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题论文

护理专题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专题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专题论文

护理专题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0年4月我院肿瘤外科共收治60例乳腺癌病人,年龄25岁-70岁(平均45岁)。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手术方式、肿瘤分期、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术中发生低体温原因的循证

1.2.1.1全身麻醉

研究表明,60%~83%病人在乳腺癌手术麻醉状态下中心温度可下降1℃~3℃。据报道,地氟醚、芬太尼、异丙酚可增加热反应阈值,其程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体温调节中枢反应阈值范围增大22倍,还可产生出汗增加、血管收缩反应下降、发抖反应减弱等症状。大多数病人身体热量重新分配即体内热量从中心转移到外周,使体核温度显著降低。

1.2.1.2体腔暴露

开放性手术由于体腔直接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水分从乳腺癌手术切口蒸发,从而带走热量,加上乳腺癌手术中常规用冷的湿纱布擦拭组织,均可致传导散热。

1.2.1.3室温

研究表明,乳腺癌手术病人热量丢失最多的是在乳腺癌手术的第1小时内。另外,病人在室温低于20℃的环境中散热更快。

1.2.1.4未加温的液体输入及腹腔冲洗

在室温下输入大量的4℃输血输液;供乳腺癌手术肌肉吻合过程中,持续门静脉低温灌注,乳腺周冰盐水保护;再灌注时大量冷血进入乳腺循环。使患者体温过低。

1.3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查询,寻找实证

以此为依据,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等检索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护理文献80余篇,查出针对该问题的各级证据20项,对此20项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临床适用性、广泛性等作系统评价,挑选出其中的最佳证据5项如下:

(1)联合输注加温液体,即将输入液体加温至37℃~38℃,血液加温至37℃,术中手术间温度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40%~60%,效果明显改善。

(2)静脉输注环境温度的1000mL液体或200mL4℃血液,能使平均体温降低0.125℃左右,输入加热的液体是复温中常用的方法。血液加热至40℃,可提供热量8kcal•L-1。

(3)床上使用循环水毯,水毯温度30℃~41℃或辅电热毯,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率;

(4)加温体腔冲洗液至37℃,同时吸入加温空气(气道复温)使体温上升速度由每小时0.15℃升至3.15℃;

(5)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减少深部温度下降。

1.4制定护理计划

针对乳腺癌手术切口大、时间长而造成体表及体腔散热增加,术前2h接通变温毯的电源,连接好输液加温仪,调节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40%~60%,以减少皮肤热量的蒸发。患者进手术间后,迅速加盖被褥,用自制的大棉垫将四肢包裹。在给患者进行各种穿刺置管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切口四周用含碘的3M手术粘贴巾把患者皮肤保护起来,以减少散热。连续监测鼻咽温或肛温,利用保温措施适度提高体温,为乳腺癌围手术期体温下降提供体温储备。 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麻醉前后通过鼻咽或肛温监测,掌握患者乳腺中心体温,并经常观察乳腺四肢末梢的温度情况。术中对病人实施有效、积极的升温、保暖措施,如使用Hager暖风升温仪、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等措施维持病人的正常体温。在麻醉诱导前进行皮肤表面保温,虽然不会明显改变深部温度,但却可明显升高乳腺外周组织的温度,从而减少由于乳腺深部和外周之间温度梯度而引起的热量再分布性体温降低。为减少乳腺气管内蒸发热的丧失,加用保湿加温过滤器。另外,减少物用量、缩短麻醉时间也能有效防止乳腺癌手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术中注意腹部手术区以外部位,特别是四肢的保温。术前给病人垫以事先加热的保暖肩垫以及保暖用棉制束手带,进行皮肤表面保温,虽然不会明显改变深部温度,但可明显升高外周组织的温度,从而减少由于深部和外周之间温度梯度而引起的热量再分布性体温降低。手术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5℃~26℃,相对湿度40%~50%。一般临床上将21℃作为乳腺癌手术手术室临界环境温度,高于此温度才能确保病人体温于正常范围,因此不能随便降低手术室室温。保证乳腺癌手术术中所有输入的液体都要经过加温输入,以防止大量液体输入造成的冷灌注,预防术中出现低体温现象。但新鲜全血和成分血应严格掌握温度,不得超过37℃~38℃。有文献报道,单纯给病人输入加温至37℃的液体不能阻止体温的下降趋势,但其能减少体温下降幅度。手术中浸洗纱布的盐水及冲洗腹腔的液体应适当加温,宜使用38℃~40℃温盐水。对检索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归纳,结合以往经验、患者的需求及乳腺癌手术科室实际情况,采用联合复温方法,制定以下详细的护理计划:

(1)运送病人途中用棉被裹盖,防止经皮肤散热;

(2)乳腺癌手术间温度设定25℃~26℃,湿度40%~50%;

(3)乳腺癌手术床上铺循环水毯,温度设定30℃~40℃,非手术区皮肤用小棉被分别遮盖;

(4)乳腺癌手术术中输液及血制品用电子输液器加温至37℃,体腔冲洗液用恒温箱加热至37℃,随取随用。

2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在60例乳腺癌手术中,均无低体温现象出现。手术前后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6.2~36.4℃。病人出血少,术后发生寒战率低,苏醒快。

护理专题论文范文第2篇

观察组:首先对病灶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做清除处理,通常用3%的H2O2溶液作为清洗液,或是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冲洗之后接着用电磁波治疗仪对患者的褥疮创面进行照射,保持35cm左右的距离并与创面正对,1次/d,30min/次。照射处理完毕之后,便用水胶体敷贴贴创面,注意所选择的水胶体敷贴其大小以超过创面边沿1.5cm为宜。同时若发现水胶体敷贴变色的话,则说明吸收已经饱和,需立即更换,基本上在治疗的前期的更换频率为1次/2天,在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更换的时间。对于因炎性反应而导致渗液过多的情况,需在清创后对伤口进行窦道填塞引流处理,并在外层敷料浸湿后及时换药。治疗周期确立为40d。对照组:在与观察组进行相同的清创处理和电磁波照射治疗之后,在创面喷撒利福平粉剂,外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即可,换药1~2次/d。

2护理方法

观察组和治疗组采用一致的护理方法。具体为多鼓励并协助患者更换,一般2到3小时需做一次翻身,必要的时候可每小时翻身一次。在帮助翻身的时候切忌对患者推、拉、拖和拽,避免对其皮肤造成损伤,对骨骼突出且容易受压的部位需格外注意,条件也许可在这些部位放置水垫、海绵垫或气圈等较柔软的东西。患者的床位应保持清洁、干燥,最好还应做到平整无皱褶,尽量减轻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另外不能让患者使用脱瓷的便器,以防止皮肤的擦伤或划破,用温水定时为患者擦身和局部按摩。本次研究的所有护理均做好详细的护理时间记录,包括处理褥疮创面所消耗的直接护理时间以及处理渗液和大小便造成污染所需要的间接护理时间,由操作护士自行观察并记录在预先制定的表格。

3参考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徐小兰主编的《护理学基础》中关于褥疮Ⅰ~Ⅳ期的判断标准[2]。疗效标准痊愈:新生肉芽在40d内全部长全且创面完全愈合;显效:40d内长出大部分新生肉芽,创面愈合明显且无炎性渗液;有效:40d内长出部分新生肉芽,创面有一定程度缩小且有少量渗液;无效:40d内患者的褥疮症状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从疗效来看,观察组对褥疮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为55.3%,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时间来看,直接护理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而观察组的间接护理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