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刘梅于2000年2月份在其论著中明确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根据传播学理论和思想宣传理论,通过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而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这是国内最早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具有一下鲜明的特征。
(一)网络所含内容广泛,传播迅速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通过书籍、报刊等文字传播,由于版面有限,所含内容只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方面,不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关注,影响力较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于网络新媒体来进行传播的,其传播方式不只是文字这一单一的方式,还配有图片、音频、视频等,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极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随着网络的迅捷发展,人们经常使用QQ、朋友圈、微博等工具传播,其不断更新、数据变化快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传播平台。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与隐蔽性
网络是一个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传播信息的共享虚拟平台,它具有开放性的鲜明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不受信息传播途径和范围的时空界限,使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得到共享,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家庭、社会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也十分明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课堂中进行的,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讲述。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受这一形式的限制,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间的沟通,师生间没有身份、地位上的差异,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轻松的氛围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更能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互动性强
网络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享有接受网络教育的权利,其中就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在虚拟环境中实现的传播过程。在虚拟环境中,受众所接受的一切均是网络所提供的,内容以及方式由教育者所制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学生面对面,一对一或一对多,教师的主导地位很明显。但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弱化很多,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把关者”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高校通过学校网站、论坛等网络工具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网络使得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意义的单方面灌输向双向、多向交流和互动转变,这种转变,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要。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
由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尚浅,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没有一个权威的表述,更没有优秀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范本,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没有进行理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学科深入研究。(3)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形式单一,很多网站只是单纯的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书本内容照搬到网络上,完全忽视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点,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即使一些高校设置了一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交流平台,但缺乏创新,更新滞后,网络优势的在线交流等网上互动更是形同虚设,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没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体现出来,难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效果。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素养欠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专业和计算机技能都有较高要求,但高校存在着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不擅长计算机技能,网络技术应用水平高的教师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若两者不能较好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照搬书本,不能在线与大学生实行互动、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工作。
(四)网络监管不力,不良信息充斥网络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的渠道较为广泛,而平台内容又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增大了对网络平台监管工作的难度,网络平台能控率较低。网络内容不规范主要是由于网络平台监管不力造成的。网络立法滞后,缺乏完整的网络立法体系,网络监管缺乏法律依据。目前,我国网络监管软件发展水平不高,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是一些黄赌毒不良信息充斥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导致大学生的人格扭曲,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化,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满足大学生心里发展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理念。不管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还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来说,都应该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是俱进的需要,有必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目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如何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说教式的教育,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是当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进行宣传,也要对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容事例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树立正确的意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单纯利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内容,只会使大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手段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将理论与具体事例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参与到热点事件的讨论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
(三)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高低。学校应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加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力度,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一个合格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有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良好的网络操作能力。具体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增强对网络技术知识的了解,具备较好地网络操作能力。此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审核,优化网络内容,提高信息质量,对大学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全媒体时代下,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平台,不断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交往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网络这一工具和平台提升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探索。
一、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1994年前后,互联网正式传入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露端倪,但学者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探索和论述却是从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目前,学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从技术层面出发,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并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从狭义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到网络平台中,发挥其教育和德育的功能,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想比较而言,第二种观点囊括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支持和目的而更加全面。
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其实质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网民群体中的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根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高校学生所占比为26.8%。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追求存在很大差距,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人们的心理状况发生了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随之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道德滑坡事件引起的网络轰动效应及引发的网络,使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
(二)网络的全球性和虚拟性,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混淆
由于网络无国境的特点,某些国家或敌对势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网络上推行文化霸权,企图将不实信息或他国的价值观强加于网民,从而达到他们政治垄断的目的,这种情况下不同政治的价值观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浅,自我防范意识和鉴别免疫能力差,当其从一元的价值观教育进入多元的价值观并存的网络生活方式时,易被网络上意识形态渗透和控制,造成思想混淆和反叛,导致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减弱。
(三)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弱化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像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如QQ群通知、学生信息的管理、网络咨询服务等;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网络“自由”国度里,某些大学生特立独行,不喜欢受道德、法制或规章制度约束时,道德观念危机就悄然而至。
(四)网络的依赖性和诱导性,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大学自我安排的时间较多,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又较差,不少大学生都会沉迷在网络游戏、电影、歌曲和聊天中。有研究表明,上网时间越久,孤独抑郁的情况越严重。与网络相关的心理疾病还有网络依赖症、网络强迫症。不少大学生因沉迷电脑而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导致荒废学业。其实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控制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生活动力,没有树立长远的理想抱负。若长期发展下去,网络将导致学生出现人际交往萎缩、自我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最终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完全缺失。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途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我们关注微观现实,也需要进行整体规划,要在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和网络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
(一)统筹规划,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协调共振,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就要对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其中搭建工作平台是基础。(1)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各种优秀教育资源汇集到网络中来。要重视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的作用,汇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研发资源,搭建全国高校校园网络平台,共同传播网络正能量,协作应对网络负面舆论,努力使网站联盟成为高校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散库、思想文化的策源地和宣传舆论的风向标。(2)打造思想舆论引导平台。“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内容建设,壮大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推进高校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打造网上思想舆论引导集群,提高网上舆论引导和应对能力。
(二)完善机制,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做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体系建设。(1)建立工作动力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广、内容多、变化快,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汇聚汲取群众智慧,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强化过程设计和全程监控,促进各高校明确要求、落实任务、创新途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形成自我加压、积极推动、主动有为的动力。此外,协同相关工作部门做好制度设计和工作安排,研究制定激励评价措施,调动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推动力。(2)完善网上网下联动机制。要建立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实现网上、网下工作相结合,既掌握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形成工作激励机制。具体来说,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就是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探索建立对网上成果发放薪酬、给予奖励的办法,探索建立将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情况列为师德先进、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条件的办法。通过激励评价机制的改革,使我们的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工作重心转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形成良好工作导向和局面。
(三)建立起与当前网络文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所存在的吸引力不够这个问题, 作为高校领导层,在把握好正确宣传方向的基础上,对于当代高校学生在网上的接受习惯以及表达方式,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效果同时达到最大化。作为一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当前网络话语体系,一定要进行足够的熟悉,对于当前高校学生的网络语言,一定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把握好正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基础上,逐步把与当前网络文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立起来,以这种创新途径来有效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积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手段来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极为迅猛,其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在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均可创造性地引入诸如博客、BBS论坛、网络聊天室、电子邮箱以及QQ聊天工具等网络技术手段。这些网络技术手段,其交互性强,而且具有平等性等特点,便于高校学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教育效果,例如,QQ聊天工具作为一种即时网络通信工具,就是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能够有效、及时表达人们思想和观念的重要方式,就是博客这种网络技术手段。这种全新思想和观念的表达方式,备受当前高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因此,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开通各自的博客,以此来引导高校学生对当前最新、最热时政新闻进行评论以及相互探讨,最终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因此,在实践当中,深入探讨和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这对于有效提高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104-03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
新媒体在由朦胧、隐约逐渐向清晰、明确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可以深挖的潜力和价值。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背景下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现代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当代经济、教育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借助于全新的智能技术,我们可以用手机摄像头完成清晰度、分辨率很高的摄录,用手机信号进行飞快的传输,尤其是媒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文字、声音和图像的集成,可以进行逼真的虚拟操作。
(二)社会背景
我们的社会生活包括各个层面,诸如生产方面、生活方面、学习方面,而在这些层面当中都缺少不了新媒体的存在。
(三)教育实践背景
