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4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重点经济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405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重点经济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全面提高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1、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提升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广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实现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统筹发展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常规机械与高性能机械、粮食作物机械与其他农产品机械,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在南部、西部的粮油生产区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在东部、北部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用性强的中小型机械。

2、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巩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着力提升玉米联合机收水平。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秆还田、节水灌溉和精量播种施肥等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和技术,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的新型农业耕作方式。围绕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建设花生、马铃薯、大蒜和生姜生产机械化推进区,加快播种栽培、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积极发展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围绕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工厂化育秧、生态植保、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机械设备和技术,加快设施农业生产标准化、机械化。围绕推进现代畜牧业和林果业机械化,加大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机械挖穴、育苗嫁接等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围绕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不断提高种子加工处理、保鲜贮藏、分级筛选、粮食烘干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

(二)以完善“四大体系”为支撑,着力增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1、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农机产、学、研、推等各方面力量,提升农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企业承担研究开发任务,承担或参与科技攻关项目建设。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推动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集成和融合品种、栽培及机械化技术,带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机械化水平提高。试验引进数字化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提高机械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促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2、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坚持公益性定位,建立完善以市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机构和生产企业广泛参与,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推广服务能力。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动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生产机械化,逐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条件,增强手段。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大、各具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实现区内耕、种、收、植保全程机械化生产,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机化技术路线和模式。加快推广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不断改进作业模式和技术规范。

3、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以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为骨干、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社会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操作水平。加快培训农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机人才队伍。

4、完善流通服务体系。支持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与专业农机流通企业相结合,建立新型农机营销网络。开展农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农机“4S”店、品牌农机店、连锁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强化农机零配件供应,利用农机维修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超市等渠道,推行送货上门、服务到田间等销售服务模式。依托重点生产和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搭建农机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

(三)以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载体,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着力培养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到2015年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80个以上,承担全市80%以上的农机作业量。积极开展规范化、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重点培育30个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力军作用,大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代收等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机作业、维修、租赁等市场,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

(四)以实施网格化管理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的新要求,以提高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为重点,深化“平安农机”建设,积极推进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落实“一格三网九定”措施,逐步建立以农机部门为主体的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构建纵到底、横到边、职能到位、责任到人、高效灵活的农机监管机制。大力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方式转变,监管环节由使用操作向农业机械化全过程延伸,监管范围由拖拉机、联合收割(获)机扩大到所有农业机械,监管方式由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提升。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规范农机维修服务,实行农机维修行业准入制度,严格农机修理者从业资格和维修网点开业技术条件,加快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抽查和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市场和销售企业”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贴资金规模和品种,并向重点作业机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倾斜。支持农机化推进工程,重点支持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先进农机具创新示范和农机规模化作业。鼓励支持各镇建立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加大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玉米机收、花生收获、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开发和新技术推广项目,在加强装备、完善设施、组织作业、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农机事业单位履行公益性、执法性职能所需经费,市财政纳入预算。积极开展政策性农机保险业务,研究对农业机械的保费补贴办法。

(二)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研究制定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获)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对农机制造企业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引进等科技贷款项目,给予重点安排。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向农机制造企业倾斜。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对符合规定的跨区作业农业机械、运输跨区作业机械的车辆和技术服务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建立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进一步落实农机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等政策。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要求,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机推广和安全监管能力。根据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要求,搞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农机科研、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农机维修、信息服务平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库房、维修间等配套设施,改善农机存放和保养条件。将机耕道路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农业四大基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统一规划实施,切实改善大中型农机通行条件,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将农机流通体系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第2篇

1充分看待农业机械化助推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效果

1.1农业机械化出产是经过把握现代农业出产技能的组织和小我,运用现代农业配备,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等全进程功课效劳。农业机械化出产打破了人畜力所不克不及承当的出产规划、出产效率限制,完成了人工所不克不及到达的现代农艺技能要求。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浇灌、精量播种、高效收成等功课只要借助机械的动力、精准度和速度才干完成。农业出产中的抗旱排涝、大规划的病虫害防治等也都需求机械化功课才干获得较好的施行。

