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炭及制品行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F062.9高资源消耗型产业;资源消耗指数;产业竞争力评价;调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5-0065-05
江苏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资源供给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2004年中央明确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决定,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末,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要实现此目标,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合理规划与调控是关键。因此,科学甄别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种类并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调控策略是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甄别
1.1 行业资源消耗指数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有22项,其中8项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占1/3强。本研究选取了2005年江苏省各类行业的工业产值、能源消耗、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工业SO2排放总量、烟尘排放总量和粉尘排放总量8类指标对江苏省35个主要工业行业的资源消耗指数进行考量。
1.2 高资源消耗型行业甄别
选取行业中资源消耗指数大于工业平均水平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10个行业作为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同时,增加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业2个在江苏省具有传统优势的较高资源消耗的产业,构成江苏省节约型社会中主要考虑的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系列。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2005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 331.68亿元,占所有行业工业总产值的40.76%;其工业增加值为3 294.34亿元,占所有行业工业增加总值的40.58%;其利润总额为537.38亿元,占所有行业工业利润总额的38.81%;其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24,高出所有行业平均值0.73。这些数据表明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江苏省工业中占据绝对的比例优势,甚至有些产业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
2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竞争力评价
产业竞争力是指在经济实力、资本实力、管理实力、资源节约实力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一个地区的产业为自身的发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1]。其目标是获得自身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表现为与其他行业相比能吸引更多的资本、人力资源和更大的政策支持。产业竞争力是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的,即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定量地表现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竞争力所包括的各个方面,进而比较和分析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变化状况以及趋势。本研究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统计年鉴2006》以及《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通过样本相关阵的内部依赖关系的研究,确定最主要的几个因子以简化研究系统,并最终对各样本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在设计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时,针对江苏省产业的实际状况,
应用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见表2)。
表2表明,江苏省多数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偏低。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竞争力相对最强,属于第一阶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综合竞争力一般,属于第二阶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食品制造业的竞争力较弱,属于第三阶梯。
第一阶梯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江苏省在国内行业竞争力比较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行业。但江苏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对着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制约。石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大、种类多、毒性高,同时,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而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江苏石油和化学工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阶梯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最主要的是钢铁工业。“十五”期间,江苏省钢铁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钢铁和成品钢材的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7%和25.3%。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资源、能源、环境、运输条件,盲目投资,竞相低水平扩大钢铁生产能力,加剧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2005年江苏省先进水平吨钢可比能耗与日本钢铁工业水平相当,但是江苏省重点企业平均水平比日本钢铁工业平均水平低好几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钢铁工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各方面都有影响,需要加强综合协调和引导。
第三阶梯中的食品行业曾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0年产量达到313.4亿元。“十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食品行业在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逐年下降,2000-2005年食品工业产值下降了70%,到2005年工业产值已下降到不足100亿元,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下降了30%,同期,废水仅下降22%,COD下降60%,煤炭下降54%,并没有出现产值与污染物排放同步下降或者更大幅度下降的局面,生产用水量反而上升了5.5%。从利用和排放强度来看,虽然COD和SO2总体是下降趋势,但仍超过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废水、工业用水和煤炭都呈上升趋势,工业用水甚至超过1倍以上。总之,江苏食品行业的发展并没有朝着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向发展,其粗放的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善,行业竞争力明显不足。
3 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调控
3.1 产业结构发展规划
根据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资源消耗指数和综合竞争力排名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江苏高资源消耗产业可以分为三类,即鼓励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限制发展型。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需要控制发展的产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需要限制发展的产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食品制造业。
3.2 重点行业发展建议
