翻译教程》(1999)。前者可谓是翻译教材的经典之作,但书中的例句比较陈旧,不具新颖性,后者采用篇章翻译,没有具体列出基本的翻译技巧。其他教材,如孙致礼编写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2003)、古今明的《英汉翻译基础》(1998)是为普通高校本科生编写的,内容较难,不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使用。在缺乏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使用的翻译教材的情况下,翻译教学很难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陈旧
在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
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先给出一句话或者一段文章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讲评同时点明其中涉及的翻译技巧,最后给出标准译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独立地完成翻译,得到翻译训练,使翻译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由于讲评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和教师不能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因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课堂显得沉闷和乏味。此外,教师给出的标准译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显然,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实现提高翻译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提高翻译教学效果的建议
1.积极制定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纲领性、指导性作用,为使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我们要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组织专家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课程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及时调整,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特点的教材。具体到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的翻译课教学中,我们亟待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出现,从而对教材的选定、教学过程的监督以及教学效果的评定进行有效的指导。
2.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必备材料,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已成为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与学的首要问题。该教材的编写应该在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和毕业后的实际社会需求,遴选和组织应用性、实用性较强,可读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应用文体及实用文体。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兼顾翻译史、翻译理论,注重英汉语言差异及翻译技巧,力求做到在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的同时兼顾翻译理论修养的培养,做到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适当兼顾翻译理论。
3.发掘新颖的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继续深造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讲求实用,因此教学内容应避免陈旧、理论性过强。如果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性过强,学生则很容易对翻译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在讲授课本的同时,教师需要适当补充翻译实例。教师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金融危机、旅游、餐饮等选取翻译教学素材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多选择一些贴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生活的例子,做到深入浅出,直观易懂,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避免学习与实践相脱离,使学生能将所学内容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
4.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
长久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没用的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培养了无数外语人才,为我国的外语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教法单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切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增强了语言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使英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鉴于翻译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基本理论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学生相互问答、角色表演、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生生互动,而在讲授翻译基本技能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设疑、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的多种课堂提问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d研究表明,课堂互动可以通过影响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5.教学中加入翻译实践环节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都已经参加了工作并在工作中感受到了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们在工作学习中接触英汉、汉英互译的机会较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要多,所以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也更多。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工作中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进行翻译实践。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或在互联网上外语论坛翻译版里一试身手,也可以在各种翻
译比赛中进行磨炼。这些实践环节对学习者翻译能力的提高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6.依托互联网及远程教育资源,实行弹性管理机制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无法完全保证按时、足量地接受课堂教育。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及学校里的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实行弹性管理。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老师也可以在网上开通讨论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讲评,有条件的话可以实现远程教育、网上教学。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方便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效果,既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和翻译课程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堂课,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师备课计划等,都主要而且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宓庆.翻译教学: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kiraly.d.a social oonstructiviet approach to translatoreducation: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stjerome.2000.
[4]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