新媒体在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焦点内容。由于新媒体的良好交互性、即时同步性和传播的广泛参与性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先进的媒介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采用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突破,极大地缩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狭隘观念,使传播者和受众者都能够得到平等的交流。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产生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新媒体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复杂化。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下,高校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随时的、轻松的信息读取,而新媒体之中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大学生而言,各种西方思想的渗透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在进行渗透,极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不良的影响,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其二,新媒体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己任,而在新媒体迅速冲击市场和社会领域的同时,大学生极易通过新媒体手段获取非主流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在思想开放的环境下表现出困惑、怀疑和矛盾的心理,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淡化,不能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其三,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由于其非线性传递的特征,使接受客体无法保证实现高校教育既定的目标,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的全新定位
伴随着媒体网络的迅猛前行,大学生的高校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全新的工具和平台,新媒体以各种形式冲击着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它以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主要支撑点,以数字化、互动性和个性化为主要特征,成为了当代媒体的主流形态,为各行各业所把握和利用。
新媒体的概念定位体现为主要内涵和外在延伸两个方面,其核心是数字移动设备的多种信息技术融合与集成,包括信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触摸屏技术等,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新媒体形态,它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相区别,被称为“第五媒体”,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为媒体和人的高度结合和统一,以高度集成为其实质与核心。
新媒体的外延与拓展也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形成了网络媒体、网络电视和手机媒体三大类型。网络媒体是以大学生为代表,采用即时通讯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网络电视在数字电视媒体的引领下,创造了“视听新时代”,利用新媒体数字信号,将原有的、被动的电视节目收看转为了个性化、多样化的高清晰节目收视,并与银行系统实现了对接,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交流互动为一体,开创了新媒体数字电视新时代;手机媒体作为迅猛发展的手持式客户终端,已突破原有的通话和信息的功能,而成为了继电视、电脑之后的“第三屏”,它以方便快捷、互动突出的特点成为了独领的“第五媒体”,它对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1.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知识和信息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介,丰富了信息获取渠道,其海量的知识信息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提供了平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通信等技术,以其快捷、实效、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进行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教育,将生涩、抽象的社会主义教育转化为立体的、动态的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全新平台上构筑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
2.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对象,遵循人类思想形成的规律,在新媒体时代下,用动态、生动的新媒体形态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替代原有政治教育枯燥、呆板的教育方式,采取新媒体教学展示和在线讨论等各种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可以有效地将统一思想政治教学与单独辅导相统一,完成对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和构筑。
3.增强了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参与学习意识。
大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可以进行自主的选择与学习,大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与教师沟通,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下可以自由地浏览和择取信息,在海量的思想政治内容中选取自己喜好的内容,在网络自主与参与的互动中完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并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1.信息获取的自由度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在新媒体“时间无主控,空间无主控”的高度自由状态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过程完全呈现出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点,使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增添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舆论导向把握的难度。
2.新媒体的虚拟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调适难度
大学生处于高度敏感和人生价值观构筑的重要时期,在虚拟的新媒体环境中,各种信息量奔涌而来,真假难辨,大学生极易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障碍,在各种思想观念的冲突和交锋当中,大学生需要较高的心理承受力,因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适方面,需要及时跟进和疏导,预防大学生在新环境中引发的各种心理危机。
3.新媒体的先进性提高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要求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技术形态,它的载体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数字产品,它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因而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三个方面的创新,即:指导理念的创新、教育方式的创新、教育队伍建设的创新。
(一)新媒体环境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理念的创新
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大学生在自主、个性化的信息选择中面临各种冲突和困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理念的引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和方向,将之融人大学生全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标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用“一元多样”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二)新媒体环境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根据2014年互联网络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终端用户有5.27亿,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鉴于这一现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可以增设网络电视、网络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创建高校校园论坛,主要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微博,将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使教师与大学生可以实现有效互动与交流,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创新
一、基于新媒体环境的“O2O”闭环模式的概念
“O2O”即Online To Offline,“O2O”闭环就指要实现两个O之间的对接和循环,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产生的新概念。一次“O2O”模式的交易是指线上的营销、宣传和推广最终将客流引到线下去消费体验,实现交易,但是这样还没有做到闭环,要做到闭环,就要从线下再返回线上去。线下的用户消费体验的反馈、线下用户引到线上交流、线上体验等行为这才是实现了闭环,就是说从线上到线下,然后又回到线上。
“O2O”模式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当然,随着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变化,也对我们利用“O2O”模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比如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变、海量互联网信息的选取、线上线下的互联、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等。
二、新媒体环境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传输快捷、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化等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任度大为增强,极大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助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具有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自主选择浏览不同层次图文并茂的资料,在主动探索和感受视听内容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资讯”处于一种无障碍状态,信息的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信息获取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一些糟粕文化借机利用新媒体途径大肆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深受新媒体环境影响,重视虚拟空间沟通,容易引发部分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环境下交互平台的拓展以及学生意见的“碎片化”表达,使网络监控舆情和预测面临空前挑战。
三、基于“O2O”闭环模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on line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on line环境下(就是计算机在线、联机、在网上、互联网上的意思)建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高校、政府等有关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专家队伍,经常性的关注网络热点事件,掌握网络舆论导向,并积极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去,传播积极的思想。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基于互联网环境,建立遵循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吸引大学生网民参与思想交流互动,使主题网站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地”。
(3)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依赖传统的说教和课堂教学模式,也不能只依赖高校自己的教育阵地。而要在此基础上动员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教师参与到一线工作中。在热点事件、主题教育等活动中要积极拓展工作阵地,例如天涯、知乎、微信、微博等。要确保在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线。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进行配合,齐抓共管,不可一蹴而就。传统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必要性,但是我们要在结合互联网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开展“O2O”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通过线下与传统思政教育活动如开展班会、演讲、寻找身边的榜样为基础,以线上微信微博、头条号、QQ公众号等为主要媒介,寓教于乐为主要形式构建“O2O”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为教育目标,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
2、off line 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off line ,即离线)在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结合教育主题开展线下宣传。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教育主题和工作实际开展好线下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要结合时事热点、突然事件、网络舆情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做好线上讨论交流的同时,在线下实际工作当中采取宣讲活动、报告会、交流学习会、思政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主流思想的宣传教育和传播,从而达到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235-02
引言
目前,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和说明都比较少,有部分资料则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界定,但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也有部分文献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简单界定,在综合多方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严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其内容,对大学生网络受众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继而对他们产生影响,以使他们具有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网络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受众进行有关哲学方法论及思想方面的影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包含这三方面的教育。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节省空间和时间资源,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信息化的事物反过来又压制和束缚着人类本身,造成信息异化。
(二)网络政治教育
大学生网络政治教育首先是网络政治理念教育,使大学生明白网络受众可以以匿名形式出现,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政治观念。其次是网络民主观念教育,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防范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活动中的不良情绪和错误倾向,确保他们拥有正确的网络民主观念。三是进行网络政治安全教育,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进行。四是进行网络政治方面的言论教育,在进行政治教育中,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平等性和垄断性。
(三)网络道德教育
在网络环境中的道德教育内容,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道德教育本身的内容,还要和网络特点联系起来。首先就网络伦理原则问题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结合网络现象,根据国内外公认的网络原则进行引导。其次是网络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对国内外的主流网络规范有所了解,并对大学身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三是网络礼仪教育,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行为文明并自觉遵守,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礼仪方面的教育,也有助于他们在网络中愉快和谐地交往和相互理解。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现状
1.在理论研究方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加强
诸多学者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有谢海光、宋园林、张再兴等人,研究主要针对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近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和提炼。二是对网络大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整合,并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三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力求多角度、多学科的专题研究。
2.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初具规模
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01年5月,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2010年,笔者在百度等一些搜索引擎上共搜索到相关高校800多所,与前两年相比,数目有一定的增加。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注重实效、突出特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逐步创建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跟踪网络发展的现状、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保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加强,在浙江已经建立了一个多达300人的高校网上评论员队伍,并对高校进行分层次的管理培训。
4.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
近年来,经过广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各高校为大学生网络活动建设了较好的网络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载体,以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者没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定相关的政策。网络发展比较迅速,相对网络发展的速度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高校对这方面仍然重视度不够,对网站只是进行简单的处理。
2.教育实践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不佳
网络环境下,及时性和互动性是其最大特点,信息丰富、传递及时等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周期性产生了矛盾。现如今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把握网络特点,不能及时有效地传播大学生比较喜欢而又比较乐于接受的网络教学资源,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时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比较落后
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应以教育网站来作为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载体,才能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