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媒行业的优势

传媒行业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媒行业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媒行业的优势

传媒行业的优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资本流向产业发展取向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传媒经过产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媒体由经营广告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自身资源的补偿和增值。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经出现了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媒体,而传媒集团的组建更加壮大了这些优势媒体的资产规模。但同时,我国传媒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传媒产业生态的变化使中国传媒必须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迅速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扩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但过度依赖广告收入,产业利润结构单一的中国传媒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绝非易事。我国传媒收入的75%-95%都是来源于广告经营,极端缺乏其他的经济增长点。这样的赢利模式非常脆弱且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为了分散广告经营的风险,寻求媒介经营的多点支撑,媒体必须要使现有资金流动起来。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为积累的资金寻找有效的出口,从而获得来源更多样、更充足的发展资本。而传媒的资本流向将决定其产业结构的形成,并反映出传媒的产业发展取向。

一、政策限制下的早期资本流向――非相关产业

传媒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恰当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产业政策恰当可以加速产业的升级换代,否则将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 我国传媒业的产业政策限制了传媒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弹配置

我国传媒业的产业政策还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具有过渡性、滞后性和不稳定性的显著特点,这是由我国传媒“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决定的。政府在行政控制的逻辑起点和财政压力约束的历史起点的初始状态下,选择在不改变既有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对传媒经营层面放权让利,同时在传媒的管理体制上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混合体制。这种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制度安排为传媒的产业发展开辟了一定的空间,但也使传媒的产业角色无法充分扩大,产业发展必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这样的政策下,我国传媒业始终处于政府行政管理之下,条块分割,形成了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壁垒。所谓条块,从“条”的方面来说,就是按照国家的行政系统组织来进行,强调纵向的“归口管理”;从“块”的方面来说,就是强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属地管理。从国家级层面来讲,报刊和音像图书的出版管理由新闻出版署负责,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管理由广电总局负责,而教育电视管理由教育部负责,对外宣传和互联网宣传管理由国务院新闻办负责,文化艺术娱乐业管理由文化部负责,相关产业如信息产业等的行政管理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负责。而省、地、县也大致参照上述模式在各自的区域和系统内办报办台,实行封闭式发展和管理。总的来说,我国传媒业采取的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四级办报台体制。

这种产业体制使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来形成垄断成为可能,并随着传媒业的市场发展形成“行政性市场垄断”,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垄断依靠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形成,既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的特点,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来推动垄断的形成和运行,又融入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垄断的成分,依托目前尚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来操纵垄断。“行政性市场垄断”阻碍了传媒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无法形成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大市场,使传媒无法向其它地区扩张,也使得跨媒体的经营很难进行。

2 我国传媒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的失败实践

综观国外传媒集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国外传媒集团也主要是沿着这么几个方向来加速资本的流动,实现产业链的建构和产业族群的建立。而我国传媒囿于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封锁,无法通过市场实现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基本无法进行跨媒体和跨地区扩张。政策的限制使得我国传媒无法按照理想的蓝图来行动,只好让资金流向政策限制较少的行业和领域,而无法顾及自身产业链的建构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产生。出于追求利润的原始动机,很多媒介看什么行业呈现出高利润的迹象就投资哪个行业,大多是与传媒业不相关的产业,如房地产、酒店、旅游、餐饮、商贸等。这种盲目的行为是媒介的资本流向受政策挤压以及自身经验不足导致的一种必然,也必然会使传媒在非相关产业的经营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曾大量投资于与报业毫不相关的产业,在短短三四年内就亏损1.4亿多元。并作为股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湖南电广传媒集团在“电广传媒”上市之后,从媒体广告业一路扩张到金融、旅游、地产、会展、投资咨询、有线网络、调查业等十多个领域,但效果却令人失望,“电广传媒”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股抵债的传媒股。“诚成文化”也是一个陷入盲目的跨行业投资的传媒案例,其投资范围广泛散布在众多领域,如投资证券公司、拍电影、开夜总会、做房地产、办药厂等。广泛的跨行业投资使“诚成文化”的资金链不胜负荷,经过多次转手成为“ST万鸿”,完全脱离了传媒产业。