3.2.1 钢铁行业
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以及《江苏省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控制总量,改善布局,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轻污染,增加效益,推动钢铁行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和地区布局的有序调整。立足建设“生态江苏”,加快建设钢铁工业循环经济体系,降低吨钢综合能耗和提高单位产品产值。严格控制土地占用,鼓励企业采用大型化、连续式、高精度、低损耗冶炼、轧制设备,运用集成式、循环型工艺流程,努力使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至0.7t以下,新水消耗降至8t以下,全行业平均单耗水平优于全国10%左右,其中重点骨干企业优于全国20%以上。
3.2.2 石化行业
提高中石油炼制水平、开发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应用芳构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深加工技术,提高石油的深度加工能力。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产业区和重点发展项目。重点发展产业区包括宁镇扬大石化产业区、苏锡常沿江精细化工产业区、通泰化工新材料产业区、沿东陇海线化工产业带和沿海化工产业带;重点发展项目包括炼油、乙烯、合成树脂、聚烯烃、聚氯乙烯等的生产规模,开发可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和农药新品种和新类型。
3.2.3 纺织行业
在国际纺织产业中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解决原料结构,面料档次结构,产品大类结构和生产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引进和开发电子分色、制版、调色等智能化控制系统,开发研究数码喷墨印花、无版印花、等离子、超声波、生物酶、微胶囊加工等高新技术,积极采用天然纤维的高速、高效前处理及后整理技术、推广应用化纤仿真技术、多种纤维复合染整技术,加快新型染化料和助剂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大力发展“绿色纺织品”。
3.2.4 其他行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重点提高加工水平,提升合成材料技术层次,调优农药和化肥品种结构,拓展新型精细化工产品领域。推进石化制品、有机原料、农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产业平台建设,努力提高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造纸行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木桨应用比例,推进林纸一体化。重复利用国际技术和资本优势,发展以进口木桨为主的高档次纸品,促进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的中低档纸品的发展;冶金行业:加大对冶金行业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产业重组力度;坚决淘汰污染重、生产效率低的小冶炼企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钢材、高精度制铝板带箔、稀有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永磁材料。
3.3 产业管理优化
3.3.1 抓好行业节能节水
以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纺织等高耗能传统行业为重点,运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和高耗能产品生产。依法加强对年综合能耗3 000 t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用能评估。加强年耗能5 000 t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基础管理。新上项目必须达到行业节能标准。在工业园区推广使用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突出抓好火电、石油及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8个用水量大的行业节水工作。实施800家高耗水企业(单位)节水技改示范工程。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落实节水管理制度,实施用水定额考核。
3.3.2 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按照《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以冶金、化工、建材、电力、轻工等行业为重点,支持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工程。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和拓宽以冶金、电力、化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为主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连接,在企业、行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重点从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次,大力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3.3.3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改造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高资源消耗型产业,提高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严格限制高污染行业的扩张,从严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狭义的PPI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领域的价格,它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的价格变动资料加权计算求出的。PPI能够较好地反映产品由于各种成本因素变化导致的价格波动情况。与反映最终消费环节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CPI不同,PPI为先行指标,通过市场机制对CPI进行传导。追根溯源,生产环节成本的上升将成为流通环节商品价格上涨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了解PPI运行走势和特点对观察和分析当前通胀压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PPI涨势强劲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北京市PPI总体涨势强劲。在各方努力抑制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表现突出,工业生产者价格上行压力较大,形势不容乐观。1~5月,北京市PPI同比指数由1月份的101.6%经过2个月的短暂回调后快速攀升至102.6%。5月份,PPI上行趋势表现更加突出,速度逐步加快,当月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再创年内新高,月度间同比涨幅差由上月0.4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至0.6个百分点;环比价格上涨0.8%,为今年以来环比涨幅最高值。
基础性生产资料行业领涨下游产业传导压力突出
在输入型因素作用下,国内煤炭、原油等能源类产品,以及钢材、水泥、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价格加速上涨,多种产品价格涨幅达到年内高点,这是带动PPI上涨的主导力量。作为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高技术等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必需品,基础性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必将推高生产成本,挤压经营利润,最终对下游相关产品价格带来传导压力。
5月份,北京市能源类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8%,比上月提高2个百分点,月度涨幅差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1%,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主要能源产品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8%,环比上涨9.6%,涨幅均达到今年以来最高值;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8%的年内新高,环比价格连续第5个月上涨。其他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4%,环比上涨2.5%,均为今年以来最高值;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涨幅达到60.9%的年内新高,环比继续上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环比价格继续维持今年以来的上行走势。
食品行业压力突出强力推高价格指数
今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增多,加之游资先后炒作多种产品价格,农副产品出厂价格涨幅逐月提升。近期,由于生猪出栏量下降,市场猪肉价格大幅上涨,食品行业成本压力再度增加。食品类已成为推动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力量之一。5月份,主要食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3%,涨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1%,比上月高1.3个百分点。其中,鲜、冷藏肉同比上涨38.9%,环比上涨4.1%,分别比上月高4.4个和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7%,其中糕点同比上涨21.9%,环比上涨0.8%,分别比上月高0.9个和0.5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持续高企企业涨价意愿强烈
反映企业采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产品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今年持续高位运行,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大。1~5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指数从106.8%攀升至109.5%后保持基本稳定,5月份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受上年基期价格走高影响,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连续5个月上涨。
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上升导致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北京市工业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成本压力影响,为维持利润水平企业不得不上调出厂价格,涨价意愿表现强烈,一些价格长期处于平稳下降状态的下游制造业,近期也纷纷调高出厂价格。5月份,北京市高技术类产品环比上涨0.3%,自3月份以来首次上涨。主要产品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4%,3月份以来首次环比上涨;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产品价格比上月上涨0.3%;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环比价格在4月份上涨0.4%后持平。
由于多数企业提高销售价格转移生产成本,工业行业涨价面逐步扩大。在全市调查统计的36个工业行业中,5月份同比上涨的行业由上月的28个进一步增至29个,涨价面扩大到80.6%。环比价格上涨的行业数增至24个,涨价面达到年内高点。
未来PPI上行压力较大流通环节价格深受冲击
当前PPI的走势受到了国际输入型因素、生产成本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导致的需求旺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以上因素影响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此外,随着国家资源性产品改革力度的逐步深入,企业成本将受到影响,部分高耗能企业将被淘汰,相关产品价格或将进一步走高。同时,近期长江中下游天气状况也将对农产品价格走势带来潜在压力。
关键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7-02
一、引言
所谓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我国食品工业属完全竞争行业,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程度不高。总体上,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较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渐渐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主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作为哈尔滨市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06-20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始终在装备制造业之后位于第二位。2006年以后,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约20%的高速增长。在哈尔滨市优势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从2011年4月,食品工业总产值跃居哈尔滨市四大优势产业之首,成为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总产值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排名第六。本文试图从分析发展食品工业对哈尔滨的经济意义着手,研究这一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确立了 “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壮大食品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科技支持、园区建设等措施,着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大、带动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了以乳制品制造业、饮料工业、啤酒工业、大豆加工业、肉类工业、粮食加工业以及特色食品加工业为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201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22.8%以上,对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06年的14.2%提升至2010年的53.1%。
2011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有25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81.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4.0%;实现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26.4%,食品工业产值占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0%。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运行特点
2011年,哈尔滨食品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积极局面,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四个行业来看呈现增长速度“两高两低”态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28.3%和33.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增幅3.3和8.5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0.8%和8.4%,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0%和10.6%,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16.8和2.6个百分点。
但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长速度呈现缓慢态势,增幅分别为16.9%和17.2%,分别低于行业平均增幅8.1和7.8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1.0%和9.8%,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5.2%和7.2%,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3.8和1.8个百分点。
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从食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1,全国平均为0.66∶1,与哈尔滨市相邻的长春市为1.1∶1,而哈尔滨市仅为0.59∶1。由于缺乏集农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世界50家最大食品集团中最小的一家年销售收入也达300亿元人民币,约是哈尔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最多的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倍。2011年哈尔滨市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1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12户。
(二)加工层次低
除雀巢、蒙牛等招商引进的一些精深加工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围绕本地原料进行初级加工,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目前,哈尔滨市60%左右的农副产品仍以“原字号”或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后,在美国可增值约3.72元,而哈尔滨市只能增值约0.38元。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发育不够强势
虽然目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整体产业发育不强,经开区、双城开发区、宾西开发区及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特别是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规模企业少,企业小而散,由于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难以快速发展壮大。
(四)缺乏强劲的新增长点支撑
近年来,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已由2006年的30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1.2亿元,增至原来的近3倍,年度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25%以上。继续维持高位增长,需要更大的绝对值增量来支撑。目前食品工业缺少大型项目,在今年新建和续建的30个食品工业亿元重点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2个,而2012年能够投产项目有14个,新增企业投产、达产较慢,产能释放周期较长,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后劲。
(五)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矛盾凸显
一是人才和劳工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哈尔滨市工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流动性强,人才和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经常出现招工难、招合适技术工更难的现象。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高位运行、融资难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发展。企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现有工业企业许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小,无资本积累,流动资金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个别行业受特殊原因影响,发展缓慢。如乳制品行业受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加大了进口乳制品对国产乳制品市场的冲击,行业发展处于低迷状态。
四、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
食品工业是哈尔滨市“十二五”时期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哈尔滨市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强哈尔滨食品工业,一定要围绕哈尔滨市特色资源做文章,打好“特色牌”。一是加强推进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如:延寿鸿源食品的无菌方便米饭项目的投产将填补东三省方便米饭领域的空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强肉、蛋、豆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工业化。三是积极发展具有特色风味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形成风味饮用食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原浆水果饮料、坚果饮料、蔬菜饮料等健康营养饮料,鼓励发展格瓦斯发酵类风味功能性饮料。
(二)依托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哈尔滨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就要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基地,让资源在产业上活起来,助推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力鼓励在五常、方正、通河和木兰等适合稻米种植的地区开展稻米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鼓励在尚志、阿城和延寿等地兴建浆果类饮料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园一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扶优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是推动和带动食品工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逐步扩大贷款领域,增加贷款规模,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三是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在信息、土地、水电等方面搞好综合服务,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献策不决策、服务不增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引导,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一是以乳品、饮料、酒类、肉制品、调味品行业的国家诚信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国家及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好哈尔滨市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认证,以诚信促经营、以诚信谋发展。二是以新型工业化试点活动为契机,在食品行业加大信息化及媒体宣传,为企业树立正面、诚信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创建工作,保护和宣传传统品牌,培育和打造新生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五)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食品工业升级
一是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组织哈尔滨市重点食品企业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科技人才,从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及质量安全方面创新思路,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利用好平台,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工作。加强与运行、投资、电力、交通、煤炭等委内处室和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工地,了解情况,及时把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优化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环境,起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意见》,为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三是做好政策辅导和信息沟通服务,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时宣传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对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及时组织企业进行系统的政策解读和辅导。
传闻:科士达光明新区生产基地将于近期投产;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项目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公司正在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验收手续,验收需要一定时间。
科士达(002518)于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是国内领先的不间断电源提供商,UPS销售量及销售收入均位居国内UPS行业前列,已是国内金融、电信、制造等众多行业及政府、教育、国防等部门UPS客户的主流供货商。
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曾计划募集资金16720万元投资在线式UPS扩产项目,募资到位后三年内达到设计产能100%;合计在线式UPS年生产能力可达142500台,产能增加128%;预计达产后正常年份销售收入39300万元,税后利润6866.60万元,盈亏平衡点53.30%。
但是公司于2012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披露由于该项目所涉厂房及宿舍工程不能单独办理验收手续,需与园区内的研发楼一并办理整体竣工验收,导致该项目延期投入使用,截止2012年6月30日末半年报显示投资进度74.09%。
记者通过连线公司证券部,获知目前该项目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公司正在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验收手续。
实际上,上半年公司的10KV及以上在线式UPS、离线式UPS的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大幅下滑40%和44%,这也使得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将进入UPS在金融领域的销售旺季,个别延期的订单也可能会执行完成,预计整体收入增速有望得到好转。伴随着光明新区生产基地的投产,2013年该业务收入可期。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1亿元,同比减少5.78%,净利润实现5997.15万元,同比增长7.62%,公司同时预计201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7573万元-10097万元,变动幅度为-10%至20%。
平庄能源:资产注入可期
传闻:中银调研报告说平煤能源重组方案春节前后出台;
记者连线:记者多次致电公司证券部,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平庄能源(000780)2007年重组时,控股股东平庄煤业曾承诺:在元宝山露天煤矿和白音华露天煤矿具备上市条件后,将在合适时机以合理方式将两矿置入上市公司,尽快完成整体上市,历时四年,该承诺并未兑现。受此影响,平庄能源借壳上市后从未在二级市场融资。
针对市场传闻所说“中银调研报告说平煤能源重组方案春节前后出台”消息,记者通过查阅相关公告发现12月28日中银国际曾报告指出元宝山矿注入障碍在于平煤投资公司的费用问题无法妥善解决,公司已经着手第二套解决方案,预计13年春节前后可能有相关方案出台,但能否落实仍有不确定性;白音华矿13年9月后才可验收,并需要待达产后才可启动注入,预计在当前价格情况下从验收到达产需要4-6个月,13年注入的可能性不大。
该券商也同时指出目前合同煤和市场煤价差保持在100元左右,但另一方面当地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能否上涨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即使乐观预计重点合同煤价格有5%的上涨空间,仅增厚2013年每股收益2%,对业绩拉动作用有限。未来内生性成长动力欠佳,12-15年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3%。主要靠资产注入,资产注入后总产量约为公司现有产能的4倍。
三季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2亿元,同比下降11.12%;实现利润总额5.70亿元,同比下降22.49%;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降23.0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6亿元,同比下降11.52%。煤炭量价齐跌是公司三季度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福星股份:福星惠誉全年销售额70亿元
传闻:福星惠誉2012年全年销售额是70亿元;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消息属实。
福星股份(000926)以房地产开发和金属制品为主营业务,近年来金属制品行业景气下滑,公司侧重发展房地产板块,取得了较好的利润持续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具备房地产一级开发资质,根植于武汉,公司起步于湖北省三四线城市如咸宁、恩施和孝感,现多数项目在武汉。该公司主打“城中村”改造路线,公司2009年至今获取城中村改造项目7个,除去已开发的项目,目前仍有姑嫂村、和平村、青菱乡的土地储备约339万方,加上2013年公司新获取的两幅地块,公司潜在土地储备合计618万方,足够公司未来三年的开发。记者通过致电公司,确认2012年福星惠誉全年销售额70亿元。
不过也有券商报告分析指出公司在城中村项目的开发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因城中村项目前期成本低、地块面积大而完整,易于规划等优点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然而随着成本优势逐步弱化,城中村项目受政府牵制多、拆迁困难,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缺点逐渐显现,对开发商的资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
三季报显示,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6亿元,同比增长24.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6.7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5元。公司收入同比较快增长,主要是由于结算销售收入增加所致,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综合毛利率下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指出公司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66.94%,去除预售账款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为42.18%,较2011年和2012年中期分别下降了3.5%和1.2%。期末在手现金11.03亿元,同比下降9.49%,覆盖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的74%,短期偿债压力犹在。
数码视讯:CAS中标山东省网
传传闻:数码视讯中标山东省网条件接收系统(CAS)项目;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消息属实。
数码视讯(300079)2010年登陆创业板,核心业务为数字广播电视基础网络设备的研制与开发,面向实施数字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提供数字电视软硬件产品,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电视整体平台提供商,目前公司涉及的业务包括影视剧制作、苹果皮及金融IC卡研发、三网融合以及游戏业务。
记者从公司方面获知,中标山东省网条件接收系统(CAS)项目是继重庆市网、四川省网、山西省网、甘肃省网、浙江省网CAS项目后,数码视讯在同一年内成功夺得第六个省网标的,成为拥有省网案例最多的CAS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在传统业务方面保持着绝对的竞争优势,2012年公司在超广网设备开发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看点。
关键词:内蒙古;产业集群;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11-0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拥有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优选模式,不仅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推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产业水平,使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而且能够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发达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的成功经验。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内蒙古来说,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产业集群主要发展模式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模式进行了研究。OECD从集群层次的角度将产业集群分为宏观、微观和中观。Markusen则从经济活动的空间角度把产业集群分为马歇尔式、轮轴式、卫星平台式、政府启动型式。国内学者机构也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依据不同标准,对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模式概括为不同的类型。如仇保兴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为制造、销售和混合型产业集群;而国家发改委将产业集群模式分为古典产业集群、龙头+网络型、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1];王缉慈将产业集群分为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意产业集群[2]。
目前对于内蒙古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非常少,仅赵海东《“内蒙古现象”分析研究报告》、赵云平《内蒙古产业集群战略》等论著中有所涉及,还未见有详尽系统研究。
内蒙古的产业集群也经历了由小到大和向不同产业扩张的发展过程,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并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笔者借鉴王缉慈的产业集群模式分类方法将内蒙古产业集群主要发展模式归纳为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服务产业集群三种。