1.2农业机械化是完成工业化、城镇化、转移乡村劳动力的实际选择。市350万人,城镇化率为36%,农人250万人,个中有100多万人在外打工,2/3的农户的青壮劳动力都不在家,留守在家大多为白叟和孩子,乡村劳动力已由无限供应向有限供应、由绝对过剩向相对过剩甚至构造性缺少改变。一些当地农业兼业化、乡村空心化、农人老龄化趋向分明,一些重生代农人更是不想种地、不会种地,留在乡村务农的也需求面子劳动。农人渴求机械化替代传统的人力畜力劳作,渴盼从传统种养形式中解放出来。

1.3农业机械化是进步农业综合效率的有用办法。农业机械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增效效果凸起。据专家测算,运用机械化功课,在不降低产量前提下,可以添加泥土蓄水量16%-19%,添加泥土有机质0.03%-0.06%,每公顷节省用水600立方米,有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一样的施肥量,用机械深施基肥功课可增产5%-10%,而在坚持产量一样的状况下,可节省肥料20%。经过展开高效施药机械化功课,农药的有用应用率可比传统施药办法进步20%-30%。农业机械化还大大降低了农业出产本钱和农人劳动强度,然后添加收入。仅就机械插秧一项而言,其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增产可达25千克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我国农业机械化对添加粮食产量的奉献率已到达20-25%。在一致前提下,水稻、小麦、玉米出产全程机械化可完成节种、增产、减损综合增产才能辨别为53公斤/亩、37公斤/亩、72公斤/亩。农业机械化出产有利于开展资本节省型、情况友爱型农业,促进农业可继续开展。

1.4开展农业机械化出产,是扩展农人就业,培育新型农人的有用路子。理论证实,开展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就是培养高本质职业农人的进程,跟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农人和外出打工的强人看到农业机械化出产的黑暗出路,转而投资置办农业机械,参加到农机社会化效劳中,经过农人“阳光培训”等多路子获取农机、农艺、治理等方面的常识,使本人逐渐成为新一代懂技能、会治理、善运营、高本质新型职业农人。当前市农机从业人员约5万余人,拥有农机大户155户,农机专合组织16个,社员393人,各型机具748台套,资产1700余万元,辐射带动效劳农户近1.9万户,2010年功课面积近15万公顷,完成功课收入1400余万元。跟着农业机械化出产的不时推进,市将培养更多高本质新型职业农人、开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气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的带头人。

1.5机械化出产带来农业出产的规划化、集约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完成。多量量高功能农机具的推行使用,一户人家栽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地盘已成为能够,一批批地盘联片、规划运营的农业种养大户接踵降生,引领市农业向规划化、现代化财产化迈进。青神县黑龙镇新平村栽种大户魏立兴,租赁本乡3个村66.7公顷以上地盘,联片栽种优质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小我拥有迁延机2台,插秧机3台,耕整机5台,结合收割机2台,固定资产达70余万元,他还将周边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三农农机专业协作社。既为本人的农场效劳,还为周边农户效劳。

2开展现代农业机械化需注重五个相顺应

2.1农机配备数目增进与配备质量提拔相顺应。坚持配备数目不时增进是加速机械替代人畜力措施的急迫之需,提拔配备质量则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开展的久远之道。必需对峙数目增进与质量、构造、效益优化并举,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构造晋级,推进种子处置、浇灌、植保、烘干、贮藏和加工等各个出产环节机械化,鼎力促进进步前辈合用、技能成熟、平安牢靠、节能环保的农机配备普遍使用。具体提拔经济作物、林牧渔业、设备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和农副产物加工等机械化程度。