这些都是我国传媒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所付出的惨重代价。问题的核心在于,传媒脱离自身优势,盲目进入陌生的经营领域,不仅与媒介主导产业脱钩,而且项目过多,规模过大,导致资金分散,管理成本上升,结果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使媒介的原有资金遭受损失。但即便如此,我国传媒进行产业扩张并获取更大资本的渴望依然强烈,只是开始探寻更为合理的路径。

二、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主导产业

经过前期不太成功的产业扩张实践,我国传媒吃一堑,长一智,开始理性地思考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经验的不断积累是这一转变的经济逻辑线索。

实践经验表明,我国传媒的核心优势还是传媒的主导产业,并且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发展壮大还是应该先立足于此。而脱离传媒的主导产业,进入不相关的陌生领域,则无法建构传媒的产业价值链,无法优化传媒的产业结构,也就无法突显和强化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实在是不智之举。

1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辐射性”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传媒合规律地认识并运作自身特殊资源的特殊能力,其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即对其发展历史的一种依赖,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并难以被真正模仿的战略性资产。。如果传媒不注重自身原有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不着重发展有一定历史积累的主导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就难以真正确立。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辐射性”,可以将其效能从核

心业务扩展到一般业务,从主要的价值链扩展到次要价值链,从核心产品延伸到各种最终产品。所以,当传媒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开发新业务时,这种核心竞争力将通过极强的辐射作用扩展到新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获得整体竞争优势。

而传媒的整体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最薄弱环节的影响,正如链条一样,其耐力大小决定于最弱那一环的耐力程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竞争力战略的整体性就更为重要,在存在严重弱势的情况下应首先消除弱势,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所以,传媒不应该贸然选择缺乏资源和经验积累的陌生领域,否则很可能会深受其累,影响其整体竞争力。

2 根据传媒核心竞争力进行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建构

传媒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差异。根据核心竞争力来做价值延展,能够使传媒具有一种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式或发展方向。而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延展主要是沿着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方向进行。

传媒进行跨媒体产业链的建构可以实现更加充分的资源共享,如信息、人力、技术设备、传输网络等,从而在不同媒介与市场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既可以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又可为广告客户提供多媒介之间的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与跨媒体横向整合相对应的是上下游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即对传媒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所进行的整合。纵向整合可以将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竞争的市场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发挥各环节的协作优势,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传媒分享上下游产业的盈利渠道。

而传媒进行跨行业产业链的建构,是要突破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产业发展瓶颈,打造“多点支撑”的经营格局。以广告收入为单点支撑的赢利模式风险比较大,而且不足以支撑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而跨行业的多元化扩张可以降低广告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跨行业的多元化扩张有两种方式:相关多元化扩张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

相关多元化扩张可利用业务间的相关l生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及能力和优势的转移,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延续了主导产业的既有优势,能增强传媒的整体竞争力,而且风险也比较小。

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则无法利用业务间价值链的共通性达到以上目的。传媒在非相关产业中缺乏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具有很大风险。现阶段,传媒的多元化扩张应该是有序和有机的产业链建构,是相关行业的价值链接,这样才能建立结构竞争的优势,避免规模的不经济以及单一市场的增长极限。

另外,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也离不开跨地区的扩张,否则传媒集团的规模也不可能做得很大。由于我国东西部传媒业发展的梯度与差异,跨地区扩张可以将发展中的“时间”落差“空间化”,进行更广地域范围内的产业链重构,这不仅是传媒产业链建构的内在应有之义,甚至可能是释放传媒业下一轮跨越式发展潜力的重要机遇源泉。

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扩张还是传播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普及,原本各异的媒介之间逐渐模糊了相互之间的清晰界线。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成为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相关行业资源的平台。由此,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扩张获得了技术条件的保障。以技术融合为特征的传媒汇流和产业融合趋势正在形成,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传媒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之间的相互并购。这些产业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视为广义的传媒产业。或者称为“大传媒产业”。

围绕传媒的主导产非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建构是传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沿着这些方向进行传媒资本流向的现实选择,才能完善传媒的产业价值链,优化传媒的产业结构,强化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这样的资本流向还在经历政策限制的阵痛,但是也已经能看到政策松动的希望。

三、传媒资本流向的改变――向主导产业回归

吸取了前期失败教训的我国传媒开始认识到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以及建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性,于是纷纷收缩战线,向传媒的主导产业回归,并围绕主导产业进行谨慎的扩张实践,试图寻求一些突破。

