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为主线的综合教育活动。[1]从国家到学校及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有明确的方向,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认知却十分模糊。同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学生的性别还存在一定的关系,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优于女生,而女生在认识自我方面能力优于男生。[2]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极少。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中,缺乏与异性间的交流探讨,促使以女生居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发展上有明显的不足。2.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多数是在学生入学时请专家、幼儿园领导等开设讲座,对毕业班进行就业形势与信息分析的课程。总体来看,缺乏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缺少学生对就业观念和职业认知的教育,对学生实际帮助较少。学校有没有专门的教师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数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担任。这些老师本身就出自不同的专业,并非专门的指导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熟悉,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专业针对性不高。3.家庭、社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这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3]家长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孩子在入学后只有到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导致孩子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模糊。同时选择专业时多数学生还是由家长做决定。中职的学生由于还未成年,对父母的依赖也较大,所以,当学生面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时,难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的分析应对。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幼教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工资待遇也较低,这些都在一定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学前教育这一专业。

二、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需长远考虑,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制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不能仅仅通过实习来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可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亲身感受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并通过身边人,学校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信念。2.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意识,教师与学生多加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目标,初步设定职业发展路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客观的评估自己,对最终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而毕业班的学生,应注重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并适当的开展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进行专业实践培训,指导学生更好的就业。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工作。还可以通过聘请资深的职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状况有深入的了解。3.鼓励多渠道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适当的鼓励孩子多与社会接触,对社会、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一个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鼓励社会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中职学校积极与幼儿园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学校与幼儿园共同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邀请校友返校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了解,引领学生成长,并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班的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更加规范科学专业。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48-02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教育产品输出与社会需求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由此带来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冲击。良好的职业规划将是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就业竞争压力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短期目标转变成长效机制和有效行为。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470万,据有关部门估计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500万以上,庞大的高校毕业人数对就业市场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机会来说,已经意味着更大的困难和压力。据传言,现在是研究生抢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抢专科生的岗位,一层层抢下来,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本来就艰难的就业机会就显得越发“命运”难测了。毕业生的就业难现状,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教育服务要求。

站在当前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客观立场上,学校培养应该和社会需求建立一致的社会化就业愿望。从教育对社会贡献的角度上来讲,衡量一所学校的社会贡献已经不是他的规模与社会影响力了,而是他转移知识及输出人才的社会需求有效性,这就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提出了创新要求,我们大中专院校不仅要主动承担教育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还要对培养人才及输出产品与社会就业需求相对应,来履行教育的社会综合需求义务。如何有效的保证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实际压力,靠纸上谈兵的开几个就业指导讲座已经无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就业问题了。再者以满足就业率为完成任务的目的,也不是对学生合理的指导和对教育社会义务的交代。

职业教育应该如何的优化教学资源和提高教育服务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呢?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就业宽度,是职业教育机构不可不做的工作,为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已经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了,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和个人职业能力的衡量,才能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也才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选择职业的第一步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肃的事实:我们必须长期地、努力地工作,如果一个人用几年时间做不适合自己的工作,那就是等于在浪费自己的人生和浪费社会资源;同样某些特定的人在做某些特定类型的工作时得心应手,但这种理想的人岗匹配的状况并不多见,很多人对自己、对环境的了解往往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缺少职业规划的人生很容易造成随波逐流、走到那里算到那里的消极情绪。根据一些社会调查,很多人因为专业偏好与就业环境而改变专业方向的选择职业。“专业对口早已不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选择,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毕业生未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假如你的专业正好是你的职业兴趣所在,那是最佳状态。”[1]所以,在整个教育培养过程中给学生做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具有相当的推动作用。这样可以尽早的把职业兴趣和职业潜能提炼出来,免得一些学生在茫然中求知和择业。