2.2农机与农艺开展相顺应。农业机械化出产不是简略地进行机械功课,要以配套的栽培技能为根底,进行规划化、规范化和精准化功课,才干到达高产、高效;进步前辈的农艺办法也需求农业机械共同得以完成,才干普遍使用。农业出产进程触及种类选育、栽培形式确定、机具选择、植保和大田治理等诸多环节,只要农机和农艺共同,工程办法和生物办法集成使用,才干进步功课质量和程度,到达增产、增收的结果,遭到农人的欢送。要树立农机和农艺的协作机制,研讨制订合适当地开展的机械化出产道路和功课标准,组织指导农人一致作物种类、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出产发明优越的前提。

2.3开展农机户与创立农机效劳组织相顺应。户均耕地少、农人收入低,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不实际,也不经济。在容身家庭承包运营根底上推进农机化,必需走一起应用、进步效益的路子,鼎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效劳。既要注重开展中、小型农机户,更要注重培养农机大户。支撑鼓舞农机户和农业出产运营者兴办农机协作社、农机功课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效劳组织,进步农机效劳专业化、组织化、财产化水平。起劲将农机协作社培育为延长农机公共效劳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开展的龙头,带动大型、复式、高功能机械和进步前辈农业技能的推行使用,进步农业出产效率和质量。

2.4重点打破与具体推进相顺应。一是在地区上,注重区域间经济的不服衡、天然前提的差别、农机化程度的差别,在平坝地域开展高功能粮油出产机械,在丘陵山区开展轻小微功课机械。二是在配套优势财产上,持续提拔粮食机械化机械程度还,环绕农业财产构造调整,开展畜牧、茶叶、水产、蔬菜、生果、药材、林竹等优势农产物机械。三是拓展财产链,稳固提拔耕、种、播、收等产中环节机械程度,推行节水浇灌、种子选育、农产物深加工、高效植保、质量保鲜贮运等机械,促进农机科技普遍使用,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长,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由粗豪运营向精准农业迈进。

2.5效劳、治理应与开展相顺应。在农机具保有量大幅攀升之后,要把平安监管、推行培训、实验判定、质量监视、信息效劳等公共效劳才能建立摆到愈加凸起的地位。一是增强平安监管,保证农机户平安出产。二是加大信息征询效劳,协助农人处理开展的难题。三是增强技能培训,协助农机户会用、会修、会运营农业机械。四是增强维修网点建立,实在处理机具运用进程中的毛病问题。五是加大市场监管,净化农机产物市场,协调处置好农机消费胶葛。

3加速开展的对策建议

3.1对峙统筹规划,强化行政推进。各级党委、当局在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农业财产化历程、施行农业综合项目、推造农业特征财产园区和示范基地等推进现代农业建立的还,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归入总体规划范围,作为增强“三农”任务的根底性工程和改变农业增进方法、提拔农业综合出产力的主要任务,合谋划,同组织,同开展,充分调动财税、金融、发改委、农口等部分,整合伙源,整合项目,齐抓共管,同步推进。

3.2对峙市场指导,推进财产化运营。遵照市场经济规则,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间,以进步机具应用率为伎俩,积极组织、指导农机大户和效劳组织展开以跨区功课为首要方式的功课效劳,知足农人和农业出产的需求。不时扩展农业机械化出产的局限、功课范畴,功课环节由机收向机耕、机播、机插、植保、秸秆还田等开展,功课范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备农业,由栽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物加工业具体拓展;效劳局限由产中的功课效劳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进程延长,不时立异承包运营、订单功课、“一条龙”效劳等功课形式,带动农机技能培训、信息效劳、维修及配件供给等财产的开展,大大推进农业机械化出产的市场化、规范化、系列化、专业化、财产化。

3.3对峙典型示范,带动具体开展。着重抓好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立,由点带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出产主体的开展强大,进步农业机械化出产组织化、规划化、社会化程度。经过平原地域领先开展,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开展;狠抓要害农时的机械化功课效劳,带动全年的机械化出产。在对峙稳固进步粮食作物机械化出产程度的还,环绕优势农产物区域结构,量体裁衣逐渐推进经济作物、养殖业、设备农业、农产物初加工业和农业抛弃物综合应用机械化,推进区域协调开展,具体效劳农业出产。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第3篇

1. 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

1.1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高使其在耕、种、收、植保、运输等高劳动强度的生产环节中替代了70%的人工劳动,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通过机械化耕作,增加了耕地的复种指数,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产量,通过机械深松整地改良土壤结构,推行秸秆还田机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且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发展,农业机械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型农业服务组织与农户联手打造的规模种植基地蓬勃兴起,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转移,农民对农业机械作业的需求自然提高。以农村土地流转为载体的种田大户应运而生,他们对高效率的农业机械需求更加迫切。

1.3增加了农民收入 实现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是保证农民增收,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第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二,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做到节本增效。使用农业机械,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收获的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

1.4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科技的载体,为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供了物质保障,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农业从落后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

1.5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转变。新机具、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耕、种、收、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使近50%的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

1.6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突显,并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大量先进适用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使农业节本增效和资源利用率更加提高,低能耗、低污染、低碳农机备受农民青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2.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虽然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真正投入农业机械化的资金却比重偏低。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补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购机补贴政策总量有限,从而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新型农机具的推广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设施薄弱,普遍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现象,堤灌设施老化严重,田间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机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2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农机拥有量大幅度增长,但新型、复合型、高科技含量农业机械偏少,装备结构配置不合理,小型农机具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农机具配套率较低,作业规模、作业效率受到限制;适用于粮食作物的常规农机具多,满足特色农林牧业、经济作物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少,特别是设施农业机具少;产中作业和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后机械少。

2.3机械利用率不高 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化水平是关键。在当前农村经济状况下,不少农民家里基本上都有小型的农业机械,但配套机械较少,且农机机型繁杂、机具繁多、主部件又不能兼容,同时农机具的使用受区域性或季节性影响很大,作业量不饱和,闲置时间长,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严重浪费。

2.4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 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离不开社会化服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虽然许多乡镇都设有农机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础设备明显不足,农机鉴定、推广、监理、维修体系不规范,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管理、推广、技术服务等要求。农机社会化与专业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刚刚起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总量偏少,部分农机合作组织规模小,发展不平衡,机械装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2.5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不强 我国农机生产企业有近万家,但自主创新能力都较弱,产品质量和性能也不稳定,不能适应不同农作物种植模式。科教兴机还没有真正成为自觉行动,农机科技储备不足,新项目、新机具、新技术研制开发推广力度不大,农机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农机信息网络还不健全,农机化信息人才缺乏,基本上没有配备专门的网络信息员从事一些对作物种植面积、成熟时间、机收价格等信息的采集、汇编、等工作,以致这些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上级部门。对外界的一些作业信息也不能第一时间掌握,从而无法对广大农机户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协调。导致局部地区农机大于作业需求或需大于供。并且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农业建设是很难发展的。

3.农机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3.1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机发展观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农机化发展的主体是农民,这就要求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切实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开展农机作业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和农产品生产成本,切实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充分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规划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根据不同地理条件、生态特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分轻重缓急,抓好重要季节、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三是树立效益最大化的观念。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让农民充分感受到农业机械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激发发展农业机械的强大动力;四是树立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遵照规模经济理论,依靠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发挥规模化优势,培育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市场,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3.2统筹发展,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农机合作组织投入为方向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农机化事业,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农业机械化事业,动员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将资金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单位购买机具,开展经营,使农机化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3市场引导,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突出农机社会化服务“一条龙”作业,大力引导和扶持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通过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农业机械使用者及经营者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机械维修等方面提供服务。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用正确的市场信息来引导农民的投资方向,促使投资、配置、运用,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农机化经济效益的目的。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第4篇

自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我省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以适应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川西北高原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的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明显。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服务并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延伸。

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发展较缓慢,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有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差、农业机械工业与流通业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化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上有新成效,努力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的新跨越。

二、明确我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内容和发展重点,并保证选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有效。二是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发展农业机械化要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结合。三是市场导向、政府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辅以必要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四是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各个区域、各种农作物、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总体目标是:保持我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逐步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47万千瓦,年均增长3.5%;农业生产耕整地、播种栽插、收割等主要环节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十五”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年前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开发。强化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推进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实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突出农机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开发标准化、多功能、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械。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建立具有相应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在平原、丘陵、山区、川西北高原、安宁河宽谷地区建立省级综合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育秧、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农作物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旱作节水、农产品烘干、果蔬保鲜等各类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机械。

(三)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在川的相关大专院校要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推广机构要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各地要将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工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力大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产小(微)型农业机械的骨干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尽快提升我省农机工业水平,彻底改变我省农机工业落后面貌,把农机工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五)扶持发展农业机械流通业。按规划先导、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方针加速培育一批农机流通龙头骨干企业,并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区域性骨干企业相结合的新型流通企业集团。要把现代农业机械流通及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各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机械流通行业连锁化进程,支持兴建农业机械有形市场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将其列入省重点建设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性物流项目,其用地可享受工业用地政策。

(六)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维修业。坚持方便维修、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扶持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服务一定区域范围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

(七)完善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要区分其公益性和经营性,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的要求逐步完善。逐步建立以基层农业机械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专业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八)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公益性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明确其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保障工资待遇,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机制,确保队伍稳定。

(九)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发展经营性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按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服务内容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大户。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及其他形式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加快电子化信息服务进程,建立高效、灵活的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制度,及时提供有关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

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农业机械使用安全

(一)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监理人员编制,保证安全监理机构执法必需经费,完善安全监理技术装备,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做好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安全监理工作。

(二)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手段,不断提高农机产品鉴定能力,搞好农业机械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鉴定。依法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机产品使用安全。

(三)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共同配合,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对农业机械产品生产、经营、维修、作业实施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政策支持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要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研发、示范、鉴定、推广、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应该享受的补贴要确保足额到位。

(二)国家银行金融机构应对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维修、流通、物流等行业,对农民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购机、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等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生产、经营、维修农业机械和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用运输等的税收减免政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治理、金土地工程、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涉农项目中要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特别要把农村机耕道路、农村机电提灌站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

(五)做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公安、交通、农机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按各自职责落实好国家对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免收过路过桥费的规定,做好对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农办、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科技、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各地要把农业机械化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制定不同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措施分析

0引言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对汽车和诸多动力机械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强。农业机械作为农村的主要动力机械,在保证农村工作的基础前提下也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由于以往我国对农业机械使用的方法以及制造方式大多只注重使用价值,对能源节约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因此,很容易在农机作业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伴随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向着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能够降低农机使用成本,使农业生产变得合理化,让农业生产在不破坏自然的条件下绿色地开展。

1农业机械使用中的环境保护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高科技层出不穷,农业机械方面的发展也是日益先进。在此前提下,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当下首要重视的问题。低碳生活绿色环保是世界普遍提倡的理念,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对周围环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不管是对农业发展的长久性还是对生存环境来说,都应该对农业机械的功能和技术的环保作相应的提高。为了使农业能够在环保的理念下发展,以目前来看,制造以环保和节能为主题的新型农业机械分为下面几个类别。

1.1控制农药的喷洒量,设计化肥深施机械

农药的喷洒和化肥的使用量是我国农业中的主要污染源头。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具有环保作用,新型的农药喷洒设施在喷洒农药时,不但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保证良好的农药喷洒效果,而且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深施化肥和传统施肥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化肥的挥发量减小,还可以使化肥不被水冲走,不但可以对化肥的使用量做到严格的把控,还能够避免水资源被化肥所污染[1]。