1 传媒向主导产业回归的实践推动了政策的承认和支持

许多传媒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整合,将主要资源和注意力都转移到传媒的主导产业上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前期的被动局面,经营业绩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随着传媒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我国传媒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一直遵循这样的规律:实业先行、理论总结、政策突破。因此,要取得政策上的支持,必须先有实业的尝试。正是因为我国传媒的产业扩张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才推动了中国传媒产业扩张的整体走向,使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进而推动政策的承认和支持。

2001年8月,中央颁布了“17号文件”《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允许多种媒体兼营、跨地区经营和跨行业经营。随后又有一系列重大政策与法规出台,大大放宽了传媒产业扩张政策。2003年12月,105号文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初步确立了事业和企业两分开的媒介分层管理体制,进一步为中国传媒的产业发展解除了困扰和障碍。

2 政策的放松为我国传媒采取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提供了契机

政策的放松作为我国传媒产业扩张及资本流向渐趋理性的政治逻辑原因,实际上是媒介自己争取到的机会,它们以不断的实践推动着中国传媒产业生态的逐渐改善。这为我国传媒采取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提供了契机。我国传媒开始更大胆地围绕主导产业进行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产业扩张,结合自身条件合规律地选择资本流向。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如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推出《第一财经》就是跨媒体运作的一个典型例子。《第一财经》实现了电视与广播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上的整合与共享。而《第一财经日报》由三家传媒联办,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同步面世,首次实现了广播、电视与报业的结盟。

在跨行业发展方面,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也比较典型。它围绕媒介、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实施多元化扩张,成功实现了以文化、信息产业为主要指向的跨行业投资,拥有广播、电影、电视、报刊、音像出版、网络、文艺院团、演出场所、体育俱乐部等多个相关产业的资源。

而我国传媒的跨地区扩张经过了最初的发行输出、内容输出和品牌输出后,开始进行资本输出,以资本为纽带,创办面向全国或某个经济区域的新报,如《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地区扩张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传媒行业的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凤凰传媒;SWOT;财务分析;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4 -03

凤凰传媒是当今国内最大的出版发行集团中的一个,不仅持续两年在国内出版业经济总量拿到第一,图书发行规模持续十九年蝉联首位,还是除去人教社之外,唯一具备完善的自有产权教材产品系统的企业。企业于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等皆在国内占据着重要位置。按照2015年最新排名,凤凰出版传媒排在五十强中的第六位,在国内所有的出版社内名列前茅。

一、凤凰传媒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适合于综合评价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与威胁几个方面,全面分析之后再把集团的策略和内部资源、外在环境融合于一体得出的就是此研究方式。本文重点利用SWOT分析法,寻找凤凰传媒的优势与劣势,研究市场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与威胁,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作用,避免其产生的危害。

(一)凤凰传媒的竞争优势

1.品牌优势

凤凰传媒是由江苏出版传媒集团发展而来的,历史悠久,旗下的新华书店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代表着质量保证,自然而然,由此发展而来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也就顺理成章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2.具备完善的产业链

集团隶属凤凰国际文化中心,占地约为十三点五万平方米,信息化标准为5A级,早已变成我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出版场所。具备完善的自有产权教材系统,为国内图书出版行业的领头者,其子企业为江苏凤凰新华书业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省内连锁书店一千二百一十五个,省外五百零六个。说到国内最大、科技最先进的图书配送中心就要提到新港物流了,海南凤凰新华发行公司为我国第一个跨省并购重组之后的发行企业。集团还拥有占地214亩的纸张物流中心,11万平方米的印务基地。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热点把握准、减少中间环节的优势。

3.具有教育出版的有利条件

凤凰集团在国内规模排行仅次于第一名的中小学生教材出版机构,目前包括二十三类国家规定的标准课程教材。全国 29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 4000 万学生使用凤凰传媒的教材。在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进程上,以教育资源为主导,初步形成覆盖教学全线的数字教育体系,打造凤凰云校园。所属的学科网,为教育信息化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当前注册的用户已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左右,面向国内三万多所学校提供服务。

4.国际化发展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已于2014年以8000万美元价格收购美国童书生产商PIL、JRS及其某些关联方拥有的全部儿童图书业务等相关资产,并在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全资和合资子公司,展现其国际化野心。

5.多元化经营

凤凰传媒凭借着新华书店门店的地利条件,开展文化mall建设、文化酒店建设等;凭借着旗下大量的图书资源,深度开发,跨入影视业;收购游戏公司游侠网、在线网络教育学科网等,将传统的出版公司向多元化传媒出版集团迈进。

(二)凤凰传媒的竞争劣势

1.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优势不明显

传统图书市场出版企业众多,转体改制后各大出版传媒集团都融入激烈的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辟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道路。凤凰传媒即使排名第一,然而其自身并非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主导行业的竞争实力在行业中的排名也不算太好,并且其综合竞争实力也呈下降趋势。

2.出版领域容易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影响

中小学教材出版与发行招投标假如需要变革,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江苏凤凰传媒作为本省唯一一家为中小学出版发行教材的单位,它的特殊地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3.受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传统出版、发行模式也许会终结

一方面,由于新科技例如亚马逊kindle、苹果pad的出现,传统纸质书籍可能被电子产品客户端取代。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网上书店例如京东,亚马逊等瓜分了新华书店零售图书的销售额。以全国的销售数据为例,2014年网上图书销售额是全国新华书店的一半,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4.企业的壮大依存于所处地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的特殊民族文化使得此类出版传媒企业被贴上显著的地域性标签。凤凰传媒于其他行业经营时,主要将当地的发展放于主导位置,因此如果想在其他城市生存或者得以发展是相当困难的。然而伴随集团的持续壮大,不断向外扩张,这就使得开辟新市场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5.跨行业经营技能技术不足

所谓“隔行如隔山”,在跨入一个新行业后,技术壁垒是最大的障碍。去除其主营业务以外,涉及众多行业,文化地产、在线教育、游戏、影视等,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技术是其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而技术的竞争力正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目前发展中的劣势之一。

(三)凤凰传媒的机会

1.国民经济保持快且稳定的发展,民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国家教育经费的不断提升及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全面放开二胎,将加大对于教材的需求,这些都带来图书消费的发展。

2.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跨行业,甚至是现在发展迅速的网络应用等,任何一方面都能带来新的机遇。

3.政府扶持政策的提出,包含产业支持、税收优惠等等,给出版单位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4.施行“走出去”的方针。国内提倡出版集团走向国际。凤凰集团构建国际拓展机构,向非华语区域版权输出量不断提升。

5.跨越区域与跨越行业的发展形势,凤凰集团依赖内容资源,陆续进入文化地产,网络游戏等业务。

(四)凤凰传媒的威胁

1.国内出版公司均在大面积扩展。这些年中,各省包含中央级文化出版企业在内均在大幅度扩张,皆想用最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目的,再加之政府扶持政策的提出,促使兼并重组,竞争越演越烈。

2.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国际出版巨头的进军将冲击国内市场,对我国文化出版企业威胁较大。

3.受网络科技冲击,传统出版行业发展受到威胁。重点为阅读习惯与销售途径的改变。盛大开始的阶段是中文,可以越过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约,这一跨度完美地改变了以往的旧流程,这对出版社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4.在跨行业进行经营活动时,会受到市场的制约,也会同时面临到其他行业强大的市场竞争。

凤凰传媒属于上市公司,不能避免的就会陷入经济危机中,加之这些年在国际的发展形势比较消极,进而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拉低市值。

凤凰集团于经营方面皆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提高跨越行业之后于新行业内的技术技能水平,抓住数字化和互联网这一时代潮流,提升竞争力,在国际化发展中,寻找更多的提升利润点。在跨行业时,要考虑到如何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避免跨入极易失败的行业,这样才能进行长远的发展。

二、凤凰传媒的财务状况分析

2015年全球出版行业中的巨头排名出炉了。在不放松营业额的前提下,将注意力转移至世界书业向数字与全球化过渡上来,同时调查统计在行业中出现的并购新形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首次进入名单,并长驱直入前十之列。证明凤凰传媒采取多元化资本运作发展战略收效颇丰。凤凰传媒涉及面极其广泛,不论是影视、游戏还是地产,皆有业务,这些年中资金规模发展相对稳定,特别是2013年至2014年,资产规模显著增加。

(一)偿债能力

从偿债能力来看,凤凰传媒在2011~2014年资产负债率平稳增长,普遍维持在30%-40%的中等水平。速冻比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3.05迅速降低到2014年的1.5,负债水平却在持续上升,未来需要注意债务风险。

(二)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与销售毛利率为正比关系。即使企业销售毛利率降低,销售净利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所提升,然而速率却是非常慢的。从业务结构来看,它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新媒体业务:影视行业受成本控制影响,2014年毛利率增加了36.76%,同年新增的游戏行业也获得了72.26%的毛利;而传统出版的发行业务销售毛利则不断下滑。相对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说,集团于成本掌控领域存在一些不足。净资产收益率能够直接反映出集团盈利能力的大小。之前几年中,集团净资产收益率不稳定,直到2014年才趋于良好。主营业务利润率代表着上市公司主导业务的盈利能力,为体现综合竞争实力的主要标志。2014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在整个领域中排在平均值以上,集团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每年都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成本的控制不妥当。主营业务利润率降低,就会导致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的降低,集团应该增加主营业务的投入力度。

(三)运营能力

资产周占率与资产周转率呈正比关系,资金利用率高,表明集团资本能够较快的增值。应收款项由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等共同构成。2014年凤凰集团总资产周转率为0.61、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9.79,与整个领域的平均值相比要高,总资产周转率呈现增加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降低趋势。存货周转率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以及资金周转速率呈现正比关系。凤凰传媒资产构成中存货占用的比例为百分之八点六五,在整个领域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企业应该有效避免存货滞销的问题。身在出版领域中,资金周转与偿还能力必然会受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影响。凤凰传媒的资产运营能力十分强大,然而也应注意增加存货周转率。

(四)成长能力

总资产增长率由资产扩张状态体现出了企业的长时间的发展能力,体现出了集团整体经营规模的发展状态。凤凰集团总资产增长率从2012年起稳步发展,2014年达到良好值,2011年达到62.24%的原因是受上市影响,其货币资金比2010年翻了一翻。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体现出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状态与市场占有能力。凤凰传媒于2010年至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速率相对稳定,2014年才明显增加,重点归功于新媒体业务的收入水平,但是利润增长率于2013年明显降低,至2014年才得以平复,由2014年年报能够得出企业针对各种经营成本进行合理的掌控。从成长能力指标来看,凤凰传媒发展十分稳定且前景乐观。

(五)市场预期分析

此为常见的用于评价股价是不是公平的重要标准。凤凰集团在最近几年中的盈率市场平均值相比较低。市净率表现为增加的涨势,然而却比整体水平要低,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凤凰传媒的基本每股收益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三、结语

按照SWOT分析,凤凰集团于之后的经营内应当把握机遇,将自身的有利条件充分展现出来,比如文化地产的开发、数字印刷的发展等领域。第二步就需要通过已经抓住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比如于跨入网络新媒体期间,就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以及自身主业的优势,克服自身在新媒体中技能水平低以及竞争实力低的劣势进行发展,增加跨越行业之后于新行业内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并预防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样才能保证长远的发展。经营绩效因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波及,各种凤凰传媒的盈利能力表现都非常乐观,而且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是相当可观的。然而在财务领域,提出下面几个建议:1.保证较小的存货周转率。例如优化销售流程,建立高效的销售方案,选择优质销售渠道和分销商,加快出版物在各级分销商之间的流通,提高回款速度。2.强化对成本低掌控。3.增加主营业务的竞争实力。凤凰传媒即使是出版领域中的龙头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却为其他的业务。因此作为出版公司,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业上来,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严佳乐.新闻出版上市公司近五年经营绩效分析研究―以凤凰传媒、新华传媒、浙报传媒为例[J].科学与出版,2015,(10):20-23.

[2]王雅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跨行业经营研究[D].河北大学, 2013.