所谓职业生涯实际就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前途经历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不能是学校和社会强加给学生的社会愿望,而是学生的个人社会愿望的挖掘和实现的途径。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受一定的社会就业环境和岗位需求的影响,但更多是依靠学生的个人素质潜能和个人社会愿望为基础的系统整合。一个学生的职业兴趣范围、心理就业社会愿望的期盼、为人行事风格和能力,决定了其个人在未来社会职业环境中担当什么的角色,对一个学生职业前途产生不可忽视影响的是他潜在的职业愿望和职业追求的内驱力。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职业前途追求的一种理性到达手段。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有两个阶段,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规划是在个人职业能力得到认可以后,组织根据需要进行的职业提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职业潜能和个人职业愿望目标的有效规划,来促进个人职业愿景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职业规划是依据个人职业愿望进行的职业设计,是建立在个人综合素质基础上的个人职业愿望确定,可以帮助就业者充分的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特长和个人愿望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定位,达到实现人岗匹配的目标。一个人在知道了我能干什么和我有什么职业潜能的基础上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无论是对就业竞争能力,还是对择业的有效性,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自我综合素质和职业潜能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对自我的充分认识来给自己做正确的职业定位,以期达到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有效就业,更好根据个人职业愿望来实现就业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很多大中专毕业生自我认识不够,或者专业与个人职业兴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给就业定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一些人盲目寻找就业方向,或者违心的寻找就业岗位。如何获得就业的主动权是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怎样去获得自己的主动权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让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和适宜的工作环境、职业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潜能,才能确定自己职位的需求方向,更是有了对自己的了解才可以给自己的职业要求做正确的定位。在职业愿望需求中,没有“知己”之境是难以获得就业愿望的,更不能容易的达到人岗匹配的目标。如一个性格内向、为人沉稳、处事条理性,喜欢在一定规则和结构环境下从事常规性事务工作(如会计、办公室事务处理等)的人,我们让他去做热情、乐群、争强、有复杂人际环境的社会性活动,他会如何尴尬的面对那些和他性格及潜能背异的事情呢?如果这个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他就会朝着这个职业要求去充实自己,也会为这个愿望进行合理的职业追求,最终达到人岗匹配的目标。

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也使自己少有时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别人的评价里判断自己是非常必要的。[2]更何况学生没有经历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历炼,对社会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就更不知道社会需求与个人期望是否对等了。以前大中专院校是在社会需求大于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完成教育义务的,社会岗位的招募也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无奈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逐渐从粗旷型向细分化、节约型社会转变,用人理性的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不能人尽其岗或者盲目招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测试报告和别人的客观评价达到让个人获得对自己的充分认识。

认识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职业愿望下怎样才算认识自己呢?至少要能够获得自我的以下信息: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社会就业环境允许我做什么?在就业机会竞争中我的竞争人群是哪些?我的客观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只有在获得准确的自身信息以后,才能以对称个人的优势能力确立就业目标,来实现职业愿望。一个学生的优势能在哪些地方体现呢?首先是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再者是社会实践经验,次之个人职业潜能。前两者是可以从学习和实践经历中看出的,后者则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个人潜能测试和结合评价专家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及自我综合思考来获得。这就不仅是学生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还需要学校帮助学生在他人那里获得对该学生的客观评价资料。

四、结束语

目前最便捷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利用一些人才测评工具和问卷回答来进行,一般采用的工具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L)、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加利福尼亚心理问卷(CPL)等方法。通过测评工具和问卷答案来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个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潜能、就业愿望等结果,再由一些规划师和测评专家来根据测评报告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给出一份达到个人职业愿望的匹配规划书。这只是一条对策当前就业困难的权益之径。

真正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的,包含着在招生时的教育营销服务的专业选择指导、教育知识转移过程的专业兴趣培养、就业指导时的职业定位指导等。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长效规划,才能更为有效使学生把职业兴趣、奋斗目标和个人职业愿望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拥有专业知识能力和良好职业兴趣互为一体的就业竞争者。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24-02

随着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发展速度来看,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安排必须按照市场的发展要求,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入手点,以经济的发展需要作为设置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核心标准。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要在重视突出本校的特点同时更要学会长袖善舞地灵活地调整专业课和培养人才的计划,拓展计算机专业的覆盖面以吸引更多的生源,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这样的专业调整计划可以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很好地与时代接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毕业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满足毕业生对于市场的需求。高校只有这样安排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才能使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如今的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互联网时代迈进,这给当今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也让很多大型的网络公司开展了面向学校招生的局面。这种局面也体现出高校的招生和其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办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关系着高校的生死存亡。一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将学校的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黏合剂,一所高校的专业设置的好坏与否对这所高校培养学生的计划及毕业生参加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就成为了维持这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系因素,成为了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在四个方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探讨:

1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分析高校计算机专业课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迅猛发展中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有些老师只是一味地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出现了一种理论知识比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丰富的状态,这种局面严重的导致了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瓶颈,加深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些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教育课程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安排,没有将计算机专业课与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导致了招来的学生就业困难,而即使是找到工作的学生其在学校所学专业也不能更好的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这既有损于学校的名誉,也制约了学校的来年的生源率。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学习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以后,着重地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和基本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举行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来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让学生把自身价值和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相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开展这样的一个大赛,有助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计算机职业,有利于以后在职业生涯中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促进了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当然,这也要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一个具体的核心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真正地把书面上规划的蓝图落实到实际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将来毕业以后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高校之间在招生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显然一所高校的招生与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关键性标准。其中如果一所学校有充足的生源,第一志愿报考率和一次性就业率都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既能满足了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可。这样这所大学就可以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口碑。所以,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即高校所设置的计算机专业项目必须与本校对招生以及毕业生的工作息息相关,这是对时展对高校教育的客观要求。

因此,学校可以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来校对学生举办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这些计算机专家拥有各个领域丰富的计算机行业经验,他们更加了解计算机行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我们知道,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以及地方的社会稳定、经济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发展培养适用性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计划必须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通过举办一个计算机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能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加地了解这个行业在社会中的最新动态与实际需求,为学生以后进入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4时间上恰当把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中,计算机这个行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有着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把握好这个时间点,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要让低年级的学生更早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对毕业前后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信经过一系列计算机行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会了解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如果选择职业,如何在计算机这个行业中难以生存下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在计算机行业中的职业生涯的现实环境。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一个回顾,审视自己是否已经明确职业生涯的目标,了解自己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专项指导,比如说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对计算机行业的就业需求进行讲解,培训一些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善这些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很多个方面。针对目前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他们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严重的导致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但是,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对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甘肃兰州730050)

参考文献: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1).

[2]李建求.论高校的专业建设[J].高职教育研究,2003,(4).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成才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是职业、职位变动和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项内容:职业理想教育;专业概况介绍;职业潜能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个人就业方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主要有个别咨询、团体辅导、范例引导、同伴互助、实践体验、模拟演练等。本文详细介绍了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及开展建议。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有利于引导职校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立志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规划、计划、思考、写作、表达等职业基本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理性择业,顺利实现就业,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一、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生就业形势严峻,从原因来看是多方面的:

(一)受国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富余劳动力多,就业岗位少所造成就业压力加大;

(二)是部分企业用人单位盲目追求用工的高消费,中职生年龄小,层次低、专业窄、思想不成熟,在与大学生的竞争中不占优势,由此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难;

(三)是大部分中职生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目光还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

(四)是部分中职毕业生业务不精、质量不高,在用人单位使用中表现欠佳,由此影响了整个中专生群体;

(五)是中职学校自身原因,有的中专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专业设置意性大,管理不规范,课程教学仍然沿袭旧的模式,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市场要求。使中职学校和中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下滑。在重多原因中中职学生的本身问题和中职学校自身原因更为关键。就中职学生的生源来讲学生基础差,知识层次不同,学习兴趣不强,对学好的自信心不足,加上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对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缺乏了解,直接影响了学习的动力和效果;就学校而言,对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开展较少,特别是我们边远西部的学校起步更晚,就是开展了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增设了这门课程可以应付检查而已;老师方面几乎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教学停留在课本上讲,黑板上写,学生作业上画表格的老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多是直接从“大学门”进“学校门”,可以说是没有在企业、商场上进行专业工作和商场创业磨砺的实践经历的,教学中往往不能将市场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用人是以能力论英雄的,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是看你有没有这个“金钢钻”。而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满足受教育者就业的需要,直接为受教育者就业的需求服务,职业教育除了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外,必须反映“职业”这一限制词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一开始进入职业学校的大门,就开始认真选择要学的专业,知道市场对所学专业的具体要求,在老师、专家的指导下早早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以后的择业就业过程中少走弯路,目标明确,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各校应向新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通过该课程教学,学生完成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三是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四是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

