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设计的审美

艺术设计的审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设计的审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设计的审美

艺术设计的审美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特征分析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国家,有着丰富而体系化的茶文化,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到当前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设计元素,同时也满足人们对审美内涵的期待值。通过对当前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作品进行体系化分析,可以看到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虽然设计艺术得到了实质性提升,但是其中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想要深层次把握人们的审美意识特征,就必须转变审美标准和审美内涵,既要彰显设计的灵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全面展现,其中应该具备的文化内涵。

1茶文化内涵及特征分析

从唐朝开始,茶就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元素,随着饮茶习惯进一步普及,茶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化,其在长期、体系化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茶物质元素,同时也有着独立完善的设计内涵理念。我国作为世界上茶文化发展最为成熟、全面的国家,丰富而全面的茶文化资源体系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除了相应茶物质元素外,其中更是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以及完善的文学艺术资源。在整个茶文化资源机制中,有很多文化、艺术素材,而这些内容都可以被体系化应用到设计活动中。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着色彩搭配理论和设计艺术等一系列内容。现阶段,不仅是茶文化面临传承压力,同样整个平面设计工作也正在经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当前平面设计工作所使用的理论和技巧进一步成熟,平面设计工作开展思路更为成熟,而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期待值更高,其不仅需要体系化应用设计理论,同时必须结合人们需求,展现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应用内涵和价值。事实上,平面艺术设计其作为一种设计活动,该活动不仅是对设计理念的体系化应用,同时也是对多样元素的综合利用,而想要展现最佳设计图案效果,就必须完善展现出整个设计过程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理念等各种元素。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可被有效融入其中的设计元素。比如极具感染力且直接带给人们观赏冲击力的集体茶文化活动。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理性对待,且有效继承的重要资源内容。其中所具备的价值更需要我们在传承过程中实现融入发展。其次,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绘画艺术等,这些静态艺术内容,不仅全面展现了创作者的价值理念,同时其中也融入了必要的文化内涵。最后,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中所具备的养生、绿色价值理念以及社会利益规范,都能够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茶文化发展传承日益重要的今天,想要推动平面艺术设计发展不断完善,必须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审美意识和内涵。通过赋予其美的内涵,从而实现平面艺术设计效果和要求。

2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分析

当然,随着当前设计活动日益成熟,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的期待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提升其设计艺术,同时也要全面融入设计元素和内涵,从而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价值理念。事实上,平面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种过程,但是该过程中,又不是单一的传播信息,而是通过平面设计形式,融入多重资源,产生多种设计风格和审美内涵的过程。在茶文化时代影响下平面艺术设计水平实现了整体性提升,无论是素材使用,还是设计水平都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和发展,而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主要为:首先,整个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理念与整个时展理念相匹配。现阶段,艺术发展迅猛,尤其是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应用更为广泛。而只有好的平面设计内涵才能更好表现创作者的意图,才能发挥平面艺术设计的价值优势,完善其动力支撑价值。文化之间的充分融合。通过对茶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通过体系化整合,从而实现整个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传承和融入。对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平面艺术设计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对整个平面设计工作进行全面借鉴和完善应用,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进行体系化融合,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我国有着丰富而完善的茶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茶文化资源可以被体系化应用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从而满足平面艺术设计的时展要求。最后,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体系化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当前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图案展现过程中,整个活动更加注重对设计细节的描述和内涵的表达。也就是说,当前在进行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主题设计要求,通过准确诠释和表达想要设计的内容,加上准确融入创作意图,通过选择合理的素材,从而实质性提升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水平。

3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其他特征分析

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茶文化时代,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最主要特征是时代特征,经过对其时代特征进行体系化分析和阐述,还可以看到其中也融入了其他特征内涵。只有对这些具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将茶文化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进行全面融合。首先,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全面展现了人性化特征。人性化特征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内涵,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想要满足设计要求,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应用需求。通过丰富具体的设计元素,从而满足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要求。其次,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中更加注重绿色、生态环保的内容。实际上,相对以往设计活动而言,当前在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认识到在人们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完善的今天,注重绿色、健康、生态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性共识,因此在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将绿色元素融入到整个设计活动中。此外,在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注重人们表现方式的展现和诠释,当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日益成熟,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对自我个性的表达和阐述,整个设计活动已经超出了以往单调的设计风格,整体不仅更富有情感价值,同时也有一定文化品味及内涵。虽然目前科技应用对整个平面设计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设计者正在通过情感元素及文化价值的全面融入,从而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价值内涵。在多元文化发展进一步成熟的今天,传统茶文化极具传承价值,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其最大压力和问题在于缺乏体系化的传播载体和途径。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载体,既能有效传承茶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展现传统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就极为重要。

4茶文化对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的具体影响

审美意识是整个设计活动能够带给人们具体美的感受,同时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也会对整个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其实际上对整个审美艺术也会产生实质性影响。首先,将茶文化内容体系化应用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有效丰富平面艺术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元素。我们必须认识到平面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活动,更是在恰当设计理念指导下对设计元素进行体系化应用的具体活动。所以,其对审美意识的影响从单一的艺术设计活动要求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体系化结合。此外,随着多元文化发展不断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对传统文化能够进行有效传承和发展,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将其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全面结合,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和提升设计内涵。而茶文化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深层次融合,不仅为传统茶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载体,同时也让人们更期待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尤其是茶文化中融入了我国现展的重要精神理念和价值规范,因此在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适当性融入这一内容,从而满足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实质性需求。可以说,茶文化对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的最大影响就是其让整个设计活动更加注重实际,注重真实情感的融入和表达,而这本身就是茶文化在有效传承的过程中所实现的设计审美意识的有效承载和发展。

5结语

现阶段在具体实施平面艺术设计工作时,其设计的图案和内容是整个设计活动的实质性表现。随着现阶段平面艺术设计理论及内涵发展日益成熟,无论是融入元素,还是文化内容都在进一步突出。茶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如果能够将其中所具备的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融入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那么势必能够大大优化平面设计图案的效果。从而在丰富设计内涵和元素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将茶文化内涵体系化融入到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其必然能够实现对茶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岩岳.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2(17):246-249.

[2]储小燕.交互设计时代平面设计艺术的情感架构研究[J].现代园艺,2013(5):219-225.

[3]白福军.探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时代审美意识特征[J].设计艺术.2013(21):178-183.

[4]崔星星.汉画文化意蕴及艺术表现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4(12):102-106.

艺术设计的审美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商业化设计;多元化思维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伴随着人类造物与创形而派生出来的概念。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要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得和谐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离不开对造物的冥思苦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借此调节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到了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经济的繁荣,社会从各个方面对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会生活时时刻刻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各种新的思潮和观念影响着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上层建筑的设计文化思想领域,也在经济趋同的潮流下,向着文化趋同的方向发展。如何借鉴和发展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传统,以建立多元化的设计思维格局,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思考,也成为设计界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叛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相随,到处可见。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也可以看作是艺术同哲学、宗教等一样,都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则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设计也同样如此。当代的设计是否也应该这样,使得若干年后,后人看待当代设计时,认识到它体现了文化的演进和发展。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或“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概念。因为文化总是具有民族性,是人类中某个民族所创造的,同时,民族的特性也较多地集中在文化中。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设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方面设计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性的,类似于条理性科学的活动,正因为这种特质,使设计受市场和技术的制约,经历了设计流派的更迭,设计文化的变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调节,社会导向的双重制约之下,现代设计始终以“创新”为法宝而完美着生活。

经济的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设计也在延伸,是否可以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从设计的客观存在与设计师的主观意识上,转移到把设计本身置于文化领域内,从客观的文化价值形态中进行分析。设计作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一些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方面都可称之为设计。微观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囊括其中。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其中的人可分2种:主观形态方面的人(即设计师)和客观形态方面的人(即大众群体)。

中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文化还存有一定的差异,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地方,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总会遇到困难,做好一项设计与大众接触时却得不到认可,最终结果是设计被改的面目全非,使得设计师在做设计时索然无味。紧跟着是庸俗不堪的设计,严重污染了文化视野。大众群体认为在接受设计师作品时,往往感到很多地方不尽人意,殊不知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下。经济发达的地方,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设计师耳濡目染,带有一点崇洋思想,加之大众群体也有类似思想,一拍即合,经济的地域性差异,设计的这2种影响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代文化浪潮夹杂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乡差别加大,传统工业中,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群体和工业商品经济对市场的无情打击,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高耗薄利导致了民间工艺的萎缩,民族艺人的流失,这一切都在继续。

从价值观的角度上,也同样使得设计师在变。现在说设计圈里能解决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设计的人就是大师。陈汗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看到这个标志时,即有中国的文化情结,又具现代设计特点。靳埭强先生在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水墨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律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他在现代建筑中融入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