作者简介:

传媒行业的优势范文第3篇

湖南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湖南传媒业的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我们在研究湖南媒介产业时实际上就是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的。

随着中国传媒业的兴起,湖南传媒也异军突起,不断创造着中国传媒界的神话。这里有我国第一家省级广电集团;有全国闻名的“电视湘军”;有中国传媒第一股的“电广传媒”;有在全国唯一以晚报命名的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有全国最成功的体育报纸(《体坛周报》);有产业链及其延伸的新锐媒体。传媒湘军,一次又一次引领着传媒业的新潮流。

近些年,湖南传媒业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是广电、报纸和新闻出版业。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667.48亿元,实现增加值337.8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4.5%,而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类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9%。其中湖南出版集团在全国出版集团排第五位;2006年广播影视业,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01%,在中国文化企业50强中排第23位;湖南卫视收视率连续四年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接近中央电视台旗下频道①。另外,湖南卫视的广告2007年超过12亿元②,成为全国省级卫视创收四强之一。目前,长株潭三地电视台实现了三地联网,有线电视信号的互联互通、节目互传、资源共享,这些都有利于推进长株潭的城际对接和深度融合及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湖南传媒业已初步形成了集广播、电视、报业、广告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格局③。

湖南传媒业虽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仍存在着不少制约发展的问题:一是各种媒介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湖南传媒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二是赢利模式单一,传媒整合产业价值链能力弱;三是体制创新滞后,阻碍传媒统一市场与企业主体形成;四是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传媒人才培养方式有待完善。

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选择

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的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扶持型④。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特别是媒介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在构建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框架时,应充分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并在初期以政府扶持型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不断成熟和媒介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待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日益成熟和稳固后,集群发展模式应再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基于政府扶持的集群发展模式。由于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在市场机制的改革中,传媒业滞后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在传媒业的市场准入、传媒业内部的行业壁垒和地域界限、传媒业与相关产业利益的分配、传媒业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尤为突出。传媒业的改革包括集团化、产业化改革,无一例外是由政府行政推动的。正是在政府推动的传媒集团化改革进程中,湖南传媒集团内出现了集群的雏形。因此,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就目前而言,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应以政府扶持为主导,即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下,通过行政力量扶持和发展长株潭三市的媒介产业,促进区域内传媒企业基于有效合作的竞争,通过充分合作,实现区域内媒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提升传媒业的地区竞争优势。除了提供优越的软硬环境,吸引资金和人才的流入,鼓励长株潭媒介组织的繁殖和衍生之外,政府还可以促使外来传媒同行扎根本地,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融入本地社会,与本地媒介组织结成紧密的媒介产品生产经营网络。

考虑到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这一现实状况,其发展战略的步骤应为:培育增长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增长极是关键。由于长沙电广传媒集团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适合做这个龙头企业。政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帮助其打通传媒的产业价值链,实现纵向或横向整合,带动出版、报纸、网络等传媒企业,促使长株潭传媒中小企业成群发展,以提升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的传媒业竞争力。

2.基于自强化培育的集群发展战略。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这种机制源自企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就像物理学中物体质量越大引力也越大,企业集群规模越大也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一是吸引外来者的进入,二是吸引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该区域的集中。而创新的间断性则是破坏这种自强化机制,导致集群发展陷入困境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湖南传媒业集群必须要强化区域内知识流动和创新学习的长效机制,维持集群的强创新能力是确保集群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形成以自强化机制为目标的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要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环境的培育、创新主体的行为重塑等角度入手,对媒介产业集群进行规范。

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实现途径

随着国家“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试验区的正式启动,作为湖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传媒业更应该乘势而上,加速实施媒介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战略,以发挥集群效应和优势,把长株潭媒介产业打造成具有湖南文化特色、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要实现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化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产业环境。在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应放在改善产业集群区域的产业环境上,应该着重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等方面加以考虑并完善,为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作为中间人和促进者的角色,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制定公共政策和媒体制度。二是加快市场化变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媒介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市区封锁,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多层次的、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营造媒介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完善信用体系,加强法制建设。既要加强传媒业行业自律,形成自我监督、公平、有序竞争的新秩序,坚决维护地区产业信誉,又要加快产权制度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消除媒介行业壁垒,遏制过度竞争和垄断。

2.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是使产业集群充满竞争优势的极为重要的动力来源。在这个网络中,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流动频繁,形成政府、企业、服务中介机构等集群主体的相互联系和对话机制。为了推进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当地政府要培育传媒业创新要素以及刺激传媒业创新要素作用的发挥,构建媒介产业集群创新的支持机制。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机制,加强金融、税收政策的优惠,向传媒企业提供贷款扶持,以促进长株潭乃至湖南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

3.塑造信任、合作和创新的集群文化。世界各地成功的产业集群虽然各自具有独特的集群文化,但其中也不乏共同之处。一是企业的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不仅乐于接受正式的教育培训,而且热衷于各种协会组织或私人聚会开展非正式交流,互相传递信息或经验知识;二是开拓创新,成功的产业集群内部一般都弥漫着浓厚的敢于冒险、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勇于创业的主流气氛;三是诚实守信,它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节省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四是集群内人员交流频繁,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也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交易的效率。因此,地方政府和当地舆论应大力宣传和引导这种集群文化的形成,进行先进文化理念的长期渗透等,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有利于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的地区产业文化。

4.积极推动传媒企业制度创新。中央文件中明确地将文化产业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类,强调经营性新闻媒体改制为企业后,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对长株潭媒介产业而言,成功实现企业转制,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制,由单一的国有体制转为股份制,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解放和发展传媒生产力,激活传媒和促进媒介产业集群形成的有效途径。因此,地方政府应尽快改变传媒企业按行业、按地区条块分割的隶属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传媒企业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变革,使大多数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传媒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经济本来的内在联系加强各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既分工又协作的区域经济系统,有效推动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

5.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龙头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尽管在产业集群中数量少,但龙头企业规模大,能在短期危机时化解行业的负面影响,产能与产值在整个集群中占绝对优势,能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壮大传媒界龙头企业作为推进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使之成为长株潭媒介产业发展和集群化的支柱。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媒介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要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媒企集聚,增强龙头媒企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和采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水平的现代管理模式和方法。⑤同时,也要鼓励龙头媒企对其上下游配套媒企进行重组、改造、吸纳,发挥龙头媒企的集聚带动效应,增强竞争优势。

6.打造区域品牌,提升集群竞争力。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过程中,要把打造知名品牌特别是区域品牌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高级人才聚集、传媒技术先进、经营效益好、社会信誉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加大名牌推广力度。对于长株潭媒介产业而言,应该充分利用电广传媒这一已有品牌优势,调动区域内所有企业的积极性,实施集群营销,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媒介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培育长株潭媒介产业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媒企、行业协会和长株潭各级政府的共同力量。媒企的品牌形象直接决定了市场和受众对区域品牌的印象和评价,所以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竞争力的本地特色产业之路,充分利用长株潭三市特有的专业技术、人文与体制环境及基础条件,真正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媒介产业品牌。同时,长株潭媒介产业应组建相应的行业协会,使之成为集群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代表,在区域品牌的培育和维护中发挥主导性作用。长株潭各级政府在其中则要扮演“引导者”和“护航者”的角色,既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引导集群内的所有媒企积极致力于共同创立区域品牌,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打击任何侵犯和损害区域品牌的行为,为集群企业区域品牌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YBB24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电视媒体零和博弈省级卫视:不轻松2006》: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2/17/content_4192415_2.htm

②《“电视湘军”的点金术》:http://cjr.zjol.com.cn

③《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www.hntj.gov.cn/fxbg/2007fxbg/2007jczx/200709280051.htm

④薛求知、孔德洋:《创新视角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3)。

⑤王晓梅:《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特点、问题与实现途径》,《商场现代化》,2007(10)。

传媒行业的优势范文第4篇

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

地位和作用

无论是从传播的方式还是从传播的内容、范围、对象上看,广电传播与网络传播存在着共性,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明显。特别是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不可或缺,认清并把握好这一优势,广电传媒仍可在局部形成竞争优势。

优秀的视听节目,决定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除丰富的图文外,视听节目的传播是其最大亮点,在网络传播中地位十分重要,决定着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视听节目的来源除从市场上的制作公司获取外,更多的来自于广播电影电视专业的生产制作团队。其选材的广泛、制作的精良、包装的到位是一般商业公司所不能提供的,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的音视频节目就更没有竞争力了。所以,高品质的音视频节目的生产与,是广电传媒与网络媒体竞争的制高点,把握住了这个节目源的生产流通环节,广电媒体就能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

多样化的视听节目生产,可以增强网络媒体对广电媒体的依存度。掌握了网络传播中的视听节目源并不等于保证了其传播的吸引力。广电视听节目要在互联网上获得传播效果,需要在广播影视节目生产的多样化和特色上下功夫。在这方面,中央、省、市广电制作播出机构要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地方优势各展所长,为网络媒体提供丰富多彩兼具专业化、个性化特色的广播影视节目。只有这样,广电视听节目才能在网络音视频节目传播中形成行业优势,进而增加网络媒体对广电视听节目的依存度,获得竞争比较优势。