三、工作开展建议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就业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生涯指导领导小组;各系(专业科、专业组)应成立由系(专业科、专业组)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各班指导成立职业规划小组。这样形成学校领导,各系 (专业科、专业组)实施,各班具体开展各项工作的梯形组织机构。 转贴于

2.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提高师生的认识

要利用广播、校园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生涯指导的重大意义、内容、方法及效果。可在校园、教室、食堂、宿舍等地悬挂和张贴激励学生拓展素质、高效学习、敬业建功、创业奉献的标语口号,时时提醒学生、处处激励学生学好专业、拓展素质、提高就业与创业意识。要定期分年级召开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会议,向学生讲述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指导的意义及工作内容。教师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收到实效。

3.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

加强与企业联系,准确预测学校各专业市场需求情况,让学生正确选择专业。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激发学习积极性。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

组织学生观看职业生涯成功英才录像,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典型,激发学生立志树标、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引导学生自我测评素质,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建立学生素质测评档案库,为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依据。激发学生自学职业规划方法,根据自身素质、学习情况,拟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组织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展评活动。

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

学校可筹建学生职业规划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素质自助训练,如健美自助训练,增强青春活力和自信,奠定事业成功基础;智力自助训练,积累大量知识,创造事业成功条件。团队合作自助训练,增强团队精神,适应社会需求。

要强化文化、技能培训,根据社会和企业对学校的要求,强化实用技术,掌握就业技能。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熟悉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准确择业的基础。

6.开展择业、就业、敬业、创业指导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学生自身发展、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甚至是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各高校做了大量工作,帮助学生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加强就业指导等工作。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各高校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经费保障。这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再是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指导工作,而应该从根本做起,贯穿学生大学四年。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简单的等同于找工作,或者仅仅与工作相关[1]。职业生涯亦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发展道路。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他的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做出设想和规划,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

一个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人事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成长六个步骤。而在这其中,职业生涯探索阶段恰好处在大学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每个学生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而是更要做到“人职匹配”。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分为以下步骤:

(一)认识性格

性格,是人在其成长经历中,因生理、遗传、家庭教养、学习经验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会有天生擅长的一面,也有不擅长的一面,它没有好坏之分。通过知晓自己性格上的擅长与不擅长,并了解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和职业,就能帮助自己做出合乎自己情况的职业选择[2]。这样的最佳匹配,会使得大学生成为有效的工作者。

(二)认识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占据了他们一生中、一天中最好的时光,工作原本的意义不在谋生,而在于从事工作时沉浸其中获得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兴趣和投入就是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来源。

(三)认识技能

技能,是简历和面试所使用的语言,对于个人摆脱对能力的狭隘认识、树立自信心、在求职和工作中胜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大学生从自己以往的各种经验中辨识个人所擅长的技能,恰当表达、展现自我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情。

(四)认识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它指向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对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应重视对自身价值观的澄清,培养对工作健康合理的价值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3]。

总之,加强自我性格的认知,有助于在职业选择上扬长避短;加强自我兴趣和价值观的认知,有助于明确职业目标;加强自我技能的认知,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提高竞争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探索滞后

国外大学对学生的自我探索教育主要是为职业发展服务的,美国高校都有类似于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这样的机构,比较著名的有哈佛大学的生涯服务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的生涯和领导力发展办公室,他们提供的咨询和服务多种多样,就业指导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自己的评估,评估结束后通过电脑和工作进行配对。其实美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了解,他们看重个人特质和职业的适配性。小学时,学校就会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为小学生讲解他们所从事职业的特点。中学时,学校会让学生做一些心理测验,还会让学生到各企事业单位自己去体验,从小对自我和职业的关注降低了大学毕业时找工作的盲目性。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自我探索教育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迟迟未能开展。但学生对自我探索是非常渴望的,现状和学生需要的矛盾说明学生的自我探索以及相应的指导己经相当滞后了。