1.传统产业集群。在内蒙古传统产业中,能源、化工建材、冶金、机械装备、乳制品、羊绒和肉制品行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资源优势,已造就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企业和品牌,在其示范和带领下,相关中小企业不断进入,从而逐步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如以神华为首,伊煤、霍林河等遍布全区的能源产业集群;以神华、鄂尔多斯、亿利为主力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包钢、包铝、希望铝业和大唐铝业为代表的冶金产业集群;以北方重汽、包头一机、华锐和一汽亿阳为骨干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牛妈妈、骑士等为补充的乳制品产业集群;以鄂尔多斯、鹿王为核心,、兆君、蒙古王紧随其后的羊绒产业集群;以小肥羊、小尾羊、科尔沁等一大批企业形成的肉业产业集群。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蒙古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关键。因而在一些有科研基础的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科技产业园区、基地和孵化机构,为高新技术产业创造适宜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内蒙古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基地和孵化器10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园区、基地和孵化器29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81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3],产业集群效应的优势开始显现。
3.服务产业集群。内蒙古的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较晚,但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体现出一定的产业特征和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物流、旅游、文化创意三类产业集群。(1)内蒙古的物流产业集群主要依托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支撑,形成了涵盖农副产品、煤炭、化工建材、装备等各类商品并具有仓储、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信息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产业集聚区。(2)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不断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休闲集聚区。如以大召、成吉思汗陵等为主的历史宗教文化旅游集聚区;以希拉穆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的草原文化旅游集聚区;以恩格贝、响沙湾为主的沙漠文化旅游集聚区;以阿尔山、贺兰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3)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园区有呼和浩特大盛魁文化产业园、包头燕家梁文化产业园等八家文化产业园。①
二、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些年内蒙古的各类产业集群发展较快,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相比仍然差距较大,主要体现为集群数量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少,综合竞争力弱等。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1.长期以来,内蒙古传统产业集群因为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导致受资源价格波动影响大,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也较大,而且这种风险不易化解。如以煤炭生产为例,从2011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煤炭出口受阻,同时由于国内国外煤炭价格倒挂导致进口量大增;另外受国内经济调整的影响,煤炭生产增速大幅下降。内蒙古作为煤炭主产区,受到较大的冲击,很多煤企被迫限产减产甚至停产,利润大幅度下降;另外传统产业普遍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和当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内蒙古高科技产业集群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过度重视招商引资、重复建设而忽视软环境的建设;企业则存在产品科技含量低和研发经费不足,从而创新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来看,2010年内蒙古科研经费投入总计63.7亿元仅占全区GDP的比重为0.55%,全国排名第二十二位;科研人员24.8万,全国排名第二十二位;科研论文专利全国排名第二十六位,这与内蒙古GDP全国排位较前似乎不相匹配。另外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根植性不强;并且集群内企业间缺乏知识溢出和网络关系,关联度低,呈现“群”而不“聚”的特点。这样建立起来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非常不稳定,一旦其他地区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条件,则会纷纷离去,严重影响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
3.内蒙古服务产业集群因发展时间短,企业规模偏小,市场影响力弱。其中物流产业存在管理不规范、送货服务质量低、企业形象不佳、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致使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与东部沿海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劣势。另外因服务业资金投入不足,行业品牌的影响力亟待加强。
三、加快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1.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内蒙古政府高度重视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先后制定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多元化发展等的指导意见》、《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等意见和规划,有力地支持了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方面亟待解决。一是尽快制定产业集群识别和认定标准。因为有了标准既可以准确判断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又可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制定政策规划,引导各盟市间产业集群协调发展,避免因重复建设导致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三是制定相关政策,重点支持传统产业集群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创意产业集群。
2.构建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支持体系。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产业集群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功能强大、服务全面的服务支持体系。内蒙古地区可以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建立一批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同时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另外政府需要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产业升级、维护企业间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和价格协调、职业培训等方面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3.加强区内外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积极引导和支持集群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充分发挥现有包头国家科技创业园、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以及内蒙古创意软件示范园、金山科技城等地方孵化器的作用。鼓励科研成果向重点产业集群转化,同时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成果转化的高效便捷,减少交易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内蒙古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4.发展循环产业集群模式,注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传统产业集群可以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这样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于高科技产业集群应以生态园区为载体,循环经济为引导,通过创立高科技循环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产业集群是未来重点发展的循环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 丘海雄,等.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