在视听节目的流通领域,广电传媒要依据法规和行业管理优势,严厉打击视听节目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净化视听节目流通环节,确保竞争的公平性,捍卫广电传媒自身的核心利益。因为高品质的广电视听节目影响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决定着网络媒体对广电传媒的依存度。所以,广电传媒更应该从保护知识产权和自身利益出发,按照行业规范,严格控制视听节目许可证的颁发,严厉打击视听节目流通环节中的侵权和盗版行为。只有这样,广电传媒的优秀视听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吸引力和决定性作用才能得到凸显。在这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节目流通机制,形成全国性通畅透明的节目流通渠道,加大市场执法力度等尤其关键。

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广电传播渠道,

形成新的竞争力

面对新兴网络媒体的挑战,广电传媒不应该把这种竞争视为威胁,而应视为机会。因为在现代传媒竞争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如果我们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优势、互动优势和时效优势,着力拓宽新的传播渠道,就会为广电传媒提供一个新的竞争平台。

依托视听节目优势,构建自身的网络视听传播平台。既然网络的互动、开放优势十分明显,网络的传播速度又难以抗衡,那么广电传媒为何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巨大的网民市场来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发掘自己的影响力?事实证明,凡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并能有效依托广电传媒的视听节目优势,借助网络平台,拓宽传播渠道的广电传媒,不但没有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反而为自己平添竞争优势,形成了新的传播影响力。在这方面,广电传媒主动精选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进入网络媒体视听平台,形成庞大的视听节目数据库,供网民浏览、下载、保存,这样不但不会削弱自身的影响力,反而会获得更加广泛、及时的视听传播效果。因为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和时效性成就和强化了广电传媒的优势。

加快建立广电传媒网站,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的媒体格局,在传媒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广电传媒中,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推广自身的视听节目已属多数,并取得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竞争手段单一的缺憾。但这远远不够,广电传媒要从竞争全局的高度考量,依托强大的广电资源,组建隶属于广电旗下的网络媒体,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播手段的限制,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综合性的媒体力量,参与媒体竞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网络媒体的优势嫁接于传统的广电传媒,为广电传媒插上了新的翅膀,其效应不可低估。

强化在线点播的优势,用好广电媒体节目源。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只能依靠节目预告确定收听收视时间,而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视听节目源的日益丰富,为受众在线点播广播影视节目创造了条件。在线点播视听节目不仅为受众接收广播电视信息创造了一个崭新平台,而且也为广电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覆盖面提供了契机。如何经营和发掘好这一优势,关键在于对网络传播平台的有效利用,这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视听节目的上传和更新速度要快,上传质量要高;需要建立广电节目源的庞大数据库,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节目源的管理流通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全国性的节目联盟,形成一致对外的业界优势;利用网络舆论压力,严打视听节目的侵权行为,捍卫自身核心利益。

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克服广电传播时效性不足的缺陷。一般来说,广电节目都要经过采制、审定等环节才能播出。这种传统的播出方式的优势在于质量保证、导向正确、权威性强,但也导致广电节目时效性差,难以取得先声夺人的传播效果。而网上同步直播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播出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现场感强,既满足了受众对信息和画面的渴求,又提高了广电传媒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现今广电的网络视听直播一般仅限于综艺节目、文体节目、民生节目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其播出内容往往被网民高度关注和热议,但对于谈话类节目和专题节目的直播,其难度和风险性仍是对广电传媒的一大挑战,尽管如此,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仍然是形成广电传媒新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传媒行业的优势范文第5篇

任文杰,UBC硕士学位、CFA、香港金融分析师协会成员。2006年起在第一创业证券从事家电、通信、传媒、互联网行业研究,2009年起重点关注电信和传媒行业。此前在加拿大的电信投资公司工作。

上榜理由

通过今日投资“分析师实时排名”系统对业内1800名分析师的追溯跟踪,第一创业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任文杰在“最牛分析师”耐用消费品与服饰行业排行榜中近一年名列第一。获得我们评选的第九十期“每周一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