1.2使用节水灌溉装备

在农业生产中,以往的灌溉方式往往用水量过大造成水资源的短缺。针对这种现象,现代科技对大面积的农业种植采取喷灌、滴灌、微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降低了灌溉成本。

1.3采用免耕播种技术

在以往农业耕种中,对土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在以后的农业耕种中,应该采用免耕播种技术,利用秸秆覆盖的方法来保护土地资源,直接进行春季的播种环节。这样覆盖的秸秆厚度可以有效地进行蓄水,增强土壤的肥沃程度,减少因耕地问题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对土壤扬尘、沙尘暴等一系列空气问题也有所改善,从而来达到农耕中环保的目的。

1.4回收利用秸秆

农业中的秸秆是农作物的剩余部分,也是再利用资源的首要选择。以前我国在农业中对秸秆资源没有进行再利用,导致大量秸秆资源浪费。很多秸秆不知道如何处理,在田间直接焚烧,这种方法不但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存活,很容易导致土地出现板结、耕地质量差的状况。近几年来,由于秸秆打包机械的发展,秸秆回收变得比较容易,田间不用再焚烧秸秆,有效净化了空气质量,回收后的秸秆不但可以给牲畜作为饲料来使用,还可以通过高压技术成为气体能源,充分利用秸秆的再使用价值。

2农机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约

由于人类各方面的需求,我国的能源越来越紧缺,而农业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也非常大。尽管我国农业对农业机械的生产加工和技术操作都作了相应的改进,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但农业生产中对于油的使用量并没有减少,农业机械中能源的消耗量依旧非常高,能源使用率并没有提高。要想提高农业机械的能源利用率,就必须正确地使用农业机械。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导条件,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的合理性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程度。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方法进行正确操作,一般在发动机启动后水箱温度达到65℃以上时再进行起步,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起步,水箱水温过低会使柴油的燃烧率降低,造成耗油量的损失,机械零件的磨损度也会严重。操作者在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争取用最小的耗油量来完成最大的效益。在驾驶过程中,应对挡位和车速进行严格把控,合理驾驶,这样会减少耗油量。另外,应对发动机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各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对重点部位进行清洗和调整。还有对农业机械内部的结构进行改良,更换增加节能降耗的结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起到节能的效果。比如安装负压节能油阀,这样可以保证活塞在返回过程中气体压力降低,从而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使发动机能够有更长的工作寿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相互辅助的工作,农业机械制造人员应在后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深入钻研,不断创新和改造,减少机械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广大的农机使用者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规范地对农机进行操作,更加科学地使用农业机械,在提高农机效率的基础上进行节能,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2]。

3农业机械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

农村机械化的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为了使农业能够长期发展,从长远目标来看,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方法的措施。

3.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各地区都应该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让农民深切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并采用村民会议、报纸宣传等多个途径进行宣传,对一些好的案例进行讲述分析并加以应用。培养当地农民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3.2对农业发展做好规划

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并以此制定适合的农业发展规划,对环境保护加以明确要求。在对周边环境全面调查分析的条件下,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合理安排,将生态管理保护理念贯彻其中,能够让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机械化建设协调发展。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将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起来,对有关环境污染的项目进行改造和制止。

3.3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有效合理地进行农村规划工作,将资金合理安排,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农村机械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污染物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资金主要面对农村沼气方面,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推动农村机械化的大力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3.4扶持环保企业的发展

当地政府应制定有关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新型环保企业的有效发展,为农村机械化和生态环境尽一份力。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上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环保方面好的项目企业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让示范区进行分享和讲解,将环保意识普及化,加强农业机械化的规范使用,保障生态环境的发展。

3.5开展环保型科技农业

大力发展技术先进、设施优质、科技含金量高和机械设施环保型的农业产品,对粮食的生产力要大幅度提高,推动农产品的长期发展。以安全科技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方式提高农作物的生产量,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蔬菜、果树和花卉等农业,使得农业机械化和生态环境二者之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