设计的成功,本就在于应有“根”、有“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深植于每个中华人心中,不管承认与否,它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创作观和审美观。有根有意的设计可以枝繁叶茂,无根无意只是浮萍一叶,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雕琢。设计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扎根于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生活和文化是2方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设计要提高,达到世界水平,就必须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念,将2者有机融合。民族文化仍是在创造新时代时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着明天的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终结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影响力。当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与大众沟通配合的问题,寻找相同的切入点,即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商业化设计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而不是相抵触的。

在现代设计中,在这个物质繁盛的时代,商业的需要似乎成了一切的需要,只要看看周围车站、路边、公交车身,便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新形象取代了交流的目光,设计如果仅仅为了造型和金钱而去改变甚至是扭曲设计本来的面目与初衷,很难想象每天生活在繁杂的视觉噪音中的人们会愉快放松吗?设计还能称之为设计吗?如果设计只是为了促销,满足现在大多数商家自私利益的话,那就太埋没设计师的智慧了,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思想,不仅仅是喧嚣的叫卖和一坛死水般的模式。而是向人们传达一种充满人性的关怀,让设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设计者的初衷应是紧系着交流与沟通,无论是传播者也好,接受者也好,我们共享着的不仅是物质的空间,也同样共享着视觉空间。即使是商业设计也一样承担着一种与社会文化沟通的作用,因为对于设计而言,内容是给定的,必须经过设计者的头脑思绪加工创造,以一种大众都能接受和喜爱的方式传达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片面的把设计看作是商业化的附载体,仅仅与商业挂钩,更应运用一些元素,来体现一种文化,而文化本身就意味着生活。设计的完善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在不断探索寻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塑造着自己,体味着各种和谐与矛盾。物性的昭示与束缚,人性的领悟与抗争交织在一起,在摇摆中交错着前行,寻找着光明。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的审美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美视角;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起来,生活经济水平更是有了显著的提高,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环境设计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他们对建筑和环境设计有了更高的审美标准。现在的文化建筑提高了城市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已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建筑。基于审美视角,我们需要探究现在社会的审美需求,分析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的关系,并提出要基于人们的审美视角的设计构思。

1审美心理

1.1审美概念

审美心理,往往人们将其释义为对美的感受及体验。具体来讲,最主要的其实是人们在美的体验中享受情感自由的过程,审美是客观存在的感受和体验,更多的是来源于人们的心理活动。审美具有直观性、模糊性、和大众化性。审美的直观性就是建筑、环境设计通过具体的文字、图案、颜色等传递给人们的视觉与感觉上的审美;审美的模糊性是通过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传达主流思想不明确的事物进行修缮;审美的大众化性是现在在更多的关注文化传承的同时,并结合大众需求,创造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相贴近的设计。

1.2审美需求

审美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受,是在心灵活动中对于事物的一种主观性的评价,马洛斯关于人类实现愿望和要求中对审美的需要通常有对称、井然有序、外观美、平衡。审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于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审美而言,现在更多的融入了文化传统和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审美需求,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是主体发展趋势还是崇尚自由与阳光。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也间接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人们的思想、审美毕竟是在不断的除旧更新,自由与阳光、大众化是现在的文化建筑与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与新的审美需求相结合的审美趋势。审美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受众者需要的是多层次、多感官、立体形态的一种体验方式,而非传统的单一取向性的审美体验,第二受众者还需要将多元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一起进行审美体验,并非单一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体验,现如今审美的体验已经不依靠于视觉进行简单的判断,而是通过我们每位大众多种感官共同协调而形成多方面、综合性的一种体验,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工程模式,其中方方面面都是文化中的体现,我们从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发现,设计者更多的是通过综合性的方式,给我们进行全方面的审美体验,影响我们审美体现的手段已经越来接近于自然,朝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2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建筑与环境设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信息交流中心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环境艺术设计要创造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设计,是要结合整体的建筑以环境作为衬托、辅助与美学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能展现建筑的室内外环境使用价值,又能体现建筑的精神层次和建筑特征。

3文化建筑与审美

建筑的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物质内容,它充分反应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体现周边特色的靓丽风景。文化建筑中的审美,可从审美大众化、模糊性、直观性这几方面创造出供人们欣赏并提供服务的公共交流场所。文化建筑是人们日常社会活动中缺一不可的公共建筑,并且文化建筑越多,水平越高,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高,文化建筑也在不断的追求着人们的主体审美趋势,以视觉为文化基础,创新出新的形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以自身的文化特性与大众需求来吸引更多民众。

4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首先要遵循美的法则,其中基本的审美原则为:第一、比例和尺度:比例在建筑环境之中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要素,选择合适的比例,能提高文化建筑环境设计的美感。第二、均衡和主次:主次可以有效避免设计作品的松散和单调的现象,均衡和主次是相互联系的。第三、反复和韵律:合理采用反复和韵律可以增加节奏感。因此在结合人们需求的同时美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审美要素会使得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整体感更和谐,视觉上会富有生动、活泼的美感,整体会显得具有节奏感。环境艺术设计基于人们的审美视觉角度,并依靠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承载着文化传统,为生活提供更多艺术环境。

5结语

总而言之,在保证建筑的环境设计功能方面,我们的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审美视角之上的艺术构思,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的艺术审美形式中,注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与活力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因此,文章从审美的主流、文化建筑、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三方面分析审美视角,对日后的设计水平有着很大提升帮助,以提升国内城市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万然,朱华亮.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

[2]霍迪.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03).

[3]胡玉珍.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5(07).

艺术设计的审美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审美情趣;美术艺术设计;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J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97-01

文化审美情趣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群体以及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对美的最基本感知和看法,它直接引导着人们的具体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审美观念。考虑到美术艺术设计是人审美观念的集中展示,因此,文化审美情趣对美术艺术设计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起着关键性作用。受信息全球化的影响,现代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发生了一定改变,这也就在无形中影响了现代的美术艺术设计。

一、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趋于人性化和个性化

在以往的美术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更在乎设计的合理性与功能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作品本身为核心,而忽视作品使用者的需求。随着人们文化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广泛推行,人们对美术艺术设计的需求也开始重视“以人为本”,因为任何的艺术设计都是服务于人的,人作为美术艺术作品的使用者,应该有一定的主体权利。任何忽略以人为需求的作品创作都是与现代文化审美情趣相背离的。若要实现美术艺术作品的人性化,就要在作品设计阶段倾注更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等相对感性的内容,来综合作品理性机械的一面,使作品更具人性化色彩,最终实现物和人的有机结合。

二、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注重“形式美”和“内涵美”

在过去的美术艺术设计中,出于功能性以及商业性的考量,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注重作品的外在美,而忽视了对作品内涵的建设,这就使得作品虽然具有光彩夺目的外在设计,却缺乏对人们内心的冲击,单纯的外在很难长时间吸引人的目光。如今,在新的文化审美情趣作用下,人们越发的重视美术艺术设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兼具性,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美。这就需要相关的美术艺术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投入更多心血,将创作面尽量的延伸,运用更多具有隐喻色彩以及审美情调的设计手法,将作品设计触及到人的内心深处,以便更好的从多个角度诠释作品设计内涵。

三、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趋于简约性且更具冲击力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在繁重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作用下,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越发的简洁化,因为简洁明快的美术艺术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紧绷的神经,因此简约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美术艺术设计的又一要求。要做到简约化,就要求美术艺术设计者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尽量的将设计理念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要不失美感。艺术要想持续的流传下去,脱离不了一定的商业性。作为美术艺术设计本身,要想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就要具有吸引消费者的实力,而视觉冲击力恰恰是一件作品吸引人的直观感受。适当的视觉冲击,可以舒缓和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疲倦,有助于作品的商业化。

四、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趋于民族化和全球化的统一

所谓美术艺术设计的民族化,是指本民族的审美与艺术风格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形成的自身艺术特点。在如今,民族化与全球化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文化审美情趣的重要原因。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对于美术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而言,两者应该得到有效的结合,博采众长,对民族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心,然后走向全球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审美情趣下,美术艺术设计不管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还是在表达内涵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变革。较之于以往的美术艺术设计,现代社会中的美术艺术设计在审美情趣的影响下更注重作品的“人性化”、艺术性以及文化内涵。并且越发的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功能性、商业性以及审美性的全方面统一。因此,在现代美术艺术作品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以紧跟时代脚步以文化审美情趣为导向,不断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不断完善设计方法,逐步实现文化审美情趣同美术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处理好美术艺术设计与人以及日常生活的关系,才能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人,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峰.简析现代审美观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

[2]阚力.浅谈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青花纹饰的影响[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4).

[3]顾振美.感悟审美经验于艺术设计之影响[A].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二届第二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11(3).

艺术设计的审美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素质;文化价值内涵;创新素质

就当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来说,审美教育在当代中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所以我们要科学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完善教育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注入文化价值内涵的教育,使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文化价值的创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拓展思维空间。

一、艺术设计创新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审美形式方面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往往注重产品的造型审美功能,如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装饰纹样的形式传达出审美信息,这种信息与消费者本体的审美需要产生共鸣,才会使得消费者决策购买意向。这就决定了在艺术设计中,学生一定要了解美的本义和规律,创作出结合社会的美与自然的美的作品,使自身的审美经验以物质的形式显现,传达自己的审美理念,给受众者带来审美情绪上的愉快的效应,使其精神舒畅,甚至超越功利能够带来的情感满足,最终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2.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是创新形象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审美想象力和其他思维能力的综合,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形象思维成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从四个方面考量,包括审美鉴赏力、审美想象力、审美超越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1)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力是以人的整体感性存在对审美对象的完整形式和深刻意蕴进行充分认识和深切体验以及发现的能力,它是对美事物的鉴别和欣赏。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来判断什么是美的,既要有对一切事物审美辨识能力,又要具备自己独特个性的审美能力,将美的形式和内涵注入到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之中,使美的形式推陈出新。

(2)审美超越能力的培养

审美超越能力是对物质的功利性、物质媒介、现实时空的否定和扬弃,对自我生命有限性的否定和自我生命更新与提升等一系列的能力。 这要求学生澄净其心灵,去除一切芜杂繁俗的情感以及物质对其具有功利性的诱惑,从而在审美活动中,教师慢慢引导学生地进入到精神享受中,解脱自我,脱离自我,以纯净的目光,平静的心态,广阔的胸怀审视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的塑造和提升。

(3)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审美想象力是在审美主体知觉形象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造。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发散式思维、辐合式思维、联想型思维密不可分。即司空图在《诗品》里提到的“象外之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突破时空的桎梏,让学生思维自由充分地运转,以丰富的情感发挥其无限的想象力,让审美形象跨越时空,展现出超越物象本身以外的美的形象,这是继续设计的前提。

(4)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是要培养学生意识构形能力和形象创造力,是一切审美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审美创造力与审美个体的先天个性有密切关关联,个性是成就新颖的前提,否则就是千人一面。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先天因素得到良好的激发,并更好地将其发挥利用,进而激发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设计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建构出外观定位超前新颖,内涵丰富,意境不俗甚至具有前瞻性的新形象。

二、艺术设计创新中文化价值内涵的培养

1.文化价值内涵对设计作品的提升

设计作品的文化价值内涵体现在作品的寓意上。文化是涵养一个作品的重要方面,他能够使作品不是单薄的物质实体,而是物质表象结合厚实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为寓意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题材。传统器具上纹饰主要有瑞兽纹饰、五福捧寿、梅兰竹等,涵义吉祥。如象征高洁的品行,梅花象征坚毅的品质。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为作品注入人文精神的理念,那么作品在功能与外观形式之外又生发出新的人文内容,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作品具有综合的美。文化价值的注入是人们在满足作品功能与艺术性之后的新的情感诉求,既满足了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容易引起观赏者的注意与兴趣。这是艺术设计中较为深层次的设计行为与文化融合的表达,是作品外观与内涵语言的高度结合。

2.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渗透文化价值的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文化价值的教育,这需要我们重视并长期地贯彻实施。既要从教师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教学中加强设计理论知识的灌输,也要激发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自觉能动性,使其在主观意愿的支配下主动对相关艺术文学知识进行充分地了解甚或探索,全面吸取艺术史、美学史、设计史、历史等人文学科的丰富营养,转变成学生的感性思维,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发挥出创造性思维。这样的设计作品融入对作品文化特征的把握,表达出自身对文化价值的渴求,从形而下的器者上升至形而上的道者,以达到具备“器以载道”的文化内涵特征。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创新中继承已有的历史精神价值,既继承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中的优质资源,从前人的精神成果中寻求思想之源,在前人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础结合当下的人文思潮中有意义的观念进行新的文化价值再创造,加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创新感和厚重感。

3.文化价值的挖掘对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

原有的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艺术作品相关文化的解读和认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文化价值的培养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有教育的独特目的。具有文化价值内涵的产品在个体价值中具有真、善、美等价值,在社会价值中具有经济价值、意识形态价值、外交价值、文化价值等,能够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艺术设计教育要以提升学生发现物体美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前提,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美的观察力和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的精神,对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生存质量,具备完善的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完善设计作品意识形态中创新的内涵。这样设计主体才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设计作品文化价值的涵盖。

艺术设计的竞争实质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学生要不断具有创新危机感,在艺术设计中培养个体的审美素质,将设计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统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中多引领学生观察社会,解读社会,仔细的观察、审慎的思考,体会出时代对物质实体与精神层面结合的需求,对社会重建自己理性和独特的认知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随客观世界事物推陈出新的规律而与时俱进,培养出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全方位、综合能力要求高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文会.美学[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6

[2]于兴民.谈成人高教艺术专业的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