(二)自我探索意识的缺乏

在大学生中,对“自我探索”全然不知的大有人在,清晰了解“自我探索”的则寥寥无几。总而言之,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没有思考过自我探索这个问题,因为应试教育之下,这对他们的成绩似乎没有帮助。带着这种对自我的朦胧感他们进入的大学。但学习不是大学的全部,学生还需要思考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对什么课程感兴趣,他们对这些问题难以回答,很多人都是随大流,这势必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自我探索需要个体的重视,进入大学仍有很多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有唤醒他们的意识,才能为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三)自我探索方法缺乏

很多学生想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改变自己,但是很多人也会因为不知如何着手而放弃,更有学生因为不了解自己而困惑。学生们认为自我探索比较难,原以为自我探索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但是真要探索时却发现无从下手。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都有所了解,但是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并不多。很多人对自己是一知半解,还有些人都没正式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为大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唤醒他们自我探索的意识,使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我,有能力探索自我。

四、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自我探索的思考

(一)自我探索应尽早开展

自我探索是一种意识,很多学生对此并不了解,所以不够重视,但是自我探索对大学生确实很重要。大学四年中,一般高校在大三、大四才对学生进行干预,效果往往不够明显。如果能在刚进大学时就帮助他们确立这种意识,这对他们大学四年的生活以及走入社会后的发展都十分有益。

(二)自我探索应持续开展

自我探索不同于就业指导,前者是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自我概念,具有发展性、广泛性、综合性和长期性,后者是以解决问题为主,是应时性的。自我探索关注学生自我成长、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甚至要探索和开发自己潜能。此外,在探索过程中还会出现“倒退”现象,所以自我探索的道路是艰难的,需要持续开展。

(三)完善心理咨询体系

自我探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的心理测试,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取向等特质有全面认识,从而能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选择发展道路[4]。这些工具大学生不容易得到,或者得到了测验结果但不知如何解释。因此,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应包括相关技术的支持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同时,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学生知道学校所提供的心理帮助。

(四)勇于尝试,创新方法

目前高校带领学生做自我探索训练专业的老师还不多,这就需要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勇于尝试。辅导员老师要通过学习培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但同时更要有勇气尝试站上讲台,最开始可能做不到形成一种教与学的模式,但哪怕是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所学也会让学生们开启“自我探索”之门。在方式方法上,不能只单纯的讲理论,要花心思,创新意,将理论高度提炼融入到多种活动形式中,可以采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方法,加以精美的包装,让学生们对“自我探索”产生兴趣。

(五)在“自我探索”中全面开展职业幸福观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在“自我探索”中价值观的部分格外耀眼,在这其中除了自我价值观的澄清,最为重要的是全面开展职业幸福观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对人生幸福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

当前,幸福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是十分突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个人的幸福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然而,劳动和奉献是物质利益获得的前提条件。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虽然有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现象,但是真正持久的、大多数的幸福一定是自己劳动创造的。因此,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奉献和个人利益的紧密关系,大学生就业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都是创业的过程。只有艰苦创业,才有利益的获得,才有精彩的人生[5]。现在特别强调先就业、再择业,其中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人生的理想和成功,在于劳动和创造。首先有劳动创造机会,再去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

职业和责任也是紧密联系的,责任感是职业理想、职业成就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供养一个大学生,对于大多并不富裕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份相当大的付出,尤其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往往意味着花光父母半辈子的积蓄,还要节衣缩食。因而一个大学生首先是要承载全家人的期望,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职业既是实现人生价值途径,也是承担责任的主要载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开展的感恩教育,首先是感家庭、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也感国家、社会之恩。在选择职业时,引导大学生不仅要看重职业本身的价值,而且要看到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对于家庭付出的回报,也就是对家庭、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责任意识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表现之一。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重要的在于感恩思想、回报家庭、社会思想教育,促进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里尔登等著,侯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组织编译,2005.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出版,2008.

[3](美)鲍利斯,(美)克里斯汀,(美)布卢姆奎斯特著,柏静静译.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周长青.大学低年级学生自我探索的现状调查及班级指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钟强,易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中国成人教育[J].2009(24).

作者简介: